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装置

申请号 CN99801958.5 申请日 1999-09-10 公开(公告)号 CN1287633A 公开(公告)日 2001-03-14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古川常章; 小池信宏; 平谷荣一; 丸山昭彦;
摘要 一种具有对常规时刻进行计时的常规时刻计时部1110以及对该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进行计时的时间信息计时部1210、1220、1230的计时装置1000,其特征是,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与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二者以构成它们的零件之全部或一部分是平面上不重叠地配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计时装置,具有对常规时刻进行计时的常规时刻计时部、 以及对该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进行计时的时间信息计时部,其特 征是,
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与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是以构成它们的零 件之全部或一部分是平面上不重叠地配置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常规时刻计 时部具有常规时刻用轮系、常规时刻用驱动部以及常规时刻用显示 部,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具有记时用轮系、记时用驱动部以及记时用 显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构成上述常规时 刻计时部的常规时刻用轮系与常规时刻用驱动部的零件均呈平面重 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构成上述时间信 息计时部的记时用轮系与记时用驱动部的零件均呈平面重叠。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构成上述常规时 刻计时部的常规时刻用轮系与常规时刻用驱动部的零件均呈平面重 叠,构成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的记时用轮系与记时用驱动部的零件均 呈平面重叠。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常规时刻用 显示部以及上述记时用显示部设在上述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致中 心部位以外的部位,在自该大致中心部位具有任意距离的外周部上, 将这些常规时刻用显示部以及记时用显示部分别分散地进行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常规时刻显 示部配置在上述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6时的位置上,在该计时装 置的显示面的大约6时的位置以外的位置上分散地配置有多个上述记 时用显示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记时用显示 部分别分散地配置在该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2时、大约12时以 及大约10时的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常规时刻用 驱动部是常规时刻用达,该常规时刻用马达配置在与计时装置的显 示面的大约6时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记时用驱动 部是记时用马达,该记时用马达配置在与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9 时至大约12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记时用 驱动部是一个记时用马达,这一个记时用马达经上述记时用轮系对分 散配置在上述计时装置的显示面上的记时用显示部进行驱动。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作为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与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二者的电源的电源 部配置在与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1时至2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 上。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与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二者的电信号输出部配 置在与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8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的时刻修正部配置在与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 约4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常规时刻 计时部中作为时刻修正部的时刻修正手段的外操作件配置在与计时 装置显示面的大约4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
16.一种计时装置,具有对常规时刻进行计时的常规时刻计时 部、对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进行计时的时间信息计时部、以 及对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的计时进行机械回零的回零机 构,其特征是,
装置本体由数层构成,上述回零机构配设在与配设有上述常规时 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的层不同断面高度的层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常规时刻 计时部具有常规时刻用轮系、常规时刻用驱动部以及常规时刻用显示 部,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具有时间信息用轮系、时间信息用驱动部以 及时间信息用显示部。
18.一种计时装置,具有对常规时刻进行计时的常规时刻计时 部、对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进行计时的时间信息计时部、以 及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而产生用来驱动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 信息计时部的驱动电压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
装置本体由数层构成,上述发电装置配设在与配设有上述常规时 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的层不同断面高度的层内。
19.一种计时装置,具有对常规时刻进行计时的常规时刻计时 部、对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进行计时的时间信息计时部、对 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的计时进行机械回零的回零机构、以及 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而产生用来驱动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 息计时部的驱动电压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
装置本体由数层构成,上述回零机构及发电装置配设在与配设有 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的层不同断面高度的层内。
20.如权利要求16、17或19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 回零机构相对于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呈平面重叠地配置。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发电 装置相对于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呈平面重叠地配置。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回零机构 及发电装置配设在同层内。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回零机构 及发电装置配置在不同的层内。
24.如权利要求18、19、21、22或23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 是,上述发电装置同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之间通过 弹性部件实现导通。
25.如权利要求18、19、21、22、23或24所述的计时装置,其 特征是,防磁部件配设在上述发电装置的上层及下层的至少一个层 内。
26.如权利要求18、19、21、22、23、24或25的计时装置,其 特征是,上述发电装置由发电转子和发电线圈构成。
27.如权利要求26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发电转子在旋 转锤的作用下旋转。
28.如权利要求16~27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为记时信息。
29.如权利要求16~28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具有两种以上时间单位的显示机构。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两种以上 时间单位的显示机构具有轮系。
31.如权利要求16~30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计时装置是手表
32.如权利要求16~31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计时装置是石英表。
33.一种计时装置,具有对常规时刻进行显示的常规时刻显示 部、对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进行显示的时间信息显示部、以 及具有使上述时间信息显示部机械回零的回零杆及驱使上述回零杆 动作的动作凸轮,其特征是,
上述动作凸轮配设在装置本体的大致正中处。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安装上述常规 时刻显示部的指针的指针轮其旋转中心位置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的 大致正中的周边部位上。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安装上述时间 信息显示部的指针的指针轮其旋转中心位置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的 大致正中的周边部位上。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安装上述常规 时刻显示部的指针的指针轮其旋转中心位置以及安装上述时间信息 显示部的指针的指针轮其旋转中心位置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的大致 正中的周边部位上。
37.如权利要求33~36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一个上述动作凸轮驱使多个上述回零杆动作。
38.如权利要求33~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具有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而产生用来驱动上述常规时刻显示部及时 间信息显示部的驱动电压的发电装置。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发电装置 由发电转子和发电线圈构成。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发电转子 在旋转锤的作用下旋转。
41.如权利要求33~40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为记时信息。
42.如权利要求33~41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具有两种以上时间单位的显示机构。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两种以上 的时间单位的显示机构具有轮系。
44.如权利要求33~43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计时装置是手表。
45.如权利要求33~44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计时装置是石英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具有指针的多功能计时装置以及计时方法。

背景技术

图8是现有多功能计时装置的电子表的显示面。在图8中,电子 表10首先具有外壳11。在该外壳11的图中内侧具有文字盘12。
在该文字盘12上配置有作为常规时刻计时部的显示部的常规时 刻用显示部。具体地说就是,首先,常规秒时刻显示部13设置在文 字盘12的大约6时的位置上。该常规秒时刻显示部13上配置有常规 秒时刻用小秒针13a。
此外,在文字盘12的中心部位,具有常规时分时刻显示部14, 其中包括常规时刻用时针14a和常规分时刻用分针14b。
这些常规秒时刻用小秒针13a、常规时刻用时针14a和常规分时 刻用分针14b是为了指示常规时刻而设置在文字盘12上的指针;由 于本电子表10是多功能的,因此,除此之外在文字盘12上还设置有 发挥所谓记时功能的部分。
作为发挥该记时功能的部分,首先,记时分显示部15设置在文 字盘12的上部。在该记时分显示部15上具有记时用分CG针15a。此 外,在文字盘12的中心部位设有记时用1/5秒CG针16。
当使用者想从这种多功能电子表10上确认常规时刻时,可观察 文字盘12上的常规秒时刻用小秒针13a、常规时刻用时针14a和常规 分时刻用分针14b。
而要使电子表10发挥记时功能时,首先,例如使用者可按下起 动/停止钮17。由此,电子表10开始进行时间的计量。此时,记时用 1/5秒CG针16及记时用分CG针15a转动。
之后,通过再次按下起动/停止钮17而终止时间的计量,使记时 用1/5秒CG针16及记时用分CG针15a停止转动以指示计量的时间。
而当使用者按下电子表10上所设置的复位钮18时,该计量时间 复位,记时用1/5秒CG针16及记时用分CG针15a回到零位。
下面,就如上动作的常规秒时刻用小秒针13a、常规时刻用时针 14a、常规分时刻用分针14b、记时用1/5秒CG针16及记时用分CG 针15a的轮系等进行以下说明。
图9是上述各指针13a、14a、14b、15及16的轮系等的附图。 结合图9以各指针13a、14a、14b、15及16的轮系等为中心进行说 明,对其它构成部分的说明予以省略。
首先,就指示常规时刻的常规秒时刻用小秒针13a、常规时刻用 时针14a及常规分时刻用分针14b的轮系等进行说明。
在图9中,以树脂成型的底板1上配置有用来指示常规时刻的常 规时刻用步进达3。该常规时刻用步进马达3具有常规时刻用步进 马达的转子4。并且,该常规时刻用步进马达的转子4与五号轮5啮 合。该五号轮5与四号轮6啮合,该四号轮6进而经其它齿轮7与小 秒轮13啮合。在该小秒轮13的前端设有图8所示常规时刻用小秒针 13a使之旋转。
此外,上述四号轮6经三号轮14与二号轮8啮合。该二号轮8 上配置有图10的常规时刻用分针14b使之旋转。
并且,二号轮8经跨轮9与筒轮10啮合。该筒轮10上配置有图 10的常规时刻用时针14a使之旋转。
这样配置的常规时刻用时针14a及常规分时刻用分针14b的关系 若以剖视图示出则如图10所示。
如图10所示,常规时刻用时针14a及常规分时刻用分针14b在 电子表10的正中部位沿电子表10的厚度方向重叠地配置。
其次,就记时用1/5秒CG针16及记时用分CG针15a的轮系等 进行说明。
图9中,底板1上设有记时用步进马达15。该记时用步进马达 15具有记时用步进马达的转子16。并且该记时用步进马达的转子16 经1/5秒CG用第1过轮17而与1/5秒CG用第2过轮18啮合。该 1/5秒CG轮18与1/5秒CG轮19啮合,在该1/5秒CG轮19的前端 如图10所示地设有记时用1/5秒CG针16使之旋转。
另外,图9中,在底板1上配置有记时分指示用步进马达27。该 记时分指示用步进马达27具有记时分指示用步进马达的转子28。并 且,该记时分指示用步进马达的转子28经分CG用过轮29与分CG轮 30啮合。
而且,该分CG轮30上装有图8所示的记时用分CG针15a使之 旋转。
上述常规时刻用小秒针13a、常规时刻用时针14a、常规分时刻 用分针14b、记时用1/5秒CG针16及记时用分CG针15a如上所述 地进行配置,与它们对应地还设有轮系等。特别是,常规时刻用时针 14a、常规分时刻用分针14b以及记时用1/5秒CG针16如图9所示, 在底板1的中心部位重叠地配置。因此,它们的轮系等也是在所说中 心部位重叠地配置的,因而存在着无论如何终将导致电子表10的厚 度增大的问题。
此外,这些指针13a、14a以及16均在文字盘12的中心部位走 针,故存在着使用者判读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实现计时装置的薄型化 且小型化、同时使用者易于辨识的计时装置。
过去,作为具有指针的多功能计时装置,有例如具备模拟显示式 记时功能的手表。当这种手表为电子表时,本体内将内装有:向指示 常规时刻的指针传递驱动的轮系,向进行记时指示的指针例如时记 时针、分记时针以及秒记时针传递驱动力的轮系,产生用来驱动指示 常规时刻的指针的驱动力的马达,产生用来驱动指示记时的指针的驱 动力的马达,对各部分进行控制的电子电路,以及作为马达等的驱动 电源的例如钮扣型电池等。此外,靠按压设置在手表上的启动/停止 钮,使电子电路动作而开始时间的计量,时记时针、分记时针以及秒 记时针进行转动。而通过再次按压启动/停止钮,使电子电路动作而 终止时间的计量,时记时针、分记时针以及秒记时针停止转动而指示 计量的时间。继而,靠按压设置在手表上的复位钮,使电子电路动作 而将计量时间清零,时记时针、分记时针以及秒记时针回到零位(以 下称作回零)。
作为具备模拟显示式记时功能的手表的回零手段,除了上述电子 式回零手段之外,还有机械式回零手段(回零机构),但若要将该回 零机构组装在现有具备模拟显示式记时功能的电子表内,则存在着将 导致表本体特别是平面(横向)方向尺寸大型化的问题,故尚未实用 化。
此外,近年来,作为马达等的驱动电源,已有具备将机械能转换 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的电子表,但若要将该发电装置组装在现有的具备 模拟显示式记时功能的电子表中,则与上述同样,存在着将导致表本 体特别是平面(横向)方向尺寸大型化并且导通的可靠性不能保证、 发电磁场的影响不能避免等问题,故尚未实用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小型的、与发电装置 之间的导通可靠性高并且能够避免发电磁场的影响的计时装置。
