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申请号 CN201710212405.5 申请日 2017-04-01 公开(公告)号 CN106974778A 公开(公告)日 2017-07-25
申请人 张元城; 发明人 张元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包括抬杆,抬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抬杆平行布置,两根抬杆之间设置有帆布,抬杆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伸缩架,伸缩架连接两根抬杆,抬杆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握把,抬杆的圆弧侧面上安装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上转动安装有支腿,支腿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支腿、抬杆和伸缩架的 中轴 线两两垂直,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设置有支腿,支腿下端设置有万向轮,可将担架临时转换为推床,大大减轻了救援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支腿可折叠,在不使用担架时将支腿折叠减小了担架的占地面积,也便于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的携带,同时支腿可调节高度,扩大了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的使用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包括抬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抬杆(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抬杆(1)平行布置,两根抬杆(1)之间设置有帆布(2),抬杆(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伸缩架(3),所述伸缩架(3)连接两根抬杆(1),所述抬杆(1)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握把(4),抬杆(1)的圆弧侧面上安装有转动装置(5),转动装置(5)上转动安装有支腿(6),支腿(6)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7),所述支腿(6)、抬杆(1)和伸缩架(3)的中轴线两两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架(3)由相互交叉连接的连杆构成,连杆的中部和两端均设置有通孔,左右两条连杆通过中部的通孔配合转轴转动连接,前后两条连杆通过两端的通孔配合转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5)包括壳体(51),所述壳体(51)的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转轴(52),支腿(6)的上端通过第一转轴(52)与转动装置(5)转动连接,第一转轴(52)的外部套设有第一扭矩弹簧(55),所述第一扭矩弹簧(55)的一端固定在支腿(6)上,第一扭矩弹簧(55)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52)的内部,第一转轴(52)的外部还套设有卡盘(53),所述卡盘(53)固定在支腿(6)的上端部,卡盘(53)的边沿处设置有卡槽(54),所述壳体(51)的内部的右侧通过第二转轴(58)转动安装有拨杆(56),第二转轴(58)的外部套设有第二扭矩弹簧(59),所述第二扭矩弹簧(59)的一端固定在拨杆(56)上,第二扭矩弹簧(59)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52)的内部,所述拨杆(56)的左端部设置有卡柱(57),所述卡柱(57)的外形与卡槽(54)的外形相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6)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支腿(6)呈矩形排列,支腿(6)包括外筒(61),所述外筒(6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内杆(64),外筒(61)的圆弧侧面上设置有螺孔,螺孔内配合安装有紧定螺钉(62),紧定螺钉(62)的端部贯穿外筒(61)的筒壁并于内杆(64)接触,所述内杆(64)的圆弧侧面上设置有刻度线(6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握把(4)分别位于两根抬杆(1)的两端,握把(4)的外部包裹有防滑橡胶套。

说明书全文

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担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背景技术

