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床垫

申请号 CN201410068892.9 申请日 2014-02-27 公开(公告)号 CN103800152B 公开(公告)日 2016-08-24
申请人 林黎明; 发明人 林黎明; 张弩;
摘要 一种多功能 床垫 ,配有N个人体 支撑 件,沿长边L方向分别设有左右两条担架杆穿接区,担架杆穿接区内设有穿担架杆的担架孔,担架孔沿平行于床垫本体的长边L方向伸展;床垫本体上设有多个气囊区,在气囊区之间均设有条状间隙,条状间隙相互平行地设置在与床垫本体的长边L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条状间隙的宽度H大于或等于人体支撑件的宽度h,所述气囊区充气后的厚度大于人体支撑件的厚度,本多功能床垫操作快捷、安全省 力 、便携环保。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床垫,包括床垫本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多功能床垫还配有N个人体支撑件(3),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在所述床垫本体(1)上沿长边L方向分别设有左、右两条担架杆穿接区(9),在每条担架杆穿接区(9)内分别设有一条穿担架杆(2)的担架孔(10),左、右两条担架孔(10)均沿平行于床垫本体(1)的长边L方向伸展;
所述床垫本体(1)上设有多个气囊区(12),在气囊区(12)之间设有供人体支撑件(3)穿插的条状间隙(7),所述条状间隙(7)相互平行地设置在与床垫本体(1)的长边L相互垂直的方向上;
所述条状间隙(7)的宽度H大于人体支撑件(3)的宽度h,所述气囊区(12)充气后的厚度大于人体支撑件(3)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垫本体(1)的各气囊区(12)均呈条状,这些条状的气囊区(12)相互平行地设置在与床垫本体(1)的长边L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在气囊区以外的床垫本体均为非气囊基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
床垫本体(1)上还设有至少两条充气导管(13),所述充气导管(13)贯通所有气囊区(12),所述充气导管(13)与充气嘴(14)连接为气囊区(12)充气、放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多功能床垫还配有左、右两个担架杆(2),每个担架杆(2)上均设有至少N个供人体支撑件(3)插入的插接孔(21);左担架杆上的插接孔(21)与右担架杆上的插接孔(21)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功能床垫的每条担架杆穿接区(9)包括多个上下穿透担架杆穿接区(9)的插接操作空间(11)和多个子担架杆穿接区(8),每个插接操作空间(11)均穿透担架杆穿接区(9)内的担架孔(10),左侧担架杆穿接区(9)上的插接操作空间(11)与右侧担架杆穿接区(9)上的插接操作空间(11)呈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支撑件(3)两端均设有一个安全扣(31),人体支撑件(3)的安全扣(31)插入所述担架杆(2)上的插接孔(21)形成可拆卸式扣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每个担架杆(2)包括2个或2个以上的子杆件,所述2个或以上的子杆件之间通过可拆卸联接结构固定连接成一个担架杆(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功能床垫放置在病床床垫之上,左、右两条担架杆穿接区(9)分别位于床垫本体(1)的两个长边L上,含有担架杆穿接区的多功能床垫的尺寸等同于病床床垫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垫本体(1)是可折叠结构。

说明书全文

多功能床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与现有床垫配合平铺使用的简易性的床垫,特别是一种既可医用又可日常使用的多用途多功能的柔性床垫。

背景技术

