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申请号 CN201510507240.5 申请日 2015-08-19 公开(公告)号 CN105075607A 公开(公告)日 2015-11-25
申请人 李印; 发明人 李印;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 水 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该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1)免耕田选择;(2)免耕田收割埋草;(3)栽前化学除草;(4)回水泡田 施肥 ;(5)旱育壮秧;(6)适当密植;(7)栽后化学除草;(8)水分管理;(9) 肥料 施用。本发明轻型便捷、省工、省 力 、节约耕地和用工成本,而且能增产、增效。
权利要求

1.一种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
(1)免耕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土质肥沃和绿肥好的免耕田进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易旱田和浅瘦漏的砂质浅脚田不适宜作免耕田;低洼田、山坑田、冷烂田、烂田,在免耕化学除草前要开好环田沟和十字沟,及时排干田水;
(2)免耕田收割埋草:选好免耕田后,先进行免耕田原作物的收割,收割时要做到齐地割,留浅桩;若采用农机收割,收个后可用锄头铲除桩;收割后不需田、保留固定的厢不变,将脱粒后的杆和铲除的桩埋压在厢沟内堆沤还田;
(3)栽前化学除草:免耕田在喷药前一周内保持薄水层,以利于杂草萌发和土壤软化
在抛秧前10—15天田面排干水,每亩用150—200克“农民乐747”或20%“克无踪”200—
250ml防除杂草;免耕田原作物收割时,留桩高度小于30厘米,割下的部分脱粒粉碎后均匀撤施田面,并踏实,防止隔空;收获后及时每亩用20% “克无踪”250—300ml除草;
(4)回水泡田施肥:免耕田施药后1—5天,全面回水浸泡1—10天,如果时间允许,泡田时间长一些,效果更好;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抛秧;抛秧前撒施过磷酸酸氢铵或复合肥作基肥;抛秧时杂草、前茬可能尚未完全腐烂,但不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5)旱育壮秧:采用塑盘育秧,塑盘育秧采用孔径较大的434或353孔秧盘,增加带土量;选择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抗逆性强的品种;适当迟播早抛,秧苗叶龄控制在
3—5叶,苗高控制在10-20厘米,以促进早立苗,早分蘖;
(6)适当密植:秧苗培育好后进行抛秧栽培,免耕田抛秧的抛植密度要比常耕田抛秧的抛植密度增加8-13%;
(7)栽后化学除草:在抛秧栽培完成后进行施药除草;于抛秧后3-6天,每亩选用10%草克星可湿性剂7—10g或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13—15g、10%灭草王可湿性粉剂10—
15g、12%恶草灵乳油100—120ml,50%杀草乳油200—250ml,96%禾大壮100—125ml,50%瑞飞特乳油35—50ml拌细土或化肥后撒施灭草;
(8)水分管理:在水分管理上要掌握勤灌浅灌,多露轻晒的原则;免耕抛秧应浅水抛秧,以利扎根;薄水为主促分蘖;追肥时田间保持浅水层,晒田时间适当推迟,并多露轻晒;
(9)肥料施用:大田肥料施用要根据免耕田表土层富集养分、下层养分较少的养分分布特点和免耕抛秧稻扎根立苗慢、根系分布浅、分蘖迟、苗峰低的发育特点进行;免耕抛秧稻生育期施肥总量要比常耕抛秧稻生育期施肥总量多10—15%,重点增加前期施肥量,追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连续采用秸秆还田的免耕抛秧田,从第三年起可逐年适当养活肥料施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免耕田选用麦田或油菜田。

说明书全文

一种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水稻栽培方法,通常是先将农田翻耕后再进行水稻秧苗抛秧栽培。其缺点在于,耗费劳动,耕作成本高,土地翻耕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水分和有机质的流失。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工高效的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0004] 一种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该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1)免耕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土质肥沃和绿肥能力好的免耕田进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易旱田和浅瘦漏的砂质浅脚田不适宜作免耕田。低洼田、山坑田、冷烂田、烂田,在免耕化学除草前要开好环田沟和十字沟,及时排干田水;
