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支柱和手术台

申请号 CN201510387488.2 申请日 2015-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5232287B 公开(公告)日 2017-05-24
申请人 迈柯唯有限公司; 发明人 G·科赫;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手术台及其手术台支柱(10),该手术台支柱包括基体(12)和支柱头(14),在该支柱头上能固定患者支承面(103),手术台支柱(10)具有第一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22),它们能彼此无关地调节用以改变支柱头相对于基体的 位置 ,在它们被激活时分别实施沿垂直方向进行的调节运动,它们经由连接区域与支柱头机械地连接,所述支柱头包括长度补偿系统,在第一和/或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调节运动时,在两个连接区域之间的距离能经由所述长度补偿系统改变,并且第一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是在支柱头与基体之间的唯一的传 力 元件。
权利要求

1.手术台支柱(10),其包括基体(12)和支柱头(14),在该支柱头上能固定患者支承面(103),其特征在于,
手术台支柱(10)具有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能彼此无关地调节,用于改变支柱头(14)相对于基体(12)的位置
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分别定向和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在它们被激活时分别实施沿垂直方向进行的调节运动;
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经由第一连接区域与支柱头(14)机械地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经由第二连接区域与支柱头(14)机械地连接;
所述支柱头(14)包括长度补偿系统,在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和/或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进行调节运动时,在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之间的距离能经由所述长度补偿系统改变;并且
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是在支柱头(14)与基体(12)之间的唯一的传元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和/或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传递围绕一条在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之间的连接线作用的转矩。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各一个下端部与基体(12)固定地机械地连接。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各一个下端部与基体(12)固定地机械地连接。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的下端部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下端部与基体(12)的高度可调的部件(62、80)机械地连接。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的下端部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下端部与基体(12)的高度可调的部件(62、80)机械地连接。
7.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头(14)具有枢转单元(52),用于使能与枢转单元(52)连接的患者支承面(103)枢转,所述枢转单元(52)能至少围绕第一、第二旋转轴线(A1、A2)和另外的旋转轴线(Z”)枢转,所述第一、第二旋转轴线(A1、A2)和所述另外的旋转轴线(Z”)在朝平平面的投影中彼此垂直,所述患者支承面(103)的纵轴线(Z)和第一、第二旋转轴线(A1、A2)在朝水平平面的投影中彼此垂直。
8.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的纵轴线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纵轴线沿患者支承面(103)的纵轴线(Z)的方向间隔开。
9.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头(14)和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的上端部在第一连接区域中经由第一旋转轴承(30)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1)可枢转地机械地连接,并且所述支柱头(14)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上端部在第二连接区域中经由第二旋转轴承(32)围绕第二旋转轴线(A2)可枢转地机械地连接,第一旋转轴线(A1)和第二旋转轴线(A2)平行。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头(14)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支撑元件(54),该第一支撑元件与第一旋转轴承(30)固定地连接并且能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1)枢转,所述第一支撑元件(54)至少具有一个用于与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三连接区域(56),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与支柱头(14)的枢转单元(52)处于操作连接。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54)具有用于连接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的第一端部的第四连接区域(58),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第二端部与支柱头(14)的枢转单元(52)操作连接,并且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的与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与支柱头(14)的枢转单元(52)操作连接。
