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校正设备

申请号 CN200890100002.6 申请日 2008-07-09 公开(公告)号 CN201624824U 公开(公告)日 2010-11-10
申请人 亚州迈递斯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金在洙;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椎校正设备,包括由主体 框架 支撑 且固定胸部的胸部支撑架,安装在主体框架中以便设置在胸部支撑架一侧的颈椎支撑架,使颈椎支撑架相对于胸部支撑架左右旋转以实现颈部旋转运动的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安装在主体框架中以便设置在胸部支撑架另一侧的骨盆支撑架,相对于胸部支撑架与骨盆支撑架接近和分离进行骨盆拉伸运动的拉伸驱动单元,相对于骨盆支撑架的面对胸部支撑架的一侧左右旋转和上下扭转的旋转扭转驱动单元和接收操控命令且控制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拉伸驱动单元或旋转扭转驱动单元的 控制器 。脊椎校正设备同时进行骨盆左右旋转、骨盆扭转或骨盆拉伸,从而预期组合骨盆校正效果,且减少校正脊椎所需的时间。
权利要求

1.一种脊椎校正设备,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在所述主体框架中成线性安装的胸部支撑架和骨盆支撑架,所述脊椎校正设备包括:
拉伸驱动单元,所述拉伸驱动单元使所述骨盆支撑架接近所述胸部支撑架和与所述胸部支撑架分开,并且进行骨盆拉伸运动;
旋转扭转驱动单元,所述旋转扭转驱动单元使所述骨盆支撑架相对于所述骨盆支撑架的面对所述胸部支撑架的一侧左右旋转和上下扭转;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操控命令且控制所述拉伸驱动单元和所述旋转扭转驱动单元;
所述旋转扭转驱动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骨盆支撑架中的轴;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中且连接到所述轴的一端以进行旋转和扭转的轴保持器;旋转达;连接到所述旋转马达的出口端的旋转凸轮;具有通过球窝接头连接到所述旋转凸轮的一端的第一连接连杆;第二连接连杆,所述第二连接连杆包括通过球窝接头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连杆的另一端的第一耦合孔、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轴的另一端的第二耦合孔、和定在轴承中的第三耦合孔,所述轴承被插入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中的支撑臂的滑动槽中以进行左右往复运动,和将所述旋转凸轮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轴的左右往复运动;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中的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结合到所述轴的另一端的一侧、从所述第二连接杆接收驱动、与所述第一斜齿轮接合且旋转和使所述轴进行旋转扭转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颈椎支撑架,所述颈椎支撑架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中以便被设置在从所述胸部支撑架看所述骨盆支撑架的相对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脊椎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一对胸部紧固单元,所述胸部紧固单元设置在所述胸部支撑架的两侧,彼此接近和彼此分离,紧固或松开所述胸部;和
