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装置、内容管理方法、内容管理程序及集成电路

申请号 CN201180007549.8 申请日 2011-11-25 公开(公告)号 CN102741875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7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井上隆司; 槻馆良太;
摘要 为了提供一种考虑关注随时间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内容管理的内容管理装置,本 发明 的内容管理装置(100B)具备:取得部(301),取得第一用户所具有的第一内容、用于将上述第一内容进行分类的 属性信息 即元数据、以及与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该第二内容是具有与上述元数据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该共享状态是上述第一用户与作为该第一用户以外的用户的第二用户之间的共享状态;关注度计算部(106),基于与上述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计算关注度,该关注度是表示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元数据的关注的指标;以及管理部(304),基于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管理上述第一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内容管理装置,用于管理内容,具备:
取得部,取得(1)第一用户所具有的第一内容、(2)作为用于将上述第一内容进行分类的属性信息的元数据、以及(3)与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该第二内容是具有与上述元数据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该共享状态是上述第一用户与作为该第一用户以外的用户的第二用户之间的共享状态;
关注度计算部,基于与上述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计算关注度,该关注度是表示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元数据的关注的指标;以及
管理部,基于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管理上述第一内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如果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为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则上述管理部判断为应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与上述第二用户之间的共享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如果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为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则上述管理部判断为应禁止由上述第一用户删除上述第一内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如果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为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下,则上述管理部判断为应删除上述第一内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与上述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是上述第二内容被设为上述第二用户与上述第一用户间的内容的共享状态的次数即共享次数;
上述关注度计算部计算与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第二内容的(1)视听次数、(2)评论输入次数、(3)视听时间及(4)评论字数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值之和除以上述共享次数而得到的值,作为上述关注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与上述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是上述第二内容过去被设为上述第二用户与上述第一用户间的内容的共享状态的次数即共享次数;
上述关注度计算部计算与如下(1)~(6)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值之和除以上述共享次数而得到的值作为上述关注度,其中,(1)从上述第二内容被设为上述第二用户与上述第一用户间的内容的共享状态后至上述第二用户最初视听该第二内容为止的时间,(2)从上述第二用户确认上述第二用户与上述第一用户间的上述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后至最初视听该第二内容为止的时间,(3)从与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第二内容的肯定的评论的数量对应的值减去与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第二内容的否定的评论的数量对应的值而得到的差,(4)从上述第二用户视听上述第二内容后至下次视听相同的第二内容为止的时间间隔,(5)从上述第二用户视听上述第二内容后至输入对该第二内容的评论为止的时间,(6)一定期间中的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第二内容的视听时间相对于该第二用户对全部内容的总视听时间的比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上述管理部判定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是否为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在上述关注度为上述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应以第一方式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间的共享状态;
对于上述关注度小于上述第一阈值的上述第二用户,判定上述关注度是否为事先设定的第二阈值以上,在上述关注度小于上述第一阈值且为上述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应以与上述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间的共享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作为上述第一方式,上述管理部不向上述第一用户进行确认,而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间的共享状态;
作为上述第二方式,上述管理部向上述第一用户进行确认,仅在受到设为共享状态的指示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间的共享状态。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上述管理部使用如下(1)~(3)中的某一个作为上述内容具有多个元数据的情况下的上述第二用户的关注度,其中,(1)上述第二用户针对上述多个元数据分别具有的关注度中的最大关注度,(2)上述第二用户针对上述多个元数据分别具有的关注度中的最小关注度,(3)上述第二用户针对上述多个元数据分别具有的关注度的平均值。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上述管理部对于判断为上述关注度处于增加趋势的上述第二用户,以第三方式共享上述第一内容,对于判断为上述关注度处于减少趋势的上述第二用户,以与上述第三方式不同的第四方式共享上述第一内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如果上述关注度在事先设定的最近的次数中连续增加,则上述管理部判断为上述关注度处于增加趋势;
如果上述关注度在事先设定的最近的次数中连续减少,则上述管理部判断为上述关注度处于减少趋势。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还具备通信部;
上述管理部在判断为应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间的共享状态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间的共享状态;
上述通信部对上述第二用户通知上述第一内容成为能够看到的状态,并且对上述共享次数加1。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上述管理部基于上述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以及上述第二用户与上述第一用户间的过去的内容共享状况,生成与上述第一内容对应的标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容管理装置,
还具备判定部和标题生成部;
上述判定部判定上述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与上次在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间设为共享状态的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是否不同;
(A)在判定为不同的情况下,上述标题生成部以第五方式生成上述标题;
(B)在判定为相同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判定从上次内容被设为共享状态起的经过时间是否为事先设定的第三阈值以上,在判定为上述经过时间为上述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标题生成部以与上述第五方式不同的第六方式生成上述标题;
在判定为上述经过时间小于上述第三阈值的情况下,上述标题生成部以与上述第五方式及上述第六方式都不同的第七方式生成上述标题。
15.一种内容管理方法,用于管理内容,包括:
取得步骤,取得(1)第一用户所具有的第一内容、(2)用于将上述第一内容进行分类的属性信息即元数据、以及(3)与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该第二内容是具有与上述元数据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该共享状态是上述第一用户与作为该第一用户以外的用户的第二用户之间的共享状态;
关注度计算步骤,基于与上述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计算关注度,该关注度是表示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元数据的关注的指标;以及
管理步骤,基于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管理上述第一内容。
16.一种内容管理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容管理方法所包含的各步骤。
17.一种集成电路,具备:
取得部,取得(1)第一用户所具有的第一内容、(2)用于将上述第一内容进行分类的属性信息即元数据、以及(3)与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该第二内容是具有与上述元数据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该共享状态是上述第一用户与作为该第一用户以外的用户的第二用户之间的共享状态;
关注度计算部,基于与上述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计算关注度,该关注度是表示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元数据的关注的指标;以及
管理部,基于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管理上述第一内容。

说明书全文

内容管理装置、内容管理方法、内容管理程序及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内容管理装置等。特别涉及用于管理图像、声音、运动图像、文本等内容的内容管理装置、内容管理方法、内容管理程序及其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通过数字静像摄像机、数字视频摄像机、带有摄像机的便携电话等的普及,个人拍摄图像、声音、运动图像等内容并储存的机会增加非常多。此外,通过将这些内容与友人及家人等共享,来进行共享自己的体验、或介绍推荐的旅行目的地、引起回忆等的交流。
[0003] 这样的内容的管理如果是以前则通过印刷出的照片或录像带等进行。但是,如今能够使用与网络连接的个人计算机、内容管理装置而电子性地进行。因为用于管理的成本非常低、方便性高,所以广泛地进行电子内容共享。
[0004] 另一方面,例如也有不考虑对方用户的关注而将管理的内容设为与对方用户共享状态的情况。结果,共享对于对方而言不想看的内容,有可能添麻烦。因而,对于共享侧的用户和被共享侧的用户而言,都希望在与对于内容可能有关注的用户之间适当地管理共享内容。