12.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头(14)具有第二支撑元件,所述第二支撑元件与第二旋转轴承(32)固定地连接并且能围绕第二旋转轴线(A2)枢转,并且第二支撑元件具有用于连接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的第一端部的第四连接区域(58),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第二端部与支柱头(14)连接,并且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的第二端部与支柱头(14)连接。
13.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的纵轴线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纵轴线处于一个垂直平面中,用于与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三连接区域(56)在第一侧与该垂直平面隔开第一距离地设置,并且用于与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的第一端部连接的第四连接区域(58)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与该垂直平面隔开第二距离地设置。
14.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的纵轴线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纵轴线处于一个垂直平面中,用于与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三连接区域(56)在第一侧与该垂直平面隔开第一距离地设置,并且用于与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的第一端部连接的第四连接区域(58)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与该垂直平面隔开第二距离地设置。
15.按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和/或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构成为单向作用液压缸
16.按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和/或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构成为双向作用缸。
17.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承(30)经由所述长度补偿系统与第二旋转轴承(32)机械地连接,所述长度补偿系统包括旋转滑动销(36)和带有支承套筒(50)的元件,旋转滑动销(36)的一端能在该支承套筒中推入和拔出,用于改变在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和/或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调节运动时在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固定在支柱头(14)上的患者支承面(103)能围绕旋转滑动销(36)的纵轴线枢转。
18.按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承(30)经由所述长度补偿系统与第二旋转轴承(32)机械地连接,所述长度补偿系统包括旋转滑动销(36)和带有支承套筒(50)的元件,旋转滑动销(36)的一端能在该支承套筒中推入和拔出,用于改变在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和/或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调节运动时在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固定在支柱头(14)上的患者支承面(103)能围绕旋转滑动销(36)的纵轴线枢转。
19.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是相同大小的。
20.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作用液压缸是柱塞缸。
21.手术台(100),其包括按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术台支柱(10)以及包括能固定在支柱头(14)上的患者支承面。

说明书全文

手术台支柱和手术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台支柱,其包括基体和支柱头,在该支柱头上能固定患者支承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手术台支柱的手术台。

背景技术

[0002] 在支承于患者支承面上的患者的手术之前或期间,患者支承面达到一个便于对患者操作的位置。在此可能必要的是,患者支承面枢转大度。手术台的患者支承面的高度也应该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调节。理想的是,手术台也允许患者支承面的非常低的高度,这以手术台支柱的节约空间的结构方式为前提。
[0003] 在医院运转中,通常使用三种不同的手术台,即固定不动的手术台、活动式手术台和移动式手术台。固定不动的手术台具有与手术室地面固定地连接的手术台支柱,其通常没有手术台脚部并且经由固定敷设的电缆被供给能量。在这种固定不动的手术台中,患者支承面能以简单方式拆卸和再次连接并且能用为此设置的运输装置移动。通过该运输装置可以将患者在患者支承面上送进和送出于手术室。
[0004] 活动式手术台具有与手术台支柱连接的手术台脚部,其允许在手术室中的自由定位,并且这种手术台具有能从手术台支柱拆卸和再次连接的患者支承面。手术台支柱的活动借助于为此设置的支柱运输器或者在手术台自身移动式活动的情况下通过安装的可伸出的运输滚轮实现。
[0005] 移动式手术台的手术台脚部具有滚轮,用于移动手术台,使得手术台在没有辅助装置的情况下能移动并且适用于运输患者。另外,在移动式手术台中,患者支承面通常与手术台支柱固定地连接并且在医院运转中不与手术台支柱松开。另外在移动式手术台中,可以采用电移动驱动装置,以便借助于电移动驱动装置来移动移动式手术台,优选具有柔和起动功能和安全制动功能。
[0006] 活动式手术台和移动式手术台的能量供给可以通过蓄电器实现,其优选集成在手术台中,尤其是设置在手术台支柱脚部或者手术台支柱中。
[0007] 不仅在固定不动的手术台中而且在活动式手术台和移动式手术台中可以设置电动可调的部件,例如:在长度方面电动可改变的手术台支柱,用于改变设置在手术台支柱上的患者支承面的高度;围绕两条正交轴线可调的手术台支柱头,用于改变与手术台支柱头连接的患者支承面的俯仰倾和侧倾;和/或患者支承面的电动可调的部件。
