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柄连接装置

申请号 CN200580029581.0 申请日 2005-08-25 公开(公告)号 CN100549901C 公开(公告)日 2009-10-14
申请人 株式会社美姿把; 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定方伸泰; 古内秀纪; 南秀行; 岛田龙也; 初雁卓郎; 下川真人; 数野裕树; 佐藤学;
摘要 将杠杆轴(50)固定在 手柄 (6)的基部。将轴(57)固定在杠杆轴(50)上,将后托架(71)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轴(57)上。将第一 齿轮 部(53)形成在杠杆轴(50)上、将第二齿轮部(73)形成在后托架(71)上,将齿圈(98)安装在第一、第二齿轮部(53、73)的外侧。在齿圈(98)的内周侧形成与第一、第二齿轮部(53、73) 啮合 的内齿(99)。齿圈(98)通过回动 弹簧 (106)向第一齿轮部(53)侧施 力 。若使齿圈(98)克服作用力向第二齿轮部(73)侧移动,则解除第一齿轮部(53)和内齿(99)的啮合,杠杆轴(50)可相对后托架(71)成为可自由转动的状态、可收起手柄(6)。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柄连接结构,具有:
固定在手柄基部的杠杆轴;
轴,固定在所述杠杆轴上,沿所述杠杆轴的转动中心轴方向延伸;
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轴上的托架;以及
连接部件,具有可与形成在所述杠杆轴上的第一齿轮和形成在所 述托架上的第二齿轮啮合的齿轮齿,通过使该连接部件沿着所述转动 中心轴方向移动来解除其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啮合;
在所述杠杆轴的外侧设置与所述连接部件一体动作的罩部件,并 且,在该罩部件上设置显示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啮合状态 的显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沿着所 述转动中心轴方向并向所述第一齿轮方向对所述连接部件施的第一 弹性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 进行所述杠杆轴与所述托架之间的转动动作时付与旋转阻力的制动 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 具有第二弹性部件和制动部件;第二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杠杆轴上, 沿着所述转动中心轴方向按压所述托架;制动部件被限制了轴向移动 地安装在所述轴上,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被压接在 形成于所述托架的压接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轴、 所述轴以及所述托架形成空心结构,所述杠杆轴、所述轴以及所述托 架分别具有可插通电配线的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将以密状 态安装所述电配线的密封部件以水密状态安装在所述托架的所述孔 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 有排水孔,该排水孔开设在所述托架的所述杠杆轴侧端面,与所述托 架的内部空间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安 装在检测所述手柄的操作力的操作力检测装置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力 检测装置具有空心轴、扭杆和电位器;所述空心轴被可自由转动地支 撑在设置于壳体内的固定部件上并固定所述托架的一端部;所述扭杆 插入所述空心轴内,一端侧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另一端侧固定在 所述空心轴上;所述电位器与所述扭杆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 力检测装置具有固定于所述扭杆的所述另一端侧的传动齿轮、和固定 在所述电位器的输入轴上并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 动齿轮的齿数少于所述传动齿轮的齿数。