过去,作为具有指针的多功能计时装置,已有例如具备模拟显示 式记时功能的手表。这种手表具有可使记时动作的例如机械式的回零 机构。
图53是现有具备模拟显示式记时功能的手表的回零机构之一例 的俯视图。该回零机构是驱使配置在表本体1正中的秒记时针2动作 的机构。
当按压启动/停止钮3时,在动作杆4的作用下动作凸轮5将旋 转一个齿,第1启停杆6的前端落入设在动作凸轮5上的柱5a之间。 于是,第1启停杆6以及第2启停杆7自向秒记时针2传递驱动力的 环8上脱离,故秒记时针2将转动。而当再次按压启动/停止钮3时, 在动作杆4的作用下动作凸轮5旋转一个齿,第1启停杆6的前端在 动作凸轮5的柱5a的作用下被上抬。于是,第1启停杆6以及第2 启停杆7与环8接触而将环8上推,故不能够向秒记时针2传递驱动 力,秒记时针2停止而指示计量的时间。进而,当按压复位钮9时, 在动作杆10的作用下动作凸轮5旋转一个齿,回零杆11的前端落入 动作凸轮5的柱5a之间。于是,回零杆11叩击与秒记时针2相连结 的心形凸轮12,故而秒记时针2返回零位。
以上所述的作为现有计时装置的具备模拟显示式记时功能的手 表中,由于秒记时针2配置在表本体1的正中,因此,必须将其回零 机构配设在表本体1的一侧。因此,存在着表本体1的另一侧容易产 生无用空间而导致表本体1大型化的问题。
而且,由于回零机构的动作凸轮5不能配置在表本体1的正中, 故对于具有多个记时针的手表而言,各记时针的回零杆的长度必然不 同。因此,存在着难以将叩击各心形凸轮时的各回零杆的力矩和时序 设计为相同、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限制等问题,并且还存在着进行 配置后容易产生无用空间、导致表本体1大型化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小型且高精度的计时装 置。
发明的公开
权利要求1的发明属于具有对常规时刻进行计时的常规时刻计时 部、以及对该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进行计时的时间信息计时部的 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与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是 以构成它们的零件之全部或一部分是平面上不重叠地配置的。
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由于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与上述时间信 息计时部是以构成它们的零件之全部或一部分是平面上不重叠地配 置的,因此,在计时装置内部,这些常规时刻计时部与时间信息计时 部不是相重叠地收容的。
权利要求2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的结构中,上述常规时刻计时 部具有常规时刻用轮系、常规时刻用驱动部以及常规时刻用显示部, 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具有记时用轮系、记时用驱动部以及记时用显示 部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2的发明中,由于上述常规时刻用显示部与上述记时 用显示部是在厚度方向上不相重叠地配置的,因此,显示部不相重 叠。
权利要求3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2的结构中,构成上述常规时刻 计时部的常规时刻用轮系与常规时刻用驱动部的零件均呈平面重叠 的一种计时装置。
权利要求4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2的结构中,构成上述时间信息 计时部的记时用轮系与记时用驱动部的零件均呈平面重叠的一种计 时装置。
权利要求5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2的结构中,构成上述常规时刻 计时部的常规时刻用轮系与常规时刻用驱动部的零件均呈平面重 叠,构成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的记时用轮系与记时用驱动部的零件均 呈平面重叠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3、4或5的发明中,通过使分别构成常规时刻计时 部与时间信息计时部的零件在部位内呈平面重叠,从而能够将各自部 位的平面尺寸小型化,因此,可使整个本体小型化。
权利要求6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2的结构中,上述常规时刻用显 示部以及上述记时用显示部是设在上述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致中 心部位以外的部位,在自该大致中心部位具有任意距离的外周部上, 将这些常规时刻用显示部以及记时用显示部分别分散地进行配置的 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6的发明中,由于上述常规时刻用显示部以及记时用 显示部分别分散地配置,因此,显示部不会相重叠。
权利要求7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6的结构中,上述常规时刻用显 示部配置在上述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6时的位置上,上述记时用 显示部在该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6时的位置以外的位置上分散地 配置有多个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7的发明中,上述常规时刻用显示部配置在距使用者 的眼睛较近的上述显示面的大约6时的位置上。
权利要求8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7的结构中,上述记时用显示部 分别分散地配置在该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2时、大约12时以及 大约10时的位置上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8的发明中,上述记时用显示部集中在该计时装置的 显示面中夹着大约12时的位置上。
权利要求9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2的结构中,上述常规时刻用驱 动部是常规时刻用马达,该常规时刻用马达配置在与计时装置显示面 的大约6时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9的发明中,由于将常规时刻用马达配置在大约6时 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将上述常规时刻用轮系以及上述常规时刻用显 示部也配置在大约6时的位置上。
权利要求10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2的结构中,上述记时用驱动 部是记时用马达,该记时用马达配置在与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9 时至大约12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10的发明中,由于上述记时用马达配置在与计时装 置的显示面的大约9时至大约12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因此, 能够将上述记时用轮系以及上述记时用显示部配置在计时装置的显 示面的大约10时至大约2时的位置上。
权利要求11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7或8的结构中,上述记时用 驱动部是一个记时用马达,这一个记时用马达经上述记时用轮系对分 散配置在上述计时装置的显示面上的记时用显示部进行驱动的一种 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11的发明中,由于上述一个记时用马达对分散配置 在上述计时装置的显示面上的记时用显示部进行驱动,因此,与靠分 散配置的每一个显示部所设置的马达进行驱动的场合相比,马达的数 量减少。而且,可对分散配置的记时用显示部的指示进行同步驱动。
权利要求12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至11的结构中,作为上述常 规时刻计时部与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二者的电源的电源部是配置在 与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1时至2时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的一种计 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12的发明中,由于上述电源部配置在与计时装置的 显示面的大约1时至2时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因此,该电源部在位 置上不与上述常规时刻用马达、上述常规时刻用轮系、上述记时用马 达、上述记时用轮系等靠近。
权利要求13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至12的结构中,上述常规时 刻计时部与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二者的电信号输出部配置在与计时 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8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13的发明中,由于电信号输出部配置在与计时装置 的显示面的大约8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因此,不会与上述常规 时刻用轮系以及上述记时用轮系等在厚度方向上重叠。
权利要求14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至13的结构中,上述常规时 刻计时部的时刻修正部配置在与计时装置的显示面的大约4时的位置 相对应的部位上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14的发明中,由于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的时刻修正 部配置在与计时装置显示面的大约4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因 此,常规时刻计时部与其时刻修正部相靠近。
权利要求15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4的结构中,上述常规时刻计 时部中作为时刻修正部的修正手段的外操作件配置在与计时装置显 示面的大约4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15的发明中,由于外操作件配置在与计时装置的显 示面的大约4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因此,该外操作件与上述常 规时刻计时部的时刻修正部相靠近。
权利要求16的发明属于具有对常规时刻进行计时的常规时刻计 时部、对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进行计时的时间信息计时部、 以及对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的计时进行机械回零的回零机 构的计时装置,其特征是,装置本体由数层构成,上述回零机构配设 在与配设有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的层不同断面高 度的层内。
权利要求17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6的结构中,上述常规时刻计 时部具有常规时刻用轮系、常规时刻用驱动部以及常规时刻用显示 部,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具有时间信息用轮系、时间信息用驱动部以 及时间信息用显示部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16或17的发明中,将计时装置的本体内部在侧面(厚 度)方向上分成层状,当将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配设在 某一层内时,将回零机构配设在与该层不同的另外的层内,因此,可 将具有占据面积较大的机械结构部的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 时部同回零机构层叠配置,使得本体在平面(横向)方向的尺寸小型 化。
权利要求18的发明属于具有对常规时刻进行计时的常规时刻计 时部、对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进行计时的时间信息计时部、 以及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而产生用来驱动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 间信息计时部的驱动电压的发电装置的一种计时装置,其特征是,装 置本体由数层构成,上述发电装置配设在与配设有上述常规时刻计时 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的层不同断面高度的层内。
在权利要求18的发明,将计时装置的本体内部在侧面(厚度) 方向上分成层状,当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配设在某一层 内时,将发电装置配设在与该层不同的另外的层内,因此,可将具有 占据面积较大的机械结构部的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同 发电装置层叠配置,使得本体在平面(横向)方向的尺寸小型化。
权利要求19的发明属于具有对常规时刻进行计时的常规时刻计 时部、对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进行计时的时间信息计时部、 对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的计时进行机械回零的回零机构、以 及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而产生用来驱动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 信息计时部的驱动电压的发电装置的一种计时装置,其特征是,装置 本体由数层构成,上述回零机构及发电装置配设在与配设有上述常规 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的层不同断面高度的层内。
在权利要求19的发明中,将计时装置的本体内部在侧面(厚度) 方向上分成层状,当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配设在某一层 内时,将回零机构及发电装置配设在与该层不同的另外的层内,因 此,可将具有占据面积较大的机械结构部的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 息计时部同回零机构及发电装置层叠配置,使得本体在平面(横向) 方向的尺寸小型化。
权利要求20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6、17或19的结构中,上述 回零机构相对于上述时间信息计时部呈平面重叠地配置的一种计时 装置。
在权利要求20的发明中,由于回零机构与时间信息计时部二者 呈平面重叠地配置,因此,能够使本体在平面(横向)方向上的尺寸 小型化。因此,回零机构与靠近配置的时间信息计时部之间的衔接机 构的空间减小,并且可使该衔接牢靠,提高了可靠性。
权利要求21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8或19的结构中,上述发电 装置相对于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呈平面重叠地配置的一种计时装 置。
在权利要求21的发明中,由于发电装置与常规时刻计时部二者 呈平面重叠地配置,因此,能够使本体在平面(横向)方向上的尺寸 小型化。
权利要求22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9的结构中,上述回零机构及 发电装置配设在同层的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22的发明中,由于回零机构及发电装置配设在与配 设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的层不同的同一个层内,因此, 不仅能够使本体在平面(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小型化,而且还能够使 本体在侧面(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型化。
权利要求23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9的结构中,上述回零机构及 发电装置配置在不同层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23的发明中,由于回零机构与发电装置单独配设在 与配设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的层不同的各自的层内,因 此,能够使本体在平面(横向)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小型化。
权利要求24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8、19、21、22或23的结构 中,上述发电装置同上述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之间通过 弹性部件实现导通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24的发明中,由于以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 将层叠配置的发电装置同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紧密接 触地进行配置,因此,可使发电装置所发出的电压经弹性部件向常规 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的控制电路通电的可靠性提高。
权利要求25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8、19、21、22、23或24的 配设有上述发电装置的上层及下层的至少一个层内的结构中,配设有 防磁部件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25的发明中,由于以防磁部件将发电装置遮盖而使 得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磁场不会向外部泄漏,因此,能够防止磁场对常 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产生影响。
权利要求26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8、19、21、22、23、24或25 的结构中,上述发电装置由发电转子和发电线圈构成的一种计时装 置。