[0002] 床垫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用品,根据其使用场合不同,有不同的分类,如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床垫,医院使用的医用床垫等,但现有的床垫用途单一,不能满足特殊情况的需要。例如,躺在现有的医用床垫上的患者因在担架、病床、病号车之间的转移和清理床铺等护理工作需要经常被移动,目前患者如从担架移动到病床、从病床移动到推车、从推车移动到治疗、检查仪器以及床单的更换等环节基本是人工搬动完成,这样会增加患者在此过程中再度触伤,从而增加患者疼痛感或人为操作不当对病情的加剧,给患者带来不利,况且频繁移动病人是医护人员最费劲的工作,需要多名护工才能完成,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增加护工人员对患者的交替感染,也增加了病人家属在这些过程中不必要的人工、经济负担,又如,在家里或敬老院里的现有床垫上移动、护理卧床的行动不便的人是十分困难的。
[0003] 专利号为02113702.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充气式多功能理疗床垫,由于不能使病人抬起离开床垫,所以仍存在转移病人和清理床铺等护理工作极为困难的问题,此外,该已有床垫结构复杂、体积大且笨重,作为担架使用十分牵强、不便。专利号为201120053549.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长期卧床病人护理床,虽然能使病人翻身,但还是不能实现不推拉患者就能使病人抬起离开床垫的功能,此外,它也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且笨重的问题,而且不能作为担架灵活使用。
[0004] 有鉴于此,需要一种能方便、安全、省地移动卧床患者的床垫。另外,随着旅游安全、抗击自然灾害等要求的提高,需要一种既能在野外宿营用、又能在紧急情况下用作担架的便携床垫用品。而现有的床垫都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床垫,其结构简单合理、轻巧耐用、制造成本低,而且可与现有的病床床垫配合平铺使用,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还可兼作担架、野外宿营用的床垫和吊床和救援床,操作快捷、安全省力、便携环保。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多功能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所述的多功能床垫还配有多个人体支撑件;在所述床垫本体上沿长边L方向分别设有左、右两条担架杆穿接区,这两条担架杆穿接区优选位于床垫本体的长边L方向上,在每条担架杆穿接区内分别设有一条穿担架杆的担架孔,左、右两条担架孔均沿平行于床垫本体的长边L方向伸展;所述床垫本体上设有多个气囊区,每个气囊区可以是由单个气囊构成的,也可以是由多段相连的气囊集合而成的条型状结构,在气囊区之间设有供人体支撑件穿插的条状间隙,所述条状间隙相互平行地设置在与床垫本体的长边L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条状间隙的宽度H大于人体支撑件的宽度h,所述气囊区充气后的厚度大于人体支撑件的厚度。本发明通过气囊区、间隙的配合可给病人通,而人体支撑件与气囊区、条状间隙可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配合,在不推拉卧床患者的情况下就能轻松平稳地将其升起,可便捷、安全、轻松地完成带床垫挪动病患、不带床垫挪动病患、更换床单等各类工作需要,并且在抬起病患的过程中病患受力均匀,避免患者在各治疗环节中的再度受到触伤,还可大大减少现有医院护工的人数、降低人员对患者的交替感染。
[0008] 每个气囊区可以是由单个气囊构成的,也可以是由多段相连的结构气囊集合而成的。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床垫本体的各气囊区均呈条状,这些条状的气囊区相互平行地设置在与床垫本体的长边L垂直的方向上,在气囊区以外的床垫本体均为非气囊基底。当病人平躺于病床时,对气囊充气,利用这种条状、横向布置的气囊区可对人体支撑件进行有效定位,保证各人体支撑件处于相互并行的位置,使病人受力平衡,进一步减少了病人在各治疗移动、护理环节中再度受伤的情况。
[0009] 床垫本体1上还设有若干充气导管,所述充气导管贯通所有气囊区,优选采用两条或两条以上充气导管以保证充放气更加迅速、平稳,所述充气导管与充气嘴连接为气囊区充气、放气。当需要转移病人、给病人通风、清洁护理或更换床单时,可通过充气导管、充气嘴给气囊区充气,上述护理、转移工作完毕后可给气囊区放气使其恢复常态。另外,通过充气嘴、充气导管还可进一步调节、控制气囊区的充气量,以适应不同病患、不同环境下对气囊厚度的需求。
