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以及组合床

申请号 CN201480002399.5 申请日 2014-09-12 公开(公告)号 CN104736119B 公开(公告)日 2016-08-17
申请人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发明人 塚田将平; 久米洋平; 河上日出生;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轮椅 ,其具有轮椅联杆部(120),该轮椅联杆部(120)具备:支承第一 底板 (131)的第一联杆(121)、支承第二底板(133)的第二联杆(123)、支承第三底板(134)的第三联杆(124)、支承第四底板(135)的第四联杆(125)、支承第五底板(132)的第一 基台 部(110)、以及第一驱动联杆(127),第一驱动联杆具有第一滚轮(127a)与第二滚轮(127b),在第二联杆以及第三联杆设置 导轨 部(123a、124a),第一滚轮在第二联杆的导轨部内滑动,第二滚轮在第三联杆的导轨部内滑动。
权利要求

1.一种轮椅,具备:
轮椅底板部,其以连结第一底板、第五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以及第四底板的方式构成;
第一联杆,其支承所述第一底板;
第二联杆,其支承所述第二底板;
第三联杆,其支承所述第三底板;
第四联杆,其支承所述第四底板;
第一基台部,其支承所述第五底板;
第一驱动联杆,其使所述第二联杆以及所述第三联杆以连动的方式运动;
第一连结联杆,其连结所述第一联杆与所述第一驱动联杆,且与所述第一联杆的运动连动地使所述第一驱动联杆运动,
所述第一驱动联杆使配置在其一端的第一滚轮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杆能够滑动,且使配置在其另一端的第二滚轮相对于所述第三联杆能够滑动,
所述第二联杆以及所述第三联杆分别具有剖面C字状的导轨部,
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第二联杆的导轨部内滑动,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第三联杆的导轨部内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其中,
所述第一底板为该轮椅的背侧的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为该轮椅的大腿侧的底板,所述第三底板为该轮椅的小腿侧的底板,所述第四底板为该轮椅的脚侧的底板,所述第五底板为该轮椅的腰侧的底板,
所述第一联杆为该轮椅的背侧的联杆,所述第二联杆为该轮椅的大腿侧的联杆,所述第三联杆为该轮椅的小腿侧的联杆,
所述第一滚轮为配置在该轮椅的大腿侧的滑动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为配置在该轮椅的小腿侧的滑动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其中,
在平坦姿势时与椅子姿势时,所述第一滚轮于所述第二联杆的导轨部内在背侧的起点位置与脚尖侧的终点位置之间滑动,所述第二滚轮于所述第三联杆的导轨部内在背侧的起点位置与脚尖侧的终点位置之间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联杆的转动中心配置在与连结所述第一滚轮的旋转中心和所述第二滚轮的旋转中心的线相比靠所述第一驱动联杆和所述第一连结联杆的连结点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椅,其中,
所述轮椅与床部组合而构成组合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椅,其中,
所述床部具有支承床底板部的床联杆部和固定所述床联杆部的床基台部,在组合成所述组合床的状态下,所述轮椅底板部被所述床联杆部支承,并且所述床底板部以及所述轮椅底板部与所述床联杆部连动而一体地运动。
7.一种组合床,其通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椅与床部组合而构成,所述床部具有以连结第七底板、第八底板、第九底板、第十底板的方式构成的床底板部,所述床部具有组合时位于所述第三联杆的下方且使所述第九底板升降的升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床,其中,
所述第七底板为所述床部的背侧的底板,所述第八底板为所述床部的腰侧的底板,所述第九底板为所述床部的大腿侧的底板,所述第十底板为所述床部的脚侧的底板。

说明书全文

轮椅以及组合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组合而成为床的一部分的轮椅以及组合床。

背景技术

[0002] 在对睡着的高龄者或病人(以下,统称为“被护理者”)进行护理时,把将被护理者从轮椅向床移乘的作业称为移乘作业。该移乘作业对护理者而言成为较大的负担。为了减轻该负担,存在能够将床的一部分(轮椅部)分离的组合床。作为组合床的一部分的轮椅部在作为床使用时其底板需要成为平。作为为了实现该目的的轮椅部,期望脚侧的度与背的角度连动而变化的可躺式的轮椅。可躺式的轮椅例如被专利文献1公开。