11.如权利要求1、2、4-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连接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手柄安装在带助力的输送装置上,该带助力的输送装置 通过电动机驱动的驱动轮而付与行驶辅助力。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 安装在带助力的输送装置上,该带助力的输送装置通过电动机驱动的 驱动轮而付与行驶辅助力。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医院用床输送装置等的操作手柄的连接结构,尤 其是涉及适用于检测手柄的操作、根据该操作力驱动电动机、供给 辅助力的电动输送装置的手柄的有效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医院或看护设施、工厂、仓库等,多使用电动床或担架、膳食 运载用台车、装卸用电动台车等通过电动机进行助力的输送装置。对 于这样的输送装置,一般在安装有小脚轮车身框架上设置通过电动 机驱动的驱动轮,该驱动轮供给移动时的助力。在车身框架上安装电 动机或电源用电池、电动机控制用的控制器等。在车身框架上,如果 是床则安装垫子,如果是台车则安装载货台面
并且,在车身框架上安装用于使输送装置向前后左右移动的手柄。 多数手柄一般可根据操作者的体格或姿势调整其高度和位置,不使用 时可适当地收起。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317953号公报(专利文献1) 中公开了可调节操作高度位置的床输送装置用的操作杆。
在专利文献1中,一对操作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操作部,调整操作 杆的操作高度位置的情况下,对定解除按钮进行按压操作、使锁定 销离开杠杆轴的卡定孔、解除锁定。然后,转动操作杆、调整把持部 的转动度,到达容易操作的高度时解除对锁定解除按钮的按压。通 过这样,卡定部件向轴向移动,锁定销与杠杆轴的卡定孔嵌合,将操 作杆的把持部卡定在调整位置。并且,这样的调节动作在不进行输送 时也可在收起手柄时加以使用。
并且,多数电动输送装置检测施加在手柄上的力、进行助力控制。 在日本特开2001-171524号公报(专利文献2)和日本特开2001-180500 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电位器检测操作杆的摇动角度 来产生相应于杆操作量的电动助力的电动车辆的操作装置。在专利文 献2、3的装置中,操作杆通过分别安装在杆的前后方向上的压缩弹簧 而被保持在中立位置。操作杆的下端部通过驱动部件与电位器的旋转 轴连接。当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时,电位器的 旋转轴进行转动、输出对应于旋转角度的信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179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715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和特开2001-1805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安装在输送装置的操作手柄上的杆多数是 长的,在杆的根部作用非常大的力。通常,杆在其根部与杠杆轴结合, 在由杆操作力产生的力矩的作用下,强力作用于该结合部。但是,在 如专利文献1的位置调整机构中,由于杠杆轴和操作杆之间形成销结 合,因此,为了确保结合部的充分的强度,需要粗的杠杆轴和锁定销, 具有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并且,在利用销的位置调整机构中,若解除销的卡定,则操作杆 有可能利用自重而进行转动。因此,在收起操作手柄的情况下,具有 不能将杆固定地收起在规定位置的问题。并且,如果不一面按压杆一 面进行解除,则杆有可能在解除的同时进行快速动作,具有不容易进 行定位操作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简单的操作可容易地收起,且结合部的 强度高的手柄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手柄连接结构具有:固定在手柄基部的杠杆轴;轴,固 定在上述杠杆轴上,沿上述杠杆轴的转动中心轴方向延伸;可自由转 动地安装在上述轴上的托架;以及连接部件,具有可与形成在上述杠 杆轴上的第一齿轮和形成在上述托架上的第二齿轮啮合的齿轮齿,通 过使该连接部件沿着上述转动中心轴方向移动来解除其与上述第一齿 轮的啮合。
