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机

申请号 CN201080037605.8 申请日 2010-08-23 公开(公告)号 CN102480914B 公开(公告)日 2014-04-09
申请人 洋马株式会社; 八鹿铁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米田悟; 中尾浩章; 楢原阳三郎; 桑原穣; 清水修一;
摘要 本 发明 以提供能够准确地种植种球的种植机为课题。在种植机(1)中,前述开闭驱动部(83),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旋转体 框架 (27)的左右两侧,使外侧从该旋转体框架(27)的左右端部分别向外侧突出,种植机(1)具备与前述左右一对 凸轮 体(181、181)抵接并转动的左右一对驱动臂(120、120),以及将前述左右一对驱动臂(120、120)和前述开孔单元(82)连接起来的 连杆 机构 。
权利要求

1.一种种植机,具备:行驶部;种植部,所述种植部可升降地配置在该行驶部的前方,用于种植种球;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经由动传递机构将驱动力传递给前述行驶部及前述种植部,该种植机边行驶边在行驶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进行种球的种植,其中,前述种植部具备:
左右的一对环形体,所述左右的一对环形体旋转支承在旋转支承部上,前述旋转支承部分别设置于左右的种植框架中的从侧面看为多边形的形状的顶部位置
保持机构,在前述左右的一对环形体之间架设多个所述保持机构,用于保持种球;和推出装置,当前述保持机构通过最下部的种植位置时,所述推出装置推压被保持在该保持机构上的种球,并将种球种植到田地中,并且,
以前述行驶部的行驶速度与前述种植部的环形体的旋转速度同步的方式构成前述动力传递机构,
前述种植框架相对于机体可升降地设置,
前述保持机构具备:
多个箱形的旋转体框架,前述旋转体框架被枢转支承在前述左右一对环形体之间,并且在前述环形体的旋转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
种球保持单元,在所述种球保持单元中,沿左右方向在前述旋转体框架内的上侧配置有多个保持种球用的种球保持器;
开孔单元,在所述开孔单元中,用于在前述各个种球保持器的下方、在覆盖在田地表面上的多层片上开孔的开孔体分别配置在前述旋转体框架内的下侧;
开闭驱动部,该开闭驱动部配置在前述旋转体框架内的下侧,用于驱动前述开孔体;以及
左右一对凸轮体,所述左右一对凸轮体配置在前述种植框架的下部,
前述开闭驱动部具备:
左右一对驱动臂,所述左右一对驱动臂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旋转体框架的左右两侧、使外侧从该旋转体框架的左右端部分别向外侧方突出,与前述左右一对凸轮体抵接并转动;和
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将前述左右一对驱动臂和前述开孔单元连接起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开孔体具有配置成环形的多个开孔爪,
各前述开孔爪具备: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旋转体框架上的转动基部;和与该转动基部连续并且从前述旋转体框架向外下方突出的顶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多个开孔爪之中的相邻的开孔爪,以前述顶尖部的突出宽度相互不同的方式形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旋转体框架的前部和后部的下侧,沿着该旋转体框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漏土用的孔。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左右一对凸轮体分别设置有当前述旋转体框架向后方移动时、由前述左右一对驱动臂抵接的多个抵接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种植机,其特征在于,前述左右一对凸轮体分别设置有当前述旋转体框架向后方移动时、由前述左右一对驱动臂抵接的多个抵接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种植部可升降地配置在前述行驶部的前方,
前述推出装置具备:
摆动部,该摆动部可以在前后方向上自由摆动地支承在设于前述种植框架的上下中途部的转动支点轴上;和
种植推出部,该种植推出部可上下自由滑动地支承在前述摆动部上,并且以规定的定时将种球推压到田地上,并且,
前述种植推出部由多个种植推出体构成,前述种植推出体由种植杆和内插有前述种植杆的导管形成,
在前述导管和前述种植框架上设置卡合部,
在种植结束后,当种植推出部上升时,借助前述卡合部暂时限制种植杆的上升,使前述导管先上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种植推出体的下部连接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横向导向板上,从该横向导向板的左右两侧下垂地设置同步导向杆,
当前述保持机构在种植的时候向后方移动时,前述同步导向杆的下端与该保持机构的一部分抵接。
9.如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该种植机具有驱动种植部的驱动部,
在前述种植框架的侧部配置有曲柄驱动部,
前述曲柄驱动部具备:
推出驱动轴,该推出驱动轴传递支承在前述种植框架上的前述驱动部的动力;和转动臂,该转动臂一端固定地设置在前述推出驱动轴上,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支承前述多个种植推出体的上部的上杆支承体连接,
在前述转动臂上设置有调整曲柄驱动部的长度的长度调节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旋转支承部设置在上部位置、前后的上下中途部位置和前后的下部位置,从前述驱动部向前述下部位置的后侧旋转支承部传递驱动力。

说明书全文

种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种植机。更详细地,涉及在田地中种植种球的种植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过去,大蒜等的种球,必须以种球的芽在上、种球的根在下的方式种植,假如以相反的方向(种球的芽在下、种球的根在上)的方式种植的话,牵涉到由于发芽不良等引起的大蒜等的产量减少及等级降低等问题。从而,为了收获高品质的大蒜等,操作者不得不通过手工栽植这种种球。
[0003] 但是,在所种植的种球是以商品作物作为对象的种球的情况下,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大等,利用手工载置,给操作者造成大的负担。因此,提出了在田地中种植种球的各种种植机。
[0004]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现有的种植机中,由种植保持器和压入(推压)体构成的种球保持单元被安装到旋转移动机构上,在该旋转移动机构转动的同时,种球保持单元转动。在种植保持器保持大蒜等的球根(种球)、利用旋转移动机构移动到种植位置的状态下,利用推压体将种球推压到田地中,进行种植。
[0005] 但是,在将种球插入到种植保持器内的插入位置,种植保持器位于种球保持单元的上部,在种植位置上,种植保持器位于种球保持单元的下部。从而,在插入位置和种植位置,种球的朝向会上下颠倒。
[0006] 另外,在另外一种的现有技术的种植机中,下面所述的技术是公知的,所述技术为:配置在多个保持器并列地配置的种球保持器的下方、在多层片(multi sheet)的规定位置上开孔的开孔装置,包括使爪动作的爪动作臂,将对应于田地的各个行的爪动作臂连接起来的连动杆,连接到该连动杆上的环,使该环转动的连接连杆,通过将该连接连杆向一个方向拉拽使爪动作,在多层片上开孔。
[0007] 但是,在前述另外一种现有技术的种植机中,由于开孔装置在对应于各个行的爪动作臂中,将动传递给从右边起第二行的爪动作臂上,进而,经由连动杆将动力传递给从该行起对应于两侧的行的爪动作臂,所以,从对应于首先被传递动力的行的爪动作臂起,在左右方向上离开的距离越大,产生的间隙越大,在多层片上开设的孔的大小变得越小。另外,由于使配置在左右一侧(左侧)的驱动臂旋转产生动力、经由连动连杆将该产生的动力传递给爪,使该爪转动,所以,力集中在左侧,产生不均匀磨损。即,前述另外一种现有技术的种植机,成为难以将各个爪均匀地转动、在多层片上开孔的结构。因此,存在着不能可靠地种植种球的可能性。
[0008]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种植机中,由种植保持器和压入体构成的种球保持单元被安装到旋转移动机构上,与该旋转移动机构转动的同时,种球保持单元转动。在种植保持器保持大蒜等的球根(种球)、利用旋转移动机构移动到种植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传感器预先感知多层膜(多层片)的孔(开孔部),机体在种植位置上停止。并且,种植机利用压入体将球根推到田地上,并进行种植。
[0009] 在专利文献2的种植机中,在多层片上形成开孔部的装置未装载在种植机上,而是代之以设置感知开孔部的传感器。在利用这种种植机的情况下,操作者有必要在田地上覆盖预先形成开孔部的多层片,或者利用另外的机器在多层片上形成开孔部。另外,在传感器感知开孔部之后,由于种植机一度停止,所以,存在着工作效率的问题,在形成开口部的同时,不能种植种球,因此高效地进行种球的种植是困难的。
[0010] 进而,专利文献3所述的种植机,是种植大蒜等种球用的种植机,由开孔机构、乘坐机构以及覆土机构构成。开孔机构,在作业开始之前被燃烧器加热,当与覆盖的田垄上的多层膜抵接时,瞬间开设种植孔,接着突入到田垄的土中,形成种植孔。在使用这种种植机的情况下,由在乘坐机构上就座的操作者,在种植孔中种植种球,之后利用覆土机构在多层膜的上面覆土。
[0011] 在专利文献3的种植机中,由于利用开孔机构将多层片的一部分熔化形成开孔部,所以,难以形成适合于种球的开孔部。另外,由于人直接将种球种植到为了种植种球形成的种植孔中,所以,作业效率低。另外,由于没有株距变更机构,所以,不容易进行根据田地等的条件进行种球的株距的变更。
[0012] 在多层片上形成适合于种球的开孔部并且可靠地将种球种植到该开孔部内是困难的。
[0013] 现有技术文献
[0014] 专利文献
[001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用新型登记第3142590号公报
[0016]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131877号公报
[0017]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09-2898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8]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种植种球的种植机。
[0019] 即,在技术方案1中是一种种植机,该种植机具备:行驶部;种植部,该种植部可升降地配置在该行驶部的前方,种植种球;驱动部,该驱动部经由动力传递机构将驱动力传递给前述行驶部及前述种植部,该种植机,边行驶边在行驶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进行种球的种植,在所述种植机中,前述种植部具备:左右一对环形体,所述环形体旋转支承在旋转支承部上,前述旋转支承部分别被设置于左右的种植框架中的在侧面视图中呈多边形的顶部位置,;多个保持机构,所述多个保持机构,架设在前述左右环形体之间,保持种球;推出装置,所述推出装置,当前述保持机构通过最下部的种植位置时,推压被保持在该保持机构上的种球,并将种球种植到田地中,并且,以前述行驶部的行驶速度与前述种植部的环形体的旋转速度同步的方式,构成前述动力传递机构。
[0020] 在技术方案2中,前述种植框架相对于机体可升降地设置,前述保持机构具备:多个箱形的旋转体框架,该旋转体框架被枢轴支承在前述左右一对环形体之间,并且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在前述环形体的旋转方向上;种球保持单元,保持种球用的种球保持器沿左右方向在前述旋转体框架内的上侧配置有多个前述种球保持单元;开孔单元,在前述各个种球保持器的下方、在覆盖在田地表面上的多层片上开孔用的开孔体分别在前述旋转体框架内的下侧配置有前述开孔单元,;开闭驱动部,该开闭驱动部配置在前述旋转体框架内的下侧,用于驱动前述开孔体,;左右一对凸轮体,该对凸轮体配置在前述种植框架的下部,前述开闭驱动部具备:左右一对驱动臂,该对驱动臂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旋转体的左右两侧、使外侧从该旋转体框架的左右端部分别向外侧方突出、与前述左右一对凸轮体抵接并转动;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将前述左右一对驱动臂和前述开孔单元连接起来。
[0021] 在技术方案3中,前述开孔体具有配置成环形的多个开孔爪,前述各个开孔爪具备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旋转体框架上的转动基部,和与该转动基部连续、并且从前述旋转体框架向外下方突出的顶尖部。
[0022] 在技术方案4中,在前述多个开孔爪中,相邻的开孔爪,以前述顶尖部的突出宽度相互不同的方式形成。
[0023] 在技术方案5中,在前述旋转体框架的前部和后部的下侧,沿着该旋转体框架的长边方向开设漏土用的孔。
[0024] 在技术方案6及技术方案7中,前述左右一对凸轮体,分别设置有当前述旋转体框架向后方移动时,使前述一对驱动臂抵接的多个抵接部。
