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担架车

申请号 CN201610047382.2 申请日 2016-01-25 公开(公告)号 CN105455975A 公开(公告)日 2016-04-06
申请人 吴占勇; 发明人 吴占勇; 吴夏炜;
摘要 一种 电梯 担架车,包括担架板,担架板为宽窄不一的阶梯形平板,担架板宽度尺寸较小的一侧为担架板头部侧,担架板头部侧连接头部翻板,头部翻板的一面设置头部托架,头部托架具有与人体头部侧面轮廓匹配的凹陷曲面,头部托架前端设有可固定头部的头部托架束带,头部翻板叠置在担架板头部侧上部时,头部托架用于 支撑 患者头部,头部翻板翻开与担架板头部侧 水 平对接时由头部支撑杆支撑;担架板宽度尺寸较大的一端经合页铰接脚部翻板,脚部翻板抬起与担架板呈垂直状态时由固定机构固定,脚部翻板翻开与担架板水平对接时由脚部支撑杆支撑。本 发明 在解决担架车进入普通高层 电梯轿厢 的问题同时兼顾了特殊患者的运送问题,一举两得,极具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担架车,包括担架板(1),担架板下部设有支腿(8),各支腿下部设有脚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板为宽窄不一的阶梯形平板,担架板宽度尺寸较小的一侧为担架板头部侧(1-1),担架板头部侧经合页连接头部翻板(2),头部翻板的一面设置头部托架(3),头部托架具有与人体头部侧面轮廓匹配的凹陷曲面,头部托架前端设有可固定头部的头部托架束带(3-1),头部翻板的另一面为平面,头部翻板的平面叠置在担架板头部侧上部时,头部托架用于支撑患者头部,头部翻板翻开与担架板头部侧平对接时,头部翻板由头部支撑杆(10)支撑;所述担架板宽度尺寸较大的一端经合页铰接脚部翻板(5),脚部翻板抬起与担架板呈垂直状态时由固定机构固定,脚部翻板翻开与担架板水平对接时由脚部支撑杆(13)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担架板长度尺寸L为1.3-1.4米,脚部翻板的长度尺寸H为40-50厘米,头部翻板的长度尺寸B为30-45厘米,担架板较宽处的宽度尺寸C为65-70厘米。担架板较窄处的宽度尺寸D为30-3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担架板中部设有用于固定患者腰部、腹部的腰部束带(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板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栏(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板头部侧底面固定两根头部支撑杆套筒,各头部支撑杆分别插装在头部支撑杆套筒内,各头部支撑杆分别与各头部支撑杆套筒滑动配合;所述担架板宽度尺寸较大的一端底面固定两根脚部支撑杆套筒(12),各脚部支撑杆(13)分别插装在脚部支撑杆套筒内,各脚部支撑杆分别与各脚部支撑杆套筒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根固定钩(7)和两个固定环(6),各固定钩的尾端分别铰接在担架板两侧,各固定环分别固定在脚部翻板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托架(3)由硬质板制成,在托架表层设有柔性垫层。

说明书全文

电梯担架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担架车,特别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仰卧位运送或侧卧位运送的电梯担架车,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电梯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通行工具。一般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住宅的电梯面积都不大,轿厢尺寸多为1.4米×1.1米和1.6米×1.4米两种。上述轿厢在转运无法坐、立的患者时遇到了问题,因为目前按照国家标准制作的担架车尺寸为1.93米×0.57米×0.75米(长×宽×高),而国际标准的担架车尺寸还要大于国家标准,显然普通电梯轿厢无法容纳现有的担架车。