在本发明中,由于通过连接部件的操作可选择杠杆轴的转动,因 此,通过围绕杠杆轴的转动动作可收起手柄,并且,可通过齿轮的啮 合来抑制手柄的转动,因此,可将手柄高强度地固定在收起方向。并 且,由于通过轴和连接部件将杠杆轴与托架一体连接,因此,提高了 从杠杆轴向托架传递手柄操作力时的杠杆轴与托架的连接强度,并且 减少了摇动。因此,也确保了操作方向的力的传递强度、操作力的检 测精度也有所提高。
在上述手柄连接结构中,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沿着上述转动中心轴 方向、向上述第一齿轮方向对上述连接部件施力的第一弹性部件。这 样,连接部件不容易脱离第一齿轮,连接部件和第一齿轮之间更可靠 地啮合。并且,在第一弹性部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可使脱离第一齿轮 的状态下的连接部件与第一齿轮啮合,也可使解除了与第一齿轮啮合 的连接部件自动地恢复到啮合状态。因此,在通过连接部件的移动而 可转动手柄的情况下,之后连接部件自动复原、锁定转动。
在上述手柄连接结构中,在上述杠杆轴的外侧设置与上述连接部 件一体动作的罩部件,并且,在该罩部件上设置显示上述第一齿轮与 上述连接部件的啮合状态的显示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解除第一 齿轮与连接部件的啮合状态时,罩部件与连接部件一体地动作,因此, 在使连接部件与罩部件向解除方向移动时,不会只有罩部件向啮合方 向移动。因此,可防止因罩部件与连接部件的动作不一致所产生的显 示部的误显示。
在上述手柄连接结构中,也可设置制动部,在进行上述杠杆轴与 上述托架之间的转动动作时付与旋转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使上 述制动部具有第二弹性部件和制动部件;第二弹性部件安装在上述杠 杆轴上,沿着上述转动中心轴方向按压上述托架;制动部件被限制了 轴向移动地安装在上述轴上,在上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 被压接在形成于上述托架的压接面上。通过设置这样的制动部,可防 止在解除第一齿轮和连接部件的啮合后、手柄因其自重落下、手柄不 慎转动的问题,由此可防止手柄的非锁定状态。
在上述手柄连接结构中,也可将上述杠杆轴、上述轴以及上述托 架形成空心结构,在上述杠杆轴、上述轴以及上述托架上分别形成可 插通电配线的孔。这样,可通过该连接结构部的内部进行电配线的设 置,不用麻烦的布线处理就可将开关等电气零件设置在手柄上。在这 种情况下,也可将以密状态安装上述电配线的密封部件以水密状态 安装在上述托架的上述孔上。这样,可以防止液体顺着配线从托架内 部向外部流出,例如,在托架安装于手柄的操作力检测装置上的情况 下,可防止液体进入检测装置侧。
在上述手柄连接结构中,也可以在上述托架上设置排水孔,该排 水孔开设在上述托架的上述杠杆轴的侧端面,与上述托架的内部空间 连通。这样,在用水等清洗手柄的情况下,即使液体进入托架内,也 不会积蓄不动,而是通过排水孔向该连接结构外排出。
在上述手柄连接结构中,也可以将上述托架安装在检测上述手柄 的操作力的操作力检测装置上。这种情况下,也可将手柄操作方向和 手柄转动方向设置为不同的方向,这样,可抑制因手柄转动造成的操 作力检测装置的零点位置的偏移。
并且,也可使上述操作力检测装置具有空心轴、扭杆和电位器; 上述空心轴被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设置于壳体内的固定部件上并固定 上述托架的一端部;上述扭杆插入上述空心轴内,一端侧固定在上述 固定部件上,另一端侧固定在上述空心轴上;上述电位器与上述扭杆 连接。
而且,也可以使上述操作力检测装置设有固定于上述扭杆的另一 端部侧的传动齿轮、和固定在上述电位器的输入轴上并与上述传动齿 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上述从动齿轮的齿数少于上述传动齿轮的齿数。 这样,手柄的变位通过齿轮直接传递到电位器,不象现有的使用螺旋 弹簧的检测装置那样中间隔着杆,可抑制因杆的摇动而使检测精度降 低。并且,由于扭杆的扭转量被放大、向电位器传递,因此,可更加 正确地检测手柄的操作角度。
在上述手柄连接结构中,也可将上述手柄安装在带助力的输送装 置上,该带助力的输送装置通过电动机驱动的驱动轮而付与行驶辅助 力。
根据本发明的手柄连接结构,具有:固定在手柄基部的杠杆轴; 轴,固定在杠杆轴上,沿杠杆轴的转动中心轴方向延伸;可自由转动 地安装在轴上的托架;以及连接部件,具有可与形成在杠杆轴上的第 一齿轮和形成在托架上的第二齿轮啮合的齿轮齿,通过使该连接部件 沿着转动中心轴方向移动来解除其与第一齿轮的啮合。由于采用这种 结构,通过连接部件的操作可选择杠杆轴的转动,因此,通过围绕杠 杆轴的转动动作可收起手柄,并且,可通过齿轮的啮合来抑制手柄的 转动,所以,可将手柄高强度地固定在收起方向。并且,由于通过轴 和连接部件连接杠杆轴与托架,因此提高了从杠杆轴向托架传递手柄 操作力时的杠杆轴与托架的连接强度,并且降低了摇动。因此,也确 保了手柄操作方向上的力的传递强度、操作力的检测精度也有所提高。
