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 |
|||||||
申请号 | CN201010158280.0 | 申请日 | 201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2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申请人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渡边胜昭; 代岛英树; | ||||
摘要 | 一种电磁 接触 器(10)包括固定 铁 芯(20)、线圈(21)、可动 保持架 (24)、可动铁芯(27)和非 磁性 结构部件(35)。非磁性结构板制备成具有高抗弯 刚度 的平板,并布置成叠盖在可动铁芯面对固定铁芯的表面上。非磁性结构板和可动铁芯被保持在缓冲 弹簧 (34)与联接销(39)之间,缓冲弹簧被容纳在可动保持架中时平抵在可动铁芯不面对固定铁芯的背面上,而联接销横跨非磁性结构板布置,其两端分别与可动保持架设置在面对固定铁芯的那侧上的一对保持架腿(31,32)配合。非磁性板制备成简单的形状,以减少将非磁性板附连到可动铁芯的底面上所需的工时,从而提供可降低产品成本的电磁接触器。 | ||||||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磁接触器,包括: |
||||||
说明书全文 | 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切换供给到诸如电动机之类的电负载装置的电流的电磁接触器,特别是涉及具有带有安装在可动铁芯与固定铁芯之间的非磁性结构部件的直流电磁体的电磁接触器。 2.背景技术 电磁接触器是具有以下部件的一装置:固定铁芯,布置成与固定铁芯相对的可动铁芯,以及围绕容纳在绝缘壳体内的固定铁芯的主腿的外周布置的线圈。当线圈被激励以使可动铁芯被吸引到固定铁芯时,可动触头和固定触头就电连接。在具有带有安装在可动铁芯与固定铁芯之间的非磁性结构部件的直流电磁体的电磁接触器中,如JP-A-10-188765中所披露的,上述非磁性结构部件附连于与固定铁芯的顶端表面相对的可动铁芯的底端表面上,以防止可动铁芯由于即便在停止对线圈进行激励之后固定铁芯中仍留有的磁化作用所产生的残余磁性而被吸引到固定铁芯。 JP-A-10-188765中披露的附连于可动铁芯的底端表面的非磁性结构部件是图7A至7C中的每一幅图中所示的部件。图7A是示出作为非磁性结构部件的非磁性板2的立体图,该非磁性板一体地设有覆盖可动铁芯1的整个底表面的覆盖部2a和各与可动铁芯1的上部配合的两个配合部2b。图7B是示出作为非磁性结构部件的非磁性板3的立体图,该非磁性板呈围绕可动铁芯1的外周侧面的框架的形状。可动铁芯1和非磁性板3被保持在缓冲弹簧4与联接销6之间,各缓冲弹簧设置在可动铁芯1的顶面上,而联接销则横跨可动铁芯1的底面布置。图7C是示出作为非磁性结构部件的非磁性板5的立体图,该非磁性板呈通过绝缘粘结剂粘贴在可动铁芯1的底面上的平板的形状。 〔专利文献1〕JP-A-10-188765 不过,设有在JP-A-10-188765中所披露的非磁性板2、3和5中的每一个的电磁接触器在产品成本方面存在问题。也就是说,图7A和7B分别所示的非磁性板2和3中的每一个都是形状比图7C中所示的、设为平板结构部件的非磁性板5的形状要复杂的结构部件,会导致高的部件单价,从而可能会增加电磁接触器的产品成本。 此外,图7C所示的非磁性板5需要许多时间来使用粘结剂将其粘贴到可动铁芯1上,增加了工时,这可能会导致电磁接触器的产品成本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非磁性结构部件,其形状简单,还能减少将非磁性结构部件附连到可动铁芯的底面上所花费的工时,藉此提供一种产品成本降低的电磁接触器。 发明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磁接触器包括:固定铁芯;围绕固定铁芯布置的线圈;可动保持架,该可动保持架布置成能朝向固定铁芯移动;可动铁芯,该可动铁芯联接于可动保持架靠近固定铁芯的一端,以通过线圈的激励而被吸引到固定铁芯;以及非磁性结构部件,该非磁性结构部件布置在可动铁芯上面对固定铁芯的那侧。在该电磁接触器中,非磁性结构部件制备成具有高抗弯刚度的平板结构部件,非磁性结构部件布置成叠盖在可动铁芯面对固定铁芯的表面上,并且非磁性结构部件和可动铁芯被保持在缓冲弹簧与联接销之间,缓冲弹簧被容纳在可动保持架中并平抵在可动铁芯不面对固定铁芯的背面上,而联接销横跨非磁性结构部件布置,且其两端分别与可动保持架设置在面对固定铁芯的那侧上的一对保持架腿配合。 