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移位机

申请号 CN201310216474.5 申请日 2013-05-29 公开(公告)号 CN103445924B 公开(公告)日 2016-12-28
申请人 王义龙; 发明人 王义龙;
摘要 本 发明 提出一种翻身移位机包含底座、升降机构、延长臂、 悬臂梁 及翻转驱动装置。升降机构包含升降柱及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柱固定于底座上。升降驱动装置固定至升降柱。升降驱动装置操作性连接延长臂的第一端,用以驱动延长臂沿着升降柱上下移动。悬臂梁连接延长臂的第二端,并延伸远离升降柱。翻转驱动装置包含 马 达减速机、回 转轴 及两翻转杆。马达减速机 枢接 至悬臂梁。回转轴连接马达减速机。马达减速机相对悬臂梁转动时,同步驱动回转轴转动。翻转杆分别固定于回转轴的两端,并随回转轴相对马达减速机翻转。
权利要求

1.一种翻身移位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座;
一升降机构,包含:
一升降柱,固定于该底座上;
一升降驱动装置,固定至该升降柱;
一升降座,套设于该升降柱外;以及
一插接座,与该升降座相互固定;
一延长臂,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插接于该插接座内,该升降驱动装置操作性连接该升降座,以驱动该升降座沿着该升降柱上下移动,也带动插接于该插接座内的该延长臂相对该升降柱上下移位;
悬臂梁,连接该第二端,并延伸远离该升降柱;以及
一翻转驱动装置,包含:
达减速机,枢接至该悬臂梁;
一回转轴,连接该马达减速机,并可受该马达减速机驱动而相对该马达减速机转动;以及
两翻转杆,分别固定于该回转轴的两端,并随该回转轴相对该马达减速机翻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移位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翻转杆可沿着该回转轴的轴向移动而调整长短侧,并可相对该回转轴的轴向翻转,该翻转驱动装置进一步包含:
螺栓轴,穿设该悬臂梁,其中该马达减速机经由该螺栓轴与该悬臂梁枢接,该回转轴穿设该马达减速机,并且该回转轴与该马达减速机可一起相对该螺栓轴的轴向转动;以及一转向固定栓,穿设该悬臂梁,用以固定该马达减速机相对该悬臂梁的转动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移位机,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减速机驱动该回转轴与该翻转杆的翻转动作,于病床上行使翻身作用。

说明书全文

翻身移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翻身移位机,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作为看护与复健等用途的医疗辅助器材。

背景技术

[0002] 在迈入高龄化的年代,许多中病人、植物人或长期卧床的人士,身体往往会因缺乏活动而快速退化,或者是缺乏翻身而导致褥疮的发生,因此必须依靠看护人员以及赡养设备进行日常照料。长期照料卧床病人是件疲惫繁重的工作,为了提升卧床病人的照顾能,并减轻看护人员的劳力负担,亟需具备便利省力的看护复健器材。
[0003] 目前市面上用以照料卧床病人的看护复健器材约有:
[0004] 1.翻身床:具有专供卧床病人翻身的单一用途。
[0005] 2.气垫床:具有专供卧床病人改变身体压力点,避免褥疮的单一用途。
[0006] 3.电动移位机:具有专供卧床病人搬动移位、量体重的用途。
[0007] 4.吸痰机:具有专供卧床病人吸除嘴鼻、喉咙、浅部气管痰液…等的单一用途。
[0008] 5.床上洗头机:具有专供卧床病人于床上清洗头发的单一用途
[0009] 6.浴室洗澡机:具有人力搬运病人至浴室洗澡的单一用途。
[0010] 7.手脚复健机:具有专供中风病人手脚复健的单一用途。
[0011] 8.量体重架:具有专供病人吊起量体重的单一用途。
[0012] 9.复健走路机:具有专供中风病人复健走路的单一用途。
[0013] 10.本案发明人前创作的多功能翻身装置(即中国台湾地区新型公告号第387249号专利;美国发明第6,321,398B1号专利):
[0014] (1)上述前专利若以横向面对病床,仅设计纵向(身体左右侧)翻转杆,并无横向翻转(身体头脚侧)杆切换选用,对于需横向翻转的功能(例如,以坐姿吊坐轮椅、横向翻转抬高臀部、胸部…等)操作无法行使。
[0015] (2)上述前专利的升降架以上方公壳被套进下方母壳以进行上下移动。由于母壳具有基本长度,因此其升降范围偏高,进而导致升降行程因而受限,未能切合实际需求。
[0016] (3)上述前专利使用内设折板的吊网勾接吊绳行使翻身,然而折板具有增加成本、笨重、妨碍、不易折迭及清洗不便的缺点。
