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

申请号 CN201610053136.8 申请日 2016-01-27 公开(公告)号 CN105662755A 公开(公告)日 2016-06-15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发明人 王楠; 史源; 唐仕芳; 赵锦宁; 伍莉; 李霞;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 培养箱 ,包括 箱体 和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婴儿舱,所述婴儿舱的前后 侧壁 上设置有舱 门 ,还包括两个用于升降所述舱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根纵向设置在婴儿舱左右侧壁上的螺杆、套在所述螺杆上且与螺杆 螺纹 配合的连接件、同轴套设在所述螺杆一端的皮带轮、连接两个所述皮带轮的皮带和驱动任一根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舱门的边沿连接;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螺杆转动时,所述连接件带动舱门向上移动从而打开舱门。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打开舱门所占空间减小,方便了医院人员在一些狭窄空间下的使用。同时,设置 氧 气管固定装置和改进U形卡线套,进一步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的婴儿舱(2),所述婴儿舱(2)的前后侧壁上设置有舱(3),在婴儿舱(2)左右侧壁边沿上设置有多个U形卡线套(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用于升降所述舱门(3)的升降装置(4),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两根纵向设置在婴儿舱(2)左右侧壁上的螺杆(41)、套在所述螺杆(41)上且与螺杆(41)螺纹配合的连接件(42)、同轴套设在所述螺杆(41)一端的皮带轮(43)、连接两个所述皮带轮(43)的皮带(44)和驱动任一根所述螺杆(41)转动的驱动装置(45),所述连接件(42)与所述舱门(3)的边沿连接;当所述驱动装置(45)驱动螺杆(41)转动时,所述连接件(42)带动舱门(3)向上移动从而打开舱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婴儿舱(2)左右侧壁上端的舱门压紧装置(5),所述舱门压紧装置(5)包括一侧开口的中空壳体(51)、一端滑动插入所述中空壳体(51)内部的压紧(52)、两端分别与中空壳体(51)内壁和所述压紧块(52)接触的压簧(53)、将所中空壳体(51)固定在婴儿舱(2)侧壁上的固定块(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紧块(52)上设置有防止压紧块(52)磨损舱门(3)的毛条(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婴儿舱(2)的底部设置有方便所述皮带(44)穿过的向上的凹陷部(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管固定装置(7),所述氧气管固定装置(7)包括纵向设置在婴儿舱(2)内壁顶部的呈L形的支架(71)、设置在所述支架(71)拐处的开有一通孔的凸起(72)、上端与所述支架(71)平段端部中间连接的卡边(73)和弹绳(74),所述卡边(73)的宽度小于支架(71)水平段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1)的上端通过一铰接设置的吸盘(75)固定在婴儿舱(2)内壁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形卡线套(6)内侧设置有开口槽(61),在所述开口槽内嵌有呈U形的刚性骨架(6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61)相对设置有两个,分列婴儿舱(2)内外两侧。

