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动护理床

申请号 CN201510774354.6 申请日 2015-11-13 公开(公告)号 CN105250096A 公开(公告)日 2016-01-20
申请人 范天浩; 发明人 范推杰; 范推良; 范天浩;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护理床,具体是一种多功能电动护理床。包括床架、床板、床体起卧运动机构、垂直起降方便机构、下床板 定位 机构,所述床板包括坐板、下床板、 背板 ,背板在坐起过程中向上、向后运动,与人体工程学运动规律相一致,完全消除背板在坐起时对人体后背的压迫感,同时坐板向后轮方向下倾,有效防止人体下滑;所述床架包括上床架、主坐架、下床架,所述上床架通过所述床体起卧运动机构带动背板一同坐起,同时下床架连动下放,使床体 重心 移动幅度减少,前后 轮距 离更小,床体坐起状态侧向宽度不足0.7米,可方便进出普通房间 门 。本发明具有经济实用、稳定耐用的特点,不仅适合医院、养老院等大型机构场所使用,便适合普通家庭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电动护理床,包括床架、床体起卧运动机构、垂直起降方便机构、下床板栅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包括主坐架、上床架、下床架、背板栅、下床板栅,所述下床板栅与下床架共同铰接于主坐架上的同一枢轴,可相对转动,所述床体起卧运动机构连接上述床架各部,推动床架各部起卧平衡连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起卧运动机构包括起落电动推杆、弧形枢轴及床体传动机构,所述弧形枢轴的圆心与有厚度人体的坐卧轴心重合,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内弧形枢轴和外弧形枢轴,内弧形枢轴与上床架固定,外弧形枢轴与主坐架固定,通过内、外弧形枢轴相对转动使上床架由平转至垂直过程中相对主坐架逐渐同步向后移动100毫米,向上移动6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传动机构包括弯连杆、长连杆、T型连杆、后轮连杆、后轮滑筒、后轮滑杆、后轮,弯连杆两端分别与下床架和内弧形枢轴铰接,长连杆一端与下床架铰接,T型连杆长端与长连杆另一端铰接,反向短端与后轮连杆铰接,垂直端与外弧形枢轴铰接,后轮连杆另一端与后轮滑杆铰接,后轮滑杆可在后轮滑筒内直线滑动,后轮滑筒与主坐架固定且与主坐架立杆平行,后轮滑杆与后轮架固定,后轮架支持轮子万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起降方便机构包括方便滑道、方便滑架、方便主架、方便堵板架、方便短传杆、方便摇杆、方便电动推杆筒、方便电动推杆轴、便桶,方便滑道与主坐架固定,滑道方向垂直于床侧面,位于坐板下方,方便滑块架与方便主架固定,可带动其在方便滑道上线性水平滑动,方便堵板架限于方便主架内线性垂直滑动,方便短传杆共六条,分为平行对称两组,每组三条,其中一条的一端与方便堵板架铰接,位于上面,另一条一端与方便主架铰接位于下面,两者另外一端均与第三条方便短传杆一端铰接,第三条方便短传杆的另一端则与方便摇杆一端铰接,方便摇杆另一端铰接于主坐架底部,方便电动推杆轴前端与方便摇杆中部铰接,方便电动推杆筒尾端与主坐架底部铰接,方便堵板固定在方便堵板架上,其最高位时与坐板平齐,便桶置于方便滑块架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床板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支杆、定位架、定位套筒、定位销、定位连杆、定位拨杆,定位架垂直固定在主坐架底部中心位置,定位套筒中部与其铰接,定位支杆一端与下床板铰接,另一端可在定位套筒内线性滑动,定位拨杆转轴铰接于主坐架的侧架内,定位连杆两端分别铰接于定位拨杆和定位销,可通过拨动定位拨杆带动定位销插入定位套筒和定位支杆外壁上的孔中。

说明书全文

多功能电动护理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护理床,具体的是一种多功能电动护理床。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电动护理床,背板多为简单枢轴结构,坐起时会推动人体前移,并对后背产生很强压迫感,起卧几次后便会导致人体下滑。在方便系统上,一味追求便口堵板开闭速度而采用简单摇杆结构,导致闭合时便口堵板斜向过快地作用在人体臀部下漏皮肤上,产生疼痛感,并有可能夹挤住部分皮肤。在床体积上,床宽多大于住宅平均宽度,其坐起时只是床板运动,床整体长度未变,导致其进出和在房间内移动均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解决背景技术所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更科学,更经济实用,更适合普通家庭使用的多功能电动护理床。