[0008] 俯仰倾在此表示患者支承面围绕一条旋转轴线枢转,该旋转轴线垂直于一个垂直平面,患者支承面的纵轴线处在该垂直平面中。侧倾表示患者支承面围绕其纵轴线或围绕一条与患者支承面的纵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枢转,该旋转轴线处在一个垂直的且包含患者支承面纵轴线的平面中。如果患者支承面与手术台支柱的支柱头未连接,则俯仰倾和侧倾的定义涉及如同在固定有患者支承面时实现的支柱头位置。
[0009] 由文件DE102011000628A1已知一种手术台支柱,其具有三个调节驱动装置用于调节侧倾和俯仰倾。在此,机械实施方式是相当耗费的并且需要大结构空间。俯仰倾功能的刚性和无间隙性受到可枢转的倾斜缸的负面影响。在侧倾功能和俯仰倾功能之间的运动学耦联导致这些功能的相互影响。
[0010] 由文件DE19623580C2已知一种升降支柱,其包括三个垂直的升降缸,用于调节患者支承面。

发明内容

[0011] 从已知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手术台支柱,其在结构简单的情况下允许手术台支柱的支柱头的俯仰倾、侧倾和/或高度的大调节范围。
[0012] 上述目的通过本发明的手术台支柱达到,其包括基体和支柱头,在该支柱头上能固定患者支承面,手术台支柱具有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能彼此无关地调节,用于改变支柱头相对于基体的位置;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分别定向和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在它们被激活时分别实施沿垂直方向进行的调节运动;所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经由第一连接区域与支柱头机械地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经由第二连接区域与支柱头机械地连接;所述支柱头包括长度补偿系统,在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或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进行调节运动时,在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之间的距离能经由所述长度补偿系统改变;并且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是在支柱头与基体之间的唯一的传元件。
[0013] 通过本发明的手术台支柱,支柱头或者说与该支柱头连接的患者支承面可以通过不同的调节运动倾斜或者改变侧倾。另外,在直线调节驱动装置沿同一调节方向同时调节运动时,支柱头改变高度,也就是说抬起或降低,而侧倾或俯仰倾不改变。
[0014] 除了这两个直线调节驱动装置之外,在支柱头和基体之间不设置其它的传力所需的机械连接。除了因此简化手术台支柱的结构之外,其优点还在于,仅需简单地包覆支柱基体,其具有用于两个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通口。另外,一个通口设置在支柱基体的包覆件中,用于连接以便传输能量和信号。可以取消波纹管,在现有技术已知的大多数手术台中需要波纹管用来遮盖支柱基体。由于第一和/或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将所有围绕一条在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之间的连接线作用的转矩优选传递至手术台支柱的基体,可以尤其是可靠地承受在患者支承面侧倾时出现的倾覆力矩。特别有利的是,两个直线调节驱动装置与基体机械地固定地连接。因此进一步简化结构。另外在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达到高稳定性。在这种构造中,支柱头的抬起也可以简单地经由第一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同时伸出来实现。
[0015] 另外有利的是,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分别执行仅仅垂直的调节运动,也就是说与手术台支柱的垂直的纵轴线平行的调节运动。这尤其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定向和设置成,使得它们的纵轴线在它们的所有调节运动中都是平行的。调节运动在此优选分别沿着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纵轴线进行。优选长度补偿系统将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连接区域连接起来。长度补偿系统在此优选构造成,使得由于第一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不同调节运动引起的在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之间的距离变化被动地实现。术语侧倾和俯仰倾已经在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中解释,并且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按照该解释被使用。
[0016] 第一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例如可以构成为液压缸或电动驱动的螺杆机构。
[0017] 另外有利的是,两个直线调节驱动装置与基体的高度可调的部件连接。于是总高度调节范围是基体高度调节与通过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可实现的高度调节的总和。为了基体的高度可调的部件的高度调节,设置另一调节驱动装置,优选液压缸或电动驱动的螺杆机构。螺杆机构是具有螺杆的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平移运动。因此相对大的高度调节范围是可能的。
[0018] 另外有利的是,支柱头具有枢转单元,用于使与支柱头连接或可连接的患者支承面在连接状态下枢转。在此,枢转单元能至少围绕第一、第二枢转轴线和另外的枢转轴线枢转。第一、第二枢转轴线和所述另外的枢转轴线在朝平平面的投影中彼此垂直。同样,患者支承面的纵轴线和第一、第二枢转轴线在朝水平平面的投影中彼此垂直。因此可能的是,患者支承面围绕两条主轴线枢转,使得患者支承面的侧倾和俯仰倾可以容易地调节。
[0019] 特别有利的是,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纵轴线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纵轴线沿患者支承面的纵轴线的方向间隔开并且优选间距为10cm~50cm的范围。在患者支承面中没有自然定义纵轴线,患者支承面的纵轴线定义为按规定使用居中地躺在患者支承面上的患者的中心轴线的平行线。优选患者支承面的中心处在患者支承面的纵轴线上。因此没有或仅仅微小的用于使患者支承面围绕纵轴线旋转的转矩作用到手术台支柱的机械元件上。
