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播种

申请号 CN201710359477.2 申请日 2017-08-02 公开(公告)号 CN107135716A 公开(公告)日 2017-09-08
申请人 姚罗; 发明人 姚罗;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农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玉米 播种 机 。包括空心的播种管,在播种管一端的管口设有 喂料 斗,在播种管另一端的管口设有用于插入地下播种的播种斗,所述播种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锥斗和第二半圆锥斗,其中第一半圆锥斗的大端与播种管固定连接,第二半圆锥斗的大端通过柱销与播种管铰接连接并与第一半圆锥斗形成一个可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开合的播种腔,本发明播种均匀, 种子 与种子之间的间距更容易控制,省去了锄头刨坑以及弯腰撒种的传统播种步骤,实现了播种过程单人操作,且方法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同时也避免了因反复弯腰抬头给劳动者带来的慢性腰肌损伤。
权利要求

1.一种玉米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的播种管(1),在播种管(1)一端的管口设有喂料斗(2),在播种管(1)另一端的管口设有用于插入地下播种的播种斗(3),所述播种斗(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锥斗(301)和第二半圆锥斗(302),其中第一半圆锥斗(301)的大端与播种管(1)固定连接,第二半圆锥斗(302)的大端通过柱销(303)与播种管(1)铰接连接并与第一半圆锥斗(301)形成一个可通过控制机构(4)控制开合的播种腔,所述控制机构(4)包括连接杆(401)、第一手持杆(402)以及弹簧(403),所述连接杆(401)的中部可滑动设置在固定于播种管(1)上的限位(404)内,所述限位块(404)上沿播种管(1)的轴向设有供连接杆(401)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手持杆(402)垂直固定在连接杆(401)上靠近喂料斗(2)的一端,并在播种管(1)上位于第一手持杆(402)和喂料斗(2)之间的位置固定设有与第一手持杆(402)平行的第二手持杆(405),连接杆(401)靠近播种斗(3)的一端与第二半圆锥斗(302)相铰接,所述弹簧(403)的一端与限位块(404)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401)上位于限位块(404)和第一手持杆(402)之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播种管(1)上靠近播种斗(3)的一端垂直设有踏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玉米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5)与第一手持杆(402)之间的夹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半圆锥斗(302)上远离第一半圆锥斗(301)的一端固定设有铰接板(406),第二半圆锥斗(302)通过所述铰接板(406)与连接杆(401)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杆(401)上位于限位块(404)和第一手持杆(402)之间固定设有连接板(407),连接杆(401)通过所述连接板(407)与弹簧(40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持杆(402)和第二手持杆(405)之间的距离为3-4cm。