[0025] 在技术方案8中,前述种植部可升降地配置在前述行驶部的前方,前述推出装置具备:摆动部,该摆动部可以在前后方向上自由摆动地支承在设于前述种植框架的上下中途的转动支点轴上;种植推出部,该种植推出部可上下自由滑动地支承在前述摆动部上,并且在规定的定时将种球推压到田地上,并且,前述种植推出部由多个种植推出体构成,前述种植推出体由种植杆和插入前述种植杆内部的导管形成,在前述导管和前述种植框架上设置卡合部,在种植结束后,当种植推出部上升时,借助前述卡合部暂时限制种植杆的上升,使前述导管先上升。
[0026] 在技术方案9中,前述种植推出体的下部,连接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横向导向板上,从该横向导向板的左右两侧下垂地设置同步导向杆,当前述保持机构在种植期间向后方移动时,前述同步导向杆的下端与该保持机构的一部分抵接。
[0027] 在技术方案10中,具有驱动种植部的驱动部,在前述种植框架的侧部,配置有曲柄驱动部,前述曲柄驱动部具备:推出驱动轴,该推出驱动轴传递支承在前述种植框架上的前述驱动部的动力,和转动臂,该转动臂一端固定地设置在前述推出驱动轴上、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支承前述多个种植推出体的上部的上杆支承体连接,,在前述转动臂上,设置有调整曲柄驱动部的长度的长度调节机构。
[0028] 在技术方案11中,前述旋转支承部,设置在上部位置、前后的上下中途部位置和前后的下部位置上,来自于前述驱动部的驱动力被传递给前述下部位置的后侧旋转支承部。
[0029]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产生下面所述的效果。
[0030] 在技术方案1中,由于前述行驶速度和前述种植部的环形体的旋转速度同步,所以,能够以准确的姿势在田地上种植,在保持机构上附带开孔机构的情况下,当保持机构于多层片上形成开孔部时,在多层片上不会发生过分的张力,可以防止在多层片上开孔的开孔部的收缩。从而,可以将开孔部保持在适合于种球的状态,能够准确地种植种球,可以防止覆盖材料造成的种球的发育阻碍。
[0031] 在技术方案2中,通过左右配置的一对驱动臂与凸轮体抵接并转动,驱动多个开孔体,所以,可以使开设在多层片上的孔的大小大致均匀地稳定化。从而种植机能够准确地进行种球的种植。
[0032] 在技术方案3中,由于开孔体的各个开孔爪分别由板状的构件弯曲形成,所以,与利用另外的构件构成顶尖部及转动基部的情况下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并且,焊接等作业也是没有必要的。从而,可以廉价地制造开孔爪。
[0033] 在技术方案4中,与将相邻的开孔爪的长度设定成相同的情况相比,开孔体的下端侧整体地变细。从而,容易将各个开孔爪的顶尖部刺入,可以将开设在多层片上的孔形成为大致均匀的大小。
[0034] 在技术方案5中,由于旋转框架设置漏土用孔,所以,当在多层片上开孔时,即使土或沙砾等进入旋转体框架内,当该旋转体框架向上方移动时,也可以经由漏土用孔将该土或沙砾等排出(掉到)到旋转体框架的外部。借此,可以防止土或沙砾等夹到或者碰到连杆机构上、妨碍连杆机构的动作。
[0035] 在技术方案6或技术方案7中,通过开孔爪的顶尖部从排出口的中心部打开(向外方转动),在多层片上开孔,当关闭该顶尖部(向内方转动)时,即使夹持土或沙砾等,由于之后再次打开并关闭,所以,可以使夹持在顶尖部的土或沙砾等落下。从而,可以防止在土或沙砾等原封不动地夹持在开孔爪的顶尖部状态下在多层片上开下一个孔,可以提高多层片的开孔精度
[0036] 在技术方案8中,借助保持机构,当田地上形成开孔部的同时,能够防止通向开孔部的种球损伤,高效率并且准确地种植种球。另外,通过种植杆从后方上升,可以防止土等向导管的前端附着,进而可以避免由附着到导管的前端的土等引起的种球的损伤。从而,防止阻碍种球的发育,提高作物的品质。
[0037] 在技术方案9中,当保持开孔机构在种植期间向后方移动时,种植推出部也经由同步导向杆向后方移动。从而,利用简单的结构可以使种植推出部和保持开孔机构的移动同步,能够准确地向田地种植种球。
[0038] 在技术方案10中,通过在前述转动臂上设置调整曲柄驱动部的长度的长度调节机构,可以容易地调节推出装置的种植推出部的升降距离。借此,可以容易地将种球的种植深度变更到所希望的深度,能够准确地将种球种植到保持开孔机构在田地上形成的开孔部内。
[0039] 在技术方案11中,前后的下部位置的旋转支承部之间成为种植位置,环形体被后侧的旋转支承部所驱动,可以避免环形体的松弛引起的推出装置和环形体的无用的定状态,防止种球的压入损伤,能够准确地进行种植。另外,可以减轻向容易施加负荷的种植位置周围的支承构件施加的负荷,可以防止种植框架的变形附图说明
[0040]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种植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0041] 图2是表示该种植机的种植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0042] 图3是表示上部安装框架及种球保持单元的立体图。
[0043] 图4是表示下部安装框架的图示。(a)是平面图。(b)是正视图。(c)是侧视图。
[0044] 图5是表示下部安装框架、开孔单元及开闭驱动部的平面图。
[0045] 图6是表示开孔体关闭状态下的开孔单元及开闭驱动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0046] 图7是表示开孔体打开状态下的开孔单元及开闭驱动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0047] 图8是表示开孔爪的立体图。
[0048] 图9是表示凸轮体的图示。(a)是平面图。(b)是侧视图。
[0049]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种植机的结构的后方立体图。
[0050] 图11是表示该种植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0051]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结构的平面图。
[0052] 图13是表示种植部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侧视图。
[0053] 图14是该部分的正视图。
[0054] 图15是表示该旋转支承部及种植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
[0055] 图16是表示调节孔和转动臂的转动直径的正视图,(a)是转动直径为最长的状态,(b)是转动直径为中间的状态,(c)是转动直径为最短的状态。
[0056] 图17是表示保持开孔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0057] 图18是表示种植部的种植推出部的侧视图。
[0058] 图19是表示该种植装置的结构的正视图。
[0059] 图20是表示驱动部的情况的侧视图,(a)是表示待机位置的状态的图示,(b)是表示从待机位置向种植位置过渡的中途的状态的图示,(c)是在表示种植位置的状态的图示,(d)是表示从种植位置返回到待机位置的中途的状态的图示。
[0060] 图21是表示种植推出体的结构的中央横截面图。
[0061] 图22是表示保持开孔机构和导向部抵接的状态的部分侧视图。(a)是支承轴位于导向板开口部的前端的情况下的图示。(b)是支承轴位于导向板开口部的中途部的情况下的图示。(c)是支承轴位于导向板开口部的后端的情况下的图示。
[0062] 图23是表示左侧的卡合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0063] 图24是表示左侧的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a)是上部卡合构件从上方与卡定构件抵接的状态的图示,(b)是只有种植推出体的种植杆停止的状态的图示。
[0064] 图25是表示左侧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a)是上部卡合构件将卡定构件推下的状态的图示,(b)是卡定构件返回到原来位置的状态的图示。
[0065] 图26表示左侧的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a)是上部卡合构件从下方与卡定构件抵接的状态的图示,(b)是只有种植推出体的种植杆停止的状态的图示。
[0066] 图27是表示左侧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a)是上部卡合构件将卡定构件推上的状态的图示,(b)是种植推出体从卡定构件上升的状态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67] [第一实施方式]
[0068] 下面,参照图1及图2。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种植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0069]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以图中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作为种植机1的前方方向,规定前后左右方向。
[007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在大蒜等种球的种植,在田垄上遮盖了多层片的状态下的田地上进行,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种球的种植,也可以在大致平坦的田地上进行。
[0071] 种植机1,用于在被多层片覆盖的田地(田垄)上种植大蒜等种球。
[0072] 如图1所示,种植机1具备:机体框架12,驱动部13,行驶部14,运转操纵部15,动力传递机构16,种植部17。
[0073] 如图1所示,机体框架12是构成机体的骨架的结构体。
[0074] 机体框架12,分别由多个支柱框架、前后框架、左右框架等构成。前述支柱框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配置。前述前后框架,在前述支柱框架之间,在前后方向上横向设置。前述左右框架在前述前后框架之间,在左右方向上横向设置。机体框架12,通过将所述多个支柱、前后、左右框架分别适当地连接固定形成。
[0075] 驱动部13为产生驱动行驶部14和种植部17的动力的装置。
[0076] 驱动部13,由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131等构成。驱动部13,通过装载到机体框架12的后部上,取得种植机1的前后方向的重量的平衡。
[0077] 行驶部14,通过经由变速器142a等传递由驱动部13产生的动力,使机体可变速地行驶。
[0078] 行驶部14,由配置在机体框架12的下部的履带式行驶装置140等构成。
[0079] 运转操纵部15,配置在从机体框架12的前后中央部算起的前部上,操作者可以进行行驶部14的操作和向种植部17进行种球的供应。
[0080] 运转操纵部15具备座位151、151,杆部156,补给箱170等。座位151、151,用于操作者就座,左右并列地配置在驱动部13的前方的机体框架上。杆部156,在座位151、151的右前方,配置在机体的右侧。补给箱170构成为槽状,用于容纳供应给种植部17的种球,在座位151、151的前方,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配置在种植框架18的后部上。
[0081] 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机构16,用于将发动机131(驱动部13)产生的动力传递给配置在机体框架12的前部的种植部17。动力传递机构16配置在机体的左侧。
[0082] 在动力传递机构16中,由发动机131产生的动力,从发动机131的输出轴经由皮带轮、皮带168等,传递给变速器142a的输入轴166。并且,传递给该输入轴166的动力,经由变速器142a,具体地说,经由卡合到该输入轴166上的驱动链轮360A、链条65、链轮64等,传递给种植输入轴365。
[008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发动机131产生的动力,被皮带和皮带轮及链条和链轮传递给种植部17,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由发动机131产生的动力,也可以由传动轴齿轮等传递给种植部17。
[0084] 种植部17,与机体的行驶同步地被驱动,在覆盖到田地上的多层片10上,在前方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开孔,并且,由该孔向多层片10的下方种植种球。种植部17配置在机体框架12的前部。
[0085] 如图1及图2所示,种植部17具备种植框架18,环形体3、3,旋转体框架27,保持开孔机构20,推出装置4等。
[0086] 种植框架18是构成种植部17的骨架的结构体。
[0087] 种植框架18,通过将固定棒状及弯曲状的多个框架在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并适当地连接而形成。种植框架18,安装到顶部连杆2A和下部连杆2B的前端部上。这些顶部连杆2A和下部连杆2B,相互在上下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各个后部,被枢轴支承在机体框架12的后部上。顶部连杆2A的前部,与升降气缸2C连接。并且,通过升降气缸2C伸缩,种植部17能够相对于机体升降。
[0088] 环形体3、3,是左右一对环形的链条等,卷绕到后述的链轮上。
[0089] 环形体3、3,分别配置在种植框架18的左右两侧,与机体的行驶同步地被旋转驱动。