[0020] 另外有利的是,支柱头经由第一旋转轴承在第一连接区域中与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上端部围绕第一旋转轴线可枢转地机械连接,并且支柱头经由第二旋转轴承在第二连接区域中与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上端部围绕第二旋转轴线可枢转地机械连接。在此,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平行。因此,支柱头可以围绕一条与第一和第二旋转轴承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枢转,或者根据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控制,该旋转轴线与这两条旋转轴线之一重合,长度补偿系统补偿在第一旋转轴承和第二旋转轴承之间的改变的距离。第一和第二旋转轴承因此优选分别处在第一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与支柱头的接口上。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朝向支柱头的端部称为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上端部。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朝向支柱头的端部称为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上端部。通过该进一步方案可能的是,在俯仰倾调节时出现的支柱头相对于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枢转通过简单构造的稳定的机械的旋转元件实现。
[0021] 也特别有利的是,长度补偿系统包括旋转滑动销和带有支承套筒的元件,旋转滑动销的一端能在支承套筒中推入和拔出,用于改变在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或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调节运动时在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之间的距离。能固定在支柱头上的患者支承面在此可围绕旋转滑动销的纵轴线枢转。带有支承套筒的元件可以是在旋转滑动销上可移动的轴承孔,该轴承孔尤其是环绕或包围旋转滑动销。
[0022]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利的进一步方案中,支柱头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支撑元件,该第一支撑元件与第一旋转轴承的相对于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可旋转的部件固定地连接并且能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枢转,使得该第一支撑元件连同支柱头围绕第一旋转轴承枢转。第一支撑元件至少具有一个第三连接区域,用于将第一支撑元件与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部连接。优选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与支柱头的枢转单元处于操作连接。
[0023] 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端部优选能围绕一条将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上端部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上端部连接的轴线或者围绕一条平行于该轴线的轴线枢转。在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伸出和缩回并由此引起的侧倾调节时,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端部在圆形轨迹上围绕将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上端部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上端部连接的轴线或者围绕与该轴线平行的轴线运动。
[0024] 通过上述进一步方案,与支柱头连接的患者支承面的俯仰倾和侧倾都可以简单且精确地调节。在这种关系中操作连接尤其是,在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端部运动时,实现枢转单元的与该运动相关的运动。
[0025] 作为替换或补充,第一支撑元件可以是能围绕第一旋转轴承的第一旋转轴线或第二旋转轴承的第二旋转轴承枢转的。
[0026] 优选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部也可枢转地与支撑元件的第三连接区域连接,使得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纵轴线在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调节运动期间在没有同时调节支柱头俯仰倾的情况下总是处在一个平面中。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在此围绕一条枢转轴线枢转,该枢转轴线在朝水平平面的投影中与支撑元件的旋转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正交。
[0027] 取代在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支撑元件之间的可枢转的连接,可以在第一支撑元件与支柱头之间设置第二长度补偿系统。
[0028] 如上所述,包括两个用于俯仰倾的垂直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用于侧倾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系统以有利方式允许支柱头侧倾,而不必引导为此所需的驱动装置穿过支柱头基体的遮盖件。因此不需要耗费的遮盖件例如波纹管,因此手术台支柱的清洁也是简单可能的。另外,侧倾功能与俯仰倾功能解耦。因此,俯仰倾和侧倾的正确角度调节可以由操作人员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进行并且避免高的控制耗费和监控耗费。
[0029] 特别有利的是,第一支撑元件具有用于连接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部的第四连接区域,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部与第四连接区域操作连接,并且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与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与枢转单元操作连接。
[0030] 优选第一支撑元件的第三连接区域和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部经由第三旋转轴承连接。另外,第一支撑元件的第四连接区域和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部经由第四旋转轴承连接。第三和第四旋转轴承的枢转轴线是平行的。