[0010] 此外,所述的多功能床垫还可选配左、右两个担架杆和若干个人体支撑件,这些担架杆与多功能床垫可拆卸式插装,每个担架杆上均设有至少多个供人体支撑件插入的插接孔;左、右两个担架杆上的插接孔呈对称分布。例如,多功能床垫留有N个人体支撑件的空间,则每个担架杆上均设有至少N个供人体支撑件插入的插接孔。本专利所述的N表示多个,即N为大于1的自然数。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床垫的每个担架串接区均包括多个上下穿透担架杆穿接区的插接操作空间和担架杆穿接区多个子担架杆穿接区,每个插接操作空间均穿透担架杆穿接区内的担架孔,左侧担架杆穿接区上的插接操作空间与右侧担架杆穿接区上的插接操作空间呈对称分布。这些位于担架杆穿接区的插接操作空间是为了人体升降预留的,它可方便对患者随同床单、床垫一起用手工或升降器升起、移动,可灵活适用于人体升降、移动的多种工作模式。并且,所述的床垫本体是可折叠的结构。
[0012] 更进一步的,所述条状间隙的延展方向均指向担架杆穿接区的插接操作空间。同一插接操作空间可对应多个条状间隙。更优选的,条状间隙与插接操作空间相对应,所述担架杆穿接区的插接操作空间的位置与担架杆上部分或全部插接孔的位置相对应,以便将担架杆上的插接孔部分或全部地暴露出来供人体支撑件插装。
[0013] 所述的人体支撑件优选为一个由弹性材料制作的多功能床垫的附件,人体支撑件两端均设有一个安全扣,所述安全扣可插入所述担架杆上的插接孔形成可拆卸式扣装,从而与担架杆配合完成对患者的平稳支撑。
[0014] 此外,每个担架杆可以是1个杆件,更好的是2个或以上的杆件连接组装构成一个担架杆,即所述的每个担架杆包括可以采用2个或2个以上的子杆件连接而成,所述2个或以上的杆件之间通过可拆卸联接结构固定连接成一个担架杆。更优选的是,担架杆可拆卸联接结构为轴孔插接联接结构和/或螺纹联接结构。
[0015] 所述多功能床垫放置在病床床垫之上,两边担架杆穿接区之间的所述床垫本体为床垫承载区,所述床垫承载区的尺寸(宽度和长度)与位于多功能床垫下面的病床床垫的尺寸(宽度和长度)基本一致,所述担架杆穿接区伸出到病床床垫之外。但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左、右两条担架杆穿接区分别位于床垫本体的两个长边L上,含有担架杆穿接区的多功能床垫的尺寸等同于病床床垫的尺寸。例如也两条担架杆穿接区最外沿之间的距离与多功能床垫之下的病床床垫的宽度基本一致。
[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容易与现有医院、敬老院、家庭中使用的床垫配合使用,以实现不推拉卧床患者就能轻松平稳地将其升起、移动离开床垫的效果,其具有多种工作模式,使得后续移动至其它治疗、检查仪器上或者更换床单以及增加背部空气流通等护理工作十分便捷、安全、轻松,可避免患者在各治疗环节中的再度受到触伤,还可大大减少现有医院护工的人数、降低人员对患者的交替感染,减少病人家属在这些过程中不必要的人工、经济负担。同时,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也可兼作担架、野外宿营用的床垫和吊床,便于携带,且使用省力方便。附图说明
[0017] 通过下面对附图中作为非限定举例的本发明所示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以长方体床垫为例,将使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的其他优点和特征更为清楚,更易于理解。其中: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的选配附件担架杆及人体支撑件扣接时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本体未充气、未穿担架杆的平铺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本体1在未充气状态且穿上担架杆的侧视示意图。
[0023] 图6是本发明的图3实施例在充气状态的侧视示意图,此状态下可不带床单、床垫升降或移动患者。
[0024] 图7是本发明多功能床垫附件担架杆及人体支撑件具体扣接的侧视示意图。
[0025] 图8是本发明多功能床垫附件担架杆及人体支撑件具体扣接的俯视示意图。
[0026] 图9是图8实施例中的人体支撑件与杠杆扣接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图1至图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8] 参见图1、图2、图3,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包括床垫本体1和可选配的附件两个担架杆2及多个人体支撑件3。如图1所示,多功能床垫为具有长度L、宽度S、厚度d的长方体,其长度L和宽度S的大小尺寸与一般的普通标准病床床垫尺寸接近。实践中如果多功能床垫的担架穿接区伸到病床床垫之外,则要想将多功能床垫随病人一起送入检查仪器时就会产生问题。在床垫本体1的两边沿其长度L的方向,即长边L的方向,分别设有一条担架杆穿接区9,每个担架杆穿接区9上分别开有一条允许左担架杆或右担架杆2插入的担架孔10,优选将两条担架孔10设置在床垫本体1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并且,它们分别沿长度L方向伸展,即两条担架孔10设置在左侧长边L和右侧长边L上,可用于两侧担架杆的穿透。