[0090] 保持开孔机构20,是具有边保持种球边当到达规定位置时、在覆盖田地的多层片10上开孔的开孔机构的种球的保持机构。
[0091] 如图3及图5所示,保持开孔机构20具备:旋转体框架27;种球保持单元21,该种球保持单元21在左右方向上每隔规定的间隔配置在该旋转体框架27上以保持种球;开孔单元22,该开孔单元22在多层片10开孔的开孔体26在旋转体框架27的下方配置为多个;开闭驱动部23,该开闭驱动部23驱动开孔体26。
[0092] 旋转体框架27形成为箱形的框架。
[0093] 旋转体框架27,架设在左右一对环形体3、3之间,可自由旋转地枢轴支承在各个环形体3、3上。在环形体3、3的旋转方向上,间隔规定的间隔并列地配置多个旋转体框架27。
[0094] 推出装置4,在由保持开孔机构20在多层片10上开孔之后,将由保持开孔机构20保持的种球利用推压体70从孔向下方推压,将该种球种植在所述多层片10的下方的田地上。
[0095] 推出装置4竖立地设置在左右一对环形体3、3之间,具备和种球保持单元21的种球保持器24相同数目的推压体70。
[0096] 接下来,对种植部17中的动力传递的结构进行说明。
[0097] 如图1及图2所示,在种植部17,种植输入轴365被可转动地枢轴支承在种植框架18的后部。如前面所述,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6将发动机131产生的动力传递给种植输入轴
365。如图2所示,传递给种植输入轴365的动力,被传递给第一种植传递机构8a及第二种植传递机构8b。
[0098] 第一种植传递机构8a将被传递到种植输入轴365的动力向左右一对环形体3、3传递,旋转驱动所述左右一对环形体3、3。
[0099] 如图2所示,第一种植传递机构8a,由传递链条32a、传递链轮78a等构成,将被传递到种植输入轴365的动力向配置在种植框架18的下部的种植驱动轴33A传递。
[0100] 另外,卷绕到环形体3、3上的种植驱动链轮35(内环形体驱动链轮),被固定到种植驱动轴33A上。从而,当种植驱动轴33A被传递的动力转动时,经由种植驱动链轮35旋转驱动环形体3、3。
[0101] 第二种植传递机构8b,将传递给种植输入轴365的动力向推出装置4传递,驱动该推出装置4。
[0102] 如图2所示,第二种植传动机构8b由传动链条78c、传动链轮78d、从动链轮78e等构成,将传递给种植输入轴365的动力向配置在种植框架18的上部的推出驱动轴45传递。
[0103] 此外,推出驱动轴45,是构成推出装置4的构件之一。借助传递给推出驱动轴45的动力,驱动推出装置4。
[0104] 接下来,更详细地说明环形体3、3的结构。
[0105] 另外,由于环形体3、3左右对称地配置,所以,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对种植框架18的左侧的环形体3进行说明。
[0106] 由环形链条等构成的环形体3,以在侧视图中其最下边大致在平方向上延伸的近似五形的形状,卷绕到配置在种植框架18上的多个链轮上。
[0107]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环形体3卷绕到下述链轮上,所述链轮为:配置在种植框架18的最上部位置上的上从动链轮37;在该上从动链轮37的下方、配置在种植框架18的最下部位置上的下从动链轮39;配置在该下从动链轮39的后方的种植驱动链轮35;在该种植驱动链轮35和上从动链轮37之间、配置在它们的后方的后从动链轮36;在上从动链轮
37和下从动链轮39之间、配置在它们的前方的前从动链轮38。
[0108] 前述种植驱动链轮35,被固定到种植驱动轴33A上。从而,借助由发动机131产生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6、第二种植传动机构8b等传递的动力,当种植驱动轴33A转动时,种植驱动链轮35也和种植驱动轴33A一起转动,卷绕到各个链轮35、36、37、38、39上的环形体3也旋转驱动。
[0109] 另外,在由发动机131产生的动力被传递到种植驱动轴33A的同时,另一方面经由输入轴166等被传递到行驶部14,使机体行驶。即,环形体3以与机体的行驶同步地被旋转驱动方式构成。
[0110] 另外,环形体3中的上从动链轮37和后从动链轮36之间的部分被作为补给位置17a,下从动链轮39与种植驱动链轮35之间的部分被作为种植位置17b。
[0111] 补给位置17a指的是操作者向被枢轴支承在环形体3上的旋转体框架27供应种球的位置。
[0112] 补给位置17a,在座位151的前方,位于坐在该座位上的操作者的手能够到达的范围内。在补给位置17a上,环形体3以前高后低的倾斜的方式配置。即,在补给位置17a上,操作者可以容易地向旋转体框架27供应种球。
[0113] 种植位置17b指的是在利用保持开孔机构20在多层片10上开孔的同时,利用推出装置4(更详细地,推压体70)将保持在该保持开孔机构20上的种球向下方推压。将该种球种植到多层片10的下方的田地上的位置。
[0114] 在种植位置17b上,由于环形体3在大致水平的方向上延伸,所以,被枢轴支承在环形体3上的旋转体框架27(保持开孔机构20)在大致水平的状态下移动。
[0115] 另外,在补给位置17a(即,上从动链轮37与后从动链轮36之间)的环形体3的倾斜部的下方,以前高后低的倾斜的方式(与环形体3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板状导向构件173。导向构件173,以环形体3不下垂的方式构成,并且,导向后述的辊28e、28e,以旋转体框架27的上表面朝向操作者侧的方式构成。
[0116] 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推出装置4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117] 如图2所示,推出装置4具备转动臂53,连接杆54A,推压体70、70…,推压体保持器75,连接体80A等。
[0118] 转动臂53配置在种植框架18的上部。通过转动臂53的一端被固定到前述推出驱动轴45上,将发动机131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前述转动臂53。转动臂53的另一端,被枢轴支承在沿上下方向配置的连接杆54A的上端。
[0119] 另外,在推出驱动轴45和从动链轮78e之间,配置图中未示出的电磁离合器。这里,当保持开孔机构20到达种植位置17b上时,图中未示出的传感器打开(ON),前述电磁离合器接通,动力传递给推出装置4,转动臂53转动。并且,当转动臂53转一周时(返回到朝向上方的位置),前述电磁离合器被切断,阻断向推出装置4的动力传递,转动臂53停止。
[0120] 连接杆54A的下端,连接到沿着左右方向横向设置、且枢轴支承在种植框架18上的推压体保持器75的上面。推压体70、70…的上部,经由弹簧等弹性体连接到推压体75的下面。推压体70、70…,是棒状构件,是将保持在保持开孔机构20上的种球向下方推压的构件。
[0121] 推压体70、70…,沿着左右方向配置为多个(更详细地,和保持开孔机构20的种球保持器24的数目相同)。推压体70、70…的下部,支承在板状连接体80A上,经由该连接体80A可以前后摆动地构成。
[0122] 连接体80A,以向前方转动的方式被弹簧等弹性体偏压。定位销从连接体80A的左右两侧向侧方突出,被插入到形成在种植框架18上的图中未示出的导向孔内。前述定位销与旋转体框架27可以抵接地构成。另外,前述导向孔形成为在侧视图中大致呈L字的形状。
[0123] 借助这种结构,当环形体3旋转时,在种植位置17b上,前述定位销与旋转体框架27(更详细地,后述的安装部28d)抵接,在该旋转体框架27(保持开孔机构20)向后方移动的同时,连接体80A被压向后方。
[0124] 并且,同时,通过推出驱动轴45转动,转动臂53转动,连接杆54A被压向下方。连接杆54A,经由连接体80A将推压体70、70…压向下方。借此,推压体70、70…从被保持开孔机构20在多层片10上开设的孔,将被该保持开孔机构20保持的种球向下方推压,将该种球种植在该多层片10的下方的田地。
[0125] 并且,进而,当保持开孔机构20向后方移动时,推压体70、70…开始上升,在从种球保持单元21脱离之后,定位销被导向孔导向并被向上方抬起,从安装部28d上脱落,连接体80A借助前述弹性体的偏压力返回到前方。该动作重复进行,进行种植作业。
[0126]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开孔机构20的结构,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0127] 如前面所述,保持开孔机构20由种球保持单元21,开孔单元22、开闭驱动部23、旋转体框架27等构成。
[0128] 首先,对旋转体框架27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0129] 如图1及图2所示,旋转体框架27形成为箱形,以长边方向作为左右方向配置在左右的环形体3、3之间,可自由旋转地枢轴支承在各个环形体3上。
[0130] 旋转体框架27由上部安装框架28和下部安装框架29等构成。
[0131] 如图2及图3所示,上述安装框架28使长的板状的构件的长度侧的两个侧部分别向下方弯曲,形成在侧视图中近似倒凹状。在上部安装框架28的上面,在左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向上下方向开设插入种球用的多个插入口28a、28a…。在上部安装框架28的左右两个端部上,以板面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固定设置成为旋转体框架27的左右侧面的侧板28b、28b。
[0132] 另外,由于侧板28b、28b左右对称地配置,所以,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只对上部安装框架28的左侧的侧板28b进行说明。
[0133] 在侧板28b的前后中央的上部,向外侧方(左侧方)突出地设置支承轴28c。在侧视图中大致呈L字形的安装部28d,在向外侧方(左侧方)突出的状态下,经由轴承等转动支承构件,围绕支承轴28c的轴心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支承轴28c的外周上。安装部28d的外侧端部,被螺栓等规定固定构件固定到环形体3上。
[0134] 另外,在侧板28b的前后下部(支承轴28c的前后斜下方),支承轴28f、28f相互以规定的间隔前后配置、分别向外侧方左侧方)突出地设置。辊28e、28e,分别围绕支承轴28f、28f的轴心可以旋转地枢轴支承在支承轴28f、28f的外周上。
[0135] 如图2所示,辊28e、28e,在前述补给位置17a上与导向构件173,或者在前述种植位置17b上与图中未示出的导向构件抵接、转动并被分别导向,抵接、转动并被导向。由于辊28e、28e被导向,上部安装框架28,进而旋转体框架27,成为被设定的倾斜角度。
[0136] 如图4(c)所示,下部安装框架29,使长板状的构件的长度侧的两个侧部分别向上方弯曲,形成侧视图中的近似凹状。如图4(a)所示,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下面,在左右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呈平面视图的近似十字形向上下方向开设排出种球用的多个排出口29a、29a…。排出口29a、29a…,以在旋转体框架27上与在上面开口的插入口28a、28a…分别对向的方式对位开口。
[0137] 另外,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下表面上,在排出口29a、29a…的周围,向上下方向开设开孔爪126、126…的安装用的孔29b、29b…。孔29b、29b…的开设数目,与配置开孔爪126的数目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开设4个孔29b、29b…。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上下左右大致的中央,向上下方向开设以规定的间隔左右配置的、后述的第二连杆110的安装用的孔29c、29c…。在孔29c、29c…的后方,向上下方向开设以规定的间隔左右配置的、限制第二连杆110的转动用的孔29d、29d…。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左右两个端部,向上下方向开设驱动臂120、120安装用的孔29e、29e。
[0138] 另外,如图4(a)、图4(b)所示,在下部安装框架29上,开设用于将进入下部安装框架29(旋转体框架27)内的土或沙砾等排出(落下)到外部用的多个漏土用孔29f、29f…。
[0139] 漏土用孔29f、29f…,开设在下部安装框架29(旋转体框架27)的前部和后部的下侧,在各个下侧,在左右方向上,每隔规定的间隔配置。
[0140] 在下部安装框架29(旋转体框架27)的前部的下侧,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前面下部,开设在正视图中大致为矩形的孔,进而,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下面前部,开设在平面视图中大致为矩形的孔。并且,将这些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形成漏土用孔29f。该漏土用孔29f,是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前端上沿着长边方向开设的孔。
[0141] 在下部安装框架29(旋转体框架27)的后部下侧,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后面下部开设有在正视图中大致为矩形的孔,进而,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下面后部开设有在平面视图中大致为矩形的孔。并且将这些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形成漏土用孔29f。该漏土用孔29f,是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后端上沿着长边方向开设的孔。