[0031] 借助于这种布置,在支柱头的两个作用点上调节支柱头侧倾成为可能。另外,第三和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可以构成为单向作用的液压缸,使得节约空间的布置是可能的。另外,对第三和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稳定性的要求低于在设置仅一个调节驱动装置的情况。
[0032] 作为替换,有利的是,支柱头具有第二支撑元件,其与第二旋转轴承的相对于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可旋转的部件连接并且能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枢转,使得第二支撑元件连同支柱头围绕第二旋转轴承枢转。第二支撑元件具有用于连接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部的第四连接区域。因此,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部与前一支撑元件连接,并且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部与第二支撑元件连接。因此,在大转矩作用到支柱头上时,转矩的一部分不仅导入到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中,也导入到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中。因此实现支柱头的附加稳定,旋转轴承的卸载以及第一或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较小负载。
[0033] 特别有利的是,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纵轴线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纵轴线处于一个垂直平面中,并且用于与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下端部连接的第三连接区域在第一侧与该垂直平面隔开第一距离地设置,并且用于与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下端部连接的第四连接区域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与该垂直平面隔开第二距离地设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优选是相同大小的。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以有利方式能够将第三和/或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构成为单向作用缸,并且因此能以简单方式调节患者支承面的侧倾。
[0034] 另外特别有利的是,第三和/或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构成为单向作用缸,优选柱塞缸。因此简单且廉价的结构是可能的。
[0035] 另外有利的是,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和/或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构成为双向作用缸。在患者如此程度躺偏,即其重心不再处在第一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之间的区域中,这些缸之一承受拉力负荷。相应地,在患者沿横向躺偏时,重心处在第三和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之间的区域之外,在这些缸之一承受拉力负荷。通过构成为双向作用缸,此时出现的拉力也可由相应缸承受。
[0036] 特别有利的是,手术台支柱是手术台的部件,并且在支柱头上能固定患者支承面。另外有利的是,手术台构成为固定不动的、活动的或移动式的手术台。通过手术台支柱构成为整个系统的部件,满足手术医生的典型需求并且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0037]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由以下说明得出,以下说明借助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附图说明

[0038] 附图如下:
[0039]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手术台支柱的手术台示意图;
[0040] 图2是按图1的手术台支柱的详图,该手术台支柱包括基体和支柱头,该支柱头围绕水平的且与未示出的患者支承面的纵轴线正交的轴线枢转以调节俯仰倾并且围绕与未示出的患者支承面的纵轴线平行的轴线枢转以调节侧倾;
[0041] 图3是按图2的具有支柱头的手术台支柱的局部的详图,该支柱头具有带第三和第四连接区域的支撑元件,支柱头相对于图1所示的中性位置围绕与患者支承面的纵轴线平行的轴线枢转;
[0042] 图4是按图2和3的手术台支柱的详图,支柱头相对于图2朝相反的方向倾斜;
[0043] 图5是按图2至4的手术台支柱的用于调节侧倾和俯仰倾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
[0044] 图6是按图2至5的手术台支柱,其中,通过同时激活用于俯仰倾调节的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实现高度调节;
[0045] 图7是按图1至6的手术台支柱的详图,在此没有软垫元件和安装元件;
[0046] 图8是按第二实施方式的手术台支柱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仅设置一个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用来调节侧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图1是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术台100的示意图,其包括脚部102、手术台支柱10和患者支承面103。
[0048] 患者支承面103具有多个在它们彼此相对位置方面能调节的部件,这些部件允许未示出的患者的不同定位。在当前实施例中,患者支承面103具有座板120、背板122、头板124、两体式右腿板126和两体式左腿板128。用虚线画出的患者支承面纵轴线用标记Z表示。
[0049] 在图2中显示手术台支柱10的详图,未显示图1中可见的外部的包覆元件。具有相同构造或相同功能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手术台支柱10具有基体12和支柱头14,该支柱头围绕水平的且与未示出的患者支承面103的纵轴线正交的轴线枢转以调节俯仰倾。此外,支柱头14围绕旋转轴线Z”枢转以调节侧倾。