[0017] 11.具有移位功能的辅助翻身机(中国台湾地区新型公告号第M416461号专利):该专利的升降机构及翻转装置与本专利结构不同。
[0018] 综合上述各类供中风病人、植物人或长期卧床的人士使用的看护器材,虽然皆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并无照料病人整合一机多用途的便利性。除了购买费用较高,还占用空间,并未能满足居家病人复健及看护的整体性需求。

发明内容

[0019] 为解决习知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一技术样态是一种翻身移位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翻身移位机包含底座、升降机构、延长臂、悬臂梁以及翻转驱动装置。升降机构包含升降柱以及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柱固定于底座上。升降驱动装置固定至升降柱。延长臂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升降驱动装置操作性连接第一端,用以驱动延长臂沿着升降柱上下移动。悬臂梁连接第二端,并延伸远离升降柱。翻转驱动装置包含达减速机、回转轴以及两翻转杆。马达减速机枢接至悬臂梁。回转轴连接马达减速机,并可受马达减速机驱动而相对马达减速机转动。两翻转杆分别固定于回转轴的两端,并随回转轴相对马达减速机翻转。
[0020]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翻身移位机包含底座、升降机构、延长臂、悬臂梁、翻转驱动装置以及床形衬垫。升降机构固定于底座上。延长臂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操作性连接升降机构。悬臂梁连接第二端,并延伸远离升降柱。翻转驱动装置包含马达减速机、回转轴以及两翻转杆。马达减速机枢接至悬臂梁。回转轴连接马达减速机,并可受马达减速机驱动而相对马达减速机转动。两翻转杆分别固定于回转轴的两端,并随回转轴相对马达减速机翻转。床形衬垫包含母垫以及头垫。头垫连接至母垫的边缘。母垫与头垫包含复数组衬垫吊。每一组衬垫吊耳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母垫或头垫的两侧。每一组衬垫吊耳可被选择以藉由至少一吊绳吊挂至翻转杆。
[0021]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翻身移位机包含底座、升降机构、延长臂、悬臂梁、翻转驱动装置、框形组合架以及洗澡槽。升降机构固定于底座上。延长臂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操作性连接升降机构。悬臂梁连接第二端,并延伸远离升降柱。翻转驱动装置包含马达减速机、回转轴以及两翻转杆。马达减速机枢接至悬臂梁。回转轴连接马达减速机,并可受马达减速机驱动而相对马达减速机转动。两翻转杆分别固定于回转轴的两端,并随回转轴相对马达减速机翻转。框形组合架包含复数个固定柱以及复数个框架吊耳。框架吊耳藉由至少一吊绳吊挂至翻转杆。洗澡槽包含复数个固定带。每一固定带固定至对应的固定柱。
[002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主要是为了达到整体性照料中风病人、植物人或长期卧床人士的目的。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主要包含可拆解组合的底座、升降机构、延长臂、悬臂梁以及翻转驱动装置。并且特别来说,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可藉由翻转驱动装置所包含的回转轴与翻转杆达到纵向(身体左右侧)翻转功能以及横向(身体头脚侧)翻转功能的切换选用。并且,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除了可搭配上述床形衬垫与吊绳(含各功能吊绳)使用外,还可因应不同用途而搭配吊勾(含翻转杆吊勾、吊绳吊勾)、拉把、抬腿板、臀部清洗盘、头发清洗盘、床上洗澡槽、冲洗用具、框形组合架、背心吊带、…等配件一起使用。经由专业医师的指导并安全适当地操作之下,可达成下述目的:
[0023] 1.可供病人于床上行使交互翻身运动或定时变换病人侧躺姿势(亦即,改变压力点),避免生褥疮。
[0024] 2.可吊高床上病人,以方便移位、更换床单或置入其它配件。
[0025] 3.可于病床上帮助病人清洗头发。
[0026] 4.可于病床上帮助病人洗澡。
[0027] 5.可于病床上帮助病人清理排泄物、冲洗臀部及换尿布。
[0028] 6.可独自操作,且床形衬垫可随处留置,使病人平稳吊坐轮椅或吊回病床。
[0029] 7.可帮助病人拍背排出下部深处积痰至鼻口处,再以抽痰机抽除。
[0030] 8.可于病床上重复抬高放低病人腿部作复健。
