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774001.5 申请日 2017-08-31 公开(公告)号 CN107439201A 公开(公告)日 2017-12-08
申请人 桂平市蒙圩镇火炎种养专业合作社; 发明人 唐榜结;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包括驯化地选择和 整理 、白芨种采集、初步驯化、二次驯化、移栽、选种等步骤。本发明选择山顶条件的栽培地上培育出的白芨,对于保持原野生白芨的药效是决定性的环境因素,为进一步总结白芨种植技术提供基本资料,推动野生白芨转化为人工种植业的发展,为扩种白芨提供 质量 可靠的 种子 ,解决了野生白芨资源匾乏和长期困惑中药工业原料稳定的问题,为白芨流通领域提供大量的优质货源,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白芨种植的 可持续性 ,为种植区农民增加了经济来源。与传统的白芨驯化方法相比,白芨的驯化周期缩短了8~10个月,一年就可以驯化出大量的白芨苗。
权利要求

1.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驯化地选择和整理:选择海拔2000~2800m,无霜期220d、初霜期在10月底之后、年平均气温12~18℃的山顶,土层深厚不小于30cm、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且阴湿的作为白芨驯化地,深耕30~60cm,驯化前每亩施入8~10kg生石灰和基肥,再把地整平;
(2)白芨种采集:年平均降量不低于1000mL,年平均气温12~15℃,海拔为2000~
2800m,气候阴凉湿润,土壤条件为微酸性至中性的山地上的野生白芨,采集有老秆和嫩芽的当年生野生白芨假鳞茎作种,选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且无虫蛀、无采挖伤的块茎,每个块茎上有至少1个芽;
(3)初步驯化:
①开墒挖窝: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00~120cm、高30~35cm的墒,按照行距30cm、窝距
30cm挖窝,窝深10cm,窝底整平;
②白芨种栽培:将步骤(2)得到的假鳞茎白芨种按每株至少有1个顶芽作分割,即每个假鳞茎可分割成多个种块,切口抹草木灰,然后按每窝栽白芨种茎2~3个,挖好窝后及时栽培;
③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在每年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作物后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浅锄,清除种植地周边杂草
b、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生物菌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5~18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800~1000倍的EM原露防虫液,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500~10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其中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c、病虫害防治:棚架周围设置防虫网,棚内设置防虫灯,发现虫害进行人工杀灭,发现病株时进行人工拔出移出种植基地,然后在病穴施用0.3~0.5kg生石灰;
(4)二次驯化:
①分株繁殖:2~4月或8~9月将步骤(3)初步驯化得到的白芨进行分株移栽,用刀横切小块,每块有1~2个芽,切口沾草木灰后栽种;
②栽培育苗:开梯形垄,垄上宽1.5~1.8m,垄下宽1.8~2.3m,垄高40~50cm,按照株距为4~6cm放置块茎,芽向上,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覆盖稻草保湿,土壤含水量控制在40~50%、土壤呼吸系数为1~1.3;
③育苗管理:调节大棚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使得大棚土壤的含水量逐渐自然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以后进行喷灌处理;
移栽、选种:当反复进行干湿交替、重复喷灌处理5~6个月后成苗,选步骤(4)中高度在
0.7~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至大田中,在白芨收获时,选白芨当年生有老秆和嫩芽的假鳞茎作种;种茎采取两种方式处理:一是随挖随栽;二是将种块贮藏至翌年春季栽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还包括将所述驯化地深耕或深挖15~40cm后耙平,清除杂物,搭建遮荫棚,在大棚的薄膜外覆盖两层遮荫网,使得大棚内的湿度在40~60%,大棚内温度在20~28℃,在大棚内安装喷灌带且接通手动灌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所述基肥每亩施入120~150kg禽畜粪水和60~100kg草木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所述病虫害防治还包括白芨苗期每两周撒一次草木灰,每亩施入草木灰60~80k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