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床

申请号 CN201380003778.1 申请日 2013-07-04 公开(公告)号 CN103917211A 公开(公告)日 2014-07-09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塚田将平; 河上日出生; 中村彻; 上田龙一;
摘要 本 发明 为一种将床主体部(42)与 轮椅 (11)合体而构成的可动床(41),轮椅具备:椅背底部 导轨 (19),其在椅背底部(13a)具有 切除 部(19a);椅背引导部(14a),其具有与椅背底部导轨卡合而能够滑动并且能够在切除部从椅背底部导轨卡合离脱地配置的滑动部(18),而且被设置为相对于椅子 基台 部能够绕 支点 旋转,在第四状态(平坦姿势)下,滑动部位于切除部使得椅背引导部与椅背底部卡合解除而能够分离,能够实现床主体部与椅背底部的床整宽的举背姿势,另一方面,在第一状态(椅子姿势)下,滑动部与椅背底部导轨卡合而能够沿着椅背底部导轨滑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动床,其将床主体部与轮椅合体而构成,并且在合体时通过所述床主体部的第一床框架从背面支承所述床主体部的床背底部以及所述轮椅的椅背底部而能够进行举背动作,其中,
所述轮椅具备:
椅子下部,其将包含所述椅背底部在内的多个底部连结而构成;
椅子基台部,其支承所述椅子下部;
导轨构件,其配置在所述椅背底部并且具有切除部;
第一椅子框架,其具有能够与所述导轨构件卡合而沿着所述导轨构件滑动并且能够在所述切除部从所述导轨构件卡合离脱的滑动部,该第一椅子框架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椅子基台部能够绕支点旋转,
在所述椅背底部的倾斜度为0°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切除部,使得所述第一椅子框架与所述椅背底部卡合解除而能够分离,另一方面,
在所述轮椅处于椅子姿势的状态下,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轨构件卡合而能够沿着所述导轨构件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床,其中,
在所述轮椅与所述床主体部一起成为举背姿势的状态时,通过所述滑动部从所述切除部脱落至所述导轨构件之外,使得所述椅背引导部从所述椅背底部分离,并且所述第一床框架与所述椅背底部接触而支承所述椅背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床,其中,
所述椅子下部由所述椅背底部、椅腰底部以及椅脚底部构成,
在所述轮椅与所述床主体部的合体时,所述第一床框架支承所述椅背底部,所述床主体部的第二床框架支承所述椅脚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床,其中,
所述导轨构件由コ字形状的一对构件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床,其中,
从所述椅背底部与椅腰底部之间的第一转动中心至所述切除部的中央的最短距离D1与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至所述切除部的边缘的最短距离D2满足D1>D2。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床,其中,
所述滑动部由通过螺栓而被安装为滚动自如的辊或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地安装的滑动辊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床,其中,
所述第一椅子框架由结合有多个连接件的第一支承部、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中间部起立的第二支承部、在所述第二支承部的上端向两侧突出的第三支承部构成,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上端部通过转轴而被旋转自如地连结于所述轮椅的所述椅子基台部的后端上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动床,其中,
具备使所述第一椅子框架驱动并且具有杆构件的第一致动器
所述杆构件的前端旋转自如地连结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下端部,并且所述杆构件将驱动传递至所述第一椅子框架。

说明书全文

