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人运送车

申请号 CN201510751496.0 申请日 2015-11-06 公开(公告)号 CN105213116A 公开(公告)日 2016-01-06
申请人 金丽秋; 发明人 金丽秋;
摘要 一种病人运送车,包括 支撑 板、固定装置、护理装置、 底板 及缓冲装置,支撑板上设有第一 定位 杆、第二定位及第三定位杆,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板 、第一海绵 块 及第二海绵块,护理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护理架及挂钩,底板上设有第一滚轮、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 支架 、滚球、 凸块 、第一 弹簧 及定位块,缓冲装置包括移动架、第二滚轮及第二弹簧,固定板呈长方体,固定板竖直放置,固定板的下表面与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海绵块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海绵块呈长方体,第二海绵块 水 平放置,第二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 发明 能够顺利快速的将病人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进行 治疗 ,使得病人治疗具有持续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病人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人运送车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固定装置左侧的护理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底板及位于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缓冲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左右两侧的第二定位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下方的第三定位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一侧的第一海绵及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第二海绵块,所述护理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右侧的护理架及位于所述护理架上方的挂钩,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下方的第一滚轮、位于上方的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柱上方的支架、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滚球、位于所述支架一侧的凸块、位于所述凸块下方的第一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周围的定位块,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移动架、位于所述移动架下方的第二滚轮及位于所述移动架上方的第二弹簧,所述固定板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板竖直放置,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海绵块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海绵块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海绵块平放置,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定位杆呈L型,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定位杆呈L型,所述第三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杆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人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病人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架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护理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护理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上,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人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支撑柱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轴转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病人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支撑柱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呈L型,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病人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呈长方体,所述定位块水平放置,所述定位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病人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呈L型,所述移动架的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支撑柱贯穿所述移动架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移动架的下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病人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病人运送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人运送车。

背景技术

[0002] 病人在医院进行治疗时,往往需要将其转移到别的病床或者床位甚至是手术室,然而现有的方式主要是搀扶着病人或者使用一些简单的运输装置,但是其效率较低,且运输装置较少运输不稳定,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0003]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病人运送车。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病人运送车,所述病人运送车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固定装置左侧的护理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底板及位于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缓冲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左右两侧的第二定位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下方的第三定位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一侧的第一海绵及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第二海绵块,所述护理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右侧的护理架及位于所述护理架上方的挂钩,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下方的第一滚轮、位于上方的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柱上方的支架、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滚球、位于所述支架一侧的凸块、位于所述凸块下方的第一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周围的定位块,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移动架、位于所述移动架下方的第二滚轮及位于所述移动架上方的第二弹簧,所述固定板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板竖直放置,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海绵块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海绵块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海绵块平放置,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7] 所述第一定位杆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定位杆呈L型,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定位杆呈L型,所述第三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杆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0008] 所述第一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9] 所述护理架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护理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护理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上,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10] 所述第二支撑柱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支撑柱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轴转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上。
[0011] 所述第三支撑柱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支撑柱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呈L型,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上。
[0012] 所述定位块呈长方体,所述定位块水平放置,所述定位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
[0013] 所述移动架呈L型,所述移动架的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支撑柱贯穿所述移动架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移动架的下表面上。
[0014] 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6] 本发明病人运送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顺利快速的将病人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增加病人的舒适感,防止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可以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治疗,使得病人的治疗具有持续性,使得病人能够尽快康复。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病人运送车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病人运送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所示,本发明病人运送车包括支撑板1、位于所述支撑板1上方的固定装置2、位于所述固定装置2左侧的护理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板1下方的底板4及位于所述底板
4左右两侧的缓冲装置5。
[0020]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1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一定位杆1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11左右两侧的第二定位杆12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12下方的第三定位杆13。所述第一定位杆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杆11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杆1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11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定位杆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定位杆12呈L型,所述第二定位杆1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12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定位杆1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定位杆13呈L型,所述第三定位杆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杆13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0021]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固定板21、位于所述固定板21一侧的第一海绵块22及位于所述支撑板1上方的第二海绵块23。所述固定板2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板21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板21竖直放置,所述固定板2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2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海绵块2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海绵块2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海绵块22与所述固定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2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海绵块23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海绵块23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病人躺在第二海绵块23的上方,从而可以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0022] 如图1所示,所述护理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柱3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1右侧的护理架32及位于所述护理架32上方的挂钩33。所述第一支撑柱3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3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3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护理架32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护理架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护理架32的另一端竖直向上。所述挂钩33设有若干个且上下依次排列,所述挂钩33与所述第一支撑柱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用于挂住吊瓶。
[0023]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4呈长方体,所述底板4水平放置,所述底板4上设有位于下方的第一滚轮41、位于上方的第二支撑柱4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42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撑柱43、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柱43上方的支架、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滚球45、位于所述支架一侧的凸块46、位于所述凸块46下方的第一弹簧47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42周围的定位块48。所述第一滚轮41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滚轮41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41设置于所述底板4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柱4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支撑柱42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4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4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支撑板1可以围绕所述第二支撑柱42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杆11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柱42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支撑柱4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4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撑柱43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支撑柱43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柱43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43的上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架呈L型,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4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板1的下方。所述滚球4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滚球45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上且可以旋转,所述滚球45顶靠在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凸块4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凸块46呈长方体,所述凸块46水平放置,所述凸块46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47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弹簧47的上端与所述凸块4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7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杆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4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定位块48呈长方体,所述定位块48水平放置,所述定位块4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4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48可以防止第一定位杆11过度向上移动。
[0024] 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装置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缓冲装置5包括移动架51、位于所述移动架51下方的第二滚轮52及位于所述移动架51上方的第二弹簧53。所述移动架51呈L型,所述移动架51的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柱42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支撑柱43贯穿所述移动架5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51的另一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二滚轮5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52设置于所述移动架51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二弹簧5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簧53的上端与所述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3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架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5]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病人运送车使用时,首先将病人放置在支撑板1上,并且放在第二海绵块23上,同时位于固定板21之间,并且可以将护理工具放置在护理架32上,可以将吊瓶挂在挂钩33上以便进行挂水,缓冲装置5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防止突然振动对病人造成伤害,支撑板1亦可以旋转,以方便病人上车或者下车。至此,本发明病人运送车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00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