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吸引装置

申请号 CN201280038071.X 申请日 2012-06-07 公开(公告)号 CN103717180A 公开(公告)日 2014-04-09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铃木未央; 谷本圭; 远藤浩子;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能够降低连接构件被 排泄物 污染的可能性的尿吸引装置。尿吸引装置(10)具有纵向(Y)、横向(X)和厚度方向(Z),并具有:尿收容袋(11),其具有内部收容尿的尿收容空间(S);连接构件(12),用于将尿收容袋(11)与至少具有从尿收容空间(S)吸引尿的吸引 泵 (15)的外部设备(O)连接。尿收容袋(11)具有在由处于仰卧位的状态的穿戴者穿戴的状态下与所述穿戴者的 皮肤 相对的第一面(G)和不与皮肤相对的第二面(F),并具有用于连结连接构件(12)的外部出口(连结部)(65b)。外部出口(连结部)(65b)配置在第二面(F)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尿吸引装置,具有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并具有:尿收容袋,该尿收容袋具有尿收容空间;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用于将所述尿收容袋连接于外部设备,所述外部设备至少具有从所述尿收容空间吸引尿的吸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尿收容袋具有第一面、第二面,并具有用于连结所述连接构件的连结部,在处于仰卧位的状态的穿戴者穿戴所述尿收容袋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穿戴者的皮肤相对,所述第二面不与皮肤相对,
所述连结部配置在所述第二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尿收容袋具有集尿容器,该集尿容器具有内部空间,
所述集尿容器包括:配置在内部空间中的内部出口;配置在内部空间的外部的外部出口;连通所述内部出口和所述外部出口的管状部件,
所述外部出口是所述连结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尿收容袋具有向所述横向延伸的开口,
以从所述内部出口向所述外部出口排出尿的方向朝向与所述开口相反的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集尿容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尿收容袋具有向所述横向延伸的开口,
以从所述内部出口向所述外部出口排出尿的方向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式配置所述集尿容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尿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尿收容袋由通过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多张片构成,并形成为内部具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尿收容空间的袋状,
通过热熔接多张片而形成的高刚性部仅形成在作为所述开口的一部分的、所述片的所述横向上的侧缘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尿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刚性部具有中心,
以所述内部空间位于重叠区域的方式配置所述集尿容器,所述重叠区域是第一假想线的下方区域和第二假想线的下方区域相重叠的区域,所述第一假想线穿过所述横向上的一个所述高刚性部的中心,且在所述集尿容器的上方侧与所述内部空间相切,所述第二假想线穿过所述横向上的另一个所述高刚性部的中心,且在所述集尿容器的上方侧与所述内部空间相切。

说明书全文

尿吸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尿吸引装置,其具有:尿收容袋,具有内部收容尿的尿收容空间;外部设备,至少具有从收容空间吸引尿的吸引

背景技术