[0003] 图8以及图9示出了专利文献1的轮椅6。该轮椅6通过放倒背部7a,从而使由连动联杆8连结的底部7b、小腿部7c、脚踏部7d全部处于相同的水平面,而成为平坦姿势。图9为平坦姿势的轮椅6的侧视图。像这样利用连动联杆8,护理者能够将轮椅6的姿势从椅子姿势变更成平坦姿势。
[0004] 可以考虑将这样的可躺式的轮椅6作为轮椅部应用而形成组合床。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524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 然而,在组合床的情况下,在组合后为了使其作为床而发挥功能,在轮椅的姿势变更用联杆的铅直下方需要配置升降联杆等床的构成要素。因此,在像专利文献1的轮椅6那样存在向连动联杆8与小腿部7c等的铅直下方伸出的突出物时,会导致难以作为组合床而发挥功能。
[0010] 本发明用于解决这样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与床组合的轮椅以及组合床。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轮椅的特征在于,具备:
[0013] 轮椅底板部,其以连结第一底板、第五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以及第四底板的方式构成;
[0014] 第一联杆,其支承所述第一底板;
[0015] 第二联杆,其支承所述第二底板;
[0016] 第三联杆,其支承所述第三底板;
[0017] 第四联杆,其支承所述第四底板;
[0018] 第一基台部,其支承所述第五底板;
[0019] 第一驱动联杆,其使所述第二联杆以及所述第三联杆以连动的方式运动;
[0020] 第一连结联杆,其连结所述第一联杆与所述第一驱动联杆,且与所述第一联杆的运动连动地使所述第一驱动联杆运动,
[0021] 所述第一驱动联杆使配置在其一端的第一滚轮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杆能够滑动,且使配置在其另一端的第二滚轮相对于所述第三联杆能够滑动。
[0022]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其它的方式所涉及的组合床的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轮椅与床部组合而构成,所述床部具有以连结第七底板、第八底板、第九底板、第十底板的方式构成的床底板部,
[0023] 所述床部具有组合时位于所述第三联杆的下方且使所述第九底板升降的升降部。
[0024] 【发明效果】
[0025]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容易与床组合的轮椅以及组合床。附图说明
[0026] 图1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轮椅的平坦姿势的侧视图。
[0027] 图1B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轮椅的椅子姿势的侧视图。
[0028]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驱动联杆的立体图。
[0029] 图3A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联杆机构的平坦姿势时的局部立体图。
[0030] 图3B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联杆机构的平坦姿势时的局部侧视图。
[0031] 图3C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联杆机构的椅子姿势时的局部侧视图。
[0032] 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组合床的立体图。
[0033] 图5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组合床的组合状态的侧视图。
[0034] 图6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组合床的组合状态的立体图。
[0035] 图7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组合床的抬膝姿势以及抬背姿势的立体图。
[0036] 图8为专利文献1的轮椅的椅子姿势的侧视图。
[0037] 图9为专利文献1的轮椅的平坦姿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也存在省略说明的情况。另外,为了便于理解附图,以各自的构成要素为主体示意地进行表示。
[0039] 图1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轮椅的平坦姿势的侧视图。图1B为轮椅的椅子姿势的侧视图。此处,椅子姿势是指,如图1B所示大腿部分向上方倾斜而构成脚踏部分的椅子状的姿势。