[0142] 借助这种结构,当旋转体框架27被导向构件173导向通过补给位置17a时,旋转体框架27倾斜规定的角度并移动,这时,通过倾斜地移动和振动,进入旋转体框架27内的土或沙砾等从各个漏土用孔29被排出到外部。
[014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漏土用孔29f、29f…,开设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前后面及下面,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漏土用孔29f、29f…也可以只开设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前后面或者下面中的一个上。
[0144] 另外,借助这种结构,上部安装框架28和下部安装框架29,以各自开口侧对向、并且上部安装框架28和下部安装框架29的开口侧的端部(即,上部安装框架28的下端部和下部安装框架29的上端部)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该抵接部分通过利用多个螺栓等连接构件固定,形成旋转体框架27。
[0145] 接下来,对种球保持单元21进行说明。
[0146] 如图3所示,种球保持单元21具备多个种球保持器24、24…和多个保持构件25、25…等。
[0147] 种球保持器24、24…和保持构件25、25…一起保持种球,形成在上下面具有图中未示出的开口的箱形。种球保持器24、24…,以前述开口部与上部安装框架28的插入口28a、28a…的位置相一致的方式,利用多个螺栓24a、24a…固定到旋转体框架27内的上侧,即,固定到上部安装框架28的上面的内侧。
[0148] 在各个种球保持器24内,配置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板状的构件构成的多个保持器25、25…。保持构件25、25…,上下平行地分别以适当的间隔沿着大致的水平方向被固定。在保持构件25、25…的中央,开设圆形的孔即圆孔25a、25a…。从圆孔25a、25a…向半径方向外方(呈放射状地)开设缺口。
[0149] 借助这种结构,由操作者供应给各个种球保持器24的种球,借助在保持构件25、25…上开设缺口,在保持构件25、25…的中央附近借助种球的重量向各个种球保持器24的下侧弯曲之后,被想恢复成原来的板状形状的力(换句话说,保持构件25、25…的偏压力)夹入进行保持。
[0150] 接下来,对开口单元22进行说明。
[0151] 如图5及图6所示,开口单元22具备多个开孔体26、26…等。开孔体26、26…分别配置在种球保持单元21的种球保持器24、24…的下方。
[0152] 各个开孔体26,由多个开孔爪126A、126B…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对(共计四个)开孔爪126A、126B…构成。开孔爪126A和开孔爪126B(前后或左右)连接配置,开孔爪126A和开孔爪126B对向配置。
[0153] 开孔爪126A、126B…,用于在多层片10的规定的位置上开设种球种植用的孔。如图8所示,开孔爪126A、126B…,将板状构件的前端侧向下方弯曲,形成在侧视图中的大致的L字形。
[0154] 各个开孔爪126A、126B…的弯曲的前端侧,作为顶尖头部126a,为了能够容易地刺入多层片10,形成尖状。
[0155] 另一方面,各个开孔爪126A、126B的基部侧成为转动基部126b。在各个开孔爪126A、126B上,在转动基部126b的大致中央部,向上下方向开设第一连接孔126c。并且,如图6所示,通过使该第一连接孔126c和开设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排出口29a周围的孔29b的位置相一致、利用螺栓等连接构件126e将开孔爪126A、126B和下部安装框架29连接起来,开孔爪126A、126B,相对于下部安装框架29可转动地安装到旋转体框架27的下侧,即,下部安装框架29的下面的内侧。另外,在转动基部126b的基端部,向上下方向开设第二连接孔126d。第二连接孔126d,经由连接轴等连接构件101,与第一连杆100的长孔连动连接。
[0156] 另外,在开孔体26上,将分别相邻的开孔爪126A的顶尖头部126a和开孔爪126B的顶尖头部126a的长度设定得不同。
[0157] 开孔爪126A、126B…在排出口29a的周围是环状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面视图中,以将各个开孔爪126作为顶点的正方形的方式,以规定的间隔交互地配置。在图8中,表示出了邻接的开孔爪126A、126B。相对于图8中的左侧所示的开孔爪126A的顶尖头部126a的长度h1而言,右侧所示的开孔爪126B的顶尖头部126a的长度h2的长度短,即,以不同的长度形成开孔爪126A、126B的顶尖头部126a。
[015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孔爪126A、126B…的顶尖头部126a,以两种(h1、h2)不同的长度构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开孔爪126A、126B…的顶尖头部126a,也可以由三种或四种不同的长度构成。
[0159] 接下来,对开闭驱动部23进行说明。
[0160] 如图5所示,开闭驱动部23由左开闭驱动部23a和右开闭驱动部23b构成。
[0161] 如图5所示,左开闭驱动部23a,是用于驱动安装在下部安装框架29上的开孔体26、26…中的安装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左侧的两个开孔体26、26的驱动部。
[0162] 如图5所示,右开闭驱动部23b,是用于驱动安装在下部安装框架29上的开孔体26、26…中的安装在下部安装框架29的右侧的两个开孔体26、26的驱动部。
[0163] 左开闭驱动部23a和右开闭驱动部23b,经由后述的弹性体130连接连动。
[0164] 另外,由于左开闭驱动部23a和右开闭驱动部23b左右对称地配置,所以,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对左开闭驱动部23a进行说明。在右开闭驱动部23b中,对于和左开闭驱动部23a相同结构的构件,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0165] 左开闭驱动部23a具备第一连杆100、100,驱动臂120,第二连杆110等,通过弹性体130与右开闭驱动部23b连动连接。
[0166] 如图6所示,第一连杆100、100为细长的板状构件。
[0167] 在转动体27内,第一连杆100、100在下部安装构件29上的前侧和后侧(即,排出口29a、29a的前后两侧),分别以沿着下部安装框架29的前面及后面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第一连杆100、100上,分别以长边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向上下方向开设多个图中未示出的长孔。并且,通过使各个长孔和开孔爪126、126…的各个第二连接孔126d、126d…(参照图8)的位置相一致、利用连接轴等连接构件101将第一连杆100、100与开孔爪126、126…连接起来,将第一连杆100、100和开孔爪126、126…连动连接。
[0168] 如图6所示,第二连杆110是其长度比下部安装框架29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稍短的板状构件。
[0169] 第二连杆110,将长边方向作为大致的前后方向,配置在左开闭驱动部23a的右端。但是,第二连杆110,也可以配置在左开闭驱动部23a的左右中央部。在第二连杆110的前后大致的中央,向上下方向开设图中未示出的开口部。并且,通过使该开口部和下部安装框架29的孔29d的位置相一致、利用螺栓等连接构件111将第二连杆110和下部安装框架29连接起来,使第二连杆110相对于下部安装框架29可转动地安装。另外,在第二连杆110的前后两端,向上下方向开设图中未示出的开口部。并且,通过使该开口部与第一连杆
100、100的前述长孔的位置相一致、利用连接轴等连接构件112将第二连杆110和前后第一连杆100、100连接起来,第二连杆110和前后第一连杆100、100被连动连接起来。
[0170] 另外,在第二连杆110的后侧(连接构件111和连接构件112之间),向上下方向开设图中未示出的开口部。并且,经由该开口部,利用螺栓等连接构件113,将弹簧等弹性体130的左侧的一端连接到第二连杆110上。另外,连接构件113的下端部,经由下部安装构件29的孔29d(参照图4(a)),向下方突出。借此,当第二连杆110以连接构件111作为支点在左右方向上转动时,在连接构件113的下端部不与孔29d的边缘部抵接的范围内,第二连杆110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转动。换句话说,借助连接构件113和孔29d,可以限制第二连杆110向左右方向的转动范围。
[0171] 弹性体130,用于分别将左开闭驱动部23a及右开闭驱动部23b的第二连杆110、110的后侧向内侧(左开闭驱动部23a的第二连杆110向图5中的左(逆时针)旋转、右开闭驱动部23b的第二连杆110向图5中的右(顺时针)旋转)偏压。
[0172] 弹性体130,在下部安装框架29上的左右中央向左右方向配置。弹性体130的左右端部,分别经由连接构件113、113连接到在开闭驱动部23a及右开闭驱动部23b的第二连杆110、110上。
[017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130连接到第二连杆110、110的后侧,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只要是位于能够将左开闭驱动部23a及右开闭驱动部23b的第二连杆110、110的后侧向内侧(左开闭驱动部23a的第二连杆110向图5中的左(逆时针)旋转、右开闭驱动部23b的第二连杆110向图5中的右(顺时针)旋转)偏压的位置即可。
[0174] 驱动臂120,通过(转动)驱动,使第一、第二连杆100、100、110连动。
[0175] 驱动臂120,是在平面视图中弯曲成弓形的构件,配置在下部安装框架29上的左端部的后部。在驱动臂120的前后大致中央上,向上下方向开设图中未示出的开口部。并且,通过使该开口部与下部安装框架29的孔29e的位置相一致、利用螺栓等连接构件121将驱动臂120和下部安装框架29连接,驱动臂120相对于下部安装框架可转动地安装。另外,在驱动臂120的后端,向上下方向开设图中未示出的开口部。并且,通过使该开口部与在后侧的第一连杆100的左端开设的前长孔的位置相一致、利用连接轴等连接构件122将驱动臂120和后侧的第一连杆100连接起来,将驱动臂120和后侧的第一连杆连动连接。另外,驱动臂120的前端(在图6所示的驱动臂120中的左端),向上下方向开设图中未示出的开口部。并且,经由该开口部利用螺栓等连接构件123,将辊124在左右方向上可转动地安装到驱动臂120的前端上。如图6所示,辊124,以位于下部安装框架29的外侧的方式配置。
[0176] 另外,左开闭驱动部23a,通过使驱动臂120与配置在种植框架18的左右的左右一对凸轮体181、181中的左侧凸轮体181抵接,被旋转驱动。
[0177] 所以,下面,对左右一对凸轮体181、181进行说明。
[0178] 另外,由于左右一对凸轮体181、181左右对称地配置,所以,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对左侧的凸轮体181进行说明。
[0179] 如图1所示,凸轮体181是配置在种植框架18的下部(到达种植位置17b的旋转体框架27的侧方)、以驱动臂120的辊124抵接的方式构成的构件。
[0180] 如图9所示,凸轮体181具备安装部181a、第一抵接181b和第二抵接部181c等。
[0181] 安装部181a是板状构件。在安装部181a上,前后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凸台181d、181d。凸轮体181,利用图中未示出的螺栓等连接构件,经由凸台181d、181d,将安装部18a的板面朝向上下方向安装到种植框架18上。另外,凸轮体181,将第一抵接181b和第二抵接部181c朝向内侧(驱动臂120侧)配置。
[0182] 第一抵接181b和第二抵接部181c,通过将细长的板状构件181e弯曲形成。细长板状构件181e,将长边方向指向前后方向,固定到安装部181a的右侧端部(驱动臂120侧)上。
[0183] 第一抵接部181b,通过该细长的板状构件181e在平面视图中从前端部向右斜后方伸出之后弯曲、笔直地向后方伸出、之后弯曲向左斜后方伸出形成。第二抵接部181c,通过细长的板状构件181e在平面视图中以如前面所述的方式向左斜后方伸出之后弯曲、笔直地向后方伸出,之后弯曲向右斜后方伸出形成。即,凸轮体181,在第一抵接181b和第二抵接部181c上,以前后以规定的间隔两次向驱动臂120侧靠近的方式构成。
[0184] 借助这种结构,在旋转体框架27向凸轮体181侧移动时,该旋转体框架27的驱动臂120(更详细地,可转动地安装在该驱动臂120的前端的辊124)边与凸轮体181抵接(更详细地说,辊124边转动),边向后方移动。
[0185] 这时,在和第一抵接部181b抵接的情况下,驱动臂120,以驱动臂120的连接构件121为支点向右(顺时针)转动抵接部181b的左右宽度(图9(a)的标号W1)。并且,在驱动臂120保持与第一抵接部181b抵接不变的状态下向后方移动图9中的距离L1的期间,第一连杆100与驱动臂120的转动连动地向右侧移动,变成开孔体26、26…打开(转动)的状态。即,在驱动部120向后方移动该距离L1的期间内,在多层片10上开孔,通过借助推压体70、70…从该孔向该多层片10的下方推压种球,将种球种植到田地上。