并且,通过进一步设置使连接部件沿着转动中心轴方向向第一齿 轮方向施力的第一弹性部件,使连接部件不容易脱离第一齿轮,连接 部件和第一齿轮之间可更可靠地啮合。并且,在第一弹性部件的作用 力的作用下可使脱离第一齿轮的状态下的连接部件与第一齿轮啮合, 也可使解除了与第一齿轮啮合的连接部件自动地恢复到啮合状态。因 此,即使在通过连接部件的移动而可转动手柄的情况下,之后也可使 连接部件自动复原、锁定手柄的转动。
并且,通过设置在进行杠杆轴与托架之间的转动动作时付与旋转 阻力的制动部,可防止在解除第一齿轮和连接部件的啮合后、手柄因 其自重落下、手柄无意中进行转动或手柄成为非锁定状态。
而且,通过将杠杆轴、轴以及托架形成空心结构,将可插通配线 的孔设置在它们上,可通过该连接结构部的内部进行电配线的配置, 不用麻烦的布线处理就可将开关等电气零件设置在手柄上。并且,通 过将以水密状态安装电配线的密封部件以水密状态安装在托架的插通 有电配线的孔上,可以防止液体顺着电配线从托架内部向外部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连接装置的医院用电 动床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动床的概要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电动床的驱动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驱动组件与升降传动装置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安装在图1的电动床上的手柄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手柄和传感器装置的连接部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手柄和传感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手柄和传感器装置的局部剖侧视图。
图9是表示传感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0(a)是杠杆轴的侧视图、(b)是杠杆轴的主视图。
图11是轴的主视图。
图12(a)是表示杠杆轴与后托架的接合部的构成的剖视图,(b) 是用于(a)的接合部的碟形弹簧的主视图,(c)是不锈环的主视图, (d)是树脂环的主视图。
图13(a)是后托架的侧视图、(b)是后托架的主视图。
图14(a)是表示制动部的构成的剖视图,(b)是用于制动部的 树脂环的主视图,(c)是不锈钢环的主视图。
图15(a)是齿圈的主视图、(b)是齿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适 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连接装置的医院用电动床的构成的主视 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动床的概要俯视图。图1、2的医院用电动床 由驱动部1和床部2构成。电动机和各种传动装置收容于驱动部1, 垫子3放置在床部2上。床部2由安装在驱动部1上的臂4支撑。臂 4由驱动部1驱动,通过臂4的上下动作来变换床部2的高度和姿势。
图3是表示驱动部1的构成的立体图。驱动部1在钢制的框架11 上设置驱动组件12和升降传动装置13等。钢制的框架11是由向前后 方向延伸的主框架11a、和连接主框架11a之间地设置并向横向延伸 的连接杆11b构成。在主框架11a的两端部,在下面侧分别安装小脚 轮14。在框架11上,如图1所示地安装合成树脂制的罩15,图3表 示卸下该罩15后的状态。
驱动组件12载置在电动机座16上。在驱动组件12内安装两组 DC电动机17(17L、17R)以及减速机构18(18L、18R)。在驱动组 件12的左右突出设置两根旋转轴19。由减速装置18使电动机17的 旋转减速并向旋转轴19输出。驱动轮21(21L、21R)固定在各旋转 轴19上。驱动轮21由固定在旋转轴19上的车轮22和橡胶轮胎23 构成。
在驱动组件12上还设置车速传感器(无图示)。车速传感器由安 装在电动机17的旋转轴上的多极磁化磁体、和设置在该磁体附近并随 着磁极变化输出脉冲信号的磁检测元件构成。若电动机17旋转,相应 于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从磁检测元件输出旋转脉冲信号。电动机17 的旋转速度与驱动轮21的旋转速度有相关关系,通过利用车速传感器 检测电动机旋转速度,可检测驱动轮21的旋转速度、即车速。
