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物理 / 测时学 / 电子计时器 / 一种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

一种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142263.0 申请日 2015-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4821820A 公开(公告)日 2015-08-05
申请人 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柯忠乘; 陈志杰;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包括以下补偿步骤:步骤S1,输入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步骤S2,判断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是否大于定时时间常数Tu,若否则跳转至步骤S3,若是则跳转至步骤S4;步骤S3,限定实际设定的定时时间Tt=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步骤S4,限定实际设定的定时时间Tt= R*P+Ts,其中,所述P为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除以定时时间常数Tu之后取整数的值;所述R为补偿时间;所述补偿时间为同一定时时间周期内,定时时间常数Tu与实际定时时间之间的差值。本发明基本上能够消除晶振误差,进而保证了不会因为定时时间变长而与实际的定时时间差值变大,增加了定时时间的精确度,减小误差。
权利要求

1.一种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补偿步骤:
步骤S1,输入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
步骤S2,判断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是否大于定时时间常数Tu,所述定时时间常数Tu为用户自定义设置的一个定时时间周期,若否则跳转至步骤S3,若是则跳转至步骤S4;
步骤S3,限定实际设定的定时时间Tt= 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
步骤S4,限定实际设定的定时时间Tt= R*P+Ts,其中,所述P为等份数量,所述P为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除以定时时间常数Tu之后取整数的值;所述R为补偿时间;所述补偿时间为同一定时时间周期内,定时时间常数Tu与实际定时时间之间的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补偿时间的测量步骤为:
步骤S41,在定时功能开启的同时,启动秒表;
步骤S42,当达到定时时间常数Tu的时候,立即停掉秒表,并记录秒表的记录时间Tf;
步骤S43,计算定时时间常数Tu与记录时间Tf之间的差值;
步骤S44,重复步骤S41至步骤S43,如此循环5~20次,求差值平均值,得到补偿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4中,重复循环步骤S41至步骤S43共10~15次,求差值平均值,得到补偿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秒表为电脑秒表或高精度秒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时间常数Tu设置为10~60分钟,当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大于10~60分钟时,将定时时间进行10~60分钟等份,进而将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分为P等份,剩余不能等份的时间为Ty。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时间常数Tu设置为15分钟,当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大于15分钟时,将定时时间进行15分钟等份,进而将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分为P等份,剩余不能等份的时间为Ty。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出补偿时间后,每经过一个定时时间常数Tu所对应的定时时间周期,就对定时时间进行一次补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次对定时时间进行补偿后,将补偿后的定时时间作为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所述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R+Ts-Tu,然后设定该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作为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进而对该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实现步骤S1至步骤S4的补偿过程。

说明书全文

一种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时间补偿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带定时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定时功能在很多家用电器中经常用到,如空调箱、洗衣机和电饭煲等,常常用定时时间来实现对其开关机控制;因此定时时间的精确度成为现在技术开发中一大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一些医疗电子产品中,对于定时时间的精度要求更加高。
[0003] 目前,涉及到定时功能的电子产品往往因为主控芯片晶振微小的时间误差,加上主控芯片所要处理的功能较多,当定时时间过长时,经常出现精确度不高,误差大等状况;特别当定时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误差越发明显。
[0004] 也就是说,现在市面上带有定时功能的电子产品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定时时间受主控芯片晶振影响很大;(2)当定时时间过长时,定时时间越长,累积的误差就越大,与定时时间真实值越远;(3)定时时间受主控芯片所处理程序量的影响大,所述主控芯片所处理程序量越大,定时时间的误差越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通过将设定的定时时间与实际的定时时间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补偿,使其精度更高和误差更小的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