可动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其局部作为轮椅分离的可动床。

背景技术

[0002] 在被护理人的护理中,轮椅与床之间的被护理人的换乘对护理人造成很大的负担。对此,为了减轻护理人的负担,存在将床的局部分离而能够作为轮椅使用的床。此处,被护理人指的是卧床不起的高龄者或病人。
[0003] 图8中示出了以往的可动床1。可动床1的床面由侧部床板2、中央部床板3、侧部床板4这三张床板构成。为了构成床面,需要使台车5的中央部床板3向侧部床板2与侧部床板4之间的空间3a移动。护理人在利用旋转机构1b而将侧部床板4向床主体1a的上方举起的状态下,使台车5的中央部床板3向空间3a移动。在使台车5移动至空间3a后,使侧部床板4返回原来的位置,由此以往的可动床1能够形成床面。
[0004] 而且,从可动床1分离的台车5也能够用作轮椅。该情况下,将中央部床板3作为轮椅的座面。
[0005] 图9为台车5的侧视图。台车5的中央部床板3由背面部3b、脚部3c、底部3d构成。而且,该台车5在使底部3d成为平面的状态下与背面部3b的倾斜连动而将脚部3c倾斜,由此将中央部床板3的姿势从平坦姿势向座位姿势变更。如此,由于台车5具有椅子用的姿势形成机构,因此也能够用作轮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6] 【在先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513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0] 但是,在以往的可动床的结构中,在与台车合体时不能实现床整宽的举背姿势。
[0011] 对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与轮椅合体时能够实现床整宽的举背姿势的可动床。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可动床将床主体部与轮椅合体而构成,并且在合体时通过所述床主体部的第一床框架从背面支承所述床主体部的床背底部以及所述轮椅的椅背底部而能够进行举背动作,所述可动床的特征在于,所述轮椅具备:椅子下部,其将包含所述椅背底部在内的多个底部连结而构成;椅子基台部,其支承所述椅子下部;导轨构件,其配置在所述椅背底部并且具有切除部;第一椅子框架,其具有能够与所述导轨构件卡合而沿着所述导轨构件滑动并且能够在所述切除部从所述导轨构件卡合离脱的滑动部,该第一椅子框架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椅子基台部能够绕支点旋转,在所述椅背底部的倾斜度为0°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切除部,使得所述第一椅子框架与所述椅背底部卡合解除而能够分离,另一方面,在所述轮椅处于椅子姿势的状态下,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轨构件卡合而能够沿着所述导轨构件滑动。
[0014] 【发明效果】
[0015]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与轮椅合体时能够实现床整宽的举背姿势的可动床。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椅的第一状态的侧视图,
[0017] 图2为实施方式的合体前的可动床的立体图,
[0018] 图3A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椅的第四状态的侧视图,
[0019] 图3B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椅的第二状态的侧视图,
[0020] 图3C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合体后的轮椅的第二状态的侧视图,[0021] 图3D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合体后的轮椅的第一状态的侧视图,[0022] 图3E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椅的滑动部的放大剖视图,
[0023] 图3F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椅的切除部附近的尺寸结构的说明图,[0024] 图4A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椅的第一椅子框架的立体图,