在电动机座16上立设塔架24。塔架24与升降传动装置13连接。 驱动组件12通过升降传动装置13的动作而进行上下移动,从而驱动 轮21与地面(行驶面)25接触、分离。图4是表示驱动组件12与升 降传动装置13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塔架24的基部24a 通过枢轴26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臂27上。臂27固定在连接杆11b 上,电动机座16以可以枢轴26为中心向上下方向(图4的X方向) 摇动的状态支撑在框架11上。
在塔架24的上部形成长孔28。安装在推杆29上的销31可向前 后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移动地插入于长孔28。推杆29可向前后方 向移动地安装在塔架24的上部,通过弹簧32与升降传动装置13的推 杆33连接。升降传动装置13由DC电动机34驱动,随着DC电动机 34的旋转,推杆33沿图4的Y方向动作。图中的升降传动装置13 的左端部可摇动地支撑在固定于连接杆11b上的托架35上。
这样,电动机座16通过弹簧32与升降传动装置13连接。若升降 传动装置13动作、推杆33伸长,则经由弹簧32、推杆29以及销钉 31,使塔架24被按压,从而电动机座16以枢轴26为中心在图4中向 右转动。这样,驱动轮21向地面25侧移动,以规定的接地负荷按压 地面25。另一方面,若推杆33缩短,则电动机座16以枢轴26为中 心向左转动。这样,驱动轮21离开地面25、上升,收起在离开地面 25的位置。
在框架11上还设置电源用的电池36、电动机控制用的控制器37、 控制床姿势用的传动装置38等。电池36向电动机17、34、控制器37、 传动装置38等供给电源。控制器37与控制器面板8(参照图5)连接, 根据操作者的输入指示、进行各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等的驱动控制。
另一方面,在床部2的两侧部安装安全栏5。在床部2的前端侧 (使用者的头部侧)安装床移动用的手柄6。另外,这里的前后是指 床的纵向,侧部是指与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两端。如 图5所示,在左右各设置一个手柄6(6L、6R),与设置在床部2的 前端部的传感器装置7(操作力检测装置)连接。传感器装置7检测 在床移动时施加在手柄6上的操作负荷。控制器面板8设置在手柄6 之间,设置有电源开关8a和紧急停止开关8b、床升降开关8c、LED 显示面板8d等。
图6是表示手柄6和传感器装置7的连接部的构成的剖视图,图 7是表示手柄6和传感器装置7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手柄6和传感 器装置7的局部剖侧视图,图9是表示传感器装置7的内部结构的剖 视图。如图6所示,不锈钢制的杠杆轴50安装在手柄6的基部。图 10(a)是杠杆轴50的侧视图、(b)是其主视图,手柄6的杆部6a 安装在杠杆轴50上。杠杆轴50由本体部51、突出设置在本体部51 的侧部上的手柄安装部52以及在图10(a)中设置在本体部51的左 端侧的第一齿轮部53构成。手柄安装部52形成圆筒形,杆部6a端部 压入固定在其外周。罩54a、54b外装在杠杆轴50和手柄安装部52 的连接部上。配线孔55安装在手柄安装部52的中心部。
轴孔56形成在本体部51的中心部。轴57压入固定在轴孔56中。 图11是轴57的主视图。轴57形成空心圆筒形,一端侧固定在轴孔 56中,另一端侧从轴孔56突出。合成树脂制的端盖40安装在轴57 的一端侧。在轴57的中心部形成配线孔58,并且,在其一端侧的侧 面设置与配线孔58连通的连接孔59。在将轴57压入固定于轴孔56 时,以该连接孔59与手柄安装部52的配线孔55连通的方式进行定位。 另一方面,在轴57的另一端侧形成切槽60和C形环槽61。
在本体部51的外周形成大径部51a和小径部51b。大径部51a形 成在本体部51的外侧(在图10(a)中的右侧),小径部51b形成在 本体部51的内侧(在图10(a)中的左侧、传感器装置7侧)。在小 径部51b的里侧、与大径部51a的交界部,在圆周方向形成两处凸部 70a。在大径部51a的靠小径部51b侧,在圆周方向形成两处向轴向延 伸的延伸部70b。
第一齿轮部53具有等间隔地突出设置齿轮齿62的齿部63、和只 去除一个齿轮齿62形成的缺口部64。缺口部64在圆周方向以90度 间隔等分形成在四处。在第一齿轮部53的端部中央形成圆形的凹部 65。在凹部65的外周,跨越大约半个圆周形成嵌合槽66。如图12(a) 所示,在凹部65中插入碟形弹簧(第二弹性部件)67和不锈钢环68。 此时,不锈钢环68的大径部69(参照图12(c))与嵌合槽66嵌合, 不锈钢环68被无法转动地收容在凹部65内。
