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可升降病床

申请号 CN201611147431.6 申请日 2016-12-13 公开(公告)号 CN106580585A 公开(公告)日 2017-04-26
申请人 李银画; 发明人 李银画;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床架、床头 支撑 架、床尾支撑架、加强肋和 底板 。其中床头支撑架一端通过第一活动件与床架的床头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滚轮连接。床尾支撑架一端通过第二活动件与床架的床尾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滚轮连接,床尾支撑架上设有第一滑槽,加强肋位于床架下,其上设有第二滑槽,加强肋一端与床头支撑架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穿过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固定栓与床尾支撑架连接,床架为“匚”结构,其中床头和床尾内设有滑轨,底板设于床架内,且通过滑轨与床架连接。解决了传统平床车存在无法倾斜,与 核磁共振 机较难配套使用,提高医护人员负担的问题。
权利要求

1.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1)、床头支撑架(4)、床尾支撑架(8)、加强肋(2)和底板(15),所述床头支撑架(4)一端通过第一活动件(3)与床架(1)的床头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滚轮(5)连接,所述床尾支撑架(8)一端通过第二活动件(9)与床架(1)的床尾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滚轮(7)连接,床尾支撑架(8)上设有第一滑槽(10),所述加强肋(2)位于床架(1)下,其上设有第二滑槽(18),加强肋(2)一端与床头支撑架(4)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穿过第一滑槽(10)与第二滑槽(18)的固定栓(17)与床尾支撑架(8)连接,所述床架(1)由床头、床尾和一个侧边挡板组成一边开口一边封闭的“匚”字结构,所述床头和床尾均设有滑轨(16),所述底板(15)通过滑轨(16)与床架(1)连接,且能沿床架(1)开口方向做平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2)上连接有垂直向下的辅助支撑架(20),辅助支撑架(20)另一端与辅助滚轮(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上床头位置连接有垂直向上的限位栏(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5)上靠近床头处设有充气垫(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上设有围栏(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11)拐为圆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5)远离围栏(11)一边设有感应栏(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件(9)上还连接有辅助板(13),所述辅助板(13)位于床架(1)下方且能以第二活动件(9)为中心做圆周翻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的床尾设有斜向下的斜坡。

说明书全文

多功能可升降病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讲是多功能可升降病床。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医院在搬运转移病人的过程中多使用的传统平床车,在病人上下床车的时候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帮扶,部分病患如有骨折、直立障碍等问题的,医护人员帮会难度较高,需要多人将病人抬上搬下,这无疑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加重了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的负担。
[0003] 同时核磁共振室也开始用一些特制转换车或特制推车等工具辅助病患者进入核磁共振室进行检查,危重患者进出核磁共振室接受检查时,必须由医护人员或家属背着或抬着进入,这给患者特别是严重颅脑损伤、骨折等患者增加了很多痛苦,甚至加重病情,也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劳动强度。
[0004]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倾斜、易于与核磁共振机配套使用、便于医护人员搬运病人的多功能可升降病床。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传统平床车存在无法倾斜,与核磁共振机较难配套使用,病人搬运时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协同配合,搬运不方便,提高医护人员负担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及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包括床架、床头支撑架、床尾支撑架、加强肋和底板。其中床头支撑架一端通过第一活动件与床架的床头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滚轮连接。床尾支撑架一端通过第二活动件与床架的床尾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滚轮连接,床尾支撑架上设有第一滑槽,加强肋位于床架下,其上设有第二滑槽,加强肋一端与床头支撑架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穿过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固定栓与床尾支撑架连接,床架由床头、床尾挡板和一个侧边挡板组成一边开口一边封闭的“匚”字结构,床头和床尾挡板均设有滑轨,底板通过滑轨与床架连接,且能沿床架开口方向做平运动。