[0002] 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011411号的说明书中记载了尿吸引装置。该尿吸引装置具有:尿收容袋,穿戴在男性的阴茎(以下简称为“生殖器”)上;外部设备,至少具有从该尿收容袋的收容空间吸引尿的吸引泵;连接构件,连接尿吸引装置和外部设备。
[0003] 连接构件至少具有第一连接管和关节。第一连接管的一个端部与吸引泵连结。
[0004] 在尿收容袋中设置有集尿容器。集尿容器具有:配置在内部空间的内部出口;配置在内部空间的外部的外部出口(连结部);连通内部出口和外部出口的管状部件。
[0005] 第一连接管的另一个端部与外部出口连接,由此,经由外部设备连接尿收容袋和吸引泵。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2011-011411号的说明书
[0009] 穿戴这种尿收容袋的人大多是老年人或重度的残疾人,这些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而且,这些人在床上的大部分的时间是以仰卧位或侧卧位度过的。
[0010] 在该尿吸引装置中,将集尿容器配置在穿戴尿收容袋的穿戴者为仰卧位的状态下的皮肤相对面上,从而穿戴者排大便(排泄物)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被大便污染。然后,更换尿收容袋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被排泄物污染,从而必须对其清扫,存在尿收容袋的更换花费时间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11] 因此,在本发明中,其课题是提供能够降低连接构件被排泄物污染的可能性的尿吸引装置。
[0012]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是一种尿吸引装置,具有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并具有:尿收容袋;连接构件,用于将尿收容袋连接在至少具有从尿收容袋吸引尿的吸引泵的外部设备上。
[0013]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尿收容袋具有在由处于仰卧位的状态的穿戴者穿戴的状态下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对的第一面、和不与皮肤相对的第二面,并具有用于连结连接构件的连结部。连结部配置在所述第二面上。
[0014] 本发明至少包括下述实施方式。
[0015] (1)尿收容袋具有集尿容器,该集尿容器具有内部空间。集尿容器包括:配置在内部空间的内部出口;配置在内部空间的外部的外部出口;连通内部出口和外部出口的管状部件,外部出口是连结部。
[0016] (2)尿收容袋具有向横向延伸的开口,以从内部出口向外部出口的尿排出方向朝向与开口相反的方向的方式配置集尿容器。
[0017] (3)尿收容袋具有向横向延伸的开口,以从内部出口向外部出口的尿排出方向朝向开口的方式配置集尿容器。
[0018] (4)尿收容袋通过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多张片构成,并形成为内部具有与开口连通的尿收容空间的袋状。通过热熔接多张片而形成的高刚性部仅形成在开口的一部分上,而且是片的横向上的侧缘。
[0019] (5)高刚性部具有中心。集尿容容器以内部空间位于如下重叠区域的方式进行配置,该重叠区域是穿过横向上的一个高刚性部的中心、且在集尿容器的上方侧与内部空间相切的第一假想线的下方区域、和穿过横向上的另一个高刚性部的中心、且在集尿容器的上方侧与内部空间相切的第二假想线的下方区域相重叠的区域。
[0020] 发明的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尿吸引装置,尿收容袋的连结部被配置在由处于仰卧位的状态的穿戴者穿戴的状态下不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对的第二面上,从而穿戴者排泄排泄物的情况下,利用尿收容袋覆盖连接构件的前端及连结部,能够降低连接构件的前端及连结部被排泄物污染的可能性。而且,由于连结部配置在第二面上,所以能够降低连结部与穿戴者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连结部由热塑性树脂制造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穿戴时的不适感。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尿收容袋的表面,并是具有该尿收容袋的尿吸引装置的整体概要图。
[0023] 图2是尿收容袋的背面图。
[0024] 图3是片层叠体及背片的俯视图。
[0025] 图4是尿收容袋的分解立体图。