[0031] 9.可于病床上帮助病人抓住拉把同步拉放病人两侧手臂或交替拉放单侧手臂作复健。
[0032] 10.可于病床上帮助病人行使上半身坐起、躺下或于床边行使站立、坐下等复健动作。
[0033] 此外,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升降机构进一步包含插接座以及升降座。插接座用以供延长臂的第一端插接。升降驱动装置连接插接座,用以驱动插接座带动延长臂相对升降柱上下移动。升降座套设于升降柱外,并与插接座相互固定,进而随着插接座沿着升降柱上下移动。升降柱穿出升降座的两端。
[0034] 实施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是以中空状的升降座套设于升降柱之外,使得升降座可于升降柱的两端之间上下移动。相较于上述前专利的升降架以上方公壳被套进下方母壳以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本发明所提出的升降座与升降柱的搭配组合,可有效增加升降范围(亦即,增加升降行程),因此更能切合实际需求。附图说明
[0035] 图1A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翻身移位机的立体组合图。
[0036] 图1B为绘示图1A中的翻身移位机的局部分解图。
[0037] 图1C为绘示图1A中的翻身移位机的局部分解图。
[0038] 图2A为绘示图1A中的底座的上视示意图。
[0039] 图2B为绘示图1A中的底座的正视示意图。
[0040] 图3A为绘示图1A中的翻身移位机的侧视示意图。
[0041] 图3B为绘示图3A中的翻转驱动装置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0042] 图4A为绘示可搭配图1A中的翻身移位机使用的床形衬垫的示意图。
[0043] 图4B为绘示可搭配图1A中的翻身移位机使用的背心吊带的示意图。
[0044] 图5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搭配床形衬垫进行床上翻身动作的示意图。
[0045] 图5B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搭配床形衬垫进行床上吊高悬空的示意图。
[0046] 图6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搭配头部清洗盘进行进行床上清洗头发的示意图。
[0047] 图6B为绘示图6A中的头部清洗盘的示意图。
[0048] 图6C为绘示可搭配图6A中的头部清洗盘使用的冲洗用具的示意图。
[0049] 图7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搭配洗澡槽进行进行床上洗澡的示意图。
[0050] 图7B为绘示图7A中的洗澡槽的示意图。
[0051] 图7C为绘示可搭配图7A中的洗澡槽使用的框形组合架的示意图。
[0052] 图7D为绘示图7C中的长型支架的侧面示意图。
[0053] 图8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搭配抬腿板与臀部清洗盘进行进行床上臀部清洗的示意图。
[0054] 图8B为绘示图8A中的抬腿板的示意图。
[0055] 图8C为绘示图8A中的臀部清洗盘的示意图。
[0056] 图9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搭配床形衬垫进行吊坐轮椅的侧面示意图。
[0057] 图9B为绘示图9A中的翻身移位机搭配床形衬垫进行吊坐轮椅的正面示意图。
[0058] 图10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搭配框形组合架进行帮助排痰的侧面示意图。
[0059] 图10B为绘示图10A中的翻身移位机搭配框形组合架进行帮助排痰的局部正面示意图。
[0060] 图11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搭配抬腿板进行床上脚部复健的侧面示意图。
[0061] 图12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搭配拉把进行床上手部复健的侧面示意图。
[0062] 图13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搭配床形衬垫进行床上坐起躺下复健的侧面示意图。
[0063] 图13B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搭配背心吊带进行床上起立坐下复健的侧面示意图。
[0064] 【图号对照说明】
[0065] 1:翻身移位机      10:底座
[0066] 100:底座箱        102:底座横梁
[0067] 104:底轮          106:横梁撑开机构
[0068] 106a:脚踏板       108:脚踏开关