[0007]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床架、床头支撑架、床尾支撑架和加强肋的连接组成多功能可升降病床的整体框架结构,同时加强肋一端与床头支撑架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穿过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固定栓与床尾支撑架连接,在日常使用时固定栓将加强肋与床尾支撑架固定,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保持稳定可供病人平躺与医护人员推车运输病人。在到达指定地点后,可以通过拧松固定栓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不再保持稳定,调节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相对位置使多功能可升降病床沿床头向床尾倾斜,病人可以独立滑下多功能可升降病床或者在医护人员的帮扶下较为轻松的下床车。较之传统平床车能够极大减少帮扶的医护人员数量和极大降低病人转移下床的难度。
[0008] 靠近核磁共振机时,病人平躺在底板上,底板通过滑轨带着病人向核磁共振机靠近,最终底板与核磁共振机的待测处接触,底板停止移动,病人可直接从底板转移至核磁共振机的待测处,避免了搬动病人时对病人造成的痛苦。
[0009] 进一步的,加强肋上连接有垂直向下的辅助支撑架,辅助支撑架另一端与辅助滚轮连接。辅助支撑架与辅助滚轮能够保证在固定栓拧松时多功能可升降病床的稳定,大幅提升病人在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上的舒适度。
[0010] 可选的,床架上床头位置连接有垂直向上的限位栏。
[0011] 可选的,底板上靠近床头处设有充气垫。
[0012] 可选的,床架左右两边设有围栏
[0013] 可选的,围栏拐为圆弧。
[0014] 以上几个设计的目的在于提升病人在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上的安全和舒适度,限位栏能够防止病人将头部伸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之外,从而有效降低转运时发生的意外事故几率。充气垫可供病人趟靠降低转运时的颠簸感。围栏可以防止病人将身体伸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之外,从而有效降低转运时发生的意外事故几率,同时也可以供病人抓扶便于部分患病程度较轻的病人独立下床车。围栏拐角为圆弧可以大幅降低病人下床时发生磕碰撞伤事故的几率。
[0015] 可选的,底板远离围栏一边设有感应栏。
[0016] 感应栏能够感应核磁共振机的待测处的位置,当感应栏靠近核磁共振机的待测处时,底板开始降低移动速度最终停止,可以有效提高病人在底板上移动的舒适度。
[0017] 可选的,第二活动件上还连接有辅助板,辅助板位于床架下方且能以第二活动件为中心做圆周翻转。
[0018] 辅助板能够降低床架与地面的距离,间接的延长了床架的长度,在不用时可以收纳至床架下不影响多功能可升降病床的停放。
[0019] 可选的,床架的床尾设有斜向下的斜坡。
[0020] 床尾设有斜向下的斜坡可以大幅降低病人下床时发生磕碰撞伤事故的几率。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1、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在日常使用时固定栓将加强肋与床尾支撑架固定,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保持稳定可供病人平躺与医护人员推车运输病人。在到达指定地点后,可以通过拧松固定栓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不再保持稳定,调节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相对位置使多功能可升降病床沿床头向床尾倾斜,病人可以独立滑下多功能可升降病床或者在医护人员的帮扶下较为轻松的下床车。较之传统平床车能够极大减少帮扶的医护人员数量和极大降低病人转移下床的难度。
[0022] 2、多功能可升降病床的辅助支撑架与辅助滚轮能够保证在固定栓拧松时多功能可升降病床的稳定,大幅提升病人在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上的舒适度。
[0023] 3、多功能可升降病床的限位栏能够防止病人将头部伸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之外,从而有效降低转运时发生的意外事故几率。
[0024] 4、多功能可升降病床的充气垫可供病人趟靠降低转运时的颠簸感。
[0025] 5、多功能可升降病床的围栏可以防止病人将身体伸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之外,从而有效降低转运时发生的意外事故几率,同时也可以供病人抓扶便于部分患病程度较轻的病人独立下床车。
[0026] 6、多功能可升降病床的辅助板能够降低床架与地面的距离,间接的延长了床架的长度,在不用时可以收纳至床架下不影响多功能可升降病床的停放。