[0026] 图5是尿传感器的表面图。
[0027] 图6是集尿容器的立体图。
[0028] 图7是沿图1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0029] 图8是将尿收容袋穿戴在生殖器上时的与图7同样的剖视图。
[0030] 图9是表示集尿容器相对于尿收容袋的位置的说明图。
[0031] 图10(a)~(c)是表示尿收容袋的组装工序的图。
[0032] 图11(a)~(c)是表示尿收容袋的组装工序的图。
[0033] 图12是沿图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0034] 图13是穿戴尿收容袋的情况下,表示打开开口的状态的说明图。
[0035]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尿收容袋的变形例的一例的关键部位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图1是本发明的尿吸引装置的概要整体图,图2是尿吸引装置所具有的尿收容袋的背面图。在图1及图2中,X表示横向,Y表示与横向X正交的纵向。另外,在图1及图2中,P是将尿收容袋11沿横向X二等分并沿纵向Y延伸的假想纵中心线,Q是将尿收容袋11沿纵向Y二等分并沿横向X延伸的假想横中心线。
[0037] 如图1所示,尿吸引装置10包括尿收容袋11、连接构件12、排尿箱14和吸引泵15。
[0038] 尿收容袋11具有纵向Y的长度尺寸比横向X的长度尺寸大的集尿容器13。尿收容袋11的集尿容器13和排尿箱14通过连接构件12连接。连接构件12连接后述的外部设备O和尿收容袋11,并具有第一连接管12a和关节12c。排尿箱14和吸引泵15通过第二连接管12b连接。
[0039] 在吸引泵15上经由电气布线16连接有控制单元17,在从控制单元17伸出的电气布线18a、18b的一端安装有电连接器20。吸引泵15具有从后述的尿收容空间S吸引尿的功能。
[0040] 电连接器20具有电连接电气布线18a和尿传感器22的端部22a的第一电极51的第一端子(未图示)、以及电连接电气布线18b和尿传感器22的端部22a的第二电极52的第二端子(未图示),并且形成为能够解除它们的连接。
[0041] 而且,在尿吸引装置10中,通过尿传感器22检测尿被排泄到尿收容袋11的内部的尿收容空间S的情况,基于该检测,控制单元17使吸引泵15工作。通过该吸引泵15的工作,排尿箱14的内部的空气被吸引。通过排尿箱14的内部的空气被吸引,收容在尿收容空间S的内部的尿被吸引到集尿容器13的内部并经由第一连接管12a存储在排尿箱14中。
[0042]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尿吸引装置10中的除了尿收容袋11和连接构件12以外的排尿箱14、吸引泵15及控制单元17等总称为外部设备O。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尿收容袋11与外部设备O电连接的例子,但也可以不将尿收容袋11与外部设备O电连接。例如,电连接器20具有小型的发信号机,通过设置在控制单元17中的接收机接收从发信号机发送的信号,由此也能够使吸引泵15工作。
[0043] 尿收容袋11具有纵向Y、与纵向Y正交的横向X、分别与纵向Y及横向X正交的厚度方向Z(参照图1、2、7),并包括在纵向Y上分离相对的第一端缘11a及第二端缘11b、在横向X上分离相对的两侧缘11c、11d。另外,尿收容袋11具有:衬垫状的尿排泄部24;以与尿排泄部24连续的方式向纵向Y延伸的伸出翼部25。
[0044] 尿排泄部24和伸出翼部25具有相同的横向X的长度尺寸。另外,尿排泄部24在尿收容袋11中具有纵向Y的约1/3程度的长度尺寸,而伸出翼部25在尿收容袋11中具有纵向Y的约2/3程度的长度尺寸。而且,如图1及图2所示,尿排泄部24在纵向Y上,在该尿排泄部24和伸出翼部25的边界上,具有向横向X延伸的开口28。该开口28与在尿收容部24的内部被划分的尿收容空间S连通。
[0045] 如图3所示,尿收容袋11包括片层叠体29和背片30。片层叠体29是如下所述地将实质上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地形成的多张片重叠而形成的,纵向Y的长度尺寸比横向X的长度尺寸大。该片层叠体29具有:沿横向X延伸的第一端缘29a及第二端缘29b;在这些端缘29a、29b之间向纵向Y延伸的两侧缘29c、29d。
[0046] 两侧缘29c、29d具有:横向X的长度尺寸为恒定的平直部29e;横向X的长度尺寸比该平直部29e小的幅窄部29f。幅窄部29f夹着假想纵中心线Q而形成有一对,如图1及图2所示地配置在开口28的附近。各个幅窄部29f分别形成为弧状。该幅窄部29f如下所述地是为了打开开口28而供操作者的手指插入的部分。该幅窄部29f通过例如切掉片层叠体29的一部分而形成的。