[0005] 作为用于知道以往的用户的关注的技术,已知有将电视节目的视听者视听过的节目的履历汇集、来知道视听者对该节目的关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6] 此外,有将来自电视节目的视听者的评论集中并解析,将视听者按照喜好分类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7]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86664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特开2008-283412号公报发明概要
[0009]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0]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虽然与视听者终端和视听对象内容有关的信息被作为履历信息储存,但不知道关注的大小。因此,如果想要基于该信息来管理共享内容,则有可能对于虽然没有兴趣但偶尔看过内容的用户也共享内容。
[0011]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关注度被归纳为“肯定”或“否定”中的某一种。因而,虽然能够期待对于肯定的用户共享内容的简单的动作,但不能期待因最近关注变弱而停止内容的共享这样的细致的管理。进而,在共享目标用户不能输入评论的情况下,通过该技术是不知道共享目标用户的关注度的。
[0012] 即,在以往技术中,因关注度的粒度较粗,所以基于关注度的内容管理方法也不得不变粗糙。具体而言,用户的关注的时间上的变化不被反映到内容的管理方法中。因此,存在对于作为视听者的用户而言信息过多,有视听作业的效率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3]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考虑关注的时间上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内容管理的内容管理装置。
[0014]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5]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内容管理装置,用于管理内容,具备:取得部,取得(1)第一用户所具有的第一内容、(2)作为用于将上述第一内容的属性信息进行分类的元数据、以及(3)与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上述第二内容是具有与上述元数据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上述共享状态是上述第一用户与作为该第一用户以外的用户的第二用户之间的共享状态;关注度计算部,基于与上述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计算下述关注度,该关注度是表示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元数据的关注的指标;以及管理部,基于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管理上述第一内容。
[0016] 根据该结构,内容管理装置计算用户对已共享的第二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的最近的关注度。此外,基于计算出的关注度,管理具有与第二内容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即第一内容。由此,内容管理装置能够考虑用户的关注的时间上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管理。
[0017] 此外,也可以是,如果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是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则上述管理部判断为应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与上述第二用户之间的共享状态。
[0018] 由此,管理部能够根据具有与以后要共享的新内容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的共享履历来计算用户对该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的关注度,选择关注度大的用户作为共享目标。由此,随着用户对该元数据的关注度提高,具有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被共享。即,能够提供一种考虑到用户对内容的关注的时间上的变化来进行适当的内容的共享控制的内容管理装置。
[0019] 此外,也可以是,如果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是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则上述管理部判断为应禁止由上述第一用户删除上述第一内容。
[0020] 由此,关于具有作为内容的共享目标的第二用户的关注度是一定值以上的元数据的内容,能够防止由作为内容的所有者的第一用户删除内容。因而,能够使得来自其他用户的关注高的内容不会被误删除。
[0021] 此外,也可以是,如果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是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下,则上述管理部判断为应将上述第一内容删除。
[0022] 由此,关于具有作为内容的共享目标的第二用户的关注度是一定值以下的元数据的内容,管理部判断为应将内容删除。由此,防止共享内容过度增加,整理共享内容变得容易。
[0023] 此外,也可以是,与上述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是上述第二内容被设为上述第二用户和上述第一用户的内容的共享状态的次数即共享次数;上述关注度计算部计算将与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第二内容的(1)视听次数、(2)评论输入次数、(3)视听时间及(4)评论字数中的至少1个对应的值之和除以上述共享次数的值,作为上述关注度。
[0024] 由此,在共享的紧后,视听次数等的分子一定,仅有作为分母的共享次数增加,所以关注度下降。然后,如果共享目标的用户采取视听或评论输入等的积极的视听行动,则根据其频度等,关注度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共享目标的用户没有采取任何视听行动,则关注度是下降的原状。因此,共享控制部在用户对该内容虽然以前有高的关注、但最近关注弱的情况下,在进行了“即使被共享也不视听”的不作为的行为的情况下,能够使关注的随时间的变化反映到关注度中,进行适当的控制。
[0025] 此外,也可以是,与上述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是上述第二内容过去被设为上述第二用户与上述第一用户的内容的共享状态的次数即共享次数;上述关注度计算部计算将与如下(1)~(6)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值之和除以上述共享次数的值,作为上述关注度,(1)从上述第二内容被设为上述第二用户与上述第一用户的内容的共享状态后到上述第二用户最初视听该第二内容为止的时间、(2)从上述第二用户确认上述第二用户与上述第一用户的上述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后到最初视听该第二内容为止的时间、(3)从与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第二内容的肯定的评论的数量对应的值减去与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第二内容的否定的评论的数量对应的值的差、(4)从上述第二用户视听上述第二内容后到下次视听相同的第二内容为止的时间间隔、(5)从上述第二用户视听上述第二内容后到输入对该第二内容的评论为止的时间、以及(6)一定期间中的上述第二用户对上述第二内容的视听时间相对于该第二用户对全部内容的总视听时间的比例。
[0026] 由此,关注度计算部能够使将共享目标的用户的视听行动更详细地分析的结果反映到关注度中。结果,能够更正确地计算表示用户的关注的关注度。
[0027]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管理部判断上述第二用户的上述关注度是否为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在上述关注度为上述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应以第一方式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的共享状态;针对上述关注度小于上述第一阈值的上述第二用户,判断上述关注度是否为事先设定的第二阈值以上,在上述关注度小于上述第一阈值、且为上述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应以与上述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的共享状态。
[0028] 由此,共享控制部能够根据关注度的大小而更详细地选择对于用户的共享的方式。
[0029]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管理部中作为上述第一方式,对上述第一用户不进行确认,而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的共享状态;作为上述第二方式,对上述第一用户进行确认,仅在受到设为共享状态的指示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的共享状态。
[0030]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管理部使用如下(1)~(3)中某一个,作为上述内容具有多个元数据的情况下的上述第二用户的关注度,其中,(1)上述第二用户针对上述多个元数据分别具有的关注度中的最大关注度,(2)上述第二用户针对上述多个元数据分别具有的关注度中的最小关注度,(3)上述第二用户针对上述多个元数据分别具有的关注度的平均值。
[0031] 由此,由于1个内容具有多个元数据,所以在将各用户与多个关注度建立了关联的情况下,共享控制部也能够决定一个关注度,选择应作为共享目标的用户。
[0032]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管理部对于判断为上述关注度处于增加趋势的上述第二用户,以第三方式共享上述第一内容;对于判断为上述关注度处于减少趋势的上述第二用户,以与上述第三方式不同的第四方式共享上述第一内容。
[0033] 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如果上述关注度在事先设定的最近的次数中连续增加,则上述管理部判断为上述关注度处于增加趋势;如果上述关注度在事先设定的最近的次数中连续减少,则判断为上述关注度处于减少趋势。
[0034] 此外,也可以是,还具备通信部;上述管理部在判断为应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的共享状态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一内容设为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的共享状态;上述通信部对上述第二用户通知上述第一内容成为能够看到的状态,并且对上述共享次数加1。
[0035]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管理部基于上述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和上述第二用户和上述第一用户的过去的内容共享状况,生成与上述第一内容对应的标题。
[0036] 具体而言,也可以是,还具备判定部和标题生成部;上述判定部判定上述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与上次在上述第一用户与上述第二用户间设为共享状态的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是否不同;(A)在判定为不同的情况下,上述标题生成部以第五方式生成上述标题;(B)在判定为相同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判定从上次内容被设为共享状态起的经过时间是否为事先设定的第三阈值以上,在判定为上述经过时间为上述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标题生成部以与上述第五方式不同的第六方式生成上述标题;在判定为上述经过时间小于上述第三阈值的情况下,上述标题生成部以与上述第五方式及上述第六方式都不同的第七方式生成上述标题。
[0037] 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具备这样的特征性的处理部的内容管理装置实现,还能够作为以包含在内容管理装置中的特征性的处理部执行的处理为步骤的内容管理方法实现。此外,也可以作为使计算机执行内容管理方法所包含的特征性的步骤的内容管理程序实现。并且,当然可以使这样的内容管理程序经由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等的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或因特网等的通信网络流通。此外,也可以作为具备与内容管理装置所具备的处理部相同的处理部的集成电路实现。