根据本发明,作为非磁性结构部件的非磁性板是叠盖在可动铁芯上的平板结构部件。这使得非磁性板的单价相比具有复杂形状的相关技术的非磁性板的单价低,这能降低电磁接触器的产品成本。此外,本发明的叠置在可动铁芯的底面上的非磁性板形成这样一种结构,其中非磁性板与可动铁芯一起被保持在缓冲弹簧与横跨非磁性板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一对保持架腿配合的联接销之间。这就不再需要将非磁性板粘贴到可动铁芯上的工作,从而减少组装电磁接触器所需的工时,这能降低电磁接触器的产品成本。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中,非磁性板设有引导结构,该引导结构限制非磁性板沿着可动铁芯的表面朝向可动保持架侧的移位。 当非磁性板平抵在其上吸引有可动铁芯的固定铁芯上时施加在非磁性板上的冲击力也在沿着可动铁芯的底面的方向上作用。这通常会致使没有粘结到可动铁芯的非磁性板在沿着可动铁芯的底面的方向上移位并与可动保持架和一对保持架腿反复地碰撞。碰撞可能会导致框架和一对保持架腿的磨损或损坏。然后,根据本发明的非磁性板设有引导结构,由此可限制非磁性板朝向可动保持架和一对保持架腿的移位,从而防止非磁性板与可动保持架和一对保持架腿碰撞。于是,可抑制可动保持架和一对保持架腿的磨损或损坏。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中,引导结构形成为一对凸部,各凸部形成为从非磁性板的边缘向外凸出,并围绕一对保持架腿中的各保持架腿的内壁侧且与内壁设有小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各形成为从非磁性板的边缘向外凸出、包围一对保持架腿中的各保持架腿的内壁侧且与内壁设有小的间隙的凸部可限制非磁性板朝向可动保持架和一对保持架腿的移位,从而防止非磁性板与可动保持架和一对保持架腿的碰撞。于是,可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保持架和一对保持架腿的磨损或损坏。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中,作为非磁性结构部件的非磁性板是叠盖在可动铁芯上的平板结构部件。这使得非磁性板的单价相比具有复杂形状的相关技术的非磁性板的单价低,这能降低电磁接触器的产品成本。此外,本发明的叠置在可动铁芯的底面上的非磁性板形成这样一种结构,其中非磁性板与可动铁芯一起被保持在缓冲弹簧与横跨非磁性板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一对保持架腿配合的联接销之间。这就不再需要将非磁性板粘贴到可动铁芯上的工作,从而减少组装电磁接触器所需的工时,这能降低电磁接触器的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处于打开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电磁接触器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处于闭合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实施例中用于将可动铁芯和非磁性结构部件联接到可动保持架的底部上的结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实施例中联接于可动保持架的底部上的可动铁芯和非磁性结构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实施例中布置在可动保持架的底部上的可动铁芯的底部平面图; 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实施例中联接于可动保持架的底部上的非磁性结构部件的底部平面图; 图7A至7C是各示出在相关技术的电磁接触器中联接可动铁芯和非磁性结构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实施例,即具有带有安装在可动铁芯和固定铁芯之间的非磁性结构部件的直流电磁体的电磁接触器。 图1是示出处于打开状态的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10的剖视图,而图2是示出处于闭合状态的电磁接触器10的剖视图。电磁接触器10的外部结构部件由以下部件形成:绝缘材料制成的下壳体11,安装在下壳体11的上部上的绝缘材料制成的上壳体12以及安装在上壳体12上以覆盖上壳体12的开口的绝缘材料制成的消弧盖13。 多对固定触头15和端子板16固定于下壳体11的上壁,且端子板16伸出下壳体11。