在权利要求26的发明中,通过发电转子的旋转及电磁感应而在 发电线圈中产生马达的驱动电压。
权利要求27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26的结构中,上述发电转子在 旋转锤的作用下旋转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27的发明中,由于发电转子是靠旋转锤进行旋转的, 因此,能够实现马达驱动电压的自动储能。
权利要求28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6~27中任一项的结构中,上 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为记时信息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28的发明中,由于将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的显 示部作为记时显示部,因此,能够在显示常规时刻的同时对任意的时 间进行计量。
权利要求29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6-28中任一项的结构中,上 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具有两种以上时间单位的显示机构的一 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29的发明中,除常规时刻以外还能够以例如1/10秒 和12小时这样的时间单位进行显示。
权利要求30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29的结构中,上述两种以上时 间单位的显示机构具有轮系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30的发明中,由于两种以上时间单位的显示机构通 过轮系动作,因此,能够使之顺畅地动作。
权利要求31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6-30中任一项的结构中,上 述计时装置是手表。
在权利要求31的发明中,能够构成小型的例如记时器或者小型 且不必对电池等进行更换的例如记时器。
权利要求32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6-31中任一项的结构中,上 述计时装置是石英表。
在权利要求32的发明中,可构成具有机械回零机构的石英式的 小型且不必对电池等进行更换的例如记时器。
权利要求33的发明属于具有对常规时刻进行显示的常规时刻显 示部、对上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进行显示的时间信息显示部、 以及具有使上述时间信息显示部机械回零的回零杆及驱使上述回零 杆动作的动作凸轮的回零机构的一种计时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动作 凸轮配设在装置本体的大致正中处。
在权利要求33的发明中,通过将动作凸轮配置在计时装置的本 体的大致正中部位,从而可使整个回零机构紧凑地构成,实现计时装 置本体的小型化并使得钮的位置和排布更为自由。
权利要求34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33的结构中,安装上述常规时 刻显示部的指针的指针轮其旋转中心位置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的大 致正中的周边部位上的一种计时装置。权利要求35的发明是在权利 要求33的结构中,安装上述时间信息显示部的指针的指针轮其旋转 中心位置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的大致正中的周边部位上的一种计时 装置。权利要求36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33的结构中,安装上述常规 时刻显示部的指针的指针轮其旋转中心位置以及安装上述时间信息 显示部的指针的指针轮其旋转中心位置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的大致 正中的周边部位上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34、35或36的发明中,由于安装常规时刻显示部或 时间信息显示部的指针的指针轮配置在计时装置本体的大致正中部 位的周边部位上,因此,可将动作凸轮配置在计时装置本体的大致正 中部位而使整个回零机构整体能够紧凑地构成,可实现计时装置本体 的小型化并使得钮的位置和排布更为自由。
权利要求37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33~36中任一项的结构中,一 个上述动作凸轮驱使多个上述回零杆动作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37的发明中,由于可将多个回零杆的长度做得大致 相同而以一个动作凸轮驱使各回零杆动作,因此,可将各回零杆的力 矩和时序设计得相同,可进一步提高精度。
权利要求38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33~37中任一项的结构中,具 有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而产生用来驱动上述常规时刻显示部及时间 信息显示部的驱动电压的发电装置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38的发明中,由于是以发电装置供给驱动电压,因 此,可以不需要电源电池。
权利要求39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38的结构中,上述发电装置由 发电转子和发电线圈构成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39的发明中,通过使发电转子旋转并利用电磁感应 在发电线圈中产生马达驱动电压。
权利要求40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39的结构中,上述发电转子在 旋转锤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40的发明中,由于发电转子是靠旋转锤而旋转的, 因此,能够使马达驱动电压的储能实现自动化。
权利要求41的发明是权利要求33~40中任一项的结构中,上述 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为记时信息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41的发明中,由于将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的显 示部作为记时显示部,因此,能够在显示常规时刻的同时对任意的时 间进行计量。
权利要求42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33~41中任一项的结构中,上 述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具有两种以上时间单位的显示机构的一 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42的发明中,除常规时刻以外还能够以例如1/10秒 和12小时这样的时间单位进行显示。
权利要求43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42的结构中,上述两种以上的 时间单位的显示机构具有轮系的一种计时装置。
在权利要求43的发明中,由于两种以上的时间单位的显示机构 通过轮系动作,因此,能够使之顺畅地动作。
权利要求44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33~43中任一项的结构中,上 述计时装置是手表。
在权利要求44的发明中,能够构成小型且不必对电池等进行更 换的例如记时器。
权利要求45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33~44中任一项的结构中,上 述计时装置是石英表。
在权利要求45的发明中,可构成具有机械回零机构的石英式的 小型且不必对电池等进行更换的例如记时器。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多功能电子表的一个显示面 的附图。
图2是以图1所示各显示部的轮系及驱动部等为中心而加以展示 的机芯的附图。
图3是概略示出常规时刻用轮系与常规时刻用马达之间的卡合状 态的立体图。
图4是对记时轮系中用来指示1/10秒的轮系的卡合状态进行展 示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对记时轮系中用来指示1秒的轮系的卡合状态进行展示的 侧视剖视图。
图6是对记时轮系中用来指示时分的轮系的卡合状态进行展示的 侧视剖视图。
图7是对多功能电子表的电路板等的状态进行展示的附图。
图8是对作为现有多功能计时装置的电子表的显示面进行展示的 附图。
图9是对图8的常规秒时刻用小秒针、常规时刻用时针、常规时 刻用分针、记时用1/5秒CG针以及记时用分CG针的轮系等进行展示 的附图。
图10是对图9的常规时刻用时针、常规时刻用分针、记时用1/5 秒CG针的轮系的卡合状态进行展示的侧视剖视图。
图11是对本发明计时装置的实施形式进行展示的概略构成框 图。
图12是图11所示计时装置之装置本体内部的具体例子的结构 图。
图13是图11及图12所示计时装置中构成第1层的各显示部从 计时装置的正面看过去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1及图12所示计时装置中除了构成第1层的电路板 之外的机芯从计时装置的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
图15是展示图14所示机芯内的常规时刻轮系卡合状态的立体 图。
图16是展示图14所示机芯内的1/10秒记时示用轮系卡合状 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17是展示图14所示机芯内的1秒记时指示用轮系卡合状态的 侧视剖视图。
图18是展示图14所示机芯内的时分记时指示用轮系卡合状态的 侧视剖视图。
图19是图11及图12所示计时装置中构成第1层的电路板从计 时装置的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1及图12所示计时装置中用来将第1层与第2层分 开的第1中间夹板、第2中间夹板以及第3中间夹板从计时装置的背 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
图21是图11及图12所示计时装置中除了构成第2层的旋转锤 之外的发电装置(发电机构)以及回零机构从计时装置的背面一侧看 过去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发电装置一例的立体图。
图23是图11及图12所示计时装置中构成第2层的旋转锤自计 时装置的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1所示发电装置周边的侧视剖视图。
图25是图21所示回零机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例的侧视剖视 图。
图26是对图21所示回零机构的启动/停止动作机构的动作例进 行展示的第1俯视图。
图27是对图21所示回零机构的启动/停止动作机构的动作例进 行展示的第2俯视图。
图28是对图21所示回零机构的启动/停止动作机构的动作例进 行展示的第3俯视图。
图29是对图21所示回零机构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进行展示的第 1立体图。
图30是对图21所示回零机构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进行展示的第 2立体图。
图31是对图21所示回零机构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进行展示的第 3立体图。
图32是对图21所示回零机构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进行展示的第 4立体图。
图33是对图21所示回零机构的复位动作机构的主要机构的动作 例进行展示的第1俯视图。
图34是对图21所示回零机构的复位动作机构的主要机构的动作 例进行展示的第2俯视图。
图35是图11的计时装置中所采用的控制电路的构成例的示意框 图。
图36是本发明计时装置的实施形式自正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 图。
图37是图36所示计时装置的机芯自计时装置的背面一侧看过去 的俯视图。
图38是图37所示机芯上配设的电路板从计时装置的背面一侧看 过去的俯视图。
图39是图38所示电路板上配设的第1中间夹板、第2中间夹板 以及第3中间夹板从计时装置的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
图40是图39所示第2中间夹板上配设的、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以产生用来驱动常规时刻计时部及时间信息计时部的驱动电压的发 电装置(除去旋转锤的发电机构)以及在图39所示第3中间夹板上 配设的、用来使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的计时回零的回零机构从计 时装置的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
图41是图40所示发电机构上配设的发电装置的旋转锤从计时装 置的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
图42是对图40的回零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例进行展示的 侧视剖视图。
图43是对图42的回零机构的启动/停止动作机构的动作例进行 展示的第1俯视图。
图44是对图42的回零机构的启动/停止动作机构的动作例进行 展示的第2俯视图。
图45是对图42的回零机构的启动/停止动作机构的动作例进行 展示的第3俯视图。
图46是对图42的回零机构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进行展示的第1 立体图。
图47是对图42的回零机构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进行展示的第2 立体图。
图48是对图42的回零机构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进行展示的第3 立体图。
图49是对图42的回零机构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进行展示的第4 立体图。
图50是对图42的回零机构的复位动作机构的主要机构的动作例 进行展示的第1俯视图。
图51是对图42的回零机构的复位动作机构的主要机构的动作例 进行展示的第2俯视图。
图52是对图36的计时装置中所采用的控制电路的构成例进行展 示的示意框图
图53是现有计时装置的回零机构一例的俯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所涉及的计时装置、例如多功能电子表 1000的显示面进行展示的附图。
图1中,多功能电子表1000在其外壳1001的内侧镶嵌有文字板 1002和透明的玻璃1003。
在该外壳1001的与大约4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配置有作 为钟表修正部的外操作件的柄轴钮1101,在大约2时位置及大约10 时的位置上分别配置有启动/停止钮1201及复位钮1202。
此外,在距文字板1002的大约中心部位任意距离的外周部的、 与大约6时的位置对应的部位上配置有常规时刻计时部的常规时刻用 显示部1110。该常规时刻用显示部1110具有作为常规时刻的指针的 时针1111、分针1112及秒针1113。
而且,在距文字板1002的大约中心部位任意距离的外周部的、 与大约3时、大约12时及大约9时的位置对应的部位上配置有作为 记时用显示部的具有副指针的显示部。即,文字板1002的大约3时 的位置上有12小时显示部1210,分散地配置有时记时针1211及分记 时针1212。
而在文字板1002的大约12时的位置上有60秒钟显示部1220, 配置有1秒记时针1221。在文字板1002的大约9时的位置上有1秒 钟显示部1230,配置有1/10秒记时针1231。
图2是以图1所示各显示部的常规时刻用显示部1110、12小时 显示部1210、60秒钟显示部1220及1秒钟显示部1230的轮系及驱 动部等为中心而示出的机芯的附图。如图2所示,在机芯1700的底 板1701上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6时方位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处设有 常规时刻用轮系1100G及作为常规时刻用驱动部的常规时刻用马达 1300。
在该常规时刻用轮系1100G及常规时刻用马达1300附近与文字 板1002的大约4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设有切换部1100C。
并且,在常规时刻用轮系1100G及常规时刻用马达1300附近与 文字板1002的大约8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设有具有控制电路 1800的作为电信号输出部的IC1702。该IC1702附近配置有音叉型晶 体振荡器1703。
另外,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12时及其附近方位的位置相对应的 部位上配置有记时轮系1200G及作为记时用驱动部的记时用马达 1400。并且,在该记时轮系1200G的附近配置有电源1500。
上述常规时刻用轮系1100G如图2所示,具有五号轮1121、四号 轮1122、三号轮1123、二号轮1124、跨轮1125及筒轮1126等,以 由它们构成的轮系进行常规时刻的秒指示、分指示及时指示。
此外,上述常规时刻用马达1300及记时用马达1400是步进马 达,由以高导磁材料制成的磁心作为心的线圈组件1302、1402以 及以转子磁铁及转子小齿轮构成的转子1304、1404等所构成。
图3是概略示意上述常规时刻用轮系1100G的轮系与上述常规时 刻用马达1300二者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中,构成转子1304的转子小齿轮1304a与五号齿轮1121a啮 合,五号小齿轮1121b与四号齿轮1122a啮合。自该转子小齿轮1304a 至四号齿轮1122a止的减速比为1/30,自IC1702输出的电信号使得 转子1304一秒钟转半圈。这样,四号轮1122以60秒转一圈,能够 以嵌合在四号轮1122前端的秒针1113指示常规时刻的秒。其次,四 号小齿轮1122b与三号齿轮1123a啮合,三号小齿轮1123b与二号齿 轮1124a啮合。自该四号小齿轮1122b至二号齿轮1124a止的减速比 为1/60,二号轮1124以60分钟转一圈,能够以嵌合在二号轮1124 前端的分针1112指示常规时刻的分。
并且,二号小齿轮1124b与跨轮齿轮1125a啮合,跨轮小齿轮 1125b与筒轮1126啮合。自该二号小齿轮1124b至筒轮1126止的减 速比为1/12,筒轮1126以12小时转一圈,能够以嵌合在筒轮1126 前端的时针1111指示常规时刻的时。
下面,对这样构成的多功能电子表100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当使用者想知道常规时刻时,可通过观察文字板1002的常规 时刻用显示部1110的时针1111、分针1112及秒针1113而得知。此 时,常规时刻用显示部1110与记时用各显示部1210、1220及1230 是如图1所示相分离地配置的,因此,能够不受这些记时周指针的妨 碍而观察到常规时刻。