所述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白芨苗出齐后;6月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除草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进行,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所述喷灌处理为打开喷灌带向大棚内种植有白芨的垄上喷灌,使得土壤含水量为50~55%,然后使大棚土壤的含水量逐渐自然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为30~35%时每亩撒施50~70kg禽畜分水;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以后,重复喷灌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所述育苗管理中大棚温度为18~25℃、湿度为40~60%和光照强度为800~1500lx。

说明书全文

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珍稀名贵药材白芨(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苞舌兰、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主产于四川、南、陕西、甘肃等省,分布在湖北五峰、长阳等地常称之为大白芨,在此区域按花色分有红花(紫红色)白芨和黄花白芨(黄白色)两种,以干燥茎入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广泛用于治疗结核及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出血等症,主要应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其球茎含白及胶质、淀粉、挥发油等药用,白芨除了用于医药方面之外,白芨块茎富含白芨胶,白芨胶可代替西黄著胶粉、阿拉伯胶粉作为乳化剂、悬浮剂用于食品、美容及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白芨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白芨的药用以及在其他领域的价值,使得白芨的需求量与其自然繁殖生长的能已经严重失调,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价格逐年攀升,导致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采挖,现已被列入国家的珍稀濒危的植物加以保护,而且还被收载于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中,受到国际保护,禁止野生资源贸易。
[0003] 进行人工种植是解决白芨供需矛盾、保护白芨野生资源的有效途径。目前以白芨种子无菌萌发以获得大量白芨苗,但组培苗移栽到大田后成活率不高,严重制约白芨产业化发展。白芨引种驯化及规范化种植已成为解决白芨自然资源匾乏、提高内在品质的必然选择,但面临着种植技术的不成熟,白芨药用质量与产地的关系,都为选择什么样的白芨种苗,采取什么技术措施,才能使训化的白芨品种达到要求,都是要面对的具体问题。白芨是一种野生药材植物,生长在海拔1600~3200m的林下、沟谷岩石缝中,喜温暖,耐阴性强。种子非常细小、很难采摘和收集,给扩大白芨种植带来极大困难。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本发明选择山顶条件的栽培地上培育出的白芨,对于保持原野生白芨的药效是决定性的环境因素,为进一步总结白芨种植技术提供基本资料,推动野生白芨转化为人工种植业的发展,为扩种白芨提供质量可靠的种子,解决了野生白芨资源匾乏和长期困惑中药工业原料稳定的问题,为白芨流通领域提供大量的优质货源,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白芨种植的可持续性,为种植区农民增加了经济来源。与传统的白芨驯化方法相比,白芨的驯化周期缩短了8~10个月,一年就可以驯化出大量的白芨苗。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驯化地选择和整理:选择海拔2000~2800m,无霜期220d、初霜期在10月底之后、年平均气温12~18℃的山顶,土层深厚不小于30cm、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且阴湿的地块作为白芨驯化地,深耕30~60cm,驯化前每亩施入8~10kg生石灰和基肥,再把地整平;
(2)白芨种采集:年平均降量不低于1000mL,年平均气温12~15℃,海拔为2000~
2800m,气候阴凉湿润,土壤条件为微酸性至中性的山地上的野生白芨,采集有老秆和嫩芽的当年生野生白芨假鳞茎作种,选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且无虫蛀、无采挖伤的块茎,每个块茎上有至少1个芽;
(3)初步驯化:
①开墒挖窝: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00~120cm、高30~35cm的墒,按照行距30cm、窝距
30cm挖窝,窝深10cm,窝底整平;
②白芨种栽培:将步骤(2)得到的假鳞茎白芨种按每株至少有1个顶芽作分割,即每个假鳞茎可分割成多个种块,切口抹草木灰,然后按每窝栽白芨种茎2~3个,挖好窝后及时栽培;