说明书全文

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医院儿科使用的婴儿培养箱,用于发育不完全或体质较弱的新生或早产婴儿培养,在培养箱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婴儿舱内的温度、湿度等适合新生或早产婴儿的生长。现有技术中的婴儿培养箱在使用时,存在多个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主要如下:1.由于婴儿舱的舱是铰接设置在婴儿舱上的,打开舱门时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在一些狭窄空间无法打开舱门;
2.在婴儿舱内没有固定气管的装置,为避免对婴儿造成伤害,医护人员只得通过绳索将氧气管固定在婴儿舱内;
3.卡接在婴儿舱侧壁上的U形卡线套为柔性构件,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
[0003] 综上所述,有必要研制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通过添加舱门升降装置、氧气管固定装置,改变U形卡线套的结构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操作时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婴儿舱,所述婴儿舱的前后侧壁上设置有舱门,在婴儿舱左右侧壁边沿上设置有多个U形卡线套,还包括两个用于升降所述舱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根纵向设置在婴儿舱左右侧壁上的螺杆、套在所述螺杆上且与螺杆螺纹配合的连接件、同轴套设在所述螺杆一端的皮带轮、连接两个所述皮带轮的皮带和驱动任一根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舱门的边沿连接;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螺杆转动时,所述连接件带动舱门向上移动从而打开舱门。
[0006]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婴儿舱左右侧壁上端的舱门压紧装置,所述舱门压紧装置包括一侧开口的中空壳体、一端滑动插入所述中空壳体内部的压紧、两端分别与中空壳体内壁和所述压紧块接触的压簧、将所中空壳体固定在婴儿舱侧壁上的固定块。
[0007] 进一步地,在所述压紧块上设置有防止压紧块磨损舱门的毛条。
[0008] 进一步地,在所述婴儿舱的底部设置有方便所述皮带穿过的向上的凹陷部。
[0009] 进一步地,还包括氧气管固定装置,所述氧气管固定装置包括纵向设置在婴儿舱内壁顶部的呈L形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拐处的开有一通孔的凸起、上端与所述支架平段端部中间连接的卡边和弹绳,所述卡边的宽度小于支架水平段的宽度。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上端通过一铰接设置的吸盘固定在婴儿舱内壁顶部。
[0011] 进一步地,在所述U形卡线套内侧设置有开口槽,在所述开口槽内嵌有呈U形的刚性骨架。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槽相对设置有两个,分列婴儿舱内外两侧。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婴儿舱,所述婴儿舱的前后侧壁上设置有舱门,在婴儿舱左右侧壁边沿上设置有多个U形卡线套,还包括两个用于升降所述舱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根纵向设置在婴儿舱左右侧壁上的螺杆、套在所述螺杆上且与螺杆螺纹配合的连接件、同轴套设在所述螺杆一端的皮带轮、连接两个所述皮带轮的皮带和驱动任一根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舱门的边沿连接;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螺杆转动时,所述连接件带动舱门向上移动从而打开舱门。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打开舱门所占空间减小,方便了医院人员在一些狭窄空间下的使用。同时,设置氧气管固定装置和改进U形卡线套,进一步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婴儿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婴儿舱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U形卡线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氧气管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6] 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 “前”、“后”、“左”、“右”分别与“图2”中的“前”、“后”、“左”、“右”相对应。
[0017]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的婴儿舱2,所述婴儿舱2的前后侧壁上设置有舱门3,在婴儿舱2左右侧壁边沿上设置有多个U形卡线套6,U形卡线套6用于卡住从婴儿舱外部穿入内部的氧气管、输液管、电线等;还包括两个用于升降所述舱门3的升降装置4,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两根纵向设置在婴儿舱2左右侧壁上的螺杆41、套在所述螺杆41上且与螺杆41螺纹配合的连接件42、同轴套设在所述螺杆41一端的皮带轮43、连接两个所述皮带轮43的皮带44和驱动任一根所述螺杆41转动的驱动装置45;所述连接件42与所述舱门3的边沿连接,在所述婴儿舱2的底部设置有方便所述皮带44穿过的向上的凹陷部21;当所述驱动装置45驱动螺杆41转动时,由于螺杆41与连接件42螺纹配合,连接件42可以向上移动。在螺杆41的下端设置皮带轮43,通过一根横跨婴儿舱2底部的皮带将两个皮带轮43连接在一起,这样不仅能传递动力,还可以使舱门3两端边沿的连接件42同时同方向同速度的移动,从而保证顺利打开、关闭舱门3。舱门3处于关闭状态时,将连接件42设置在螺杆41的下端,这样在连接件42的带动下,舱门3打开的高度更高,从而保证婴儿可以被取出或放进婴儿舱2内。通过上述设置,在充分利用现有婴儿培养箱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在其左右侧壁上设置升降装置4,即可实现在狭窄空间下打开舱门3的操作,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使得放置婴儿培养箱的新生儿观察室可以放置更多的婴儿培养箱,也有利于医院的管理。
[0018]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婴儿舱2左右侧壁上端的舱门压紧装置5,所述舱门压紧装置5包括一侧开口的中空壳体51、一端滑动插入所述中空壳体51内部的压紧块52、两端分别与中空壳体51内壁和所述压紧块52接触的压簧53、将所中空壳体51固定在婴儿舱2侧壁上的固定块54。 由于连接件42与舱门3的下端边沿连接,舱门3关闭的时候,上端容易产生缝隙,从而使婴儿舱2内部与外界空气连通,不利于对婴儿舱2内的温度 、湿度调控,因此设置压紧装置5。在压簧53的作用下,压紧块52一直保持对舱门3的压紧力,从而使舱门3与婴儿舱2保持贴紧。
[0019]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压紧块52上设置有防止压紧块52磨损舱门3的毛条55。由于舱门3经常打开,长时间下来压紧块52会对其造成磨损,且舱门3打开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噪音,因此在压紧块52与舱门3接触的一面粘贴有毛条55,从而可以减少磨损和降低噪音。
[002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氧气管固定装置7,所述氧气管固定装置7包括纵向设置在婴儿舱2内壁顶部的呈L形的支架71、设置在所述支架71拐角处的开有一通孔的凸起72、上端与所述支架71水平段端部中间连接的卡边73和弹力绳74,所述卡边73的宽度小于支架71水平段的宽度。氧气管通过U形卡线套6或婴儿舱2左右侧壁上的通孔伸入到婴儿舱2内,并放在L形的支架71的水平段上,将弹力绳74的一端穿过凸起72上的通孔,并与另一端系结在一起,然后将形成闭环的弹力绳74卡在卡边73上,从而将氧气管固定在支架71上。调整弹力绳74的系结长度,可以固定不同直径的氧气管或者其他管线。
[0021]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71的上端通过一铰接设置的吸盘75固定在婴儿舱2内壁顶部,设置吸盘75既方便支架71的固定,又方便对氧气管的移动。
[0022]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U形卡线套6内侧设置有开口槽61,在所述开口槽内嵌有呈U形的刚性骨架62,刚性骨架62能支撑U形卡线套6,防止其变形,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就不容易脱落。
[0023]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槽61相对设置有两个,分列婴儿舱2内外两侧,这样设置对U形卡线套6的支撑效果最好,保证使用过程中不会脱落。
[002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5]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