[0047] 背片30的横向X的长度尺寸比构成片层叠体29任意的片都大。该背片30具有:沿横向X延伸的第一端缘30a及第二端缘30b;在这些端缘30a、30b之间向纵向Y延伸的两侧缘30c、30d。
[0048] 在图3中,背片30的第一端缘30a位于比片层叠体29的第一端缘29a更靠下方,在分别与横向X及纵向Y正交的厚度方向上,层叠成片层叠体29。
[0049] 背片30由具有不透液性的材料形成。背片30由例如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约10~30g/m2的不透液性的SMS纤维无纺布或纺粘纤维无纺布、或者聚乙烯制的塑料片或它们的层压片形成。在该尿收容袋11中,层压聚乙烯制的塑料膜30y和SMS纤维无纺布30x(参照图7)而形成。
[0050] 该背片30在纵向Y上具有沿片层叠体29的第一端缘29a向横向X延伸的第一折线32、以及在第一折线32和第二端缘30b之间向横向X延伸的第二折线33。另外,背片30在片层叠体29的横向X外侧具有两侧部34。另外,如图4所示,在背片30上形成有大致半圆形状的露出孔79。
[0051] 如图4所示,尿收容袋11具有片层叠体29、背片30、尿传感器22、集尿容器13、难通气性片46和一对防漏片48。
[0052] 片层叠体29在其被展开的状态下从图的上方开始按顺序具有保护片39、透液性的顶片40、第二片41、弹性回弹片42、垫片44、扩散片45和吸引背片49。这些片39、40、41、42、44、45、49通过后述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为在横向X及纵向Y上实质上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矩形状。另外,在这些片39、40、41、42、44、45、49中,为了将接触的片39、40、41、42、
44、45、49相互接合,而在该片39、40、41、42、44、45、49的抵接面上间歇地涂布热熔粘接剂(未图示)来接合。
[0053] 保护片39保护顶片40,并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
[0054] 顶片40由具有透液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纤维无纺布片,例如每单位面积的质2
量为约20~40g/m 的热无纺布形成。
[0055] 第二片41与顶片40同样地,由具有透液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纤维无纺布片,例2
如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约15~25g/m 的通风无纺布形成。
[0056] 弹性回弹片42通过具有弹性回弹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为网状,通过形成为该网状而具有透液性。弹性回弹片42由例如厚度约0.5~1.0mm的乙烯-醋酸乙烯等形成。弹性回弹片42能够通过其弹性回弹压紧从尿排泄部22的开口28被插入其内部的生殖器,能够防止生殖器的错位及尿从开口28漏出。假设,不设置弹性回弹片42,在使第二片41和尿传感器22接触的状态下,即使在尿的吸引之后,尿的一部分也被第二片41吸收,成为湿润状态,处于所述湿润状态的第二片41受到体压等的作用而与尿传感器22接触的情况下,会误检测到尿。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尿收容袋11中,通过在第二片41和尿传感器22之间隔设弹性回弹片42,能够防止所述误工作。此外,弹性回弹片42优选以不妨碍垫片44的透液性的方式经由间歇地涂布的粘接剂固定在垫片44上。
[0057] 垫片44通过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热粘无纺布、SMS无纺布等的透液性的无纺布片形成。该垫片44的例如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约20~30g/m2。垫片44防止存在于扩散片45、吸引背片49及难通气性片46的尿朝向电极51、52流动。
[0058] 扩散片45形成为在作为热塑性合成树脂的例如粘胶纤维中包含作为热塑性合成树脂的亲性纤维,并具有透液性。扩散片45是为了在排泄时使尿迅速地向纵向Y及横向X扩散而在宽的面积内使吸引背片49成为湿润状态所使用的。通过吸引背片49成为湿润状态,集尿容器13的后述的内部空间64成为负压,尿容易被吸引到其内部。
[0059] 吸引背片49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吸引背片49的例如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约2