[0038] 发明效果
[0039] 能够提供一种考虑关注的时间上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内容的管理的内容管理装置。附图说明
[0040]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内容管理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模图。
[0041] 图2是表示功能块间的数据的交换的图。
[0042]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内容关联信息的一例的图。
[0043]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元数据关联信息的一例的图。
[0044]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元数据关联信息被更新的一例的图。
[0045]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中从存储处理部向共享控制部传递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0046]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共享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0047] 图8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中从存储处理部向共享控制部传递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0048] 图8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中从存储处理部向共享控制部传递的信息的另一例的图。
[0049] 图8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中从存储处理部向共享控制部传递的信息的再另一例的图。
[0050]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内容关联信息的另一例的图。
[0051] 图10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关注度计算部的功能结构的模块图。
[0052] 图1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共享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0053]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内容的共享、视听行动、关注度的推移的一例的图。
[0054] 图12B是表示图12A所示的关注度的推移的图。
[0055]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元数据关联信息的另一例的图。
[0056] 图1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共享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0057] 图1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共享控制部的动作的另一流程图。
[0058]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内容的共享、视听行动、关注度的推移的一例的图。
[0059] 图17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共享控制部的功能结构的模块图。
[0060] 图1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共享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0061] 图19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共享控制部取得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0062] 图20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内容管理装置的另一功能结构的例子的模块图。
[0063] 图21是表示实现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内容管理装置的计算机系统硬件结构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作为说明的顺序,首先对内容管理装置的管理功能中的内容的共享控制功能详细地说明后,对其他管理功能进行说明。
[0065] (实施方式1)
[0066]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内容管理装置100及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功能结构的模块图。
[0067] 如图1所示,内容管理装置100具备存储处理部101、内容登记部102、内容解析部103、共享控制部104、通信部105、和关注度计算部106。此外,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具备与内容管理装置100相同的构成部分。
[0068] 内容管理装置100判断是否应将使用内容管理装置100的用户(将其称作第一用户或共享源用户)所具有的第一内容设为使用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用户(将其称作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的共享状态。
[0069] 另外,为了说明,以下设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为1台(以及设其用户为1人)而进行说明,但例如也可以是能够作为与第一用户共享内容的对方的用户有多人,其分别各拥有1台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情况。
[0070] 不论怎样,内容管理装置100在想要将第一用户所具有的第一内容在第一用户与第一用户以外的第二用户之间共享时,管理其共享的方式。
[0071] 存储处理部101存储有(1)第一内容;(2)元数据,该元数据是用于分类第一内容的属性信息;以及(3)与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的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该第二内容是具有与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以下,所谓第二内容是指第一内容、以及具有与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相同的元数据的第一内容以外的其他内容双方。
[0072] 更具体地讲,存储处理部101除了第一内容以外,还将用于确定过去第一用户共享了第二内容的用户即共享目标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第二内容的元数据、关注度、共享次数、视听次数等相互建立关联而存储到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等中。详细情况后述。
[0073] 存储处理部101还具有根据来自其他处理部的请求而从存储的值中提取需要的值并输出的作为数据库的功能。
[0074] 内容登记部102进行用于向存储处理部101登记要共享的新的内容的登记处理。例如,在未图示的显示部上显示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从操作内容管理装置
100的第一用户取得登记处理的指示。
[0075] 内容解析部103是将从内容登记部102新登记的内容解析而生成元数据的处理部。详细情况后述。
[0076] 共享控制部104是基于关注度判断在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中是否应将第一内容设为共享状态的处理部。具体而言,如果第二用户的关注度是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则判断为应将第一内容设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共享状态。更详细的情况后述。
[0077] 通信部105是经由因特网或LAN(Local Area Network)等的通信网络120将内容管理装置100与共享目标内容共享装置100a连接的通信接口。另外,为了方便,将内容管理装置100也称作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将内容管理装置100a也称作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
[0078] 关注度计算部106是基于与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计算关注度的处理部,该关注度是表示第二用户对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的关注的指标。详细情况后述。
[0079] 另外,本发明中的“共享”,是指将内容设定为指定的人能够看到的状态。具体而言,是将登记在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100中的第一内容设为能够从使用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第二用户看到的状态。
[0080] 此外,所谓“共享状态”,是指第一用户所具有的第一内容能够从第一用户以外的第二用户看到的状态。
[0081] 此外,所谓“共享次数”是被共享的次数,所谓“视听次数”是共享的内容被视听的次数。用户既可以将共享的内容不视听,也可以视听多次,所以将这两者区别。
[0082] 此外,所谓“共享目标用户”是指过去与第一用户共享过内容的用户。第二用户是指作为由共享控制部104判断是否应与第一用户共享内容的对象而从共享目标用户中选择的用户。
[0083] 这样的内容管理装置100例如可以在由中央处理装置、主存储装置、辅助存储装置、输入输出装置等构成的通常的计算机上实现。此外,作为内容管理装置100处理的内容,可以举出由数字静像摄像机、数字视频摄像机、便携电话等拍摄的照片、运动图像、或者由用户书写的文本信息(例如向博客的写入)等。
[0084] 图2是表示内容管理装置100具备的各处理部间的数据的交换、以及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100与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数据的交换的图。
[0085] 使用图1和图2说明由内容管理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
[0086] 首先,说明第一内容的登记到第二用户的共享为止的流程。
[0087] 存储处理部101是存储内容及与内容关联的元数据的存储装置。这里,所谓元数据,是表示在多个内容中共通的属性的信息。例如,在照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摄影时间、摄影场所、被摄体的名称等。
[0088] 内容登记部102使存储处理部101存储第一内容(S201)。存储处理部101如果存储第一内容,则对所存储的第一内容赋予作为唯一的标示符的内容ID,将所赋予的内容ID向内容登记部102发送(S202)。内容登记部102将第一内容、和在步骤S202中得到的内容ID向内容解析部103传递(S203)。
[0089] 内容解析部103将所取得的第一内容解析。进而,在将解析结果变换为元数据后,将元数据与第一内容建立关联而存储到存储处理部101中(S204)。
[0090] 这里,在第一内容是静止图像的情况下,内容解析部103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第一内容中拍摄到的人物、物体,将识别结果作为元数据输出。关于图像识别技术使用公知的技术,这里不涉及详细情况。例如,脸部区域的检测可以以两眼间距离、鼻子的宽度等的特征量为输入、使用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或Adaboost等的识别器进行脸部区域的检测。人物识别可以通过固有脸法、或使用盖博小波变换的方法进行。此外,物体识别可以通过从图像中提取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特征量并与物体模型数据库对照的方法进行。此外,在第一内容是运动图像的情况下,内容解析部103除了图像识别技术以外,也可以通过公知的声音识别技术(例如基于隐尔可夫模型的方法等)识别讲话的言词而作为元数据输出。例如,在第一内容是文本的情况下,内容解析部103可以使用公知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例如词素解析技术和句法解析技术等)提取特征性的言词而作为元数据输出。进而,也可以与内容解析部103的元数据输出另行地、用户通过未图示的输入部赋予希望的元数据。此外,也可以将摄影设备赋予的元数据(日期时间、场所、摄影条件等,例如可以考虑Exif(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等)原样作为元数据来赋予。