[0040] 如图1A~图1B所示,轮椅100包括轮椅底板部130(参照图4)、轮椅联杆部120(参照图4)、第一基台部110。轮椅底板部130具体而言包括从轮椅100的后端朝向前端分别配置的第一底板131、第五底板132、第二底板133、第三底板134、第四底板135。此处,轮椅底板部130为作为轮椅的整体的底板的第六底板的一个例子。轮椅联杆部120为作为轮椅的整体的联杆的第五联杆的一个例子。第一基台部110为支承轮椅底板部130的轮椅基台部的一个例子。第一底板131为作为轮椅的背侧的底板的轮椅背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五底板132为作为轮椅的腰侧的底板的轮椅腰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二底板133为作为轮椅的大腿侧的底板的轮椅大腿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三底板134为作为轮椅的小腿侧的底板的轮椅小腿底板的一个例子。第四底板135为作为轮椅的脚侧的底板的轮椅脚底板的一个例子。
[0041] 另外,在轮椅100中,相对于轮椅底板部130,以偏向轮椅10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图4中为左侧)的方式配置轮椅联杆部120。在未配置有轮椅联杆部120的一侧,轮椅底板部130在床部200与轮椅100进行组合时从下方侧被床联杆部220支承。床联杆部220为作为床部
200的整体的联杆的第六联杆的一个例子。轮椅联杆部120具体而言包括从轮椅100的后端朝向前端分别配置的第一联杆121、第二联杆123、第三联杆124、第四联杆125。第一联杆121为作为轮椅的背侧的联杆的轮椅背联杆121的一个例子。第二联杆123为作为轮椅的大腿侧的联杆的轮椅大腿联杆的一个例子。第三联杆124为作为轮椅的小腿侧的联杆的轮椅小腿联杆的一个例子。第四联杆125为作为轮椅的脚侧的联杆的轮椅脚联杆的一个例子。
[0042] 第一联杆121由具有第二构件121b和以从该第二构件121b的中央倾斜延伸的方式固定的第一构件121a的大致T字状的构件构成。第一构件121a的端部(后端)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一底板131的背面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第二构件121b的一端(上端)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三框架111的后端。第二构件121b的另一端(下端)旋转自如地连结于下述的线性致动器113的驱动杆113a的前端(后端)。第一连结联杆126的后端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二构件121b的中间部。第三框架111为作为轮椅的框架的轮椅框架的一个例子。第一连结联杆126为连结轮椅的多个联杆的轮椅连结联杆的一个例子。
[0043] 另外,就第二联杆123而言,如下文所述,其后端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三框架111的前端,其前端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三联杆124的后端。就第三联杆124而言,其后端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二联杆123的前端,其前端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四联杆125的后端。就第四联杆125而言,其后端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三联杆124的前端。第一基台部110包括第三框架111和旋转自如地配置在第三框架111的下端的前后多个车轮112。
[0044] 由于以这种方式构成,因此第一联杆121支承第一底板131。第二联杆123支承第二底板133。第三联杆124支承第三底板134。第四联杆125支承第四底板135。另外,第一基台部110从第五底板132的下方支承第五底板132。
[0045] 另外,第一底板131、第五底板132、第二底板133、第三底板134以及第四底板135以邻接的底板彼此相互弯曲自如的方式连结而构成轮椅底板部130。另外,第二联杆123、第三联杆124以及第四联杆125以邻接的联杆彼此相互弯曲自如的方式连结而构成轮椅联杆部120。另外,第三框架111将第一联杆121以及第二联杆123连结为弯曲自如。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底板132与第二底板133构成第十二底板。第十二底板为作为轮椅的座面部的底板的轮椅座底板的一个例子。
[0046] 并且,轮椅100的轮椅联杆部120具有第一连结联杆126、第一驱动联杆127、第二驱动联杆128。在后文中有对第一驱动联杆127的详细内容的记述,第一驱动联杆127为使作为轮椅的大腿侧的联杆的第二联杆123与作为轮椅的小腿侧的联杆的第三联杆124以连动的方式驱动的轮椅大腿-小腿联杆的一个例子。另外,第二驱动联杆128为使轮椅的脚侧的第四联杆125驱动的轮椅脚驱动联杆的一个例子。联杆彼此或者联杆与其他的构件的各连结部分成为旋转自如。第一连结联杆126连结第一联杆121与第一驱动联杆127。第一驱动联杆127与第三框架111的前端旋转自如地连结。第二驱动联杆128连结第二联杆123与第四联杆
125。通过第二驱动联杆128,第二联杆123与第三联杆124构成为在轮椅100的平坦姿势时分别沿着水平方向设置,而在椅子姿势时相互弯曲。
