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除尘模和空气调节装置

申请号 CN201710816475.1 申请日 2017-09-11 公开(公告)号 CN107486333A 公开(公告)日 2017-12-19
申请人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麦智炜; 陈新厂; 翟富兴;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静电除尘模 块 和空气调节装置,其中,该静电除尘模块包括多个除尘单元,任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电离组件和集尘组件,所述电离组件用于电离待 净化 气流并使其带电;所述集尘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离组件的出 风 侧,所述集尘组件包括呈相对设置的收集极和排斥极,所述排斥极的表面设有臭 氧 还原物层。本发明在排斥极的表面设有臭氧还原物层,因此能够降低空气中的臭氧量,从而避免过量的臭氧引起用户不适。
权利要求

1.一种静电除尘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除尘单元,任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
电离组件,用于电离待净化气流并使其带电;以及
集尘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离组件的出侧,所述集尘组件包括呈相对设置的收集极和排斥极,所述排斥极的表面设有臭还原物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组件包括激发极和电离极,所述激发极和所述电离极共同形成激发电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极与所述收集极一体成型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极与所述排斥极的间距为所述电离极与所述激发极的间距的0.3倍至0.8倍。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还原物层包括二氧化锰层和/或二氧化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还原物层的厚度的范围为
0.3mm至0.7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斥极由非金属导电材料制成或所述排斥极的表面设有非金属导电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斥极呈波纹状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还包括:
可拆卸固定的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所述第一安装框开设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二安装框开设有第二敞口,所述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以及支座,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收集极和排斥极均固设于所述支座,所述收集极和排斥极之间形成有除尘通道,所述除尘通道的进风口靠近所述第一敞口设置,所述除尘通道的出风口靠近所述第二敞口设置。
10.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

说明书全文

静电除尘模和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和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呼吸健康重视度的加强,带有净化功能的空气调节装置开始在家电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带有静电除尘模块的空调器,以其无耗材和低阻而得到广泛应用。静电除尘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场使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等污染物带电,带电的污染物在偏置电场的作用下吸附于集尘电极从而与气流分离。
[0003] 由于高压电场在电离污染物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臭,当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过高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降低静电除尘模块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已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静电除尘模块,旨在降低空气中的臭氧量,从而避免臭氧引起用户不适。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静电除尘模块,包括多个除尘单元,任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电离组件,用于电离待净化气流并使其带电;以及集尘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离组件的出风侧,所述集尘组件包括呈相对设置的收集极和排斥极,所述排斥极的表面设有臭氧还原物层。
[0006] 优选地,所述电离组件包括激发极和电离极,所述激发极和所述电离极共同形成激发电场。
[0007] 优选地,所述激发极与所述收集极一体成型设置。
[0008] 优选地,所述电离极与所述排斥极的间距为所述电离极与所述激发极的间距的0.3倍至0.8倍。
[0009] 优选地,所述臭氧还原物层包括二氧化锰层和/或二氧化层。
[0010] 优选地,所述臭氧还原物层的厚度的范围为0.3mm至0.7mm。
[0011] 优选地,所述排斥极由非金属导电材料制成或所述排斥极的表面设有非金属导电层。
[0012] 优选地,所述排斥极呈波纹状设置。