70~80g/m,能够使用气流成网纤维无纺布。吸引背片49具有例如与难通气性片46同样的功能、性能,并由同样的材料构成。
[0060] 如图5所示,尿传感器22由以下部件构成:绝缘性基片50,由大致矩形状的塑料膜形成;第一电极51及第二电极52,在其上表面印刷由导电油墨或导电涂料形成的导电性材料。绝缘性基片50是例如将聚酯形成为膜状而形成的,厚度方向Z上的厚度为约50~100μm。电极51、52由包含约3~7重量%的炭黑、约10~30重量%的石墨等的人造石墨等的油墨印刷而构成的,从而具有导电性。在绝缘性基片50的中央部形成有纵长矩形状的开孔53。第一及第二电极51、52经由开孔53而相互分离地相对且向纵向Y延伸,并具有从绝缘性基片50露出的多个尿检测部54。具有所述结构的尿传感器22向电极51、52之间施加电压,根据常态下的尿检测部54的电流与尿被排泄到尿收容袋11的尿收容空间S的情况下的尿检测部54的电流之间的不同,来检测尿被排泄的情况。
[0061] 如图6所示,集尿容器13能够使用例如软质聚乙烯或橡胶等的软质弹性且不透液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集尿容器13具有在纵向Y及横向X上能够弯曲的挠性,但具有能够抵抗由通过吸引泵15吸引尿时所作用的负压产生的变形的程度的刚性。另外,集尿容器13包括:底部60;从底部60立起的周壁部61;形成在周壁部61的顶部的顶部开口62;从周壁部61的顶缘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63。在集尿容器13中,通过底部60及周壁部61、以及覆盖顶部开口62地配置的吸引背片49划分出内部空间64。
[0062] 另外,在集尿容器13中,在横向X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向纵向Y延伸的管状部件65。管状部件65具有配置在集尿容器13的内部空间64的内部出口65a、和配置在内部空间64的外部的外部出口65b,并连通内部出口65a和外部出口65b。在该外部出口65b上,经由关节12c安装有第一连接管12a(参照图1)。换言之,集尿容器13的外部出口65b具有用于连结第一连接管12a的连结部的功能。集尿容器13使内部空间64的尿向从管状部件65的内部出口65a朝向外部出口65b的尿排出方向A流动,并将内部空间64的尿向外部排出。
[0063] 在集尿容器13中,在管状部件65的横向X的两侧,形成有从底部60立起的多个凸部66。而且,在与管状部件65的内部出口65a相对的周壁部61上,形成有向内部出口65a延伸的多个突起67。
[0064] 如图7所示,集尿容器13以从内部出口65a向外部出口65b的尿排出方向A朝向开口28的方式配置在尿收容袋11上。
[0065] 集尿容器13的内部空间64的纵向Y的长度尺寸比尿排泄部24的纵向Y的长度尺寸的1/2小。集尿容器13以其内部空间64在纵向Y上位于尿排泄部24的下半部分的方式配置在尿收容袋11的第二端缘11b的附近。
[0066] 图8是表示尿收容袋11的穿戴状态的剖视图。尿收容袋11在由处于仰卧位的状态的穿戴者穿戴的状态下,具有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对的第一面F和不与皮肤相对的第二面。如图所示,集尿容器13配置在尿收容袋11的第二面。
[0067] 图9是表示集尿容器13的配置的说明图。高刚性部80如下所述地相对于假想纵中心线Q对称地形成有一对。高刚性部80形成为圆形,并具有中心。此外,图9中的集尿容器13示出了其内部空间64露出的状态。
[0068] 以内部空间64位于如下的重叠区域90的方式将集尿容器13配置在尿收容袋11,该重叠区域90是穿过横向X上的一个高刚性部80的中心、且在集尿容器13的上方侧与内部空间64相切的第一假想线M1的下方区域、和穿过横向X上的另一个高刚性部80的中心、且在集尿容器13的上方侧与内部空间64相切的第二假想线M2的下方区域相重叠的区域。更具体来说,在使假想纵中心线Q沿着垂线地配置尿收容袋11的状态下,以内部空间64位于如下的重叠区域90的方式配置集尿容器13,该重叠区域90是穿过横向X上的一个高刚性部80的中心的垂线M3和第一假想线M1所成的θ1为45度以下、且穿过横向X上的另一个高刚性部80的中心的垂线M4和第二假想线M2所成的角θ2为45度以下的状态下的重叠区域。此外,在图示例的尿收容袋11中,将集尿容器13配置在内部空间64的上方侧与θ1、θ2为约25度的假想线M1、M2相接的位置上。