而当使用者想使用多功能电子表1000的记时功能时,可按下启 动/停止钮1201及复位钮1202。这样,对记时的结果,使用者可通过 记时的12小时显示部1210、60秒钟显示部1220及1秒钟显示部1230 的各指针加以确认。
此时,使用者同样能够不受常规时刻用显示部的指针的遮挡而辨 识其记时结果。
如上所述,作为本实施形式,可将常规时刻用显示部1110、常规 时刻用轮系1100G及常规时刻用马达1300集中配置在与文字板1002 的大约6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及其附近。
因此,可使常规时刻用马达1300和常规时刻用显示部1110二者 靠近。若不是这样靠近而使它们的距离拉开,那末,或者自转子1304 至四号轮1122之间的过轮将增多,或者需要使该转子1304、五号轮 1121、四号轮1122的齿轮直径加大,无论如何,势必需要占用更大 的空间。
因此,若如本实施形式那样进行配置,则能够构成效率最高的常 规时刻用轮系1100G,其最大的效果是能够节省多功能电子表1000 的空间。
此外,如上所述,在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8时的位置相对应的 部位上设置有具有控制电路1800的IC1702,因此,能够防止与上述 常规时刻用轮系1100G或后述的记时轮系1200G等多功能电子表1000 的其它构成部件相重叠,可使机芯1700变薄。
这样,通过如上所述地防止与常规时刻用轮系1100G或记时轮系 1200G相重叠,可在受到冲击等外来干扰时避免IC1702与其它部件 接触,因而,可从结构上对IC1702本身进行保护。
而在常规时刻用显示部1110、常规时刻用轮系1100G及常规时刻 用马达1300的附近,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4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 上如上所述地设有作为时刻修正部的切换部1100C。
该切换部1100C具有:其一端具有图1所示柄轴钮1101而其另 一端嵌合有图2所示离合轮1127的柄轴1128,拨针轮1129,拉档 1131,拉档压杆1132,离合杆1133以及限制杆1130。
该柄轴1128是从外部进行时刻等的修正的修正部件,通过推拉 柄轴钮1101可建立3种状态,即,柄轴1128被推到底时的状态(0 态)、拉出一档时的状态(1态)以及拉出两档时的状态(2态)。
0态是常规时刻用显示部1110正常走针的状态,1态是常规时刻 用显示部1110与0态同样正常走针而对日历进行修正的状态,2态是 常规时刻显示部1110停止走针以对时刻进行修正的状态。
该柄轴1128是圆筒状长杆,在其局部上具有缺口,此部分上有 拉档1131的前端部与之卡合。当进行柄轴1128的拉出操作时,拉档 1131以拉档旋转轴1131a为中心向反时针方向旋转。在拉档1131的 局部上设有棘爪销1131b,在该棘爪销1131b上卡合有拉档压杆1132 的棘爪形状部1132a,在拉档1131作旋转动作时,通过所说棘爪形状 部1132a产生棘爪力以实现0、1、2态的定位
该拉档1131上设有棘爪销1131b以及与拉档旋转轴1131a相向 的另一个动作销1131c。该动作销1131c上卡合有设置在离合杆 1133、限制杆1130的形状内的离合杆长孔部1133a和限制杆长孔部 1130a。并且,离合轮1127其中心孔被引导到柄轴1128上,能够在 柄轴1128旋转的同时受到驱动而旋转。
该离合杆1133能够以离合杆旋转轴1133B为中心旋转。并且, 其前端与离合轮1127上所设置的缺口部卡合。该离合杆1133的作用 是使离合轮1127向前后动作而建立日历修正状态及时刻修正状态。
离合杆1133具有弹簧部,始终向拉档1131的拉档旋转轴1131a 方向施加作用力。当拉档1131旋转时,拉档1131的动作销1131c也 旋转,靠与该动作销1131c卡合的离合杆长孔部1133a,离合杆1133 的前端在1态下使得离合轮1127向外形一侧、在2态下使离合轮1127 向中心一侧动作。
1态时,离合轮1127上所设置的齿轮与背面一侧的日历部件啮 合,使日历修正成为可能。2态时,离合轮1127前端的齿轮与拨针轮 1129啮合,可进行时刻的修正。
而限制杆1130的作用是修正时刻时对四号轮1122进行限制,同 时输入复位信号、停止发出走针脉冲。其动作与离合杆1133同样, 靠拉档1131的动作销1131c的转动而沿着相卡合的限制杆长孔部 1130a以拉档旋转轴1131a为中心旋转,对四号轮1122进行限制的 同时与复位印刷电路接触。
该限制杆1130只要在2态起作用即可,因此,限制杆长孔部1130a 在0态~1态期间保持原状态而避开拉档1131的动作销1131c的旋 转轨迹。
由于有这样的切换部1100C集中配置在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4 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因此,不会与上述常规时刻用显示部 1110、常规时刻用轮系1100G及常规时刻用马达1300等重叠。
而且,该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4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距配置 有常规时刻用显示部1110、常规时刻用轮系1100G及常规时刻用马达 1300等的、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6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极近,故 能够减少上述切换部1100的例如轮系等的零件数量。
此外,该切换部1100C的柄轴钮1101集中配置在与1002的4时 的位置对应的部位上,可提高使用者操作的效率。
切换部1100C如上构成,而利用该切换部1100C进行时刻修正的 动作原理如下所述。
首先,当外拉柄轴钮1101而将柄轴1128拉出到2态位置时,限 制杆1130上所设置的复位信号输入部1130b与安装有IC1702的电路 板1704的印刷电路相接触,停止马达脉冲的输出而停止走针。此时, 通过设置在限制杆1130上的四号限制部1130a,使得四号齿轮1122a 的旋转受到限制。当在该状态下使柄轴1128与柄轴钮1101一起旋转 时,旋转力将自离合轮1127经拨针轮1129、跨轮过轮1131d而向跨 轮1125传递。在这里,由于二号齿轮1124a以一定的滑动力矩与二 号小齿轮1124b相结合,因此,即使四号轮1122处于被限制状态, 拨针轮1129、跨轮过轮1131d、跨轮1125、二号小齿轮1124b、筒轮 1126仍旋转。因此,分针1112及时针1111仍能够旋转而可进行任 意时刻的设定。
其次,就图1所示记时用显示部的12小时显示部1210、60秒钟 显示部1220及1秒钟显示部1230的轮系进行说明。
在图2中,记时轮系1200G具有1/10秒CG(记时)过轮1231b、 1/10秒CG轮1232的轮系,1/10秒CG轮1232配置在1秒钟显示部 1230的中心位置上。
通过由它们构成的轮系,以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9时的位置相 对应的部位进行1/10秒的记时指示。
此外,在图2中,记时轮系1200G还具有1秒CG第1过轮1221d、 1秒CG第2过轮1222d、1秒CG轮1223的轮系,1秒CG轮1223配 置在60秒钟显示部1220的中心位置。通过由它们构成的轮系,以与 文字板1002的大约12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进行1秒的记时指示。
而且,在图2中,记时轮系1200G还具有分CG第1过轮1211d、 分CG第2过轮1212d、分CG第3过轮1213d、分CG第4过轮1214d、 时CG过轮1215d、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的轮系,分CG轮1216 与时CG轮1217同心地配置在12小时显示部1210的中心位置。通过 由它们构成的轮系,以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3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 位进行时分的记时指示。在这里,图4是对上述记时轮系1200G的用 来指示1/10秒的轮系的卡合状态加以展示的侧视剖视图。
转子小齿轮1404a与1/10秒CG过渡齿轮1231a啮合,1/10秒 CG过渡齿轮1231a与1/10秒CG齿轮1232a啮合。自转子小齿轮1404a 至1/10秒CG齿轮1232a止的减速比为1/5,自IC1702输出电信号 而使转子1404以1/10秒旋转半周,从而,1/10秒CG轮1232以1 秒旋转1周,可通过嵌合在1/10秒CG轮1232前端的1/10秒记时针 1231指示1/10秒的记时。
图5是展示上述记时轮系1200G的用来指示1秒的轮系的卡合状 态的侧视剖视图。
1/10秒CG过渡齿轮1231a与1秒CG第1过渡齿轮1221a啮合, 1秒CG第1过渡小齿轮1221b与1秒CG第2过渡齿轮1222a啮合。 此外,1秒CG第2过渡小齿轮1222b与1秒CG齿轮1223a啮合。1/10 秒CG过渡齿轮1231a如前所述,与转子小齿轮1404a啮合,自转子 小齿轮1404a至1秒CG齿轮1223a止的减速比为1/300。因此,1 秒CG轮1223以60秒旋转1周,可通过嵌合于1秒CG轮1223前端 的1秒记时针1221指示1秒的记时。
图6是展示上述记时轮系1200G的用来指示时分的轮系的卡合状 态的侧视剖视图。
1秒CG第2过渡齿轮1222a与分CG第1过渡齿轮1211a啮合, 分CG第1过渡齿轮1211a与分CG第2过渡齿轮1212a啮合。此外, 分CG第2过渡小齿轮1212b与分CG第3过渡齿轮1213a啮合,分CG 第3过渡小齿轮1213b与分CG第4过渡齿轮1214a啮合。而且,分 CG第4过渡小齿轮1214b与分CG齿轮1216a啮合。
此外,分CG小齿轮1216b与时CG过渡齿轮1215a啮合,时CG 过渡小齿轮1215b与时CG齿轮1217a啮合。在图3至图5中,自转 子1404至分CG齿轮1216a止减速比为1/18000,分CG轮1216以60 分钟旋转1周,可通过嵌合在分CG轮1216前端的分记时针1212指 示分的记时。
此外,自分CG小齿轮1216b至时CG齿轮1217a止的减速比为 1/12,时CG轮1217以12小时旋转1周,可通过嵌合在时CG轮1217 前端的时记时针1211指示时的记时。
如上所述,在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10时、12时及2时的位置相 对应的部位分别配置有1秒钟显示部1230、60秒钟显示部1220及时 记时针1211·分记时针1212。并且与它们对应地配置有配置在它们 附近的轮系。此外,在这些轮系等的附近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9时 至12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如上所述地配置有作为记时驱动部的 记时用马达1400。由该记时用马达1400驱动上述1秒钟显示部 1230、60秒钟显示部1220及时记时针1211·分记时针1212的轮系 动作,因此,当将该记时用马达1400配置在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9 时至12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时,该马达的驱动力的传递顺序可如 下所述。
即,自1秒钟显示部1230向60秒钟显示部1220传递,之后, 经分记时针1212向时记时针1211传递。此时,若将记时用马达1400 配置在其它位置,则1秒钟显示部1230至时记时针1211之间的距离 将变长,势必导致构成其间轮系的数量增加或齿轮直径增大。
因此,按照本实施形式,可使得轮系的数量达到最小限度并且还 能够使齿轮直径最佳,可获得节省多功能电子表1000的空间这一重 大效果。
下面,就多功能电子表1000的电路板1704进行说明。
图7所示电路板1704例如是柔性印刷电路板,配设在图2的机 芯1700上。电路板1704上装有IC1702和音叉型晶体振荡器1703等。 并且,常规时刻及记时的驱动脉冲由IC1702产生,并向与未图示的 箔印刷电路相连接的各马达1300、1400的线圈组件1302、1402传 送。
电源1500如图2所示,配置在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1时至12 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该电源1500的正极与电路板1704之间这样 进行连接,即,在钮扣型的电源1500侧面,有受到插在金属构成的 底板1701上的销1501导向的正端子1502的前端弹簧部以一定的弹 簧力与之接触,在上述销1501的前端连接有正极引线片1503,进而, 正极引线片1503的前端弹簧部以一定的弹簧力与电路板1704的正极 印刷电路接触。
因此,自电源1500向IC1702供给正电源的路径是,电源1500 →正端子1502→底板1701→销1501→正极引线片1503→电路板1704 的正极印刷电路→IC1702。而电源1500的负极与电路板1704之间的 连接这样进行,即,在焊接在电源1500的端面而连通的负端子1504 的外周部所设置的弹簧部以一定的弹簧力与电路板1704的负极印刷 电路接触。
因此,自电源1500向IC1702供给负电源的路径是,电源1500 →负端子1504→电路板1704的负极印刷电路→IC1702。
如上所述,电源1500配置在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1时至12时 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相对于此,常规时刻用马达1300安装在与文 字板1002的大约6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记时用马达1400配置在 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9时至12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而IC1702 配置在与文字板1002的大约8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
因此,多功能电子表1000的零件中作为较重零件的电源1500与 上述常规时刻用马达1300、记时用马达1400及IC1702等拉开距离 配置以不对它们产生影响。因而,在发生跌落等情况时,能够避免电 源1500的重量直接对其它零件产生影响,可提高多功能电子表1000 的可靠性。此外,如上所述,常规时刻用马达1300安装在与文字板 1002的大约6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记时用马达1400设置在与文 字板1002的大约9时至12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因此,电路板1704 等的自IC1702至常规时刻用马达1300及记时用马达1400的迂回距 离可以缩短,电路板1704等的面积可以减小。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形式,不仅能够使多功能电子表1000厚 度较薄体积较小,而且使用者不必面对相重叠的常规时刻用显示部 1110与记时用显示部1210、1220、1230进行观察。因此,能够提供 具有易于使用者辨认的文字板1002的多功能电子表1000。
在本实施形式中,所示电源1500为一般的电池,但也可以在本 实施形式的多功能电子表1000中安装发电装置。此时,可以考虑将 多功能电子表1000的上述构成配置在第1层,而在第2层配置该发 电装置。
此外,作为本实施形式,对具备模拟显示式记时功能的多功能电 子表1000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将模拟显示式的多功 能的计时应用于计时装置中。
如以上所说明的,按照本发明,能够提供计时装置的厚度较薄且 体积较小并且使用者易于辨识的计时装置。此外,按照本发明,计时 装置的使用者易于辨认上述常规时刻用显示部和上述记时用显示 部,并且能够使具有记时功能的计时装置薄型化与小型化。
按照本发明,能够使分别构成常规时刻计时部与时间信息计时部 的零件的部位的平面尺寸小型化,因此,可进一步使计时装置的厚度 变薄、体积减小。
而且,按照本发明,上述常规时刻用显示部及上述记时用显示部 是在距上述计时装置的大约中心部位离开任意距离的外周部各自分 散地进行配置的,因此,这些显示部的构成零件不会重叠而增加厚 度,不会导致计时装置总体厚度加厚。
并且,按照本发明,计时装置的使用者易于辨认上述常规时刻用 显示部。
此外,按照本发明,计时装置的使用者能够瞬间读取上述记时用 显示部整体。
另外,按照本发明,常规时刻用马达与常规时刻用显示部二者是 靠近配置的,因此,可使常规时刻用轮系的构成数量为最小限度,并 且可使齿轮直径减小,能够实现计时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按照本发明,记时用马达与记时用显示部二者靠近配置, 因此,可使记时用轮系的构成数量为最小限度,并且可使齿轮直径减 小,能够实现计时装置的小型化。
此外,按照本发明,驱动上述记时用显示部的马达只要有一个即 可,因此,计时装置具有较小的内部空间即可,成本可以降低。而且, 能够准确地进行记时指示。
另外,按照本发明,上述电源部不易对上述常规时刻用马达、上 述常规时刻用轮系、上述记时用马达及上述记时用轮系等产生影响, 并且能够在计时装置跌落时避免电源重量直接影响其它部分,计时装 置的可靠性得以提高。此外,在计时装置遇到外部干扰等情况下,较 有重量的上述电源也不会对上述常规时刻用马达等其它零件产生导 致其破损等的影响。
并且,按照本发明,可使计时装置变薄,并且能够防止强度较低 的电信号输出部因冲击等外来扰动而破损,可提高计时装置的可靠 性。
而且,按照本发明,可以减少时刻修正部的轮系的零件数量从而 能够使构成零件为最小限度。并且,能够将时刻修正部配置在使用者 易于操作的部位。
此外,按照本发明,不仅能够进行有效利用计时装置空间的设 计,而且可使上述时刻修正部的构成零件达到最小限度。
下面,对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形式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1是对本发明计时装置的实施形式加以展示的概略结构框 图。
图11所示计时装置1000是具有记时功能的模拟电子表。该计时 装置1000之具有特征的部分是,装置本体1000B在侧面(厚度)方 向上分为多层(本图中为2层),第1层内配置有用来进行常规时刻 计时的常规时刻计时部1100和用来进行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的 计时的时间信息计时部1200,第2层内设有用来使常规时刻以外的时 间信息的计时回零的回零机构1200R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产生用 来驱动常规时刻计时部1100及时间信息计时部1200的驱动电压的发 电装置1600。
通过如上所述地将装置本体1000B分为2层并将各构成部分 1100、1200、1200R、1600分开进行配设,从而能够减小计时装置1000 在平面(横向)方向上的尺寸。
该计时装置1000的另一个具有特征的部分是发电装置1600周围 的结构,对此将后述(图21及图24)。
图12是展示图11所示计时装置1000的装置本体1000B内部详 细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在这里,作为常规时刻计时部1100的构成部分,具有用来以指 针指示常规时刻的常规时刻显示部1110、用来驱动常规时刻显示部 1110的指针的马达1300、用来将马达1300的驱动力向常规时刻显示 部1110的指针传递的常规时刻用轮系1100G以及可切换为常规时刻 显示部1110的时刻或日历的修正状态的切换部1100C。作为时间信息 计时部1200的构成部分,具有用来以指针指示12小时的12小时显 示部1210、以指针指示60秒钟的60秒钟显示部1220、以指针指示1 秒钟的1秒钟显示部1230、驱动各显示部1210、1220、1230的指针 的马达1400以及将马达1400的驱动力向各显示部1210、1220、1230 的指针传递的记时轮系1200G。并且,作为常规时刻计时部1100及时 间信息计时部1200的共同构成部分,具有提供用来驱动各马达 1300、1400的电能的2次电源1500以及对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 1800。作为发电装置1600的构成部分,具有用来获得机械能的旋转 锤1605以及将该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而向2次电源1500储能的发电机 构1601。
