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申请号 CN201410568400.2 申请日 2014-10-22 公开(公告)号 CN104298021A 公开(公告)日 2015-01-21
申请人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利民; 郭平昇;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裸眼3D 液晶 显示面板 及其驱动方法。该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 基板 和第二基板以及液晶层,第一基板邻近液晶层的一面设置有驱动 电极 层,第二基板邻近液晶层的一面设置有公共电极层,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接收 频率 相同且极性相反的交流 电压 驱动 信号 ,使得夹持于两者之间的液晶层偏转并形成3D显示。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降低裸眼3D显示时驱动 电路 的电压输出要求,确保驱动电路尤其是驱动电源的 稳定性 和负载能 力 。
权利要求

1.一种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夹持于两者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面设置有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面设置有公共电极层,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公共电极层接收频率相同且极性相反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使得夹持于两者之间的所述液晶层偏转并形成3D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为一整面结构,所述驱动电极层为间隔设置的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接收的电压驱动信号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所述公共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第一组电压幅值,所述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第二组电压幅值,所述第一组电压幅值和所述第二组电压幅值中的最大电压幅值等于第三组电压幅值中最大电压幅值的一半,所述第三组电压幅值为所述液晶层偏转形成所述3D显示且所述公共电极层接收直流电压驱动信号时所述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的电压幅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公共电极层连接同一驱动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以及设置于显示屏的出光方向且与所述显示屏邻近设置的裸眼3D液晶棱镜板。
6.一种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夹持于两者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面设置有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面设置有公共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对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公共电极层施加频率相同且极性相反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
控制所述液晶层偏转并形成3D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为一整面结构,所述驱动电极层为间隔设置的条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公共电极层施加频率相同且极性相反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的步骤包括:
预定所述公共电极层接收的电压驱动信号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
设置施加的所述公共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第一组电压幅值,所述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第二组电压幅值,且所述第一组电压幅值与所述第二组电压幅值中的最大电压幅值等于第三组电压幅值中最大电压幅值的一半,所述第三组电压幅值为所述液晶层偏转形成所述3D显示且所述公共电极层接收直流电压驱动信号时所述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的电压幅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公共电极层连接同一驱动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以及设置于显示屏的出光方向且与所述显示屏邻近设置的裸眼3D液晶棱镜板。

