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稻象甲的悬浮种衣剂及其应用

申请号 CN201710524737.7 申请日 2017-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7183056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2
申请人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于居龙; 束兆林; 张国; 缪康; 赵来成; 杨红福; 庄义庆; 姚克兵; 周华飞;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治稻象甲的悬浮种衣剂及其应用,所述种衣剂按 质量 百分数计包括30%‑60%主要成分、10%‑20%的助剂、余量为 水 ;其中所述主要成分包括重量比为(10‑40):(5‑20)的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混合物。本发明的水稻悬浮种衣剂以氯虫苯甲酰胺与吡虫啉复配作为有效成分,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稻象甲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与杀虫双、甲胺磷、杀螟松、DDVP、敌百虫、乐果等 农药 相比可在减少用药量的同时提高对稻象甲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同时对苗期灰飞虱、稻蓟 马 防治效果好,秧苗移栽大田后对稻纵卷叶螟有超过90天以上的控制时长。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稻象甲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30%-60%主要成分、10%-20%的助剂、余量为;其中所述主要成分包括重量比为(10-40):(5-20)的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重量比为(2-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种衣剂还包括芸苔素内酯,占水稻悬浮种衣剂总重量的0.01-0.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种衣剂还包括氢,占水稻悬浮种衣剂总重量的0.2-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选自湿润分散剂、成膜剂、着色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和消泡剂。
6.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在防治水稻稻象甲兼治稻飞虱、稻蓟和稻纵卷叶螟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防治水稻稻象甲兼治稻飞虱、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时,每公斤水稻种子,悬浮种衣剂的用量为6-9g。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治稻象甲的悬浮种衣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种子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的防治稻象甲的悬浮种衣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利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是防治地下害虫农作物土传、种传病害的经济简便的方法之一。种衣剂是一种用于作物或其他植物种子处理的、具有成膜特性的农药制剂,它能够在种子表面固化形成称为种衣的膜。种衣剂在土壤中吸膨胀而不被溶解,允许种子正常发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气通过,所含的农药和种肥等物质缓慢释放,能够杀灭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具有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种苗健康生长等功效。相比常规的喷雾、喷粉和土壤处理,种子处理技术是植物病虫害防治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0003] 稻象甲Echinocnemus squameus(Billberg)又称稻根象甲。50年代中期该虫是我国稻作主要害虫,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省危害较重,60、70年代只是零星发生。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稻象甲的种群数量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有回升趋势。90年代上海、浙江、广西等省稻象甲均为水稻主要害虫,贵州、江苏等省也有严重危害油菜、小麦、花的报道。成虫危害水稻茎叶,幼虫危害根系,以幼虫危害为主。成虫以管状喙咬食秧苗心叶,受害轻的心叶抽出后呈现一排小孔,严重时断叶断心,形成“无头苗”,造成缺苗缺丛;危害3叶以后大苗,于齐水处蛀食,使心叶抽出可见“横排孔”;无水时在距泥面2-3cm处蛀洞,使心叶失水枯死。幼虫孵化后先咬食叶鞘组织,尔后很快入土群聚于土下6cm内危害幼嫩须根,轻者稻株叶尖枯黄,生长缓慢,状如缺肥、坐兜,影响水稻长势,虽可抽穗,但成穗不齐。严重时造成水稻成片枯萎、枯死,或穗小,谷粒细长,减产严重。
