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秧苗栽培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262717.7 申请日 2017-04-20 公开(公告)号 CN107006313A 公开(公告)日 2017-08-04
申请人 和县瑞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发明人 邵瑞琼; 申世祥; 鲁清和;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水 稻秧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床址;(2)整地:深耕深度为25‑30cm,深耕时加入松针腐殖土、腐熟猪粪、腐熟羊粪、 油菜籽 饼,调酸,洒水至 土壤 0‑10cm全部湿透,用 薄膜 密封8‑10天,7‑8天后作畦; 播种 前在畦上撒入腐熟 马 粪、稻壳、 碳 酸氢铵、过 磷酸 钙 ,充分拌合在0‑10cm的土层内;(3) 种子 处理:翻晒,选种,浸种,催芽;(4)播种:播种,播种后在床面平铺 地膜 ;(5)适时揭膜、搭架盖棚;(6)水分管理;(7) 苗床 施肥 ;(8) 病虫害防治 ;(9)起秧;本发明栽培方法使秧苗长势好,同时减少 肥料 施用量少,秧苗的整 体素 质水平升高,移栽后秧苗生长发育过程中抗病能 力 强,长势好,并使水稻增产量达到15%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稻秧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床址:选择地势高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水方便、集中连片的菜园地或旱地;
(2)整地:于晴天进行深耕,深耕深度为25-30cm,深耕时加入松针腐殖土、腐熟猪粪、腐熟羊粪、油菜籽饼,并加入适量调酸剂调酸,使土壤pH值在5-6之间,调酸后洒水,至土壤0-
10cm全部湿透,用薄膜密封8-10天,掀去薄膜,7-8天后作畦;播种前3-4天在畦上撒入腐熟粪、稻壳、酸氢铵、过磷酸,并反复翻拌,使之充分拌合在0-10cm的土层内;
(3)种子处理:稻种翻晒2-3天后,用盐水选种,捞出秕谷,在用清水冲洗种子;将选好的种子用10%浸种灵5000倍液室温下浸种;将浸泡好的种子进行催芽;
(4)播种:播种前浇透底墒,使0-5cm土层内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播种后立即用木板将种子轻轻压入表土中,再均匀覆盖0.5-1cm厚的营养土,并喷水淋湿,营养土覆盖以不见芽谷为度;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
(5)适时揭膜、搭架盖棚:出苗后立即揭掉地膜,揭膜后及时浇水,以弥补土壤水分不足;搭设盖棚;
(6)水分管理:秧苗2叶期时,早晨叶尖无水珠时补水,床面有积水时及时晾床;2叶期至
3叶期,床土干旱则早晚浇水,1次浇足;秧苗3叶期至移栽前,中午不卷叶不浇水,中午叶片卷叶时,在傍晚补一次水,使土壤湿润;秧田保持沟系畅通,下雨天秧田无积水;
(7)苗床施肥:2.5叶期时,结合浇水每亩秧田浇粪水100-150kg;起秧前2-3天每亩秧田施尿素4-5kg;
(8)病虫害防治
(9)起秧:用平板锹铲起秧,秧苗带土厚度2-3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调酸剂为酸化调酸剂或酸化草炭调酸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深耕时每亩秧田加入松针腐殖土700kg、腐熟猪粪800kg、腐熟羊粪600kg、油菜籽饼150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播种前3-4天在畦上每亩撒入腐熟马粪200kg、稻壳50kg、碳酸氢铵5kg、过磷酸钙2k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畦宽150-
180cm、高20-25cm,沟宽30-3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用比重为1.1的盐水选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出苗至1.5叶期,开始通炼苗,温度不超过28℃;秧苗1.5叶-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降到25℃;秧苗2.5-3.0叶期,棚温控制到20℃。

说明书全文

一种稻秧苗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秧苗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秧好半年粮,壮秧产量高”,培育壮秧是水稻优质、高产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水稻的育秧对于秋熟丰收十分重要。现有的育秧方式包括水育秧、湿润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旱育秧、两段育秧等多种育秧方式。