[0069] 再参照图4,在难通气性片46的中央部,形成有与集尿容器13的顶部开口62一致的孔57。难通气性片46通过涂布在凸缘部63上的粘接剂与集尿容器13接合。难通气性片46是具有透液性且空气几乎或完全不通过的片,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难通气性片46能够采用例如SMS无纺布或对其通过表面活性剂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材料。难通气性
2
片46的通气性优选例如在湿润状态下为0~100cc/cm/秒,在干燥状态下为20~200cc/
2
cm/秒。
[0070] 防漏片48是层叠多张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大致矩形状的片而形成的。防漏片48是例如通过沿厚度方向Z层叠4~8张具有难透液性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约30~2
40g/m 的热风无纺布而形成的。防漏片48配置在开口28的周缘部28上。
[0071] 关于具有所述结构的尿收容袋11,对其组装工序进行说明。
[0072] 首先,切割图10(a)所示的片层叠体29的所需的部位。通过该切割,如图10(b)所示,在片层叠体29的两侧缘29c、29d上,在纵向Y的端缘29a、29b之间,形成有横向X的长度尺寸恒定的平直部29e和横向X的长度尺寸比平直部29e小的幅窄部29f。另外,在片层叠体29上,在第一端缘29a的一侧,形成有横向X的长度尺寸比平直部29e小的前端部29g。
[0073] 幅窄部29f如下所述地配置在开口28的附近(参照图2)。该幅窄部29f是为了打开开口28而供操作者的手指插入的部分。根据由7张片39、40、41、42、44、45、49构成的片层叠体29与背片30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不同,尿收容袋11的穿戴者或看护者能够通过触感识别该幅窄部29f。另外,若背片30的整体光线透过率为约30~70%,则穿戴者或看护者能够通过视觉来识别幅窄部29f。在该尿收容袋11中,使用了例如整体光线透过率为约40%的背片30。
[0074] 另一方面,由于通过粘接剂将难通气性片46安装在集尿容器13上,所以以集尿容器13的外部出口65b从露出孔79露出的方式将集尿容器13配置在背片30上,如图10(b)所示,通过涂布在背片30上的热熔粘接剂,隔着难通气性片46地安装集尿容器13。然后,在背片30的表面侧,在其整个区域中涂布热熔粘接剂等的粘接剂,由此设置粘接部30e。
[0075] 然后,如图10(c)所示,通过粘接部30e粘接背片30和片层叠体29。像这样在层叠了背片30和片层叠体29的状态下,在片层叠体30的保护片39的表面上分别安装有一对防漏片48。在图10(c)中,配置在下方的防漏片48被配置在片层叠体29的第一端缘29a的附近,而配置在上方的防漏片48被配置在背片30的第二端缘30b的附近。
[0076] 然后,以覆盖配置在下方的防漏片48的方式按照第一折线32弯折背片30,如图11(a)所示,通过粘接部30e粘接相对的背片30彼此。在按照第一折线32弯折了背片30的状态下,背片30的下端部成为第三端缘30f,第二折线33与纵向Y上的第二端缘30b和第三端缘30f的二等分线一致。
[0077] 然后,按照背片30的第二折线33弯折片层叠体29及背片30。更具体来说,保护片39以相互相对且接触的方式按照第二折线33弯折,由此,如图11(b)所示,使背片30的第三端缘30f和第二端缘30b一致。在背片30上,通过粘接部30e接合自身的侧缘30c、30d彼此,由此,在横向X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侧缘接合部30g,在厚度方向Z上,在第三端缘
30f和第二端缘30b之间形成有开口28,与该开口28连通的尿收容空间S形成在尿排泄部
24的内部。另外,第二折线33成为尿收容袋11的第二端缘11b。
[0078] 然后,切割背片30的四角之后,在厚度方向上热熔接片39、40、41、42、44、45、49而形成高刚性部80,如图11(c)所示地得到尿收容袋11。
[0079] 如图12所示,高刚性部80是在厚度方向Z上通过热熔接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片39、40、41、42、44、45、49而成为一体,并且是从尿收容袋11的厚度方向Z上的一个表面到另一个表面连续地形成。通过该高刚性部80,片39、40、41、42、44、45、49成为一体,从而高刚性部80与其他的部位相比,刚性相对地变高。
[0080] 如图2所示,高刚性部80形成在例如穿过假想最短线85的位置上,该假想最短线85是一对幅窄部29f之间的片层叠体29的横向X的长度尺寸最窄处的线。
[0081] 各高刚性部80是例如直径为4mm的圆形,形成为不与幅窄部29f接触。
