具有空气调节通道的袜子

申请号 CN201010621576.1 申请日 2006-06-09 公开(公告)号 CN102068042A 公开(公告)日 2011-05-25
申请人 X-科技瑞士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B·W·拉姆伯茨;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尤其在体育运动中使用的袜子,该袜子局部具有 衬垫 ,其中在脚背(17)上布置了空气调节通道(16),该空气调节通道(16)优选设置在至少两个彼此平行布置的衬垫(21)之间。
权利要求

1.尤其在体育运动中使用的袜子,其局部具有衬垫,其中,在脚背(17)上布置空气调节通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设置在至少两个彼此平行布置的衬垫(21)之间,所述衬垫(21)凸状地布置在子(3)的鞋面(32)的鞋舌(33)两侧的位置中,使得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直接定位在所述鞋舌(33)的下面,并且在静止位置中在所述袜子(1)的空气调节通道(16)和鞋子(3)的鞋舌(33)之间形成气隙(4)。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由扁平的网状织物、优选由提花织物构成。
3.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21)由用羊毛或花包缠纺的空腔纤维制成。
4.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在脚踝的区域中设置了构造为环形的衬垫(23),该衬垫(23)围住圆形的表面(24)。
5.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的纵侧面通过至少一根与脚踏区域(13)交叉的绷带(18)彼此相连接。
6.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绷带(18)由弹性纤维制成。
7.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面状地在整个脚背(17)上延伸。

说明书全文

具有空气调节通道的袜子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6月9日、题为“具有空气调节通道的袜子”的中国专利申请CN 200680020259.6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在体育运动中使用的、局部具有衬垫的袜子。