[0091] 如果向存储处理部101输入第一内容和元数据,则存储处理部101将两者建立对应而存储。进而,存储处理部101将如下信息向共享控制部104输出,该信息包括:用于确定第二用户的标示符(共享目标用户ID),该第二用户是共享了具有与该元数据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即第二内容的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用户;共享次数,该共享次数是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过去共享第二内容的次数;视听次数,该视听次数是第二用户过去视听第二内容的次数;和第二用户对该元数据的关注度(S205)。
[0092]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关注度是表示第二用户对元数据所表示的信息持有多少关注的值。这里,假设关注越高则关注度取越大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关注度计算部106根据对第二内容的视听次数和评论的输入次数等计算关注度,关于计算处理在后面叙述。
[0093] 共享控制部104根据接受到的共享目标用户ID、以及与各共享目标用户ID建立了关联的对元数据的关注度的信息,判断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间是否应将第二内容设为共享状态。通过该判断,共享控制部104决定内容的共享目标用户(S206)。共享控制部104在判断为应设为共享状态的情况下,在未图示的显示部上显示用于使第一用户进行共享的执行可否的最终确认的画面。关于步骤S206的详细的动作在后面说明。
[0094] 如果第一用户通过未图示的输入部进行做出共享的回答,则将与第二用户和第二内容的信息(即,共享目标用户ID和内容ID)向通信部105输出(S207)。通信部105对第二用户所使用的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通知作为用于确定第二内容的标示符的内容ID、以及成为了能够从第二用户看到第二内容的状态的情况(S208)。进而,通信部105对第二内容被设为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的共享状态的次数即共享次数加1,并使存储处理部101存储。
[0095] 此外,共享控制部104从存储处理部101取得与共享目标用户ID建立对应而存储的对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的关注度、作为被赋予了该元数据的内容的第二内容的共享次数、第二内容的视听次数、及对第二内容的评论次数传递给关注度计算部106(S209)。
[0096] 另外,在第二内容包含将第一内容包括在内的多个内容的情况下,所谓第二内容的共享次数,是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共享包含在第二内容中的内容的次数的合计。
[0097] 同样,所谓第二内容的视听次数,是第二用户视听与第一用户共享的第二内容所包含的内容的次数的合计。
[0098] 同样,所谓第二内容的评论次数,是第二用户对与第一用户共享的第二内容所包含的内容输入的评论次数的合计。
[0099] 在关注度计算部106中,基于所取得的各种信息,计算将第一内容共享的紧后的、第二用户对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的关注度(S210),更新存储在存储处理部101中的关注度(S211)。
[0100] 以上是从第一内容的登记到在使用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之间共享第一内容为止的处理的流程。另外,在上述中,说明了内容管理装置100对第一用户进行内容共享可否的确认、如果第一用户对其认可则共享。但是,也可以与该流程独立地,有第一用户以手动将第一内容向希望的第二用户明示地共享的处理。
[0101] 接着,说明从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内容视听请求处理到关注度计算登记处理为止的流程。
[0102] 如果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接收到在步骤S208中从通信部105发送的内容ID,则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对第二用户进行表示内容被共享的显示。如果第二用户对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输入视听被共享的内容之意,则从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对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100所具备的通信部105发送共享目标用户ID和内容ID(S221)。
[0103] 如果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100所具备的通信部105接收到共享目标用户ID和内容ID,则通信部105向存储处理部101传递共享目标用户ID和内容ID(S222),接受由内容ID确定的第一内容、和对第一内容赋予的(即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S223)。进而,通信部105将从存储处理部101取得的第一内容向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发送(S224)。此外,通信部105将共享的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和共享目标用户ID传递给关注度计算部106(S225)。进而,通信部105使存储在存储处理部101中的、第二用户对第一内容的视听次数增加1。
[0104] 接着,如果关注度计算部106接受到共享目标用户ID和元数据,则将它们传递给存储处理部101(S226),按每个共享目标用户ID,从存储处理部101取得对该元数据的关注度、共享了具有该元数据的第二内容的次数、第二内容的视听次数、及对第二内容的评论次数(S227)。
[0105] 基于这些信息,关注度计算部106重新计算第二用户对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的关注度(S228),使存储处理部101存储(S229)。
[0106] 通过以上的处理,基于来自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内容视听请求,更新并登记使用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第二用户对元数据的关注度。
[0107] 接着,说明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受理第二用户的评论输入起至进行关注度计算、登记处理为止的流程。
[0108] 假设第二用户使用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视听被共享的第一内容,并输入了对该第一内容的评论。在此情况下,从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对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100发送共享目标用户ID和内容ID、以及由第二用户输入的评论(S231)。
[0109] 如果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100所具备的通信部105接收到共享目标用户ID、内容ID及评论,则使存储处理部101存储共享目标用户ID、内容ID、及评论(S232)。然后,通信部105从存储处理部101受理由内容ID确定的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S233)。接着,通信部105将共享目标用户ID、元数据和评论传递给关注度计算部106(S234)。进而,通信部105使存储在存储处理部101中的、第二用户对第一内容的评论次数增加1。
[0110] 关注度计算部106将共享目标用户ID和元数据向存储处理部101发送(S235)。然后,关于发送的共享目标用户ID,从存储处理部101取得对发送的元数据的关注度、共享作为被赋予了该元数据的内容的第二内容的次数、第二内容的视听次数、以及对第二内容的评论次数(S236)。
[0111] 基于这些信息,关注度计算部106重新计算第二用户对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的关注度(S237),登记到存储处理部101中(S238)。
[0112] 通过以上的处理,基于来自第二用户的评论输入,更新并登记第二用户对元数据的关注度。
[0113] 接着,参照图3及图4说明存储在存储处理部101中的信息。
[0114] 图3是作为按每个内容ID建立对应而存储在存储处理部101中的内容信息的例子而表示元数据、共享目标用户ID、视听次数及评论的图。
[0115] 例如表示,针对用CID_00001表示用于识别内容的内容ID的第一内容,(1)作为元数据而赋予了“太郎”,(2)对用UID_00001表示用于识别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的第二用户共享,(3)由第二用户视听3次,(4)由第二用户输入了“太郎真帅啊!”的评论。
[0116] 图4是表示登记在存储处理部101中的、包括对元数据的关注度的元数据信息的例子的图。这里,按每个具有相同元数据的内容,存储有对共享了被赋予该元数据的内容的用户进行确定的共享目标用户ID。进而,按每个共享目标用户ID,建立对应地存储有具有该元数据的内容的共享次数的合计值、视听次数的合计值、输入评论的次数即评论次数的合计值、以及对元数据的关注度。
[0117] 例如,被赋予了“太郎”的元数据的第二内容被对用于识别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是UID_00001的第二用户共享,其共享次数是合计10次,视听次数是合计16次,评论次数是合计4次。此外,第二用户对元数据“太郎”的关注度是1.8。
[0118] 图3所示的内容信息与图4所示的元数据信息以元数据为关键字而被建立对应。即,存储处理部101通过将图3所示的内容信息总计,能够生成图4所示的元数据信息的表。
[0119] 例如,如果第二用户视听第一内容,则通信部105对包含在第一内容的内容信息中的视听次数加1。结果,存储处理部101对包含在元数据信息中的、第二用户对具有“太郎”的元数据的第二内容的视听次数加1。
[0120] 接着,使用图4、图5对关注度计算部106计算关注度的处理(步骤S210、步骤S228、步骤S237)进行说明。
[0121] 本实施方式的关注度计算部106计算将与第二用户对第二内容的(1)视听次数、(2)评论输入次数、(3)视听时间、及(4)评论字数中的至少1个对应的值之和除以共享次数的值,作为关注度。
[0122] 以下,更具体地说明。
[0123] 关注度计算部106例如使用下述的数式1计算关注度。其中,w表示对评论次数的权重系数。
[0124] 关注度=(视听次数+评论次数×w)/共享次数 (数式1)
[0125] 如数式1所示,关注度被计算成:视听次数及评论次数越多、且共享次数越少,则关注度越大。
[0126] 用该数式1计算关注度是因为,期待对内容具有较高的关注的用户对内容的视听次数较多,且有可能输入评论。
[0127] 此外,是因为考虑到在好不容易共享但没有被视听或输入评论的情况下,用户对共享的内容的用户的关注低。
[0128] 可以想到,如果是虽然内容的共享次数是1次、但具有较强的关注的第二用户,则会视听内容、输入评论,以后也会重复多次。相反,不具有关注的第二用户有可能一次也不观看。因而,基于视听次数和评论次数计算关注度可以说反映了第二用户的关注。另外,评论并不一定输入,所以可以考虑将权重w的大小设定为不超过视听次数的权重(=1.0)。
[0129] 例如,假设在存储处理部101中存储有图4所示的各元数据的关注度。
[0130] 假设从该状态起,共享目标用户ID为UID_00001的第二用户共享被赋予了“太郎”这样的元数据的第一内容,然后,第二用户视听了第一内容。于是,关注度计算部106从通信部105接受确定第二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即UID_00001、和元数据“太郎”。然后,关注度计算部106对存储处理部101询问被赋予了元数据“太郎”的第二内容在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之间设为共享状态的次数即共享次数、第二用户的视听次数、以及第二用户对元数据“太郎”的关注度。
[0131] 根据图4,在共享前的状态下,共享次数是10,视听次数是16,评论次数是4,关注度是1.8。通过此次的共享和视听,共享次数和视听次数各增加1,所以如果在上述关注度计算式中设权重w=0.5,则第二用户的视听后的关注度为
[0132] 关注度=(17+4×0.5)/11≈1.72。
[0133] 假设视听了内容的第二用户还输入了评论,则为
[0134] 关注度=(17+5×0.5)/11≈1.75。
[0135] 进而,假设再次视听了相同内容,则为
[0136] 关注度=(18+5×0.5)/11≈1.86。
[0137] 在此情况下,第二用户对元数据“太郎”的关注度从图4所示的状态更新为图5所示的状态。
[0138] 接着,参照图6~图8C,对共享控制部104决定应共享第一内容的用户的处理(步骤S206)进行说明。
[0139] 这里,以被赋予了“料理”这样的元数据的第一内容从内容登记部102新登记的情况为例。此时,通过图2的从步骤S201到步骤S205的处理,共享控制部104取得此次登记的第一内容的内容ID、建立对应的元数据(“料理”)、过去共享过被赋予了该元数据的第二内容的共享目标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和与共享目标用户ID分别建立对应的关注度。图6表示共享控制部104在步骤S206中使用的信息的一例。