[0025] 图4B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椅子底部与第一椅子框架的立体图,[0026] 图5A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椅子底部的A-A线的切断面的端面图,[0027] 图5B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椅子底部的B-B线的切断面的端面图,[0028] 图6为实施方式的合体后的可动床的立体图,
[0029] 图7为实施方式的合体后的可动床的举背动作中的立体图,
[0030] 图8为以往的可动床的立体图,
[0031] 图9为从以往的可动床分离的轮椅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相同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也存在省略说明的情况。而且,为了便于理解附图,示意表示各自的主要结构要素。
[0033]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椅11的第一状态的侧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合体前的可动床的立体图。图3A为轮椅11的第四状态的侧视图。图3B为轮椅11的第二状态的侧视图。图3C为轮椅11与床主体部42合体后的轮椅11的第二状态的侧视图。图3D为轮椅11与床主体部42合体后的轮椅11的第一状态的侧视图。
[0034] 此处,可动床41由轮椅11与床主体部42合体而成。而且,轮椅11的第一状态为轮椅11处于椅子姿势(座位姿势)的状态,为轮椅11的第一椅子底部13a的倾斜角度为75°左右的状态。而且,轮椅11的第二状态为轮椅11的第一椅子底部13a的倾斜角度处于45°左右的状态。而且,轮椅11的第三状态为轮椅11的第一椅子底部13a的倾斜角度小的情况下的状态,例如,为第一椅子底部13a的倾斜角度为30°以下且大于5°的状态。
而且,轮椅11的第四状态为轮椅11处于平坦姿势的状态,为轮椅11的第一椅子底部13a的倾斜角度为0°的状态。此处,就倾斜角度为0°的状态而言,实际上从机构角度出发存在难以使倾斜角度准确地成为0°的状态的情况,因此将倾斜角度为0°~5°的范围的状态定义为倾斜角度为0°的状态。
[0035] 此处,第一椅子底部13a为椅背底部,第二椅子底部13b为椅腰底部,第三椅子底部13c为椅膝底部,第四椅子底部13d为椅脚第一底部,第五椅子底部13e为椅脚第二底部。而且,将椅脚第一底部以及椅脚第二底部合并而作为椅脚底部。而且,第一椅子框架14a为椅背引导构件,第二椅子框架14b为椅脚引导构件。而且,第一床底部43a为床背底部,第二床底部43b为床腰底部,第三床底部43c为床膝底部,第四床底部43d为床脚底部。
而且,第一床框架44a为床面背引导构件,第二床框架44b为床面脚引导构件。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A、3C、3D所示的轮椅11与床主体部42合体后,当从可动床41的轮椅侧观察时,轮椅11与床主体部42为相同姿势,因此由虚线表示后述的第一床框架
44a的位置。
[0037]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床41的结构前,简略说明可动床41的动作。
[0038]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椅11从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姿势变更至图3A所示的第四状态。之后,轮椅11从横方向插入床主体部42而进行合体,成为可动床41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床41为能够将一部分作为轮椅11分离的床,并且能够像护理床那样采取以床整宽的形式将可动床41的靠背(第一椅子底部13a以及第一床底部43a)举起的举背姿势(参照后述的图7)。
[0039] 对可动床41的动作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首先,如图2所示,护理人在使轮椅11向床主体部42的横方向的附近位置移动后,使轮椅11从第一状态变更至第四状态。如后文所述,轮椅11为第一椅子框架14a与第二椅子框架14b连动而运动的结构。因此,就轮椅11而言,仅将第一椅子框架14a放倒,则第二椅子框架14b也连动而倒下,成为第四状态。
当轮椅11成为第四状态时,第一椅子底部13a、第二椅子底部13b、第三椅子底部13c、第四椅子底部13d、第五椅子底部13e成为同一平面。通过以这种方式进行设置,使得用于使轮椅11与床主体部42合体的准备结束。