一对骨盆紧固单元,所述骨盆紧固单元设置在所述骨盆支撑架的两侧,彼此接近和彼此分离,紧固或放松所述骨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椎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下身固定单元,所述下身固定单元设置在所述骨盆支撑架的一侧,在所述旋转扭转运动期间固定小腿和脚踝,防止小腿和脚踝与所述骨盆支撑架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椎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身固定单元包括:两个容纳槽,所述两个容纳槽在所述骨盆支撑架的安置小腿和脚踝的一侧容纳小腿和脚踝;其中所述两个容纳槽的剖面从底面向上开口减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多个针灸点按摩单元,所述多个针灸点按摩单元设置在所述胸部支撑架和所述骨盆支撑架中以通过相对于身体针灸点进行下落运动来按摩针灸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一侧,其中当输入用于停止所述旋转扭转运动的命令时,所述控制器连续驱动所述旋转马达直到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二斜齿轮返回到初始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操控单元,所述操控单元包括选择颈部旋转运动、拉伸运动或旋转扭转运动的一个以上运动选择键、选择与上述运动结合的运动程序的程序选择键和选择下落运动功能的功能键。

说明书全文

脊椎校正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椎校正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同时进行骨盆左右旋转、扭转或拉伸运动来正常地校正在构成骨骼结构的诸如关节的骨元素中产生的错位的脊椎校正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脊椎校正设备最近已用于进行拉伸运动以便防止颈间盘病变,恢复疲劳,消除肩臂疼痛,减轻松驰,恢复体和防止损伤或校正由于外部震动、不均衡体力运动、其它脊椎疾病(例如脊柱侧凸和驼背)引起骨骼关节位置变化的错位。
[0003] 传统脊椎校正设备使用用于进行相对于主体上下往复运动的颈椎支撑架或用于进行接近或离开胸部支撑架的拉伸运动的骨盆支撑架,以便进行向后拉颈部、放松颈部、恢复体力或错位骨骼恢复到正常关节位置的运动,同时通过胸部支撑架、颈椎支撑架或骨盆支撑架的下落运动进行按摩。
[0004] 已经公开了多种类型的脊椎校正设备。例如,韩国专利公开号No.1996-0010744公开了一种脊椎校正设备,包括用于进行相对于主体上下往复运动的颈椎支撑架,和用于进行相对于主体左右旋转、接近或离开主体的拉伸运动的骨盆支撑架。
[0005] 但是,由于现有脊椎校正设备通过骨盆支撑架的左右旋转或骨盆拉伸分离地进行骨盆旋转,当错位的脊椎被校正时,现有脊椎校正设备在进行骨盆旋转之后进行骨盆拉伸或骨盆旋转之前进行骨盆拉伸,需要较多校正时间,不能适当处理在同时需要骨盆旋转和拉伸的骨元素中产生错位,在正常校正中失败。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脊椎校正设备,通过同时进行骨盆左右旋转、扭转或拉伸运动来正常地校正在构成骨骼结构的诸如关节的骨元素中出现的错位。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脊椎校正设备,包括由主体框架支撑且固定胸部的胸部支撑架,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中以便设置在所述胸部支撑架一侧的颈椎支撑架,使所述颈椎支撑架相对于胸部左右旋转以实现颈部旋转运动的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中以便设置在所述胸部支撑架另一侧的骨盆支撑架,使所述骨盆支撑架接近所述胸部支撑架和与胸部支撑架分离以进行骨盆拉伸运动的拉伸驱动单元,使所述骨盆支撑架相对于所述骨盆支撑架的面对所述胸部支撑架的一侧左右旋转和上下扭转的旋转扭转驱动单元;和接收操控命令且控制所述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所述拉伸驱动单元或所述旋转扭转驱动单元的控制器