[0013] 优选地,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还包括:可拆卸固定的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所述第一安装框开设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二安装框开设有第二敞口,所述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以及支座,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收集极和排斥极均固设于所述支座,所述收集极和排斥极之间形成有除尘通道,所述除尘通道的进风口靠近所述第一敞口设置,所述除尘通道的出风口靠近所述第二敞口设置。
[0014]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该静电除尘模块包括:
[0015] 多个除尘单元,任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电离组件,用于电离待净化气流并使其带电;以及集尘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离组件的出风侧,所述集尘组件包括呈相对设置的收集极和排斥极,所述排斥极的表面设有臭氧还原物层。
[0016] 静电集尘装置工作时,经过电晕发生极电离产生的带电的灰尘粒子会吸附到收集极的集尘面上,在灰尘粒子吸附的过程中,收集极的集尘面不断附着灰尘粒子,排斥极的表面始终保持原始状态。本专利在排斥极的表面设有臭氧还原物层,由于排斥极的表面不会吸附带电的灰尘粒子,因此能够保证臭氧还原物层始终与环境接触,如此能够充分发挥臭氧还原物层的还原效果,使得空气中的臭氧被还原,降低空气中的臭氧量,从而避免过量的臭氧引起用户不适。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发明静电除尘模块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待净化气流经过静电除尘模块的示意图;
[0021]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 图5为排斥极设有臭氧还原物层的静电除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图5中设有臭氧还原物层的排斥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号说明:
[0025]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收集极 600 第二安装框
200 排斥极 700 支座
300 激发极 210 臭氧还原物层
400 电离极 510 第一敞口
500 第一安装框 610 第二敞口
[0026]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 本发明提出一种静电除尘模块,该静电除尘模块能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臭氧。
[003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静电除尘模块包括多个除尘单元,任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电离组件和集尘组件,所述电离组件用于电离待净化气流并使其带电;所述集尘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离组件的出风侧,所述集尘组件包括呈相对设置的收集极
100和排斥极200,所述排斥极200的表面设有臭氧还原物层210。
[0032] 由于电离极高压电离空气,使得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带电的过程会产生臭氧,当臭氧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根据百度百科的记载,臭氧属于有害气体,当臭氧浓度为6.25×10-6mol/L(0.3mg/L)时,对眼、鼻、喉有刺激的感觉;当臭氧浓度为(6.25-62.5)×10-5mol/L(3-30mg/L)时,人体会出现头疼及呼吸器官局部麻痹等症状。
[0033] 考虑到静电集尘装置工作时,经过电离组件电离产生的带电的灰尘粒子会吸附到集尘组件的收集极100上,因此,在灰尘粒子吸附的过程中,收集极100的集尘面不断附着带电后的灰尘粒子,排斥极200的表面始终保持原始状态。因此,本专利在排斥极200的表面设置臭氧还原物层210,由于排斥极200的表面不会吸附带电的灰尘粒子,因此能够保证臭氧还原物层210始终与环境接触,如此能够充分发挥臭氧还原物层210的还原效果,使得空气中的臭氧被还原,降低空气中的臭氧量,从而避免臭氧引起用户不适。
[0034] 在本专利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臭氧还原物层210包括二氧化锰层和/或二氧化钛层,为了方便在排斥极200的表面设置臭氧还原物层210,本实施例中,采用涂覆工艺,即:将液态的二氧化锰或二氧化钛涂覆于排斥极200的表面,如此,加工工艺简单,且二氧化锰层或二氧化钛层的厚度均匀一致;在本专利的其他实施例中,臭氧还原物层210还可以采用粘接贴附的工艺,由于粘接工艺使用的臭氧还原物层210为固态,因此,粘接臭氧还原物层210的排斥极200可以立即使用,如此,能够缩短静态除尘装置的生产时间,加快静态除尘装置的生产效率。
[0035] 一般我们认为臭氧还原物层210的厚度越厚,臭氧还原物的量越多,还原效果越好。然而,在本专利实际的研发测试过程中发现,当臭氧还原物层210的厚度超出0.7mm后,随着臭氧还原物层210厚度的增加,臭氧的还原效果反而有所下降,因此,本专利采用的臭氧还原物层210厚度的上限为0.7mm,此外,当臭氧还原物层210的厚度低于0.3mm时,还原效果不明显,因此臭氧还原物层210厚度的下限为0.3mm,。
[0036] 为了增加臭氧还原物层210与排斥极200之间的结合强度,本专利上述实施例中的排斥极200与所述臭氧还原物层210接触的表面呈凹凸不平设置,如此,使用涂覆工艺在排斥极200表面形成臭氧还原物层210时,臭氧还原物层210与排斥极200的结合更为紧密,如此,臭氧还原物层210不易脱落,从而能够提高静电除尘模块的使用寿命。