在每个固定触头15之上,设置固定触头14。通过将上壳体2安装在下壳体11之上,就可将固定触头14容纳在上壳体12的内部空间中。在下壳体11的下部空间中,容纳有电磁体17。 电磁体17设有固定铁芯20、两个线圈21以及可动铁芯27,将在下文解释。固定铁芯20由两个主腿18和连结于主腿19的底端的轭19来形成。两个线圈21围绕分别包围两个主腿18的相应线架21a缠绕。从线圈21伸出的引线端部电连接于设置在下壳体11外侧的线圈端子条22。 此外,在下壳体11的上部空间以及上壳体12的内部空间中,容纳有触头部分23。 触头部分23设有可动保持架24、可动触头26、可动触点29、电磁体17的可动铁芯27以及返回弹簧28。可动保持架24布置成可在由矩形引导开口11a引导时上下移动,引导开口11a穿过下壳体11的上壁朝向下壳体11的内部设置。可动触头26联接于可动保持架24的上部,以从上方面对固定触头15。可动触点29设置在可动触头26上与固定触点14相对的其相应位置上。电磁体17的可动铁芯27联接于可动保持架24的下部,以从上方面对固定铁芯20的顶端面。返回弹簧28布置在线圈21的顶端与可动保持架24之间。 此外,返回弹簧28总是对可动保持架24施加将可动保持架24与固定铁芯20分开的向上弹性力。此外,在可动保持架24中,设置接触弹簧25,以对向下移动的可动保持架24施加向上的弹性力。 图3是示出在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10中用于将可动铁芯27和非磁性板35联接到可动保持架24的底部上的结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在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10中联接到可动保持架24的底部上的可动铁芯27和非磁性板35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在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10中布置在可动保持架24的底部上的可动铁芯27的底部平面图,以及图6是示出在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10中联接于可动保持架24的底部上的非磁性板35的底部平面图。 如图3和5所示,在可动保持架24的下部中,形成有矩形框架30和一对保持架腿31、32。框架30形成为包围可动铁芯27的外周和上表面,且呈大致矩形的外形。一对保持架腿31、32形成为分别从框架30的一对长边的中部向下突伸。 一对保持架腿31、32在它们的内壁侧上分别形成有配合凹口31a、32a,每个凹口切成U形,为实心圆柱形结构部件的联接销39的各端的外周配合于该U形。保持架腿31、32还具有分别形成在它们的外壁中通到配合凹口31a、32a的圆形销插入开口33。此外,一对保持架腿31、32分别形成有止动件附连空间31b、32b,这些空间的底端是敞开的。 此外,如图3所示,在框架30内,布置有缓冲弹簧34,其平抵在可动铁芯27的上表面上。非磁性板35叠盖在可动铁芯27的底面上。其上叠盖非磁性板35的可动铁芯27用联接销39支承,联接销39从保持架腿31或32中任一个中的销插入开口33插入,与配合凹口31a、32a配合以设置在一对保持架腿31、32之间。于是,可动铁芯27和非磁性板35就可联接于可动保持架24的底部,且同时保持在缓冲弹簧34与横跨非磁性板35(见图4)的底面的大致中间部分设置的联接销39之间。将诸如橡胶之类的弹性结构材料制成的止动件38配合入分别设置在一对保持架腿31、32中的各个上述止动件附连空间31b、32b中,以防止联接销30掉出。 非磁性板35是平板结构部件,由诸如黄铜、磷青铜或不锈钢之类的非磁性金属或者刚性塑料制成,其厚度可防止可动铁芯27由于仍留在固定特性20中的磁化作用所产生的残余磁性而被吸引到固定铁芯20上,并且具有高抗弯刚度。非磁性板35形成为大致与可动铁芯27的底面形状相同的矩形板(参见图5)。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在非磁性板35的一对长边中的每个边的中部设置引导结构。引导结构包围一对保持架腿31、32中的每个保持架腿的内壁侧,以藉此限制整个非磁性板35相对于一对保持架腿31、32的相对移位。也就是说,非磁性板35具有形成在其在保持架腿31侧上的长侧上的一对凸部36a、36b以及形成在其在保持架腿32侧上的长侧上的一对凸部37a、37b。凸部36a、36b分别包围在保持架腿31的配合凹口31a的左侧上的内壁31c以及在配合凹口31a的右侧上的内壁31d,且与内壁31c和31d设有小的间隙。