(2)免耕田收割埋草:选好免耕田后,先进行免耕田原作物的收割,收割时要做到齐地割,留浅桩。若采用农机收割,收割后可用锄头铲除桩;收割后不需田、保留固定的厢不变,将脱粒后的杆和铲除的桩埋压在厢沟内堆沤还田;
(3)栽前化学除草:免耕田在喷药前一周内保持薄水层,以利于杂草萌发和土壤软化
在抛秧前10—15天田面排干水,每亩用150—200克“农民乐747”或20%“克无踪”200—
250ml防除杂草。免耕田原作物收割时留桩高度小于30厘米,割下的部分脱粒粉碎后均匀撤施田面,并踏实,防止隔空。收获后及时每亩用20%克250—300ml“克无踪”除草;
(4)回水泡田施肥:免耕田施药后1—5天,全面回水浸泡1—10天,如果时间允许,泡田时间长一些,效果更好;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抛秧。抛秧前撒施过磷酸酸氢铵或复合肥作基肥;抛秧时杂草、前茬可能尚未完全腐烂,但不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5)旱育壮秧:采用塑盘育秧,塑盘育秧采用孔径较大的434或353孔秧盘,增加带土量。选择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抗逆性强的品种。适当迟播早抛,秧苗叶龄控制在
3—5叶,苗高控制在10-20厘米,以促进早立苗,早分蘖;
(6)适当密植:秧苗培育好后进行抛秧栽培,免耕田抛秧的抛植密度要比常耕田抛秧的抛植密度增加8-13%;
(7)栽后化学除草:在抛秧栽培完成后进行施药除草;于抛秧后3-6天,每亩选用10%草克星可湿性剂7—10g或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13—15g、10%灭草王可湿性粉剂10—
15g、12%恶草灵乳油100—120ml,50%杀草乳油200—250ml,96%禾大壮100—125ml,50%瑞飞特乳油35—50ml拌细土或化肥后撒施灭草;
(8)水分管理:在水分管理上要掌握勤灌浅灌,多露轻晒的原则。免耕抛秧应浅水抛秧,以利扎根。薄水为主促分蘖。追肥时田间保持浅水层,晒田时间适当推迟,并多露轻晒;
(9)肥料施用:大田肥料施用要根据免耕田表土层富集养分、下层养分较少的养分分布特点和免耕抛秧稻扎根立苗慢、根系分布浅、分蘖迟、苗峰低的发育特点进行。免耕抛秧稻生育期施肥总量要比常耕抛秧稻生育期施肥总量多10—15%,重点增加前期施肥量,追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连续采用秸秆还田的免耕抛秧田,从第三年起可逐年适当养活肥料施用量。
[0005] 所述免耕田选用麦田或油菜田。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省工省力;
(2)节能降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免耕抛秧可以节省养殖耕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减少机耕犁耙过程中水资源和燃油的消耗;
(3)培肥地力,保护环境。秸秆还田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解决了秸秆焚烧或丢弃所造成的自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型便捷、省工、省力、节约耕地和用工成本,能增产、增效的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0008] 实施例一:一种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该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
(1)免耕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土质肥沃和绿肥能力好的小麦或油菜田进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
[0009] (2)免耕田收割埋草:选好小麦或油菜田作免耕田后,先进行小麦或油菜收割,小麦或油菜收割要做到齐地割麦或油菜,浅留麦或油菜桩。若采用农机收割小麦或油菜,小麦或油菜收后可用锄头铲除麦或油菜桩。收小麦或油菜后不需犁田、保留固定的厢不变,将脱粒后的麦秆或油菜秆和铲除的小麦或油菜桩埋压厢沟堆沤还田。
[0010] (3)栽前化学除草:免耕田在喷药前一周内保持薄水层,以利于杂草萌发和土壤软化。在抛秧前10—12天田面排干水,每亩用20%“克无踪”200—220ml防除杂草。麦子或油菜田收获时留桩高度小于20厘米,割下的部分脱粒粉碎后均匀撤施田面,并踏实,防止隔空。收获后及时每亩用20%克250—270ml“克无踪”除草。