[0140] 图7是表示步骤S206中的、共享控制部104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141] 如图6所示,通常针对1个元数据,能够将多个共享目标用户ID及关注度建立对应。所以,共享控制部104从所取得的多个共享目标用户ID中取得1个共享目标用户ID及关注度(S701)。作为取得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提取最早存储在存储处理部101中的共享目标用户ID及关注度的方法、提取与将共享目标用户ID以词典式按降序或升序重新排列的情况下的开头行对应的共享目标用户ID及关注度的方法等任意的方法。将由这样取得的共享目标用户ID确定的共享目标用户作为第二用户。
[0142] 接着,共享控制部104将关注度与规定的阈值比较(S702)。如果关注度是阈值以上的值(S702中是),则将第二用户判断为应与第一用户共享第一内容的用户,选择为共享目标(S703)。另一方面,如果关注度比阈值低(步骤S702中否),则转移到步骤S704。
[0143] 接着,共享控制部104调查在步骤S205中取得的多个共享目标用户ID中是否残留有未处理的共享目标用户ID及关注度(S704)。如果在步骤S704中残留有未处理的共享目标用户ID和关注度(S704中是),则取得下一个(例如与下一行建立对应的)共享目标用户ID及关注度(S705),将由所取得的共享目标用户ID确定的用户作为第二用户,回到步骤S702。
[0144]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残留未处理的共享目标用户ID及关注度(S704中否),则共享控制部104显示用于向第一用户确认是否与由步骤S702到步骤S704的循环中选择的共享目标用户ID确定的第二用户共享第一内容的画面(S706)。这里,如果第一用户输入共享之意(S707中是),则共享控制部104将确定第二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和确定第一内容的内容ID向通信部105输出(S708)。另一方面,如果用户输入了不共享之意(S707中否),则共享控制部104直接结束处理。
[0145] 再次参照图6具体地说明。
[0146] 如果设事先设定的阈值是1.2,则关注度是阈值1.2以上的共享目标用户是由UID_00001表示的用户、以及由UID_00002表示的用户。因而,共享控制部104中作为由内容ID CID_00010确定的第一内容的共享目标,选择这2名用户作为第二用户,向第一用户显示用于确认可否共享的画面。
[0147]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管理装置100基于第二用户的内容视听次数、评论输入次数,计算对元数据的关注度。进而,基于计算出的关注度判断是否应与第二用户共享内容,由此作为内容管理的一例而进行内容的共享控制。因此,能够以比以往例更正确地反映用户具有的关注的高度的形式决定内容的共享目标。
[0148] 另外,作为关注度计算部106中的关注度的计算方法,说明了如果有评论输入则加上分数的例子,但也可以根据评论的字数加上分数。这是因为,可以认为输入长的评论的用户具有高关注度。
[0149]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如果输入了评论,则将评论次数×0.5作为分数加上。但是,例如在输入的评论的字数比规定的阈值少的情况下加上评论次数×0.5、在是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加上评论次数×1.0,来进行关注度对应于评论的字数而变高的关注度计算。
[0150] 进而,作为关注度计算部106中的关注度的计算方法,也可以根据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中的内容的视听时间来加上分数。例如,当在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中内容的视听结束时,从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对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100发送内容视听结束的信息。接收到该信息的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100将从有内容的视听请求的时刻起到内容视听结束的信息的接收时刻为止的时间作为内容的视听时间登记到存储处理部101中。并且,在关注度计算部106中,可以设规定的阈值为1分钟,将对视听时间比阈值长的视听时间的视听次数乘以1.5的值、和对比阈值短的视听时间的视听次数乘以1.0的值加到关注度来计算关注度,以使得关注度对应于内容的视听时间而变高。
[0151] 另外,关注度不需要使用上述第二用户的视听状况(视听次数、评论次数、视听时间、评论字数)的全部,也可以基于至少1个进行计算。
[0152] 此外,关于共享控制部104的判断是否应共享内容的判断方法,以对各内容赋予1个元数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对各内容赋予了多个元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考虑多个元数据的关注度来判断内容的共享可否。例如假设在第一用户将拍摄了盒饭的内容(假设内容ID为CID_00011)登记到内容管理装置100中的情况下,内容解析部103对该内容自动地赋予“盒饭”的元数据。进而,假设第一用户对该内容(由于是使自己的孩子(太郎)带的盒饭)赋予了“太郎”的元数据。此外,假设在存储处理部101中存储有图8A所示的信息。
[0153] 此时,各共享目标用户ID与对“盒饭”及“太郎”这两个元数据各自的不同的关注度建立了对应。因而,共享控制部104应使用哪个关注度作为在步骤S702中使用的“关注度”成为问题。
[0154] 所以,可以考虑采用共享目标用户对各元数据的关注度中的最大的值作为步骤S702中的关注度。在此情况下,将与各共享目标用户ID建立对应的关注度表示在图8B中。例如,在用于选择为共享目标的规定的阈值是1.2的情况下,会对UID_00001的用户及UID_00002的用户共享由CID_00011确定的内容。由此,能够实现对针对多个元数据中的至少某一个具有高关注的用户共享内容的共享控制。
[0155] 此外,可以考虑采用共享目标用户对各元数据的关注度中的最小的值作为步骤S702中的关注度。在此情况下,将与各共享目标用户ID建立对应的关注度表示在图8C中。例如,在用于选择为共享目标的规定的阈值是1.2的情况下,会仅对UID_00001的用户共享由CID_00011确定的内容。由此,能够实现即使是拍摄盒饭而得到的内容、也不共享带有与孩子有关的元数据的特定内容的共享控制。
[0156] 另外,这里举出了选择共享目标用户对多个元数据的关注度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这些,也可以采用对应于目的的关注度的组合方式。例如,也可以按各个共享目标用户计算对多个元数据的关注度的平均值,采用该平均值作为步骤S702中的关注度。
[0157] 即,共享控制部104可以使用(1)多个用户各自针对多个元数据分别具有的关注度中的最大者、(2)多个用户各自针对多个元数据分别具有的关注度中的最小者、以及(3)多个用户各自针对多个元数据分别具有的关注度的平均值中的某1个,作为内容具有多个元数据的情况下的多个用户各自的关注度。
[0158]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管理装置100也可以并不一定具备图1所示的全部的结构。
[0159] 具体而言,内容管理装置100即使不具备内容解析部103,也通过对内容事先附加元数据而起到同样的效果。此时,既可以使用位于内容管理装置100的外部的元数据附加装置,也可以是第一用户使用具备GUI等输入机构的软件以手动输入。
[0160] 此外,内容管理装置100即使不具备内容登记部102,如果例如存储处理部101能够拆下,则也通过使用内容管理装置100外的写入装置使存储处理部101直接存储内容,来起到同样的效果。
[0161] 此外,内容管理装置100即使不具备通信部105,也能够如上述那样根据直接写入在存储处理部101中的信息计算对元数据的关注度。由此,共享控制部104能够选择应共享内容的用户,起到与具备通信部105的情况同样的发明效果。
[0162] (实施方式2)
[0163]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关注度计算部中的关注度计算的另一种方法进行说明。
[0164] 实施方式1的关注度计算部106根据内容的视听次数、评论的输入次数及共享次数计算关注度。
[0165]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关注度计算部106A计算将与如下(1)~(6)中的至少1个对应的值之和除以用共享次数的值,作为关注度,(1)从内容被共享起至多个用户各自最初视听该内容为止的时间、(2)从多个用户分别确认了内容被共享起至最初视听该内容为止的时间、(3)从与肯定的评论的数量对应的值减去与否定的评论的数量对应的值的差、(4)从视听内容后至下次视听相同内容为止的时间间隔、(5)从视听内容后至输入对该内容的评论为止的时间、以及(6)一定期间中的内容的视听时间相对于全部内容的总视听时间的比例。
[0166] 这是因为,可以说即使内容视听次数是1次、但立即视听内容的第二用户的关注度高,并且虽然输入了多次评论、但如果是否定的评论则不能说第二用户的关注度高,所以应对通过内容视听次数、评论输入次数不能完全应对的情况。
[0167] 以下,更具体地说明。
[0168] 图9是表示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管理装置具备的存储处理部101中与内容ID建立关联而存储的元数据、第二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共享的日期时间、第二用户视听的次数和视听的日期时间、第二用户输入的评论、以及评论输入日期时间的例子的图。
[0169] 该例中示出,对由CID_00001表示内容ID的第一内容赋予了元数据“太郎”、在由UID_00001表示共享目标用户ID的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间于2010年4月2日15时30分共享第一内容、第二用户于2010年4月2日17时25分、2010年4月3日9时18分、2010年4月28日12时40分进行合计3次视听、于2010年4月2日17时35分输入了图中所示的评论。
[0170] 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二用户仅为一人。但是,在对多个第二用户进行了共享的情况下,用户ID以下的行按每个第二用户生成。此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与第一列所示的项目对应的值的第二列的全部中带有值。但是,在第二用户还没有进行视听或评论输入的状态下,视听日期时间以下的行的第二列为空栏。
[0171] 接着,使用图10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关注度计算部106A的结构进行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关注度计算部106A具备输入内容分选部1001、评论解析部1002、评论解析用数据库1003、和关注度算出部1004。另外,评论解析用数据库1003也可以配置在存储处理部101内。
[0172] 输入内容分选部1001分选从通信部105取得的信息是基于评论输入的信息、还是其以外的信息。进而,如果是基于评论输入的信息,则将评论数据传递给评论解析部1002,如果是评论以外,则将所取得的信息传递给关注度算出部1004。
[0173] 评论解析部1002一边使用评论解析用数据库一边将评论数据解析,将解析结果传递给关注度算出部1004。
[0174] 评论解析用数据库1003是存储关键字、和表示该关键字是肯定的表现(喜欢、好看等)、否定的表现(讨厌、不可爱等)的哪一种的标签信息的数据库。
[0175] 关注度算出部1004基于从各处理部传递的信息算出关注度,使存储处理部101存储。
[0176] 本实施方式的关注度计算部106A使用数式2计算关注度。
[0177] 关注度=(视听状况分数+评论内容分数)/共享次数(数式2)
[0178] 其中,作为视听状况分数,根据从共享至视听的时间、从上次的视听至此次的视听的时间、评论的内容而改变加上的分数。
[0179] 用该式计算关注度是因为,如果是具有强的关注的第二用户,则可以期待(1)从内容被共享至视听为止的时间短、或者(2)在短期间内将内容视听多次、或者(3)输入肯定的评论。
[0180] 首先,对于考虑(1)从内容被共享至视听为止的时间的视听状况分数的计算进行说明。
[0181] 一般而言,可以说从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100共享内容至在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中视听内容为止的时间越短,则第二用户的关注度越高。输入内容分选部1001如果被从通信部105通知到有来自第二用户的视听请求,则从存储处理部101取得有视听请求的内容的共享日期时间、以及已经存储在存储处理部101中的此次的视听日期时间,传递给关注度算出部1004。
[0182] 如果从共享日期时间至视听日期时间为止的时间比第一规定的阈值(例如5小时)短,则关注度算出部1004将权重(将其设为第一权重)设为2.0。此外,如果比长于第一规定的阈值的第二规定的阈值(例如24小时)短,则将权重(将其设为第二权重)设为1.5。此外,如果比第二规定的阈值长,则将权重(将其设为第三权重)设为1.0。然后,将与各个视听状况对应的视听次数与权重相乘后全部相加,作为视听状况分数。
[0183] 这里,所谓“与各个视听状况对应的视听次数”,是在与各权重建立对应而设定的期间内视听内容的次数。
[0184] 就图9的例子而言,关于内容ID为CID_00001的内容,由于从共享日期时间至第一次的视听日期时间为止的时间是1小时55分,所以权重为2.0。此外,由于从共享日期时间至第二次的视听日期时间为止的时间是5小时以上且24小时以内,所以权重为1.5。此外,由于从共享日期时间至第三次的视听日期时间的时间是24小时以上,所以权重为1.0。此外,在与上述3个权重建立对应的各期间内,视听次数分别是1次。由此,视听状况分数是2×1+1.5×1+1.0×1,为4.5分。