上述状况给高层住宅急需救助的患者造成了极大的麻烦,由人工通过步行楼梯将患者移送成为无奈且唯一的选择,这种运送方式需要体强壮的数名人员配合完成,极耗费人力,而且还会占用较长的时间,对危重病人而言,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为此,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可以容纳担架车的电梯轿厢尺寸需达到1100mm×2100mm,这样,建筑成本会大大提高。基于目前多数现有高层电梯轿厢达不到上述要求的现状,当务之急是改进普通担架车的结构。此外,有些严重腰椎或颈椎伤病的患者需要采用侧位固定运送,而普通担架或担架车在运送这类患者时有可能出现因体位无法固定而在运送过程中加重病情的现象。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可根据患者病情及运送条件快速改变担架车结构的电梯担架车。
[0004]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梯担架车,包括担架板,担架板下部设有支腿,各支腿下部设有脚轮,所述担架板为宽窄不一的阶梯形平板,担架板宽度尺寸较小的一侧为担架板头部侧,担架板头部侧经合页连接头部翻板,头部翻板的一面设置头部托架,头部托架具有与人体头部侧面轮廓匹配的凹陷曲面,头部托架前端设有可固定头部的头部托架束带,头部翻板的另一面为平面,头部翻板的平面叠置在担架板头部侧上部时,头部托架用于支撑患者头部,头部翻板翻开与担架板头部侧平对接时,头部翻板由头部支撑杆支撑;所述担架板宽度尺寸较大的一端经合页铰接脚部翻板,脚部翻板抬起与担架板呈垂直状态时由固定机构固定,脚部翻板翻开与担架板水平对接时由脚部支撑杆支撑。
[0005] 上述电梯担架车,担架板长度尺寸L为1.3-1.4米,脚部翻板的长度尺寸H为40-50厘米,头部翻板的长度尺寸B为30-45厘米,担架板较宽处的宽度尺寸C为65-70厘米。担架板较窄处的宽度尺寸D为30-35厘米。
[0006] 上述电梯担架车,担架板中部设有用于固定患者腰部、腹部的腰部束带。
[0007] 上述电梯担架车,所述担架板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栏。
[0008] 上述电梯担架车,所述担架板头部侧底面固定两根头部支撑杆套筒,各头部支撑杆分别插装在头部支撑杆套筒内,各头部支撑杆分别与各头部支撑杆套筒滑动配合;所述担架板宽度尺寸较大的一端底面固定两根脚部支撑杆套筒,各脚部支撑杆分别插装在脚部支撑杆套筒内,各脚部支撑杆分别与各脚部支撑杆套筒滑动配合。
[0009] 上述电梯担架车,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根固定钩和两个固定环,各固定钩的尾端分别铰接在担架板两侧,各固定环分别固定在脚部翻板两侧。
[0010] 上述电梯担架车,所述头部托架由硬质板制成,在托架表层设有柔性垫层。
[0011] 本发明针对解决普通担架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电梯担架车。所述担架车可以适合不同卧式体位患者的运送,还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包括担架车的长度。本发明运送腰椎或颈椎伤病的患者或电梯轿厢较为狭小时,将头部翻板叠置、脚部翻板抬起,患者取侧卧位,腿部弯曲,患者的头部由头部托架支撑,腰、腹部由束带固定,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减少担架长度尺寸,使其可以进入普通高层住宅的电梯轿厢;另一方面通过头部托架和束带将患者以较为舒适的体位固定,对患者特别是于严重腰椎或颈椎伤病的患者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在运送过程中发生二次损伤。本发明在一般情况下运送普通患者时,头部翻板、脚部翻板打开,达到普通担架车的长度尺寸,患者即可以取仰卧位平躺在担架车上。本发明在解决担架车进入普通高层电梯轿厢的问题同时兼顾了特殊患者的运送问题,一举两得,极具实用性。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头部翻板、脚部翻板未翻开);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头部翻板、脚部翻板翻开);