[0006] 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包括以下补偿步骤:
[0007] 步骤S1,输入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
[0008] 步骤S2,判断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是否大于定时时间常数Tu,所述定时时间常数Tu为用户自定义设置的一个定时时间周期,若否则跳转至步骤S3,若是则跳转至步骤S4;
[0009] 步骤S3,限定实际设定的定时时间Tt=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
[0010] 步骤S4,限定实际设定的定时时间Tt=R*P+Ts,其中,所述P为等份数量,所述P为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除以定时时间常数Tu之后取整数的值;所述R为补偿时间;所述补偿时间为同一定时时间周期内,定时时间常数Tu与实际定时时间之间的差值。
[0011] 所述定时时间常数Tu为用户自定义设置的一个定时时间周期,该定时时间周期作为一个补偿时间计算的周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一般来说,可以设置为10分钟、15分、30分钟或1个小时等不同的数值;本发明通过将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除以定时时间常数Tu,然后取整数的值作为等份数量P,并计算出定时时间周期内,定时时间常数Tu与实际定时时间之间的差值作为补偿时间,进而通过软件计算将设定的定时时间与实际的定时时间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使的定时时间的精度更高,误差更小。
[0012]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4中,所述补偿时间的测量步骤为:
[0013] 步骤S41,在定时功能开启的同时,启动秒表;
[0014] 步骤S42,当达到定时时间常数Tu的时候,立即停掉秒表,并记录秒表的记录时间Tf;
[0015] 步骤S43,计算定时时间常数Tu与记录时间Tf之间的差值;
[0016] 步骤S44,重复步骤S41至步骤S43,如此循环5~20次,求差值平均值,得到补偿时间。
[0017] 通过步骤S41至步骤S44,能够求得差值平均值,所述差值平均值即为补偿时间,这样就能够知道在定时时间常数Tu内,定时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多少,进而对产生的误差进行有效的补偿。
[0018]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44中,重复循环步骤S41至步骤S43共10~15次,求差值平均值,得到补偿时间。一般来说,通过循环10次计算得出的差值平均值,准确度就能够满足定时时间在10个小时之内的电子产品,循环10~15次的设置,对于定时时间的补偿效果是很好的,而且,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不大,能够合理地兼顾产品的成本和补偿的效果。
[0019]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秒表为电脑秒表或高精度秒表。通过电子产品自带的电脑秒表或其他高精度秒表来辅助实现补偿时间的计算,无需额外的设备,实现方式简单有效,成本低。
[0020]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时时间常数Tu设置为10~60分钟,当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大于10~60分钟时,将定时时间进行10~60分钟等份,进而将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分为P等份,剩余不能等份的时间为Ty。
[0021]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时时间常数Tu设置为15分钟,当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大于15分钟时,将定时时间进行15分钟等份,进而将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分为P等份,剩余不能等份的时间为Ty。
[0022]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计算出补偿时间后,每经过一个定时时间常数Tu所对应的定时时间周期,就对定时时间进行一次补偿。
[0023]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一次对定时时间进行补偿后,将补偿后的定时时间作为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所述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R+Ts-Tu,然后设定该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作为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进而对该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实现步骤S1至步骤S4的补偿过程。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带有定时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定时时间不会因为晶振误差的累加而出现较大误差,基本上能够消除晶振误差,进而保证了不会因为定时时间变长而与实际的定时时间差值变大,增加了定时时间的精确度,减小误差;同时,还能够减小定时时间受主控芯片处理速度的影响,不管定时时间多长,也不管主控芯片需要处理多少数据量,其定时误差都很小。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 实施例1:
[0028] 如图1所示,本例提供一种定时时间的补偿方法,包括以下补偿步骤:
[0029] 步骤S1,输入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
[0030] 步骤S2,判断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是否大于定时时间常数Tu,所述定时时间常数Tu为用户自定义设置的一个定时时间周期,若否则跳转至步骤S3,若是则跳转至步骤S4;
[0031] 步骤S3,限定实际设定的定时时间Tt=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
[0032] 步骤S4,限定实际设定的定时时间Tt=R*P+Ts,其中,所述P为等份数量,所述P为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除以定时时间常数Tu之后取整数的值;所述R为补偿时间,所述补偿时间为同一定时时间周期内,定时时间常数Tu与实际定时时间之间的差值。
