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地的治理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415129.8 申请日 2016-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6068735A 公开(公告)日 2016-11-09
申请人 莆田秀屿区群韬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方剑清;
摘要 一种盐 碱 地的治理方法,首先在地表以下铺设引 流管 道,引流管道上布置有多个引流孔,于引流孔上设置有 覆盖 网,覆盖网上具有渗透孔;引流通道设置有多根,将全部的引流通道间隔分布在地表以下;在引流通道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根引出管,在引出管的末端设置有一个集 水 装置,然后利用水 泵 对集水装置进行抽水作业;在地表以上设置用于水流通过的流通水路,利用流通水路向其覆盖区域提供冲洗用水,并利用引流通道回收冲洗用水。本 发明 利用流通水路在地表浇灌大量的 地下水 ,地下水在 土壤 中向下渗透,在渗透过程中可以将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带走,然后通过引流管道汇集在集水装置中,最后再利用水泵将碱性水抽出,从而实现土壤的水洗,达到盐碱地治理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盐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在地表50-80cm深度的距离上铺设引流管道(1),其中,所述引流管道上布置有多个引流孔,于所述引流孔上设置有具有耐腐蚀性的硬性覆盖网(2),所述覆盖网上具有孔径在0.3-1.2mm的渗透孔;
沿地面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所述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设置有多根,并且,将全部的引流通道间隔分布在地表以下;
在引流通道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根引出管(3),在引出管的末端设置有一个集装置(4),然后利用水对集水装置进行抽水作业;
在地表以上设置用于水流通过的流通水路(6),利用所述流通水路向其覆盖区域提供冲洗用水,并利用引流通道回收冲洗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地表设置的所述流通水路与所述地表以下设置的所述引流通道于竖直方向的投影相互穿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碱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全部的所述引流通道等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引流通道之间的间隙为15-
55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盐碱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全部的所述流通水路等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流通水路之间的间隙为15-
5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盐碱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通道为PVC管;
于所述覆盖网的上侧设置有吸收海绵(5)。

说明书全文

一种盐地的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土地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盐碱地的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我国滨海地区,由于质影响在耕种3-5年后就会形成盐碱地,盐碱地中种植植物的成活率一般都很低,因而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农林业生产。在盐碱地中,土壤包含的盐碱过多,会形成盐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0003] 盐碱对植物可造成两种危害:一是毒害作用,当植物吸收进较多的钠离子或氯离子时,就会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会造成植物死亡;二是提高了土壤的渗透压,给植物根的吸收作用造成了阻,使植物吸水发生困难,出现细胞脱水、植株萎蔫,最后导致植物死亡。因此,对盐碱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彻底改良盐碱地、培育抗盐碱植物品种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0004] 在我国的沿海半湿润盐碱地区,土壤中所包含的多为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采用传统单一翻耕式治理模式,效果不够理想,而由于各个方式之间存在严重的相互制约关系,简单的将传统单一治理方式进行综合只会起到费时费力、见效极慢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加
剧盐碱地的程度。

发明内容

[0005]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滨海地区的盐碱地难以治理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的治理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流程为:
[0007] 首先在地表50-80cm深度的距离上铺设引流管道,其中,所述引流管道上布置有多个引流孔,于所述引流孔上设置有具有耐腐蚀性的硬性覆盖网,所述覆盖网上具有孔径在
0.3-1.2mm的渗透孔;
[0008] 沿地面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所述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设置有多根,并且,将全部的引流通道间隔分布在地表以下;
[0009] 在引流通道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根引出管,在引出管的末端设置有一个集水装置,然后利用水对集水装置进行抽水作业;
[0010] 在地表以上设置用于水流通过的流通水路,利用所述流通水路向其覆盖区域提供冲洗用水,并利用引流通道回收冲洗用水。
[0011] 优选地,于所述地表设置的所述流通水路与所述地表以下设置的所述引流通道于竖直方向的投影相互穿插。
[0012] 优选地,全部的所述引流通道等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引流通道之间的间隙为15-55cm。
[0013] 优选地,全部的所述流通水路等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流通水路之间的间隙为15-55cm。
[0014] 优选地,所述引流通道为PVC管;于所述覆盖网的上侧设置有吸收海绵。
[0015] 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利用流通水路在地表浇灌大量的地下水,地下水在土壤中向下渗透,在渗透过程中可以将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带走,然后通过引流管道汇集在集水装
置中,最后再利用水泵将碱性水抽出,从而实现土壤的水洗,达到盐碱地治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由盐碱地的治理方法所构建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0017]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18] 引流管道1、覆盖网2、引出管3、集水装置4、吸收海绵5、流通水路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2]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由盐碱地的治理方法所构建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002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的治理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在地表50-80cm深度的距离上铺设引流管道1,其中,引流管道1上布置有多个引流孔,于引流孔上设置有具有耐腐蚀性的硬性覆盖网2,覆盖网2上具有孔径在0.3-1.2mm的渗透孔;沿地面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上述的引流通道,引流通道设置有多根,并且,将全部的引流通道间隔分布在地表以下;在引流通道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根引出管3,在引出管3的末端设置有一个集水装置4,然后利用水泵对集水装置4进行抽水作业;在地表以上设置用于水流通过的流通水路6,利用流通水
路6向其覆盖区域提供冲洗用水,并利用引流通道回收冲洗用水。
[0024] 具体地,于地表设置的流通水路6与地表以下设置的引流通道于竖直方向的投影相互穿插。
[002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0026] 1、全部的引流通道等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两个引流通道之间的间隙为15-55cm。
[0027] 2、全部的流通水路6等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流通水路6之间的间隙为15-55cm。
[0028] 限定:引流通道为PVC管。
[0029]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于覆盖网2的上侧设置有吸收海绵5。
[0030]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为:
[0031] 首先,以50cm为间隔距离,在地面开挖多条相互平行的预埋沟,预埋沟的深度为60cm;
[0032] 然后,在预埋沟内铺设直径在2-6cm的PVC管作为引流管道。
[0033] 在引流管道1铺设前进行预处理:在引流管道1上均匀分布设置多个圆孔,并在圆孔上卡接覆盖网2。
[0034] 在此限定:在引流管道1上开设的引流孔均朝上设置,其作用为:能够将土壤中蕴含的水分通过引流孔进入到引流管道1上。
[0035] 将引流管道1铺设好以后,安装引出管3,引出管3分别将引流通道的端部连接,这样,引流通道内的积水可以通过引出管3向外引出。
[0036] 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在引流通道铺设好以后,在覆盖网2的上侧设置有吸收海绵5,利用吸收海绵5更快速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另外,吸收海绵5还能够阻隔土壤进入到管内。
[0037] 将引流通道以及引出管3铺设好以后,再安装集水装置4,在本发明中,集水装置4为pvc塑料桶。集水装置4的功能为:收集并储存引出管3中流出的液体。
[0038] 对预埋沟进行覆土,然后在地表以上设置流通水路6,利用流通水路6对地面大量浇灌用于冲洗土壤的地下水。当然,该地下水中还可以添加磷酸盐酸或者硫酸等酸性溶
液。
[0039] 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利用流通水路6在地表浇灌大量的地下水,地下水在土壤中向下渗透,在渗透过程中可以将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带走,然后通过引流管道1汇集在集水装置4中,最后再利用水泵将碱性水抽出,从而实现土壤的水洗,达到盐碱地治理的目的。
[0040]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
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