[0047] 当通过线性致动器113的驱动使第一联杆121立起时,第一连结联杆126拉拽第一驱动联杆127而使其绕图1A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第二联杆123与第三联杆124成为图1B所示的姿势。另外,当通过线性致动器113的反驱动将第一联杆121放倒时,第一连结联杆126按压第一驱动联杆127而使其绕图1A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第二联杆123与第三联杆
124分别成为水平。
[0048] 此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包括第一联杆121、第二联杆123、第三联杆124、第四联杆125、第一连结联杆126、第一驱动联杆127、第二驱动联杆128的机构定义成作为用于形成轮椅的姿势的轮椅姿势形成联杆机构的一个例子的第一联杆机构。
[0049] 另外,轮椅100具备使驱动杆113a相对于外壳113b进退而进行伸缩动作的线性致动器113。就线性致动器113而言,其一端(前端)弯曲自如地连结于第三框架111,其另一端(后端)弯曲自如地连结于第一联杆121。通过使线性致动器113的驱动杆113a从外壳113b伸出,从而借助第一联杆121等第一联杆机构,轮椅100从平坦姿势变形成椅子姿势。另一方面,通过使线性致动器113的驱动杆113a向外壳113b内收缩,从而借助第一联杆121等第一联杆机构,轮椅100从椅子姿势变形成平坦姿势。
[0050] 需要说明的是,线性致动器113为直动机构的一个例子。作为线性致动器以外的直动机构,例如,存在利用气弹簧的直动结构。
[0051]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第一连结联杆126,而通过以连结第三框架111与第一驱动联杆127的方式配置线性致动器113,使得第一底板131与第三底板134能够分别动作。
[0052]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驱动联杆127的立体图。图3A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联杆机构的平坦姿势时的局部立体图。图3B为第一联杆机构的平坦姿势时的局部侧视图。图3C为第一联杆机构的椅子姿势时的局部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B以及图3C中,为了便于理解结构以及动作,以能够观察第一滚轮127a、第二滚轮127b、第一框架127c的方式进行了图示。
[0053] 利用图2~图3C,对第一驱动联杆127的动作进行说明。第一驱动联杆127包括一对第一滚轮127a、一对第二滚轮127b、第一框架127c、第二框架127d。第一滚轮127a为在轮椅的大腿侧的第二联杆123的导轨部内滑动的大腿滑动滚轮的一个例子。第二滚轮127b为在轮椅的小腿侧的第三联杆124的导轨部内滑动的小腿滑动滚轮的一个例子。第一框架127c为长条柱状构件,在其一端(后端)分别旋转不自如或者旋转自如地配置有一对第一滚轮127a,在其另一端(前端)分别旋转不自如或者旋转自如地配置有一对第二滚轮127b。另外,在第一框架127c上,在第一滚轮127a与第二滚轮127b之间的中间的位置处以突出的方式固定有第二框架127d。即,配置为通过第一框架127c与第二框架127d构成Y字状构件。在第二框架127d的与第一框架127c相反侧的一端(下端)配置有将第一连结联杆126的前端连结为旋转自如的第一连结铰链127e。在第二框架127d上,在连结第一连结联杆126的第一连结铰链127e与第一框架127c之间配置框架铰链127f。框架铰链127f与第三框架111的后端旋转自如地连结,而成为第一驱动联杆127相对于第三框架111的正反转中心。需要说明的是,就第一连结铰链127e以及框架铰链127f而言,分别省略了铰链本身的图示,而图示为连结铰链用的贯通孔。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结果是,作为第一驱动联杆127的转动中心的框架铰链
127f配置在与连结第一滚轮127a的旋转中心以及第二滚轮127b的旋转中心的线相比靠作为第一驱动联杆127和第一连结联杆126的连结点的第一连结铰链127e侧的位置。
[0054] 第一实施方式的轮椅100如图3A所示在第二联杆123的中间部与第三联杆124的中间部分别具有宽度方向剖面呈“コ”字状(C字状)的导轨部123a、124a。导轨部123a、124a构成为使第一滚轮127a与第二滚轮127b能够在背侧的起点(起点位置)Sa、Sb与脚尖侧的终点(终点位置)Ea、Eb之间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在这些导轨部123a、124a内滑动(能够进退移动)。导轨部123a、124a构成为当第一滚轮127a与第二滚轮127b滑动时与第一框架127c不进行接触
[0055] 当轮椅100处于平坦姿势时,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第一框架127c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并且第二联杆123与第三联杆124分别沿着水平方向设置。
[0056] 第二联杆123在后端(图3A以及图3B的第二联杆123的左端)具有与第三框架111的前端旋转自如地连结的第二连结铰链123b,在前端(图3A以及图3B的第二联杆123的右端)具有与第三联杆124的后端(图3A以及图3B的第三联杆124的左端)的第五连结铰链124c旋转自如地连结的第三连结铰链123c。第三联杆124在前端(图3A以及图3B的第三联杆124的右端)具有与第四联杆125旋转自如地连结的第四连结铰链124b。