传感器装置7的后托架71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固定于杠杆轴50 上的轴57的另一端侧。图13(a)是后托架71的侧视图、图13(b) 是后托架71的主视图。后托架71由本体部72、和在图13(a)中形 成在本体部72的右端侧的第二齿轮部73构成。在本体部72的左端部 凹陷设置剖面为半圆形的轴固定部74。后托架71与杠杆轴50同样形 成空心状,轴57通过轴承部件76可自由转动地插入轴孔75。
在第二齿轮部73的端面中央形成圆形的凹部77。如图12(a)所 示,合成树脂制(例如氟树脂)的树脂环78收容在凹部77内。第二 齿轮部73与第一齿轮部53相同,也具有等间隔地突出设置齿轮齿79 的齿部81和只去除一个齿轮齿79形成的缺口部82。缺口部82在圆 周方向以90度间隔等分形成在四处,形成在与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 错开20度的位置上。
在本体部72的内部形成台阶部83,在此设置制动部84。图14 是表示制动部84的构成的说明图。如图14(a)所示,在制动部84, 合成树脂制(例如氟树脂)的树脂环85和不锈钢环86外插在从轴孔 75突出的轴57的前端。如图14(c)所示,在不锈钢环86的内周侧 形成定位突起87。不锈钢环86在使定位突起87与轴57的切槽60嵌 合的状态下安装,无法转动地安装在轴57上。C形环88安装在不锈 钢环86的外侧。C形环88安装在轴57的C形环槽61上。
C形环88将后托架71向杠杆轴50侧推压地进行安装。若向轴向 按压后托架71,则由收容在后托架71的凹部77中的树脂环78按压 收容在杠杆轴50的凹部65内的碟形弹簧67。此时,在轴57的C形 环槽61和台阶部83的压接面83a之间形成插入树脂环85和不锈钢环 86的空隙。在该状态下,将树脂环85和不锈钢环86外插在轴57上, 一面克服碟形弹簧67的作用力一面安装C形环88。这样,不锈钢环 68和树脂环78、不锈钢环86和树脂环85被分别压接、产生旋转阻力, 限制杠杆轴50的自由转动,产生将手柄6保持在现在位置的力。
在本体部72的内部还设置密封部件安装部89,在此安装橡胶制 的内部密封部件91。在该内部密封部件91上安装从传感器装置7侧 伸出的配线92,内部密封部件91形成台阶状的有底圆筒形,外周部 91a嵌合固定在密封部件安装部89的内壁89a上。密封孔93形成在 内部密封部件91的中央,配线92以水密状态插入于此。配线92通过 连接器94与配线95连接。配线95通过配线孔58、连接孔59、配线 孔55以及手柄6的内部空间与设置在手柄6的把手部6a上的操作开 关96(参照图7)连接。
这样,在该连接结构中,通过设置配线孔58、连接孔59、配线孔 55等,可将配线92、95配置在连接部内部。这样,可将操作开关96 设置在手柄6的把手部6b上,并且,可使该配线不露在手柄外面地进 行布线。并且,通过内部密封部件91也可确保对传感器装置7的密封 性,因此,提高了传感器装置7内的防水性,无需昂贵的耐腐蚀材料, 可降低装置的成本。
在本体部72的轴孔75上设置排水孔97。如图13(b)所示,排 水孔97开设在第二齿轮部73的端面,沿着轴孔75延伸设置到台阶部 83。排水孔97的台阶部83侧的开口部与轴57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 排水孔97形成向着第二齿轮部73的端面向下方倾斜的锥形。这样, 积存在轴57内等的水通过排水孔97从第二齿轮部73侧的开口部排 出。
将该床制成医院用床,故而,存在对整个床进行清洗、杀菌的情 况。此时,清洗水有可能流入手柄6和传感器装置7的连接部,如果 放置不管,则有可能成为生锈或工作不良的原因。因此,该床通过排 水孔97将积存在连接部内部的水从第二齿轮部73的端面向装置外排 出,从而防止因积存的清洗水导致的故障。
齿圈(连接部件)98安装在杠杆轴50的第一齿轮部53和后托架 71的第二齿轮部73的外侧。图15(a)是齿圈98的主视图、图15(b) 是其剖视图。如图15所示,齿圈98形成圆筒形状,在其内部形成内 齿(齿轮齿)99。在内齿99上以对应于第一齿轮部53、第二齿轮部 73的形状设置齿部101和卡合突起102。齿轮齿103等间隔地突出设 置在齿部101上,可与第一、第二齿轮部53、73的齿轮齿62、79啮 合。卡合突起102形成使邻接的齿轮齿103连续的形状,以90度的间 隔在圆周方向形成四等分。卡合突起102可与第一、第二齿轮部53、 73的缺口部64、82卡合地形成。
在齿圈98的外周形成套筒安装槽104。在套筒安装槽104上安装 合成树脂制的套筒105(罩部件)。套筒105形成将一部分切掉的圆筒 形状,安装在杠杆轴50的本体部51的外周,收容在小径部51b部分。 在套筒105的外端部形成缺口部(无图示),在该缺口部卡合小径部 51b的凸部70a和大径部51a的延伸部70b。这样,套筒105以在轴 向(在图6中的左右方向)可自由移动的状态设置在杠杆轴本体部51 的外侧,与齿圈98形成一体进行动作。并且,由于齿圈98与后托架 71相对转动方向嵌合固定,因此,套筒105在套筒安装槽104上与控 制杆本体部51联动动作。