[0185] 接着,对考虑从上次的视听至此次的视听为止的时间的视听状况分数进行说明。
[0186] 一般而言,可以说从上次的视听至此次的视听为止的时间越短则第二用户的关注度越高。所以,如果被从通信部105通知到有来自第二用户的视听请求,则输入内容分选部1001从存储处理部101取得上次的视听日期时间和已经存储的此次的视听日期时间,传递给关注度算出部1004。
[0187] 如果从上次的视听日期时间至此次的视听日期时间为止的时间比规定的阈值(例如24小时)短,则关注度算出部1004将权重设为1.5。此外,如果比规定的阈值长则将权重设为1.0。然后,将与各个视听状况对应的视听次数(定义与上述同样)与权重相乘后全部相加,作为视听状况分数。
[0188] 即,关于具有与对第二用户共享的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相同的元数据的第二内容,按每视听日期时间计算与该视听日期时间和前1个视听日期时间的时间建立对应而计算的权重。针对全部的视听日期时间,合计将该权重和与权重建立对应的期间内的各视听日期时间的视听次数相乘而得到的值,作为视听状况分数。
[0189] 在图9的例子中,如果考虑进行了第二次的视听的情况,则从上次的视听(视听日期时间(1))至此次的视听(视听日期时间(2))为止的时间是15小时53分钟,比规定的阈值(24小时)短,所以将1.5作为权重。同样,在图9的例子中如果考虑进行第三次的视听的情况,则从上次的视听(视听日期时间(2))至此次的视听(视听日期时间(3))为止的时间是24天3小时22分钟,比规定的阈值长,所以将1.0作为权重。此外,在与上述3个权重建立对应而设定的各期间内,视听次数分别是1次。由此,视听状况分数是1.5×1+1.0×1,为2.5分。
[0190] 接着,对考虑到评论的具体内容的评论具体内容分数进行说明。
[0191] 如果在第二用户输入的评论的内容中包含肯定的表现(可爱、好看、擅长、高明、绝妙等)、或者否定的表现(不可爱、笨拙等),则可以说第二用户的关注度高。所以,输入内容分选部1001如果被从通信部105通知到有来自第二用户的评论输入,则将评论数据交接给评论解析部1002。在评论解析部1002中,使用词素解析等的公知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评论数据解析,调查在评论解析用数据库1003中被登记为肯定的表现或否定的表现的关键字是否包含在评论数据中。
[0192] 如果肯定的表现包含在评论数据中,则评论解析部1002将表示是肯定的信息与评论数据建立关联而存储到存储处理部101中,如果否定的表现包含在评论数据中,则评论解析部1002将表示是否定的信息与评论数据建立关联而存储到存储处理部101中。
[0193] 关注度算出部1004从存储处理部101取得肯定的评论的次数和否定的评论的次数、以及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的(即,在评论解析用数据库中没有存储有一致的关键字)评论的次数。然后,将对肯定的评论次数的值乘以权重1.5后的值、对否定的评论次数的值乘以权重-1.0后的值、和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的评论的次数相加,作为评论内容分数。
[0194] 例如,如果包含肯定的表现的评论次数是3次、包含否定的表现的评论次数是2次、既不包含肯定的表现也不包含否定的表现的评论次数是3次,则1.5×3+(-1.0)×2+3=5.5为评论内容分数。
[0195] 另外,关于从共享至视听的时间,也可以代替从由共享源进行共享处理的日期时间至实际视听为止的时间,而使用从在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中第二用户确认“新共享了内容”至实际视听为止的时间。“新共享了内容”的确认例如也可以在投入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电源或从待机状态恢复后、在初始画面上显示“由○○新共享了内容”的消息的时点进行。这是为了防止在第二用户因为有事(例如旅行等)而长期间不能使用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的情况下关注度单纯地变低。
[0196] 此外,也可以使用图9所示的视听日期时间和评论输入日期时间计算关注度,以使从视听到评论输入的时间越短则第二用户的关注度越高。
[0197] 进而,也可以计算关注度,以使此次的内容的视听时间在第二用户在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内容视听的时间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第二用户的关注度越高。这是因为,在第二用户仅将此次共享的内容视听2分钟的情况、和将包括此次共享的内容的各种内容视听30分钟的情况下,第二用户的关注的集中度不同,可以说前者的关注度更高。为此,可以考虑例如将在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中内容视听操作的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可以使用将内容管理装置100的电源断开的时刻、或者转移为待机状态的时刻、进而在较长的期间中没有用户的操作的情况下的最后的操作时刻等来计算)与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中的内容视听结束的信息一起从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100a向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100发送。
[0198] 另外,在关注度的计算中,不需要使用上述第二用户的视听状况(从共享至视听的时间、从上次的视听至此次的视听为止的时间、评论的内容、从视听至评论输入的时间、此次的内容视听时间在进行各种内容视听的时间中所占的比例)的全部,可以基于至少1个计算。
[0199]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管理装置具备的关注度计算部106A通过计算将与如下(1)~(6)中的至少1个对应的值之和除以共享次数的值作为关注度,来进行共享控制,上述(1)~(6)为:(1)从第二内容被设为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的内容的共享状态起至第二用户将第二内容最初视听的时间、(2)第二用户确认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的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至将第二内容最初视听的时间、(3)从与第二用户对第二内容的肯定的评论的数量对应的值减去与否定的评论的数量对应的值的差、(4)从第二用户视听第二内容至接着视听相同的第二内容为止的时间间隔、(5)从第二用户视听第二内容后至输入对第二内容的评论的时间、以及(6)一定期间中的第二用户的第二内容的视听时间相对于第二用户的全部内容的总视听时间的比例。
[0200] 由此,通过还考虑第二用户的与视听行动有关的时间信息这样的与第二用户的关注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的周边信息,能够更适当地决定内容的共享目标。进而,通过在关注度计算中使用评论的具体内容这样的第二用户明确地表示的信息,能够更正确地反映第二用户的关注的高度。
[0201] (实施方式3)
[0202]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共享控制部进行的共享控制的其他方法进行说明。
[0203] 有关实施方式1的共享控制部104向第一用户确认对关注度是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值的第二用户可否共享内容。这里,对于寄予特别高的关注的第二用户不向第一用户确认而自动地实施内容共享是有效的。所以,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共享控制部实现对关注度特别高的第二用户的自动内容共享。
[0204] 图1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共享控制部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关于共享控制部取得新登记的第一内容的内容ID、对第一内容赋予的元数据、以及与该元数据建立了对应的多个共享目标用户ID及关注度这些点,与有关实施方式1的共享控制部104是相同的。
[0205] 首先,共享控制部提取所取得的多个共享目标用户ID中的(例如选择最初的行等)任意选择的最初的共享目标用户ID、和与其建立了对应的关注度(S1101)。由该共享目标用户ID确定的共享目标用户为第二用户。
[0206] 接着,将关注度与规定的第一阈值比较(S1102)。如果关注度是第一阈值以上的值(S1102中是),则判断为应选择由与该关注度对应的共享目标用户ID确定的第二用户作为此次自动共享的共享目标(S1103)。
[0207]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02中关注度比第一阈值低(S1102中否),则接着将关注度与规定的第二阈值比较(S1104)。如果关注度是第二阈值以上的值(S1104中是),则判断为应选择与对应于该关注度的共享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二用户作为要确认共享目标(需要向用户确认的共享目标)(S1105)。另一方面,如果关注度小于第二阈值(S1104中否),则前进到步骤S1106。
[0208] 接着,共享控制部调查在所取得的多个共享目标用户ID中是否还残留有未处理的共享目标用户ID(S1106)。如果还残留有未处理的共享目标用户ID(S1106中是),则取得下一个用户ID、和与其建立了对应的关注度(S1107),转移到步骤S1102。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残留未处理的共享目标用户ID(S1106中否),则将选择为自动共享目标的用户ID和新登记的内容的内容ID向通信部输出(S1107)。
[0209] 接着,共享控制部在判断为应选择为自动共享目标的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间将第一内容设为共享状态,向第一用户显示报告自动地共享了内容的画面(S1109)。
[0210] 接着,共享控制部向第一用户显示确认是否与判断为应选择为要确认共享目标的第二用户共享第一内容的画面(S1110)。这里,如果第一用户回答共享之意(S1111中是),则共享控制部将确定第二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和确定第一内容的内容ID向通信部105输出(S1112)。结果,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共享第一内容。另一方面,如果第一用户回答不共享之意(S1111中否),则共享控制部原样结束处理。
[0211] 即,共享控制部判定多个用户各自的关注度是否为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对于关注度是第一阈值以上的用户以第一方式共享内容,对于关注度小于第一阈值的用户分别判断关注度是否为事先设定的第二阈值以上,对于关注度是第二阈值以上的用户以与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共享内容。
[0212] 这里,作为第一方式,共享控制部不向作为内容的共享源的第一用户进行可否共享内容的确认,对于关注度是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的用户共享内容。此外,作为第二方式,共享控制部向第一用户进行可否共享内容的确认,仅在接受到共享指示的情况下,对关注度是事先设定的第二阈值以上且小于第一阈值的用户共享内容。
[0213] 换言之,共享控制部判定第二用户的关注度是否为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在关注度是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应以第一方式将第一内容设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共享状态。此外,对于关注度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用户,判定关注度是否为事先设定的第二阈值以上。在关注度小于第一阈值、并且是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应以与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将第一内容设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共享状态。
[0214] 这里,共享控制部中作为第一方式,可以不向第一用户进行确认,而将第一内容设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共享状态。此外,共享控制部中作为第二方式,可以是,向第一用户进行确认,仅在接受到设为共享状态的指示的回答的情况下将第一内容设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共享状态。
[0215] 对于上述的处理举具体例进行说明。图12A表示在对共享目标用户共享被赋予了指定的元数据的内容的情况下随着共享目标用户的行动(视听或评论)而被更新的视听次数、评论次数、关注度及时刻。例如,由于在时刻t1用户视听了共享的内容,所以视听次数是1。接着,由于在时刻t2用户视听了被赋予了相同的元数据的新的共享内容(根据共享次数从1增加到2可知),所以视听次数是2。接着,由于在时刻t3用户对共享的内容添加了评论,所以评论次数为1。此外,关注度增加到1.25。
[0216] 关注度的计算通过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式子进行。此外,在图12A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共享和共享之间必定存在视听行动”的前提下,省略了共享紧后的关注度的记载。