床垫本体1由一定强度和柔性的多种材料制作。如图1所示,床垫本体1可以包括一个非气囊基底,在非气囊基底上设有多个气囊区12,每个气囊区12采用一个条状气囊构成。另外,所述多功能床垫还可包括贯通各气囊区12的两条充气导管13和充气嘴14,充气嘴14与各充气导管13连接,通过充气嘴14,可方便地向各充气导管13和各气囊12充气或放气。多个气囊区12沿床垫本体1宽度S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所述床垫本体1的长边L垂直的方向,每相邻的两个气囊区12之间形成有条状间隙H,每相邻的两个气囊区12之间的条状间隙H实际上是床垫本体1的实体基底部分,实体部分的间隙H自然沿床垫本体1的宽度S方向伸展。
[0029] 担架杆2作为本多功能床垫的选配附件,所述左、右担架杆2上优选设置有多个供人体支撑件3插入的插接孔21,左、右担架杆2上的插接孔呈对称分布,如图3所示当人体支撑件的数量为6时,每个担架杆2上的插接孔21的数量至少为6个,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病人的人体支撑件的插入位置。
[0030] 如图3所示,每条担架杆穿接区9可以是一条不间断担架串接区,但更优选的是每条担架杆穿接区9由多个间断的子担架杆穿接区8形成,在两个子担架杆穿接区8之间设有上下穿透担架杆穿接区9的插接操作空间11。
[0031] 在图3实施例中,左侧担架杆穿接区9上的插接操作空间11与右侧担架杆穿接区9上的插接操作空间11呈对称分布。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条状间隙7与插接操作空间11相对应,所述条状间隙7的延展方向均指向担架杆穿接区9的插接操作空间11。更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担架杆穿接区9的插接操作空间11的位置与担架杆2上部分或全部插接孔21的位置相对应,以便将担架杆2上的插接孔21部分或全部地暴露出来供安全扣扣装。
[0032] 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多功能床垫配有6条人体支撑件3,两条担架杆穿接区9对称地分列左右。每条担架杆穿接区9被5个插接操作空间11分成6段子担架杆穿接区8,气囊区12之间的条状间隙7均指向其对应的插接操作空间11,从而保证人体支撑件3能横向平行插入,起到均衡支撑、固定的作用。另外,如图2、图3所示,在床垫本体上还设用折叠线,使床垫具有可折叠功能以方便携带和收纳。
[0033] 图1、图2、图3的区别在于:图1的担架穿接区是将床垫边沿翻折而形成间断的筒状结构,图2、3是床垫本体1的插接操作空间上下穿透担架杆穿接区。这两类实施方式功能方面是基本一样,重点在制造时的不同结构变化。图3则是使用本发明多功能床垫时的一种状态,具体为在清理床位、床单等服务时只移动人体而不移动床单、床垫的状态俯视平面示意图。
[0034] 图4、图5是床垫的侧视图,其中图4中的床垫本体1处于一般的平铺休息使用状态,气囊区12未充气。图5中的床垫本体1处于未充气状态且穿上担架杆2的侧视示意图,而两个担架杆2分别与床垫本体1上的担架孔10进行可卸式插装。气囊区12在未充气状态下的床垫本体1的厚度等于床垫本体1的实体基底部分的厚度d,适用于一般可以带床垫本体1和床单一起移动患者诊疗的场合。
[0035] 图6中的床垫本体1处于充气状态,其中人体支撑件3插入在床垫本体1的气囊区12之间的间隙H内,所述人体支撑件优选为安全扣带,两个担架杆2以扣带组装方式分别与安全扣带3的安全扣31形成可卸式扣装。当给多功能床垫充气,气囊区12膨胀,各气囊区12之间形成了条状间隙7,而床垫本体1的非气囊基底并不膨胀,膨胀后的气囊12的厚度D远大于床垫本体1的非气囊基底的厚度d,于是通过条状气囊12中的气体作用将患者向上支撑住,在每相邻的两个气囊12之间形成柔性凹槽状的条状间隙H,使卧躺在床垫本体1上的人体与凹槽状的条状间隙H之间必然形成柔性空隙。其中,条状间隙H的宽度尺寸大于各人体支撑件3的宽度尺寸h,人体支撑件3的厚度远远小于气囊区12的厚度D,以使人体支撑件3能顺利地从人体与柔性的条状间隙H之间穿过。
[0036] 所述人体支撑件3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所述的人体支撑件3为一个由弹性材料制作的多功能床垫的附件。更优选的方案是在人体支撑件3两端均设有一个安全扣31,所述安全扣31可插入所述担架杆2上的插接孔21形成可拆卸式扣装,从而与担架杆配合完成对患者的平稳支撑。
[0037] 例如图8、图9所示人体支撑件3为安全扣带,将每个安全扣带的两端上安全扣31穿过两个担架杆2上的插接孔21,实现卡接配合下的牢固紧。