[0050] 经由在基体12的底侧设置的法兰29,基体12与脚部102固定地连接。支柱头14固定地或可纵向移动地与患者支承面103的座板120和背板122的驱动和保持元件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柱头14也可以与患者支承面103以可耦联且可再次松开的方式连接。
[0051] 为了支柱头14的高度调节的第一级,设置升降滑座,其能通过升降缸26沿垂直方向运动。升降滑座具有下部62和上部8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为了驱动升降滑座,取代升降缸26,也可以设置其它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尤其是螺杆驱动装置。作为升降缸26,采用双向作用的液压缸,其纵轴线垂直地延伸。液压缸26的活塞杆26a在相应地加载压力的情况下从升降缸26的缸管26b中伸出或者缩进到该缸管中。活塞杆26a的下端部在此优选经由螺纹连接装置与手术台100的脚部102固定地连接。缸管26b的下端部与升降滑座的下部62固定地连接,并且缸管26b的上端部与升降滑座的上部80固定地连接。在活塞杆26a相对于缸管26b相对运动时,缸管26b与升降滑座一起垂直运动。升降滑座具有引导杆24,其将升降滑座的上部80与升降滑座的下部62固定地相互连接。升降滑座的垂直运动通过升降缸26以及通过引导杆24引导。为此,引导杆24通过在图2中不可见的设置于基体12中的引导套引导。缸管26b的纵轴线和引导杆24的纵轴线是垂直的并因此是平行的。通过升降缸26和引导杆24以及升降滑座的布置,升降滑座可以一直下降到手术台100的脚部102的区域中,也就是说一直下降到基体12下方。升降滑座在图2中描述于上终端位置上。
[0052] 与升降滑座的下部62,构成为液压缸的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的缸管20b的下部的第一端部固定地连接。与该缸管20b的第一端部间隔开,构成为液压缸的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缸管22b的下部的第一端部固定地连接。与升降滑座的上部80,缸管20b的上部的第二端部固定地连接。与该缸管20b的第二端部间隔开,缸管22b的上部的第二端部固定地连接。在此,缸管20b、22b的上端部和下端部都固定地夹紧在升降滑座中,使得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22的纵轴线相对于升降滑座的位置是不可改变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22的纵轴线彼此间隔开地垂直设置。缸管20b、22b的下端部处于同一个水平平面上。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的活塞杆20a的上端部在第一连接区域中经由第一旋转轴承30与支柱头14连接,并且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活塞杆22a的上端部在第二连接区域中经由第二旋转轴承32与支柱头14连接。第一旋转轴承30定义第一旋转轴线A1并且第二旋转轴承32定义第二旋转轴线A2,旋转轴线A1、A2是水平的和平行的。旋转轴线A1、A2正交于一条与患者支承面103的纵轴线Z平行的纵轴线Z’。借助于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22不仅能改变患者支承面103的俯仰倾,而且作为替换或者补充能改变支柱头14相对于升降滑座的高度。
[0053] 支柱头14包括旋转滑动销36,其借助于第二旋转轴承32能围绕第二旋转轴线A2相对于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枢转,旋转滑动销36的第一端部经由接纳套筒37与第二旋转轴承32固定地连接。支柱头14具有带支承套筒50的枢转单元52,旋转滑动销36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能穿过该支承套筒被引导,支承套筒50可以沿旋转滑动销36的纵轴线的方向即轴向方向自由地在该旋转滑动销上运动。另外,支承套筒50可以自由地围绕旋转滑动销36旋转。通过这种结构,枢转单元52可以围绕旋转轴线Z”相对于旋转轴承30、32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22旋转。
[0054] 枢转单元52用于将支柱头14与患者支承面103连接,并且用于患者支承面103的枢转,如果患者支承面与枢转单元52连接的话。枢转单元52与第一旋转轴承30连接,使得枢转单元能围绕第一旋转轴承30的第一旋转轴线A1相对于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枢转并且是轴向固定的。旋转滑动销36和支承套筒50构成滑动轴承,该滑动轴承不仅允许枢转单元52围绕旋转滑动销36旋转以改变患者支承面103的侧倾,而且在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不并行地伸出时允许长度补偿,使得旋转滑动销36和支承套筒
50是在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的上端部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上端部之间的长度补充系统的能彼此相对运动的部件。第一旋转轴承30和第二旋转轴承32因此经由旋转滑动销36和支承套筒50相互连接。
[0055] 为了枢转单元52的俯仰倾调节,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可以伸出并且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可以处在缩回的位置上。在此,枢转单元52连同支承套筒50在旋转滑动销36上移动,使得枢转单元52离开第二旋转轴承32。
[0056] 第一支撑元件54与第一旋转轴承30固定地连接,使得第一支撑元件连同支柱头14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1枢转。第一支撑元件54构造成,使得第一臂的下端部具有第三连接区域56并且第二臂的下端部具有第四连接区域58。第一支撑元件54的第一臂从第一旋转轴承30背离垂直平面倾斜朝下延伸。第一支撑元件54的第二臂从第一旋转轴承30背离垂直平面在相反侧倾斜朝下延伸。
[0057] 第三连接区域56与垂直平面的第一侧隔开间距地设置,并且第四连接区域58与该垂直平面的第二侧隔开间距地设置,这些间距相同大小,所述垂直平面包含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的纵轴线和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的纵轴线以及优选包含纵轴线Z’。
[0058] 第三连接区域56和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下端部构成第三旋转轴承44。第四连接区域58和在图2中不可见的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的下端部构成第四旋转轴承46。