[0069] 12:升降机构       120:升降柱
[0070] 120a:联结板       122:升降驱动装置
[0071] 122a:马达减速机   122b:卷动器
[0072] 122c:升降缆       122d:定滑轮
[0073] 124:插接座        124a:提把
[0074] 126:升降座        126a:滚轮
[0075] 128:手推架        14:延长臂
[0076] 14a:第一端        14b:第二端
[0077] 16:悬臂梁         18:翻转驱动装置
[0078] 180:马达减速机    180a:电动马达
[0079] 180b:蜗杆         180c:蜗轮
[0080] 182:回转轴        184:翻转杆
[0081] 184a:吊勾         186:螺栓
[0082] 188:转向固定栓    2:床形衬垫
[0083] 20a:母垫          20b:头垫
[0084] 200:加强带        202:衬垫吊耳
[0085] 22:吊绳           30:头部清洗盘
[0086] 32:冲洗用具       320:小推车
[0087] 322:储槽        324:控温热水器
[0088] 326:水          328:出水管
[0089] 330:废水收集桶    332:泄水管
[0090] 40:洗澡槽         400:固定带
[0091] 42:框形组合架     420:长型支架
[0092] 420a:固定柱       422:短型支架
[0093] 422a:伸缩套管     424:弯接头
[0094] 424a:框架吊耳     426:帆布
[0095] 428:收纳袋        50:抬腿板
[0096] 500:抬腿板吊耳    502:大腿分隔柱
[0097] 52:臀部清洗盘     60:拉把
[0098] 70:背心吊带       72:长形衬垫
[0099] 74:胸部吊带       76:臀部吊带
[0100] 78:公母带扣

具体实施方式

[0101] 为了使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特用较佳的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0102] 请参照图1A、图1B以及图1C。图1A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翻身移位机1的立体组合图。图1B为绘示图1A中的翻身移位机1的局部分解图。图1C为绘示图1A中的翻身移位机1的局部分解图。
[0103] 如图1A与图1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翻身移位机1包含底座10、升降机构12、延长臂14、悬臂梁16以及翻转驱动装置18。翻身移位机1的底座10包含底座箱100、底座横梁102、底轮104、横梁撑开机构106、脚踏板106a以及脚踏开关108。底座10的底座横梁102分别设置于底座箱100的两侧。底座10的底轮104设置于底座横梁102的前后,并可选择性地被住。翻身移位机1的升降机构12包含升降柱120、升降驱动装置122、插接座124、升降座126以及手推架128。升降机构12的升降柱120底端包含联结板120a,因此升降柱120可藉由联结板120a锁接于底座10的底座箱100上。升降机构12的升降驱动装置122固定至升降柱120。升降机构
12的升降驱动装置122包含升降马达减速机122a、卷动器122b、升降缆122c以及定滑轮
122d。升降驱动装置122的马达减速机122a与卷动器122b皆设置于升降柱120的联结板120a之下。升降驱动装置122的定滑轮122d设置于升降柱120的顶部。升降驱动装置122的升降缆
122c连接卷动器122b,由升降柱120的底部穿入升降柱120中,并导入升降柱120顶部的定滑轮122d而穿出。升降机构12的插接座124具有提把124a。升降驱动装置122的升降缆122c穿接插接座124的提把124a。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上述的升降缆122c还可替换为升降带或升降链条…等类似组件。升降机构12的升降座126套设于升降柱120外,并且升降柱120穿出升降座126的两端。进一步来说,升降机构12的升降座126包含有滚轮126a,而升降柱120夹持于滚轮126a之间。并且,升降机构12的升降座126与插接座124相互固定。升降机构12的手推架128固定至升降座126,且手推架128的两端朝向插接座124的方向弯折。翻身移位机1的延长臂14具有第一端14a与第二端14b。升降机构12的插接座124用以供延长臂14的第一端14a插接。翻身移位机1的悬臂梁16连接延长臂14的第二端14b,并延伸远离升降机构12的升降柱120。
