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穿戴装置、袜子以及护踝

申请号 CN201610315863.7 申请日 2016-05-12 公开(公告)号 CN106108174A 公开(公告)日 2016-11-16
申请人 浙江华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键强;
摘要 本 发明 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压缩穿戴装置、袜子以及护踝,包括连接结构以及设置在连接结构周围的嵌片区域,所述嵌片区域用于产生对人体的压 力 ,所述连接结构对应人体的转折部位。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在对应于转折部位的连接结构的周围加设对人体产生压力的嵌片区域,使得穿戴者在运动的过程中,转折部位的周边能够被施加压力,从而能够提高转折部位的周边的肌肉的紧张程度,提高关节等转折部位的运 动能 力,防止肌肉或者转折部位的损伤。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结构以及设置在连接结构周围的嵌片区域,所述嵌片区域用于产生对人体的压,所述连接结构对应人体的转折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片区域包括第一嵌片以及第二嵌片,所述第一嵌片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的外周上,所述第二嵌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嵌片的外周上,所述第一嵌片和所述第二嵌片对人体产生的压力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片对人体产生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嵌片对人体产生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片区域的张紧度大于所述连接结构以及所述穿戴装置的其他部分的张紧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嵌片区域朝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向人体施加压力的阵列状排布的凸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对应于人体脚后跟,所述第一嵌片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两侧的第一上部嵌片和第一下部嵌片,所述第一上部嵌片向脚踝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下部嵌片向脚掌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部嵌片和第一下部嵌片呈圆弧状,圆弧的宽度从中间向两侧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片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部嵌片和所述第一下部嵌片外侧的第二上部嵌片和第二下部嵌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穿戴装置整体上呈圆筒形,所述圆筒形的圆筒面包括对应于脚面至小腿部分的上圆筒面和对应于所述脚掌、后脚跟以及脚踝部分的下圆筒面,所述第一嵌片、第二嵌片以及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圆筒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向外突出的兜状结构。
11.一种袜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压缩穿戴装置。
12.一种护踝,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压缩穿戴装置。

