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733361.6 申请日 2016-08-27 公开(公告)号 CN106237225A 公开(公告)日 2016-12-21
申请人 朱保群; 发明人 朱保群;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 治疗 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0-20份、枇杷叶5-10份、黄皮根5-9份、香椿籽6-10份、旋覆花8-12份、楤木8-16份、亚麻子5-11份、陈皮8-14份、灵芝3-9份、黄芪5-15份、独 角 芋10-18份、砂仁5-10份、硫黄6-16份、党参8-14份、芒果叶3-8份、桔梗6-12份。本中药组合物通过健脾益气、清肝泄热,滋养胃阴的原理来治疗胃病,具有针对性高、治疗效果好且治疗与调理双层作用的优点。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0-20份、枇杷叶5-10份、黄皮根5-9份、香椿籽6-10份、旋覆花8-12份、楤木 8-16份、亚麻子5-11份、陈皮8-14份、灵芝3-9份、黄芪5-15份、独芋10-18份、砂仁5-10份、硫黄6-16份、党参8-
14份、芒果叶3-8份、桔梗6-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3-16份、枇杷叶6-8份、黄皮根6-8份、香椿籽7-9份、旋覆花9-11份、楤木 
10-14份、亚麻子7-9份、陈皮10-12份、灵芝5-8份、黄芪8-13份、独角芋12-15份、砂仁6-8份、硫黄9-13份、党参10-12份、芒果叶4-6份、桔梗7-1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4份、枇杷叶7份、黄皮根7份、香椿籽8份、旋覆花10份、楤木 12份、亚麻子8份、陈皮11份、灵芝6份、黄芪11份、独角芋13份、砂仁7份、硫黄12份、党参11份、芒果叶5份、桔梗9份。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剂为汤剂、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为汤剂、胶囊剂、片剂或丸剂的步骤如下:
(1)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药
(2)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清洗净后沥干,备用;
(3)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混合后用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混合药粉;
(4)将步骤(3)中的混合药粉,加入原料重量2-5倍的水浸泡3-6小时,然后120℃大火煎
25-40分钟,再改用小火煎煮10-15分钟,冷却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浓缩至在70-80℃,胶囊、丸剂相对密度为1.20~1.50的稠膏,片剂相对密度为1.1-1.3 的稠膏;
(6)制作胶囊、丸剂时:
将稠膏分离纯化、干燥,制成干颗粒;将步骤干颗粒混合均匀,填充胶囊内即制成胶囊;
将干颗粒喷加炼蜜、混合均匀,制成小丸即制成丸剂;
制作片剂时:
将3-4份淀粉与步骤(5)中的稠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干颗粒,将干颗粒压制成片剂,包糖衣,即制成片剂。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2] 【背景技术】胃病是高发性疾病,据流行病学显示:我国胃病患者占总人口的平均比例达42%。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无暇顾及正常的饮食习惯,生活没有规律,三餐不定、暴饮暴食、烟酒加剧等诱因使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0003] 胃病(gastropathy)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则为上腹部烧灼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前或在饮用橙汁、咖啡之后发生,严重者可有柏油便、黑便或血便。胃病很难治愈,但是往往治疗一段又会复发,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0004] 按照中医的分类方法,胃病主要分为三大类: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病、肠胃湿热引起的胃病和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病。临床上因脾胃虚寒所致胃病的患者较多,约占60%。
[0005] 胃病多属慢性病症,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方可获得疗效或痊愈。目前治疗胃病的中成约较多,但是其治疗疗程长,药物的组成较复杂。
[0006] 目前用于治疗胃病的西药和中药均较多,但西药普遍存在副作用大(出现皮疹、低血压、恶心、呕吐、眩晕、低血糖等)、售价高、禁忌多的缺陷;中药治疗胃病的方法都是以痛至痛、以酸治酸、气虚补气、胃寒暖胃,基本都是以单病单治为主,不能全面预防胃病复发,从而导致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弊端,更进一步,现有中药对于反复发作的老胃病不能起效,甚至产生副作用。而且中药大都存在组成复杂,其中的部分原料药很难在市场上购买到、治愈率低、痊愈后容易复发、疗效不明显、疗程长。为此,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疗效显著。
[0007]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健脾益气、清肝泄热,滋养胃阴的原理来治疗胃病,具有针对性高、治疗效果好且治疗与调理双层作用的优点。