[0104] 如图1B与图1C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翻身移位机1的翻转驱动装置18包含马达减速机180、回转轴182、翻转杆184、螺栓轴186以及转向固定栓188。翻转驱动装置18的螺栓轴186穿设翻身移位机1的悬臂梁16。翻转驱动装置18的马达减速机180经由螺栓轴186而与悬臂梁16枢接。于本实施例中,翻转驱动装置18的螺栓轴186的轴向大体上与延伸臂以及升降机构12的升降柱120平行。翻转驱动装置18的回转轴182连接并穿过马达减速机180,并且回转轴182的轴向大体上与螺栓轴186的轴向垂直。翻转驱动装置18的两翻转杆184分别固定于回转轴182的两端,并且每一翻转杆184的轴向大体上与回转轴182的轴向垂直。换句话说,不仅翻转驱动装置18的马达减速机180、回转轴182与翻转杆184可一起沿着螺栓轴186的轴向相对悬臂梁16水平转动,回转轴182与翻转杆184还可一起沿着回转轴182的轴向相对马达减速机180垂直地转动。另外,翻转驱动装置18的转向固定栓188穿设悬臂梁16。因此,在马达减速机180沿着螺栓轴186的轴向相对悬臂梁16水平转动至所需度之后,转向固定栓188可用来固定马达减速机180相对悬臂梁16的转动角度。
[0105] 请参照图2A以及图2B。图2A为绘示图1A中的底座10的上视示意图。图2B为绘示图1A中的底座10的正视示意图。
[0106] 如图2A与图2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翻身移位机1的底座10两侧的底座横梁102可藉由脚踩横梁撑开机构106的左右脚踏板106a而达到调整底座横梁102的开合度的功能。底座10的底座箱100上锁接升降柱120的联结板120a。因此,升降柱120的联结板120a与锁接至联结板120a的升降驱动装置122的马达减速机122a与卷动器122b分别位于底座箱100的上侧与下侧。
[0107] 请参照图3A以及图3B。图3A为绘示图1A中的翻身移位机1的侧视示意图。图3B为绘示图3A中的翻转驱动装置18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0108] 如图3A与图3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翻身移位机1可藉由位于底座10的底座箱100下方的马达减速机122a经过减速后转动卷动器122b卷动升降缆122c,使得升降缆122c经由位于升降柱120顶部的定滑轮122d拉升或垂降插接座124上已穿接的提把124a,进而带动升降座126以其滚轮126a随着插接座124一起依附升降柱120而上下移动,而插接于插接座124的延长臂14亦同时随着插接座124相对升降柱120上二下移动。因此,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即可达到调整悬臂梁16的高低位置。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翻转驱动装置18的马达减速机180包含电动马达180a、蜗杆180b以及蜗轮180c。翻转驱动装置18的马达减速机180可藉由电动马达180a转动蜗杆180b带动蜗轮180c,进而驱动回转轴182相对马达减速机180转动。
由于翻转驱动装置18可调长短侧的两翻转杆184分别固定于回转轴182的两端,因此两翻转杆184会随回转轴182一起相对马达减速机180翻转。然而,马达减速机180用以转动回转轴
182的传动方式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0109] 另外,如图1A与图3A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0的脚踏开关108设置于底座横梁102上,并可致动升降机构12而操作悬臂梁16上下移动,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亦可藉由额外的手动控制器致动升降机构12而操作悬臂梁16上下移动。
[0110] 请参照图4A。图4A为绘示可搭配图1A中的翻身移位机1使用的床形衬垫2的示意图。
[0111] 如图1A与图4A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可搭配翻身移位机1使用的床形衬垫2包含母垫20a以及头垫20b。床形衬垫2的头垫20b连接至母垫20a的边缘。床形衬垫2的母垫20a与头垫20b包含复数组衬垫吊耳202。床形衬垫2的每一组衬垫吊耳202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母垫20a或头垫20b的两侧。并且,床形衬垫2的每一组衬垫吊耳202可被选择以藉由至少一吊绳
22吊挂至翻转杆184。另外,翻转驱动装置18的的翻转杆184包含复数个吊勾184a。床形衬垫