说明书全文

一种玉米播种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玉米播种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中,玉米播种时需要两人配合,一人使用锄头在土地上刨出种坑,由另一人将玉米种子撒入种坑后再将种坑掩埋。在生产资料不发达的偏远地区以及地势崎岖不适合大型农业机械无法进场的地区,此类播种方式仍旧非常普遍,不经浪费人,而且配合播种的两人劳动强度都较大,需要不停的弯腰和抬头,容易造成腰肌劳损等慢性疾病,对劳动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地势条件,能够单人操作且播种过程不易对劳动者造成慢性伤害的玉米播种机。
[0004]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玉米播种机,包括空心的播种管,在播种管一端的管口设有喂料斗,在播种管另一端的管口设有用于插入地下播种的播种斗,所述播种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锥斗和第二半圆锥斗,其中第一半圆锥斗的大端与播种管固定连接,第二半圆锥斗的大端通过柱销与播种管铰接连接并与第一半圆锥斗形成一个可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开合的播种腔,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连接杆、第一手持杆以及弹簧,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可滑动设置在固定于播种管上的限位内,所述限位块上沿播种管的轴向设有供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手持杆垂直固定在连接杆上靠近喂料斗的一端,并在播种管上位于第一手持杆和喂料斗之间的位置固定设有与第一手持杆平行的第二手持杆,连接杆靠近播种斗的一端与第二半圆锥斗相铰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位于限位块和第一手持杆之间的位置。
[0005] 优选的,在所述播种管上靠近播种斗的一端垂直设有踏板
[0006] 优选的,所述踏板与第一手持杆之间的夹为90°。
[0007]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半圆锥斗上远离第一半圆锥斗的一端固定设有铰接板,第二半圆锥斗通过所述铰接板与连接杆相铰接。
[0008] 优选的,在所述连接杆上位于限位块和第一手持杆之间固定设有连接板,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板与弹簧固定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持杆和第二手持杆之间的距离为3-4cm。
[0010]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了空心的播种管,在一端投放种子,将另一端的播种斗通过其锥尖部位插入地下,然后在将播种管提起的过程中上提第一手持杆即可使播种斗打开,使播种斗内的玉米种子落入种坑内。播种均匀,种子与种子之间的间距更容易控制,省去了锄头刨坑以及弯腰撒种的传统播种步骤,实现了播种过程单人操作,且方法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同时也避免了因反复弯腰抬头给劳动者带来的慢性腰肌损伤。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播种管,2、喂料斗,3、播种斗,301、第一半圆锥斗,302、第二半圆锥斗,
303、柱销,4、控制机构,401、连接杆,402、第一手持杆,403、弹簧,404、限位块,405、第二手持杆,406、铰接板,407、连接板,5、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玉米播种机,包括空心的播种管1,可采用普通薄壁管制成,轻便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在播种管1一端的管口设有喂料斗2,并通过喂料斗2向播种管1内投放玉米种子。在播种管1另一端的管口设有播种斗3,播种斗3为锥形,可通过播种管1将播种斗3插入地下,形成种坑,然后将播种斗3开启,使播种管1内的玉米种子落入种坑内,完成播种。本发明的播种斗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锥斗301和第二半圆锥斗302,其中第一半圆锥斗301的大端与播种管1固定连接,第二半圆锥斗302的大端通过柱销303与播种管1铰接连接并与第一半圆锥斗301形成一个播种腔,且播种腔可通过控制机构4控制开合使其内部的玉米种子在种坑内落下。
[0013] 本发明的控制机构4包括连接杆401、第一手持杆402以及弹簧403。连接杆401的中部可滑动设置在固定于播种管1上的限位块404内,限位块404上沿播种管1的轴向设有供连接杆401穿过的通孔。第一手持杆402垂直固定在连接杆401上靠近喂料斗2的一端,并在播种管1上位于第一手持杆402和喂料斗2之间的位置固定设有与第一手持杆402平行的第二手持杆405,连接杆401靠近播种斗3的一端与第二半圆锥斗302相铰接,所述弹簧403的一端与限位块404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401上位于限位块404和第一手持杆402之间的位置,平常处于拉伸状态,可保持第二半圆锥斗302与第一半圆锥斗301闭合,不让玉米种子漏出。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半圆锥斗302上远离第一半圆锥斗301的一端固定设有铰接板406,第二半圆锥斗302通过所述铰接板406与连接杆401相铰接。在连接杆401上位于限位块
404和第一手持杆402之间固定设有连接板407,连接杆401通过所述连接板407与弹簧403固定连接。铰接板406和连接板407的设置可使连接轴与播种管1之间保持平行,各配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干涉影响使用。
[0014]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播种斗3更容易插入土地中,特在在播种管1上靠近播种斗3的一端垂直设有踏板5,且踏板5与第一手持杆402之间的夹角为90°,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0015]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相通过喂料斗2将播种管1内充满玉米种子,然后手持第二手持杆405并在踏板5的辅助作用下将播种斗3插入土地内,最后同时握住第一手持杆402和第二手持杆405,在将播种管1提起的过程中手指用力,通过第一手持杆402带动连接杆401上提,继而使第二半圆锥斗302相对于第一半圆锥斗301打开,使玉米种子落入种坑内,即可将播种斗3完全拔出,进行下一位置的播种。为了使第一手持杆402和第二手持杆405容易被劳动者一只手握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手持杆402和第二手持杆405之间的距离为3-4cm。
[001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