此外,凸部37a、37b分别包围在保持架腿32的配合凹口32a的右侧上的内壁32c以及在配合凹口32a的左侧上的内壁32d,且与内壁32c和32d设有小的间隙。一对凸部36a、36b靠近内壁31c、31d的部分对应于上述的引导结构,一对凸部37a、37b靠近内壁32c、32d的部分对应于上述引导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1和图2对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10的工作情况进行解释。 图1和图2中所示的多个端子板16电连接于未示出的主电路中的电源和电负载。 在图1中所示的打开(关)状态,多对固定触头15中的每对之间都不连续。在这种状态下,激励电磁体17的线圈21使可动铁芯27被吸引到固定铁芯20的主腿18的顶端面,作用在可动铁芯27与固定铁芯20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克服返回弹簧28的弹性力。因此,如图2所示,可动铁芯27向下移位,藉此,布置在可动铁芯27的底面上的非磁性板35平抵在主腿18的顶端面上。这使可动触头26向下移位,以使可动触点29接触固定触点14,且接触弹簧25被压缩。于是,多对固定触头15就通过可动触头26而短接,以使电磁接触器10进入闭合(开)状态。 接着,在闭合(开)状态中断对电磁接触器10的线圈21的记录使可动铁芯27被返回弹簧28的弹性力向上移位。与此同时,联接于可动保持架24的上部的可动触头26向上移位,以将可动触点29与固定触点14分开以打开触点。 这里,即便中断线圈21的激励,由于仍留在固定铁芯20中的磁化作用而存在残余的磁性。尽管如此,设置在固定铁芯20(主腿18的顶端表面)与可动铁芯27之间的非磁性板35可减少由于残余磁性而作用在可动铁芯27上的吸引力。因此,仅通过返回弹簧28的弹性力,可动铁芯27就可以正常地向上移位。 下面将对形成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10的结构部件的操作和工作效果进行解释。 在本实施例中的非磁性板35是叠盖在可动铁芯27的底面上的平板结构部件。这使得非磁性板35的单价相比具有复杂形状的相关技术的非磁性板的单价低,这可降低电磁接触器10的产品成本。 此外,本实施例中叠盖在可动铁芯27的底面上的非磁性板35形成这样一种结构,其中非磁性板35与可动铁芯27一起被保持在平抵在可动铁芯27的顶面上的缓冲弹簧34与横跨非磁性板35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一对保持架腿31、32配合的联接销39之间。这就不再需要将非磁性板35粘贴到可动铁芯27上的工作,从而减少组装电磁接触器10所需的工时,这能降低电磁接触器10的产品成本。 此外,当非磁性板35平抵在其上吸引有可动铁27的固定铁芯20的主腿18的顶端面上时施加在非磁性板35上的冲击力也在沿着可动铁芯27的底面的方向上作用。这通常致使没有粘结到可动铁芯27上的非磁性板35在沿着可动铁芯27的底面的方向上移位,并与可动保持架24的框架30和一对保持架腿31、32重复地碰撞。碰撞可能会导致框架30和一对保持架腿31、32的磨损或损坏。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非磁性板35形成有引导结构,各分别围绕一对保持架腿31、32的内壁侧,且与各内壁设有小的间隙,以藉此限制整个非磁性板35相对于保持架腿31、32的相对移位。引导结构设置在一对凸部36a、36b分别靠近内壁31c、31d的部分中,以及一对凸部37a、37b分别靠近内壁32c、32d的部分中。引导结构限制非磁性板35相对于框架30的侧部和一对保持架腿31、32的移位,从而防止非磁性板35与框架30和一对保持架腿31、32碰撞,藉此可制止框架30和一对保持架腿31、32的磨损或损坏。 用于限制非磁性板35相对于框架30和一对保持架腿31、32的移位的移位限制部分并不局限于如本实施例中那样的一对凸部36a、36b和一对凸部37a、37b,而可以是仅需要对设置成平板结构部件的非磁性板35的边缘进行加工的、具有其它形状的部分。 尽管已参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来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形式和细节上作出前述的和其它的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发明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