[0003] 旱育秧是整个育秧过程中,只保持土壤湿润,不保持水层的育秧方法。即将水稻种子播种在肥沃、松软、深厚的、呈海绵状的旱地苗床上,不建立水层,采用适量浇水,培育水稻秧苗。水稻旱地育秧依靠秸秆、厩肥等腐熟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苗期很少追施肥料,床面土壤上下通透性好,有利于培育根多、根毛多、白根多的壮秧,是提高秧苗质量的较好形式。旱育秧操作方便,省工省时,不浪费水资源。但过去没有保温、保湿覆盖物,常因水分短缺而出苗不齐,且易生立枯病和受鼠雀危害。近几十年各地采取增盖薄膜、药剂防治立枯病等措施,保温旱育秧方式已成为寒冷地区和双季早稻培育壮秧、抗寒、抗旱、节水的重要育秧方法。
[0004] 但是现有的旱育秧在实际栽培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苗床培肥质量差、肥土融合不匀、露籽、干枯、回芽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秧苗的整体素质水平。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秧苗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使秧苗长势好,同时减少肥料施用量少,秧苗的整体素质水平升高,移栽后秧苗生长发育过程中抗病能力强,长势好,并使水稻增产量达到15%以上。
[0006]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一种水稻秧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选择床址:选择地势高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水方便、集中连片的菜园地或旱地;
[0009] (2)整地:于晴天进行深耕,深耕深度为25-30cm,深耕时加入松针腐殖土、腐熟猪粪、腐熟羊粪、油菜籽饼,并加入适量调酸剂调酸,使土壤pH值在5-6之间,调酸后洒水,至土壤0-10cm全部湿透,用薄膜密封8-10天,掀去薄膜,7-8天后作畦;播种前3-4天在畦上撒入腐熟粪、稻壳、酸氢铵、过磷酸,并反复翻拌,使之充分拌合在0-10cm的土层内;
[0010] (3)种子处理:稻种翻晒2-3天后,用盐水选种,捞出秕谷,在用清水冲洗种子;将选好的种子用10%浸种灵5000倍液室温下浸种;将浸泡好的种子进行催芽;
[0011] (4)播种:播种前浇透底墒,使0-5cm土层内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播种后立即用木板将种子轻轻压入表土中,再均匀覆盖0.5-1cm厚的营养土,并喷水淋湿,营养土覆盖以不见芽谷为度;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
[0012] (5)适时揭膜、搭架盖棚:出苗后立即揭掉地膜,揭膜后及时浇水,以弥补土壤水分不足;搭设盖棚;
[0013] (6)水分管理:秧苗2叶期时,早晨叶尖无水珠时补水,床面有积水时及时晾床;2叶期至3叶期,床土干旱则早晚浇水,1次浇足;秧苗3叶期至移栽前,中午不卷叶不浇水,中午叶片卷叶时,在傍晚补一次水,使土壤湿润;秧田保持沟系畅通,下雨天秧田无积水;
[0014] (7)苗床施肥:2.5叶期时,结合浇水每亩秧田浇粪水100-150kg;起秧前2-3天每亩秧田施尿素4-5kg;
[0015] (8)病虫害防治
[0016] (9)起秧:用平板锹铲起秧,秧苗带土厚度2-3cm。
[0017]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调酸剂为酸化调酸剂或酸化草炭调酸剂。
[0018]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深耕时每亩秧田加入松针腐殖土700kg、腐熟猪粪800kg、腐熟羊粪600kg、油菜籽饼150kg。
[0019]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播种前3-4天在畦上每亩撒入腐熟马粪200kg、稻壳50kg、碳酸氢铵5kg、过磷酸钙2kg。
[0020]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畦宽150-180cm、高20-25cm,沟宽30-35cm[0021]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用比重为1.1的盐水选种。
[0022] 优选地,出苗至1.5叶期,开始通炼苗,温度不超过28℃;秧苗1.5叶-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降到25℃;秧苗2.5-3.0叶期,棚温控制到20℃。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4] 本发明整地时合理施肥,肥土融合度好,且使秧田不同土壤层的肥效有适宜差别,使秧苗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可得到充足、适量的养分,使秧苗长势好。同时可使肥料施用量少,节省了肥料成本。本发明在秧苗的栽培过程中,进行合理、准确的种子处理、水分管理以及施肥管理,不会出现露籽、干枯、回芽等现象,可有效提高秧苗的抗病能力,使秧苗的整体素质水平升高。移栽后秧苗生长发育过程中抗病能力强,长势好,并使水稻增产量达到1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实施例不能理解为是对技术解决方案的限制。