[0004] 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电动护理床,包括床架、床体起卧运动机构、垂直起降方便机构、下床板栅定位机构,所述床架包括主坐架、上床架、下床架、背板栅、下床板栅,所述下床板栅与下床架共同铰接于主坐架上的同一枢轴,可相对转动,所述床体起卧运动机构连接上述床架各部,推动床架各部起卧平衡连动。
[0005] 进一步的,所述床体起卧运动机构包括起落电动推杆、弧形枢轴及床体传动机构,所述弧形枢轴的圆心与有厚度人体的坐卧轴心重合,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内弧形枢轴和外弧形枢轴,内弧形枢轴与上床架固定,外弧形枢轴与主坐架固定,通过内、外弧形枢轴相对转动使上床架由平转至垂直过程中相对主坐架逐渐同步向后移动100毫米,向上移动60毫米。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床体传动机构包括弯连杆、长连杆、T型连杆、后轮连杆、后轮滑筒、后轮滑杆、后轮,弯连杆两端分别与下床架和内弧形枢轴铰接,长连杆一端与下床架铰接,T型连杆长端与长连杆另一端铰接,反向短端与后轮连杆铰接,垂直端与外弧形枢轴铰接,后轮连杆另一端与后轮滑杆铰接,后轮滑杆可在后轮滑筒内直线滑动,后轮滑筒与主坐架固定且与主坐架立杆平行,后轮滑杆与后轮架固定,后轮架支持轮子万向转动。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起降方便机构包括方便滑道、方便滑架、方便主架、方便堵板架、方便短传杆、方便摇杆、方便电动推杆筒、方便电动推杆轴、便桶,方便滑道与主坐架固定,滑道方向垂直于床侧面,位于坐板下方,方便滑块架与方便主架固定,可带动其在方便滑道上线性水平滑动,方便堵板架限于方便主架内线性垂直滑动,方便短传杆共六条,分为平行对称两组,每组三条,其中一条的一端与方便堵板架铰接,位于上面,另一条一端与方便主架铰接位于下面,两者另外一端均与第三条方便短传杆一端铰接,第三条方便短传杆的另一端则与方便摇杆一端铰接,方便摇杆另一端铰接于主坐架底部,方便电动推杆轴前端与方便摇杆中部铰接,方便电动推杆筒尾端与主坐架底部铰接,方便堵板固定在方便堵板架上,其最高位时与坐板平齐,便桶置于方便滑块架内。
[0008] 进一步的,所述下床板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支杆、定位架、定位套筒、定位销、定位连杆、定位拨杆,定位架垂直固定在主坐架底部中心位置,定位套筒中部与其铰接,定位支杆一端与下床板铰接,另一端可在定位套筒内线性滑动,定位拨杆转轴铰接于主坐架的侧架内,定位连杆两端分别铰接于定位拨杆和定位销,可通过拨动定位拨杆带动定位销插入定位套筒和定位支杆外壁上的孔中。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其有益效果是:(1)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与人体骨骼活动规律相一致,坐起时背板随人体后背同时向上、向后移动,其旋转轴心与有厚度的人体的坐卧轴心重合,完全消除了背板对人体背部的压迫感。
[0010] (2)在背板坐起过程中后轮与主坐架距离自动缩小,即主坐架向后轮方向下倾,使人体有向后轮方向滑动趋势,与效果(1)共同作用,起到有效防止人体下滑的效果。
[0011] (3)垂直起降方便系统的方便堵板能水平移动到方便口下方后缓慢垂直起落,同时方便堵板边沿设有,有效防止夹挤皮肤,削除了其它护理床堵板快速闭合时对皮肤拍打的疼痛感。
[0012] (4)下床板既可不随背板运动始终保持水平位置也可随背板同步连动,保持整个床体重心始终在前后轮中线左右,从而允许后轮距离变短,主坐架侧向最宽处只有0.68米,可顺利穿过大多数家用房间门,克服了现有护理床移动不便的不足。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床体半卧姿骨架三维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床体卧姿骨架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垂直起降方便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5是垂直起降方便系统主视图;
图6是床体放平状态俯视图;
图7是床体放平状态侧视图;
图8是床体坐起状态侧视图;