③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在每年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作物后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浅锄,清除种植地周边杂草
b、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生物菌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5~18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800~1000倍的EM原露防虫液,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500~10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其中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c、病虫害防治:棚架周围设置防虫网,棚内设置防虫灯,发现虫害进行人工杀灭,发现病株时进行人工拔出移出种植基地,然后在病穴施用0.3~0.5kg生石灰;
(4)二次驯化:
①分株繁殖:2~4月或8~9月将步骤(3)初步驯化得到的白芨进行分株移栽,用刀横切小块,每块有1~2个芽,切口沾草木灰后栽种;
②栽培育苗:开梯形垄,垄上宽1.5~1.8m,垄下宽1.8~2.3m,垄高40~50cm,按照株距为4~6cm放置块茎,芽向上,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覆盖稻草保湿,土壤含水量控制在40~50%、土壤呼吸系数为1~1.3;
③育苗管理:调节大棚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使得大棚土壤的含水量逐渐自然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以后进行喷灌处理;
(5)移栽、选种:当反复进行干湿交替、重复喷灌处理5~6个月后成苗,选步骤(4)中高度在0.7~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至大田中,在白芨收获时,选白芨当年生有老秆和嫩芽的假鳞茎作种;种茎采取两种方式处理:一是随挖随栽;二是将种块贮藏至翌年春季栽种。
[0006] 更具体的,步骤(1),还包括将所述驯化地深耕或深挖15~40cm后耙平,清除杂物,搭建遮荫棚,在大棚的薄膜外覆盖两层遮荫网,使得大棚内的湿度在40~60%,大棚内温度在20~28℃,在大棚内安装喷灌带且接通手动灌溉
[0007] 更具体的,在步骤(1),所述基肥每亩施入120~150kg禽畜粪水和60~100kg草木灰。
[0008] 更具体的,在步骤(3),所述病虫害防治还包括白芨苗期每两周撒一次草木灰,每亩施入草木灰60~80kg。
[0009] 更具体的,在步骤(3),所述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白芨苗出齐后;6月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除草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进行,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0010] 更具体的,在步骤(4),所述喷灌处理为打开喷灌带向大棚内种植有白芨的垄上喷灌,使得土壤含水量为50~55%,然后使大棚土壤的含水量逐渐自然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为30~35%时每亩撒施50~70kg禽畜分水;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以后,重复喷灌处理。
[0011] 更具体的,在步骤(4),所述育苗管理中大棚温度为18~25℃、湿度为40~60%和光照强度为800~1500lx。
[0012] 本发明中将种块贮藏至翌年春季栽种的方式有两种:①将白芨种块贮藏至翌年春季栽种的方式一是:白芨块茎挖回后置通干燥处晾晒3~5d,然后,按照体积份计,将1份白芨种茎粘上草木灰后与2~3份的清洁细河沙混合贮藏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室内;
②将白芨种块贮藏至翌年春季栽种的方式二是:采用种茎体积2~3倍量的细河沙与粘有草木灰的白芨种茎混合,装入木箱内贮藏;箱顶敞开,并注意经常检查,发现霉变及时去除。
[0013] 所述细河沙是指清除了河沙中泥土、石块、腐败物、碎枝叶和草杆杂质的清洁纯沙,且河沙含水量为20~30%,河沙粒度小于0.3mm。
[0014] 按照上述方式,即可实现把野生白芨转化为人工种植的训化,并进一步培育出扩繁种植的二次种茎。
[0015] 综上所述,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本发明选择山顶条件的栽培地上培育出的白芨,对于保持原野生白芨的药效是决定性的环境因素,为进一步总结白芨种植技术提供基本资料,推动野生白芨转化为人工种植业的发展,为扩种白芨提供质量可靠的种子,解决了野生白芨资源匾乏和长期困惑中药工业原料稳定的问题,为白芨流通领域提供大量的优质货源,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白芨种植的可持续性,为种植区农民增加了经济来源。