[0004] 氯虫苯甲酰胺是有杜邦公司发现并开发的,属邻甲酰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主要是激活兰尼受体,释放平滑肌和横纹肌细胞内贮存的离子,引起害虫肌肉调节衰弱、麻痹而致死,几乎对所有重要的鳞翅目害虫都有防治效果,其高效的杀幼虫活性与持效性提供了杰出的作物保护效果,且应用时间灵活,对作物十分安全。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0005] 悬浮种衣剂是种衣剂的一种,是由农药原药、成膜剂、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着色剂、填料和水经湿法粉碎而制成的一种可流动的稳定的均匀悬浮液。由于其使用方便、安全,在众多种类的种衣剂中倍受青睐。
[0006] 之前对稻象甲的防治主要依靠有机氯农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其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但禁用有机氯农药后,推广了杀虫双、甲胺磷、杀螟松、DDVP、敌百虫、乐果等农药品种,对稻象甲的兼治作用大为降低。目前在我国防治稻象甲的农药登记品种以氯虫苯甲酰胺、拟菊酯类等成分为主,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均为茎叶防治,农药利用率低且耗时耗。因此能否通过种子处理的方法防治稻象甲且同时兼治其他害虫,值得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稻象甲的悬浮种衣剂,该悬浮种衣剂能够有效防治稻象甲的同时还能兼治水稻上的其他害虫。
[0008] 本发明还提供该防治稻象甲的悬浮种衣剂的应用。
[0009]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治稻象甲的悬浮种衣剂,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30%-60%主要成分、10%-20%的助剂、余量为水;其中所述主要成分包括重量比为(10-40):(5-20)的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混合物。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的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重量比为(2-3):1。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悬浮种衣剂还包括芸苔素内酯,占水稻悬浮种衣剂总重量的0.01-0.02%。利用药剂处理水稻种子,种子因药剂胁迫可能会对其发芽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加入一定量的芸苔素内酯可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同时对其秧苗素质有极大的提高。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悬浮种衣剂还包括氢,占水稻悬浮种衣剂总重量的0.2-0.5%。
[0013] 其中,所述助剂选自湿润分散剂、成膜剂、着色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和消泡剂。
[0014] 所述湿润分散剂包括聚醋酸乙烯酯与聚乙烯醇的聚合物丙烯酸乙酯与醋酸乙烯的聚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脂肪酸、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盐、芳基磺酸盐、脂肪酸聚乙二醇、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基酚甲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脂肪酸乙烷加成物磷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对多种分散剂进行筛选,选取其中表现出较好的分散性和包衣均匀度的乳化分散剂。适用的分散剂可以是聚醋酸乙烯酯与聚乙烯醇的聚合物、丙烯酸乙酯与醋酸乙烯的聚合物。
[0015] 所述成膜剂有为阿拉伯胶、动物胶、果胶、黄原胶、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成膜剂是让种衣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种衣牢度的关键助剂,选取表现出较好的粘度及热贮、冷贮性的成膜剂。适用的成膜剂可以是重量比为6:4的聚乙烯醋酸酯和聚乙烯树脂
[0016] 所述着色剂为碱性玫瑰精、水性玫红、酸性大红、Fluorescein red 5B、Red-8110、Red-131、FGR-131。适用的着色剂为碱性玫瑰精。
[0017] 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阿拉伯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丙烯酸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酸镁膨润土。优选黄原胶、硅酸镁铝。
[0018] 所述防冻剂有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己二醇、尿素、硫酸铵、氯化钠氯化钙,从价格及效果优选选择乙二醇作为防冻剂。
[0019] 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苯甲醛苯甲酸钠、苯甲酸、山梨酸、水杨酸钠、2-羟基联苯、对羟基苯甲醛1,2-苯并噻唑啉-3-酮中,优选苯甲酸钾。
[0020] 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酮类、C8-10的脂肪醇、C10-20的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优选有机硅酮类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0021] 本发明所述的防治稻象甲的悬浮种衣剂在防治水稻稻象甲兼治稻飞虱、稻蓟和稻纵卷叶螟中的应用。