说明书全文

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3D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为满足公众的视觉需求,3D显示技术已逐步成为显示面板不可或缺的一项显示功能,尤其是裸眼3D显示技术,更是代表了显示面板的发展趋势。当前的裸眼3D显示技术主要通过控制施加于液晶棱镜的驱动电极电压驱动信号予以实现,具体地,对液晶棱镜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施加直流电压驱动信号,并将该直流电压驱动信号作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同时对另一基板上的驱动电极施加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从而控制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即可实现3D显示。
[0003]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裸眼3D显示技术以直流电压驱动信号作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若要实现裸眼3D显示所需的液晶偏转度,则需要施加较大的交流电压以产生具有较大幅值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但是较大的交流电压不仅会提高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出要求,而且极易影响驱动电路尤其是驱动电源的稳定性和负载能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能够降低裸眼3D显示时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出要求,确保驱动电路尤其是驱动电源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夹持于两者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邻近液晶层的一面设置有驱动电极层,第二基板邻近液晶层的一面设置有公共电极层,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接收频率相同且极性相反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使得夹持于两者之间的液晶层偏转并形成3D显示。
[0006] 其中,公共电极层为整面结构,驱动电极层为间隔设置的条状结构。
[0007] 其中,公共电极层接收的电压驱动信号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公共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第一组电压幅值,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第二组电压幅值,第一组电压幅值和第二组电压幅值中的最大电压幅值等于第三组电压组中最大电压幅值的一半,第三组电压幅值为液晶层偏转形成3D显示且公共电极层接收直流电压驱动信号时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的电压幅值。
[0008] 其中,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连接同一驱动电源。
[0009] 其中,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以及设置于显示屏的出光方向且与所述显示屏邻近设置的裸眼3D液晶棱镜板。
[001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夹持于两者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邻近液晶层的一面设置有驱动电极层,第二基板邻近液晶层的一面设置有公共电极层,驱动方法包括:对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施加频率相同且极性相反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控制液晶层偏转并形成3D显示。
[0011] 其中,公共电极层为整面结构,驱动电极层为间隔设置的条状结构。
[0012] 其中,对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施加频率相同且极性相反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的步骤包括:预定公共电极层接收的电压驱动信号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设置施加的公共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第一组电压幅值,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第二组电压幅值,且第一组电压幅值和第二组电压幅值中的最大电压幅值等于第三组电压组中最大电压幅值的一半,第三组电压幅值为液晶层偏转形成3D显示且公共电极层接收直流电压驱动信号时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的电压幅值。
[0013] 其中,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连接同一驱动电源。
[0014] 其中,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以及设置于显示屏的出光方向且与所述显示屏邻近设置的裸眼3D液晶棱镜板。
[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分设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施加频率相同且极性相反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以实现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的3D显示,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不以直流电压驱动信号作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而是以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中任意一个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作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由于两者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的极性相反,因此若要实现现有技术中3D显示所需的液晶偏转角度,则只需施加现有技术中交流电压的一半即可产生具有同样驱动效果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从而能够降低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出要求,确保驱动电路尤其是驱动电源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剖视图;
[0017] 图2是图1所示的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的示意图;
[0018] 图3是图1所示的公共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的示意图;
[0019] 图4是现有技术中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的示意图;
[0020] 图5是现有技术中公共电极层接收的直流电压驱动信号的示意图;
[0021] 图6是现有技术中3D显示所需的液晶偏转的角度示意图;
[0022]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发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剖视图。请参阅图1所示,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和液晶层13,其中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相对间隔设置,第二基板12为CF(Color Filter,彩色滤光片)彩膜基板,第一基板11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第一基板11包括透明基体以及设置于该透明基体上的各种配线和像素电极等。
[0025] 另外,第一基板11邻近液晶层13的一面设置有驱动电极层111,第二基板12邻近液晶层13的一面设置有公共电极层121,驱动电极层111和公共电极层121接收频率相同且极性相反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使得夹持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3偏转并形成3D显示。需要指出的是,液晶层13偏转实质上指的是液晶层13所包含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
[0026]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公共电极层121为一整面结构,优选驱动电极层111为间隔设置的条状结构。
[0027] 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屏以及设置于显示屏的出光方向且与显示屏邻近设置的裸眼3D液晶棱镜或裸眼3D液晶棱镜板,在进行3D显示时,本发明实施例优选整面结构的公共电极层121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由于驱动电极层111和公共电极层121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具有相同的频率以及相反的极性,如果公共电极层121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第一组电压幅值V1,驱动电极层111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第二组电压幅值V2,则驱动电极层111和公共电极层121所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的相对电压差值对应具有的电压幅值为第一组电压幅值V1与第二组电压幅值V2之和,即V1+V2。
[0028] 请结合图2所示的驱动电极层111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和图3所示的公共电极层121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并参阅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中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以及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公共电极层接收的直流电压驱动信号,可知:
[0029] 现有技术中公共电极层接收直流电压驱动信号并作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直流电压驱动信号的电压幅值为零,现有技术中驱动电极层接收对应具有第三组电压幅值V3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则,现有技术中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所接收的电压驱动信号的相对电压差值对应具有的电压幅值为第三组电压幅值V3,即第三组电压幅值V3为现有技术中液晶层偏转形成3D显示且公共电极层接收直流电压驱动信号时驱动电极层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对应具有的电压幅值。
[0030] 由此可见,若要实现图6所示的现有技术中3D显示所需的液晶偏转角度,即在某一时刻t达到第三组电压幅值V3,则本发明实施例只需使得该时刻t对应的第一组电压幅值V1与第二组电压幅值V2之和等于第三组电压幅值V3,即V1+V2=V3。
[0031] 如果该时刻t对应的第一组电压幅值V1与第二组电压幅值V2相同,即V1=V2,则施加现有技术中交流电压的一半即可产生具有同样驱动效果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此时2*V1=V3且2*V2=V3,3D液晶显示面板10的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出范围为-1/2V3~+1/2V3或-V1~+V1或-V2~+V2,仅为现有技术中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出范围的一半,从而能够降低
3D显示时3D液晶显示面板10的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出要求,确保驱动电路尤其是驱动电源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0032]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驱动电极层111接收的并非单个交流电压,而是一组极性相同、幅值不同的电压,因此时刻t对应的第一组电压幅值V1或第二组电压幅值V2为第三组电压幅值V3的一半,实质上指的是第一组电压幅值V1与所述第二组电压幅值V2中的最大电压幅值等于第三组电压幅值V3中最大电压幅值的一半。
[0033] 结合图6所示,假如实现3D显示时需要驱动电极层111中各区域E1~E6与公共电极层121之间的相对电压差值分别为12v、10v、8v、8v、10v、12v,则现有技术需要驱动电极层111中各区域E1~E6分别接收的电压为12v、10v、8v、8v、10v、12v,而本发明实施例只需驱动电极层111中各区域E1~E6分别接收的电压为6v、4v、2v、2v、4v、6v。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出范围-6v~+6v仅为现有技术中电压输出范围-12v~+12v的一半。
[003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驱动电极层111和公共电极层121连接同一驱动电源,以输出可产生上述交流电压驱动信号的交流电压。
[0035]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全文所述的幅值为绝对值,例如2*V1=V3表示第一组电压幅值V1对应的绝对值为第三组电压幅值V3对应的绝对值的一半,各个电压驱动信号的极性表示正极“+”和负极“-”、各个电压驱动信号的幅值V之间的相对电压差值对应具有的电压幅值表示在同一时刻t或同一时间段内各幅值之和。
[0036] 进一步地,根据设置位置可优选驱动电极层111是覆盖在第一基板11上的条状结构的透明透光电极层,例如第一基板(阵列基板)11上还依次设置有扫描电极、绝缘层、钝化层和像素电极,若驱动电极层111设置于绝缘层和钝化层之间,则可设置驱动电极层111与公共电极层121的材料相同,均为化铟(ITO)层。当然,其它实施例若设置驱动电极层111的位置与第一基板(阵列基板)11上设置的扫描电极和/或数据电极相对应,则可设置驱动电极层111与公共电极层121的材料不相同,即为不透明透光的金属层,例如等金属层。
[0037]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包括:
[0038] 步骤S71:对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施加频率相同且极性相反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
[0039] 步骤S72:控制液晶层偏转并形成3D显示。
[0040] 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用于对上述实施例的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10进行驱动,其包括各个步骤,由上述实施例的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10的各个结构对应执行,因此具有与其相同的技术效果。
[004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施加频率相同且极性相反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从而实现裸眼3D液晶显示面板的3D显示。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不以直流电压驱动信号作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而是以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中任意一个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作为参考电压驱动信号,由于两者接收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的极性相反,因此若要实现现有技术中3D显示所需的液晶偏转角度,则只需施加现有技术中交流电压的一半即可产生具有同样驱动效果的交流电压驱动信号,从而能够降低3D显示时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出要求,确保驱动电路尤其是驱动电源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0042] 再次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例如各实施例之间技术特征的相互结合,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