[0016] (2)本发明白芨驯化前搭建遮荫大棚,给白芨苗良好的生存环境,避免阳光直射灼伤小苗,大棚内安装喷灌带,随时进行喷洒降温保湿,喷灌带接通手动喷灌阀门,防止停电无法喷灌;驯化所用肥料均为有机肥料,不仅可以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可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得驯化得到的白芨苗品质和产量得到提高。
[0017] (3)本发明大棚建好后直接在棚内开垄,改变以往使用育苗营养基质驯化幼苗缺陷,方便施肥,营养供应充足,具有更好的保温保湿效果,方便大棚内湿度的控制,增加了驯化苗数量,降低成本,提高了白芨驯化苗的成活率,加快白芨苗的生长速度。与传统的白芨驯化方法相比,白芨的驯化周期缩短了8~10个月,一年就可以驯化出大量的白芨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0019] 实施例1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驯化地选择和整理:选择海拔2000~2800m,无霜期220d、初霜期在10月底之后、年平均气温12~18℃的山顶,土层深厚不小于30cm、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且阴湿的地块作为白芨驯化地,深耕30cm,驯化前每亩施入8kg生石灰和基肥,所述基肥每亩施入120kg禽畜粪水和60kg草木灰,再把地整平;还包括将所述驯化地深耕或深挖15cm后耙平,清除杂物,搭建遮荫棚,在大棚的薄膜外覆盖两层遮荫网,使得大棚内的湿度在40%,大棚内温度在20℃,在大棚内安装喷灌带且接通手动灌溉阀门;
(2)白芨种采集:年平均降水量不低于1000mL,年平均气温12~15℃,海拔为2000~
2800m,气候阴凉湿润,土壤条件为微酸性至中性的山地上的野生白芨,采集有老秆和嫩芽的当年生野生白芨假鳞茎作种,选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且无虫蛀、无采挖伤的块茎,每个块茎上有至少1个芽;
(3)初步驯化:
①开墒挖窝: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00cm、高30cm的墒,按照行距30cm、窝距30cm挖窝,窝深10cm,窝底整平;
②白芨种栽培:将步骤(2)得到的假鳞茎白芨种按每株至少有1个顶芽作分割,即每个假鳞茎可分割成多个种块,切口抹草木灰,然后按每窝栽白芨种茎2~3个,挖好窝后及时栽培;
③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在每年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作物后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浅锄,清除种植地周边杂草;所述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白芨苗出齐后;6月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除草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进行,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b、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生物菌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5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800倍的EM原露防虫液,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5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其中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c、病虫害防治:棚架周围设置防虫网,棚内设置防虫灯,发现虫害进行人工杀灭,发现病株时进行人工拔出移出种植基地,然后在病穴施用0.3kg生石灰;还包括白芨苗期每两周撒一次草木灰,每亩施入草木灰60kg;
(4)二次驯化:
①分株繁殖:2~4月或8~9月将步骤(3)初步驯化得到的白芨进行分株移栽,用刀横切小块,每块有1~2个芽,切口沾草木灰后栽种;
②栽培育苗:开梯形垄,垄上宽1.5m,垄下宽1.8m,垄高40cm,按照株距为4~6cm放置块茎,芽向上,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覆盖稻草保湿,土壤含水量控制在40%、土壤呼吸系数为1;
③育苗管理:调节大棚为18℃、湿度为40%和光照强度为800lx,使得大棚土壤的含水量逐渐自然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以后进行喷灌处理;所述喷灌处理为打开喷灌带向大棚内种植有白芨的垄上喷灌,使得土壤含水量为50%,然后使大棚土壤的含水量逐渐自然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为30%时每亩撒施50kg禽畜分水;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以后,重复喷灌处理;
(5)移栽、选种:当反复进行干湿交替、重复喷灌处理5~6个月后成苗,选步骤(4)中高度在0.7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至大田中,在白芨收获时,选白芨当年生有老秆和嫩芽的假鳞茎作种;种茎采取两种方式处理:一是随挖随栽;二是将种块贮藏至翌年春季栽种。