[0217] 进而,图12B是表示图12A所示的关注度的推移的曲线图。如果设上述说明中的第一阈值Th1为1.5、第二阈值Th2为1.2,则曲线图上的点A1~A3表示Th1以上的关注度。这些关注度在从分别被计算出的时点进行下一个内容登记时利用为共享控制的判断材料,结果进行自动共享。
[0218] 同样,曲线图上的点C1~C8存在于阈值Th2以上且小于Th1的区域中。这些关注度在从分别被计算出的时点进行下一个内容登记时利用为共享控制的判断材料,结果对第一用户进行共享的确认。
[0219]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管理装置进行向关注度特别高的共享目标用户的自动内容共享。如果要基于以往技术进行内容共享,则成为共享还是不共享的某种,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进行内容共享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如下的细致的共享控制,即,根据关注度的大小进行自动内容共享,或对第一用户进行内容共享的确认。
[0220] (实施方式4)
[02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共享控制部进行的共享控制的其他方法进行说明。
[0222] 有关实施方式3的共享控制部在第一阈值以上的关注度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共享。另一方面,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共享控制部对于关注度连续增加事先设定的次数以上的共享目标用户,不向第一用户进行可否共享内容的确认而将内容共享。此外,对于关注度连续减少事先设定的次数以上的共享目标用户,即使共享目标用户的关注度高也不共享内容。
[0223] 这是因为,在关注度连续减少的情况下,共享目标用户的关注有可能比由关注度的值表示的还低。因而,即使关注度的值是用于设为自动共享的阈值以上,如果直接将共享自动进行,则对于共享目标用户而言有可能觉得是麻烦。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管理装置的目的是应对这样的状况。
[0224]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处理部的作用。
[0225]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共享控制部在关注度计算部106中,每当计算第二用户对元数据的关注度时,将存储在存储处理部101中的第二用户的关注度使用计算出的关注度更新。此外,将用于确定被赋予了该元数据的内容的向第二用户的共享控制方法的“共享控制信息”更新(参照图13)。作为共享控制信息存储在存储处理部101中的是“非共享”、“要确认”(向第一用户确认是否共享)、或“自动共享”中的某个值。
[0226] 在图14、图15中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共享控制部的处理的流程。
[0227] 首先,共享控制部取得新登记的第一内容的内容ID、对第一内容赋予的元数据、分别确定过去与第一用户共享过具有与该元数据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的多个共享目标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多个共享目标用户的各自对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的关注度、和多个共享目标用户的各自对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的共享控制信息。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关注度的信息需要接受最近的规定次数量(如果使用后述的说明中的m、n,则为max(m,n)次的量)。
[0228] 接着,共享控制部提取所取得的多个共享目标用户ID中的(例如选择最初的行等)任意选择的最初的共享目标用户ID、和与其建立对应的关注度(S1401)。将由该共享目标用户ID确定的共享目标用户作为第二用户。
[0229] 接着,共享控制部通过共享控制信息的值将控制分支(S1402)。即,在第二用户的共享控制信息是“非共享”或“要确认”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403,在第二用户的共享控制信息是“自动共享”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409。
[0230] 在步骤S1403中,共享控制部将关注度与规定的阈值比较。如果关注度比阈值小(S1403中否),则共享控制部将第二用户的共享控制信息更新为“非共享”(S1408)。另一方面,如果关注度是阈值以上的值,则共享控制部将第二用户的共享控制信息更新为“要确认”(S1404)。
[0231] 接着,共享控制部调查关注度信息在最近m次中是否连续减少(S1405)。如果连续减少(S1405中是),则共享控制部将第二用户的共享控制信息更新为“非共享”(S1408)。另一方面,在没有连续减少的情况下(S1405中否),接着调查第二用户对该元数据的关注度是否在最近n次中连续增加(S1406)。如果连续增加(S1406中是),则共享控制部将第二用户的共享控制信息更新为“自动共享”(S1407)。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连续增加(S1406中否),则共享控制部直接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413。
[0232] 在步骤S1409中,共享控制部将关注度与规定的阈值比较。如果关注度比阈值小(S1409中否),则共享控制部将第二用户的共享控制信息更新为“非共享”(S1412)。另一方面,如果关注度比阈值大(S1409中是),则共享控制部调查关注度是否在最近m次中连续减少(S1410)。结果,如果关注度连续减少(S1410中是),则共享控制部将第二用户的共享控制信息更新为“要确认”(S1411)。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连续减少(S1410中否),则共享控制部直接将处理转移到S1413。
[0233] 共享控制部如果在步骤S1413中取得的多个共享目标用户ID中还残留有未处理的共享目标用户ID(S1413中是),则取得下一个共享目标用户ID和关注度(S1414)。接着,将由该共享目标用户ID确定的共享目标用户作为第二用户,将处理转移到S1402。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残留其他的共享目标用户ID和关注度(S1413中否),则共享控制部将处理转移到图15所示的步骤S1415。
[0234] 共享控制部使通信部105将共享控制信息是“自动共享”的第二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和内容ID向内容管理装置100a输出(S1415)。进而,向第一用户显示报告将内容自动共享的画面(S1416)。
[0235] 接着,共享控制部向第一用户显示确认是否将共享控制信息为“要确认”的第二用户作为共享目标共享内容的画面(S1417)。这里,如果第一用户回答共享之意(S1418中是),则共享控制部使通信部105向内容管理装置100a输出确定共享控制信息为要确认的第二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和第一内容的内容ID(S1419)。另一方面,如果第一用户回答不共享之意(S1418中否),则共享控制部结束处理。
[0236] 对于上述处理举具体例进行说明。
[0237] 图16是将图12A所示的例子扩展的图。另外,省略时刻的记载,但假设在表的从上到下以时间序列排列共享目标用户的行动。
[0238] 在图16中,从记作P2的点起之后未被进行共享目标用户的视听行动的状态下共享了新的内容(共享次数第8次~第13次)。因而,在“共享目标用户的行动”栏中记入表示任何动作都没有的“-”。
[0239] 如果设规定的阈值是1.2,则起初关注度围绕1.2上下。结果,在共享控制信息中设定的值被用“要确认”和“非共享”替换。但是,从图中记作P1的点起,关注度单调增加。因此,在设为n=4的情况下,在从记作P1的时点起第四次后的时点,共享控制部将共享控制信息更新为“自动共享”。此外,从图中记作P2的点起,关注度先单调减少。因此,在设为m=3的情况下,共享控制部在从P2起3次后的时点将共享控制信息更新为“要确认”。关注度此后也单调减少,所以在再3次后的时点,共享控制部将共享控制信息更新为“非共享”。
[0240] 即,共享控制部进行如下共享控制,即,对于判断为关注度处于增加趋势的第二用户,不向第一用户进行可否共享的确认而将第一内容共享,对于判断为关注度处于减少趋势的第二用户,不共享第一内容。
[0241] 更一般地,具有共享控制部的管理部(后述)对于判断为关注度处于增加趋势的第二用户以第三方式共享第一内容,对于判断为关注度处于减少趋势的第二用户以与第三方式不同的第四方式共享第一内容。
[0242] 这里,如果关注度在事先设定的最近的次数中连续增加,则共享控制部判断为关注度处于增加趋势,如果关注度在事先设定的最近的次数中连续减少,则判断为关注度处于减少趋势。
[0243] 这样,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管理装置除了关注度的绝对值以外,还着眼于关注度的随着时间经过的推移来进行共享控制。由此,能够进行例如与“关注度比由关注度的值表示的关注度还提高或还下降”这样的关注度的变化对应的共享控制。
[0244] (实施方式5)
[0245]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管理装置在共享控制时基于元数据自动生成标题,向第二用户发送。
[0246] 在有关实施方式1~4的内容管理装置中,关于共享内容时的标题没有提及。关于标题的赋予,除了第一用户以手动赋予以外,还可以考虑将通过内容解析得到的元数据作为标题赋予,在内容共享时与内容ID一起向第二用户发送。但是,仅通过单纯将元数据原样作为标题赋予,会成为例如“编织物”这样的只有字符串的标题,对于第二用户而言有可能不能引起关注。此外,在第一用户以手动赋予标题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不浮现吸引用户的关注的标题或忘记赋予。
[0247]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管理装置具备共享控制部104A,该共享控制部104A活用元数据来生成尽量能引起关注的标题。更具体地讲,使用上次共享的内容与此次共享的内容的元数据的同一性、从上次共享时起至此次为止的经过时间等的对第二用户的共享状况来生成标题。
[0248] 图17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共享控制部104A的结构的模块图。共享控制部104A具备共享目标决定部1701、共享日期时间等取得部1702、判定部1703、标题生成部
1704、和标题生成用数据库1705。另外,标题生成用数据库1705也可以配置在存储处理部
101内。
[0249] 共享目标决定部1701进行相当于有关实施方式1~4的共享控制部的处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共享日期时间等取得部1702~标题生成用数据库1705的各功能块是在由共享目标决定部1701判断为在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间共享第一内容(包括第一用户的指示)后至为了实际共享而向通信部105发送信息为止的期间生成标题的处理部。使用图18对共享日期时间等取得部1702~标题生成用数据库1705的各处理部的作用进行说明。
[0250] 图18是说明共享日期时间等取得部1702、判定部1703、标题生成部1704及标题生成用数据库1705中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0251] 如果在共享目标决定部1701中决定与第一用户共享第一内容的第二用户,则共享日期时间等取得部1702对存储处理部101发送确定第二用户的共享目标用户ID。然后,共享日期时间等取得部1702从存储处理部101取得对过去对第二用户共享过的内容中的最近共享的内容赋予的元数据、共享的日期时间、和对该内容赋予的标题(S1801)。这里,假设从存储处理部101取得了如图19所示的信息。
[0252] 接着,在判定部1703中,调查此次新登记、共享的第一内容的元数据是否与对最近共享的内容赋予的元数据相同(S1802)。
[0253] 这里,如果元数据不相同(S1802中否),则标题生成部1704生成元数据不同的情况下的标题(S1803)。另一方面,在元数据相同的情况下(S1802中是),标题生成部1704计算从最近共享时的共享日期时间至当前日期时间为止的时间,调查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S1804)。在经过时间是阈值以下的情况下(S1804中是),生成经过时间较短的情况下的标题(S1805)。另一方面,在经过时间比阈值长的情况下(S1804中否),生成经过时间长的情况下的标题(S1806)。
[0254] 然后,标题生成部1704将共享目标用户ID、内容ID、及标题向通信部105输出(S1807),结束处理(在第二用户有多个的情况下,对全部的第二用户进行相同的处理)。
[0255] 标题生成部1704参照标题生成用数据库1705进行步骤S1803、步骤S1805、及步骤S1806中的标题生成处理。在步骤S1803中,由于对最近共享的内容赋予的元数据与对此次共享的内容赋予的元数据不同,所以需要表示:进行与上次不同的主旨下的内容共享。为了该目的,在标题生成用数据库中登记有“这次是(元数据)”“话题改变,是(元数据)”这样的模板。标题生成部1704通过将此次的元数据填入到由模板中的(元数据)表示的位置,能够生成实现上述目的的标题。