[0037] 现有的排斥极200大多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制成的排斥极200生锈后表面出现不平整,不平整的表面会出现异常放电,使得排斥极200与收集极100之间的偏置电场出现异常,如此,会降低静电集尘装置的净化效果。本专利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将排斥极200改进为由非金属导电材料制成或在排斥极200的表面设有非金属导电层,如此,在保证排斥极200能够导电的基础上还能够避免排斥极200生锈,从而避免排斥极200异常放电,从而保证静电除尘模块的净化效果。具体地,该非金属导电材料可以为石墨、导电橡胶、硒、等。
[0038] 请参照图6,为了增加臭氧还原物层21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斥极200呈波纹状设置,具体地,排斥极200呈近似长方形的薄片状,本实施例中,排斥极200沿长度方向呈波浪状设置,如此,在不增加排斥极200长度的前提下即可增加排斥极200的表面积,进而增加臭氧还原物层21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善净化除尘装置的净化效果。
[0039] 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专利一实施例中,为了增加静电除尘模块的除尘能,所述除尘单元沿第一方向并排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除尘通道的延伸方向(同时也是待净化气流的流动方向,即图3中的箭头方向)垂直,由于除尘单元设有多个,因此吸附通道的面积更大,如此,能够提高静电除尘模块的除尘能力。
[0040] 此外,由于除尘通道的延伸方向与如此与待净化气流的流入的方向平行,如此,能够降低气流的阻力,进而降低静电除尘模块工作过程中的噪声。
[0041] 在本专利上述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增大收集极100吸附灰尘的面积,进而提高静电除尘模块的集尘效果,所述收集极100呈波纹状设置,呈波纹状设置的收集极100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如此,能够提高静电除尘模块的集尘能力。
[0042] 请继续参照图4,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相邻除尘单元的间距相同,如此,排斥极200距离其两侧收集极100的距离相同,如此能够在排斥极200两侧产生同等大小的偏置电场,进而使得排斥极200两侧的收集极100上吸附的灰尘的数量近似相等,如此,能够方便清理收集极100。
[0043] 现结合图4对本专利静电除尘模块的电离组件的结构做进一步地说明,所述电离组件包括:激发极300和电离极400,所述激发极300和所述电离极400共同形成激发电场,所述激发电场用于使得待净化气流中的污染物带电。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电离组件还可以仅包括电离极400,具体地该电离极400采用电晕丝或电晕针,当单独使用电晕丝或电晕针时,待净化气流中颗粒物的电离率较低,当电晕丝或电晕针与激发极300配合使用时,电离组件的电离率能够大幅提升。
[0044] 请继续参照图4,为了减小除尘单元在待净化气流流动方向上的尺寸,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激发极300与所述收集极100呈一体结构设置。具体地,现有的静电除尘模块的电离组件和收集组件在气体的流动方向呈顺次间隔设置,如此,激发极300与收集极100之间形成有间隙,导致电离单元的尺寸较大,为了降低静电除尘模块的体积,本实施例中,两所述激发极300与两所述收集极100一对一地一体成型设置。
[0045] 请仍参照图4,为了进一步地使收集极100上堆积的带电灰尘的数量大致相同,电离极400和所述排斥极200在所述待净化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顺次间隔设置。由于电离极400和所述排斥极200在所述待净化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顺次间隔设置,且排斥极200位于其两侧的收集极100的中部,因此,电离极400位于相邻两激发极300的中部,如此,电离极400两侧的激发电场的强度大小相等,经电离极400电离的灰尘颗粒具有同等的概率流向两侧的收集极100,进而使不同的收集极100上吸附的灰尘的数量近似相等,从而便于同时清理多个所述收集极100。
[0046] 为了使得静电除尘模块既能够充分地使灰尘颗粒带电,又能够将带电后的灰尘颗粒吸附到收集极100上,电离极400与悬排斥极200的纵向间距以及电离极400与激发极300的横向间距需要满足一定的关系,具体地,所述电离极400与所述排斥极200的纵向间距为所述电离极400与所述激发极300的横向间距的0.3倍至0.8倍。
[0047] 现结合图1至图4对本专利静电除尘模块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还包括:可拆卸固定的第一安装框500、第二安装框600和支座700,所述第一安装框500开设有第一敞口510,所述第二安装框600开设有第二敞口610,所述第一安装框500和第二安装框600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支座700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收集极100和排斥极200均固设于所述支座700,所述收集极100和排斥极200之间形成有除尘通道,所述除尘通道的进风口靠近所述第一敞口510设置,所述除尘通道的出风口靠近所述第二敞口610设置。具体地,第一安装框500扣合固定于第二安装框600的上侧,由于第一安装框500与第二安装框600采用可拆卸结构固定,因此,将支座700装入安装空间的过程十分方便。
[0048] 本专利还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静电除尘模块,该静电除尘模块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专利提出的空气调节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地,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可以但不限于空调器、空气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
[004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