[0057] 而且,当为了使轮椅100从平坦姿势向椅子姿势变形而使线性致动器113的驱动杆113a从外壳113b伸出而使得第一联杆121立起时,通过第一连结联杆126拉拽第一驱动联杆
127,使得第一驱动联杆127以框架铰链127f为中心在图3C中绕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在图
3C中分别如箭头所示,一对第一滚轮127a在导轨部123a内从背侧的起点Sa滑动至脚尖侧的终点Ea而上升至比平坦姿势时的位置靠上的位置,一对第二滚轮127b在导轨部124a内从背侧的起点Sb滑动至脚尖侧的终点Eb而下降至比平坦姿势时的位置靠下的位置。通过该动作,第二联杆123上升至比平坦姿势时的位置靠上的位置,第三联杆124下降至比平坦姿势时的位置靠下的位置,其结果为,轮椅100变形成椅子姿势。
[0058] 相反,在使轮椅100从椅子姿势变形成平坦姿势时进行相反的动作。即,当为了使轮椅100从椅子姿势向平坦姿势变形而使线性致动器113的驱动杆113a向外壳113b内收缩而使得第一联杆121倒下时,通过第一连结联杆126按压第一驱动联杆127,使得第一驱动联杆127以框架铰链127f为中心在图3C中绕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如图3B所示,一对第一滚轮127a在导轨部123a内从脚尖侧的终点Ea滑动至背侧的起点Sa而下降至比椅子姿势时的位置靠下的位置,一对第二滚轮127b在导轨部124a内从脚尖侧的终点Eb滑动至背侧的起点Sb而上升至比椅子姿势时的位置靠上的位置。其结果为,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第一框架127c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并且第二联杆123与第三联杆124分别沿着水平方向设置。
[0059] 本实施方式的轮椅100通过该结构而如图2~图3C所示能够大幅度减少自平坦姿势时的轮椅100向第三联杆124的下方的突出。这是由于通过使用具有第一滚轮127a与第二滚轮127b的第一驱动联杆127、第二联杆123、第三联杆124,使得使第二联杆123以及第三联杆124驱动的机构所需的区域仅为供第一滚轮127a与第二滚轮127b滑动的导轨部123a、124a。
[0060] 另外,通过使用第一驱动联杆127,使第二联杆123与第三联杆124能够通过一个联杆动作,从而能够实现基于构件数量的削减的低成本化以及轻量化。
[0061] 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组合床10的立体图。利用图4对组合床10进行说明。组合床10通过将床部200与轮椅100组合而构成。
[0062] 床部200具有床底板部230、支承该床底板部230的床联杆部220、固定有该床联杆部220的第二基台部210。床底板部230为构成床部200的整体的底板(床面部)的第十一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二基台部210为构成床部200的基台的床基台部的一个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床部200具有组合时位于下述的第三联杆124的下方且至少使第九底板233升降的升降部212。
[0063] 床底板部230构成为以使邻接的底板彼此弯曲自如的方式连结沿着床部200的长度方向分别配置的第七底板231、第八底板232、第九底板233以及第十底板234。第七底板231为作为床部200的背侧的底板的床背底板的一个例子。第八底板232为作为床部200的腰侧的底板的床腰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九底板233为作为床部200的大腿侧的底板的床大腿底板的一个例子。第十底板234为作为床部200的脚侧的底板的床脚底板的一个例子。
[0064] 另外,床联杆部220包括沿着床部200的长度方向分别配置的第七联杆221、第八联杆223。第七联杆221为支承第七底板231等的作为床部200的背侧的联杆的床背联杆的一个例子。第八联杆223为支承第九底板233以及第十底板234等的作为床部200的脚侧的联杆的床脚联杆的一个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通过虚线仅圈上第七联杆221中的被第七底板231覆盖的部分(图4的床宽度方向上的约右半部分的区域)以外的露出部而作为第一虚线部分进行表示。该第一虚线部分在床部200与轮椅100进行组合时被轮椅100的第一底板131覆盖,通过第七联杆221使第七底板231与第一底板131一体地升降以及弯曲。另外,通过虚线仅圈上第八联杆223中的被第九底板233以及第十底板234覆盖的部分(图4的床宽度方向上的约右半部分的区域)以外的露出部而作为第二虚线部分进行表示。
[0065] 第二基台部210包括第四框架211、升降部212、第五框架213。第四框架211为作为床部200的底侧的框架的床底框架的一个例子。第五框架213为作为床部200的顶侧的框架的床顶框架的一个例子。通过车轮等能够在地板上移动地设置的第四框架211之上安装有升降部212,在升降部212之上设置第五框架213。相对于第四框架211通过升降部212举起第五框架213而进行床的升降。另外,在第五框架213上固定有床联杆部220与床底板部230。另外,在第二基台部210的中间部的左侧部形成有凹部210a。第一基台部110进入该凹部210a内而将第一基台部110固定在第二基台部210上,从而轮椅100与床部200的组合结束而成为组合床10。