[0033] 所述定时时间常数Tu为用户自定义设置的一个定时时间周期,该定时时间周期作为一个补偿时间计算的周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一般来说,可以设置为10分钟、15分、30分钟或1个小时等不同的数值;本例通过将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除以定时时间常数Tu,然后取整数的值作为等份数量P,并计算出定时时间周期内,定时时间常数Tu与实际定时时间之间的差值作为补偿时间,进而通过软件计算将设定的定时时间与实际的定时时间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使的定时时间的精度更高,误差更小。
[0034] 图1中,所述定时时间常数Tu设置为15分钟,当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大于15分钟时,将定时时间进行15分钟等份,进而将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分为P等份,剩余不能等份的时间为Ty。
[0035] 所述步骤S4中,所述补偿时间的测量步骤为:
[0036] 步骤S41,在定时功能开启的同时,启动秒表,所述秒表为电脑秒表或其他高精度秒表;
[0037] 步骤S42,当达到15分钟的时候,立即停掉秒表,并记录秒表的记录时间Tf;
[0038] 步骤S43,计算15分钟与记录时间Tf之间的差值,所述差值为15*60-Tf(单位为秒);
[0039] 步骤S44,重复步骤S41至步骤S43,如此循环5~20次,优选循环10次,求差值平均值,得到补偿时间。
[0040] 所述记录时间Tf即为步骤S4所述的实际定时时间,本例将定时时间常数Tu设置为15分钟,是因为在15分钟内的误差几乎不因主控芯片晶振的误差和索要处理的程序量受到影响,所以不需对其进行补偿;当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大于15分钟时,将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进行15分钟每等份,如果不能等分,所剩定时时间不需要补偿;即假设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为31分钟,只需补偿两次,假设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分为P等份,剩余不能等分时间为Ty,补偿时间为R,且将所有定时参数全部以秒(s)为单位,那么实际设定的定时时间Tt为Tt=R*P+Ts。
[0041] 所述补偿时间R需要根据实际时间进行对比,从而将主控芯片晶振误差与所处理程序量的影响转为实际时间与运行时间的对比,这样就消除了晶振误差,不受处理程序量的影响;将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进行等份处理再与实际时间对比,可以消除误差的累积,这样定时时间精度更高。
[0042] 补偿时间R的计算方法:设置定时时间常数Tu设置为15分钟,在设定定时功能开启的同时,启动电脑秒表或者一些精度较高的秒表;当定时时间到,立即停掉秒表;假设此时秒表记录时间为Tf,则15分钟定时与实际15分钟差值为15*60-Tf(单位为秒);如此循环10次,求其10次平均值,即得到补偿时间R。
[0043] 在没有使用定时补偿时,如果定时10小时以上,一般在主控芯片16M晶振以内,其误差基本大于5分钟或更多,采用定时补偿,不管定时时间多长,其误差都很小,基本只有几秒的误差。
[0044] 在设定了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后,将对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进行是否大于15分钟的判断;如果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没有大于15分钟中,不需要进行定时补偿,所以Tt=Ts;如果大于15分钟中,需增加定时补偿R,Tt=R*P+Ts。R值大小可依据上述方法计算出来。
[0045] 通过本例的补偿方法和没有进行定时补偿的定时功能对比,其结果如下表格:
[0046]
[0047] 如上表所示,本例的定时时间不会因为晶振误差的累加而出现较大误差,基本上能够消除晶振误差,进而保证了不会因为定时时间变长使得误差较大,增加了定时时间的精确度,减小误差;同时,还能够减小定时时间受主控芯片处理速度的影响,不管定时时间多长,也不管主控芯片需要处理多少数据量,其定时误差都很小。
[0048] 在本例描述的补偿方法中,通过每15分钟中进行一次定时补偿,实际上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段的定时点进行定时补偿;如可以设定一小时一次进行与真实时间对比求出时间补偿R,这样累积运行时间更长,其补偿值更逼近,使定时时间更精确。
[0049] 实施例2:
[0050]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例计算出补偿时间后,每经过一个定时时间常数Tu所对应的定时时间周期,就对定时时间进行一次补偿。即,假设定时时间常数Tu为15分钟,那么,每经过15分钟之后,就对定时时间进行一次补偿。
[0051] 本例每一次对定时时间进行补偿后,将补偿后的定时时间作为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所述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R+Ts-Tu,然后设定该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作为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进而对该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实现步骤S1至步骤S4的补偿过程。
[0052] 也就是说,如果定时时间常数Tu为15分钟,那么,每经过15分钟之后,就对定时时间进行一次补偿,然后将被补偿后的定时时间作为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以便针对每一次被补偿之后的整体的定时时间进行补偿过程;举个例子来说,假设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为25小时,定时时间常数Tu为15分钟,补偿时间为10s,那么,经过15分钟之后,将(25小时-15分钟+10秒)作为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来进行补偿运算,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为24小时45分10秒;再过15分钟后,又会产生一个新的初始设定的定时时间Ts’为24小时30分20秒,以此类推,在定时时间达到23个小时的时候,补偿时间的累加已经超过了15分钟,这样,就对累加的补偿时间也进行一次10秒的补偿,因此,本例对补偿时间也进行了补偿计算和操作,相当于对原来的定时时间和后来的补偿时间进行了双重补偿,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定时时间的精确度。
[0053]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