背景技术

[0003] 尤其当人比如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大量而快速的运动时,那么其脚要穿在结实的子中。鞋子在此一方面用于缓冲冲击以及用于牢固地固定脚,另一方面用于防止脚底因踩到地面上尖锐的不平处或物品而受伤。
[0004] 身体因运动而急剧变热。为调节热量,身体要排汗,以便通过蒸发致冷而使身体冷下来。但是在鞋子内部,这种蒸发受到阻碍。这就导致脚在鞋子内部变得很热,而后身体就会出汗得更加厉害,以此作出反应。过多的汗被穿在鞋子里面的袜子所吸收,从而导致脚变湿并且将皮肤泡软。由此减少对脚上的膜的保护作用,其后果是增加起泡。由此脚不再能够承受负重。
[0005] 为支持在鞋子里面形成的汗水的蒸发,给鞋子配备了隔膜组织。但事实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将鞋子内部的湿气导送出去。而且隔膜表面的使用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因为否则会损害到鞋子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6] 这里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办法。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袜子,该袜子能够对鞋子进行足够的空气调节,并且就这样即使在体育运动时也保证脚的皮肤干燥。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在脚背上布置空气调节通道得到解决。
[0007] 利用本发明提供一种袜子,该袜子能够对鞋子进行足够的空气调节,并且就这样即使在体育运动时也保证脚的皮肤干燥。在脚运动时,在脚背和鞋舌之间引起交替变换的过压或者说低压效应,由此通过所述空气调节通道促进空气交换。
[0008] 优选所述空气调节通道设置在至少两个彼此平行布置的衬垫之间。由此引起额外的、到包围着的鞋之间的缝隙高度,这样的鞋子就改进了空气循环并且由此使湿气蒸发改善。
[0009] 优选所述衬垫凸状地布置在鞋子的鞋面的鞋舌两侧的位置中,使得所述空气调节通道直接定位在鞋舌下面。由此保证通过所述空气调节通道进行最佳的空气交换。优选所述空气调节通道由扁平的网状织物、优选由提花织物构成。
[0010]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在所述袜子的空气调节通道和鞋子的鞋舌之间在静止位置中形成气隙。由此在脚运动时加强过压或者说低压效应。
[0011] 在本发明的其它设计方案中,在所述袜子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空气调节通道,该空气调节通道从脚踏区域一直延伸到袜子的袜口。由此将在脚运动时在很小的程度上即使在鞋子侧面也可发现的过压或者说低压效应用于将潮湿空气从鞋子中导送出去。由此额外地促进了在鞋子内部的空气调节。
[0012]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空气调节通道的纵侧面通过至少一根绷带彼此相连接,所述绷带与脚踏区域交叉。由此将所述空气调节通道的位置固定在脚背上,并且避免袜子在脚背上起皱。通过所述绷带将所述空气调节通道绷紧地固定在脚背上。由此还额外地对脚中间区域进行支撑。优选所述绷带由弹性纤维制成。
[0013]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空气调节通道面状地在整个脚背上延伸。由此使得最佳地除去脚背上的湿气。附图说明
[0014] 本发明的其它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接下来详细说明。其中:
[0015] 图1是袜子的侧视图,
[0016] 图2是鞋子的简化侧视图,
[0017] 图3是图中所示出的袜子与图2所示的鞋子的组合图;
[0018] 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线条IV的剖面的放大图,并且
[0019] 图5是另一种设计方案的袜子的侧视图,
[0020] 图6是图5所示的袜子的俯视图并且
[0021] 图7是一双袜子的从下面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总的用1表示的袜子具有一个脚尖区域11、一个脚跟区域12以及一个处于脚尖区域及脚跟区域之间的脚踏区域13。所述区域11、12和13就象在根据图1和3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一样为装上衬垫可以由加强的材料制成。也可以使用材料组合,比如羊毛加上弹性体纤维材料比如弹性纤维。
[0023] 袜筒连接到袜子的足部上,该袜筒在按图1和3的实施例中一直延伸到小腿肚上。袜子也可以终止在上方或下方用于给脚踝加上衬垫。在背向足部的端部上,这个袜筒设有一个袜口14。在该实施例中从该袜口14延伸出一条空气调节通道15,该空气调节通道15一直延伸到脚踏区域13中并且由调节空气的网状针织物构成。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5有助于将湿气从脚踏区域向上导出。这样的空气调节通道15不仅可以设置在腿内侧而且可以设置在腿外侧或者袜子两侧。
[0024] 在所述袜子的脚背17上,同样设置了一条用16表示的空气调节通道。该空气调节通道16从脚尖区域11一直延伸到脚关节上面。可以使所述空气调节通道一直延伸到袜子1的袜口14处。由此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可以起到更高的作用。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由非常扁平的织物比如网状针织物或者提花织物制成。由此在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和相邻的区域之间形成一个凸出部分。
[0025]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的两侧在所述袜子1的脚背17上设置了间隔衬垫21。所述间隔衬垫21构造为凸耳状并且从所述脚尖区域11一直延伸到脚关节。所述间隔衬垫21比在脚前端上使用的材料更厚;与所述由非常扁平的调节空气的网状针织物构成的空气调节通道16相比更厚。
[0026] 所述袜子1局部设有其它的衬垫2。在按图1的实施例中,在袜子1上的脚后跟的区域中布置了间隔衬垫22。在此所述间隔衬垫22的形状与脚在这个区域中的人体结构相匹配。此外,在脚踝的区域中也就是在袜子的足部和袜筒之间的过渡区域中设置了衬垫23,该衬垫23具有基本上为环形的结构。所述环形的衬垫23包围着一个基本上为圆形的表面24。如此构造所述衬垫23,使得其明显地高出所述表面24。
[0027] 所述衬垫2一般由塑料纱线或者复合织物或者复合纱线或者类似的材料制成。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袜子1的衬垫2由用羊毛或花包缠纺的空腔纤维制成。所述空腔塑料纱线具有极大的减震和减压作用。所述脚踏区域13可以由有助于减少磨损的微纤维针织物制成。在所述脚尖及脚跟区域11、12中,按要求足底也由微纤维织物制成。
[0028] 在按图5到7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的两侧分别设置六根绷带18,所述绷带18在所述间隔衬垫21上开始穿过所述脚踏区域13,并且连接到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的对置的侧面上。如果在该实施例的改动方案中没有设置间隔衬垫21作为空气调节通道16的侧面限制,那么所述绷带18就紧接在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的一个侧面上开始并且缠绕所述脚踏区域13之后在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的另一侧面终止。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的两个外侧以及中间分别布置了两根平行布置的、由弹性纤维制成的绷带18。由此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均匀地张紧在脚背17上。
[0029] 在按图2的实施例中示出的、并且总的用3表示的鞋子有一个鞋底31,在该鞋底31上布置了一个封闭的鞋面32。在穿上的状态(图3)中,使用者的脚支撑在鞋底31上,而脚的其余部分直到脚踝被鞋面32所包围。该鞋面32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在过去主要将皮革用作鞋面32的材料,而今天则主要使用合成纤维和塑料。
[0030] 鞋子3的鞋面32具有一个鞋舌33,通过该鞋舌33对鞋子进行束紧(未示出)。此外,为该鞋子设置了圈孔34。所述鞋舌33设有一个絮垫,用于在牢牢地束紧鞋子时或者在承受很大负荷时防止给使用者的脚造成疼痛。在所述鞋子3的侧面布置了空气调节区35,所述空气调节区35依赖于鞋子的应用领域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并且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所述空气调节区35由隔膜织物制成。
[0031] 下面借助于图3和4对间隔衬垫21和空气调节通道16的特殊布置的作用进行解释:在静止位置中,由于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的不同厚度到所述袜子1的相邻组织并且到所述鞋子3的鞋舌33之间形成了气隙4。这种效应通过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的间隔衬垫21得到加强。此外,所述绷带18使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均匀地张紧在脚背上,由此比如防止起皱。
[0032] 在脚运动时,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被朝鞋舌33挤压,由此在这个区域中产生过压。这个过压使得潮湿的空气通过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快速向外排出。如果脚回到其静止位置中,那就在空气调节通道16和鞋舌33之间再度形成气隙4,由此在这个区域中实现低压。通过这种低压,现在将干燥的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6输送到鞋子内部。在奔跑时持续产生这种在鞋舌33和空气调节通道16之间的交替的过压或者说低压,从而对鞋子内部进行最佳的空气调节。
[0033] 在鞋子的内侧或者说外侧可以获得类似的效应。在奔跑时所述鞋面32到脚之间的间距不断变化,从而在这个区域中也实现了哪怕是很小的吸作用。可以通过布置在袜子1的侧面的空气调节通道15将这种泵吸效应用于对鞋子内部空间进行额外的空气调节,无论如何所述空气调节通道15从所述袜子的脚踏区域13一直延伸到脚关节的上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