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精量定位播种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754993.6 申请日 2015-11-09 公开(公告)号 CN105340434A 公开(公告)日 2016-02-24
申请人 扬州大学; 发明人 冷锁虎; 杨光; 左青松;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高效精量 定位 播种 装置和采用该装置进行播种的方法,播种装置由A、B两个结构组成,所述的A结构可放置于B结构内,并能够在B结构内移动;所述的A结构的中部为播种区域,播种区域的两端分别为 种子 容纳池,A结构的一端向 外延 伸,形成把手;A结构的播种区域的横截面为波浪形,在波浪形的波谷底端设有若干个播种孔,所述的A板放置于B结构内时,B结构内相对应于A结构播种孔的 位置 处设有过种孔,所述的过种孔与播种孔一一对应,且比播种孔向一侧偏离半个孔距左右,所述的过种孔的大小大于播种孔。采用本发明的播种装置进行播种,能够高效精量定位,从而提高播种 质量 和效率,降低播种成本,为育苗生产提供便利,适于大规模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精量定位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播种装置由A板和B板两个播种结构组成,所述的A结构可放置于B结构内,并能够在B结构内移动;所述的A结构的中部为播种区域,播种区域的前后两侧分别为种子容纳池,A结构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把手; A结构的播种区域的横截面为波浪形,在波浪形的波谷底端设有若干个播种孔,所述的A结构放置于B结构内时,B结构内相对应于A板播种孔的位置处设有过种孔,所述的过种孔与播种孔一一对应,且比播种孔向一侧偏离半个孔距左右,以实现A结构推入到B结构底部时,播种孔被B结构的无孔部位遮蔽,向外抽出约半个孔距时,播种孔位置与过种孔位置重叠。
2.所述的过种孔的大小大于播种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精量定位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结构的底端一侧留有开口,能够容许A结构从开口插入到B结构内,并使A结构的把手留在B结构之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精量定位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子容纳池的底部与波浪形的波谷底部齐平并相通,上口与波浪形的波峰顶部齐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精量定位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板侧边加工成
1-8mm宽的平面,平面高度与波峰顶部齐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精量定位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孔的直径为所播种子直径的1-2倍之间,播种孔的数量根据播种密度需要而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精量定位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若一个播种点只需要播入一粒种子,所述的A板的厚度为种子直径的0.5-1.5倍之间;若一个播种点需要播入2粒种子,则A板的厚度为种子直径的1.5-2.5倍之间,若同一个播种点需要播入更多的种子,则相应增加A板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精量定位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B板的四周做有固定的竖边,使B板形成框状;所述的A板放置于B板内时,B板内相对应于A板的种子容纳池的位置处设有上盖板,防止筛动过程中种子跳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精量定位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板和B板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
10.用权利要求 1的播种装置进行高效精量定位的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A结构插入B结构中,形成完整的播种装置,在A结构的种子容纳池内放入一定量的种子,通过筛动播种装置,使种子落入A结构的播种孔中,然后将多余的种子移动到任意一侧的种子容纳池内;