回动弹簧106(第一弹性部件)安装在齿圈98的左端部。回动弹 簧106的一端侧与齿圈98抵接,另一端侧与形成在后托架71的外周 的台阶状的弹簧支承部107抵接。在回动弹簧106的作用下,向杠杆 轴50的方向(在图6中的右方向)对齿圈98加力。这样,齿轮齿103 与齿轮齿62、79啮合,在卡合突起102与缺口部64、82卡合的状态 下保持齿圈98,齿圈98不容易从第一齿轮部53脱落。
传感器装置7具有安装在床部2上的壳体108、设置在壳体108 内的固定部件109、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该固定部件109上的空心轴 111以及插入固定在空心轴111内的扭杆112。后托架71固定在空心 轴111上,手柄6如图8所示地可向床的前后方向摇动地设置。若手 柄6摇动,则随之在扭杆112上产生扭转变位。传感器装置7利用电 位器113测量该扭转变位,根据该测量值计算通过控制器37付与床的 操作力。
在空心轴111的外周形成两处滚花部114。空心轴111利用该滚花 部114、在无法转动的状态下与后托架71的轴固定部74结合。轴固 定部74夹着空心轴111与托架115固定,通过使滚花部114啮入轴固 定部74和托架115的内周面,将后托架71无法转动地固定在空心轴 111上。
在空心轴111的内侧设置扭杆112。在扭杆112的两端形成锯齿部 116。扭杆112的一端侧(在图9中为左端侧)通过固定板117无法转 动地固定在固定部件109上。扭杆112的另一端侧(在图9中为右端 侧)固定在空心轴111的右端。在空心轴111的右端内周也形成锯齿, 扭杆112的锯齿部116与该锯齿啮合,与空心轴111固定。即,扭杆 112的一端侧固定于固定部件109,另一端侧固定于空心轴111。因此, 若手柄6进行摇动、随之空心轴111进行旋转,则固定了一端侧的扭 杆112与空心轴111的旋转一起扭转,产生扭转变位。
而且,在扭杆112的右端侧固定有传动齿轮118,该传动齿轮118 与扭杆112形成一体进行旋转,并且放大扭杆112的扭转量。传动齿 轮118与无图示的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固定在电位器113的输入 轴(无图示)上。在传感器装置7中,扭杆112的扭转变位、即手柄 6的变位通过齿轮直接传递到电位器113。因此,由于不象现有的利用 螺旋弹簧的检测装置那样在此设置杆,因此可抑制杆的摇动导致的检 测精度的下降。
在壳体108的外侧安装橡胶制的外部密封部件119。外部密封部 件119的一端侧固定在壳体108的开口部外侧,另一端侧固定在后托 架71的本体部72的外侧。这样,既容许后托架71随着手柄6的操作 的动作,又可确保壳体108内的防水性。
对于这样的构成的电动输送床,在使床移动时,为了防止误操作, 一面按压操作开关96一面按压手柄6。这样,如图8所示,手柄6在 其操作负荷的作用下向前后方向倾斜摇动。随着手柄6的动作,与手 柄6结合的杠杆轴50也开始动作。杠杆轴50通过齿圈98以相对于后 托架71无法转动的状态与该后托架71进行连接,杠杆轴50与后托架 71形成一体、与手柄6一起开始动作。
此时,杠杆轴50与后托架71通过齿轮的啮合而结合,可确保相 对于作用于手柄转动方向的力的高强度。并且,由于杠杆轴50与后托 架71通过轴57连接、并且第一、第二齿轮部53、73的外周利用齿圈 98固定,因此,即使相对手柄倾动方向,手柄6的支撑强度与销结合 相比也有大幅度提高。
若手柄6向前后方向倾动,空心轴111随之进行转动。若空心轴 111进行转动,则在扭杆112上产生扭转变位,传动齿轮118只转动该 变位量。传动齿轮118的转动通过从动齿轮传递到电位器113上。施 加在手柄6上的操作负荷与扭杆112的扭转变位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扭杆112的扭转变位与电位器113的输出之间也具有相关关系。即, 从电位器113输出对应于手柄6的操作负荷的信号。因此,通过捕捉 电位器113的输出变化,可检测手柄6的操作负荷。
从电位器113输出的对应手柄6的操作负荷的信号输送到控制器 37上。并且,在控制器37中事先储存了电位器113的输出值、即表 示手柄6的操作负荷和与其对应的最恰当的行驶辅助力的关系的对应 关系,通过参照该对应关系,对电动机17等进行驱动控制。
并且,也可以比较左右传感器装置7的输出来控制床的前进方向。 例如,在检测到按压左侧手柄6L的力大的情况下,操作者作出要将 床向右方转弯的判断,提高电动机17L的输出、使床转向右方。相反, 在按压右侧手柄6R的力大的情况下,操作者作出要将床向左方转弯 的判断,提高电动机17R的输出、使床向转向左方。