图3是脚部翻板垂直状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脚部翻板水平状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担架板,1-1、担架板头部侧,2、头部翻板,3、头部托架,3-1、头部托架束带,4、腰部束带,5、脚部翻板,6、固定环,7、固定钩,8、支腿,9、脚轮,10、头部支撑杆,11、防护栏,12、脚部支撑杆套筒,13、脚部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参看图1、图2,本发明包括担架板1,在担架板下部设有支腿8,支腿可设置3条或4条,各支腿下部设有脚轮9。担架板为宽窄不一的阶梯形平板,担架板宽度尺寸较小的一侧为担架板头部侧1-1,担架板头部侧经合页铰接头部翻板2,这样,头部翻板可以相对担架板头部侧呈叠置状态如图1所示,或翻开水平对接担架板头部侧如图2所示。头部翻板呈叠置状态时朝上的一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患者头部的头部托架3,头部托架具有与人体头部侧面轮廓匹配的凹陷曲面,头部托架由硬质板制成,在托架表层设有柔性垫层。头部托架前端设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头部托架束带3-1,头部托架束带可以防止颈椎损伤的患者因头部位置变动加重病情。头部翻板的另一面为平面,可与担架板头部侧水平对接。担架板宽度尺寸较大的一端设置脚部翻板5,脚部翻板与担架板由合页连接,脚部翻板抬起与担架板垂直状态时由固定机构固定,脚部翻板翻开与担架板水平对接时由脚部支撑杆13支撑。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根固定钩7和两个固定环6,各固定钩的尾端分别铰接在担架板两侧,各固定环分别固定在脚部翻板两侧。脚部翻板垂直状态下,固定钩的钩端插入固定环内,脚部翻板的状态即被固定。本发明如图1所示状态时,患者在担架车上取侧卧位,可以大幅度减少担架车车的长度。试验表明:1.8米身高的人,侧卧位长度可缩短到1.3米,因此,担架车如图1状态时可以进入普通高层住宅的轿厢内。本发明如图2所示状态时,患者在担架车上既可以取侧卧位、又可以取仰卧位,此状态下本发明与普通担架车的使用无异。担架板长度尺寸L为1.3-1.4米,脚部翻板的长度尺寸H为40-50厘米,头部翻板的长度尺寸B为30-40厘米,担架板较宽处的宽度尺寸C为65-70厘米。担架板较窄处的宽度尺寸D为30-35厘米。
[0016] 仍参看图1-图2,为了对患者起到防护作用,担架板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栏11,防护栏与担架板采用插接连接方式,可以方便的安装或拆下。进一步的,为对于严重腰椎或颈椎伤病的患者起到固定体位的作用,避免在运送过程中发生二次损伤,担架板中部设有两道用于固定患者腰部、腹部的腰部束带4。
[0017] 参看图3、图4,担架板宽度尺寸较大的一端底面固定两根脚部支撑杆套筒12,各脚部支撑杆3分别插装在脚部支撑杆套筒内,各脚部支撑杆分别与各脚部支撑杆套筒滑动配合,可以方便的推入或拉出。当脚部翻板呈垂直状态时,脚部支撑杆插入脚部支撑杆套筒内,如图3所示;当脚部翻板呈水平状态时,脚部支撑杆由脚部支撑杆套筒内拉出,对脚部翻板构成支撑,如图4所示。同理,担架板的头部侧底面固定两根头部支撑杆套筒,各头部支撑杆10分别插装在头部支撑杆套筒内,各头部支撑杆分别与各头部支撑杆套筒滑动配合。头部支撑杆的工作过程与脚部支撑杆类同,此处不作赘述。
[0018] 参看图5,本发明用于运送颈部、腰部损伤患者或需要进入较小空间的电梯轿厢时,头部翻板叠置在担架板头部侧上部,脚部翻板立起,患者双腿弯曲侧卧位躺到担架板上,患者的头部由头部托架支撑,患者的头部由头部托架束带固定,患者的腰腹部由腰部束带4固定。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担架车连同患者得以进入普通高层住宅的电梯轿厢;另一方面通过体位固定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特别是对于严重腰椎或颈椎伤病的患者可避免在转送过程中因体位变化引起二次损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