[0027] 7、多功能可升降病床靠近核磁共振机时,病人平躺在底板上,底板通过滑轨带着病人向核磁共振机靠近,最终底板与核磁共振机的待测处接触,底板停止移动,病人可直接从底板转移至核磁共振机的待测处,避免了搬动病人时对病人造成的痛苦。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倾斜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中底板移动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床架、2为加强肋、3为第一活动件、4为床头支撑架、5为第一滚轮、6为辅助滚轮、7为第二滚轮、8为床尾支撑架、9为第二活动件、10为第一滑槽、11为围栏、12为充气垫、13为辅助板、14为限位栏、15为底板、16为滑轨、17为固定栓、18为第二滑槽、20为辅助支撑架、25为感应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保护内容。
[0030]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侧视结构示意图,包括床架1、床头支撑架4、床尾支撑架
8和加强肋2,其中床头支撑架4一端通过第一活动件3与床架1的床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滚轮5连接。床尾支撑架8一端通过第二活动件9与床架1的床尾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滚轮7连接,床尾支撑架8上设有第一滑槽10。加强肋2位于床架1下,其上设有第二滑槽18,加强肋
2一端与床头支撑架4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穿过第一滑槽10与第二滑槽18的固定栓17与床尾支撑架8连接。床架1由床头、床尾挡板和一个侧边挡板组成一边开口一边封闭的“匚”字结构,床头和床尾挡板均设有滑轨16,底板15通过滑轨16与床架1连接,且能沿床架1开口方向做水平运动。
[0031] 使用时,床架1、床头支撑架4、床尾支撑架8和加强肋2中组成的内四边形中,固定栓17将床尾支撑架8与加强肋2固定连接,床头支撑架4与加强肋2固定连接,这个内四边形保持稳定,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可以供病人平躺和医护人员推动。
[0032] 靠近核磁共振机时,病人平躺在底板15上,底板15通过滑轨16带着病人向核磁共振机靠近,最终底板15与核磁共振机的待测处接触,底板15停止移动,病人可直接从底板15转移至核磁共振机的待测处,避免了搬动病人时对病人造成的痛苦。
[0033] 实施例2如图1所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侧视结构示意图,基于实施例1,加强肋2上连接有垂直向下的辅助支撑架20,辅助支撑架20另一端与辅助滚轮6连接。
[0034] 实施例3如图1所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侧视结构示意图,基于实施例1,床架1上床头位置连接有垂直向上的限位栏14。
[0035] 实施例4如图1所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侧视结构示意图,基于实施例1,底板15上靠近床头处设有充气垫12。
[0036] 实施例5如图1所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侧视结构示意图,基于实施例1,床架1左右两边设有围栏11。
[0037] 实施例6如图1所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侧视结构示意图,基于实施例1,围栏11拐角为圆弧。
[0038] 实施例7如图1所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侧视结构示意图,基于实施例1,第二活动件9上还连接有辅助板13,辅助板13位于床架1下方且能以第二活动件9为中心做圆周翻转。
[0039] 实施例8如图1所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侧视结构示意图,基于实施例1,床架1的床尾设有斜向下的斜坡。
[0040] 实施例9如图2所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倾斜时结构示意图,包括床架1、床头支撑架4、床尾支撑架8和加强肋2,其中床头支撑架4一端通过第一活动件3与床架1的床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滚轮5连接。床尾支撑架8一端通过第二活动件9与床架1的床尾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滚轮7连接,床尾支撑架8上设有第一滑槽10。加强肋2位于床架1下,其上设有第二滑槽18,加强肋2一端与床头支撑架4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穿过第一滑槽10与第二滑槽18的固定栓17与床尾支撑架8连接。加强肋2上连接有垂直向下的辅助支撑架20,辅助支撑架20另一端与辅助滚轮6连接。床架1上连接有垂直向上的限位栏14。床架1上靠近床头处设有充气垫12,床架1左右两边设有围栏11,围栏11拐角为圆弧。第二活动件9上还连接有辅助板13,辅助板
13位于床架1下方且能以第二活动件9为中心做圆周翻转。床架1由床头、床尾挡板和一个侧边挡板组成一边开口一边封闭的“匚”字结构,床头和床尾挡板均设有滑轨16,底板15通过滑轨16与床架1连接,且能沿床架1开口方向做水平运动。
[0041] 使用时,床架1、床头支撑架4、床尾支撑架8和加强肋2中组成的内四边形中,固定栓17拧松,床尾支撑架8与加强肋2滑动连接,内四边形不再稳定,调节第一滑槽10与第二滑槽18的相对位置使多功能可升降病床沿床头向床尾倾斜,病人可以独立滑下多功能可升降病床或者在医护人员的帮扶下较为轻松的下床车。较之传统平床车能够极大减少帮扶的医护人员数量和极大降低病人转移下床的难度。
[0042] 实施例10如图3所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俯视结构示意图,底板15远离围栏11一边设有感应栏
25。
[0043] 实施例11如图4所示,多功能可升降病床中底板移动时俯视结构示意图,感应栏25能够感应核磁共振机的待测处的位置,当感应栏25靠近核磁共振机的待测处时,底板15开始降低移动速度最终停止,可以有效提高病人在底板上移动的舒适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