[0040] 然后,使轮椅11向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B的方向移动,而使轮椅11从床主体部42的横方向与床主体部42合体。在可动床41中,为如下的结构:当使轮椅11与床主体部42合体时,第一床框架44a从背面侧支承第一床底部43a以及第一椅子底部13a。
[0041] 如图1以及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至少具备椅子下部13、第一导轨构件19、第一椅子框架14a、第二椅子框架14b、椅子基台部15、第一致动器20。
[0042] 此处,第一导轨构件19被固定在第一椅子底部13a,并且作为导轨构件的一例而发挥功能。而且,第一致动器20使第一椅子框架14a以及第二椅子框架14b连动地运动,进行轮椅11的举背。
[0043] 椅子下部13将包含第一椅子底部13a在内的多个底部连结。
[0044] 第一导轨构件19例如如图4B所示由固定在第一椅子底部13a的背面的一对导轨构件构成。
[0045] 第一椅子框架14a以上端将第一椅子底部13a的背面支承为旋转自如。
[0046] 椅子基台部15将第一椅子框架14a的下端支承为旋转自如。
[0047] 第一致动器20分别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椅子基台部15与第一椅子框架14a。第一致动器20的一例由电机、通过该电机的正反旋转而正反旋转的滚珠丝杠、杆构件20a构成。杆构件20a与滚珠丝杠螺合,并且通过电机的正反旋转而在第一致动器20的一端进退。
[0048] 在一对第一导轨构件19的各自的头侧设置有切除部19a。而且,在第一椅子框架14a设置有在第一导轨构件19内滑动的棒形状的滑动部18。
[004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左右一对导轨构件构成第一导轨构件19,因此成为对于通过手柄12施加在扭转方向的而强度高的结构。手柄12为固定在第一椅子底部13a的背面的上部,并且用于护理人用手按压轮椅11的手压手柄部。
[0050] 椅子下部13由分别相互屈曲自如地连结的第一椅子底部13a、第二椅子底部13b、第三椅子底部13c、第四椅子底部13d、第五椅子底部13e构成。如图4B所示,第一椅子底部13a为在U字框13a-1结合有横方向的两根横框13a-2的结构,然而也可以以板面状构成。在图4B中,在两根横框13a-2之间,沿上下方向固定有一对第一导轨构件19。第一椅子底部13a的下端绕第二椅子底部13b的后端的转动中心(支点)屈曲自如地连结。第二椅子底部13b固定在椅子基台部15。第二椅子底部13b的前端屈曲自如地连结于第三椅子底部13c的后端。第三椅子底部13c的前端屈曲自如地连结于第四椅子底部13d的后端。第四椅子底部13d的前端屈曲自如地连结于第五椅子底部13e的后端。第三椅子底部13c、第四椅子底部13d与第五椅子底部13e的各自的下表面被由分别对应而相互屈曲自如的三个构件构成的第二椅子框架14b支承。在将第四椅子底部13d的下表面支承的第二椅子框架14b的背面与第一支承部14a-1的下端部之间,连结有作为连接构件的一例而发挥功能的连接杆50。因此,当第一椅子引导部14a在绕第一支承部14a-1的上端部的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动作时,第二椅子框架14b经由连接杆50而连动,第二椅子框架
14b在Z字状的屈曲状态(参照图3B以及图1)与形成单一平面的平面状态(参照图3A)之间屈曲。因此,由第二椅子框架14b、第一椅子框架14a与连接杆50形成椅子引导部。
[0051] 在椅子基台部15的前后下端部,滚动自如地配置有作为前方车轮的一例的第一小轮16和作为后方车轮的一例的第二小轮17。
[0052] 对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从图3A所示的第四状态姿势变更至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例如通过由护理人等开始第一致动器20的驱动并且利用手柄12举起第一椅子底部13a这样的举起动作,使得轮椅11开始进行向第一状态的姿势变更。于是,首先,通过第一致动器20的杆构件20a延伸,第一椅子框架14a以旋转自如地连结于椅子基台部15的后端上部的转轴14a-4为中心相对于椅子基台部15在图3A中顺时针旋转,第一椅子底部13a通过第一椅子框架14a而像图1所示那样立起。与此同时,与第一椅子框架14a的动作连动,第二椅子框架14b通过连接杆50从平面状态屈曲至Z字状的屈曲状态,第三椅子底部13c、第四椅子底部13d与第五椅子底部13e通过第二椅子框架14b同样地从平面状态立起至Z字状的屈曲状态。如此,通过椅子下部13立起,轮椅11从第四状态向第一状态进行姿势变更。