[0011] (4)回水泡田施肥:免耕田施药后1-3天,全面回水浸泡1—5天,如果时间允许,泡田时间长一些,效果更好;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抛秧。抛秧前撒施过磷酸钙、碳酸氢铵或复合肥作基肥;抛秧时杂草、前茬可能尚未完全腐烂,但不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0012] (5)旱育壮秧:采用塑盘育秧,塑盘育秧采用孔径较大的434秧盘,增加带土量。选择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抗逆性强的品种。适当迟播早抛,秧苗叶龄控制在3—5叶,苗高控制在10-15厘米,以促进早立苗,早分蘖。
[0013] (6)适当密植:秧苗培育好后进行抛秧栽培,免耕田抛秧的抛植密度要比常耕田抛秧的抛植密度增加8-10%。
[0014] (7)栽后化学除草:在抛秧栽培完成后进行施药除草。于抛秧后的3-5天,每亩选用10%草克星可湿性剂7—9g、10%灭草王可湿性粉剂10—12g、12%恶草灵乳油100—110ml,50%杀草乳油200—220ml,96%禾大壮100—110ml,50%瑞飞特乳油35—40ml拌细土或化肥后撒施灭草。
[0015] (8)水分管理:在水分管理上要掌握勤灌浅灌,多露轻晒的原则。免耕抛秧应浅水抛秧,以利扎根。薄水为主促分蘖。追肥时田间保持浅水层,晒田时间适当推迟,并多露轻晒。
[0016] (9)肥料施用:大田肥料施用要根据免耕田表土层富集养分、下层养分较少的养分分布特点和免耕抛秧稻扎根立苗慢、根系分布浅、分蘖迟、苗峰低的发育特点进行。免耕抛秧稻生育期施肥总量要比常耕抛秧稻生育期施肥总量多10—15%,重点增加前期施肥量,追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连续采用秸秆还田的免耕抛秧田,从第三年起可逐年适当养活肥料施用量。
[0017] 实施例二:一种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该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
(1)免耕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土质肥沃和绿肥能力好的小麦或油菜田进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
[0018] (2)免耕田收割埋草:选好小麦或油菜田作免耕田后,先进行小麦或油菜收割,小麦或油菜收割要做到齐地割麦或油菜,浅留麦或油菜桩。若采用农机收割小麦或油菜,小麦或油菜收后可用锄头铲除麦或油菜桩。收小麦或油菜后不需犁田、保留固定的厢不变,将脱粒后的麦秆或油菜秆和铲除的小麦或油菜桩埋压厢沟堆沤还田。
[0019] (3)栽前化学除草:免耕田在喷药前一周内保持薄水层,以利于杂草萌发和土壤软化。在抛秧前13—15天田面排干水,每亩用150—180克“农民乐747”防除杂草。麦子或油菜田收获时留桩高度小于25厘米,割下的部分脱粒粉碎后均匀撤施田面,并踏实,防止隔空。收获后及时每亩用20%克280—3000ml“克无踪”除草。
[0020] (4)回水泡田施肥:免耕田施药后3—5天,全面回水浸泡7—10天,如果时间允许,泡田时间长一些,效果更好;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抛秧。抛秧前撒施过磷酸钙、碳酸氢铵或复合肥作基肥;抛秧时杂草、前茬可能尚未完全腐烂,但不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0021] (5)旱育壮秧:采用塑盘育秧,塑盘育秧采用孔径较大的353孔秧盘,增加带土量。选择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抗逆性强的品种。适当迟播早抛,秧苗叶龄控制在3—
5叶,苗高控制在16-20厘米,以促进早立苗,早分蘖。
[0022] (6)适当密植:秧苗培育好后进行抛秧栽培,免耕田抛秧的抛植密度要比常耕田抛秧的抛植密度增加9-13%。
[0023] (7)栽后化学除草:在抛秧栽培完成后进行施药除草。于抛秧后4-6天,每亩选用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13.5—15g、10%灭草王可湿性粉剂13—15g、12%恶草灵乳油110—
120ml,50%杀草乳油220—250ml,96%禾大壮110—125ml,50%瑞飞特乳油40—50ml拌细土或化肥后撒施灭草。
[0024] (8)水分管理:在水分管理上要掌握勤灌浅灌,多露轻晒的原则。免耕抛秧应浅水抛秧,以利扎根。薄水为主促分蘖。追肥时田间保持浅水层,晒田时间适当推迟,并多露轻晒。
[0025] (9)肥料施用:大田肥料施用要根据免耕田表土层富集养分、下层养分较少的养分分布特点和免耕抛秧稻扎根立苗慢、根系分布浅、分蘖迟、苗峰低的发育特点进行。免耕抛秧稻生育期施肥总量要比常耕抛秧稻生育期施肥总量多10—15%,重点增加前期施肥量,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