[0038] 本发明所述的安全扣31也可以采用多种实施方式,例如T形结构的安全扣,或者是卡齿结构的卡扣。如图8所示为一种具体卡齿卡接结构的安全扣,所述安全扣31由两个钩状齿组成的结构,两个钩状齿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这些安全扣31可拆卸的扣装在担架杆或其他装置的的插接孔21内,并自动咬合锁紧,且当需要打开时转动T形结构的安全扣或对卡齿卡扣结构的安全扣施加压力即可解锁拔出。人体支撑件的安全扣和担架杆的连接不限于是如上所述的结构,它们也可以是任何能够方便锁住打开的锁扣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0039] 为方便该床垫的使用便捷,床垫的尺寸与其一般普通的医疗床尺寸大小有标准余量的相匹配。例如,将图1-图3所述多功能床垫放置在普通病床床垫之上,左、右两条担架杆穿接区9分别位于床垫本体1的两个长边L上,多功能床垫的宽度S等同于病床床垫的尺寸,该多功能床垫的宽度中包括了担架杆穿接区的宽度。
[0040] 在重症患者需要的特殊情况下,床垫在如图1状态放置至普通床单的下面作为备用附件,当需对患者移动至其他场合进行治疗、检查以及更换床单等场合时,按照如上所述和其它附件的配合使用的方法,就能实现卧床患者在医疗、康复、护理的移动过程中,从担架移动到病床、从病床移动到推车、从推车移动到治疗、检查仪器以及床单的更换等各环节减少振动、防止这些过程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病情,提高了对患者医疗期间的优质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0041] 所述的每根担架杆2可以是1个杆件,但为了增加多功能床垫的便携功能,除了尽可能减小多功能床垫的体积和重量外,优选采用2个或2个以上的杆件连接构成一个担架杆。担架杆2的杆件可以是用粗螺纹连接的两段或多段,先通过床垫两端插入再螺纹连接。这些杆件之间可拆卸的固定联接,其联接结构可采用多种方案,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可拆卸联接结构为轴孔插接联接结构和/或螺纹联接结构。轴孔插接联接结构和螺纹联接结构均是装卸方便、联接强度好、联接可靠性高的固定联接结构。
[0042] 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的工作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下面通过几个具体使用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多功能床垫的工作原理。
[0043] 工作模式1:带床垫、床单一起移动患者的工作模式:对于可以带床垫1和床单一起移动患者诊疗的场合,只需穿上担架杆2,通过向左右担架杆2均匀地施加向上作用力,就能实现不触碰患者平稳将患者升起,轻松、安全地将伤病员从病床移动到推车、从推车移动到治疗、检查仪器。
[0044] 工作模式2:不能带床垫、床单一起移动患者诊疗或更换床单的工作模式:当患者不能带床单、床垫诊疗需要移动或更换床单时,只要向床垫1充气,经充气导管13充气给气囊区12的气囊,将患者升高,利用气囊区间的条状间隙7使床单下陷,将人体支撑件3从下陷的床单与人体形成的凹槽状空隙中穿过。并将人体支撑件3插入左右担架杆2的插接孔21中,通过向左右担架杆2均匀地施加向上作用力,人体支撑件3将对人体起到支撑作用,患者自然被抬起离开床垫本体1和床单,从而实现在不翻动人体的情况下能方便、安全、省力地将患者升起、移动至其它治疗、检查仪器上或更换床单。
[0045] 工作模式3:用作担架的工作模式:将左、右担架杆2分别插入床垫本体1的担架孔10内形成担架,可直接将载有伤病员的担架放在普通的病床上,再拔出左右担架杆2,给床垫1充气,插入人体支撑件3,将安全扣31分别插入左右担架杆2的插接孔21,再给左右担架杆2均匀地施加向上作用力,将患者升起放进床单后降下患者,再给床垫放气,床垫本体1便成了普通的休息待令床垫。
[0046] 工作模式4:为病人通风换气的工作模式:给气囊区12充气,利用气囊将患者抬高,气囊区12之间的条状间隙7可为患者背部通风换气。
[0047] 工作模式5:用作宿营床垫的工作模式:将床垫本体1铺在地面、平台或其他卧宿平面上,给气囊12充气,在床垫本体1铺上床上用品即可,气囊区12成为了能隔潮气、保暖的气垫。特别是在救灾救险病床紧缺时,可充当临时病床。
[0048] 工作模式6:用作吊床的工作模式:通过床垫本体1上的所述担架孔或穿上担架杆2与牢固支撑物连接可靠即可。
[004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尤其是多功能床垫本体不限于和上述附件人体支撑件和担架杆的配合使用,更有利的是:配合专用的具有若干个能够伸进上述条状间隙并能平衡升降、移动患者的设备。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做出的技术等效变化与修改,皆应视为本发明的涵盖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