[0008] 据中医的理论,不同证型胃病病的临床表现是:1.疼痛。导致隐痛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复杂。病因包括受寒、气滞、血瘀等,表现形式有隐痛、刺痛、绞痛。2.气胀。如果脾胃运化失职,或因寒受阻,或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胃内的气体不能及时正常排出,从而导致气胀。3.食胀。由各种各样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肠胃蠕动过慢,都会导致食胀。4.舌淡无味。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导致脾虚,都会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5.口苦;这是肝胆受热产生的典型症状,是胆气上泛的表现。西医检查归类为胆汁反流性胃炎。6.面色。胃病患者病吏过长,面色容易萎黄、黯淡无光。
[0009]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方剂根据上述胃病病症的机理而研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0-20份、枇杷叶5-
10份、黄皮根5-9份、香椿籽6-10份、旋覆花8-12份、楤木 8-16份、亚麻子5-11份、陈皮8-14份、灵芝3-9份、黄芪5-15份、独芋10-18份、砂仁5-10份、硫黄6-16份、党参8-14份、芒果叶
3-8份、桔梗6-12份。
[0010] 优选地,上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3-16份、枇杷叶6-8份、黄皮根6-8份、香椿籽7-9份、旋覆花9-11份、楤木 10-14份、亚麻子7-9份、陈皮10-12份、灵芝5-8份、黄芪8-13份、独角芋12-15份、砂仁6-8份、硫黄9-13份、党参10-12份、芒果叶4-6份、桔梗7-11份。
[0011] 更优选地,上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4份、枇杷叶7份、黄皮根7份、香椿籽8份、旋覆花10份、楤木 12份、亚麻子8份、陈皮11份、灵芝6份、黄芪11份、独角芋13份、砂仁7份、硫黄12份、党参11份、芒果叶5份、桔梗9份。
[0012] 上述胶囊剂、片剂、丸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药;
(2)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清洗净后沥干,备用;
(3)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混合后用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混合药粉;
(4)将步骤(3)中的混合药粉,加入原料重量2-5倍的水浸泡3-6小时,然后120℃大火煎
25-40分钟,再改用小火煎煮10-15分钟,冷却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浓缩至在70-80℃,胶囊、丸剂相对密度为1.20~1.50的稠膏,片剂相对密度为1.1-1.3 的稠膏;
(6)制作胶囊、丸剂时:
将稠膏分离纯化、干燥,制成干颗粒;将步骤干颗粒混合均匀,填充胶囊内即制成胶囊;
将干颗粒喷加炼蜜、混合均匀,制成小丸即制成丸剂;
制作片剂时:
将3-4份淀粉与步骤(5)中的稠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干颗粒,将干颗粒压制成片剂,包糖衣,即制成片剂。
[0013] 本发明用药方法及用量:成人每次口服5份,每日两次,早晚用开水送服,饭前饭后均可服用。初次胃病服药一至两周即可康复,老胃病、各种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应按疗程服用,每月一疗程,服药一至四个月,胃病基本康复,但彻底治愈还需坚持服药进行保养,保养期每日一次,胃表面愈合,生出胃膜,胃病彻底治愈不再复发。
[0014]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中药原料具体的功效如下:萝芙木直立常绿灌木,高可达3m,具乳汁,茎下部枝条有圆形淡黄色皮孔,上部枝条有棱。单叶对生或3~4叶轮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微波状,长4~16cm,宽1~3cm。聚伞花序顶生,花萼5深裂,花冠高脚碟形,白色,花冠筒内有许多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
功能主治镇静,降压,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用于高热症、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头痛、失眠、玄晕、癫癎、疟疾、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病症。
[0015] 枇杷叶,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又名巴叶、芦桔叶(《中药材手册》)。原植物枇杷又名:卢橘(广东)。有清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晒干,刷去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性味归经,苦,微寒。有清热、解暑热、和胃等作用。
[0016] 黄皮根,拉丁学名:Root of Chinese Wampee,辛微苦,性温。归胃经、肝经。主气滞胃痛,腹痛,疝痛,湿骨痛,痛经。