[0008] 所述旋转扭转驱动单元可包括:安装在所述骨盆支撑架中的轴;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中且连接到所述轴的一端以进行旋转和扭转的轴保持器;旋转达;连接到所述旋转马达的出口端的旋转凸轮;具有通过球窝接头连接到所述旋转凸轮的一端的第一连接连杆;第二连接连杆,所述第二连接连杆包括通过球窝接头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连杆的另一端的第一耦合孔、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轴的另一端的第二耦合孔、和定在轴承中第三耦合孔,该轴承插入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中的支撑臂的滑动槽中以进行左右往复运动,和将所述旋转凸轮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轴的左右往复运动;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中的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结合到所述轴的另一端的一侧、从所述第二连接杆接收驱动力、与所述第一斜齿轮接合且旋转和使所述轴进行旋转扭转运动。
[0009] 脊椎校正设备可进一步包括:一对胸部紧固单元,所述胸部紧固单元设置在所述胸部支撑架的两侧,彼此接近和彼此分离,紧固或松开所述胸部;和一对骨盆紧固单元,所述骨盆紧固单元设置在所述骨盆支撑架的两侧,彼此接近和彼此分离,紧固或放松所述骨盆。
[0010] 脊椎校正设备可进一步包括:下身固定单元,所述下身固定单元设置在所述骨盆支撑架的一侧,在所述旋转扭转运动期间固定小腿和脚踝,防止小腿和脚踝与所述骨盆支撑架分离。
[0011] 下身固定单元可包括:两个容纳槽,所述两个容纳槽在所述骨盆支撑架的安置小腿和脚踝的一侧容纳小腿和脚踝;其中所述两个容纳槽的剖面从底面向上开口减少。
[0012] 脊椎校正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多个针灸点按摩单元,所述多个针灸点按摩单元设置在所述胸部支撑架和所述骨盆支撑架中以通过相对于身体针灸点进行下落运动来按摩针灸点。
[0013] 脊椎校正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一侧,其中当用于停止所述旋转扭转运动的命令被输入时,所述控制器连续驱动所述旋转马达直到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二斜齿轮返回到初始位置。
[0014] 椎校正设备可进一步包括:操控单元,所述操控单元包括选择颈部旋转运动、拉伸运动、或旋转扭转运动的一个或多个运动选择键、选择与上述运动结合的运动程序的程序选择键、和选择下落运动功能的功能键。
[0015]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脊椎校正设备可以同时进行骨盆左右旋转运动、骨盆扭转运动或骨盆拉伸运动,从而预期组合的骨盆校正效果,减少校正脊椎所需的时间。附图说明
[0016] 参考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势将通过其实施例的详细述描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0017] 图1是实施例脊椎校正设备的外部透视图;
[0018] 图2是实施例脊椎校正设备的内部透视图;
[0019] 图3是实施例脊椎校正设备被旋转地扭转的内部透视图;
[0020] 图4是实施例的旋转扭转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0021] 图5是实施例的脊椎校正设备的剖面图;
[0022] 图6是实施例的操控单元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现在本实用新型将被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24] 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脊椎校正设备1包括由主体框架5支撑且固定胸部的胸部支撑架11、安装在主体框架5中以便设置在胸部支撑架一侧的颈椎支撑架21、使颈椎支撑架21相对于胸部支撑架11左右旋转以实现颈部旋转运动的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23、安装在主体框架5中以便设置在胸部支撑架11另一侧的骨盆支撑架31、使骨盆支撑架31接近胸部支撑架11和与胸部支撑架11分离以进行骨盆拉伸运动的拉伸驱动单元40、使骨盆支撑架31相对于骨盆支撑架31的面对胸部支撑架11的一侧左右旋转和上下扭转的旋转扭转驱动单元50、和接收操控命令且控制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23、拉伸驱动单元40或旋转扭转驱动单元50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0025] 现在将详细描述每个部件。
[0026] 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脊椎校正设备1在主体框架5中看包括胸椎模10、颈椎模块20和骨盆模块30。