[0020] 实施例2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驯化地选择和整理:选择海拔2000~2800m,无霜期220d、初霜期在10月底之后、年平均气温12~18℃的山顶,土层深厚不小于30cm、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且阴湿的地块作为白芨驯化地,深耕60cm,驯化前每亩施入10kg生石灰和基肥,所述基肥每亩施入150kg禽畜粪水和100kg草木灰,再把地整平;还包括将所述驯化地深耕或深挖40cm后耙平,清除杂物,搭建遮荫棚,在大棚的薄膜外覆盖两层遮荫网,使得大棚内的湿度在60%,大棚内温度在28℃,在大棚内安装喷灌带且接通手动灌溉阀门;
(2)白芨种采集:年平均降水量不低于1000mL,年平均气温12~15℃,海拔为2000~
2800m,气候阴凉湿润,土壤条件为微酸性至中性的山地上的野生白芨,采集有老秆和嫩芽的当年生野生白芨假鳞茎作种,选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且无虫蛀、无采挖伤的块茎,每个块茎上有至少1个芽;
(3)初步驯化:
①开墒挖窝: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20cm、高35cm的墒,按照行距30cm、窝距30cm挖窝,窝深10cm,窝底整平;
②白芨种栽培:将步骤(2)得到的假鳞茎白芨种按每株至少有1个顶芽作分割,即每个假鳞茎可分割成多个种块,切口抹草木灰,然后按每窝栽白芨种茎2~3个,挖好窝后及时栽培;
③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在每年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作物后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浅锄,清除种植地周边杂草;所述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白芨苗出齐后;6月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除草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进行,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b、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生物菌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8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1000倍的EM原露防虫液,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
10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其中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c、病虫害防治:棚架周围设置防虫网,棚内设置防虫灯,发现虫害进行人工杀灭,发现病株时进行人工拔出移出种植基地,然后在病穴施用0.5kg生石灰;还包括白芨苗期每两周撒一次草木灰,每亩施入草木灰80kg;
(4)二次驯化:
①分株繁殖:2~4月或8~9月将步骤(3)初步驯化得到的白芨进行分株移栽,用刀横切小块,每块有1~2个芽,切口沾草木灰后栽种;
②栽培育苗:开梯形垄,垄上宽1.8m,垄下宽2.3m,垄高50cm,按照株距为6cm放置块茎,芽向上,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覆盖稻草保湿,土壤含水量控制在50%、土壤呼吸系数为1.3;
③育苗管理:调节大棚为25℃、湿度为60%和光照强度为1500lx,使得大棚土壤的含水量逐渐自然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以后进行喷灌处理;所述喷灌处理为打开喷灌带向大棚内种植有白芨的垄上喷灌,使得土壤含水量为55%,然后使大棚土壤的含水量逐渐自然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为35%时每亩撒施70kg禽畜分水;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以后,重复喷灌处理;
(5)移栽、选种:当反复进行干湿交替、重复喷灌处理5~6个月后成苗,选步骤(4)中高度在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至大田中,在白芨收获时,选白芨当年生有老秆和嫩芽的假鳞茎作种;种茎采取两种方式处理:一是随挖随栽;二是将种块贮藏至翌年春季栽种。
[0021] 实施例3一种野生白芨苗的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驯化地选择和整理:选择海拔2000~2800m,无霜期220d、初霜期在10月底之后、年平均气温12~18℃的山顶,土层深厚不小于30cm、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且阴湿的地块作为白芨驯化地,深耕30~60cm,驯化前每亩施入8~10kg生石灰和基肥,所述基肥每亩施入120~130kg禽畜粪水和60~80kg草木灰,再把地整平;还包括将所述驯化地深耕或深挖30~40cm后耙平,清除杂物,搭建遮荫棚,在大棚的薄膜外覆盖两层遮荫网,使得大棚内的湿度在40~50%,大棚内温度在20~25℃,在大棚内安装喷灌带且接通手动灌溉阀门;