[0053] 相反,对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从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变更至图3A所示的第四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例如通过由护理人等开始第一致动器20的反驱动并且利用手柄12放倒第一椅子底部13a这样的转动动作,而开始轮椅11的向第四状态的姿势变更。于是,首先,通过第一致动器20的杆构件20a收缩,第一椅子框架14a以旋转自如地连结于椅子基台部15的后端上部的转轴14a-4为中心相对于椅子基台部15在图1中逆时针旋转,第一椅子底部13a通过第一椅子框架14a而像图3A所示那样躺下。与此同时,与第一椅子框架14a的动作连动,第二椅子框架14b通过连接杆50从Z字状的屈曲状态运动至平面状态,第三椅子底部13c、第四椅子底部13d与第五椅子底部13e通过第二椅子框架14b同样地从Z字状的屈曲状态倒下至平面状态。如此,通过椅子下部13躺下,轮椅11从第一状态向第四状态进行姿势变更。
[0054] 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在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下通过后述的卡合机构55而成为卡合状态,因此成为第一椅子框架14a与第一椅子底部13a不能分离的结构。而且,实施方式的轮椅11在图3A所示的第四状态下成为卡合机构55的卡合被解除的卡合解除状态,因此成为第一椅子框架14a与第一椅子底部13a能够分离的结构。就实施方式的轮椅11而言,通过以这种方式进行构成,在第一状态下,成为通过第一椅子框架14a而能够进行姿势变更的结构,在第四状态下,成为第一椅子框架14a不影响椅子下部13的姿势变更的结构。
[0055] 以下,利用图4A、图4B、图5A以及图5B说明用于实现该功能的卡合机构55的结构。
[0056] 图4A为从轮椅11的背面侧观察的第一椅子框架14a的立体图。图4B为从轮椅11的背面侧观察的第一椅子底部13a与第一椅子框架14a的立体图。图5A为第一椅子底部13a的图4B的A-A线的切断面的端面图,图5B为第一椅子底部13a的图4B的B-B线的切断面的端面图。图5A以及图5B分别表示滑动部18位于各截面的状态下的切断面的端面图。
[0057] 如图4A所示,第一椅子框架14a由其下部的第一支承部14a-1、其中央部的第二支承部14a-2、其上部的第三支承部14a-3构成。第一支承部14a-1固定在转轴14a-4,并且结合有多个连接件。第二支承部14a-2从第一支承部14a-1的中间部起立。第三支承部14a-3在第二支承部14a-2的上端向两侧突出。第一支承部14a-1的上端部通过转轴14a-4而被旋转自如地连结于椅子基台部15的后端上部。第一支承部14a-1的下端部被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一致动器20的杆构件20a的前端。第一椅子框架14a从第一致动器20的杆构件20a被传递驱动力,而能够绕转轴14a-4在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上转动。
[0058] 卡合机构55具备滑动部18与第一导轨构件19,并按照以下的方式构成。
[0059] 如图4A以及图5A等所示,在第三支承部14a-3的两端,如前文说明所述,分别安装有滑动部18。如图4B所示,各滑动部18为在第一导轨构件19内滑动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B所示,滑动部18可以固定地安装在第三支承部14a-3,也可以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第三支承部14a-3。在旋转自如地安装滑动部18的情况下,滑动部18例如由如下的辊构成,即,如图3E所示,相对于第三支承部14a-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构件51并由螺栓52而被安装为滚动自如的橡胶等的辊、或由螺栓52进行固定地安装的滑动辊。
[0060] 第一导轨构件19的截面如图4B所示成为“コ字”形状。滑动部18通过向“コ字”形状中的背面侧伸出的板状的卡合板部19b来防止从第一导轨构件19离脱而维持卡合状态,并且,如图5A所示,能够在第一导轨构件19的“コ字”内滑动。在第一导轨构件19的上端部形成有卡合板部19b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切除部19a。由于在该切除部19a不存在卡合板部19b,因此滑动部18能够在切除部19a从椅背底部导轨19离脱(能够卡合解除)。