[0002] 在急诊科临床上,随时需要将患者快速、稳定的运送到指定的医治处,目前主要使用的器械有两种,一种是担架,另一种是推床。担架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可以在狭窄的空间内使用,但使用人搬运患者,对体力要求很高,且在运送过程中易晃动,患者体验不好;推床的特点是稳定,位移性能好,单人就可推拉移动,运送速度快,但将患者抬到推床上的时候需要多人协作,这个过程对体力的要求也很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设置有支腿,支腿下端设置有万向轮,可将担架临时转换为推床,大大减轻了救援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支腿可折叠,在不使用担架时将支腿折叠减小了担架的占地面积,也便于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的携带,同时支腿可调节高度,扩大了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的使用范围,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包括抬杆,所述抬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抬杆平行布置,两根抬杆之间设置有帆布,抬杆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连接两根抬杆,所述抬杆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握把,抬杆的圆弧侧面上安装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上转动安装有支腿,支腿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支腿、抬杆和伸缩架的中轴线两两垂直。
[000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架由相互交叉连接的连杆构成,连杆的中部和两端均设置有通孔,左右两条连杆通过中部的通孔配合转轴转动连接,前后两条连杆通过两端的通孔配合转轴转动连接。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转轴,支腿的上端通过第一转轴与转动装置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的外部套设有第一扭矩弹簧,所述第一扭矩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腿上,第一扭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的内部,第一转轴的外部还套设有卡盘,所述卡盘固定在支腿的上端部,卡盘的边沿处设置有卡槽,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右侧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有拨杆,第二转轴的外部套设有第二扭矩弹簧,所述第二扭矩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拨杆上,第二扭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的内部,所述拨杆的左端部设置有卡柱,所述卡柱的外形与卡槽的外形相吻合。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腿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支腿呈矩形排列,支腿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内杆,外筒的圆弧侧面上设置有螺孔,螺孔内配合安装有紧定螺钉,紧定螺钉的端部贯穿外筒的筒壁并于内杆接触,所述内杆的圆弧侧面上设置有刻度线。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握把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握把分别位于两根抬杆的两端,握把的外部包裹有防滑橡胶套。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设置有支腿,支腿下端设置有万向轮,可将担架临时转换为推床,大大减轻了救援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支腿可折叠,在不使用担架时将支腿折叠减小了担架的占地面积,也便于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的携带,同时支腿可调节高度,扩大了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发明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抬杆、2帆布、3伸缩架、4握把、5转动装置、51壳体、52第一转轴、53卡盘、54卡槽、55第一扭矩弹簧、56拨杆、57卡柱、58第二转轴、59第二扭矩弹簧、6支腿、61外筒、62紧定螺钉、63刻度线、64内杆、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4]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包括抬杆1,抬杆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抬杆1平行布置,两根抬杆1之间设置有帆布2,抬杆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伸缩架3,伸缩架3提高了担架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患者的侧翻,伸缩架3由相互交叉连接的连杆构成,连杆的中部和两端均设置有通孔,左右两条连杆通过中部的通孔配合转轴转动连接,前后两条连杆通过两端的通孔配合转轴转动连接,伸缩架3连接两根抬杆1,抬杆1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握把4,握把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握把4分别位于两根抬杆1的两端,握把4的外部包裹有防滑橡胶套,防滑橡胶套增加了握把4的摩擦,有效防止打滑后对患者造成伤害,抬杆1的圆弧侧面上安装有转动装置5,转动装置5用于将支腿6折叠,减小担架的占地面积,使担架更便于携带,转动装置5包括壳体51,壳体51的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转轴52,支腿6的上端通过第一转轴52与转动装置5转动连接,支腿6可绕第一转轴52旋转,第一转轴52的外部套设有第一扭矩弹簧55,第一扭矩弹簧55的一端固定在支腿6上,第一扭矩弹簧55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52的内部,第一扭矩弹簧55用于将支腿6在失去束缚后折叠,第一转轴52的外部还套设有卡盘53,卡盘53固定在支腿6的上端部,卡盘53用于限制支腿6的活动情况,卡盘53的边沿处设置有卡槽54,壳体51的内部的右侧通过第二转轴58转动安装有拨杆56,第二转轴58的外部套设有第二扭矩弹簧59,第二扭矩弹簧59的一端固定在拨杆56上,第二扭矩弹簧59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52的内部,拨杆56的左端部设置有卡柱57,卡柱57的外形与卡槽54的外形相吻合,当卡柱57卡入卡槽54时,支腿6的位置被固定,当按动拨杆56时,卡柱57离开卡槽54,卡盘53可自由转动,第一扭矩弹簧55在弹力的作用下将支腿6折叠,转动装置5上转动安装有支腿6,支腿6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支腿6呈矩形排列,支腿6包括外筒61,外筒6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内杆64,外筒61的圆弧侧面上设置有螺孔,螺孔内配合安装有紧定螺钉62,紧定螺钉62的端部贯穿外筒61的筒壁并于内杆64接触,松开紧定螺钉62可改变内杆64的伸出长度,从而改变支腿6的长度,旋紧紧定螺钉62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内杆64的伸出长度被固定,内杆64的圆弧侧面上设置有刻度线63,刻度线63用于精准确定内杆64的伸出长度,支腿6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7,万向轮7便于担架的移动,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支腿6、抬杆1和伸缩架3的中轴线两两垂直。
[0015] 在使用时:伸缩架3提高了担架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患者的侧翻,松开紧定螺钉62可改变内杆64的伸出长度,从而改变支腿6的长度,旋紧紧定螺钉62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内杆64的伸出长度被固定,刻度线63用于精准确定内杆64的伸出长度,当卡柱57卡入卡槽54时,支腿6的位置被固定,当按动拨杆56时,卡柱57离开卡槽54,卡盘53可自由转动,第一扭矩弹簧55在弹力的作用下将支腿6折叠。
[0016] 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设置有支腿6,支腿6下端设置有万向轮7,可将担架临时转换为推床,大大减轻了救援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支腿6可折叠,在不使用担架时将支腿6折叠减小了担架的占地面积,也便于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的携带,同时支腿6可调节高度,扩大了本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的使用范围。
[001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