该计时装置1000利用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电能分别驱动两台马 达1300、1400,实现常规时刻计时部1100以及时间信息计时部1200 的走针。此外,靠回零机构1200R所进行的各显示部1210、1220、 1230的指针的回零,则如后所述,不是以马达驱动而是以机械方式进 行。
参照图12对以上各构成部分的配置进行说明。
图12中,第1层与第2层以在平面(横向)方向配置的第1中 间夹板2001、第2中间夹板2002以及第3中间夹板2003进行隔离; 在第1层侧,配设有与各中间夹板2001、2002、2003隔开间隔配设 的底板1701,在第2层侧,配设有与各中间夹板2001、2002、2003 隔开间隔配设的上部夹板2010。
首先对第1层侧进行说明。在各中间夹板2001、2002、2003与 底板1701之间配设有所谓的机芯1700。即,第1中间夹板2001与 底板1701之间配设有常规时刻轮系1100G;第2中间夹板2002与底 板1701之间配设有切换部1100C、马达1300以及控制电路1800;第 3中间夹板2003与底板1701之间配设有2次电源1500、马达1400 以及记时轮系1200G。并且,在马达1300、控制电路1800、2次电源 1500以及马达1400上配设有电路板1704。此外,底板1701上配设 有常规时刻显示部1110,图13所示的文字板1002上配设有各显示部 1210、1220、1230。
其次对第2层侧进行说明。第2中间夹板2002与上部夹板2010 之间配设有发电机构1601;第3中间夹板2003与上部夹板2010之 间配设有回零机构1200R。并且,上部夹板2010上配设有旋转锤 1605。
对如上构成的计时装置1000的第1层及第2层的各构成部分的 具体例子进行如下说明。
首先,结合图13~图20对第1层进行说明。
图13是构成图11及图12所示计时装置1000的第1层的各显示 部1110、1210、1220、1230从计时装置1000的正面一侧看过去的俯 视图。
图13中,作为该计时装置1000,在机芯1700上组装有文字板 1002,外壳1001的内侧镶嵌有透明的玻璃1003。在外壳1001的4 时的位置上配置有作为外操作件的柄轴钮1101。在大约2时的位置及 大约10时的位置上配置有启动/停止钮1201以及复位钮1202。此外, 在文字板1002的大约6时的位置上配置有具有常规时刻用指针的时 针1111、分针1112以及秒针1113的常规时刻显示部1110,在大约3 时的位置、大约12时的位置以及大约9时的位置上配置有具有记时 用副指针的显示部1210、1220、1230。即,在大约3时的位置上配 置有具有时分记时针1211、1212的12小时显示部1210,在大约12 时的位置上配置有具有1秒记时针1221的60秒钟显示部1220,在 大约9时的位置上配置有具有1/10秒记时针1231的1秒钟显示部 1230。
图14是构成图11及图12所示计时装置1000的第1层中除去电 路板1704的机芯1700从计时装置1000的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 图。
图14所示的机芯1700,在底板1701上的6时的方向上配置有常 规时刻轮系1100G、马达1300、切换部1100C以及构成控制电路1800 的IC1702、音叉型晶体振荡器1703、大容量电容器1814等,在12 时方向一侧配置有记时轮系1200G、马达1400以及诸如锂离子电源等 的2次电源1500。
图14中,常规时刻轮系1100G具有五号轮1121、四号轮1122、 三号轮1123、二号轮1124、跨轮1125、筒轮1126的轮系,以由它 们构成的轮系进行常规时刻的秒、分、时的指示。
图14中,马达1300、1400是步进马达,由以高导磁材料制成的 磁心作为铁心的线圈组件1302、1402、高导磁材料制成的定子1303、 1403、以及以转子磁铁及转子小齿轮构成的转子1304、1404等所构 成。在这里,图15是概略示出上述常规时刻轮系1100G的轮系与马 达1300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构成转子1304的转子小齿轮1304a与五号齿轮1121a啮合,五 号小齿轮1121b与四号齿轮1122a啮合。自转子小齿轮1304a至四号 齿轮1122a止的减速比为1/30,自IC1702输出的电信号使得转子 1304一秒钟转半圈,这样,四号轮1122以60秒转一圈,能够以嵌合 在四号轮1122前端的秒针1113指示常规时刻的秒。
此外,四号小齿轮1122b与三号齿轮1123a啮合,三号小齿轮 1123b与二号齿轮1124a啮合。自该四号小齿轮1122b至二号齿轮 1124a止的减速比为1/60,二号轮1124以60分钟转一圈,能够以嵌 合在二号轮1124前端的分针1112指示常规时刻的分。
此外,二号小齿轮1124b与跨轮齿轮1125a啮合,跨轮小齿轮 1125b与筒轮1126啮合。自该二号小齿轮1124b至筒轮1126止的减 速比为1/12,筒轮1126以12小时转一圈,能够以嵌合在筒轮1126 前端的时针1111指示常规时刻的时。
在图14中,切换部1100C具有:其一端上固定有图13所示柄轴 钮1101、另一端上嵌合有离合轮1127的柄轴1128,拨针轮1129, 拉档1131,拉档压杆1132,离合杆1133以及限制杆1130。
柄轴1128是从外部进行时刻等的修正的修正部件,通过推拉柄 轴钮1101可具有3种状态,即,柄轴1128被推到底时的状态(0态)、 拉出一档时的状态(1态)以及拉出两档时的状态(2态)。0态是常 规时刻显示部1110正常走针的状态,1态是常规时刻显示部1110与 0态同样正常走针而对日历进行修正的状态,2态是常规时刻显示部 1110停止走针而对时刻进行修正的状态。
该柄轴1128是圆筒状长杆,在其局部上具有缺口,此部分上有 拉档1131的前端部与之卡合。当进行柄轴1128的拉出操作时,拉档 1131以拉档旋转轴1131a为中心向反时针方向旋转。在拉档1131的 局部上设有棘爪销1131b,在该棘爪销1131b上卡合有拉档压杆1132 的棘爪形状部1132a,在拉档1131作旋转动作时,通过所述棘爪形状 部1132a产生棘爪力而实现0、1、2态的定位。
在拉档1131上设有棘爪销1131b以及与拉档旋转轴1131a相向 的另一个动作销1131c。该动作销1131c上卡合有设置在离合杆 1133、限制杆1130的形状内的离合杆长孔部1133a和限制杆长孔部 1130a。并且,离合轮1127其中心孔被引导到柄轴1128上,能够在 柄轴1128旋转的同时受到驱动而旋转。
离合杆1133能够以离合杆旋转轴1133b为中心旋转。并且,其 前端与离合轮1127上所设置的缺口部卡合。该离合杆1133的作用是 使离合轮1127向前后动作而建立日历修正状态及时刻修正状态。离 合杆1133具有弹簧部,始终向拉档1131的拉档旋转轴1131a方向施 加作用力。当拉档1131旋转时,拉档1131的动作销1131c也旋转, 靠与该动作销1131c卡合的离合杆长孔部1133a,离合杆1133的前 端在1态下使得离合轮1127向外形一侧、在2态下使离合轮1127向 中心一侧动作。1态时,离合轮1127上所设置的齿轮与背面一侧的日 历部件啮合,使日历修正成为可能。2态时,离合轮1127前端的齿轮 与拨针轮1129啮合,可进行时刻的修正。
限制杆1130的作用是修正时刻时对四号轮1122进行限制,同 时,输入复位信号、停止发出走针脉冲。其动作与离合杆1133同样, 通过拉档1131的动作销1131c的转动而沿着相卡合的限制杆长孔部 1130a以拉档旋转轴1131b为中心旋转,对四号轮1122进行限制的 同时与复位印刷电路接触。该限制杆1130只要在2态起作用即可, 因此,限制杆长孔部1130a的形状在0态~1态期间保持原状态而避 开拉档1131的动作销1131c的旋转轨迹。
在如上构成的结构中,当外拉柄轴钮1101将柄轴1128拉出到2 态位置时,限制杆1130上所设置的复位信号输入部1130b与安装有 IC1702的电路板1704的印刷电路相接触,停止马达脉冲的输出而停 止走针。此时,通过设置在限制杆1130上的四号限制部1130a,使得 四号齿轮1122a的旋转受到限制。当在该状态下使柄轴1128与柄轴 钮1101一起旋转时,旋转力将自离合轮1127经拨针轮1129、跨轮 过轮1125a而向跨轮1125传递。在这里,由于二号齿轮1124a以一 定的滑动力矩与二号小齿轮1124b相结合,因此,即使四号轮1122 处于被限制状态,拨针轮1129、跨轮1125、二号小齿轮1124b、筒 轮1126仍旋转。因此,分针1112及时针1111仍能够旋转而可进行 任意时刻的设定。在图14中,记时轮系1200G具有1/10秒CG(记 时)过轮1231d、1/10秒CG轮1232的轮系,1/10秒CG轮1232配 置在1秒钟显示部1230的中心位置上。通过由它们构成的轮系,在 表体的9时位置上进行1/10秒的记时指示。
此外,在图14中,记时轮系1200G还具有1秒CG第1过轮1221、 1秒CG第2过轮1222、1秒CG轮1223的轮系,1秒CG轮1223配置 在60秒钟显示部1220的中心位置。通过由它们构成的轮系,在表体 的12时位置进行1秒的记时指示。
而且,在图14中,记时轮系1200G还具有分CG第1过轮1211、 分CG第2过轮1212、分CG第3过轮1213、分CG第4过轮1214、 时CG过轮1215、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的轮系,分CG轮1216 与时CG轮1217同心地配置在12小时显示部1210的中心位置。通过 由它们构成的轮系,在表体的3时的位置进行时分的记时指示。
在这里,图6是展示上述记时轮系1200G的用来指示1/10秒的 轮系的卡合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转子小齿轮1404a与1/10秒CG过渡齿轮1231a啮合,1/10秒 CG过渡齿轮1231a与1/10秒CG齿轮1232a啮合。自转子小齿轮1404a 至1/10秒CG齿轮1232a止的减速比为1/5,自IC1702输出电信号 而使转子1404以1/10秒旋转半周,从而,1/10秒CG轮1232以1 秒旋转1周,可通过嵌合在1/10秒CG轮1232前端的1/10秒记时针 1231指示1/10秒的记时。
图17是展示上述记时轮系1200G的用来指示1秒的轮系的卡合 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1/10秒CG过渡齿轮1231a与1秒CG第1过渡齿轮1221a啮合, 1秒CG第1过渡小齿轮1221b与1秒CG第2过渡齿轮1222a啮合。 此外,1秒CG第2过渡小齿轮1222b与1秒CG齿轮1223a啮合。如 前所述,1/10秒CG过渡齿轮1231a与转子小齿轮1404a啮合,自转 子小齿轮1404a至1秒CG齿轮1223a止的减速比为1/300。因此,1 秒CG轮1223以60秒旋转1周,可通过嵌合于1秒CG轮1223前端 的1秒记时针1221指示1秒的记时。
图18是展示上述记时轮系1200G的用来指示时分的轮系的卡合 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1秒CG第2过渡齿轮1222a与分CG第1过渡齿轮1211a啮合, 分CG第1过渡齿轮1211a与分CG第2过渡齿轮1212a啮合。此外, 分CG第2过渡小齿轮1212b与分CG第3过渡齿轮1213a啮合,分CG 第3过渡小齿轮1213b与分CG第4过渡齿轮1214a啮合。而且,分 CG第4过渡小齿轮1214b与分CG齿轮1216a啮合。此外,分CG小 齿轮1216b与时CG过渡齿轮1215a啮合,时CG过渡小齿轮1215b 与时CG齿轮1217a啮合。在图15、6、7中,自转子1404至分CG齿 轮1216a止的减速比为1/18000,分CG轮1216以60分钟旋转1周, 可通过嵌合在分CG轮1216前端的分记时针1212指示分的记时。另 外,自分CG小齿轮1216b至时CG齿轮1217a止的减速比为1/12, 时CG轮1217以12小时旋转1周,可通过嵌合在时CG轮1217前端 的时记时针1211指示时的记时。
图19是构成图11及图12所示计时装置1000的第1层的电路板 1704从计时装置1000的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仅示出与电路板 1704在电气上连接的部件。
图19所示电路板1704例如是柔性印刷电路板,配设在图14所 示的机芯1700上。电路板1704上装有IC1702、音叉型晶体振荡器 1703以及大容量电容器1814等。并且,常规时刻及记时的驱动脉冲 是由IC1702产生,并向与未图示的铜箔印刷电路相连接的各马达 1300、1400的线圈组件1302、1402传送。
2次电源1500的正极与电路板1704之间这样进行连接,即,在 钮扣型的2次电源1500侧面,有受插在金属构成的底板1701上的销 1501导向的正端子1502的前端弹簧部以一定的弹簧力与之接触,在 上述销1501的前端上连接有正极引线片1503,进而,正极引线片1503 的前端弹簧部通过一定的弹簧力与电路板1704的正极印刷电路接 触。因此,自2次电源1500向IC1702供给正电源的路径是,2次电 源1500→正端子1502→销1501→正极引线片1503→电路板1704的 正极印刷电路→IC1702。而2次电源1500的负极与电路板1704之间 的连接这样进行,即,在焊接在2次电源1500的端面上而连通的负 端子1504的外周部所设置的弹簧部以一定的弹簧力与电路板1704的 负极印刷电路接触。因此,自2次电源1500向IC1702供给负电源的 路径是,2次电源1500→负端子1504→电路板1704的负极印刷电路 →IC1702。此外,负端子1504上安装有防止与第3中间夹板2003发 生短路的绝缘板1505。
图20是将图11及图12所示计时装置1000的第1层与第2层分 开的第1中间夹板2001、第2中间夹板2002以及第3中间夹板2003 从计时装置1000的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
图20所示第1中间夹板2001、第2中间夹板2002以及第3中间 夹板2003配置在图19所示的电路板1704上。第1中间夹板2001配 置在6时方向侧而将马达1300、切换部1100C以及构成控制电路1800 的音叉型晶体振荡器1703、大容量电容器1814等覆盖。第2中间夹 板2002配置在第1中间夹板2001的内侧而将常规时刻轮系1100G以 及构成控制电路1800的IC1702等覆盖。第3中间夹板2003配置在 12时方向侧而将记时轮系1200G、马达1400以及锂离子电源等2次 电源1500等覆盖。
其次,结合图21~图34对第2层侧进行说明。图21是构成图 11及图12所示计时装置1000的第2层中除去旋转锤1605的发电装 置1600(发电机构1601)及回零机构1200R从计时装置1000的背面 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
图21所示发电机构1601配设在图20所示第2中间夹板2002上, 回零机构1200R横跨于图20所示第2中间夹板2002与第3中间夹板 2003上进行配设。
在这里,结合图22及图23对发电装置1600的大致构成进行说 明。
图22及图23所示发电装置1600由卷绕在高导磁材料上的发电 线圈1602、高导磁材料制成的发电定子1603、永久磁铁和小齿轮部 构成的发电转子1604、配置在上部夹板2010上的重心侧偏的旋转锤 1605等构成。
旋转锤1605以及配置在旋转锤1605下方的旋转锤轮1606受到 固定在上部夹板2010上的轴的支撑而能够旋转,靠旋转锤螺钉1607 防止沿轴向脱落。旋转锤轮1606与发电转子传递轮1608的小齿轮部 1608a啮合,发电转子传递轮1608的齿轮部1608b与发电转子1604 的小齿轮部1604a啮合。该轮系以30倍到200倍的程度被加速。该 增速比可根据发电装置的性能和设计规格自由设定。
作为这种结构,当旋转锤1605随着使用者手腕的活动等而旋转 时,发电转子1604将高速旋转。由于发电转子1604上固定有永久磁 铁,故随着发电转子1604的旋转,穿过发电定子1603与发电线圈1602 交链的磁通的方向发生改变,通过电磁感应在发电线圈1602上产生 交流电压。该交流电压经安装在电路板1704上的整流电路1609整流 后对2次电源1500进行充电。
接下来,对该计时装置1000的另一个具有特征的部分,即发电 装置1600周围的结构结合图21及图24进行说明。在图21及图24 中,发电线圈1602经设置在线圈引线电路板1610上的引线印刷电路 与设置在导通电路板1611上的导通印刷电路连接。该导通电路板 1611的两面受到配置在上部夹板2010侧的导通压板1612与配置在 第2中间夹板2002上的导通引导座1613的夹持。并且,自该导通引 导座1613到第2中间夹板2002设有通孔,通过插在该通孔内的导通 弹簧(压缩螺旋弹簧)1614,将设在导通电路板1611上的导通印刷 电路与设在电路板1704上的电源用印刷电路连接。因此,由发电装 置1600向2次电源1500供给交流电压的路径是,发电线圈1602→ 线圈引线电路板1610的引线印刷电路→导通电路板1611的导通印刷 电路→导通弹簧1614→电路板1704的电源用印刷电路→2次电源 1500。
如上所述,导通弹簧1614处于被导通电路板1611与电路板1704 夹持而压缩的状态,因此,导通弹簧1614的两端分别与导通电路板 1611的导通印刷电路和电路板1704的电源用印刷电路紧密接触,可 提高导通的可靠性。
此外,在图21及图24中,发电机构1601被配置在上部夹板2010 侧的防磁板1615覆盖。
似这样以防磁板1615将发电机构1601覆盖,可减少发电对马达 1300的磁场影响。另外,将该防磁板1615配置在第2中间夹板2002 侧或上部夹板2010侧及第2中间夹板2002侧而将发电机构1601覆 盖也能够获得同样或更好的效果。
图25是示意回零机构1200R的主要部分的构成例的侧视剖视 图。图21所示回零机构1200R处于复位状态,图25的回零机构1200R 处于停止状态。
在图21及图25中,回零机构1200R的结构是,能够通过配置在 大致正中部位的动作凸轮1240的旋转以机械方式进行启动/停止及复 位。动作凸轮1240呈圆筒状形成,侧面上设有沿圆周以一定间距设 置的齿1240a,一个端面上设有沿圆周以一定间隔设置的柱部1240b。 作为动作凸轮1240靠卡止在齿1240a与齿1240a之间的动作凸轮跳 接杆1241可使其在静止时的相位受到限制,靠设置在动作杆1242前 端的动作凸轮旋转部1242d可向反时针方向旋转。
启动/停止的动作机构如图26所示,由动作杆1242、开关杆A1243 以及传递杆弹簧1244构成。
动作杆1242呈大致为L形的平板状形成,一端设有呈弯曲形状 的推压部1242a、椭圆形的通孔1242b以及销1242c,另一端的前端 上设有锐的推压部1242d。这样的动作杆1242作为启动/停止的动 作机构这样构成,即,其推压部1242a与启动/停止钮1201相对向, 通孔1242b内插入有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42e,传递 杆弹簧1244的一端卡止在销1242c上,推压部1242d配置在动作凸 轮1240附近。
开关杆A1243其一端作为开关部1243a形成,在大致正中部位处 设有平面形突起部1243b,另一端作为卡止部1243c形成。这种开关 杆A1243作为启动/停止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即,其大致正中部位 受到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43d的支撑而能够旋转,开 关部1243a配置在电路板1704的启动电路附近,突起部1243b配置 成能够与设在动作凸轮1240的轴向上的柱部1240b相接触,卡止部 1243c卡止在固定于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43e上。即,通过 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与电路板1704的启动电路接触而处于 开关导通的状态。此外,经底板1701等而与2次电源1500在电气上 连接的开关杆A1243具有与2次电源1500的正极相同的电位。
对如上构成的启动/停止动作机构的动作例,就启动记时的场合 结合图26~图28进行说明。