[0061] 就该切除部19a而言,如图3F所示,对于距离D1与距离D2的关系,以使D1>D2成立的方式形成。此处,距离D1为从在第一椅子底部13a的下端与第二椅子底部13b的后端之间屈曲自如(转动自如)地连结的第一转动中心(支点)至切除部19a的中央(滑动部18能够在切除部19a卡合离脱的位置)的最短距离。距离D2为从该第一转动中心至切除部19a的边缘的最短距离。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中,第四状态下的轮椅11的在长度方向上的滑动部18的外表面与转动中心的距离D1以大于切除部19a的端部与转动中心的距离D2的方式构成。例如,将距离D1与距离D2之差设为容许误差(例如2mm)以上。若以这种方式进行设置,则轮椅11能够仅在第四状态时在切除部19a将滑动部18可靠地卡合解除。
[0062] 基于如下的理由,而设为仅在第四状态时能够卡合解除。例如,在被护理人为拘挛的人的情况下,存在第一椅子底部13a仅使用第三状态的轮椅11的情况。在以这么小的倾斜角度而作为轮椅11使用的情况下,若误将卡合解除而使得滑动部18从第一导轨构件19分离时,难以作为轮椅11使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中,设为如上的设计,使得仅能够在第四状态进行卡合解除。
[0063] 接下来,使用图4B、图5A以及图5B,说明与轮椅11的姿势变更相伴的滑动部18与第一导轨构件19之间的卡合机构55的卡合动作。
[0064] 如图1所示当轮椅11处于第一状态时,各滑动部18在第一导轨构件19内,位于被护理人坐在轮椅11时的腰侧(靠近腰的位置),其截面处于图5A的状态。此时,各滑动部18位于第一导轨构件19内,并且不能通过第一导轨构件19的卡合板部19b卡合离脱。因此,例如,即使护理人按压手柄12,各滑动部18也会与第一导轨构件19的卡合板部19b抵接,使得第一椅子框架14a与第一椅子底部13a不能相互分离。即,在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下,第一椅子框架14a与第一椅子底部13a互不分离而成为一体地发挥功能,第一椅子框架
14a与手柄12的动作对应地进行动作,与通常的轮椅同样地能够实现基于看护者的移动。
[0065] 对此,在图3A所示的轮椅11处于第四状态时,各滑动部18在第一导轨构件19内位于被护理人躺在轮椅11时的头侧(靠近头的位置),其截面处于图5B的状态。此时,第一椅子底部13a处于仅乘在滑动部18之上的状态,并且位于第一导轨构件19的切除部19a而无卡合板部19b,因此能够卡合离脱。因此,当使第一椅子底部13a相对于椅子基台部15而向图3A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各滑动部18通过第一导轨构件19的切除部19a而从第一导轨构件19分离,第一椅子底部13a从第一椅子框架14a分离。即,在图3A所示的轮椅11处于第四状态下,第一椅子底部13a能够从第一椅子框架14a分离而独立动作,而在第一椅子框架14a的姿势不变更的状态下仅使第一椅子底部13a转动。
[0066] 通过以这种方式进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在与后述的可动床41合体时,能够执行床整宽的举背姿势。对此,利用图2以及图7而进行说明。
[0067]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合体前的可动床41的立体图。
[0068] 可动床41使轮椅11与床主体部42合体而成为床形态(参照图6)。床主体部42具有:将包含第一床底部43a在内的多个底部43a~43d连结而成的床面部43;从背面侧支承第一床底部43a的第一床框架44a;将第一床框架44a支承为能够转动的床基台部45。床面部43由分别相互屈曲自如地连结的第一床底部43a、第二床底部43b、第三床底部43c与第四床底部43d构成。第二床底部43b固定在床基台部45。第三床底部43c与第四床底部43d被第二床框架44b支承,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屈曲。
[0069] 图6以及图7为本实施方式的可动床41的立体图。
[0070] 如图6以及图7所示,使轮椅11与床主体部42合体而成的可动床41通过举背驱动装置59,使第一床框架44a相对于床基台部45转动地抬起,由此能够将被第一床框架44a支承的第一椅子底部13a以及第一床底部43a的两方同时举背(参照图7)。举背驱动装置59例如由可正反旋转的电机与能够通过电机的正反旋转驱动第一床框架44a的连接件机构构成。
[0071] 此处,对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具备滑动部18与椅背底部导轨19的切除部19a而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通过具有滑动部18与切除部19a,使得第一椅子底部13a与第一椅子框架14a能够根据状况分离。对此,若第一椅子底部13a与第一椅子框架14a完全不能分离,则第一椅子框架14a与第二椅子框架14b连动而进行动作,因此轮椅11在与可动床41合体的状态下欲向第一状态进行姿势变更,可能导致破坏可动床41的机构以及第一致动器20。