2的每一组衬垫吊耳202可被选择以藉由吊绳22吊挂至翻转杆184的任一吊勾184a。于本实施例中,头垫20b两侧对称地设置第A组衬垫吊耳202,在藉由吊绳22吊挂至翻转杆184之后,即可用以支撑病人的头部;母垫20a两侧对称地设置第B组衬垫吊耳202、第C组衬垫吊耳
202、第D组衬垫吊耳202、第E组衬垫吊耳202以及第F组衬垫吊耳202,在藉由吊绳22吊挂至翻转杆184之后,即可分别用以支撑病人的肩部、胸部、腰部、臀部以及鼠蹊部。床形衬垫2的母垫20a与头垫20b皆由复数个加强带200缝制结合而成。并且,上述各组衬垫吊耳202皆设置于加强带200上。特别来说,床形衬垫2的母垫20a与头垫20b所包含的加强带200皆设置于外围。而由于母垫20a的面积较大,因此母垫20a还进一步包含横向的加强带200。另外,若床形衬垫2的头垫20b不使用时,可折迭至母垫20a的背部并黏贴固定。
[0112] 请参照图4B。图4B为绘示可搭配图1A中的翻身移位机1使用的背心吊带70的示意图。
[0113] 如图4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背心吊带70包含长形衬垫72、胸部吊带74、臀部吊带76以及复数组公母带扣78。背心吊带70的胸部吊带74、臀部吊带76以及公母带扣78缝制于长形衬垫72的外围上下,可用于保护病人复健时吊撑身体。
[0114] 请参照图5A。图5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床形衬垫2进行床上翻身动作的示意图。
[0115] 如图4A与图5A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当翻身移位机1的悬臂梁16停在适当高度时,且翻转驱动装置18的翻转杆184上的吊勾184a藉由吊绳22接好图4A中所示的床形衬垫2之后,即可藉由马达减速机180驱动回转轴182与翻转杆184的翻转动作,使吊绳22于同一时间拉升床形衬垫2的一侧,并垂降床形衬垫2的另一侧。若翻转杆184上的吊勾184a同时藉由吊绳22勾住母垫20a上的第B组衬垫吊耳202、第C组衬垫吊耳202、第D组衬垫吊耳202以及第E组衬垫吊耳202并进行翻转,则母垫20a即可供病人于床上行使全身翻转的动作,进而使病人身上的压力点改变以避免褥疮的发生。若翻转杆184上的吊勾184a仅藉由吊绳22单独勾住母垫20a上的第A组衬垫吊耳202,即可对病人进行扭头的身体局部动作;若翻转杆184上的吊勾184a仅藉由吊绳22单独勾住母垫20a上的第B组衬垫吊耳202与第C组衬垫吊耳202、第C组衬垫吊耳202与第D组衬垫吊耳202或第D组衬垫吊耳202与第E组衬垫吊耳202,即可分别对病人进行扭胸、扭腰与扭臀等身体局部动作。
[0116] 请参照图5B。图5B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床形衬垫2进行床上吊高悬空的示意图。
[0117] 如图4A与图5A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若翻转杆184上的吊勾184a同时藉由吊绳22勾住母垫20a上的第A组衬垫吊耳202、第C组衬垫吊耳202、第D组衬垫吊耳202以及第E组衬垫吊耳202,则翻身移位机1可藉由调控悬臂梁16的高低位移对床形衬垫2的母垫20a与头垫20b进行拉升或垂降,进而可将病人全身吊高悬空,方便病人于床上调整位置、更换床单等行为。若翻转杆184上的吊勾184a仅藉由吊绳22单独勾住母垫20a上的第A组衬垫吊耳202、第B组衬垫吊耳202与第C组衬垫吊耳202、第C组衬垫吊耳202与第D组衬垫吊耳202或第D组衬垫吊耳202与第E组衬垫吊耳202,则翻身移位机1可藉由调控悬臂梁16的高低位移对床形衬垫2的母垫20a与头垫20b的特定部位进行拉升或垂降,进而可对病人进行抬头、抬胸、抬腰以及抬臀等身体局部伸展动作。
[0118] 请参照图6A、图6B以及图6C。图6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头部清洗盘30进行进行床上清洗头发的示意图。图6B为绘示图6A中的头部清洗盘30的示意图。图6C为绘示可搭配图6A中的头部清洗盘30使用的冲洗用具32的示意图。
[0119] 如图6A、图6B与图6C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当翻身移位机1的悬臂梁16停在适当高度时,且翻转驱动装置18的翻转杆184上的吊勾184a藉由吊绳22接好图4A所示的床形衬垫2的第B组衬垫吊耳202之后,即可藉由马达减速机180驱动回转轴182与翻转杆184的翻转动作,使吊绳22拉升局部母垫20a而抬高病人的肩部并将病人的头部置于图6B中所示的头部清洗盘30上。图6C中所示的冲洗用具32包含小推车320、储水槽322、控温热水器324、水泵326、出水管328、废水收集桶330以及泄水管332。其中,冲洗用具32的储水槽322与废水收集桶330设置于小推车320上。冲洗用具32的控温热水器324与水泵326设置于储水槽322上。冲洗用具32的控温热水器324用以调控储水槽322中的水温,而水泵326可将储水槽322中的水经由出水管328导引至头部清洗盘30。清洗完病人头发的废水即可由头部清洗盘30经由冲洗用具32的泄水管332导引至废水收集桶330中收集。藉此,冲洗用具32即可搭配头部清洗盘30使用以于病床上帮助病人清洗头发。