当处于记时停止的状态时,如图26所示,作为动作杆1242,以 推压部1242a自启动/停止钮1201上脱离,销1242c在传递杆弹簧 1244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a方向受到推压,通孔1242b的一 端向图示箭头b方向被推压在销1242e上的状态下而定位。此时,动 作杆1242的前端部1242d位于动作凸轮1240的齿1240a与齿1240a 之间的位置。
作为开关杆A1243,以突起部1243b在动作凸轮1240的柱部 1240b的作用下,克服设在开关杆A1243的另一端的弹性部1243c的 弹性力被上推,卡止部1243c向图示c方向被推压在销1243e上的状 态下而定位。此时,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自电路板1704的 启动电路上脱离,启动电路在电气上处于分断状态。
为了将记时从该状态转变为启动状态,当如图27所示将启动/停 止钮1201向图示箭头a方向按压时,动作杆1242的推压部1242a向 图示箭头b方向受到推压而与启动/停止钮1201接触,销1242c推压 传递杆弹簧1244使之向图示箭头c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动作 杆1242整体以通孔1242b与销1242e为导向向图示箭头d方向移动。 此时,动作杆1242的前端部1242d与动作凸轮1240的齿1240a的侧 面接触而推压之,使动作凸轮1240向图示箭头e方向旋转。
同时,随着动作凸轮1240的旋转,开关杆A1243的突起部1243b 与柱部1240b的侧面产生相位偏移而到达柱部1240b与柱部1240b的 间隙之间时,突起部1243b在弹性部1243c的复原力的作用下进入上 述间隙内。因此,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向图示箭头f方向旋 转而与电路板1704的启动电路接触,故启动电路将处于在电气上导 通的状态。
此时,动作凸轮跳接杆1241的前端部1241a被动作凸轮1240的 齿1240a上推。
并且,上述动作一直持续到动作杆1242的齿1240a移动一个间 距为止。
之后,当手从启动/停止钮1201上离开时,如图28所示,启动/ 停止钮1201在内装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动 作杆1242的销1242c在传递杆弹簧1244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向图示 箭头a方向受到推压。因此,动作杆1242整体以通孔1242b和销1242e 为导向向图示箭头b方向一直移动到通孔1242b的一端与销1242e接 触为止,恢复到与图26相同位置的状态。
此时,开关杆A1243的突起部1243b仍保持进入动作凸轮1240 的柱部1240b与柱部1240b之间的状态,因此,开关部1243a呈与电 路板1704的启动电路接触的状态,启动电路维持电气上导通的状态。 因此,记时的启动状态得以维持。
并且此时,动作凸轮跳接杆1241的前端部1241a进入动作凸轮 1240的齿1240a与齿1240a之间,对动作凸轮1240的逆向旋转进行 限制。
而要停止记时时,进行与上述启动动作同样的动作,并最终回到 图26所示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启动/停止钮1201的按下动作,可使动作杆1242 摇动而转动动作凸轮1240,并使开关杆A1243摇动,从而对记时的启 动/停止进行控制。
复位的动作机构如图21所示,由动作凸轮1240、传递杆1251、 回针传递杆1252、回针中间杆1253、回针起动杆1254、传递杆弹簧 1244、回针中间杆弹簧1255、回针跳接杆1256以及开关杆B1257构 成。复位的动作机构还由心形凸轮A1261、回零杆A1262、回零杆A 弹簧1263、心形凸轮B1264、回零杆B1265、回零杆B弹簧1266、心 形凸轮C1267、回零杆C1268、回零杆C弹簧1269、心形凸轮D1270、 回零杆D1271以及回零杆D弹簧1272构成。
在这里,作为记时复位的动作机构,在记时处于启动状态时不动 作,而在记时成为停止状态时动作。将这样的机构称作安全机构,首 先,对构成该安全机构的传递杆1251、回针传递杆1252、回针中间 杆1253、传递杆弹簧1244、回针中间杆弹簧1255、回针跳接杆1256 结合图29进行说明。图中,省略了回针中间杆弹簧1255以及回针跳 接杆1256。
传递杆1251呈大致为Y形的平板状形成,其一端上设有推压部 1251a,两岔的一个端部上设有椭圆形的通孔1251b,在推压部1251a 与通孔1251b的中间部位设有销1251c。这样的传递杆1251作为复 位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即,推压部1251a与复位钮1202相对向, 在通孔1251b内插入回针传递杆1252的销1252c,两岔的另一个端 部受到固定在机芯一侧的销1251d的支撑而能够旋转,传递杆弹簧 1244的另一端卡止在销1251c上。
回针传递杆1252以大致为矩形平板状的第1回针传递杆1252a 和第2回针传递杆1252b彼此重合地在大致正中部位可旋转地受到轴 1252g的支撑而构成。第1回针传递杆1252a的一端上设有上述销 1252c,第2回针传递杆1252b的两端上分别形成有推压部1252d、 1252e。这样的回针传递杆1252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即, 销1252c插入传递杆1251的通孔1251b内,第1回针传递杆1252a 的另一端受到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52f的支撑而能够 旋转,并且推压部1252d与回针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相对向, 推压部1252e配置在动作凸轮1240的附近。
回针中间杆1253呈大致为矩形的平板状形成,一端及中间部位 上分别设有销1253a、1253b,另一端的一个角作为推压部1253c形 成。这样的回针中间杆1253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即,回 针中间杆弹簧1255的一端卡止在销1253a上,回针跳接杆1256的一 端卡止在销1253b上,推压部1253c与第2回针传递杆1252b的推压 部1252d相对向,另一端的另一个角受到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 上的销1253d的支撑而能够旋转。
对如上构成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结合图29~图32进行说明。
当记时处于启动状态时,如图29所示,作为传递杆1251,以推 压部1251a自复位钮1202上脱离,销1251c在传递杆弹簧1244的弹 性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a方向受到推压的状态下而定位。此时,第 2回针传递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位于动作凸轮1240的柱部1240b 与柱部1240b的间隙的外侧。
在该状态下,如图30所示,当将复位钮1202向图示箭头a方向 按压时,传递杆1251的推压部1251a与复位钮1202接触而向图示箭 头b方向受到推压,销1251c推压传递杆弹簧1244使之向图示箭头c 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传递杆1251整体以销1251d为中心向图 示箭头d方向旋转。并且,随着该旋转,第1回针传递杆1252a的销 1252c将沿着传递杆1251的通孔1251b移动,因此,第1回针传递 杆1252a以销1252f为中心向图示箭头e方向旋转。
此时,第2回针传递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进入动作凸轮1240 的柱部1240b与柱部1240b的间隙内,因此,作为推压部1252d,即 使与回针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接触,由于第2回针传递杆 1252b以轴1252g为中心旋转而将移动量吸收,因此,推压部1253c 不会受到推压部1252d的推压。因此,复位钮1202的操作力在回针 传递杆1252处中断而不会向后述的回针中间杆1253之后的复位动作 机构进行传递,因此,当记时处于启动状态时,即使误按了复位钮 1202,也能够防止记时复位。
而当记时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31所示,作为传递杆1251,以 推压部1251a自复位钮1202上脱离,销1251c在传递杆弹簧1244的 弹性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a方向受到推压的状态下而定位。此时, 第2回针传递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与动作凸轮1240的柱部1240b 的侧面接触。
在该状态下,如图32所示,当用手将复位钮1202向图示箭头a 方向按压时,传递杆1251的推压部1251a与复位钮1202接触而向图 示箭头b方向受到推压,销1251c推压传递杆弹簧1244使之向图示 箭头c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传递杆1251整体以销1251d为中 心向图示箭头d方向旋转。并且,随着这一旋转,第1回针传递杆1252a 的销1252c沿通孔1251b移动,因此,第1回针传递杆1252a以销 1252f为中心向图示箭头e方向旋转。
此时,第2回针传递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被阻挡在动作凸轮 1240的柱部1240b的侧面,因此,第2回针传递杆1252b将以轴1252g 为中心向图示箭头f方向旋转。随着这一旋转,第2回针传递杆1252b 的推压部1252d与回针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接触而进行推 压,因此,回针中间杆1253将以销1253d为中心向图示箭头g方向 旋转。因此,复位钮1202的操作力可向后述的回针中间杆1253以后 的复位的动作机构传递,因此,当记时处于停止状态时,可通过按压 复位钮1202将记时复位。而当该复位受到激发时,开关杆B1257的 接点与电路板1704的复位电路接触,从而将记时以电气方式复位。
下面,对构成图21所示记时的复位动作机构的主要机构的回针 起动杆1254、心形凸轮A1261、回零杆A1262、回零杆A弹簧1263、 心形凸轮B1264、回零杆B1265、回零杆B弹簧1266、心形凸轮C1267、 回零杆C1268、回零杆C弹簧1269、心形凸轮D1270、回零杆D1271 以及回零杆D弹簧1272结合图33进行说明。
回针起动杆1254呈大致为I字形的平板状形成,其一端上形成 有椭圆形的通孔1254a,另一端上形成有杆D抑制部1254b,正中部 位上形成有杆B抑制部1254c及杆C抑制部1254d。这样的回针起动 杆1254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如下构成,即,可旋转地固定其正中部 位,在通孔1254a内插入有回针中间杆1253的销1253b。
心形凸轮A1261、B1264、C1267、D1270分别固定在1/10秒CG 轮1232、1秒CG轮1223、分CG轮1216和时CG轮1217的各自的旋 转轴上。
回零杆A1262其一端作为叩击心形凸轮A1261的锤部1262a形 成,另一端上形成有旋转限制部1262b,正中部位设有销1262c。这 样的回零杆A1262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如下构成,即,另一端受到固 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53d的支撑而能够旋转,回零杆A 弹簧1263的一端卡止在销1262c上。
回零杆B1265其一端作为叩击心形凸轮B1264的锤部1265a形 成,另一端上形成有旋转限制部1265b及推压部1265c,在正中部位 设有销1265d。这样的回零杆B1265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 即,另一端受到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53d的支撑而能 够旋转,回零杆B弹簧1266的一端卡止在销1265d上。
回零杆C1268其一端作为叩击心形凸轮C1267的锤部1268a形 成,另一端上形成有旋转限制部1268b及推压部1268c,在正中部位 设有销1268d。这样的回零杆C1268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 即,另一端受到固定在机芯一侧的销1268e的支撑而能够旋转,回零 杆C弹簧1269的一端卡止在销1268d上。
回零杆D1271其一端作为叩击心形凸轮D1270的锤部1271a形 成,另一端上设有销1271b。这样的回零杆D1271作为复位的动作机 构这样构成,即,另一端受到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71c 的支撑而能够旋转,回零杆D弹簧1272的一端卡止在销1271b上。
对如上构成的复位动作机构的动作例结合图33和图34进行说 明。
当记时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33所示,作为回零杆A1262,以旋 转限制部1262b卡止在回零杆B1265的旋转限制部1265b上,销1262c 在回零杆A弹簧126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a方向受到推压 的状态下而定位。
作为回零杆B1265,以旋转限制部1265b卡止在回针起动杆1254 的杆B抑制部1254c上,并且,推压部1265c被推压在动作凸轮1240 的柱部1240b的侧面上,销1265d在回零杆B弹簧1266的弹性力的 作用下向图示箭头b方向受到推压的状态下而定位。
作为回零杆C1268,以旋转限制部1268b卡止在回针起动杆1254 的杆C抑制部1254d上,并且,推压部1268c被推压在动作凸轮1240 的柱部1240b的侧面上,销1268d在回零杆C弹簧1269的弹性力的 作用下向图示箭头c方向受到推压的状态下而定位。
作为回零杆D1271,以销1271b卡止在回针起动杆1254的杆D 抑制部1254b上,并在回零杆D弹簧127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图示 箭头d方向受到推压的状态下而定位。
因此,各回零杆A1262、B1265、C1268、D1271的各锤部1262a、 1265a、1268a、1271a与各心形凸轮A1261、B1264、C1267、D1270 相距既定距离而定位。
在该状态下,当如图32所示,回针中间杆1253以销1253d为中 心向图示箭头g方向旋转时,将如图34所示,回针中间杆1253的销 1253b在回针起动杆1254的通孔1254a内边推压通孔1254a边移动, 因此,回针起动杆1254向图示箭头a方向旋转。
于是,回零杆B1265的旋转限制部1265b自回针起动杆1254的 杆B抑制部1254c上脱离,回零杆B1265的推压部1265c进入动作凸 轮1240的柱部1240b与柱部1240b的间隙内。这样,回零杆B1265 的销1265d在回零杆B弹簧1266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c方 向受到推压。同时,旋转限制部1262b的限制被解除,回零杆A1262 的销1262c在回零杆A弹簧1263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b方 向受到推压。因此,回零杆A1262及回零杆B1265以销1253d为中心 向图示箭头d方向及e方向旋转,各锤部1262a及1265a叩击各心形 凸轮A1261及B1264而使其旋转,使1/10秒记时针1231及1秒记时 针1221各自回零。
同时,回零杆C1268的旋转限制部1268b自回针起动杆1254的 杆C抑制部1254d上脱离,回零杆C1268的推压部1268c进入动作凸 轮1240的柱部1240b与柱部1240b的间隙内,回零杆C1268的销 1268d在回零杆C弹簧1269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f方向受 到推压。并且,回零杆D1271的销1271b自回针起动杆1254的杆D 抑制部1254b上脱离。由此,回零杆D1271的销1271b在回零杆D弹 簧1272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h方向受到推压。因此,回零 杆C1268及回零杆D1271以销1268e及销1271c为中心向图示箭头i 方向及j方向旋转,各锤部1268a及1271a叩击各心形凸轮C1267及 D1270而使其旋转,使时分记时针1211、1212各自回零。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动作,当记时处于停止状态时,可通过按压复 位钮1202将记时复位。图35是图11的计时装置1000中除去机构性 部分的系统整体的构成例的概略框图。
由包括有音叉型晶体振荡器1703的晶体振荡电路1801所输出的 例如32kHz的信号SQB输入高频分频电路1802而分频为6kHz至 128Hz的频率。通过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号SHD输入低频 分频电路1803而分频为64Hz至1/80Hz的频率。而该低频分频电路 1803的产生频率可通过与低频分频电路1803连接的基本钟表复位电 路1804实现复位。
经低频分频电路1803分频的信号SLD作为信号输入马达脉冲发 生电路1805,当该分频信号SLD以例如每1秒或1/10秒有效时,将 产生马达驱动用脉冲和检测马达旋转等用的脉冲SPW。马达脉冲发生 电路1805所产生的马达驱动用脉冲SPW供给常规时刻计时部1100的 马达1300,常规时刻计时部1100的马达1300受到驱动,而时序与 之不同的、检测马达旋转等用的脉冲SPW供给马达检测电路1806,对 马达1300的外部磁场及马达1300的转子的旋转进行检测。并且,经 马达检测电路1806检测的外部磁场检测信号及旋转检测信号SDW向 马达脉冲发生电路1805进行反馈。
发电装置1600所发出的交流电压SAC经充电控制电路1811向整 流电路1609输入,经例如半波整流而成为直流电压SDC向2次电源 1500充电。通过电压检测电路1812经常性地或随机地检测2次电源 1500两端之间的电压SVB,根据2次电源1500充电量过足或过低的 状态,相应的充电控制命令SFC输入到充电控制电路1811。并且,根 据该充电控制命令SFC,控制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交流电压SAC或停 止或开始向整流电路1609供给。
并且,对2次电源1500充电的直流电压SDC输入具有升压用电 容器1813a的升压电路1813而以预定的倍数升压。并且,升压后的 直流电压SDU储能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中。
在这里,升压是为了在2次电源1 500的电压即使低于马达或电 路的工作电压时仍能够使它们可靠工作的手段。即,马达和电路均能 够以储存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内的电能进行驱动。但是,当2次电 源1500的电压升高到接近1.3V左右时,将大容量电容器1814和2 次电源1500并联使用。
通过电压检测电路1812经常性地或随机地检测大容量电容器 1814的两端之间的电压SVC,根据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电能剩余量 状态,相应的升压命令SUC输入升压控制电路1815。并且,根据该升 压命令SUC,对升压电路1813的升压倍率SWC进行控制。升压倍率是 指2次电源1500的电压升压,发生于大容量电容器1814时的倍率, 若以(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电压)/(2次电源1500的电压)表示, 则以3倍、2倍、1.5倍、1倍等倍率进行控制。