[0072] 但是,在将轮椅11用作轮椅时,如图1以及图3B所示需要成为第一椅子底部13a与第一椅子框架14a不能分离的卡合状态。这是由于如下的原因所致,即,当护理人为了使轮椅11移动而按压手柄12时,若第一椅子底部13a与第一椅子框架14a分离,则轮椅11本身不移动,使得第一椅子底部13a相对于第二椅子底部13b旋转,而可能使被护理人的腰弯曲而负伤。
[0073] 对此,就第一椅子底部13a与第一椅子框架14a而言,优选为,在与可动床41合体后的第四状态(参照图3A)下,成为可分离的状态(能够卡合离脱的状态),在第一状态(参照图1以及图3B)下,成为不能分离的状态(卡合状态)。为了实现该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如上所述设置有滑动部18与椅背底部导轨19以及切除部19a。
[0074] 如上,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在作为可动床41使用时床面部43与椅子下部13成为同一平面,因此椅子下部13成为第四状态。而且,如图4B所示,通过在第一导轨构件19的头侧设置切除部19a,当椅子下部13成为第四状态时能够将第一椅子底部13a与第一椅子框架14a相互分离,如图3C以及图3D所示,能够设置为不会因椅子下部13的姿势变更造成可动床41损坏的结构。
[0075] 而且,在使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从可动床41分离而作为轮椅使用时,通过使其成为第一状态,成为第一椅子底部13a与第一椅子框架14a相互连动而动作的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护理人使轮椅11移动时,即使把持手柄12而按压轮椅11,第一椅子底部13a也不会相对于第二椅子底部13b旋转,而不会使被护理人负伤。
[0076]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1能够实现如下的可动床41,即,在作为轮椅使用时,如图1以及图3B所示能够成为座位姿势,在合体时,如图3C、图3D以及图7所示能够成为床整宽的举背姿势。如上所述,其能够通过各滑动部18能够在第一导轨构件19内滑动、切除部19a存在于第一导轨构件19的头侧来实现。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供安全性高的轮椅11以及可动床41。
[0077]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可动床41的右侧(纸面左侧)半部作为轮椅11而分离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局限于可动床41的右侧半部作为轮椅11而分离的情况,对可动床41的左侧(纸面右侧)半部作为轮椅11而分离的情况也起到同样的效果。
[0078] 需要说明的是,将轮椅11与床主体部42合体时的姿势作为第四状态而进行了说明,但若合体后的姿势成为第四状态,则合体前的轮椅11的姿势不限定于第四状态,也可以为倾斜姿势(第五状态)。此处,倾斜姿势为,在轮椅11的第二椅子底部13b与第一椅子底部13a的角度相同的状态下进行将轮椅11的椅子下部13整体倾斜的倾斜(tilt)的姿势。通过将合体前的轮椅11的姿势设为倾斜姿势,能够使乘坐在轮椅11上的人保持舒服的姿势进行合体,从而能够减轻乘坐在轮椅11上的人的负荷。
[0079]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车轮的一例而使用了小轮,然而也可以使用连接有电机等的电动力的车轮。
[0080]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适宜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能够起到各自具有的效果。
[0082] 本发明所涉及的可动床在与轮椅合体时能够成为床整宽的举背姿势,从而安全性高,例如作为卧床不起的高龄者或病人的护理用的轮椅以及床而很有用。
[0083] 本发明参照添加附图,关于优选的实施方式而充分进行了记载,然而对于熟悉该技术的技术人员而言会知晓各种变形或修正。这种变形或修正应当理解为只要不脱离所添加的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就都包含在其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