[0027] 胸椎模块10包括由主体框架5支撑的胸部支撑架11和设置在胸部支撑架11的上部的胸片12。
[0028] 胸部支撑架11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两侧的一对胸部紧固单元15,彼此接近和彼此分离,紧固或放松胸部。
[0029] 胸部紧固单元15可以具有多种类型。例如,参考图5,胸部紧固单元15包括第一驱动马达15a、从第一驱动马达15a接收旋转力且与胸部支撑架11两侧接近和分离的第一弹性杆15b和连接到第一弹性杆15b的两侧、延伸到胸片12的上部且紧固或放松胸部的胸部固件15c。
[0030] 胸部紧固板15c压迫和固定胸部,更具体地,在腋窝之间,且防止当进行骨盆拉伸运动或骨盆旋转扭转运动时胸部移动。
[0031] 胸部支撑架11可包括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臂部的臂支撑架2。
[0032] 颈椎模块20包括安装在主体框架5内以便设置在胸部支撑架11一侧的颈椎支撑架21、设置在颈椎支撑架21上部的颈椎片22、和使颈椎支撑架21相对于胸部支撑架11左右旋转且进行颈部旋转运动的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23。
[0033] 参考图2到图5,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23可包括减速马达23a、连接杆23b、第一颈椎旋转凸轮23c和第二颈椎旋转凸轮23d和颈椎旋转轴23e。
[0034] 关于通过由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23的颈部旋转运动,通过设置在减速马达23a的出口端的第一颈椎旋转凸轮23c的旋转,连接杆23b进行上下往复运动。
[0035] 连接杆23b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颈椎旋转凸轮23d,该第二颈椎旋转凸轮23d连接到设置在颈椎支撑架21的下部的颈椎旋转轴23e。因此,连接杆23b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且使第二颈椎旋转凸轮23d旋转,颈椎旋转轴23e旋转和颈椎支撑架21左右旋转。在这方面,颈椎支撑架21可以左右旋转,例如在相对于平面20°和30°的之间。
[0036] 其间,颈椎支撑架21可相对于胸部支撑架11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为此,颈椎支撑架21的一侧可旋转地连接到主体框架5,和颈椎电动缸(图中未示出)在颈椎支撑架21的另一侧和主体框架5之间可以是弹性的。
[0037] 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23可以通过操控单元80自动或手动操作。当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23通过操控单元80手动操作时,如果确立的时间周期过去,减速马达23a的旋转可被自动停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近传感器24设置在第一颈椎旋转凸轮23c的一侧从而当颈部旋转运动结束时颈椎支撑架21的操作可被停止在水平位置。
[0038] 骨盆模块30可包括安装在主体框架5内以便设置在胸部支撑架11的另一侧的骨盆支撑架31、设置在骨盆支撑架31上部的骨盆片32、拉伸驱动单元40、旋转扭转驱动单元50和骨盆紧固单元35。
[0039] 骨盆支撑架31与胸部支撑架11接近和分离且进行骨盆拉伸运动。
[0040] 拉伸驱动单元40使骨盆支撑架31接近胸部支撑架11和与胸部支撑架11分离,以进行骨盆拉伸运动。参考图3和图5,拉伸驱动单元40包括安装在主体框架5中的电动缸41和接收电动缸41的驱动力且使骨盆支撑架31相对于主体框架5进行相对运动的多个拉延杆42。
[0041] 在这方面,拉伸驱动单元40可进一步包括限位器(图中未示出),防止骨盆支撑架31与主体框架5分离超过预定距离。例如,当骨盆支撑架31和主体框架5彼此分离超过预定距离时,限位器强制终止电动缸41的操作并且事先防止安全意外事故。
[0042] 拉伸驱动单元40可以通过操控单元80自动或手动操作。当拉伸驱动单元40的操作在任何状态被停止时,拉伸驱动单元40能使骨盆支撑架31返回初始位置从而骨盆支撑架31和主体框架5彼此分开初始距离。
[0043] 旋转扭转驱动单元50使骨盆支撑架31相对于骨盆支撑架31的面对胸部支撑架11的一侧左/左右旋转和上下扭转。