[0017] 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又名香椿芽、香桩头、大红椿树、椿天等,在安徽地区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花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可以繁殖。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古代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0018] 旋覆花,拉丁学名:Inula japonica Thunb.又名:金佛花、金佛草等,属于菊科、旋覆花属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广西等地。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生用或蜜炙用。《神农本草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性苦、味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现代研究,旋覆花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化学成分天人菊内酯有抗癌作用。其根及茎叶或地上部分亦可入药,治刀伤、疔毒,煎服可平喘镇咳。
[0019] 楤木,学名:Aralia chinensis,是伞形目五加科植物。灌木或乔木,高2-5米。又称鹊不踏(《本草纲目》),虎阳刺、红刺不踏(浙江土名),海桐皮(苏北土名),鸟不宿(苏南土名),通刺(福建土名),黄龙苞(四川宝兴土名),刺龙柏(四川峨眉土名),刺树椿、飞天蜈蚣(四川北碚土名)。生于森林、灌丛或林缘路边,垂直分布从海滨至海拔2700米。生于海拔400-2700m的杂木林中。分布广,甘肃、陕西、山西、河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均有分布。其茎皮、白皮、根均可药用。药性味辛;苦;性平。归肝;胃;肾经。风湿关节痛;腰腿酸痛;
肾虚水肿;消渴;胃脘痛;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疟疾;漆疮;骨髓炎;深部脓疡。
[0020] 亚麻子,拉丁学名:Linseed,seed of Flax,味甘,性平。归大肠经、胃经、肝经。养血祛风,润燥通便。
[0021] 陈皮,拉丁学名:Citrus reticulate Blanco,味辛、苦,性温。归肺经、胃经、脾经。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
[0022] 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又称林中灵、琼珍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性味:性平,味甘。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品味甘性平,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故可用治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食少等症。
[0023]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0024] 独角芋多年生茎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叶片盾形,叶柄长而肥大,绿色或紫红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缩茎,逐渐累积养分肥大成肉质球茎,称为“芋头”或“母芋”,球形、卵形、椭圆形或块状等。母芋每节都有一个脑芽,但以中下部节位的腋芽活动最强,发生第一次分蘖,形成小的球茎称为“子芋”,再从子芋发生“孙芋”,在适宜条件下,可形成曾孙或玄孙芋等。苦辛,温,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治风湿疼痛,跌打肿痛。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之功效。
[0025] 硫黄,味酸,性温。归肾、大肠经。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四川、河南等地。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0026] 党参,学名;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茎缠绕,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叶柄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花冠上位,阔钟状,裂片正三角形,花药长形,种子多数,卵形,7-10月开花结果。
[0027] 芒果叶,拉丁学名:Mangifera indica L,味微酸,性平。主治消积滞、疏风止咳。
[0028] 桔梗,拉丁学名:Platycodon grandiflorus,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中医常用药。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组方科学合理,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可以彻底治疗急慢性胃炎、胃痛、胃脘腹胀痛、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本中药组合物治疗胃病的药理为:
以党参、楤木 、萝芙木来进行消炎止痛、消肿止痛,并减轻胃部不舒服的症状;以芒果叶、灵芝、陈皮、旋覆花、枇杷叶、黄皮根理气健脾、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从而排除体内浊气,使内环境通畅;以硫黄、亚麻子、砂仁制酸收湿敛疮,促进溃疡面的愈合;以桔梗、独角芋止血生肌,从而修复胃黏膜;16味药共同作用,相辅相成,方中既有寒凉之品,也有温性之药,寒温并用,既可治疗寒热错杂之症,又相互佐制,避免再伤胃气,本组方配伍得当,诸药共奏抗炎、镇痛、排除邪毒、修复胃粘膜的功效。达到标本兼治,全面施药,彻底治愈各种胃病全愈不再复发。
[0029] 【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0-20份、枇杷叶5-10份、黄皮根5-9份、香椿籽6-10份、旋覆花8-12份、楤木 8-16份、亚麻子5-11份、陈皮8-14份、灵芝3-9份、黄芪5-15份、独角芋10-18份、砂仁5-10份、硫黄6-16份、党参8-