[0186] 另外,借助第二抵接部181c,驱动臂120以驱动臂120的连接构件121作为支点向右(顺时针)转动第二抵接部181c的左右宽度(图9(a)的标号W2)。并且,驱动臂120,在第二抵接部181c在通过之后的瞬间向相反方向转动,开孔体26、26…关闭(转动)。
[0187] 驱动臂120,由于左右宽度W1比左右宽度W2大,所以,在与第一抵接部181b抵接的情况下,和与第二抵接部181c抵接的情况相比,以转动角度变大的方式转动。从而,在驱动臂120与第一抵接部181b抵接的情况下,和与第二抵接部181c抵接的情况相比,经由第一连杆100、100、第二连杆110等转动的开孔体26的开孔爪126、126…的转动角度变大。
[0188] 借助这种结构,当驱动臂120与第一抵接部181b抵接时,开孔体26的开孔爪126、126…进行大的转动,在多层片10上开孔。之后,当驱动臂120与第二抵接部181c抵接时,开孔体26、26…进行小的转动,使该开孔体26、26…夹持的土或沙砾等,从由该转动产生的开口落下。
[018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体181,两次靠近驱动臂120侧,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两次以上接近驱动臂120侧。
[019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体181的第一抵接部181b和第二抵接部、181c,由作为第一构件的细长的板状构件181e形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第一抵接部181b和第二抵接部181c也可以由分开的构件形成。
[0191] 在这样构成的左开闭驱动部23a中,当凸轮体181和驱动臂120不抵接时,如图5及图6所示,开孔体26、26…的开孔爪126、126…,通过第二连杆110的后侧被弹性体130向内侧偏压,经由第一连杆100、100等向图5中的左方(逆时针)转动,变成顶尖头不126a、126a…位于排出口29a、29a的大致中心位置的状态。
[0192] 并且,环形体3、3旋转,旋转体框架27(保持开孔机构20)向环形体3、3的旋转方向移动,从种植位置17b向(从下从动链轮39到后方的种植驱动链轮35之间)移动。这时,如图7所示,驱动部120的辊124抵接到凸轮体181,驱动臂120以连接构件121为支点向右方(顺时针)转动。这样,后侧的第一连杆100,被向驱动臂120侧(左侧)拉拽移动,后端连接到该第一连杆100上的第二连杆110,以连接构件111为支点向右方(顺时针)转动。并且,连接到第二连杆110的前端的前侧的第一连杆100,被向该第二连杆110侧(右侧)拉拽移动。换句话说,前侧的第一连杆100和后侧的第一连杆100,经由第二连杆110向左右相反的方向移动。
[0193] 伴随着该左开闭驱动部23a的一连串的移动,与左开闭驱动部23a连动连接的开孔体26的开孔爪126、126…抵抗弹性体130的偏压力,以连接构件126e、126e…为支点,向右方(顺时针)转动。从而,通过开孔爪126、126…的顶尖头部126a、126a也向右方(顺时针)转动,由中心部打开(向外方转动),在多层片10上开孔(参照图7的箭头)。
[0194] 另外,开孔爪126、126…的转动,在连接构件113的下端部与下部安装框架29的孔29d抵接的状态下停止,但是,也可以通过开孔爪126、126…转动,与排出口29a抵接停止。
[0195] 如上所述,种植机1是一种边在覆盖了多层片10的田地上形成边在前方以规定的间隔进行种球的种植的种植机,具备可相对于机体升降地设置的种植框架18;可旋转地支承在前述种植框架18上、与行驶同步地被旋转驱动的左右一对环形体3、3;枢轴支承在前述左右一对环形体3、3之间、在前述环形体3、3的旋转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箱形的旋转体框架27;在前述旋转体框架27内的上侧、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有多个保持种球用的种球保持器24的种球保持单元21;在前述旋转体框架27内的下侧,分别配置有在前述各个种球保持器的下方且在前述多层片10上开孔用的开孔体26的开孔单元22;配置在前述旋转体框架27内的下侧、驱动前述开孔体26用的开闭驱动部23;配置在前述种植框架18的下部的左右一对凸轮体181、181,前述开闭驱动部23具备:可以转动地被支承在前述旋转体框架27的左右两侧,其外侧从该旋转体框架27的左右端部分别向外侧方突出,与前述左右一对凸轮体181、181抵接转动的左右一对驱动臂120、120;以及将前述左右一对驱动臂120、120和前述开孔单元22连接起来的连杆机构。
[0196] 利用这种结构,在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借助左右一侧的驱动臂的转动,驱动多个开孔体的情况下,当经由连杆机构驱动左右另外一侧的开孔体时,连杆机构的间隙积累,在远侧的孔的尺寸变小,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通过配置在左右的一对驱动臂120、120与凸轮体181、181抵接转动驱动多个开孔体26、26…,所以,可以使在多层片10上开设的孔的大小大致均匀地稳定化。从而,种植机1可以准确地进行种球的种植。
[0197] 另外,与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在左右一侧借助驱动臂的转动驱动开孔体的情况相比,可以向转动体框架27上均匀地施加伴随着驱动臂120、120的转动的负荷。从而,可以提高转动体框架27的耐久性。
[0198] 另外,前述开孔体26,具有配置成环形的多个开孔爪126、126…,前述各个开孔爪126具备: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旋转体框架27上的转动基部126b;与该转动基部126b连续地、从前述旋转体框架27向外下方突出的顶尖头部126a。
[0199] 借助这种结构,由于开孔体26的各个开孔爪126,分别由板状构件弯曲形成,所以,与利用另外的构件构成顶尖头部126a及转动基部126b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另外,也不需要焊接等作业。从而,可以廉价地制造开孔爪126。
[0200] 另外,在前述多个开孔爪126、126…中,相邻的开孔爪126、126,以前述顶尖头部126a的突出宽度相互不同的方式形成。
[0201] 借助这种结构,与将相邻的开孔爪126、126的长度设定成相同的情况相比,开孔体26的下端侧整体地变细。从而,容易将各个开孔爪26的顶尖头部126a刺入,可以将开设在多层片10上的孔形成大致均匀的大小。即,种植机1可以准确地进行种球的种植。
[0202] 另外,在前述旋转体框架27的前部和后部的下侧,沿着该旋转体框架27的长边方向开设漏土用孔29f、29f…。
[0203] 借助这种结构,由于旋转体框架27设置漏土用孔29f、29f…,所以,当多层片10上开孔时,即使土或沙砾等进入旋转体框架27内,当该旋转体框架27向上方移动时,在补给位置17a上,由于该旋转体框架27(前高后低地)倾斜,所以,可以经由漏土用孔29f、29f…将该土或沙砾等排出(落)到旋转体框架27的外部。从而,可以防止土或沙砾等夹入到连杆机构内或者碰到连杆机构而妨碍连杆机构的动作。
[0204] 另外,前述左右一对凸轮体181、181,分别设置在当前述旋转体框架27向后方移动时,前述一对驱动臂120、120抵接的多个抵接部(第一抵接部181b和第二抵接部181c)。
[0205] 借助这种结构,通过开孔爪126、126…的顶尖头部126a、126a…从排出口29a的中心部打开(向外方转动),在多层片10上开孔,当关闭(向内方转动)该尖头部126a、126a…时,即使(在尖头部126a、126a…内)夹持土或沙砾等,由于之后再次打开关闭,所以,可以使在尖头部126a、126a…中夹持的砂或沙砾等掉下。从而,可以防止在开孔爪126、126…的顶尖头部126a、126a…中原封不动地夹持土或沙砾等状态下,在多层片10上开设下一个孔,可以提高多层片10的开孔精度。
[0206] [第二实施方式]
[0207]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2,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种植机1A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0208] 对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赋予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0209] 在说明中,以图中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作为种植机1A的前方方向,规定前后左右方向。
[0210] 种植机1A,是为了在覆盖了多层片10的田地中种植种球G使用的种植机。
[0211] 种植机1A,主要具备机体框架12,驱动部13A,行驶部14,驾驶操纵部15A,动力传递部16A,种植部17A等。
[0212] 机体框架12,是构成种植机1A的骨架的结构体,通过连接固定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多个支柱框架,横向设置在该支柱框架上、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多个前后框架,和沿左右方向横向设置在该前后框架之间的左右框架构成。在机体框架12的前后的大致中央,形成操作者上下种植机1A用的踏板(台阶)12a。在踏板12a的左右中央,配置动力传递机构16A及使种植部17A升降、将种植面(田地)与种植部17A的距离保持在恰当的高度用的升降连杆机构2等。升降连杆机构2,其上方被沿前后方向配置的保护罩155覆盖。
[0213] 前述驱动部13A,由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131及发电机132等构成,用于将动力传递给行驶部14和种植部17A,将各部驱动。驱动部13A,搭载到机体框架12的后部上,以和连接到机体框架12的前部的种植部17A在前后方向上的取得重量平衡的方式配置。在驱动部13A的上方,配置载置容纳种球G的筐153等的载置部154。
[0214] 行驶部14,由左右一对履带140、140等构成,通过经由变速箱体141传递来自于驱动部13A的动力,使种植机1A能够行驶。
[0215] 驾驶操纵部15A,配置在机体框架12的前后中央部,进行行驶部14及种植部17A的操纵。驾驶操纵部15A,由操作者就座的座位151、151,配置用于进行行驶部14及种植部17A的操纵用的多个操作杆等操作柱(コラム)等构成。
[0216] 座位151,在发动机131的前方,左右并列地配置在机体框架12上。操作柱152,配置在座位151的周围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机体右外侧的座位151的右斜前方。通过操作柱152的操作杆等的操作,可以进行向行驶部14的动力的通断及变速操作,以及进行向种植部17A的动力接通切断的操作。
[0217] 操作柱152形成箱形。在操作柱152的上面,配置作业离合器分离杆、行驶离合器分离杆、侧边离合器分离杆、种植高度自动调整开关和行驶方向自动调整开关。在操作柱152的后面,配置发动机停止开关,种植升降开关,种植部驱动开关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种植机1A的行驶速度变速的行驶变速杆,配置在右座位151的下右侧面上。
[0218] 如图10、图11及图13所示,为了将种球G种植到田地上,种植部17A配置在种植机1A的前部。本实施方式的种植部17A,将各个种植装置等配置在种植框架18及其内部。
[0219] 前述种植框架18,是构成种植部17A的骨架的结构体,从机体框架12的后部起通过升降连杆机构2,配置在机体框架12的前方。
[0220] 主种植框架19,通过将管等棒材弯曲成在侧视图中成后下部敞开的多边形来形成,并且以比左右机体宽度稍短的间隔,以左右一对的方式配置。
[0221] 详细地,主种植框架19,以其一端位于种植部17A的后部的上下中途部的方式形成。从主种植框架19的后端向前上方,以成为前高后低的方式,形成后倾斜部19a。进而,在种植部17A的上部,形成水平部19b。从水平部19b的前部起,以前上部成为前高后低的方式,形成前上倾斜部19c。从前上倾斜部19c的下部向种植部中央,以成为前高后低的方式形成前下倾斜部19d。并且,以主种植部19的另一端位于种植部17A的前下部的方式形成。
[0222] 在左右主种植框架19、19上,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配置有侧部种植框架19f。在左右主种植框架19、19之间,横向设置横种植框架19e、19e。
[0223] 通过这样构成,种植框架18在内部形成空间,在该空间内,能够配置各种种植装置。进而,主种植框架19、19,利用罩171覆盖其左右外侧。在主种植框架19、19的两个内侧,以向内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环形体罩172。
[0224]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前述主种植框架19、19的后部之间,架设补给箱170。该补给箱170,是在插入之前暂时容纳被插入到种植部17A的保持开孔机构20A的种球G的容器。操作者用手取出补给箱170内的种球G,插入到保持开孔机构20A内。补给箱170,比种植部17A的左右宽度稍短,形成其上方敞开的槽状。该补给箱170的左右两个侧部,固定到主种植框架19的后倾斜部19a的后内侧及环形体罩172的后端。另外,补给箱170,由于制成左右连通的结构,所以,在左右一侧的作业者的前方没有种球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将左右另外一侧的补给箱170内的种球G向所述一侧移动,进行种球G的补充。并且,如果补给箱170内没有种球G的话,可以从座位151的后方的筐153向补给箱170补给种球G。