[0120] 请参照如图7A、图7B、图7C以及图7D。图7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洗澡槽40进行进行床上洗澡的示意图。图7B为绘示图7A中的洗澡槽40的示意图。图7C为绘示可搭配图7A中的洗澡槽40使用的框形组合架42的示意图。图7D为绘示图7C中的长型支架420的侧面示意图。
[0121] 如图7A与图7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若翻转杆184上的吊勾184a同时藉由吊绳22勾住母垫20a上的第A组衬垫吊耳202、第C组衬垫吊耳202、第D组衬垫吊耳202以及第E组衬垫吊耳202,则翻身移位机1可藉由调控悬臂梁16的高低位移对床形衬垫2进行拉升而将病人置于图7B中所示的洗澡槽40内。
[0122] 如图7B、图7C与图7D所示,洗澡槽40由尼龙或相似的不透水材质所缝制而成的长方型澡盆。洗澡槽40两侧的前、中、后段的上、下处皆包含固定带400。框形组合架42包含长型支架420、短型支架422、弯接头424、帆布426以及收纳袋428。框形组合架42由两支并排的短型支架422与两支并排的长型支架420,并以弯接头424锁接于任两相邻的短型支架422与长型支架420之间而组成。换句话说,每一弯接头424的两端分别用以锁接长型支架420其中的一与短型支架422其中的一,藉以形成封闭的框形外观。框形组合架42的帆布426连接并展开于两长型支架420之间。框形组合架42的每一短型支架422包含伸缩套管422b以及两杆体422a。短型支架422的两杆体422a分别锁接于伸缩套管422b的两端,并可藉由锁入伸缩套管422b而调整短型支架422整体的长度。框形组合架42的收纳袋428可连接长型支架420。藉此,当短型支架422由弯接头424拆下且长度缩短之后,即可收纳于收纳袋428,进而使得框形组合架42便于拆卸收纳。
[0123] 另外,框形组合架42的每一长型支架420于前、中、后段设置固定柱420a。固定柱420a可相对长型支架420收折。洗澡槽40两侧的固定带400即可固定至长型支架420上相对应的固定柱420a。框形组合架42的弯接头424上包含框架吊耳424a。藉此,洗澡槽40可藉由弯接头424的框架吊耳424a抬高框形组合架42而达到容易排水的功效,再搭配图6C中所示的冲洗用具32,即可于病床上的洗澡槽40内帮助病人洗澡。
[0124] 请参照图8A、图8B以及图8C。图8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抬腿板50与臀部清洗盘52进行床上臀部清洗的示意图。图8B为绘示图8A中的抬腿板50的示意图。图8C为绘示图8A中的臀部清洗盘52的示意图。
[0125] 如图8A、图8B与图8C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抬腿板50包含抬腿板吊耳500以及大腿分隔柱502。当翻身移位机1的悬臂梁16停在适当高度时,且翻转驱动装置18的翻转杆184上的吊勾184a藉由吊绳22接好图8B中所示的抬腿板50的抬腿板吊耳500之后,即可藉由马达减速机180驱动回转轴182与翻转杆184的翻转动作,使吊绳22拉升抬腿板50吊起病人的大腿而抬高病人的臀部,并将病人的臀部置于图8C中所示的臀部清洗盘52上,即可于病床上帮助病人清理排泄物及换尿布。
[0126] 请参照图9A以及图9B。图9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床形衬垫2进行吊坐轮椅的侧面示意图。图9B为绘示图9A中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床形衬垫2进行吊坐轮椅的正面示意图。
[0127] 如图9A与图9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在翻转驱动装置18的翻转杆184一端的吊勾184a藉由吊绳22接好图4A中所示的床形衬垫2的第A组衬垫吊耳202与第B组衬垫吊耳202,且翻转杆184另一端的另一吊勾184a藉由另一吊绳22接好床形衬垫2的第E组衬垫吊耳202与第F组衬垫吊耳202之后,即可藉由马达减速机180驱动回转轴182与翻转杆184的翻转动作以及调控悬臂梁16的高低位置吊起床形衬垫2而使病人以坐姿移动至床外对准空轮椅上方。看护者可脚踩底座10的脚踏开关108致动升降机构12并手扶病人而操作悬臂梁16上下移动,进而达到独自操作使床形衬垫2随处留置的功效,即可帮助病人平稳地坐落轮椅或吊回病床。
[0128] 请参照图10A以及图10B。图10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框形组合架42进行帮助排痰的侧面示意图。图10B为绘示图10A中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框形组合架42进行帮助排痰的局部正面示意图。