图中:1-上床架;2-背板栅;3-起落电动推杆;4-内弧形枢轴;5-弯连杆;6-外弧形枢轴;7-后轮连杆;8-T型连杆;9-后轮滑杆;10-后轮滑筒;11-后轮架;12-主坐架枢轴;
13-主坐架;14-长连杆;15-下床架;16-前轮架;17-方便堵板架;18-方便短传杆;19-方便主架;20-方便滑块架; 21-方便滑筒;22-便桶架;23-方便电动推杆筒;24-方便电动推杆轴;25-方便摇杆;26-方便滑道;27-定位套筒;28-定位销;29-定位拨杆;30-定位连杆;31-定位支杆;32-下床板肋板; 33-下床板栅;34-定位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实施例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0015] 参见图3,本实施例给出的这种多功能电动护理床,由床架、床体起卧运动机构、垂直起降方便机构、下床板栅定位机构构成,床架包括主坐架13、上床架1、下床架15、背板栅2、下床板栅33,背板栅2平行固定在上床架1框内,下床板栅33与下床架15共同铰接于主坐架枢轴12上,可相对转动,床体起卧运动机构连接上述床架各部,推动床架各部起卧平衡连动。
[0016] 床体起卧运动机构包括起落电动推杆3、弧形枢轴及床体传动机构,弧形枢轴的圆心O(见图8)与有厚度人体的坐卧轴心重合,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内弧形枢轴4和外弧形枢轴6,内弧形枢轴4与上床架1固定,外弧形枢轴6与主坐架13固定,通过内、外弧形枢轴相对转动使上床架1由水平转至垂直过程中相对主坐架13逐渐同步向后移动100毫米,向上移动60毫米。
[0017] 床体传动机构包括弯连杆5、长连杆14、T型连杆8、后轮连杆7、后轮滑筒10、后轮滑杆9、后轮11,弯连杆5两端分别与下床架和内弧形枢轴4铰接,长连杆14一端与下床架15铰接,T型连杆8长端与长连杆14另一端铰接,反向短端与后轮连杆7铰接,垂直端与外弧形枢轴6铰接,后轮连杆7另一端与后轮滑杆9铰接,后轮滑杆9可在后轮滑筒10内直线滑动,后轮滑筒10与主坐架13固定且与主坐架13立杆平行,后轮滑杆9与后轮架11固定,后轮架11支持轮子万向转动。
[0018] 参见图4、图5,垂直起降方便机构包括方便滑道26、方便滑块架20、方便主架19、方便堵板架17、方便短传杆18、方便摇杆25、方便电动推杆筒23、方便电动推杆轴24、便桶,方便滑道26与主坐架13固定,滑道方向垂直于床侧面,位于坐板下方,方便滑块架20与方便主架19固定,可带动其在方便滑道上线性水平滑动,方便堵板架17限于方便主架19内线性垂直滑动,方便短传杆18共六条,分为平行对称两组,每组三条,其中一条的一端与方便堵板架17铰接,位于上面,另一条一端与方便主架19铰接位于下面,两者另外一端均与第三条方便短传杆18一端铰接,第三条方便短传杆18的另一端则与方便摇杆25一端铰接,方便摇杆25另一端铰接于主坐架13底部,方便电动推杆轴24前端与方便摇杆25中部铰接,方便电动推杆筒23尾端与主坐架13底部铰接,方便堵板固定在方便堵板架17上,其最高位时与坐板平齐,便桶置于方便滑块架20内。
[0019] 参见图6、图7,下床板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支杆31、定位架34、定位套筒27、定位销28、定位连杆30、定位拨杆29,定位架34垂直固定在主坐架13底部中心位置,定位套筒27中部与定位架34铰接,定位支杆31一端与下床板15铰接,另一端可在定位套筒27内线性滑动,定位拨杆29转轴铰接于主坐架13的侧架内,定位连杆30两端分别铰接于定位拨杆
29和定位销28,可通过拨动定位拨杆29带动定位销28插入定位套筒27和定位支杆31外壁上的孔中。
[0020] 在床体起卧过程中,如图3所示,起落电动推杆3收缩时带动上床架1下放,内弧形枢轴4回收,通过弯连杆5推动下床架15上移,随动的长连杆14拉动T型连杆8长端向上转动,T型连杆14短端向下压后轮连杆7,使后轮11从后轮滑筒10伸出,推动主坐架13后端上起。床体坐起时与此过程反向运动,如图8所示,图中两虚线间距为后轮11由放平到坐起的收缩长度,角α为此过程主坐架13后倾角度。
[0021] 垂直起降方便机构启用时,如图4、图5所示,方便电动推杆23伸长,推动方便摇杆25向主坐架13一侧摆动,通过横向方便小传杆18拉动支撑方便堵板架17的成一定夹角的两组方便小传杆18,使方便副架17下降到限位后向一侧水平移动,便桶架22连动移向便口。方便完成后,方便电动推杆轴24收缩,反向运动,方便副架17缓慢回位。
[0022] 床体完全放平时,如图6所示,拨动定位拨杆29,通过定位连杆30带动定位销28住定位支杆31,与其相连的下床板33便会一直保持与坐板平行状态,不随下床架15运动,实现人体坐起时小腿依然伸直。
[0023]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