[0225] 如图10至图12所示,动力传递机构16A,用于将发动机131的驱动力向行驶部14及种植部17A传递。动力传递机构16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传动轴,齿轮等构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0226] 具体地说,输出轴160从配置在机体后部的发动机(驱动源)131向机体内方突出。在输出轴160上,固定有第一发动机皮带轮161及第二发动机皮带轮162。
[0227] 与前述输出轴160平行的输入轴163,从发动机131前方的发电机132向机体内方突出。在输入轴163的端部上,固定有发电机皮带轮164。在发电机皮带轮164和第二发动机皮带轮162上,卷绕有环形皮带165。借此,来自于发动机131的旋转力(驱动力),经由第二发动机皮带轮162、发电机皮带轮164及环形皮带165向发电机132传递,用于发电。
[0228] 另一方面,传动轴166在左右方向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座位151的下方的机体框架12上。第一皮带轮167,以成为第一发动机皮带轮161的前方的方式,固定地设置在传动轴166上。第一发动机皮带轮161和第一皮带轮167上,卷绕有环形皮带168。
[0229] 在传动轴166的右端上,固定设置有向行驶部14传递动力的第一行驶皮带轮260。向种植部17A传递动力的第一种植皮带轮360固定地设置在传动轴166的左端。发动机
131的驱动力经由传动轴166传递给第一行驶皮带轮260及第一种植皮带轮360。
[0230] 下面,对向行驶部14的传递驱动力进行说明。
[0231] 变速箱体141配置在履带140、140的左右中途及上部。在从变速箱体141突出的输入轴261上,以成为第一行驶皮带轮260的正下方的方式固定设置第二行驶皮带轮262。在第一行驶皮带轮260和第二行驶皮带轮262上,卷绕环形皮带263。
[0232] 从而,传动轴166的动力,从第一行驶皮带轮260经由皮带263向第二行驶皮带轮262传递,经由输入轴261向变速箱体141传递。
[0233] 在变速箱体141的后部(在图12中,为了方便制图,将前后相反地描述),以向外方突出的方式配置输出轴264、264。在输出轴264、264的外端,固定设置行驶驱动链轮265、265。在行驶驱动链轮265、265的下方(在图12中,为了便于制图,描述为前方),配置固定地设置在行驶驱动轴上的行驶传递链轮266、266。在行驶驱动链轮265、265和行驶传递链轮266、266上,卷绕环形的传递链条267、267。在前述行驶驱动轴的另一端,固定地设置旋转驱动行驶部14的履带140、140的行驶轮268、268。
[0234] 从而,经由输入轴261传递给变速箱体141的动力,在变速箱体内被变速之后,向左右输出轴264、264及行驶驱动链轮265、265传递。进而,通过经由传递链条267、267向行驶轮268、268传递动力,行驶部14的履带140、140被行驶驱动。
[0235] 接下来,利用图12至图14说明驱动力向种植部17A的传递。
[0236] 在前述传动轴166的前方,配置后齿轮箱361。后齿轮箱361被支承在机体的大致中央的机体框架12上。
[0237] 在后齿轮箱361上,以与传动轴166大致平行的方式,向机体外方9左方9突出地配置左右传动轴362。在该左右传动轴362的左端,固定地设置第二种植皮带轮362a。在第一种植皮带轮360和第二种植皮带轮362a上,卷绕环形皮带360a。
[0238] 在后齿轮箱361内的左右传动轴362的右端部,固定设置有锥齿轮362b。该锥齿362b,与该后齿轮内的锥齿轮363a啮合。该锥齿轮363a,固定地设置在前后传动轴363的一端(后端)。前后传动轴363,以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装在保护罩155内。即,前后传动轴363,相对于左右传动轴362呈大致直角向前方延伸地配置。前后传动轴363的另一端,被插入到支承在种植部17A的后部大致中央的齿轮箱364内。在该齿轮箱364内的前后传动轴363的前端,固定地设置锥齿轮363b。锥齿轮363b,与齿轮箱364内的锥齿轮365a啮合。锥齿轮365a固定地设置在种植输入轴365的右端部。
[0239] 但是,前述左右传动轴362、前后传动轴363,在它们的中途部具有万向接头等,即使只有种植部17A升降,也不用强制地就能够变换动力传动方向。
[0240] 这样,动力从传动轴166的左端上的第一种植皮带轮360经由环形皮带360a被传递到第二种植皮带轮362a。第二种植皮带轮362a的动力,经由左右传动轴362及前后传动轴363,边使动力转动方向变换边向种植输入轴365传递。
[0241] 种植输入轴365,从齿轮箱364向左方突出,在驾驶操纵部15A的前部,可左右转动地被支承在种植部17A的左种植框架18的后部。
[0242] 在种植输入轴365的左右中途部,固定设置向推出装置4传递动力的第一种植传动机构16a的驱动链轮40。
[0243] 另一方面,在种植输入轴365的左端,固定设置向环形体3传递动力的第二种植传动机构16b的驱动链轮30。
[0244] 即,种植输入轴365的动力,被同时传递给配置在其前方的第一种植传动机构16a及第二种植传动机构16b。
[0245] 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一种植传动机构16a,主要由驱动链轮40、从动链轮41、张紧链轮42、推出驱动链轮43、传动链条44和推出驱动轴45构成。
[0246] 在种植输入轴365的左右中途,固定设置有驱动链轮40。在种植输入轴365的前上方(种植部17A的上部),配置比种植部17A的左右宽度稍短的推出驱动轴45。推出驱动轴45,被可左右自由转动地支承在种植框架18的左右。在推出驱动轴45的左端,固定设置推出驱动链轮43。在驱动链轮40的前上方,配置从动链轮41,在推出驱动链轮43的后下方,配置张紧链轮42。
[0247] 在驱动链轮40、从动链轮41、张紧链轮42及推出驱动链轮43上,卷绕环形的传动链条44。但是,从动链轮41,卡合在传动链条44的外周,张紧链轮42卡合到传动链条44的内周。从而,传动链条44,保持适度的张力,可以防止在推出驱动链轮43和驱动链轮40之间悬垂。
[0248] 从而,从种植输入轴365经由驱动链轮40,传动链条44及推出驱动链轮43,向推出驱动轴45传递动力。在推出驱动链轮43与推出驱动轴45之间,配置后述的离合器,借助离合器的作用限制动力的传递。并且,被传递给环形体驱动轴33的动力,使推出装置4动作。
[0249] 第二种植传动机构16b,主要由驱动链轮30、旋转轴31、从动链轮31a、从动链轮31b、张紧链轮34、环形体驱动链轮32、环形体驱动轴33和传动链条30a、32a构成。
[0250] 在前述种植输入轴365的左端,固定设置有驱动链轮30。在种植输入轴365的前下方(种植部17A的后下部),配置旋转轴31。旋转轴31,将其两端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左种植框架18上。在旋转轴31的右端上,固定设置从动链轮31a,在旋转轴31的左端上,固定设置从动链轮31b。
[0251] 在驱动链轮30及从动链轮31a上,卷绕有环形的传动链条30a。在从动链轮31a的下方(种植位置17b上方),配置环形体驱动轴33。环形体驱动轴33,被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左右种植框架18上。
[0252] 在环形体驱动轴33的左端,固定设置环形体驱动链轮32。张紧臂34a的下端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承在环形体驱动链轮32的右侧的环形体驱动轴33上。在张紧臂34a的上端,向左方突出地固定设置转动轴34b。张紧链轮34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转动轴34b的右端。环形传动链条32a卷绕到从动链轮31b、环形体驱动链轮32及张紧链轮34上。张紧臂34a,被图中未示出的弹簧偏压,能够赋予传动链条32a以张力。
[0253] 从而,种植输入轴365的动力,经由驱动链轮30、传动链条30a及从动链轮31a、被传递给旋转轴31。并且,旋转轴31的动力,经由从动链轮31b、传动链条32a、张紧链轮34、环形体链轮32、被传递给环形体驱动轴33。
[0254] 进而,如图13至图15所示,在环形体驱动轴33上,在主种植框架10的两个内侧,固定设置有内环形体驱动链轮35、35。在侧视图中形成规定的空间的方式,配置左右环形体从动链轮36、37、38、39。在左右环形体从动链轮36、37、38、39上,卷绕由环形链条等构成的环形体3。由于环形体3左右对称地配置,所以,下面以左侧为主进行说明。
[0255] 另外,种植位置17b,向田地上种植种球G的位置,配置在种植部17A的最下部。
[0256] 下环形体从动链轮39及其后方的内环形体驱动链轮35的下端,在侧视图中,沿前后水平方向并列地配置。进而,伴随着卷绕在前述各个环形体从动链轮36、37、38、39上的环形体3的旋转,在种植部17A的下部,以保持开孔机构20A向后方大致水平地移动的方式,配置导向构件174。该导向构件174,构成为使保持开孔机构20A的辊28e被导向。
[0257] 这样,环形体3卷绕到补给位置17a和种植位置17b之间,保持开孔机构20A在补给位置17a以外在插入方向指向铅直方向的状态被旋转驱动。从而,由于形成为以内环形体驱动链轮35在种植位置17b的后部侧拉拽驱动的方式配置、并旋转驱动环形体3的结构,所以,种植位置17b的环形体3,在种植作业期间,总是处于被拉拽的状态,不会松弛,能够与行驶及曲柄驱动部5同步地正确地进行种植。并且,种球G(保持开孔机构20A)没有大的摆动,也不会被抖落,能够可靠地从补给位置17a向种植位置17b输送。
[0258] 如前面所述,环形体3由环形链条等构成,以在侧视图中呈多边形(五角形)的方式架设在种植框架18的内部。详细地,环形体3卷绕到左右一对地,以在侧视图中呈多边形的顶部位置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种植框架18的左右两个内侧的旋转支承部即内环形体驱动链轮35上,和各个环形体从动链轮36、37、38、39上。在左右环形体3之间,在环形体3的旋转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沿着左右方向横向架设保持开孔机构20A。
[0259] 并且,在架设操纵部15A的前方,为了能够容易向保持开孔机构20A补给(插入)种球G,补给位置17a以前高后低的规定角度倾斜地配置。即,上环形体从动链轮37配置在在种植部17A的前后中央部的最上部,在种植作业期间,该上环形体从动链轮37的高度,为了确保前方视野,位于比作业者的眼睛低、且比膝盖高,大致肩部的高度。
[0260] 配置在上环形体从动链轮37的后下方的后环形体从动链轮36的高度,大致位于比踏板高、比作业者的胸部低的座位151的座面的高度。这样,张紧设置在上环形体从动链轮37与内环形体驱动链轮35之间的环形体3,呈前高后低地倾斜配置,并配置补给位置17a。
[0261] 前述补给位置17a,在座位151的前方,配置在坐在座位151上的作业者的手可以够到的范围。详细地说,补给位置17a,在上环形体从动链轮37和后环形体从动链轮36之间,环形体3以前高后低的规定的角度倾斜地配置。内环形体驱动链轮35,以保持开孔机构20A边保持该角度边向斜前上方移动的方式,配置在种植框架18上。即,在上环形体从动链轮37和后环形体从动链轮36之间的环形体3的下方,配置将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板状的导向构件173。导向构件173,以与环形体3平行的方式固定设置在种植框架18上。
导向构件173,以设置在保持开孔机构20A的两侧的后述的辊28e在其上面转动地被导向、种球保持器24的种球插入面边朝向作业者侧边向前上方移动的方式构成。在该补给位置
17a上,多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三列)平行地配置保持开孔机构20A,种球G的补给时间稍有富裕,即使错过补给的定时,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修正。
[0262] 这样,作业者坐在座位151上,能够以容易将种球G供应给后述的保持开孔机构20A的姿势进行作业,减轻疲劳,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0263] 借助前述结构,将来自于发电机131的动力,从传动轴166经由第一行驶皮带轮260向行驶部14传递。另外,将来自于发动机131的动力,从传动轴166经由第一种植皮带轮360向种植输入轴365传递,进而,向种植部17A的推出装置4及环形体3传递。
[0264] 从而,种植部17A,与行驶部14同步地被驱动,在由多层片10覆盖的田垄上,在行进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P形成开孔部,可以从该开孔部向田垄上种植种球G。
[0265] 前述环形体驱动链轮32,通过变更其直径(齿数),可以变更种球G的种植间隔(株距)P。即,如果环形体驱动链轮32的直径变大(齿数多)的话,株距P变长,如果其直径变小(齿数少)的话,株距P变短。
[0266] 作业者通过变更环形体驱动链轮32,可以选择所希望的株距P。但是,也可以在环形体驱动链轮32上,配置分级或者无级的变速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分级或无级变速机构,优选地可以利用杆等操纵操作工具容易地进行变速操作。
[0267] 接下来,利用图15至图19,对配置在种植部17A的种植框架18内的各个种植装置进行说明。
[0268] 种植部17A的各个种植装置,主要由配置在前述环形体3上的保持开孔机构20A、推出装置4等构成。
[0269] 如图10、图17或图18所示,保持开孔机构20A,是当边保持种球G边到达种植位置17b时,在多层片10上开孔的机构。保持开孔机构20A,主要由旋转体框架27、多个种球保持器24及开孔体26构成。