[0044] 旋转扭转驱动单元50可以具有多种类型。例如,参考图2到图4,旋转扭转驱动单元50可包括轴51、轴保持器52、旋转马达53、旋转凸轮54、第一连接连杆55、第二连接连杆56、第一斜齿轮58a和第二斜齿轮58b。
[0045] 轴51安装在骨盆支撑架31中且将旋转扭转运动传送到骨盆支撑架31。
[0046] 轴保持器52安装在主体框架5中,且连接到轴51的一端以进行旋转和扭转。
[0047] 旋转凸轮54连接到旋转马达53的出口端且通过旋转马达53的旋转力旋转。
[0048] 第一连接连杆55具有通过球窝接头连接到旋转凸轮54的一端和通过球窝接头连接到第二连接连杆56的第一耦合孔56a的另一端。
[0049] 第二连接连杆56设置在第一连接连杆55和第二连接连杆56之间,且将旋转凸轮54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轴51的左右往复运动。参考图4,第二连接连杆56包括例如通过球窝接头连接到第一连接连杆55的另一端的第一耦合孔56a,可旋转地连接到轴51的另一端的第二耦合孔56b和锁定到轴承56d中的第三耦合孔56c,该轴承56d插入到安装在主体框架5中的支撑臂57的侧槽57a以进行左右往复运动。
[0050] 在这方面,可滑动地结合到支撑臂57上的承轴56d的结构除了滑动槽57a之外还具有多种类型。因此,当旋转马达53操作时,第一连接连杆55的一端沿旋转凸轮54旋转,而结合到第一连接连杆55另一端的第二连接连杆56通过插入到设置在支撑臂57中的滑动槽57a的轴承56d进行左右往复运动,从而通过旋转马达53进行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连杆55和56被转换成左右往复运动。
[0051] 其间,第一斜齿轮58a设置在主体框架5的与轴51的另一端相应的一侧,第二斜齿轮58b设置在第一斜齿轮的上部,即轴51的另一端的一侧。
[0052] 参考图4,第一斜齿轮58a具有扇形锯齿并且当第一斜齿轮58a与第二斜齿轮58b接合和旋转时可以左右旋转。第二斜齿轮58b具有形成在扇形周面上的锯齿线并且可以左右扭转。当第一斜齿轮58a第二斜齿轮58b彼此接合且旋转时,第一斜齿轮58a和第二斜齿轮58b左右旋转且同时上下扭转。因此,本实施例的脊椎校正设备1可以同时进行骨盆左右旋转和扭转运动,从而可以预期复杂的骨盆校正效果,并且减少校正脊椎所需要的时间。
[0053] 在这方面,第一斜齿轮58a和第二斜齿轮58b的锯齿的区域和角度被调整使得左右旋转角度和扭转角度可被调整。而且,各种类型的变化是可能的,以实施旋转扭转。例如,可以使用多个齿轮排或带。
[0054] 旋转扭转驱动单元50可通过操控单元80自动或手动操作。当旋转扭转驱动单元50通过操控单元80手动操作时,如果确立的时间周期过去,旋转马达53的旋转可被自动停止。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近传感器58设置在旋转凸轮54的一侧从而当旋转扭转运动结束时骨盆支撑架31可被自动返回到初始位置。
[0055] 例如,在骨盆支撑架31左右旋转且扭转的情况下,当用于停止旋转扭转运动的命令被输入时,控制器连续驱动旋转马达53直到第二接近传感器58检测到第二斜齿轮58b返回到初始位置。与第一斜齿轮58a接合的第二斜齿轮58b的旋转使得当骨盆支撑架31返回到初始状态时旋转马达53停止。
[0056] 其间,骨盆支撑架31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其两侧的一对骨盆紧固单元35,彼此接近和彼此分离,紧固或松开骨盆。骨盆紧固单元35可以具有多种类型。例如,参考图5,骨盆紧固单元35包括第二驱动马达35a、从第二驱动马达35a接收旋转力且与骨盆支撑架31的两侧接近和分离的第二弹性杆35b和连接到第二弹性杆35b的两端、延伸到骨盆片32的上部且紧固或松开骨盆的骨盆紧固板35c。
[0057] 当进行下身的旋转扭转运动时,骨盆紧固件35c压迫和固定骨盆,防止骨盆从骨盆支撑架31移动。
[0058] 下身固定单元37设置在骨盆支撑架31的一侧,在旋转扭转运动期间固定小腿和脚踝,防止小腿和脚踝从骨盆支撑架31离开。
[0059] 下身固件单元37可以具有多种类型。参考图1,例如,下身固定件37可以在骨盆支撑架31的安置小腿和腿的一侧包括容纳小腿和脚踝的两个容纳槽39a和39b。
[0060] 在这方面,容纳槽39a和39b的剖面可以从底面向上开口减少。
[0061] 当进行骨盆旋转扭转运动时,胸部和下身需要固定到胸部支撑架11和骨盆支撑架31以便防止胸部和下身从其支撑架离开。当胸部被固定到胸部支撑架11时,胸部紧固件15驱动该对胸部紧固板15c以缓慢压迫胸部和将胸部适当地紧固到胸部的宽度以便将胸部固定到胸部支撑架11。
[0062] 当骨盆被固定时,骨盆紧固单元35驱动该对骨盆紧固板35c以缓慢压迫骨盆且将骨盆适当地紧固到骨盆的宽度以便将骨盆固定到骨盆支撑架31从而小腿和脚踝被容纳在下身固定单元37中以便防止下身与骨盆支撑架31分离。
