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板

申请号 CN201610476834.9 申请日 2016-06-27 公开(公告)号 CN106038087A 公开(公告)日 2016-10-26
申请人 宜兴市申益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程俊良;
摘要 一种急救板,包括板体,板体为V形,板体包括中间的平面部以及边缘的倾斜部,边缘倾斜部厚度小于平面部的厚度,平面部上开设有若干个透 水 孔,板体前后两端的边缘开设有可容纳大人手掌抓提的腰形孔,腰形孔距离板体边沿的距离为3~5cm,板体近端部设置有头部 固定器 ,头部固定器包括两个对应的梯形软枕,梯形软枕底部设置有燕尾状 凸 块 ,与对应开设于板体上的条状燕尾槽卡配,调节两个梯形软枕间的间距。急救板具有结构简单、板材薄而强度高、使用方便,移动方便,排水效率高,有效防滑,并可固定病人头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急救板,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在于板体为V形,板体包括中间的平面部以及边缘的倾斜部,边缘倾斜部厚度小于平面部的厚度,平面部上开设有若干个透孔,板体前后两端的边缘开设有可容纳大人手掌抓提的腰形孔,腰形孔距离板体边沿的距离为3~5cm,板体近端部设置有头部固定器,头部固定器包括两个对应的梯形软枕,梯形软枕底部设置有燕尾状,与对应开设于板体上的条状燕尾槽卡配,调节两个梯形软枕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板,其特征在于板体底面末端的两个设置有圆弧形凸块,凸块为耐磨塑料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板,其特征在于板体由上中下三层材料组成,上层材料是聚丙烯板材,中层是泡沫板,下层是聚酸酯板材,中层厚度大于上下两层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板,其特征在于梯形软枕为天然橡胶或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板,其特征在于平面部上设置有防滑垫层。

说明书全文

一种急救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救生救护领域,尤其涉及泳池的急救板。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的急救板均简单的设置一容纳一人的平直板体,单对于游泳溺后需要输送的人,现有的板体无法做到快捷移动和保持稳定,并且由于环境多水,造成板体湿滑,给运输带来困难,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抓取和抬价方便,可迅速排水,一人即可快速移动,防滑稳固的急救板。
[0004]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急救板,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在于板体为V形,板体包括中间的平面部以及边缘的倾斜部,边缘倾斜部厚度小于平面部的厚度,平面部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板体前后两端的边缘开设有可容纳大人手掌抓提的腰形孔,腰形孔距离板体边沿的距离为3~5cm,板体近端部设置有头部固定器,头部固定器包括两个对应的梯形软枕,梯形软枕底部设置有燕尾状凸块,与对应开设于板体上的条状燕尾槽卡配,调节两个梯形软枕间的间距。
[0005] 作为优选,板体底面末端的两个设置有圆弧形凸块,凸块为耐磨塑料件。
[0006] 作为优选,板体由上中下三层材料组成,上层材料是聚丙烯板材,中层是泡沫板,下层是聚酸酯板材,中层厚度大于上下两层之和。
[0007] 作为优选,梯形软枕为天然橡胶或海绵。
[0008] 作为优选,平面部上设置有防滑垫层。
[0009] 本发明有益效果:急救板具有结构简单、板材薄而强度高、使用方便,移动方便,排水效率高,有效防滑,并可固定病人头部。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2] 图3为板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实施例1:一种急救板,包括板体1,板体为V形,板体1包括中间的平面部1.1以及边缘的倾斜部1.2,边缘倾斜部1.2厚度小于平面部1.1的厚度,平面部1.1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1.1.1,板体1前后两端的边缘开设有可容纳大人手掌抓提的腰形孔2,腰形孔2距离板体边沿的距离为3~5cm,板体1近端部设置有头部固定器3,头部固定器3包括两个对应的梯形软枕3.1,梯形软枕3.1底部设置有燕尾状凸块3.2,与对应开设于板体1上的条状燕尾槽1.3卡配,调节两个梯形软枕3.1间的间距。板体1底面末端的两个角设置有圆弧形凸块1.4,凸块1.4为耐磨塑料件。板体1由上中下三层材料组成,上层材料是聚丙烯板材4,中层是泡沫板5,下层是聚碳酸酯板材6,中层厚度大于上下两层之和。梯形软枕3.1为天然橡胶或海绵。平面部1.1上设置有防滑垫层7。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