2)将播种装置置于床土之上,使A结构相对于B结构向一侧抽拉约半个孔距,使播种孔与过种孔的位置完全重合,播种孔内的种子穿过过种孔落入床土内; 3)移走播种装置,撒适量床土盖种,洒至苗土湿润,水流为细雾状,从而完成播种过程。

说明书全文

一种高效精量定位播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播种方法,尤其是一种高效精量定位播种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播种是育苗的重要环节。精量定位播种一方面可以对播种量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对种子分布位置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实现秧苗对生长空间和土壤养分的合理利用,提高秧苗质量
[0003] 大部分作物育苗(如稻、油菜、蔬菜、花卉等)都要求在较小的空间(如育秧盘)2
内培育较大密度的秧苗(如油菜毯状苗的播种密度要求达到4000-6000株/m),以满足移栽机械的取苗要求并尽可能提高移栽效率。手工播种在播种量和种子分布均匀度方面的控制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现有的一些机械播种方法,如气吸式、磁吸式、印刷式等基本实现了精量定位播种效果。但这些播种设备购机成本高,另外由于结构复杂,使用和维护成本也高,适合于规模化的育苗生产,对于中小规模的育苗生产则显得不经济。生产上迫切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效率较高、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的播种装置械,以适合我国目前大量存在的中小规模的育苗需求。
[0004] “一种油菜精确定量定位播种方法”申请专利(申请号201410067678.1)公布了一种利用两带有播种孔的板材相互配合的播种方法,用该方法制作的播种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播种效果好,非常适合中小规模的育苗生产。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油菜,其它呈球形或近似于球形的种子(如一些蔬菜、花卉等)均可使用。但用该方法制作出来的播种装置尚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1、在筛动播种装置使种子落入播种孔的过程中,因种子在A板平面上滚动,滚动方向随意性比较大,落入播种孔的概率相对较小,即使经多次筛动,播种孔内空种率也比较高。2、多余的种子存于A板表面,播种过程中极易进入播种孔造成一孔多粒现象,从而影响了播种效果。3、因A板表面不便存放较多的种子,种子补充频率高,无法实现连续播种,从而影响了播种效率。因此,“一种油菜精确定量定位播种方法”申请专利在播种方法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思路,但其实用性,特别是播种效率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方法创新,从而更加贴近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精量定位播种方法,从而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降低播种成本,为育苗生产提供便利。
[0006]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精量定位播种装置,播种装置由A结构和B结构两个部分组成,所述的A结构可放置于B结构内,所述的A结构略小于B结构的大小,并能够恰好装入B结构内并能在B结构内移动;所述的A结构的中部为播种区域,播种区域的两侧分别为种子容纳池,A结构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把手。
[0007] A结构的播种区域的横截面为波浪形,在波浪形的波谷底端设有若干个播种孔,所述的A结构放置于B结构内时,B结构内相对应于A板播种孔的位置处设有过种孔,所述的过种孔与播种孔一一对应,且比播种孔向一侧偏离半个孔距左右,以实现A结构推入到B结构底部时,播种孔被B结构的无孔部位遮蔽,向外抽出约半个孔距时,播种孔位置与过种孔位置重叠。所述的过种孔的大小大于播种孔。B结构的过种孔孔径略大于A结构播种孔目的是为了防止播种装置因加工精度上的误差造成上下孔眼难以完全对齐,从而发生卡种,影响播种效率。过种孔加大后,播种孔内种子自由落下将变得容易。但过种孔孔径也不宜太大,太大后落种位置的精度将下降。