[0022] 其中,所述在防治水稻稻象甲兼治稻飞虱、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时,每公斤水稻种子,悬浮种衣剂的用量为6-9g。
[0023] 本发明所述悬浮种衣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组分称取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芸苔素内酯原药;取水,加入湿润分散剂,混合;加入着色剂,混合;加入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原药,混合,经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芸苔素内酯和成膜剂,混合;加入增稠剂、增加防腐剂、防冻剂和消泡剂,经第二剪切、均质、过滤,悬浮液的颗粒细度达到D50为2-3μm,D90<8μm,即得符合标准产品。本发明所制备的悬浮种衣剂为鲜亮红色、可流动的悬浮液,低温、热贮稳定性合格,热贮分解率小于5%,悬浮率大于90%,湿筛试验98%通过45μm标准筛,颗粒细度D50为2-3μm。
[0024] 有益效果:由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25] (1)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以氯虫苯甲酰胺与吡虫啉复配作为有效成分,,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稻象甲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与杀虫双、甲胺磷、杀螟松、DDVP、敌百虫、乐果等农药相比可在减少用药量的同时提高对稻象甲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同时对苗期灰飞虱、稻蓟马防治效果好,秧苗移栽大田后对稻纵卷叶螟有超过90天以上的控制时长。
[0026] (2)本发明的水稻种子经过处理后成膜性好、包衣均匀、悬浮率高、安全低毒,药效好、持效长、经济安全,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药利用率,使用后可解决田间稻象甲为害问题,同时兼治秧苗期飞虱、蓟马危害,减少前中期螟虫类害虫危害,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减少,省工省本。
[0027] (3)本发明的水稻悬浮种衣剂中含有芸苔素内酯的添加使水稻发芽整齐,秧苗素质高,抗逆性强。
[0028] (4)本发明水稻悬浮种衣剂中还可以包括氢氧化铜,该原料仅使用很小的量,当含有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的水稻悬浮种衣剂用量很少时,能显著增加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的水稻悬浮种衣剂的防治效果,能够广泛应用于水稻种子处理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0] 实施例1
[0031] 配方:
[0032] 按质量百分比:吡虫啉20%、氯虫苯甲酰胺10%、芸苔素内酯0.01%、聚醋酸乙烯酯与聚乙烯醇的聚合物5%、聚乙烯醋酸酯6%、聚乙烯树脂4%、碱性玫瑰精1.5%、黄原胶0.5%、乙二醇1%、苯甲酸钾0.5%、聚二甲基硅氧烷0.5%、余量为水。
[0033] 制备方法:
[0034] 按照上述配方,取水,加入湿润分散剂,混合;加入着色剂,混合;加入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混合,经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芸苔素内酯和成膜剂,混合;加入增稠剂、防腐剂、防冻剂和消泡剂,经第二剪切、均质、过滤,即得到30%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0035] 实施例2
[0036] 配方:
[0037] 按质量百分比:吡虫啉30%、氯虫苯甲酰胺15%、芸苔素内酯0.02%、丙烯酸乙酯与醋酸乙烯的聚合物7%、聚乙烯醋酸酯3%、聚乙烯树脂2%、水性玫红1%、硅酸镁铝0.5%、乙二醇1%、苯甲酸钾0.5%、聚二甲基硅氧烷0.5%、余量为水。
[0038] 制备方法:
[0039] 按照上述配方,取水,加入湿润分散剂,混合;加入着色剂,混合;加入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混合,经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芸苔素内酯和成膜剂,混合;加入增稠剂、防腐剂、防冻剂和消泡剂,经第二剪切、均质、过滤,即得到45%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0040] 实施例3
[0041] 配方:
[0042] 按质量百分比:吡虫啉40%、氯虫苯甲酰胺20%、芸苔素内酯0.01%、聚醋酸乙烯酯与聚乙烯醇的聚合物10%、聚乙烯醋酸酯3%、聚乙烯树脂2%、碱性玫瑰精2.5%、黄原胶1.5%、乙二醇0.5%、苯甲酸钾0.5%、聚二甲基硅氧烷0.5%、余量为水。
[0043] 制备方法:
[0044] 按照上述配方,取水,加入湿润分散剂,混合;加入着色剂,混合;加入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混合,经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芸苔素内酯和成膜剂,混合;加入增稠剂、防腐剂、防冻剂和消泡剂,经第二剪切、均质、过滤,即得到60%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0045] 实施例4
[0046] 配方:
[0047] 按质量百分比:吡虫啉25%、氯虫苯甲酰胺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聚丙烯酸钠2%、碱性玫瑰精0.5%、阿拉伯胶0.5%、尿素0.5%、山梨酸0.5%、聚二甲基硅氧烷1%,余量为水。