[0082] 由于粘接部30e由涂布在背片30的表面侧的整个区域上的粘接剂形成,所以粘接部30e也设置在幅窄部29f的附近,在幅窄部29f的附近通过粘接部30e接合背片30彼此,在尿排泄部24的横向X的两侧形成有沿纵向Y延伸的侧缘接合部30g。
[0083] 由于将高刚性部80配置在上述位置,所以侧缘接合部30g具有以比高刚性部80更接近开口28的方式沿纵向Y延伸的伸出部30h。另外,一对高刚性部80的分离尺寸L1比开口28的横向X的长度尺寸L2短(参照图2)。
[0084] 将尿收容袋11穿戴在生殖器上的情况下,首先,例如将穿戴者的拇指插入一个幅窄部29f,并将穿戴者的食指插入另一个幅窄部29f。
[0085] 其次,只要以拇指和食指相互接近的方式使这些手指移动,在刚性低的部分即弯矩高的横向X的中央部分,片39、40、41、42、44、45、49弯折,就能够如图13所示地容易地打开开口28。
[0086] 然后,将生殖器的前端插入开口28,再将生殖器的前端插入到尿排泄部24的里侧,由于一对高刚性部80的横向X的分离尺寸L1(参照图2)比开口28的横向X的长度尺寸L2短,并且相对于开口28将高刚性部80配置在尿收容空间S的内部,因此高刚性部80作为引导生殖器的前端的引导部发挥功能。
[0087] 将生殖器插入到尿排泄部24的里侧之后,使拇指及食指从尿收容袋11离开。然后,通过弹性回弹片42的弹性回弹力,开口28关闭,如图8所示,不用手触碰生殖器R,就能够将尿收容袋11穿戴在生殖器R上。
[0088] 高刚性部80以在横向X上比侧缘附近部30g更接近假想纵中心线Q的方式配置。因此,由于在设置有粘接部30e的部位的内侧配置有高刚性部80,所以穿戴生殖器R上时,能够防止阴毛粘在粘接部30e上。
[0089] 尿排泄部24的纵向Y的长度尺寸L3优选处于50~18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80~130mm的范围内。
[0090] 尿排泄部24是用于供生殖器R插入且收容尿的部分。因此,优选尿排泄部24的纵向Y的长度尺寸L3更长,但太长的情况下,穿戴者坐在轮椅等的状态下,尿收容袋11的下端部会与轮椅接触。另一方面,太短的情况下,收容生殖器R变得困难。因此,考虑到日本人男性的生殖器R的平均长度而优选处于上述数值的范围内。
[0091] 一对高刚性部80的横向X上的分离尺寸L1是实质上限定能够插入尿收容袋11的生殖器R的要素。若考虑日本人男性的生殖器R的平均粗细,只要分离尺寸L1为50mm以上,就是充分的。考虑到勃起时的情况下,分离尺寸L1优选为75mm以上。另一方面,分离尺寸L1太大的情况下,通过弹性回弹片42的弹性回弹力关闭开口28的力变得不足够,尿会从开口泄漏,从而130mm以上是不适当的。因此,分离尺寸L1优选为50~130mm的范围,更优选为75~130mm的范围。
[0092] 尿排泄部24的横向X的长度尺寸L2优选处于约60~17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约85~140mm的范围内。
[0093] 尿排泄部24的横向X的长度尺寸L2若考虑收容尿的情况,则优选更宽。但是,长度尺寸L2太宽的情况下,尿收容袋11会接触穿戴者的腿部的腿内侧。另一方面,宽度太窄的情况下,收容生殖器R变得困难。因此,考虑到日本人男性的生殖器R的粗细,优选处于上述数值的范围内。
[0094] 尿收容袋11的横向X的长度尺寸L4是尿排泄部24的横向X的长度尺寸L2与背片30中的粘接部30e的横向的长度尺寸L5的2倍的值之和。
[0095] 根据该尿吸引装置10,尿收容袋11的外部出口(连结部)65b是在由处于仰卧位的状态的穿戴者穿戴的状态下,配置在与穿戴者的皮肤不相对的第二面F,从而穿戴者排泄了排泄物的情况下,利用尿收容袋11的皮肤相对面覆盖第一连接管12a及外部出口65b,能够降低第一连接管12a的前端及外部出口65b被排泄物污染的可能性。而且,由于外部出口配置在第二面F,所以能够降低外部出口65b与穿戴者接触的可能性。因此,集尿容器13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穿戴时的不适感。
[0096] 另外,在以假想纵中心线Q沿着垂线的方式配置尿收容袋11的状态下,以内部空间64位于如下的重叠区域90的方式配置集尿容器13,从而尿收容袋11的穿戴者处于侧卧位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尿从开口28泄漏,该重叠区域90是垂线M3与第一假想线M1所成的角θ1为45度以下、且垂线M4与第二假想线M2所成的角θ2为45度以下的状态下的区域。另外,以内部空间64成为尿排泄部24的下半部分的方式配置集尿容器13,从而能够可靠地吸引尿。
[0097] 而且,以尿排出方向A朝向开口28的方式将集尿容器13配置在尿收容袋11,从而能够将内部出口65a配置在尿收容袋11的第二端缘11b的附近,能够抑制尿残留在尿收容空间S。