说明书全文

压缩穿戴装置、袜子以及护踝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穿戴装置、袜子以及护踝,尤其涉及一种压缩穿戴装置、袜子以及护踝。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提供运动机能,越来越的运动员以及运动爱好者在运动的过程中穿戴具有对人体肌肉产生压紧的压缩衣服。现有的压缩衣服一般都在大腿、腹部等大肌肉群的部分,采用大面积施加压力的结构,使得被施压的部分的肌肉群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被有效按摩,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为肌肉提供更多的气,减少身体的酸痛等。但是现有技术中还缺少针对关节等转折部分的压缩衣服结构。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穿戴装置、袜子以及护踝,以提高人体转折部位的肌肉运动能力。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穿戴装置,包括连接结构以及设置在连接结构周围的嵌片区域,所述嵌片区域用于产生对人体的压力,所述连接结构对应人体的转折部位。
[0005]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袜子,其包括上述的压缩穿戴装置。
[0006]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护踝,其包括上述的压缩穿戴装置。
[0007]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在对应于转折部位的连接结构的周围加设对人体产生压力的嵌片区域,使得穿戴者在运动的过程中,转折部位的周边能够被施加压力,从而能够提高转折部位的周边的肌肉的紧张程度,从而提高关节等转折部位的运动机能。
[0008]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压缩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压缩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压缩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压缩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1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压缩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压缩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6] 实施例一
[0017]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压缩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该压缩穿戴装置侧面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是将该压缩穿戴装置在平面上压平后的示意图,即图2和图3是从图1中的箭头A所指向的方向观察得到的示意图。该压缩穿戴装置整体上可以呈圆筒形,可以穿戴于脚后跟、膝关节以及肘关节等人体转折部位。本实施例的压缩穿戴装置可以采用编织结构制成,例如采用圆编织技术制成整体上呈圆筒状结构的织物,也可以采用平面编织技术形成编织结构,然后再将其缝合制成。
[0018] 本实施例的穿戴压缩装置包括连接结构1和设置在连接结构1周围的嵌片区域2。嵌片区域2用于产生对人体的压力。
[0019] 连接结构1对应人体的转折部位,例如可以对应于脚后跟、膝盖以及肘部等人体部位,连接结构具体可以为兜状结构,可以采用较为松弛的编织结构,从而给转折部位留有充分的活动空间。
[0020] 嵌片区域2可以通过提高织物的张紧度以及在嵌片区域中增加凸起压力结构的方式来产生对人体的压力。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通过编织技术将嵌片区域2的张紧度制作成大于连接结构1以及穿戴装置的其他部分3的张紧度,具体方式可以为将织物编织的更加紧密一些,或者采用张紧度相对较高的线体来编织该嵌片部分,或者增加该部分的编织厚度等方式来提高张紧度。作为另一种可选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通过在嵌片区域朝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向人体施加压力的阵列状排布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以均匀排列也可以无规则排列,凸起的结构可以为圆形或者菱形等能够对人体产生压力刺激的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上述各种方式的组合来形成对人体产生压力的结构。
[0021] 关于嵌片区域2和连接结构1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为如图2和图3所示的嵌片区域2环绕于连接结构1的周围,也可以如图4所示,嵌片区域2没有形成环形结构,而是分别设置于连接结构1的两侧。另外,作为圆筒状结构的压缩穿戴装置,将该压缩穿戴装置在平面上压平后会形成平面面积大致相当的上下两面,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圆编织的方式一体成型圆筒形结构,也可以将上下两个面分别采用平面编织技术进行编织,然后再通过缝合工艺形成圆筒状结构。其中,嵌片区域2和连接结构1可以只位于其中的一个面上,这样能够使得加工工艺较为简单。
[0022] 本发明实施例压缩穿戴装置,通过采用在对应于转折部位的连接结构的周围加设对人体产生压力的嵌片区域,使得穿戴者在运动的过程中,转折部位的周边能够被施加压力,从而能够提高转折部位的周边的肌肉的紧张程度,提高关节等转折部位的运动能力,并且能够防止肌肉或者转折部位的损伤。此外,由于人体转折部位是整个人体活动的枢纽,本实施例通过使转折部位的周边的肌肉在运动前就受到一定的压力刺激,使得运动者能够在运动开始时就保持良好的平衡力,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能力。
[0023] 实施例二
[0024] 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压缩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嵌片区域2进一步可以包括第一嵌片21以及第二嵌片22,第一嵌片21设置在连接结构1的外周上,第二嵌片22设置在第一嵌片21的外周上,第一嵌片和第二嵌片对人体产生的压力不同。通过产生不同压力的第一嵌片21以及第二嵌片22,能够在人体的转折部位形成较为明显的压力梯度区域,从而使得对人体肌肉的压力刺激更加明显,有助于使运动者提高肌肉的紧张程度,提升运动能力。
[0025] 较为优选地,第一嵌片21对人体产生的压力大于第二嵌片22对人体产生的压力,从而在人体转折部位形成了从外侧向转折部位方向的压力增大的嵌片区域,从而使得人体肌肉的紧张程度符合转折部位的运动机能要求,即在靠近转折部位需要的肌肉力量较大,而远离转折部位相对较小。此外,第二嵌片产生的压力使得远离转折部分的肌肉也具有一定的紧张程度,能够有效地保护第一嵌片对应的人体肌肉部分,从而能够避免肌肉拉伤等现象的出现。另外,从对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的角度来说,如上述的压力梯度分布,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得距离转折部位近的肌肉受到较大压力的按摩,其主要原因是距离转折部位近的肌肉所使用力量、消耗的能量也是相对较大的,因此产生的乳酸也较多,通过加大压力的按摩能够使得乳酸堆积尽快散去。而第二嵌片区域对应的相对外侧的肌肉所使用的力量、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小,因此采用较小压力进行按摩即可。
[0026] 实施例三
[0027] 如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压缩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压缩穿戴装置可以应用于脚后跟附近的人体部位。其中,连接结构1对应于人体脚后跟,具体可以采用较为宽松的向外展开的兜状结构,使得脚后跟能够有较大的空间,使穿戴者能够较为舒适。第一嵌片21可以包括设置于连接结构两侧的第一上部嵌片21a和第一下部嵌片21b,第一上部嵌片21a向脚踝方向延伸,第一下部嵌片21b向脚掌方向延伸。进一步地,第二嵌片22也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上部嵌片21a和第一下部嵌片21b外侧的第二上部嵌片22a和第二下部嵌片22b。其中,第一上部嵌片21a和第一下部嵌片21b以及第二上部嵌片22a和第二下部嵌片22b可以呈圆弧状,圆弧的宽度从中间向两侧变小。
[0028] 由于脚后跟部位的转折是大致呈90度的转折,上下两部分肌肉较为分离,因此,通过采用上下两部分的嵌片结构来构成第一嵌片和第二嵌片使得压力部位能够与人体脚后跟部位的肌肉紧密贴合,并且不会使脚后跟部位有不舒适的感觉,此外,圆弧形的结构也与脚后跟上部以及脚后跟靠近脚掌部分的肌肉分布较为贴合。
[0029] 另外,上述的第一上部嵌片21a和第一下部嵌片21b可以采用对称结构设置,同理,第二上部嵌片22a和第二下部嵌片22b与可以采用对称结构设置,这里所说的对称结构主要是指相对于转折部位的位置对称,其次是形状上的大致对称。对称结构设置的嵌片有助于在以转折部位为中心的对称肌肉区域施加压力,使得运动者能够感受到转折部位两侧对称部位的肌肉受到大致均等刺激,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持运动的平衡性,提高运动能力。
[0030] 此外,该压缩穿戴装置整体上呈圆筒形,圆筒形的圆筒面包括对应于脚面至小腿部分的上圆筒面和对应于脚掌、后脚跟以及脚踝部分的下圆筒面,第一嵌片、第二嵌片以及连接结构设置于下圆筒面上。
[0031] 如图6所示,可以将该图理解为将圆筒形的压缩穿戴装置沿着图中所示的左右两条边界线压平后,第一嵌片、第二嵌片以及连接结构都位于纸面之上的一面(上述的下圆筒面),第一嵌片、第二嵌片以及连接结构边缘都终止于左右两条边界线处,而另一面则完全是较为平整的平面(上述的上圆筒面)。这样的结构有助于穿着的舒适感,也有助于编织结构,即可以分别加工上下两个面,然后进行缝合而成。
[0032]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压缩穿戴装置的护踝或者袜子。
[003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