[0048] 制备方法:
[0049] 按照上述配方,取水,加入湿润分散剂,混合;加入着色剂,混合;加入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混合,经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成膜剂,混合;加入增稠剂防腐剂、防冻剂和消泡剂,经第二剪切、均质、过滤,即得到30%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0050] 实施例5
[0051] 配方:
[0052] 按质量百分比:吡虫啉10%、氯虫苯甲酰胺15%、芸苔素内酯0.01%、丙烯酸乙酯与醋酸乙烯的聚合物5%、聚丙烯酸钠5%、碱性玫瑰精2.5%、黄原胶2.5%、乙二醇2.5%、苯甲酸钾0.5%、C8的脂肪醇2%、余量为水。
[0053] 制备方法:
[0054] 按照上述配方,取水,加入湿润分散剂,混合;加入着色剂,混合;加入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混合,经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芸苔素内酯和成膜剂,混合;加入增稠剂、防腐剂、防冻剂和消泡剂,经第二剪切、均质、过滤,即得到25%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0055] 实施例6
[0056] 与实施例1配发和制备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配方加入氢氧化铜,占水稻悬浮种衣剂总重量的0.5%,制备时经第一剪切,砂磨后和成膜剂一起加入。
[0057] 实施例7
[0058] 与实施例1配发和制备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配方加入氢氧化铜,占水稻悬浮种衣剂总重量的0.2%,制备时经第一剪切,砂磨后和成膜剂一起加入。
[0059] 试验例1
[0060] 选择实施例1、2、3的水稻悬浮种衣剂处理水稻种子,调查不同用量药剂对秧苗期飞虱及稻蓟马的防治效果。
[0061] 具体试验如下:
[0062] 以南粳9108为试验对象,每亩用种量为5kg,先将水稻种子放入网袋清水浸种两天两夜,拎出网袋悬空沥干水分,持续时间为12小时左右,将实施例1、2、3每公斤水稻种子按照3g、6g、9g进行拌种,混拌均匀静置6个小时后播种。播种后15d和20d,分别调查1m2秧苗上灰飞虱和蓟马数量。具体方法为:利用直径为30cm的白色瓷盆轻触秧苗,使得秧苗上的灰飞虱成虫进入盆内,迅速记录此时盆内灰飞虱成虫数量,每个处理重复5次。稻蓟马调查方法为:选取1m2的秧苗,逐个叶片记录叶面中稻蓟马的数量,每个处理重复3次;同时设置主要成分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单剂进行拌种,用量分别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g每公斤种子、10%吡虫啉悬浮剂9g每公斤种子进行拌种;对照药剂选择10%吡蚜酮,在播种后的10d叶面喷雾40g/亩用量的吡蚜酮制剂,喷雾前及喷雾后的第15d和第20d分别记录秧苗上飞虱及蓟马数量;同时设置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结果如表1。
[0063] 表1 不同药剂配比及用量对秧苗灰飞虱及蓟马的防除效果
[0064]
[0065]
[0066] 由表1可知,实施例3制备的制得60%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水稻悬浮种衣剂,对飞虱及蓟马防治效果最好。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30%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水稻悬浮种衣剂在相同使用剂量下效果明显好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吡虫啉悬浮剂,并且远好于两者的叠加效果。同时本发明制备的水稻悬浮种衣剂每公斤水稻种子用量为6-9g时效果最好。
[0067] 试验例2
[0068] 选择实施例1、2、3的水稻悬浮种衣剂处理水稻种子,调查不同用量药剂对大田稻象甲的防治效果。
[0069] 具体试验如下:
[0070] 以南粳9108为试验对象,每亩用种量为5kg,先将水稻种子放入网袋清水浸种两天两夜,拎出网袋悬空沥干水分,持续时间为12小时左右,将实施例1、2、3每公斤水稻种子按照3g、6g、9g进行拌种,混拌均匀静置6个小时后播种。秧苗28d后移栽至大田,待水稻叶片长至3-4叶片时,调查5m2叶片上稻象甲为害症状,记录为害叶片数量,每个处理重复3次。设置主要成分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单剂进行拌种,用量分别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g每公斤种子、10%吡虫啉悬浮剂9g每公斤种子进行拌种;同时设置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单剂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处理,用量分别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g/亩、10%吡虫啉悬浮剂40g/亩。设置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结果如表2所示。
[0071] 表2 不同药剂配比及用量对大田稻象甲的防除效果
[0072]
[0073] 由表2可知,实施例3制备的制得60%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水稻悬浮种衣剂,对大田稻象甲的防除效果最好。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30%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水稻悬浮种衣剂在相同使用剂量下效果明显好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吡虫啉悬浮剂,并且远好于两者的叠加效果。同时本发明制备的水稻悬浮种衣剂每公斤水稻种子用量为6-9g时效果最好。试验例3