启动/停止钮1201所附带的开关A1821及复位钮1202所附带的 开关B1822所发出的启动信号SST或停止信号SSP及复位信号SRT, 经用来判断是否按压了启动/停止钮1201的开关输入电路1823或判 断是否按压了复位钮1202的开关输入电路/震颤防止电路1823,向控 制记时的各模式的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入。此外,开关A1821上具 有作为开关保持机构的开关杆A1243,开关B1822上具有开关杆 B1257。
此外,经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号SHD还输入到模式控 制电路1824中。并且,根据启动信号SST,自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 出启动/停止控制信号SMC,根据该启动/停止控制信号SMC而自记时 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产生的记时基准信号SCB向马达脉冲发生电 路1826输入。
而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所产生的记时基准信号SCB还输 入到记时用低频分频电路1827中,经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 号SHD与该记时基准信号SCB同步地分频为64Hz至16Hz的频率。并 且,经记时用低频分频电路1827分频后的信号SCD向马达脉冲发生 电路1826输入。
记时基准信号SCB及分频信号SCD作为定时信号向马达脉冲发生 电路1826输入。以例如每1/10秒或1秒的记时基准信号SCB的输出 时序使分频信号SCD有效,根据该分频信号SCD等产生马达驱动用脉 冲和检测马达旋转等用的脉冲SPC。马达脉冲发生电路1826所产生的 马达驱动用脉冲SPC供给记时的马达1400,使记时的马达1400受到 驱动,此外,以与之不同的时序将检测马达旋转等用的脉冲SPC供给 马达检测电路1828,对马达1400的外部磁场及马达1400的转子的 旋转进行检测。并且,经马达检测电路1828检测的外部磁场检测信 号及旋转检测信号SDG向马达脉冲发生电路1826进行反馈。
并且,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所产生的记时基准信号SCB 还向例如16位的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输入而进行计数。当该计数器 达到预定值,即达到极限检测时间时,自动停止信号SAS将向模式控 制电路1824输入。此时,将停止信号SSP输入给记时基准信号发生 电路1825,使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在停止的同时复位。
此外,当向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入停止信号SSP时,启动/停止 控制信号SMC停止输出,记时基准信号SCB的产生也停止,对记时马 达1400的驱动中止。并且,在记时基准信号SCB停止产生后,即, 后述的启动/停止控制信号SMC停止产生后,向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 入的复位信号SRT作为复位控制信号SRC向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 1825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输入,在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 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复位的同时,各记时针复位(回零)。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在不超出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进 行各种改动。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具有各自独立的常规时刻驱动用马达 1300和记时驱动用马达1400两个马达,但也可以应用于设有两个以 上记时驱动用马达的场合,可实现其小型化。
此外,作为计时装置,对具有模拟显示的记时功能的电子表进行 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应用于数字显示的多功能计时装 置。
如以上所说明的,按照本发明,常规时刻计时部与时间信息计时 部同回零机构层叠配置而构成,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本体的空间,可 提高本体平面(横向)方向尺寸小型化等设计的自由度。此外,虽然 回零机构结构复杂且弹簧零件等较多,组装方面也需要技术,而且轮 系部分是组装时状态不易稳定的部分。但是,由于其结构是回零机构 配设在与配设有常规时刻计时部和时间信息计时部的层不同的层 内,因此,可在各自的轮系及其支持部件完成组装之后装入回零机 构,不会导致组装时状态不易稳定的轮系部分的损坏或轮的散落,提 高了可组装性。另外,对于零件数量多的回零机构和轮系部分同层配 设的场合来说,在发生问题时必须整个重新组装。相比之下,由于采 用了双层结构,可在各层组装完成时进行组装检查,若发现问题当时 即可进行修正,因此,具有提高作业效率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常规时刻计时部与时间信息计时部同发电装置层叠 配置而构成,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本体的空间,可提高本体平面(横 向)方向尺寸小型化等设计的自由度。
按照本发明,常规时刻计时部与时间信息计时部同回零机构与发 电装置层叠配置而构成,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本体的空间,可提高本 体平面(横向)方向尺寸小型化等设计的自由度。
按照本发明,回零机构配置在时间信息计时部附近,因此,零件 可小型化,具有节省空间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回零机构的空闲空间可得到利用,并且不必以平面 形式与回零机构重叠,因此,可实现小型化。
按照本发明,回零机构与发电装置同层配置,因此,可使本体平 面(横向)方向和侧面(厚度)方向的尺寸小型化,进一步提高设计 自由度。
按照本发明,回零机构与发电装置配置在不同层,因此,可使本 体平面(横向)方向的尺寸大幅度小型化,进一步提高设计自由度。
按照本发明,可利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提高电接触的可靠性,提 高导通可靠性和组装性。
按照本发明,发电的磁场不会影响马达,因此,可大幅度提高动 作精度。
按照本发明,可提高电能储存的效率。
按照本发明,可实现电能储存的自动化,因此,能够总处于良好 的计量状态,不会在计量过程中因电压突然降低而导致动作不正常。
按照本发明,可提供过去所没有的小型且不必进行电池等的更换 作业的记时装置。
按照本发明,能够显示两种以上的时间单位,因此,能够获得更 高精度的时间信息和长时间内的时间信息。
按照本发明,两种以上时间单位的显示是以轮系的机械动作实现 的,因此,能够提高显示的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能够作为过去所没有的小型且不必进行电池等的更 换作业的手表构成。
按照本发明,可提供兼有现有机械表所没有的石英表的时间精度 和指针可瞬时返回0位置的机械表的回零机构的、高精度的、具有高 级感的石英表。
下面,对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形式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作为本发明计时装置的具有特征的部分,是通过常规时刻显示与 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显示的配置所实现的机械回零机构的结 构。
图36是本发明计时装置的实施形式从正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 图。
图36所示的计时装置1000是具有记时功能的模拟式电子表,外 壳1001的内侧镶嵌有文字板1002及透明的玻璃1003。在外壳1001 的4时的位置上配置有作为外操作件的柄轴钮1101,在大约2时位置 及大约10时位置上配置有记时用的启动/停止钮1201及复位钮 1202。此外,在文字板1002的大约6时的位置上配置有具有作为常 规时刻用指针的时针1111、分针1112及秒针1113的常规时刻显示 部1110,在大约3时位置、大约12时的位置及大约9时的位置上配 置有具有副指针的显示部1210、1220、1230。即,大约3时的位置 上配置有以指针指示12小时的具有时分记时针1211、1212的12小 时显示部1210,在大约12时位置上配置有以指针指示60秒钟的具有 1秒记时针1221的60秒钟显示部1220,在大约9时的位置上配置有 以指针指示1秒钟的具有1/10秒记时针1231的1秒钟显示部1230。
如上所述,图36所示计时装置1000,其常规时刻显示部1110、 12小时显示部1210、60秒钟显示部1220及1秒钟显示部1230配置 在计时装置1000的本体的中心之外的位置上,因此,后述回零机构 1200R可配置在计时装置1000的本体的中心位置上。
图37是图36所示计时装置1000的机芯1700从计时装置1000 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
图37所示机芯1700,在底板1701上的6时方向侧配置有驱动常 规时刻显示部1110的针的马达1300、将马达1300的驱动力向常规 时刻显示部1110的指针进行传递的常规时刻轮系1100G、将常规时刻 显示部1110切换为时刻或日历修正状态的切换部1100C以及构成控 制电路1800的IC1702、音叉型晶体振荡器1703、大容量电容器1814 等;在12时方向侧配置有驱动12小时显示部1210、60秒钟显示部 1220、1秒钟显示部1230的指针的马达1400、将马达1400的驱动力 向各显示部1210、1220、1230的指针进行传递的记时轮系1200G及 锂离子电源等的2次电源1500。
图37中,常规时刻轮系1100G具有五号轮1121、四号轮1122、 三号轮1123、二号轮1124、跨轮1125、筒轮1126的轮系。以由它 们构成的轮系进行常规时刻的秒指示、分指示及时指示。上述各指针 轮的旋转中心的位置配置在装置本体的大致正中的周边部位。即,可 以有这样两种情况:包括各指针轮的齿轮部在内,整体离开装置本体 正中部位配置;虽然各指针轮的旋转中心离开装置本体的正中部位, 但齿轮部的外周部分等的一部分在装置本体的正中处进行配置。
图37中,马达1300、1400是步进马达,由高导磁材料制成的磁 心作为铁心的线圈组件1302、1402、高导磁材料制成的定子1303、 1304、由转子磁铁及转子小齿轮构成的转子1304、1404构成。
图37中,切换部1100c具有:一端固定有图36所示柄轴钮1101 而另一端嵌合有离合轮1127的柄轴1128,拨针轮1129,拉档1131, 拉档压杆1132,离合杆1133以及限制杆1130。
在拉档1131上设有棘爪销1131b以及与拉档旋转轴1131a相对 向的另一个动作销1131c。该动作销1131c上卡合有设置在离合杆 1133和限制杆1130的形状内的离合杆长孔部1133a和限制杆长孔部 1130a。并且,离合轮1127其中心孔被引导到柄轴1128上,能够在 柄轴1128旋转的同时受到驱动而旋转。
离合杆1133能够以离合杆旋转轴1133b为中心旋转。并且,其 前端与离合轮1127上所设置的缺口部卡合。该离合杆1133的作用是 使离合轮1127向前后动作而建立日历修正状态及时刻修正状态。离 合杆1133具有弹簧部,始终向拉档1131的拉档旋转轴1131a方向施 加作用力。当拉档1131旋转时,拉档1131的动作销1131c也旋转, 通过与该动作销1131c卡合的离合杆长孔部1133a,离合杆1133的 前端在1态下使得离合轮1127向外形侧、在2态下使离合轮1127向 中心一侧动作。1态时,离合轮1127上所设有的齿轮与背面一侧的日 历部件啮合,使日历修正成为可能。2态时,离合轮1127前端的齿轮 与拨针轮1129啮合,使时刻的修正成为可能。
限制杆1130的作用是修正时刻时对四号轮1122进行限制的同时 输入复位信号、停止发出走针脉冲。其动作与离合杆1133同样,通 过拉档1131的动作销1131c的转动,沿相卡合的限制杆长孔部1130a 以限制杆旋转轴1130b为中心旋转,对四号轮1122进行限制的同时 与复位印刷电路接触。限制杆1130只要在2态起作用即可,因此, 限制杆长孔部1130a的形状在0态~1态期间保持原状态而避开拉档 1131的动作销1131c的旋转轨迹。
对于如上所述的构成,当外拉柄轴钮1101将柄轴1128拉出到2 态位置时,限制杆1130上所设置的复位信号输入部1130b与安装有 IC1702的电路板1704的印刷电路相接触,停止马达脉冲的输出而停 止走针。此时,通过设置在限制杆1130上的四号限制部1130a,使得 四号齿轮1122a的旋转受到限制。在该状态下,当柄轴1128与柄轴 钮1101一起旋转时,旋转力将自离合轮1127经拨针轮1129、跨轮 过轮1125a而向跨轮1125传递。在这里,由于二号齿轮1124a以一 定的滑动力矩与二号小齿轮1124b相结合,因此,即使四号轮1122 处于被限制状态,拨针轮1129、跨轮1125、二号小齿轮1124b、筒 轮1126仍旋转。因此,分针1112及时针1111仍能够旋转而可进行 任意时刻的设定。在图37中,记时轮系1200G具有1/10秒CG(“记 时”)过轮1231、1/10秒CG轮1232的轮系,1/10秒CG轮1232配 置在1秒钟显示部1230的中心位置上。通过由它们构成的轮系,在 表体的9时的位置进行1/10秒的记时指示。
此外,在图37中,记时轮系1200G还具有1秒CG第1过轮1221、 1秒CG第2过轮1222、1秒CG轮1223的轮系,1秒CG轮1223配置 在60秒钟显示部1220的中心位置。通过由它们构成的轮系,在表体 的12时的位置进行1秒的记时指示。
而且,在图37中,记时轮系1200G还具有分CG第1过轮1211、 分CG第2过轮1212、分CG第3过轮1213、分CG第4过轮1214、 时CG过轮1215、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的轮系,分CG轮1216 与时CG轮1217同心地配置在12小时显示部1210的中心位置。通过 由它们构成的轮系,在表体的3时位置进行时分的记时指示。上述各 指针轮的旋转中心的位置配置在装置本体的大致正中位置的周边部 位。即,有这样两种配置形式:包括各指针轮的齿轮部在内,整体离 开装置本体正中部位配置;虽然各指针轮的旋转中心离开装置本体的 正中部位,但齿轮部的外周部分等的局部在装置本体的正中处进行配 置。
此外,除了象本实施形式这样,常规时刻显示部1110与时间信 息显示部1210、1220、1230双方的指针轮配置在装置本体的正中的 周边部位之外,也可以是仅常规时刻显示部1110的指针轮配置在装 置本体的正中部位的形式。
图38是图37所示机芯1700上配设的电路板1704从计时装置 1000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仅示出在电气上与电路板1704连接 的零件。
图38所示电路板1704例如是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有IC1702、 音叉型晶体振荡器1703、大容量电容器1814等。并且,常规时刻及 记时的驱动脉冲是由IC1702产生,并向与未图示的铜箔印刷电路相 连接的各马达1300、1400的线圈组件1302、1402传递。
2次电源1500的正极与电路板1704之间这样进行连接,即,在 钮扣型的2次电源1500侧面,有受插在金属构成的底板1701上的销 1501导向的正端子1502的前端弹簧部以一定的弹簧力与之接触,在 上述销1501的前端上连接有正极引线片1503,进而,正极引线片1503 的前端弹簧部通过一定的弹簧力与电路板1704的正极印刷电路接 触。因此,自2次电源1500向IC1702供给正电源的路径是,2次电 源1500→正端子1502→销1501→正极引线片1503→电路板1704的 正极印刷电路→IC1702。而2次电源1500的负极与电路板1704的连 接这样进行,即,在焊接在2次电源1500的端面而导通的负端子1504 的外周部所设置的弹簧部以一定的弹簧力与电路板1704的负极印刷 电路接触。因此,2次电源1500向IC1702供给负电源的路径是,2 次电源1500→负端子1504→电路板1704的负极印刷电路→IC1702。 此外,负端子1504上还安装有防止与第3中间夹板2003短路的绝缘 板1505。
图39是图38所示电路板1704上配设的第1中间夹板2001、第 2中间夹板2002以及第3中间夹板2003从计时装置1000背面一侧 看过去的俯视图。
如图39所示,第1中间夹板2001以将马达1300、切换部1100C 以及构成控制电路1800的音叉型晶体振荡器1703、大容量电容器 1814等覆盖地配置在6时方向侧的最外一侧。第2中间夹板2002以 将常规时刻轮系1100G以及构成控制电路1800的IC1702等覆盖地配 置在第1中间夹板2001的内侧。而第3中间夹板2003以将记时轮系 1200G、马达1400以及锂离子电源等的2次电源1500等覆盖地配置 在12时方向侧。
图40是图39所示第2中间夹板2002上所配设的将机械能转换 为电能并产生用来驱动常规时刻计时部1100及时间信息计时部1200 的驱动电压的发电装置1600(去除旋转锤1605的发电机构1601)以 及图39所示第3中间夹板2003及第1中间夹板2102上所配设的将 常规时刻以外的时间信息的计时回零的回零机构1200R从计时装置 1000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视图。而图41是发电机构1601上所配设的 发电装置1600的旋转锤1605从计时装置1000背面一侧看过去的俯 视图。
图40及图41所示发电装置1600由卷绕在高导磁材料上的发电 线圈1602、高导磁材料制成的发电定子1603、永久磁铁和小齿轮部 构成的发电转子1604、配置在上部夹板2010上的重心侧偏的旋转锤 1605等构成。
旋转锤1605以及配置在旋转锤1605下方的旋转锤轮1606受到 固定在上部夹板2010上的轴的支撑而能够旋转,靠旋转锤螺钉防止 沿轴向脱落。旋转锤轮1606与发电转子传递轮的小齿轮部1608a啮 合,发电转子传递轮的齿轮部1608b与发电转子1604的小齿轮部1604 啮合。该轮系以30倍到200倍的程度加速。该增速比可根据发电装 置的性能和钟表的规格自由设定。
作为这种结构,当旋转锤1605随着使用者手腕的活动等而旋转 时,发电转子1604将高速旋转。由于发电转子1604上固定有永久磁 铁,故随着发电转子1604的旋转,穿过发电定子1603与发电线圈1602 交链的磁通的方向发生改变,通过电磁感应在发电线圈1602上产生 交流电压。该交流电压经安装在电路板1704上的整流电路整流后对2 次电源1500进行充电。
下面,对本发明具有特征的部分的回零机构1200R进行说明。
图42是回零机构1200R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例的侧视剖视 图。图40所示回零机构1200R处于复位状态,图42所示回零机构 1200R处于停止状态。
在图40及图42中,回零机构1200R的结构是,能够通过配置在 计时装置1000的大致正中部位的动作凸轮1240的旋转以机械方式进 行启动/停止及复位。动作凸轮1240呈圆筒状形成,在侧面上沿圆周 以一定间距设有齿1240a,一个端面上设有沿圆周以一定间距设置的 柱1240b。作为动作凸轮1240,通过卡止在齿1240a与齿1240a之间 的动作凸轮跳接杆1241,其静止时的相位受到限制,靠设置在动作杆 1242前端的动作凸轮旋转部1242d可反时针旋转。
启动/停止的动作机构如图43所示,由动作杆1242、开关杆A1243 以及传递杆弹簧1244构成。动作杆1242呈大致为L形的平板状形成, 一端设有呈弯曲形状的推压部1242a、椭圆形的通孔1242b以及销 1242c,另一端的前端上设有锐角的推压部1242d。这样的动作杆1242 作为启动/停止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即,其推压部1242a与启动/停 止钮1201相对向,通孔1242b内插入有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 的销1242e,传递杆弹簧1244的一端卡止在销1242c上,推压部1242d 配置在动作凸轮1240附近。