[0059] 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能通过第三旋转轴承44围绕第三旋转轴线A3枢转。通过缸管40b的上端部构成的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第二上端部与枢转单元52经由另一旋转轴承围绕一条平行于第三旋转轴线A3的旋转轴线可枢转地连接,使得在操纵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时枢转单元52围绕旋转轴线Z”枢转。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单向作用的液压缸,其设置成,使得活塞杆40a通过加载压力被主动地从缸管40b中压出。因此,枢转单元52在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加载压力时围绕旋转轴线Z”朝第一方向旋转。
[0060] 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能通过第四旋转轴承46围绕一条平行于第三旋转轴线A3且平行于垂直平面的第四旋转轴线A4枢转。通过缸管的上端部构成的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第二上端部与枢转单元52经由另一旋转轴承围绕一条平行于第四旋转轴线A4的旋转轴线可枢转地连接,使得在操纵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时枢转单元52围绕旋转轴线Z”枢转。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也构成为单向作用的液压缸,其设置成,使得其活塞杆通过加载压力被主动地从缸管中压出。因此,枢转单元52在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加载压力时围绕旋转轴线Z”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为了侧倾调节,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伸出并且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压缩,使得枢转单元52围绕旋转轴线Z”背离观察者地旋转。
[0061] 图3显示图2所示的支柱头14从另一视角的详图。枢转单元52以与图2相同的方式相对于水平的中性位置倾斜,在中性位置上,至少与枢转单元52连接的座板120的支承面水平地设置,也就是说既不俯仰倾斜也不侧向倾斜。为此从中性位置出发,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伸出并且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处于其下终端位置。另外,枢转单元52从图2所示的侧倾终端位置朝相反的终端位置枢转,也就是说从图3所示的视角逆时针枢转。为此,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伸出并且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压缩到缩回的位置中。为此,在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伸出时,相应的液压开启,使得液压液体可以从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导出。
[0062] 通过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紧接着的伸出,枢转单元52从图3所示位置逆时针围绕旋转轴线Z”枢转,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被压缩。为此,在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伸出时,相应的液压阀开启,使得液压液体可以从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导出。因此,患者支承面103的侧倾可以简单地且与俯仰倾调节无关地进行调节。另外,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的活塞杆以标记42a表示,并且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的缸管以附图标记42b表示。
[0063] 另外在图3中清楚可见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与枢转单元52和支撑元件54经由第一旋转轴承30连接。通过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的伸出,枢转单元52连同支撑元件54围绕一条垂直于纵轴线Z’的旋转轴线或者围绕一条平行于纵轴线Z’的旋转轴线倾斜。
[0064] 图4显示按图2和3的手术台支柱10的详图,支柱头14相对于图2朝相反方向倾斜。
[0065] 在图4中,与图2和3相比,手术台支柱10的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进一步伸出。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缩回。因此,枢转单元52朝与图2和3中可见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0066] 另外在图4中清楚可见旋转轴承48,其将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上端部与枢转单元52可枢转地连接。旋转轴承48的旋转轴线在此平行于纵轴线Z’和第三旋转轴线A3。
[0067] 在图5中显示按图2~4的用于调节侧倾和俯仰倾的手术台支柱10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22、40、42。它们是允许手术台100的患者支承面103的高度调节、侧倾和俯仰倾的主要元件。示出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其经由第一旋转轴承30和销38与在图5中隐去的枢转单元52连接。另外可见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上端部和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的上端部,它们与未描述的枢转单元52连接。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2经由第二旋转轴承32以及经由接纳套筒37与旋转滑动销36连接。
[0068] 旋转滑动销36和销38沿着旋转轴线Z”定向并且允许未描述的枢转单元52围绕该旋转轴线Z”旋转以调节患者支承面103的侧倾。
[0069] 在第三连接区域56的下端部上,设置一个在第三连接区域56的两侧被保持的销,其纵轴线平行于纵轴线Z’。该销允许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围绕第三旋转轴线A3枢转。该销与第三连接区域56以及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下端部一起构成第三旋转轴承44。