14份、芒果叶3-8份、桔梗6-12份。多味中药相辅相成,通过健脾益气、清肝泄热,滋养胃阴的原理来治疗胃病,进而可以从根本上准确、快速地治愈胃病问题。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0030] 实施例1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0份、枇杷叶5份、黄皮根5份、香椿籽6份、旋覆花8份、楤木 8份、亚麻子5份、陈皮8份、灵芝3份、黄芪5份、独角芋
10份、砂仁5份、硫黄6份、党参8份、芒果叶3份、桔梗6份。
[0031]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本胶囊剂、片剂、丸剂:(1)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药;
(2)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清水洗净后沥干,备用;
(3)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混合后用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药粉;
(4)将步骤(3)中的混合药粉,加入原料重量2倍的水浸泡3小时,然后120℃大火煎25分钟,再改用小火煎煮10分钟,冷却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浓缩至在70℃,胶囊、丸剂的密度为1.2的稠膏,片剂的密度为1.1的稠膏;
(6)制作胶囊、丸剂时:
将稠膏分离纯化、干燥,制成干颗粒;将步骤干颗粒混合均匀,填充胶囊内即制成胶囊;
将干颗粒喷加炼蜜、混合均匀,制成小丸即制成丸剂;
制作片剂时:
将3份淀粉与步骤(5)中的稠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干颗粒,将干颗粒压制成片剂,包糖衣,即制成片剂。
[0032] 实施例2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20份、枇杷叶10份、黄皮根9份、香椿籽10份、旋覆花12份、楤木 16份、亚麻子11份、陈皮14份、灵芝9份、黄芪15份、独角芋18份、砂仁10份、硫黄16份、党参14份、芒果叶8份、桔梗12份。
[0033]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本胶囊剂、片剂、丸剂:(1)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药;
(2)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清水洗净后沥干,备用;
(3)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混合后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混合药粉;
(4)将步骤(3)中的混合药粉,加入原料重量5倍的水浸泡6小时,然后120℃大火煎40分钟,再改用小火煎煮15分钟,冷却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浓缩至在80℃,胶囊、丸剂相对密度为1.5的稠膏,片剂相对密度为1.3的稠膏;
(6)制作胶囊、丸剂时:
将稠膏分离纯化、干燥,制成干颗粒;将步骤干颗粒混合均匀,填充胶囊内即制成胶囊;
将干颗粒喷加炼蜜、混合均匀,制成小丸即制成丸剂;
制作片剂时:
将4份淀粉与步骤(5)中的稠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干颗粒,将干颗粒压制成片剂,包糖衣,即制成片剂。
[0034] 实施例3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3份、枇杷叶6份、黄皮根6份、香椿籽7份、旋覆花9份、楤木 10份、亚麻子7份、陈皮10份、灵芝5份、黄芪8份、独角芋12-15份、砂仁6-8份、硫黄9-13份、党参10份、芒果叶4份、桔梗71份。
[0035]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本胶囊剂、片剂、丸剂:(1)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药;
(2)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清水洗净后沥干,备用;
(3)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混合后用粉碎机粉碎,过90目筛,得到混合药粉;
(4)将步骤(3)中的混合药粉,加入原料重量3倍的水浸泡4小时,然后120℃大火煎30分钟,再改用小火煎煮12分钟,冷却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浓缩至在75℃,胶囊、丸剂相对密度为1.3的稠膏,片剂相对密度为1.2的稠膏;
(6)制作胶囊、丸剂时:
将稠膏分离纯化、干燥,制成干颗粒;将步骤干颗粒混合均匀,填充胶囊内即制成胶囊;
将干颗粒喷加炼蜜、混合均匀,制成小丸即制成丸剂;
制作片剂时:
将3.5份淀粉与步骤(5)中的稠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干颗粒,将干颗粒压制成片剂,包糖衣,即制成片剂。
[0036] 实施例4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6份、枇杷叶8份、黄皮根8份、香椿籽9份、旋覆花11份、楤木 14份、亚麻子9份、陈皮12份、灵芝8份、黄芪13份、独角芋15份、砂仁8份、硫黄13份、党参12份、芒果叶6份、桔梗11份。
[0037]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本胶囊剂、片剂、丸剂:(1)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药;
(2)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清水洗净后沥干,备用;
(3)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混合后用粉碎机粉碎,过90目筛,得到混合药粉;