[0074] 选择实施例1、2、3的水稻悬浮种衣剂处理水稻种子,调查不同用量药剂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0075] 具体试验如下:
[0076] 以南粳9108为试验对象,每亩用种量为5kg,先将水稻种子放入网袋清水浸种两天两夜,拎出网袋悬空沥干水分,持续时间为12小时左右,将实施例1、2、3每公斤水稻种子按照3g、6g、9g进行拌种,混拌均匀静置6个小时后播种。在播种后的60d、90d分别调查各个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单剂进行拌种,用量分别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g每公斤种子、10%吡虫啉悬浮剂9g每公斤种子进行拌种;同时设置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单剂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处理,用量分别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g/亩、10%吡虫啉悬浮剂40g/亩。设置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以叶面喷雾在播种后的53d即稻纵危害高峰期进行防治。防治后7d进行定点取样调查,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20穴,共计调查100穴稻白叶数,以对照区白叶率计算保叶效果,结果见表3。计算公式如下:
[0077] 白叶率(%)=(白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0078] 保叶效果(%)=[(对照区白叶率-防治区白叶率)/对照区白叶率)]×100[0079] 表3 不同药剂配比及用量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0080]
[0081]
[0082] 由表2可知,实施例3制备的制得60%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水稻悬浮种衣剂,田间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最好。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30%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水稻悬浮种衣剂在相同使用剂量下效果明显好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吡虫啉悬浮剂,并且远好于两者的叠加效果。同时本发明制备的水稻悬浮种衣剂每公斤水稻种子用量为6-9g时效果最好。
[0083] 试验例4
[0084] 选择实施例2、3的水稻悬浮种衣剂处理水稻种子,调查芸苔素内酯添加对种子出芽及整个秧苗素质的影响。
[0085] 具体试验如下:
[0086] 以南粳9108为试验对象,每亩用种量为5kg,先将水稻种子放入网袋清水浸种两天两夜,拎出网袋悬空沥干水分,持续时间为12小时左右,将实施例2.4每公斤水稻种子按照3g、6g、9g进行拌种,混拌均匀静置6个小时。从每个处理组挑出籽粒饱满的水稻种子各100粒,平铺在湿润的滤纸片上,至于28℃培养箱中,7天后调查各处理发芽率,重复3次。上述拌种后的种子正常播种,待播种后25d,对秧苗的株高、根系长度、鲜重进行考察,结果见表4。
[0087] 表4 芸苔素内酯添加对种子出芽及整个秧苗素质的影响
[0088]
[0089]
[0090] 由表4可见,利用药剂处理水稻种子,种子因药剂胁迫可能会对其发芽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加入一定量的芸苔素内酯可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同时对其秧苗素质有极大的提高。
[0091] 试验例5
[0092] 同试验例2的方案,不同之处在于应用的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6和实施例7所得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水稻悬浮种衣剂,考察添加氢氧化铜后对大田稻象甲的防除效果的差异,其中实施例1不含氢氧化铜,实施例6和7含有;结果如下表5:
[0093] 表5 不同药剂配比及用量对大田稻象甲的防除效果
[0094]
[0095] 由表5可见,本发明水稻悬浮种衣剂添加氢氧化铜,该原料仅使用很小的量,尤其当含有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的水稻悬浮种衣剂用量很少时(每公斤种子使用3-6g时),能显著增加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的水稻悬浮种衣剂对大田稻象甲的防除效果。
[0096] 综上所述,以上1-5试验例说明,吡虫啉与氯虫苯甲酰胺以一定的比例进行复配并作为水稻种子处理剂进行使用,可有效防治水稻稻象甲的发生,同时对水稻苗期飞虱和稻蓟马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此外,利用该复配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大田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时长可达到90天以上,从播种至90天的这段时间内可免除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有效节省农药的使用量及使用次数。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