[0270] 旋转体框架27为将左右方向作为长边、且能够上下分割的箱形结构体。在旋转体框架27的上面及下面,为了能够插入及排出种球G,在左右方向以规定的间隔成上下一对的方式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在上下四个部位共计八个部位)上下开口部(插入口28a、排出口29a)。
[0271] 在旋转体框架27的上开口部(插入口28a)的周围下侧,分别固定设置具有种球G的插入孔的、保持种球G用的种球保持器24。另外,开孔体26配置在前述种球保持器24的下方的旋转体框架27上。
[0272] 开孔体26,将四个板材分别在侧视图中弯曲成倒L字形,其一侧可自由转动地配置在开闭驱动部23上。另一侧向下方突出,以该另外一侧的前端容易刺入多层片10、能够形成开口部的方式,形成尖状。
[0273] 开闭驱动开孔体26用的开闭驱动部23由连杆机构形成,配置在前述种球保持器24与开孔体26之间。驱动臂120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到开闭驱动部23的两侧。通过驱动臂
120的外端被向内方推压,打开开孔体26。
[0274] 另外,凸轮体(图中省略)沿前后方向设置在种植框架18(参照图10)的下部内侧的前述驱动臂120侧。凸轮体以前述驱动臂120的外端抵接且开孔体26在多层片10上形成开孔部的方式向内侧突出地形成。
[0275] 即,驱动臂120的外端在与凸轮体抵接的状态下,开孔体26的下端位于开口部(排出口29a)的周边,开孔体26打开。在驱动臂120不与凸轮体抵接,驱动臂120向旋转体框架27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开孔体26的下端,位于开口部(排出口29a)的中心,开孔体26关闭。
[0276] 因而,刺入多层片10的四个开孔体26的下端,通过从开口部(排出口29a)的中心向外方转动,在多层片10的规定位置上,形成规定大小的开孔部。
[0277] 在前述旋转体框架27的左右两侧上部,以向外方突出的方式配置支承轴28c、28c。在该支承轴28c、28c的外周,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侧视图中为L字形的安装部28d。安装部28d、28d的一个面,安装到前述环形体3、3的外周上。
[0278] 这样,保持开孔机构20A,在补给位置17a和种植位置17b之外的位置,以支承轴28c为中心可自由摆动地被支承,借助其自身的重量,种球保持器24的插入轴心原封不动地指向铅直方向地被输送(移动)。
[0279] 在前述旋转体框架27的左右两侧的下部,在前后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可自由旋转地突出地配置辊28e、28e。在前述补给位置17a和种植位置17b,借助与环形体3平行地配置的导向构件173、174,限制其输送姿势。即,在补给位置17a上,种球保持器24和开孔体26,以倾斜规定的角度的状态被输送,在种植位置17b,与田地的表面平行地被输送。
[0280] 下面,对推出装置4进行说明。
[0281] 推出装置4是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在保持开孔机构20A在最下端的种植位置17b上移动时,在借助保持开孔机构20A的开孔体26在覆盖了多层片10的田地上刚刚形成开孔部之后,将保持在保持开孔机构20A上的种球G向下方推压,在开孔部上种植种球G。
[0282] 推出装置4,主要由曲柄驱动部5、摆动部6、种植推出部7、导向部8和卡合部9构成。
[0283] 如图13至图16所示,曲柄驱动部5,用于将配置在种植部17A的左侧的第一种植传动机构16a的驱动力向种植推出部7传递。曲柄驱动部5,主要由离合器、转动臂53、从动臂54、连接臂55和上杆支承体56构成。曲柄驱动部5,分别配置在种植部17A的侧部种植框架19f的左右外侧,成左右一对地配置。前述离合器由电磁螺线管50,卡合杆51和卡合体52构成。
[0284] 前述第一种植传动机构16a的推出驱动链轮43,经由离合器(详细地说,卡合体52)与推出驱动轴45连接。即,卡合体52,由外嵌在推出驱动轴45上的弹簧离合器和卡合到该弹簧离合器的一端的卡合圆盘构成,在卡合圆盘的外周上设置突起,该突起能够与配置在其后方的卡合杆51卡合。这样,通过卡合体52与卡合杆51卡合,从推出驱动链轮43向推出驱动轴45的动力的传动被切断,通过解除卡合,从推出驱动链轮43向推出驱动轴45传递动力。另外,卡合杆51,与变成作为配置在其附近的促动器的电磁螺线管50的动作体的活塞连接。当该电磁螺线管50动作时,活塞缩小,卡合杆51转动,卡合杆51和卡合体的卡合被解除,动力被传递。以借助图中未示出的种植位置17b附近的限位开关的通断(限位开关检测保持开孔机构20A是否到达规定的位置)进行动作的方式,对电磁螺线管50进行控制。
[0285] 推出驱动轴45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转动臂53的一端。在转动臂53的另一端上,沿着其长边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开设有多个调节孔53a、53a。转动轴54a的一端(内侧)贯穿安装在调节孔53a、53a、53a中的一个。从动臂54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配置在该转动轴54a的另一端(外侧)。即,多个调节孔53a、53a、53a,起着曲柄驱动部5的长度的调节机构的作用。在从动臂54的另一端,开设贯穿安装孔。连接轴54b的一端(外侧)固定设置在给贯通安装孔内。连接轴54b的另一端(内侧),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连接臂55的上部。左右连接臂55的下部,横向设置在上杆支承体56上。
[0286] 上杆支承体56,是比种植部17A的左右宽度稍短的板状体。后述的种植推出部7的种植推出体70A,在左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与种球保持器24相同数目、相同位置),安装在上杆支承体56上。进而,在上杆支承体56的左右两侧,以相对于后述的摆动部6的摆动连接体62、62可在上下方向上自由滑动地卡合的方式,配置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开口部的圆筒状的滑动体57、57。
[0287] 借助前述结构,当保持开孔机构20A到达种植位置17b的规定位置时,与限位开关的触点抵接、成为接通(ON),与限位开关连接的螺线管50动作,卡合杆51转动,从卡合体52上脱落。这样,卡合体52与推出驱动轴45卡合,成一整体地转动,向推出驱动轴45传递动力。因而,左推出驱动链轮43的旋转力被传递给推出驱动轴45,如图20所示,使固定设置在推出驱动轴45上的左右转动臂53旋转。另外,前述限位开关通过抵接部之后,变成切断(OFF),电磁螺线管50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并且,当卡合体52旋转一周时,再次与卡合杆
51卡合,从卡合体52向推出驱动轴45的动力传递被切断。当该推出驱动轴45旋转一周时,与之连接的转动臂53也旋转一周,边使从动臂54前后摆动边使之上下移动,从该从动臂54经由连接臂55,上杆支承体56连动地上下移动。即,在借助曲柄驱动部5的动作(参照图20(c)),种植推出部7向下方移动时,在田地上种植种球G。
[0288] 另外,前述曲柄驱动部5的长度调节机构,通过转动轴54a贯通安装到转动臂53的调节孔53a、53a、53a中的一个孔内,变更转动轴54a的转动直径的长短。通过变更转动轴54a的转动直径的长短,可以调节转动臂和连杆(由转动轴54a、从动臂54、连接轴54b、连接臂55构成的连杆)的连接长度的上下移动量,调整曲柄驱动部5的升降距离。从而,连接到曲柄驱动部5的上杆支承体56上的种植推出体70A的升降高变更,可以容易地将种球G的种植深度变更到所希望的深度。
[0289] 接下来,利用图15及图19对摆动部6进行说明。
[0290] 摆动部6,主要由转动支点轴60、横向设置体61、摆动连接体62和下杆支承体63构成,摆动部6,可在推出驱动轴45的正下方前后自由摆动地配置。
[0291] 转动支点轴60、60,在推出驱动部45的正下方,从左右的侧部种植框架19f的上部向内方突出地配置,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侧部种植框架19f(图10)上,在转动支点轴60、60上,在各自的内端下部,固定设置横向设置体61。横向设置体61,是将左右方向作为长边的板状体弯曲成在侧视图中大致为倒凹字形的构件。将上下方向作为长边的棒状的摆动连接体62、62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横向设置体61的左右两个端部。与前述横向设置体61大致平行地、与前述横向设置体61相比左右长度稍短的下杆支承体63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摆动连接体62、62的下端。在下杆支承体63上,和前述上杆支承体56同样,形成可滑动地支承后述的种植推出部7的推出体70A的开口支承部63a。
[0292] 如图19及图21所示,种植推出部7,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种植推出体70A构成,种植推出体70A,在主种植框架19内的空间内,在左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保持开孔机构20A的开口部(插入口28a、排出口29a)的间隔)配置。种植推出图70A,主要由导向管71和种植杆72构成。
[0293] 导向管71,是将上下方向作为长度的圆筒状的构件,其上端经由安装构件71a固定设置在上杆支承体56上。导向管71的上下中途部,被可滑动地保持在滑动部6的下杆支承体63的开口支承部63a上。进而,导向管71的下部,可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地保持在后述的导向部8的横导向板81上。
[0294] 在导向管71内,可上下自由滑动地安装有作为以上下方向作为长边的棒材的种植杆72。在导向管71的下端,安装有保持体73。在保持体73上,上下形成开口部。开口部以容易保持被保持开孔机构20A保持的种球G的上部方式形成。
[0295] 导向管71内安装有种植杆72。该种植杆72,利用比导向管71稍长的棒材构成。种植杆72的上部,经由后述的卡合部9的安装构件92,分别被支承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支承轴93上。在种植杆72的前述安装构件92与前述上杆支承体56之间,配置将种植杆72向上方滑动地偏压的弹簧74。
[0296] 如图15、图18及图22所示,导向部8,是使在种植位置17b上的种植推出部7和保持开孔机构20A的后方移动同步用的结构体,配置在种植部17A的下部。
[0297] 导向部8,主要由侧部导向板80、横导向板81、导向轴84、同步导向棒85及牵引构件86构成。
[0298] 侧部导向板80,由以前后方向作为长边的板材构成,以成为左右一对的方式配置在侧部种植框架19f的下部。在侧板导向板80的前后部,形成同一形状的开口部80a、80a。开口部80a,从其前端向中途部大致水平地开口,以从中途部下后端呈前低后高的方式开口。
[0299] 横导向板81,在剖视图中形成到U字形,导向轴84、84、84、84,分别从该横导向板81的左右两侧端部的前后两侧向侧方突出地设置,该导向轴84、84、84、84的前端部,被插入到前述左右的开口部80a、80a、80a、80a中,被前后可自由滑动地支承。
[0300] 同步导向棒85,是以上下方向作为长边的棒材,以从保持开孔机构20A的左右两侧向下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当环形体3旋转时,与固定设置在环形体3的外周的安装部28d抵接,用于导向部8与保持开孔机构20A向后方的移动同步地移动。
[0301] 同步导向棒85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横导向板81的左右两个端部的前后中途部。详细地说,在横导向板81的两个端部开设贯通安装孔,将前述同步导向棒85的上端贯通安装到该贯通安装孔内,利用螺母等将同步导向棒85和横导向板81紧固。
[0302] 牵引构件86,由在两个端部上具有钩的拉簧构成。牵引构件86、86的一端,卡定到固定在左右侧部种植框架19f上的安装构件87、87上,另一端卡定到前侧的导向轴84、84上。这样,横导向板81以被牵引构件86向前方牵引的方式偏压。
[0303] 如图22(a)所示,在种植作业期间,通过使环形体3转动,保持开孔机构20A在种植位置17b上从前方向后方移动。这时,通过同步导向棒85、85的下端与保持开孔机构20A抵接,将横导向板81固定的横导向板81向后方移动。并且,如图22(b)所示,从横导向板81向侧方突出的导向轴84、84、84、84,沿着侧板导向板80的开口部80a、80a、80a、80a的水平部,即被导向地边滑动边向后方移动。
[0304] 进而,如图22(c)所示,当保持开孔机构20A向后方移动时,导向轴84沿着开口部80a的倾斜部向后上方移动。当通过向该保持开孔机构20A(横导向板81)的后上方的移动同步导向棒85、85被抬起,同步导向棒85、85的下端移动到保持开孔机构20A的安装部28d上方,并且同步导向棒85、85与保持开孔机构20A的抵接被解除时,借助牵引构件86的向前方的偏压力,横导向板81向前方返回。即,各个导向轴84移动到各个开口部80a的前端,同步导向棒85、85的下端能够和位于前方的下一个保持开孔机构20A的安装部28d抵接。
[0305] 从而,被横导向板81保持的种植推出部7,在种植位置17b上,能够相对于保持开孔机构20A向后方的移动同步地移动(摆动),在种植期间,能够可靠地将种植推出体70A的下部插入到保持开孔机构20A的开口部(插入口28a、排出口29a)内。
[0306] 如图19,从图23到图27所示,卡合部9,是在种球G种植结束后,种植推出部7上升时,暂时限制种植杆72的上升,使导向管71先上升用的机构。卡合部9,主要由配置在支承轴93的两侧的上部卡合体90,配置在下杆支承体63的两侧的下部卡合体91构成。