另一方面,该床在结束输送后可将手柄6收起。在这种情况下, 操作者首先使套筒105克服回动弹簧106的作用力、向轴向(在图6 中为左方向)移动,从图6中实线所示的锁定位置移动到点划线所示 的解除位置。这样,齿圈98脱离第一齿轮部53,解除齿轮齿103和 齿轮齿62的啮合以及卡合突起102与缺口部64的卡合。即,解除杠 杆轴50与后托架71之间的结合状态,杠杆轴50相对后托架71形成 自由转动的状态。
若杠杆轴50相对于后托架71形成自由转动的状态,则在现有的 销结合的构成中,杠杆轴50有可能成为自由状态、利用自重进行转动。 而对于该手柄6,由于在杠杆轴50和后托架71的连接部上设置制动 部84,因此,利用其保持力限制杠杆轴50的自由转动。也就是说, 即使使套筒105移动、杠杆轴50也保持在现在的位置,可防止手柄不 慎倾倒。
因此,若在使套筒105移动的状态下使手柄6转动,则杠杆轴50 相对后托架71进行转动,杠杆轴50的缺口部64与后托架71的缺口 部形成相互偏移的状态。此时,卡合突起102不能与杠杆轴50的缺口 部64卡合,齿圈98被保持在解除位置。若进一步操作手柄6、使之 转动90度,缺口部82将与下一个位置的缺口部64相对。这样,齿圈 98的卡合突起102成为可与新的缺口部64卡合的状态,在回动弹簧 106的作用力的作用下齿圈98返回到锁定位置。
这样,若将手柄6转动到图7中点划线所示的收起位置,则在此 锁定转动动作。另外,在套筒105上设置确认窗口121(显示部),当 齿圈98位于解除位置时为红色显示,当齿圈98位于锁定位置时为绿 色显示,从而可一目了然地辨别手柄6的状态。当齿圈98位于解除位 置时,手柄6形成可转动的状态,通过该确认窗口121的显示来提醒 操作者注意不要无意中用手触摸套筒105或使劲转动手柄6。并且, 如上所述,由于套筒105与齿圈98形成一体进行动作,因此,齿圈 98不会单独向解除位置移动,不会错误地表示手柄6的锁定以及锁定 解除状态。
这样,操作者使套筒105移动、使杠杆轴50成为自由状态,如果 在该状态下转动操作手柄6,则在转动90度后的下一个卡合位置,套 筒105自动地复位,从而使手柄6再次成为锁定状态。即,在该连接 结构中,手柄6可通过套筒105的移动进行转动,并且,在规定的收 起位置,可自动地锁定转动。因此,可非常容易地进行手柄6的收起 操作,此时,由于手柄6不会因自重而任意地转动,因此也提高了操 作性。
并且,通过围绕杠杆轴50的转动动作可收起手柄6,并且,也可 该杠杆轴50作为输送动作时的操作力传递装置加以使用。即,在该连 接结构中,手柄收起结构与操作力传递结构被一体化,可实现手柄连 接部的小型化。并且,由于连接部的强度提高、摇动减少,因此,可 确保收起方向(转动方向)的固定以及力向操作方向(倾动方向)的 传递,既形成小型结构,而且可靠性高、操作力的检测精度也有所提 高。
而且,在该连接结构中,手柄6的收起方向形成与图8所示的输 送时的手柄操作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因此,检测手柄操作负荷时进行 的调零的设定不容易出问题。在进行操作负荷的检测时,通常进行手 柄位置的调零,并以此为基准从手柄倾动角度求出操作负荷。但是, 在手柄的收起方向与操作方向一致的情况下,一旦进行收起操作则零 点容易失调。而对于向与操作方向形成直角的方向收起的手柄6,由 于不会因收起操作而在操作方向发生大的负荷变化,因此,不用再次 进行复杂的调整操作就可以保持手柄的中立位置,检测正确的操作负 荷。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超出其宗旨的范围内当然可 进行各种变化。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以将本发明的手柄连接结构用于医院 用床为例进行了表示,但其使用对象不局限于床,无论是否是电动的, 可广泛地适用于担架、膳食运载用台车、轮椅、装卸用电动台车等普 通的输送装置。并且,本发明也可适用于输送装置以外的需要进行位 置调整的普通的手柄。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以将卡合突起102和缺口部64、82 以90度的间隔进行设置为例进行了表示,但设定节距不局限于90度, 也可以将间隔适当设定为45度等。而且,不设置卡合突起而缩小缺口 部64、82的设定节距,这样作为按照操作者的体格调整手柄角度的方 法也很有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细密地嵌合齿圈98,因此比在控 制杆孔50上细密地设置孔、调整收起位置更有利于提高强度。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在一个电动机座16上设置驱动组 件12,通过单独一个升降传动装置13进行驱动轮21的升降动作,但 也可以将单个的驱动组件12用于每个驱动轮21,将其装载在不同的 电动机座16上,通过两个升降传动装置13使其分别动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