[0008] 播种区域的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和波谷的数量根据播种面积和密度需要来确定。将A结构设计为波浪形的好处是:一是种子将被限定在波谷内运动,落入播种孔内的概率将大大提高,从而减少了播种过程中的筛动次数和时间。二是平面相比,波浪形大大减少了与B板结构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移动A结构的摩擦,提高播种装置的灵活性。三是与平面相比,波浪形结构的纵向变形更少,可大大延长播种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9] 所述的种子容纳池的底部与波浪形的波谷底部齐平并相通,上口与波浪形的波峰顶部齐平。种子容纳池的作用是将播种孔内以外的多余的种子收集起来,防止有更多的种子落入播种孔,同时可以增加播种装置一次性携带种子的量,减少加种次数。两个种子容纳池与一个种子容纳池相比的好处是种子只需从一端移到另一端,播种孔内即可布满种子,随后就能播种,不需要再将种子往回筛,可明显减少筛动次数和时间。
[0010] 所述的A结构侧边加工成1-8mm宽的平面,平面高度与波峰顶部齐平。
[0011] 所述的播种孔的直径为所播种子直径的1-2倍之间,播种孔的数量根据播种密度需要而定。
[0012] 选择不同的A结构的厚度可以控制每个播种点播入的种子数量,若一个播种点只需要播入一粒种子,所述的A结构的厚度为种子直径的0.5-1.5倍之间;若一个播种点需要播入2粒种子,则A结构的厚度为种子直径的1.5-2.5倍之间,若同一个播种点需要播入更多的种子,则相应增加A结构的厚度。
[0013] 在B结构的四周做有固定的竖边,使B结构形成框状;所述的A结构放置于B结构内时,B结构内相对应于A结构的种子容纳池的位置处设有上盖板,防止筛动过程中种子跳出。
[0014] 所述的A结构和B结构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采用的材料使播种板结构厚度均匀,表面平整,不变形,强度大,重量轻。
[0015] 用上述播种装置进行高效精量定位的播种方法,步骤如下:1)将A结构插入B结构中,形成完整的播种装置,此时A结构的播种孔应被B结构的无孔位置遮闭。在A结构的种子容纳池内放入一定量的种子,通过筛动播种装置,使种子落入A结构的播种孔中,然后将多余的种子移动到任意一侧的种子容纳池内;
2)将播种装置置于床土之上,将A结构相对于B结构向一侧抽拉半个孔距,使播种孔与过种孔的位置完全重合,播种孔内的种子穿过过种孔落入床土内;
3)移走播种装置,撒适量床土盖种,洒水至苗土湿润,水流为细雾状,从而完成播种过程。
[0016] 采用本发明的播种装置进行播种,能够高效精量定位,从而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降低播种成本,为育苗生产提供便利,适于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
[0017] 图1:A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B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A结构播种区域的剖面图。
[0020] 图中:1-把手,2-种子容纳池,3-波谷,4-波峰,5-播种孔,6-平面,7-竖边,8-过种孔,9-上盖板,1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在标准水稻育秧盘内播种,育秧盘内口尺寸为28cm*58cm。所播种子为油菜种子,所播油菜品种的种子直径为2mm。播种密度为每盘800粒。用PVC材料加工出A、B两个播种结构:A结构的宽度为28cm,厚度为2mm。在A结构侧边上留5mm的平面6后,中部的播种区域加工成如图3所示的波浪形,波谷3数量为20条,均匀分布,波谷3长57cm,波峰4与波谷3的垂直距离为1cm。在每条波谷3内均匀加工出
40个播种孔5,播种孔直径为2.8cm。在播种区域的前后两侧分别加工出宽为27cm,长为
10cm的种子容纳池2。其中一端种子容纳池2外侧加工有3cm宽的把手1。
[0023] B结构的厚度为5mm,内口宽度为28cm,内口长度为A结构的长度去掉把手11的长度。在B结构的四周做有固定的竖边7,使B结构形成框状,竖边7高度为5cm,一端竖边7下部与B结构的底板之间留有1cm的开口10,供A恰好插入。A结构放置于B结构内时,B结构内相对应于A板播种孔5的位置处设有过种孔8,过种孔8与播种孔5一一对应,且比播种孔5向一侧偏离半个孔距大小,过种孔8的直径为3.5mm。B结构内相对应于A结构的种子容纳池2的位置处设有上盖板9,防止筛动过程中种子跳出。
[0024] 将A结构插入B结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播种装置,此时使A结构的播种孔5的被B结构底板上的无孔位置遮闭,使种子不能穿过播种孔5。在种子容纳池2内放入一定量的种子,通过筛动播种装置,使种子落入A结构的播种孔5中,然后将多余的种子移动到任意一端的种子容纳池2。将播种装置置于床土之上,将A向一侧相对于B轻微抽出约半个孔距,使播种孔5与过种孔8位置完全重合,从而使播种孔5内的种子穿过过种孔8落入床土内。移走播种装置,撒适量床土盖种,洒水至苗土湿润,水流应为细雾状,防止水流过大而将种子冲离位置。从而完成播种过程。
[0025] 经测试,与申请号为201410067678.1播种方法制成的播种装置相比,本方法在播种效率和效果上有了大幅度提高(见表1)。
[0026] 表1 播种效率对比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