[0307] 下面将要说明的卡合部9的构件,由于是左右对称的,所以,只说明左侧的结构。
[0308] 上部卡合部90,分别从左右的前述种植推出部7的上部向其附近的滑动体57的后部成左右一对地配置,上部卡合体90,由安装构件92、支承轴93、销93a、上部卡合构件94和支承部95构成。
[0309] 安装构件92,是在侧视图中被弯曲成大致的倒L字形的板材,由水平部92a和垂直部92b构成。在水平部92a的前部开设贯通安装孔,种植推出部7的种植杆72的上部贯通安装在该贯通安装孔内,种植杆72和安装构件92被紧固。
[0310] 安装构件92、92、92、92,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固定设置在摆动部6的摆动连接体62、62之间的支承轴93上,与水平部92a的下面和垂直部92b的前面抵接地固定设置。进而,上部卡合构件94可自由转动地套装到轴两侧的安装构件92、92的外侧的支承轴93上。在该上部卡合构件94与安装构件92之间,套装扭转弹簧,上部卡合构件94以向图23的箭头A方向转动的方式被偏压。另一方面,从上部卡合构件94向内侧方突出地设置销93a,该销
93a通过与水平部92a的下面抵接,起着止动件的作用。
[0311] 支承构件95,其前下部前面固定设置在前述滑动体57的后上部。支承构件95,由将上下方向作为长边的板材构成,在其上部开设以上下方向作为长边的长孔95a。前述支承轴93的左端部(外端部)可自由滑动地贯通安装在长孔95a内。
[0312] 下部卡合体91,在种植推出体70A位于最上方的种植待机状态,配置于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上部卡合构件94的后下方。下部卡合体91,由卡定构件96、转动构件96d、转动支承轴96c、转动支点轴97、上支承构件98b、下支承构件98a以及偏压构件99构成。
[0313] 下支承构件98a,由以上下方向作为长边的两个板构件构成,其下端左右以规定的间隔固定设置在下杆支承体63的两侧后部。下支承构件98a,在其上部,上下以规定的间隔开设多个开口部。
[0314] 上支承构件98b,将板构件在平面视图中弯曲成后方敞开的凹字形构成。在上支承构件98b的下方两个侧部,开设有与前述下支承构件98a相同间隔的多个开口部。因而,上支承构件98b和下支承构件98a,在它们的开口部在侧视图中相一致的状态下,通过利用螺栓等贯通安装紧固使之一体化。另外,由于开设多个开口部,通过变更一致的开口部,下部卡合体91的高度的调节成为可能。
[0315] 配置在上支承构件98b的上部的卡定构件96,通过将板材在正视图中弯曲成到凹字状形成。在卡定构件96上,形成水平部96a及垂直部96b、96b。水平部96a的前端,其整个宽度被切口,以在侧视图中垂直部96b、96b的前下部变成前高后低的方式切口。在垂直部96b、96b的前上部,在垂直部96b、96b上横向设置有转动支承轴96c,并且圆筒状的转动构件96d通过被转动支承轴96c贯通可自由转动地受到支承。
[0316] 并且,上支承构件98b的上部,以在侧视图中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卡定构件96的垂直部96b、96b的后下部。在两者重叠的部分上,分别开设贯通安装孔,进而,转动支点轴97可转动地贯通安装在该贯通安装孔中,在其两端,施行防松脱处理。
[0317] 偏压构件99由螺旋弹簧等构成,外套在前述转动支点轴97上。偏压构件99的一端,被卡定到卡定构件96的上后端,另一端被卡定到上支承构件98b的后面。从而,卡定构件96,被偏压构件99的偏压力,以将转动转动轴97为中心将其前部向下方(B方向)转动的方式偏压。卡定构件96的水平面部的下面,与上支承构件98b的上面抵接。
[0318] 在前述结构中,通过曲柄驱动部5的上杆支承体56的向下方的移动,种植推出部7向下方移动。因此,如图23所示,连接到种植推出部7上的上部卡合体90靠近卡定构件
96。进而,如图24的(a)所示,上部卡合部94的后端,与作为卡定构件96的前端的转动构件96d抵接。进而,如图24的(b)所示,借助卡定构件96的偏压力,上部卡合构件94的下降移动停止。即,使经由支承轴93及安装构件92连接的种植杆72的下降移动停止。因而,支承轴93从支承构件95的长孔95a的下端一直到上端,种植推出体70A的下降移动停止,只有导向管71下降移动。
[0319] 当在支承轴93与支承构件95的长孔95a的上端抵接的状态下种植推出体70A进一步下降时,如图25的(a)所示,上部卡合构件94抵抗偏压构件94a(参照图19)的偏压力,以支承轴93为中心向C方向转动。并且,当通过上部卡合构件94向下方移动,上部卡合构件94与卡定构件96的抵接被解除时,如图25的(b)的实线所示,上部卡合构件94,借助偏压构件94a的偏压力返回到销93a与安装构件92抵接的原来的位置。
[0320] 在种球G被种植到田地的开口部内之后,通过曲柄驱动部5的上杆支承体56向上方的移动,种植推出部7向上方移动。如图26的(a)所示,上部卡合构件94的后端,再次与卡定构件96的前端的转动构件96d抵接。进而,如图26的(b)所示,借助卡定构件96的抵抗力,上部卡合构件94向上方的移动停止。即,经由支承轴93及安装部92连接的种植杆72的上升移动停止。因而,销93a从支承构件95的长孔95a的上端一直到下端,种植杆72的上升停止,只有导向管71上升。
[0321] 这里,当着眼于种植部的下端时,在种球G的上部附着到保持体73的内侧的情况下(参照图21),当种植推出体70A和保持体73同时上升时,种球G在附着到保持体73内的状态下上升。但是,连接到导向管71上的保持体73,在上升到规定的高度之后,如果种植推出体70A上升的话,即使在种球G附着到保持体73上的情况下,通过只留有种植推出体70A,可以解除种球G向保持体73上的附着。另外,在种植之后,即使在土等异物附着到保持体内的情况下,通过种植推出部7从后面上升,可以将土向下方推出。而且,可以避免由种植推出体70A前端的保持体73的土等造成的种球G的损伤。
[0322] 进而,通过曲柄驱动部5的上杆支承体56向上方的移动,如图27的(a)所示,抵抗偏压构件99的偏压力,上部卡合构件94向上方移动,卡定构件96的前端,以转动支点轴97为中心向上方转动。通过上部卡合构件94向上方的移动,与上部卡合构件94的卡合被消除,如图27的(b)所示,卡定构件96借助偏压构件99的偏压力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0323] 通过每个保持开孔机构20A进行前述一连串的移动,进行种球G的推压。
[0324] 借助这种结构,通过曲柄驱动部5上下移动,边使摆动部6的前后方向受到限制,边使种植推出部7升降。因而,可以将被保持开孔机构20A保持的种球G向田地上种植。
[0325]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种植机1A,具有:行驶部14;可升降地配置在前述行驶部14的前方、进行种球的种植的种植部17A,前述种植机1A边行驶,边在行驶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进行种球的种植,前述种植部17A具备:种植框架18,在前述种植框架18的左右被可纵向旋转地支承的一对环形体3、3;可自由摆动地架设在前述左右环形体3、3之间、保持种球G的同时在田地上形成开孔部的保持开孔机构20A;当前述保持开孔机构20A通过最下部的种植位置17b时、将保持在该保持开孔机构20A上的种球G推压到由前述保持开孔机构20A形成的开孔部种植到田地上的推出装置4,前述推出装置4,具备可沿前后方向自由摆动地被支承在设于前述种植框架18的上下中途部上的转动支点轴60上的摆动部6,可上下自由滑动地支承在前述摆动部上、在规定的定时将种球推压到田地上的种植推出部,并且,前述种植推出部7由种植杆72和内部插有前述种植杆72的导向管71形成的多个种植推出体70A构成,在前述导向管71和前述种植框架18上,配置卡合部9,当种植结束后推出部7上升时,借助前述卡合部9暂时限制种植杆72的上升,使前述导向管71先上升。
[0326] 通过这样构成,利用保持开孔机构20A在田地上形成开孔部,并且可以防止进入开孔部的种球G的破损,高效率、准确地种植种球G。另外,通过种植杆72从后方上升,可以防止土等附着到导向管71前端(保持体73),进而可以避免由附着到导向管71前端上的土等对种球G造成的损伤。因而,防止种球G的发育障碍,提高作物的品质。
[0327] 本实施方式的种植机1A,前述种植推出体70A的下部连接到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横导向板81上,从该横导向板81的左右两侧向下方垂直设置同步导向杆85、85,当前述保持开孔机构20A在种植期间向后方移动时,前述同步导向棒85、85的下端与该保持开孔机构20A的一部分抵接。
[0328] 通过这样构成,当前述保持开孔机构20A在种植期间向后方移动时,种植推出部7也经由同步导向棒85、85向后方移动。从而,利用简单的结构,可以使种植推出部7和保持开孔机构20A的移动同步,可以准确地向田地种植种球G。
[0329] 本实施方式的种植机1A,具有驱动种植部17A的驱动部13A,在前述种植框架18的侧部,配置曲柄驱动部5,前述曲柄驱动部5具备:传递支承在前述种植框架18上的前述驱动部13A的动力的推出驱动轴45;一端固定设置在前述推出驱动轴45上、另一端经由支承前述多个种植推出体70A的上部的上杆支承体56和连杆(由转动轴54a,从动臂54,连接轴54b,连接臂55构成的连杆)连接的转动臂53,在前述转动臂53上,设置调整曲柄驱动部5的长度的长度调节机构。
[0330] 通过这样构成,通过在前述转动臂53上设置调整曲柄驱动部5的长度的长度调节机构,可以容易地调节推出装置4的种植推出部7的升降距离。因而,可以容易地将种球G的种植深度变更成所希望的深度,能够将种球G准确地种植到保持开孔机构20A在田地上形成的开孔部内。
[0331]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种植机1A,具备:行驶部14;可升降地配置在该行驶部14的前方、种植种球的种植部17A;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6A驱动前述行驶部14和前述种植部17A的驱动部13A,该种植机1A,边行驶边在行驶方向上以规定的距离P进行种球G的种植,前述种植部17A,具备:旋转支承在左右种植框架18中,分别设于在侧视图中呈多边形的顶部位置上的旋转支承部上的左右一对环形体3、3;架设在前述左右环形体3、3之间的多个保持种球G的并且在覆盖田地的覆盖材料(多层片10)上形成开孔部的保持开孔机构20A;
当前述保持开孔机构20A通过最下部的种植位置17b时、将保持在该保持开孔机构20A上的种球G推压到由前述保持开孔机构20A形成的开孔部内、种植到田地上的推出装置4,并且,以使前述行驶部14的行驶速度和前述种植部17A的环形体3的旋转速度同步的方式,构成前述动力传递机构16A。
[0332] 通过这样构成,当覆盖材料10上形成开孔部时,不会在覆盖材料10上产生过剩的张力,可以防止在覆盖材料10上开孔的开孔部的收缩。因而,可以将开孔部保持在适合于种球G的状态,准确地种植种球G,可以防止由覆盖材料造成的对种球G的发育的阻碍。
[0333] 本实施方式的种植机1A,前述旋转支承部35、36、37、38、39,设置在上部位置和前后的上下中途部位置和前后下部位置上,来自于前述驱动部13A的驱动力被传递给前述下部位置的后侧旋转支承部35。
[0334] 通过这样构成,前后的下部位置的旋转支承部35、39之间,变成种植位置17b,环形体3被后侧旋转支承部35前端驱动,可以避免环形体3的松弛一起的推出装置4和环形体3的无益的锁定状态,防止种球G的推入损伤,能够准确地进行种植。另外,可以减轻对容易施加负荷的种植位置17b的周围的支承构件的负荷,可以防止种植框架18的变形。
[0335]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336] 本发明可以用于在被多层片等覆盖材料覆盖的田地上种植种球的种植机。
[0337] 附图标记说明
[0338] 1 种植机
[0339] 1A 种植机
[0340] 3 环形体
[0341] 4 推出装置
[0342] 5 曲柄驱动部
[0343] 6 摆动部
[0344] 7 种植推出部
[0345] 9 卡合部
[0346] 10 多层片(覆盖材料)
[0347] 13 驱动部
[0348] 14 行驶部
[0349] 16 动力传递机构
[0350] 17 种植部
[0351] 17A 种植部
[0352] 17b 种植位置
[0353] 18 种植框架
[0354] 20 保持开孔机构
[0355] 27 旋转体框架
[0356] 29f 漏土用孔
[0357] 20 保持开孔机构(保持机构)
[0358] 20A 保持开孔机构(保持机构)
[0359] 21 种球保持单元
[0360] 22 开孔单元
[0361] 23 开闭驱动部
[0362] 24 种球保持器
[0363] 26 开孔体
[0364] 35 旋转支承部(内环形体驱动链轮)
[0365] 36 旋转支承部(后环形体从动链轮)
[0366] 37 旋转支承部(上环形体从动链轮)
[0367] 38 旋转支承部(前环形体从动链轮)
[0368] 39 旋转支承部(下环形体从动链轮)
[0369] 45 推出驱动轴
[0370] 53 转动臂
[0371] 54 从动臂
[0372] 54a 转动轴
[0373] 54b 连接轴
[0374] 55 连接臂
[0375] 56 上杆支承体
[0376] 60 转动支点轴
[0377] 70 种植推出体
[0378] 71 导向管
[0379] 72 种植杆
[0380] 73 保持体
[0381] 81 横导向板
[0382] 85 同步导向棒
[0383] 100 第一连杆
[0384] 110 第二连杆
[0385] 120 驱动臂
[0386] 126 开孔爪
[0387] 126a 顶尖头部
[0388] 126b 转动基部
[0389] 130 弹性体
[0390] 131 发动机
[0391] 181 凸轮体
[0392] 181b 第一抵接部
[0393] 181c 第二抵接部
[0394] G 种球
[0395] P 株距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