[0026] 实施例1:
[0027] 一种水稻秧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 (1)选择床址:选择地势高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水方便、集中连片的菜园地或旱地;
[0029] (2)整地:于晴天进行深耕,深耕深度为25-30cm,深耕时每亩秧田加入松针腐殖土700kg、腐熟猪粪800kg、腐熟羊粪600kg、油菜籽饼150kg,并加入适量酸化煤调酸剂,使土壤pH值在5-6之间,调酸后洒水,至土壤0-10cm全部湿透,用薄膜密封8天,掀去薄膜,8天后作畦,畦宽150-180cm、高20-25cm,沟宽30-35cm;播种前3天在畦上腐熟马粪200kg、稻壳50kg、碳酸氢铵5kg、过磷酸钙2kg,并反复翻拌,使之充分拌合在0-10cm的土层内;
[0030] (3)种子处理:稻种翻晒3天后,用比重为1.1的盐水选种,捞出秕谷,在用清水冲洗种子;将选好的种子用10%浸种灵5000倍液室温下浸种;将浸泡好的种子进行催芽;
[0031] (4)播种:播种前浇透底墒,使0-5cm土层内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播种后立即用木板将种子轻轻压入表土中,再均匀覆盖0.5-1cm厚的营养土,并喷水淋湿,营养土覆盖以不见芽谷为度;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
[0032] (5)适时揭膜、搭架盖棚:出苗后立即揭掉地膜,揭膜后及时浇水,以弥补土壤水分不足;搭设盖棚,出苗至1.5叶期,开始通风炼苗,温度不超过28℃;秧苗1.5叶-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降到25℃;秧苗2.5-3.0叶期,棚温控制到20℃;
[0033] (6)水分管理:秧苗2叶期时,早晨叶尖无水珠时补水,床面有积水时及时晾床;2叶期至3叶期,床土干旱则早晚浇水,1次浇足;秧苗3叶期至移栽前,中午不卷叶不浇水,中午叶片卷叶时,在傍晚补一次水,使土壤湿润;秧田保持沟系畅通,下雨天秧田无积水;
[0034] (7)苗床施肥:2.5叶期时,结合浇水每亩秧田浇粪水100kg;起秧前2天每亩秧田施尿素5kg;
[0035] (8)病虫害防治;
[0036] (9)起秧:用平板锹铲起秧,秧苗带土厚度2-3cm。
[0037] 实施例2:
[0038] 一种水稻秧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 (1)选择床址:选择地势高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水方便、集中连片的菜园地或旱地;
[0040] (2)整地:于晴天进行深耕,深耕深度为25-30cm,深耕时每亩秧田加入松针腐殖土700kg、腐熟猪粪800kg、腐熟羊粪600kg、油菜籽饼150kg,并加入适量酸化草炭调酸剂,使土壤pH值在5-6之间,调酸后洒水,至土壤0-10cm全部湿透,用薄膜密封10天,掀去薄膜,7天后作畦,畦宽150-180cm、高20-25cm,沟宽30-35cm;播种前4天在畦上腐熟马粪200kg、稻壳
50kg、碳酸氢铵5kg、过磷酸钙2kg,并反复翻拌,使之充分拌合在0-10cm的土层内;
[0041] (3)种子处理:稻种翻晒2天后,用比重为1.1的盐水选种,捞出秕谷,在用清水冲洗种子;将选好的种子用10%浸种灵5000倍液室温下浸种;将浸泡好的种子进行催芽;
[0042] (4)播种:播种前浇透底墒,使0-5cm土层内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播种后立即用木板将种子轻轻压入表土中,再均匀覆盖0.5-1cm厚的营养土,并喷水淋湿,营养土覆盖以不见芽谷为度;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
[0043] (5)适时揭膜、搭架盖棚:出苗后立即揭掉地膜,揭膜后及时浇水,以弥补土壤水分不足;搭设盖棚,出苗至1.5叶期,开始通风炼苗,温度不超过28℃;秧苗1.5叶-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降到25℃;秧苗2.5-3.0叶期,棚温控制到20℃;
[0044] (6)水分管理:秧苗2叶期时,早晨叶尖无水珠时补水,床面有积水时及时晾床;2叶期至3叶期,床土干旱则早晚浇水,1次浇足;秧苗3叶期至移栽前,中午不卷叶不浇水,中午叶片卷叶时,在傍晚补一次水,使土壤湿润;秧田保持沟系畅通,下雨天秧田无积水;
[0045] (7)苗床施肥:2.5叶期时,结合浇水每亩秧田浇粪水150kg;起秧前3天每亩秧田施尿素4kg;
[0046] (8)病虫害防治;
[0047] (9)起秧:用平板锹铲起秧,秧苗带土厚度2-3cm。
[0048]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