(4)将步骤(3)中的混合药粉,加入原料重量3倍的水浸泡5小时,然后120℃大火煎35分钟,再改用小火煎煮14分钟,冷却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浓缩至在78℃,胶囊、丸剂相对密度为1.4的稠膏,片剂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
(6)制作胶囊、丸剂时:
将稠膏分离纯化、干燥,制成干颗粒;将步骤干颗粒混合均匀,填充胶囊内即制成胶囊;
将干颗粒喷加炼蜜、混合均匀,制成小丸即制成丸剂;
制作片剂时:
将3份淀粉与步骤(5)中的稠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干颗粒,将干颗粒压制成片剂,包糖衣,即制成片剂。
[0038] 实施例5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萝芙木14份、枇杷叶7份、黄皮根7份、香椿籽8份、旋覆花10份、楤木 12份、亚麻子8份、陈皮11份、灵芝6份、黄芪11份、独角芋13份、砂仁7份、硫黄12份、党参11份、芒果叶5份、桔梗9份。
[0039]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本胶囊剂、片剂、丸剂:(1)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药;
(2)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清水洗净后沥干,备用;
(3)将称取好的配方药物混合后用粉碎机粉碎,过90目筛,得到混合药粉;
(4)将步骤(3)中的混合药粉,加入原料重量3.5倍的水浸泡4.5小时,然后120℃大火煎
35分钟,再改用小火煎煮13分钟,冷却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浓缩至在75℃,胶囊、丸剂相对密度为1.35的稠膏,片剂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
(6)制作胶囊、丸剂时:
将稠膏分离纯化、干燥,制成干颗粒;将步骤干颗粒混合均匀,填充胶囊内即制成胶囊;
将干颗粒喷加炼蜜、混合均匀,制成小丸即制成丸剂;
制作片剂时:
将3.5份淀粉与步骤(5)中的稠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干颗粒,将干颗粒压制成片剂,包糖衣,即制成片剂。
[0040]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实际疗效,对本发明进行了初步临床观察,现将临床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观察对象:在2014年3月-12月,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共治疗64例患者,男35例,年龄18-70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女29例,年龄20-65岁,平均3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5年。
[0041] (2)诊断标准:脘腹胁胀,口干口苦,舌苔白,恶心想吐,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
[0042] ((3)治疗方法:成人每次口服5 份,每日两次,早晚用开水送服,饭前饭后均可服用。初次胃病服药一至两周即可康复,老胃病、各种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应按疗程服用,每月一疗程,服药一至四个月,胃病基本康复,但彻底治愈还需坚持服药进行保养,保养期每日一次,胃表面愈合,生出胃膜,胃病彻底治愈不再复发。
[0043] (4)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体征及症状完全改善,心情舒畅,精神焕发。
[0044] 显效: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心情舒畅,精神很好。
[0045] 有效:体征及症状有改变,偶感稍有不适,但能接受。
[0046] 无效:体征无改变,症状如前。
[0047] (5)治疗结果:64例病例中,经2-3个疗程治疗,其中治愈25,显效34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 98.3%,疗程最短30天,最长120天。
[0048] 典型病例:杨某,女,44岁,患胃病20年,胃脘疼痛反复发作3年多,经常隐隐作痛,咽干喜饮,大便干燥,形体消瘦,曾在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2疗程症状有所好转,4个疗程明显改善。
[0049] 张某某,男,嗜好烟酒,胃脘部疼痛,痛处固定且拒按,疼痛发作时有针刺的感觉,曾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3个疗程症状有改变,4个疗程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且后期坚持服药。
[0050] 于某,20岁,喜欢干吃快餐面,去年的12月的一天,突然感到恶心不适,随即呕吐,胃胀满疼痛,打饱嗝有酸臭味,进食则疼痛加重,吐后痛减。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1个疗程痊愈。
[0051] 何某,33岁,性格内向,近两个月来反复出现胃胀,胃痛,食欲减退,频频打嗝,容易烦燥,月经不调。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1个疗程症状有改变,2个疗程症状显著改变。
[0052] 李某某,29岁,近来生活工作不顺心,易怒,饮酒后出现胃脘部烧灼样疼痛,心口嘈杂,口泛酸水,进食后烧心感觉更加明显,口干口苦,喜欢吃凉的食物,喝冷饮。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2个疗程症状有改变,3个疗程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且后期坚持服药。
[0053]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