[0070] 在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上端部上设置第一销接纳部41,其可以接纳用于将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的上端部与枢转单元52连接起来的销并且因此允许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相对于枢转单元52围绕一条平行于纵轴线Z’的轴线枢转。
[0071] 在第四连接区域58的下端部上,设置一个在连接区域58的两侧被保持的销,其纵轴线平行于纵轴线Z’。该销允许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围绕第四旋转轴线A4枢转。该销与第四连接区域58以及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下端部一起构成第四旋转轴承46。
[0072] 在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的上端部上设置第二销接纳部43,其可以接纳用于将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的上端部与枢转单元52连接起来的销并且因此允许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相对于枢转单元52围绕一条平行于纵轴线Z’的轴向枢转。
[0073] 与图4不同,在图5中,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伸出并且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缩回。
[0074] 图6显示按图2~5的手术台支柱10,其中,高度调节通过同时激活用于俯仰倾调节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和22实现。另外,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伸出并且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2缩回,因此实现与枢转单元52连接的患者支承面103的相应侧倾。
[0075] 在图7中显示按图1~6的手术台100的详图,没有显示软垫元件和安装元件,在此描述手术台支柱10和脚部102的外部覆盖件。另外可见支撑元件54的第三连接区域56和第四连接区域58以及第三旋转轴承44和第四旋转轴承46。
[0076] 第一患者支承面臂104和第二患者支承面臂106在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枢转单元52连接。第一患者支承面臂104具有用于支承患者支承面103的背板122的第一区段108和用于支承患者支承面103的座板120的第二区段110。同样,第二患者支承面臂106具有用于支承患者支承面103的背板122的第一区段112和用于支承患者支承面103的座板120的第二区段114。
[0077] 经由患者支承面臂104和106,背板122和座板120围绕一条垂直于患者支承面103的纵轴线Z的旋转轴线可彼此相对枢转地设置。为此,在第一患者支承面臂104的第一区段108中设置第一枢转缸116,使得该第一枢转缸可以使第一患者支承面臂104的第二区段110相对于第一区段108枢转。另外,在第二患者支承面臂106的第一区段112中设置第二枢转缸
118,使得该第二枢转缸可以使第二患者支承面臂106的第二区段114相对于第一区段112枢转。另外,患者支承面103设置成沿其纵轴线Z相对于手术台支柱10可移动地设置。
[0078] 在图8中显示按第二实施方式的手术台支柱130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20、22、134,该手术台支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术台支柱10不同,取代第一支撑元件54,具有带仅一个臂的支撑元件132,支撑元件132的结构、功能和耦联在其它方面与第一支撑元件54的结构、功能和耦联一致。另外,取代第三和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42,设置仅一个构成为双向作用缸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134,其下端部以与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40相同的方式以支撑元件132的臂和支撑元件132的上端部与枢转单元52连接。
[0079] 手术台支柱130的其它元件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术台支柱10一致。
[0080] 附图标记列表
[0081] 10    手术台支柱
[0082] 12    基体
[0083] 14    支柱头
[0084] 20    第一直线调节驱动装置
[0085] 20a   活塞杆
[0086] 20b   缸管
[0087] 22    第二直线调节驱动装置
[0088] 22a   活塞杆
[0089] 22b   缸管
[0090] 24    引导杆
[0091] 26    升降缸
[0092] 26a   活塞杆
[0093] 26b   缸管
[0094] 29    法兰
[0095] 30    第一旋转轴承
[0096] 32    第二旋转轴承
[0097] 36    旋转滑动销
[0098] 37    接纳套筒
[0099] 38    销
[0100] 40    第三直线调节驱动装置
[0101] 40a   活塞杆
[0102] 40b   缸管
[0103] 41    第一销接纳部
[0104] 42    第四直线调节驱动装置
[0105] 42a   活塞杆
[0106] 42b   缸管
[0107] 43    第二销接纳部
[0108] 44    第三旋转轴承
[0109] 46    第四旋转轴承
[0110] 48    旋转轴承
[0111] 50    支承套筒
[0112] 52    枢转单元
[0113] 54    支撑元件
[0114] 56    第三连接区域
[0115] 58    第四连接区域
[0116] 62    升降滑座的下部
[0117] 80    升降滑座的上部
[0118] 100   手术台
[0119] 102   脚部
[0120] 103   患者支承面
[0121] 104   第一患者支承面臂
[0122] 106   第二患者支承面臂
[0123] 108   第一区段
[0124] 110   第二区段
[0125] 112   第一区段
[0126] 114   第二区段
[0127] 116   第一枢转缸
[0128] 118   第二枢转缸
[0129] 120   座板
[0130] 122   背板
[0131] 124   头板
[0132] 126   两体式右腿板
[0133] 128   两体式左腿板
[0134] 130   另一手术台支柱
[0135] 132   单臂式支撑元件
[0136] 134   双向作用的直线调节驱动装置
[0137] Z     患者支承面的纵轴线
[0138] Z’   平行的纵轴线
[0139] Z”   旋转轴线
[0140] A1    第一旋转轴线
[0141] A2    第二旋转轴线
[0142] A3    第三旋转轴线
[0143] A4    第四旋转轴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