[0098] 而且,由于将通过热熔接多张片39、40、41、42、44、45、49而形成的高刚性部80仅形成在开口28的周缘部28a的一部分上,而且是片39、40、41、42、44、45、49的横向X上的侧缘30c、30d上,因此横向X上的中央部的刚性低,在该刚性低的部分中,片39、40、41、42、44、45、49弯折。因此,能够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打开开口28的操作的尿收容袋11。
[0099] 以下,关于尿收容袋11及使用其的尿吸引装置10的排尿时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被排泄到尿收容袋11的尿排泄部24的内部的尿临时被收容在形成在尿收容袋11的内部的尿收容空间S中。临时被收容在尿收容空间S的尿浸透到顶片40,透过第二片41和弹性回弹片42而与尿传感器22接触。尿与尿传感器22的电极51、52之间接触时,能够通过尿检测部54检测到尿。
[0100] 控制单元17基于尿传感器22的检测,使吸引泵15工作。吸引泵15工作时,排尿箱14成为真空状态,滞留在集尿容器13的内部空间64的尿经由第一连接管12a被吸引到排尿箱14,并被排出到尿收容空间S的外部。不久,通过尿传感器22不能检测到尿时,基于尿传感器22的未检测到尿的情况,控制单元17使吸引泵15的驱动停止。
[0101] 本发明的尿收容袋11的各构成部件除了使用本说明书记载的材料以外,还能够没有限制地使用这种物品通常使用的各种公知的材料。另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第一”、“第二”及“第三”等的术语仅用于区别同样的要素、位置等。
[0102] 另外,片层叠体29不一定必须使用全部的片39、40、41、42、44、45、49,也可以根据目的除去片39、40、41、42、44、45、49中的任意的片。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追加另外的片。
[0103] 而且,说明了在背片30的表面侧的整个区域设置粘接部30e的情况,但不一定必须设置在整个区域,也可以仅在适当的区域设置粘接部30e,也可以设置非粘接区域。
[0104] 另外,说明了设置仅保护顶片40的保护片39的结构,但也可以设置保护防漏片48的保护片。
[0105] 而且,尿收容袋11也可以通过上述组装工序以外的组装工序形成。
[0106] 另外,说明了高刚性部80是不热熔接防漏片48而形成的情况,但防漏片48也可以热熔接。若热熔接防漏片48地设置高刚性部,则能够提高该高刚性部的刚性,能够容易地打开开口28。
[0107] 而且,说明了高刚性部80是圆形的结构,但形状能够设定成例如多边形等的任意形状。
[0108] 以下,对本发明的尿吸引装置的变形例的尿收容袋111进行说明。此外,由于省略重复的说明,所以与上述尿收容袋1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109] 在该尿收容袋111中,如图14所示,集尿容器113以从内部出口65a向外部出口65b的尿排出方向A朝向与开口28相反的方向的方式配置在尿收容袋11上。该集尿容器
113与尿收容袋11同样地配置在穿戴尿收容袋111的穿戴者为仰卧位的状态下的尿收容袋
111的第二面F上。
[0110] 根据该尿收容袋111,由于以尿排出方向A朝向与开口28相反的方向的方式将集尿容器113配置在尿收容袋111上,所以能够将作为连结部的外部出口65b配置在尿收容袋111的第二端缘11b的附近,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外部出口65b和连接构件12的连结。
[0111] 附图标记的说明
[0112] 10 尿吸引装置
[0113] 11 尿收容袋
[0114] 12 连接构件
[0115] 13 集尿容器
[0116] 15 吸引泵
[0117] 24 尿排泄部
[0118] 28 开口
[0119] 29 片层叠体
[0120] 39 保护片(片)
[0121] 40 顶片(片)
[0122] 41 第二片(片)
[0123] 42 弹性回弹片(片)
[0124] 44 垫片(片)
[0125] 45 扩散片(片)
[0126] 49 吸引盖片(片)
[0127] 65 管状部件
[0128] 65a 内部出口
[0129] 65b 外部出口(连结部)
[0130] 80 高刚性部
[0131] 111 尿收容袋
[0132] 113 集尿容器
[0133] A 尿排出方向
[0134] F 第二面(非皮肤相对面)
[0135] G 第一面(皮肤相对面)
[0136] O 外部设备
[0137] S 尿收容空间
[0138] X 横向
[0139] Y 纵向
[0140] Z 厚度方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