[0066] 对形成组合床10的动作进行说明。为了使轮椅100与床部200组合,首先,驱动线性致动器113,使轮椅100成为平坦姿势。然后,以使第一基台部110进入第二基台部210的凹部210a的方式使轮椅100移动。在平坦姿势的轮椅100的第一基台部110完全进入第二基台部
210的凹部210a后,通过升降部212使第五框架213上升而将床联杆部220与床底板部230举起。通过该举起动作,通过第五框架213从下方将第一基台部110与床联杆部220和床底板部
230一起支承以及固定而使其上升,从而轮椅100与床部200的组合结束。
[0067] 图5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状态的组合床10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组合状态下,在第三联杆124的下方配置有第八联杆223与第五框架213。此处,例如,像以往那样在第三联杆向下方突出的情况下,需要避免第五框架213或者升降部212与第三联杆的干涉。为了避免干涉需要减小被护理者躺在第五框架213上时的肩宽方向的宽度,然而若减小第五框架213的宽度则升降部212的宽度也变小,这样会导致升降部212的刚性降低。即,特别是在组合时需要将轮椅100举起,因此与通常的护理床相比要求升降部212具有更高的刚性,然而在第三联杆124向下方突出的情况下难以确保其刚性。
[0068] 对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平坦姿势时,第二联杆123与第三联杆124分别沿着水平方向设置,第一驱动联杆127的滚轮127a、127b分别仅位于第二联杆123与第三联杆124的导轨部123a、124a内,第一驱动联杆127完全不向第三联杆124的下方突出。因此,通过设置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从而不存在向第三联杆124的下方突出的构件,而能够构成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向第三联杆124的下方的突出的组合床10。在平坦姿势时第三联杆124不向下方大幅度地突出,因此能够避免第五框架213或者升降部212与第三联杆124的干涉。
[0069] 图6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组合后的状态的组合床10的立体图。当轮椅100与床部200组合时,轮椅底板部130以及床底板部230成为一体,而形成组合床10的底板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成为各底板间的弯曲自如地连结的关节部在同一直线上排列的结构,以使轮椅100与床部200组合时作为床而成为弯曲自如。通过设置为这样的结构,即使是包括轮椅底板部130以及床底板部230的底板部,也能够设置为弯曲自如。而且,即使是包括轮椅100与床部200的组合床10,也能够实现抬背姿势以及抬膝姿势。
[0070] 图7为实现抬背姿势以及抬膝姿势的组合床10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当轮椅100与床部200组合时,轮椅底板部130与床底板部230一起被床联杆部220支承。而且,当通过床联杆部220进行姿势的变更时,与床联杆部220的姿势的变更配合,轮椅底板部130以及床底板部230一体地进行姿势的变更。在组合前的轮椅100中,第一底板131接触于第一联杆121而被支承,第二底板133接触于第二联杆123而被支承,第三底板134接触于第三联杆124而被支承,第四底板135接触于第四联杆125而被支承。因此,在组合后当床联杆部220的姿势从平坦姿势变成抬背姿势以及抬膝姿势时,支承轮椅底板部130的联杆从轮椅联杆部120切换成床联杆部220。因此,能够仅通过床联杆部220进行轮椅底板部130以及床底板部230的姿势的变更。根据本结构,组合床10在使轮椅100与床部200组合时能够实现与通常的护理床相同的姿势。
[007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适当组合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由此能够发挥各自所具有的效果。另外,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组合或者将实施例彼此组合或者将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组合,并且也能够将不同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中的特征彼此组合。
[0073] 本发明的轮椅以及床在需要护理的人生活的一般家庭、医院施设或者护理施设中是很有用的。
[0074] 本发明参照附图并且关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充分地进行了记载,然而对于熟知该技术的技术人员而言了解各种变形或者修改。只要不脱离添加的权利要求书所覆盖的本发明的范围,则应当理解为这种变形或者修改也包含于其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