(2)白芨种采集:年平均降水量不低于1000mL,年平均气温12~15℃,海拔为2000~
2800m,气候阴凉湿润,土壤条件为微酸性至中性的山地上的野生白芨,采集有老秆和嫩芽的当年生野生白芨假鳞茎作种,选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且无虫蛀、无采挖伤的块茎,每个块茎上有至少1个芽;
(3)初步驯化:
①开墒挖窝: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00~110cm、高30~33cm的墒,按照行距30cm、窝距
30cm挖窝,窝深10cm,窝底整平;
②白芨种栽培:将步骤(2)得到的假鳞茎白芨种按每株至少有1个顶芽作分割,即每个假鳞茎可分割成多个种块,切口抹草木灰,然后按每窝栽白芨种茎2~3个,挖好窝后及时栽培;
③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在每年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作物后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浅锄,清除种植地周边杂草;所述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白芨苗出齐后;6月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除草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进行,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b、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生物菌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6~18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800~900倍的EM原露防虫液,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600~8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其中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c、病虫害防治:棚架周围设置防虫网,棚内设置防虫灯,发现虫害进行人工杀灭,发现病株时进行人工拔出移出种植基地,然后在病穴施用0.3~0.4kg生石灰;还包括白芨苗期每两周撒一次草木灰,每亩施入草木灰60~70kg;
(4)二次驯化:
①分株繁殖:2~4月或8~9月将步骤(3)初步驯化得到的白芨进行分株移栽,用刀横切小块,每块有1~2个芽,切口沾草木灰后栽种;
②栽培育苗:开梯形垄,垄上宽1.6~1.8m,垄下宽1.8~2.1m,垄高45~50cm,按照株距为5~6cm放置块茎,芽向上,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覆盖稻草保湿,土壤含水量控制在40~45%、土壤呼吸系数为1~1.2;
③育苗管理:调节大棚为18~22℃、湿度为50~60%和光照强度为800~1200lx,使得大棚土壤的含水量逐渐自然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以后进行喷灌处理;所述喷灌处理为打开喷灌带向大棚内种植有白芨的垄上喷灌,使得土壤含水量为50~53%,然后使大棚土壤的含水量逐渐自然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为30~33%时每亩撒施60~70kg禽畜分水;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以后,重复喷灌处理;
(5)移栽、选种:当反复进行干湿交替、重复喷灌处理5~6个月后成苗,选步骤(4)中高度在0.8~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至大田中,在白芨收获时,选白芨当年生有老秆和嫩芽的假鳞茎作种;种茎采取两种方式处理:一是随挖随栽;二是将种块贮藏至翌年春季栽种。
[0022] 综上所述,本发明选择山顶条件的栽培地上培育出的白芨,对于保持原野生白芨的药效是决定性的环境因素,为进一步总结白芨种植技术提供基本资料,推动野生白芨转化为人工种植业的发展,为扩种白芨提供质量可靠的种子,解决了野生白芨资源匾乏和长期困惑中药工业原料稳定的问题,为白芨流通领域提供大量的优质货源,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白芨种植的可持续性,为种植区农民增加了经济来源。本发明白芨驯化前搭建遮荫大棚,给白芨苗良好的生存环境,避免阳光直射灼伤小苗,大棚内安装喷灌带,随时进行喷洒降温保湿,喷灌带接通手动喷灌阀门,防止停电无法喷灌;驯化所用肥料均为有机肥料,不仅可以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可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得驯化得到的白芨苗品质和产量得到提高。本发明大棚建好后直接在棚内开垄,改变以往使用育苗营养基质驯化幼苗的缺陷,方便施肥,营养供应充足,具有更好的保温保湿效果,方便大棚内湿度的控制,增加了驯化苗数量,降低成本,提高了白芨驯化苗的成活率,加快白芨苗的生长速度。与传统的白芨驯化方法相比,白芨的驯化周期缩短了8~10个月,一年就可以驯化出大量的白芨苗。
[0023]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