[0256] 在步骤S1805中,由于隔着较短的经过时间来共享被赋予了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所以标题生成部1704从“还是(元数据)”“是前日的(元数据)的继续”这样的模板中选择表现。由此,标题生成部1704能够生成用于持续引起对于相同话题的关注的标题。另外,在从模板中选择表现后在步骤S1801中取得对最近共享的内容赋予的标题,因此标题生成部1704以使得与所取得的标题不同的方式生成标题,从而能够避免同样的表现持续。
[0257] 在步骤S1806中隔着较长的经过时间来共享被赋予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的情况。因而,标题生成部1704从“是很久以前的(元数据)”“让您久等了,是(元数据)”这样的模板中选择表现。由此,对于好久没有共享的话题,能够生成用于使用户引起关注的标题。
[0258] 举具体例进行说明。考虑将作为元数据而赋予了“太郎”的第一内容在2010年4月4日21时20分对共享目标用户ID由UID_00001表示的第二用户共享的情况。这里,假设共享日期时间等取得部1702从存储处理部101取得了图19所示的信息。在此情况下,元数据为“太郎”,是相同的,从最近的共享日期时间起的经过时间是51小时55分钟。如果设有关经过时间的规定的阈值为30天(720小时),则由于是比阈值短的经过时间,所以标题生成部1704生成经过时间较短的情况下的标题(例如“还是太郎”)。
[0259] 或者,考虑将作为元数据而赋予了“编织物”的内容假设其他条件与上述相同而共享的情况。标题生成部1704生成元数据不同的情况下的标题(例如“这次是编织物”)。
[0260] 即,共享控制部104具备的判定部1703判定第一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和上次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间设为共享状态的内容所具有的元数据是否不同。在其结果是判定部1703判定为不同的情况下,标题生成部1704以第五方式生成标题。第五方式对应于例如在步骤S1803中生成的标题的方式。
[0261] 另一方面,在判定部1703判定为相同的情况下,判定部1703判定从上次内容被设为共享状态起的经过时间是否为事先设定的第三阈值以上。这里,在经过时间是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标题生成部1704以与第五方式不同的第六方式生成标题。第六方式例如对应于在步骤S1805中生成的标题的方式。
[0262] 此外,在经过时间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标题生成部1704以与第五方式及第六方式都不同的第七方式生成标题。第七方式对应于例如在步骤S1806中生成的标题的方式。
[0263] 这样,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管理装置100中,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也根据对第二用户的共享状况而生成标题,向第二用户发送。由此,与单纯将元数据作为标题赋予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对用户添加负担地赋予能使用户引起关注的标题。
[026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得了对最近共享的内容赋予的元数据等的信息,但也可以取得对在最近的几次、或者规定的期间内共享的内容赋予的元数据等的信息。
[0265] 此外,也可以生成基于内容的种类(静止图像、运动图像等)的标题(例如“接着是(元数据)的照片”等)。
[0266]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作为内容管理装置的功能,以对内容的共享状态进行管理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有关本发明的内容管理装置进行的内容的管理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以下,参照图20详细地说明。
[0267] 图20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内容管理装置的另一例的模块图。
[0268] 如图20所示,有关本变形例的内容管理装置100B具备取得部301、管理部304、和关注度计算部106。另外,关注度计算部106是与图1所示的内容管理装置100具备的关注度计算部106相同的构成要素。
[0269] 取得部301取得(1)第一用户具有的第一内容、(2)用于分类第一内容的属性信息即元数据、以及(3)与第二内容的共享状态有关的信息,该第二内容是具有与元数据相同的元数据的内容,该共享状态是第一用户和作为该第一用户以外的用户的第二用户之间的共享状态。
[0270] 另外,在图20中,取得部301具有存储处理部101。但是,在内容管理装置100B中,存储处理部101也可以置于内容管理装置100B的外部。例如,也可以如所谓的计算那样、将存储处理部101放置在因特网上的文件服务器中。在此情况下,取得部301经由网络取得存储在处于内容管理装置100B外的存储处理部101中的数据。
[0271] 管理部304基于第二用户的关注度管理第一内容。
[0272] 作为管理部304所进行的内容的管理,可以考虑例如与内容的共享、保存、删除有关的管理等。
[0273] 具体而言,可以是,如果第二用户的关注度是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则管理部304判断为在与第二用户之间应将第一内容设为共享状态。在此情况下,管理部304也可以包括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共享控制部104。
[0274] 这里,判断为在与第二用户之间应将第一内容设为共享状态的管理部304然后如上述那样进行用于在与第二用户之间将第一内容设为共享状态的处理。
[0275] 此外,也可以是,如果第二用户的关注度是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上,则管理部304判断为应禁止由第一用户删除第一内容。
[0276] 这里,判断为应禁止由第一用户删除第一内容的管理部304然后进行用于禁止由第一用户删除第一内容的处理。具体而言,管理部304可以对第一用户对第一内容的删除操作显示警告。或者,也可以以即使由第一用户做出了第一内容的删除操作也不进行第一内容的删除的方式进行处理。或者,也可以将包括第一内容的文件的文件属性变更为只读。
[0277] 进而,也可以是,如果第二用户的关注度是事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下,则管理部304判断为应删除第一内容。
[0278] 这里,判断为应删除第一内容的管理部304然后进行用于删除第一内容的处理。具体而言,管理部304可以删除第一内容。或者,也可以在用户使用的操作画面上显示敦促删除第一内容的显示。
[0279] 另外,管理部304可以将关注度的随时间的变化量与规定的阈值比较。例如,可以在事先设定的期间中关注度是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应删除第一内容。或者,可以在事先设定的期间中关注度是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应禁止删除第一内容。
[0280] 另外,在实施方式1~5中说明的内容管理装置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图21是表示实现内容管理装置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的模块图。
[0281] 内容管理装置包括计算机34、用于对计算机34给与指示的键盘36及鼠标38、用于提示计算机34的运算结果等信息的显示器32、和用于读取由计算机34执行的程序的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装置40及通信调制解调器(未图示)。
[0282] 作为内容管理装置所进行的处理的程序存储在作为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介质的CD-ROM42中,可以由CD-ROM装置40读取。或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由通信调制解调器52读取。
[0283] 计算机34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44、ROM(Read Only Memory)46、RAM(Random Access Memory)48、硬盘50、通信调制解调器52、和总线54。
[0284] CPU44执行经由CD-ROM装置40或通信调制解调器52读取的程序。ROM46存储计算机34的动作所需要的程序及数据。RAM48存储执行程序时的参数等数据。硬盘50存储程序、数据等。通信调制解调器52经由计算机网络进行与其他计算机的通信。总线54将CPU44、ROM46、RAM48、硬盘50、通信调制解调器52、显示器32、键盘36、鼠标38及CD-ROM装置40相互连接。
[0285] 进而,构成上述各装置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由1个系统LSI(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系统LSI是将多个构成部分集成在1个芯片上而制造的超多功能LSI,具体而言,是包括微处理器、ROM、RAM等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在RAM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通过由微处理器按照计算机程序动作,系统LSI实现其功能。
[0286] 进而,构成上述各装置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由相对于各装置能够拆装的IC卡或单体的模组构成。IC卡或模组是由微处理器、ROM、RAM等构成的计算机系统。IC卡或模组也可以包括上述超多功能LSI。通过由微处理器按照计算机程序动作,IC卡或模组达到其功能。该IC卡或该模组也可以具有耐篡改性。
[0287]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是上述所示的方法。此外,也可以是将这些方法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计算机程序,也可以是由上述计算机程序构成的数字信号
[0288] 进而,本发明也可以是将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硬盘、CD-ROM、MO、DVD、DVD-ROM、DVD-RAM、BD(Blu-ray Disc(注册商标))、USB存储器、SD卡等存储器卡、半导体存储器等中的产品。此外,也可以是记录在这些记录介质中的上述数字信号。
[0289]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将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经由电气通信线路、无线或有线通信线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数据广播等传送。
[0290]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是具备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上述存储器存储有上述计算机程序,上述微处理器按照上述计算机程序动作。
[0291] 此外,也可以通过将上述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记录到上述记录介质中并移送、或者通过将上述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经由上述网络等移送,来由独立的其他计算机系统实施。
[0292] 进而,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分别组合。
[0293] 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方面都是例示,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味着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效的意义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0295] 本发明能够在内容管理装置中使用。特别是,能够在用于管理图像、声音、运动图像、文本等内容的内容管理装置中使用。
[0296] 附图标记说明
[0297] 32显示器
[0298] 34计算机
[0299] 36键盘
[0300] 38鼠标
[0301] 40CD-ROM装置
[0302] 42CD-ROM
[0303] 44CPU
[0304] 46ROM 48RAM
[0305] 50硬盘
[0306] 52通信调制解调器
[0307] 54总线
[0308] 100、100B(共享源)内容管理装置
[0309] 100a(共享目标)内容管理装置
[0310] 101存储处理部
[0311] 102内容登记部
[0312] 103内容解析部
[0313] 104、104A共享控制部
[0314] 105通信部
[0315] 106、106A关注度计算部
[0316] 301取得部
[0317] 304管理部
[0318] 1001输入内容分选部
[0319] 1002评论解析部
[0320] 1003评论解析用数据库
[0321] 1004关注度算出部
[0322] 1701共享目标决定部
[0323] 1702共享日期时间等取得部
[0324] 1703判定部
[0325] 1704标题生成部
[0326] 1705标题生成用数据库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