[0063] 当进行骨盆拉伸运动或骨盆旋转扭转运动时,骨盆紧固单元35和下身固定单元37固定骨盆、小腿或脚踝以防止它们与骨盆支撑架31分离,胸部紧固板15c固定胸部以防止胸部与胸部支撑架11分离,从而有效进行旋转扭转运动。
[0064] 控制器接收操控命令以控制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23、拉伸驱动单元40或旋转扭转驱动单元50。
[0065] 多个针灸点按摩单元(图中未示出)设置在胸部支撑架11和骨盆支撑架31中以通过相对于身体针灸点进行下落运动按摩针灸点。针灸点按摩单元可以使用例如螺线管马达。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针灸点被打击且整个身体被有效按摩,对恢复疲劳和解除压力更有效。
[0066] 表面加热单元(图中未示出)设置在胸部支撑架11和骨盆支撑架31中以便进行远红外热敷。在这方面,表面加热单元可以调整多种热敷温度,从而提供适于使用者身体特征的热敷效果。
[0067] 其间,操控单元80可被用于操控脊椎校正设备1的每个功能。操控单元80,例如,可包括用于选择上述颈椎运动、拉伸运动或扭转运动的一个或多个运动选择键81a、用于选择与上述运动结合的运动程序的程序选择键81b和用于选择下落运动功能、远红外热敷功能等的功能键81c。
[0068] 操控单元80可包括用于对脊椎校正设备1供应/阻断电源的电源键81d、用于改变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的模式改变键81e和用于根据使用者需要停止脊椎校正设备1的停止键81f。
[0069] 操控单元80可以具有多种类型。参考图6,例如,操控单元80可以通常远程控制器、选择显示单元82和显示单元83的形式,其中选择显示单元82用于显示颈椎运动、拉伸运动和扭转运动的选择,显示单元83用于显示运动时间或脊椎校正设备1是否正常操作的每一个。
[0070] 参考图1到图3,操控单元80可被存储在操控单元存储单元3中,在使用者可以容易进行操控功能、例如躺在脊椎校正设备1中的使用者可以使用操控单元80的位置。
[0071] 操控单元80可以在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操控脊椎校正设备1。
[0072] 在手动模式中,脊椎校正设备1分离地进行胸部紧固运动、骨盆紧固运动、腰部旋转运动和按摩。在这种情况下,腰部拉伸运动可被增加预定距离(例如约70毫米)。
[0073] 在自动模式中,脊椎校正设备1的各种操作可被编程。例如,下落操作被用于对每个针灸点进行按摩。
[0074] 之后,该对胸部紧固板15c被压迫且将胸部固定到胸部支撑架11,该对骨盆紧固板35c被压迫且将骨盆紧固到骨盆支撑架31。
[0075] 如果胸部和骨盆被固定到每个支撑架,可进行颈椎运动和骨盆运动。
[0076] 当进行颈椎运动时,控制器从内存单元选取相应于颈椎旋转运动或上下往复运动的数据并且使颈椎运动可被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颈椎支撑架21相对于胸部支撑架11左右旋转以进行颈部旋转运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以进行颈部后拉运动,从而防止颈间盘病变,快速恢复疲劳或恢复由于肩部疼痛、麻木的臂部等产生的肩臂疼痛。
[0077] 当进行骨盆运动时,控制器从内存单元选取相应于骨盆旋转扭转运动或骨盆拉伸运动的数据,使得骨盆扭转运动或骨盆拉伸运动可被进行。
[0078] 当进行骨盆拉伸运动时,该对骨盆紧固板35c被压迫以将骨盆固定到骨盆支撑架31,并且拉伸驱动单元40被驱动相对于胸部支撑架11与骨盆支撑架31接近和分离。
[0079] 当进行骨盆旋转扭转运动时,骨盆紧固件35c被压迫且将骨盆固定到骨盆支撑架31,旋转扭转驱动单元50被驱动以使彼此接合的第一斜齿轮58a和第二斜齿轮8a和58b旋转从而同时进行骨盆左右旋转运动和骨盆上下扭转运动。
[0080] 因此,骨盆被从胸部转移预定宽度,从而同时进行骨盆左右旋转运动的骨盆上下扭转运动,从而腰部柔软,错位的脊椎可被正常地校正,腰线附近的松驰可被消除。
[0081] 其间,当关节细且肌肉硬时,本实施例的脊椎校正设备1可再次刺激身体功能和正常化身体功能。在晚上日常工作之后,本实施例的脊椎校正设备1可以恢复整天累计的疲劳。使用者进行煅炼前后,本实施例的脊椎校正设备1可被最大化防止伤害的拉伸效果。
[0082] 根据本实用新型,脊椎校正设备可以同时进行骨盆左右旋转运动、骨盆扭转运动或骨盆拉伸运动,从而预期组合的骨盆校正效果,减少校正脊椎所需的时间。
[008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