[0129] 如图10A与图10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当翻身移位机1的悬臂梁16停在适当高度且图7C中所示的框形组合架42置于病人下方时(病人可翻成左或右侧躺姿势),翻转驱动装置18的翻转杆184上的吊勾184a可藉由吊绳22接好框形组合架42的框架吊耳424a之后,即可藉由马达减速机180驱动回转轴182与翻转杆184的翻转动作,使吊绳22拉升框形组合架42至适当角度而使病人呈头低脚高的引流姿势,进而可帮助病人拍背排出下肺部深处积痰至口腔处,再以抽痰机抽除。
[0130] 请参照图11。图11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抬腿板50进行床上脚部复健的侧面示意图。
[0131] 如图1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当翻身移位机1的悬臂梁16停在适当高度时,且翻转驱动装置18的翻转杆184上的吊勾184a藉由吊绳22接好图8B中所示的抬腿板50的抬腿板吊耳500之后,即可藉由马达减速机180驱动回转轴182与翻转杆184的翻转动作,使吊绳22拉升置于病人小腿底下的抬腿板50,进而可重复拉升或垂降病人的腿部以进行复健。
[0132] 请参照图12。图12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拉把60进行床上手部复健的侧面示意图。
[0133] 如图1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当翻身移位机1的悬臂梁16停在适当高度时,且翻转驱动装置18的翻转杆184两端上的两吊勾184a各别藉由吊绳22接好两拉把60之后,即可藉由马达减速机180驱动回转轴182与翻转杆184的翻转动作,使吊绳22交互拉升与垂降两拉把60,进而可帮助病人的手臂以进行交替拉放复健。
[0134] 请参照图13A以及图13B。图13A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床形衬垫2进行床上坐起躺下复健的侧面示意图。图13B为绘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1搭配背心吊带70进行床上起立坐下复健的侧面示意图。
[0135] 如图13A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当翻身移位机1的悬臂梁16停在适当高度时,且翻转驱动装置18的两翻转杆184以同一端的吊勾184a分别藉由吊绳22接好图4A中所示的母垫20a的第B组衬垫吊耳202与图12中所示的拉把60之后,即可藉由马达减速机180驱动回转轴
182与翻转杆184的翻转动作,使吊绳22同时拉升母垫20a的第B组衬垫吊耳202与拉把60,进而可帮助病人进行上半身起身、躺下等复健动作。
[0136] 如图13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当翻身移位机1的悬臂梁16停在适当高度时,且翻转驱动装置18的两翻转杆184以同一端的吊勾184a分别藉由背心吊带70的胸部吊带74与吊绳22接好图4B中所示的背心吊带70与图12中所示的拉把60之后,即可藉由马达减速机180驱动回转轴182与翻转杆184的翻转动作,使吊绳22同时拉升背心吊带70与拉把60,进而可帮助病人进行站立、坐下等复健动作。
[0137]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主要包含可拆解组合的底座、升降机构、延长臂、悬臂梁以及翻转驱动装置。并且特别来说,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可藉由翻转驱动装置所包含的回转轴与翻转杆达到纵向(身体左右侧)翻转功能以及横向(身体头脚侧)翻转功能的切换选用。并且,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除了可搭配上述床形衬垫与吊绳(含各功能吊绳)使用外,还可因应不同用途而搭配吊勾(含翻转杆吊勾、吊绳吊勾)、拉把、抬腿板、臀部清洗盘、头发清洗盘、床上洗澡槽、冲洗用具、框形组合架、背心吊带…等配件一起使用。此外,本发明的翻身移位机是以中空状的升降座套设于升降柱之外,使得升降座可于升降柱的两端之间上下移动。相较于上述前专利的升降架以上方公壳被套进下方母壳以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本发明所提出的升降座与升降柱的搭配组合,可有效增加升降范围(亦即,增加升降行程),因此更能切合实际需求。
[0138] 上文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