开关杆A1243,其一端作为开关部1243a形成,在大致正中部位 处设有平面形突起部1243b,另一端作为卡止部1243c形成。这种开 关杆A1243作为启动/停止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即,其大致正中部 位受到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43d的支撑而能够旋转, 开关部1243a配置在电路板1704的启动电路附近,突起部1243b配 置成能够与设在动作凸轮1240的轴向上的柱部1240b相接触,卡止 部1243c卡止在固定于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43e上。即,通 过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与电路板1704的启动电路接触而处 于开关导通的状态。此外,经底板1701等与2次电源1500在电气上 连接的开关杆A1243具有与2次电源1500的正极相同的电位。
对如上构成的启动/停止的动作机构的动作例,就启动记时的场 合结合图43~图45进行说明。
当记时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43所示,作为动作杆1242,以推 压部1242a自启动/停止钮1201上脱离,销1242c在传递杆弹簧1244 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a方向受到推压,通孔1242b的一端向 图示箭头b方向被推压在销1242e上的状态下而定位。此时,动作杆 1242的前端部1242d位于动作凸轮1240的齿1240a与齿1240a之间 的位置。
作为开关杆A1243,以突起部1243b在动作凸轮1240的柱1240b 的作用下,克服设在开关杆A1243的另一端的弹性部1243c的弹性力 被上推,卡止部1243c向图示c方向被推压在销1243e上的状态下而 定位。此时,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自电路板1704的启动电 路上离开,启动电路在电气上处于分断状态。
为了将记时从该状态转变为启动状态,如图44所示,当将启动/ 停止钮1201向图示箭头a方向按压时,动作杆1242的推压部1242a 向图示箭头b方向受到推压而与启动/停止钮1201接触,销1242c推 压传递杆弹簧1244使之向图示箭头c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动 作杆1242整体以通孔1242b与销1242e为导向向图示箭头d方向移 动。此时,动作杆1242的前端部1242d与动作凸轮1240的齿1240a 的侧面接触而推压之,使动作凸轮1240向图示箭头e方向旋转。
同时,随着动作凸轮1240的旋转,开关杆A1243的突起部1243b 与柱部1240b的侧面产生相位偏移而到达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 之间时,突起部1243b在弹性部1243c的复原力的作用下进入上述间 隙内。因此,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向图示箭头f方向旋转而 与电路板1704的启动电路接触,故启动电路将处于在电气上导通的 状态。
此时,动作凸轮跳接杆1241的前端部1241a被动作凸轮1240的 齿1240a上推。
并且,上述动作一直持续到动作杆1242的齿1240a移动一个间 距为止。
之后,当手离开启动/停止钮1201时,如图45所示,启动/停止 钮1201在内装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动作杆 1242的销1242c在传递杆弹簧1244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 a方向受到推压。因此,动作杆1242整体以通孔1242b和销1242e 为导向,向图示箭头b方向一直移动到通孔1242b的一端与销1242e 接触为止,恢复到与图43相同位置的状态。
此时,开关杆A1243的突起部1243b仍保持进入动作凸轮1240 的柱1240b与柱1240b之间的状态,因此,开关部1243a呈与电路板 1704的启动电路接触的状态,启动电路维持电气上导通的状态。因 此,记时的启动状态得以维持。
并且此时,动作凸轮跳接杆1241的前端部1241a进入动作凸轮 1240的齿1240a与齿1240a之间,对动作凸轮1240的反向旋转进行 限制。
另一方面,需停止记时时,进行与上述启动动作同样的动作,并 最终回到图43所示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启动/停止钮1201的按下动作,可使动作杆1242 摇动而转动动作凸轮1240,并使开关杆A1243摇动,从而对记时的启 动/停止进行控制。
复位的动作机构如图40所示,由动作凸轮1240、传递杆1251、 回针传递杆1252、回针中间杆1253、回针起动杆1254、传递杆弹簧 1244、回针中间杆弹簧1255、回针跳接杆1256以及开关杆B1257构 成。复位的动作机构还由心形凸轮A1261、回零杆A1262、回零杆A 弹簧1263、心形凸轮B1264、回零杆B1265、回零杆B弹簧1266、心 形凸轮C1267、回零杆C1268、回零杆C弹簧1269、心形凸轮D1270、 回零杆D1271以及回零杆D弹簧1272构成。
在这里,作为记时的复位动作机构,在记时处于启动状态时不动 作,而在记时成为停止状态时动作。将这样的机构称作安全机构,首 先,对构成该安全机构的传递杆1251、回针传递杆1252、回针中间 杆1253、传递杆弹簧1244、回针中间杆弹簧1255、回针跳接杆1256 结合图46进行说明。图中,省略了回针中间杆弹簧1255以及回针跳 接杆1256。
传递杆1251呈大致为Y字形的平板状形成,其一端上设有推压 部1251a,两岔的一个端部上设有椭圆形的通孔1251b,在推压部 1251a与通孔1251b的中间部位设有销1251c。这样的传递杆1251 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即,推压部1251a与复位钮1202相 对向,通孔1251b内插入有回针传递杆1252的销1252c,两岔的另 一个端部受到固定在机芯侧的销1251d的支撑而能够旋转,传递杆弹 簧1244的另一端卡止在销1251c上。
回针传递杆1252以大致为矩形平板状的第1回针传递杆1252a 和第2回针传递杆1252b彼此重合地在大致正中部位可旋转地受到轴 1252g的支撑而构成。第1回针传递杆1252a的一端上设有上述销 1252c,第2回针传递杆1252b的两端上分别形成有推压部1252d、 1252e。这样的回针传递杆1252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即, 销1252c插入传递杆1251的通孔1251b内,第1回针传递杆1252a 的另一端受到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52f的支撑而能够 旋转,并且推压部1252d与回针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相对向, 推压部1252e配置在动作凸轮1240的附近。
回针中间杆1253呈大致为矩形的平板状形成,在一端以及中间 部位分别设有销1253a、1253b,另一端的一个角作为推压部1253c 形成。这样的回针中间杆1253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即, 回针中间杆弹簧1255的一端卡止在销1253a上,回针跳接杆1256的 一端卡止在销1253b上,推压部1253c与第2回针传递杆1252b的推 压部1252d相对向,另一端的另一个角受到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 上的销1253d的支撑而能够旋转。
对如上构成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结合图46~图49进行说明。
当记时处于启动状态时,如图46所示,作为传递杆1251,以推 压部1251a自复位钮1202上脱离,销1251c在传递杆弹簧1244的弹 性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a方向受到推压的状态下而定位。此时,第 2回针传递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位于动作凸轮1240的柱1240b 与柱1240b的间隙的外侧。
在该状态下,如图47所示,当将复位钮1202向图示箭头a方向 按压时,传递杆1251的推压部1251a与复位钮1202接触而向图示箭 头b方向受到推压,销1251c推压传递杆弹簧1244使之向图示箭头c 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传递杆1251整体以销1251d为中心向图 示箭头d方向旋转。并且,随着该旋转,第1回针传递杆1252a的销 1252c将沿着传递杆1251的通孔1251b移动,因此,第1回针传递 杆1252a以销1252f为中心向图示箭头e方向旋转。
此时,第2回针传递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进入动作凸轮1240 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内,因此,作为推压部1252d,即使与 回针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接触,由于第2回针传递杆1252b 以轴1252g为中心旋转而将移动量吸收,因此,推压部1253c不会受 到推压部1252d的推压。因此,复位钮1202的操作力在回针传递杆 1252处中断而不会向后述的回针中间杆1253之后的复位动作机构进 行传递,因此,当记时处于启动状态时,即使误按了复位钮1202,也 能够防止记时复位。
而当记时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48所示,作为传递杆1251以推 压部1251a自复位钮1202上脱离,销1251c在传递杆弹簧1244的弹 性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a方向受到推压的状态下而定位。此时,第 2回针传递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与动作凸轮1240的柱1240b的 侧面接触。
在该状态下,如图49所示,当用手将复位钮1202向图示箭头a 方向按压时,传递杆1251的推压部1251a与复位钮1202接触而向图 示箭头b方向受到推压,销1251c推压传递杆弹簧1244使之向图示 箭头c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传递杆1251整体以销1251d为中 心向图示箭头d方向旋转。于是,随着这一旋转,第1回针传递杆1252a 的销1252c沿通孔1251b移动,因此,第1回针传递杆1252a以销 1252f为中心向图示箭头e方向旋转。
此时,第2回针传递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被阻挡在动作凸轮 1240的柱1240b的侧面,因此,第2回针传递杆1252b将以轴1252g 为中心向图示箭头f方向旋转。随着这一旋转,第2回针传递杆1252b 的推压部1252d与回针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接触而进行推 压,因此,回针中间杆1253将以销1253d为中心向图示箭头g方向 旋转。因此,复位钮1202的操作力可向后述的回针中间杆1253以后 的复位的动作机构传递,因此,当记时处于停止状态时,可通过按压 复位钮1202将记时复位。而当该复位受到激发时,开关杆B1257的 接点与电路板1704的复位电路接触,从而将记时以电气方式复位。
下面,对构成图40所示记时的复位动作机构的主要机构的回针 起动杆1254、心形凸轮A1261、回零杆A1262、回零杆A弹簧1263、 心形凸轮B1264、回零杆B1265、回零杆B弹簧1266、心形凸轮C1267、 回零杆C1268、回零杆C弹簧1269、心形凸轮D1270、回零杆D1271 以及回零杆D弹簧1272结合图50进行说明。
回针起动杆1254呈大致为Ⅰ字形的平板状形成,其一端上形成 有椭圆形的通孔1254a,另一端上形成有杆D抑制部1254b,正中部 位上形成有杆B抑制部1254c及杆C抑制部1254d。这样的回针起动 杆1254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如下构成,即,其正中部位被可旋转地 得到固定,在通孔1254a内插入有回针中间杆1253的销1253b。
心形凸轮A1261、B1264、C1267、D1270分别固定在1/10秒CG 轮1232、1秒CG轮1223、分CG轮1216和时CG轮1217的各自的旋 转轴上。
回零杆A1262,其一端作为叩击心形凸轮A1261的锤部1262a形 成,另一端上形成有旋转限制部1262b,正中部位设有销1262c。这 样的回零杆A1262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如下构成,即,另一端受到固 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53d的支撑而能够旋转,回零杆A 弹簧1263的一端卡止在销1262c上。
回零杆B1265,其一端作为叩击心形凸轮B1264的锤部1265a形 成,另一端上形成有旋转限制部1265b及推压部1265c,在正中部位 设有销1265d。这样的回零杆B1265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 即,另一端受到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53d的支撑而能 够旋转,回零杆B弹簧1266的一端卡止在销1265d上。
回零杆C1268,其一端作为叩击心形凸轮C1267的锤部1268a形 成,另一端上形成有旋转限制部1268b及推压部1268c,在正中部位 设有销1268d。这样的回零杆C1268作为复位的动作机构这样构成, 即,另一端受到固定在机芯侧的销1268e的支撑而能够旋转,回零杆 C弹簧1269的一端卡止在销1268d上。
回零杆D1271,其一端作为叩击心形凸轮D1270的锤部1271a形 成,另一端上设有销1271b。这样的回零杆D1271作为复位动作机构 这样构成,即,另一端受到固定在第3中间夹板2003上的销1271c 的支撑而能够旋转,回零杆D弹簧1272的一端卡止在销1271b上。
对如上构成的复位动作机构的动作例结合图50和图51进行说 明。
当记时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50所示,作为回零杆A1262,以旋 转限制部1262b卡止在回零杆B1265的旋转限制部1265b上,销1262c 在回零杆A弹簧126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a方向受到推压 的状态下而定位。
作为回零杆B1265,以旋转限制部1265b卡止在回针起动杆1254 的杆B抑制部1254c上,并且,推压部1265c被推压在动作凸轮1240 的柱1240b的侧面上,销1265d在回零杆B弹簧1266的弹性力的作 用下向图示箭头b方向受到推压的状态下而定位。
作为回零杆C1268,以旋转限制部1268b卡止在回针起动杆1254 的杆C抑制部1254d,并且,推压部1268c被推压在动作凸轮1240 的柱1240b的侧面上,销1268d在回零杆C弹簧1269的弹性力的作 用下向图示箭头c方向受到推压的状态下而定位。
作为回零杆D1271,以销1271b卡止在回针起动杆1254的杆D 抑制部1254b上,并且,在回零杆D弹簧127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 图示箭头d方向受到推压的状态下而定位。
因此,各回零杆A1262、B1265、C1268、D1271的各锤部1262a、 1265a、1268a、1271a与各心形凸轮A1261、B1264、C1267、D1270 相距既定距离而定位。
在该状态下,当如图49所示,回针中间杆1253以销1253d为中 心向图示箭头g方向旋转时,将如图51所示,回针中间杆1253的销 1253b在回针起动杆1254的通孔1254a内边推压通孔1254a边移动, 因此,回针起动杆1254向图示箭头a方向旋转。
于是,回零杆B1265的旋转限制部1265b自回针起动杆1254的 杆B抑制部1254c上脱离,回零杆B1265的推压部1265c进入动作凸 轮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内。这样,回零杆B1265的销 1265d在回零杆B弹簧1266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c方向受 到推压。同时,旋转限制部1262b的限制被解除,回零杆A1262的销 1262c在回零杆A弹簧1263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b方向受 到推压。因此,回零杆A1262及回零杆B1265以销1253d为中心向图 示箭头d方向及e方向旋转,各锤部1262a及1265a叩击各心形凸轮 A1261及B1264而使其旋转,使1/10秒记时针1231及1秒记时针1221 各自回零。
同时,回零杆C1268的旋转限制部1268b自回针起动杆1254的 杆C抑制部1254d上脱离,回零杆C1268的推压部1268c进入动作凸 轮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内,回零杆C1268的销1268d 在回零杆C弹簧1269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f方向受到推压。 并且,回零杆D1271的销1271b自回针起动杆1254的杆D抑制部 1254b上脱离。由此,回零杆D1271的销1271b在回零杆D弹簧1272 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向图示箭头h方向受到推压。因此,回零杆C1268 及回零杆D1271以销1268e及销1271c为中心向图示箭头i方向及j 方向旋转,各锤部1268a及1271a叩击各心形凸轮C1267及D1270 使其旋转,使时分记时针1211、1212各自回零。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动作,当记时处于停止状态时,可通过按压复 位钮1202将记时复位。如上所述,将12小时显示部1210、60秒钟 显示部1220以及1秒钟显示部1230以距计时装置1000的本体的中 心相等的距离呈辐射状进行配置,将动作凸轮1240配置在计时装置 1000的本体的大致正中部位,从而可使回零机构1200R整体紧凑地构 成,可使计时装置1000的本体小型化。此外,回零杆A1262、回零杆 B1265、回零杆C1268、回零杆D1271的长度可做得大致相同而以一 个动作凸轮1240驱动各回零杆动作,因此,可将叩击各心形凸轮 A1261、B1264、C1267、D1270时的各回零杆的力矩和时序设计得相 同,或各记时针1231、1221、1211及1212使用相同的指针,可使 精度进一步提高。
图52是图36的计时装置1000除去机构性部分的系统整体的构 成例的概略框图。
由包括有音叉型晶体振荡器1703的晶体振荡电路1801所输出的 例如32kHz的信号SQB输入高频分频电路1802而分频为16kHz至 128Hz的频率。通过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号SHD输入低频 分频电路1803而分频为64Hz至1/80Hz的频率。而该低频分频电路 1803的产生频率可通过与低频分频电路1803连接的基本钟表复位电 路1804实现复位。
经低频分频电路1803分频的信号SLD作为定时信号输入马达脉 冲发生电路1805,当该分频信号SLD以例如每1秒或1/10秒有效时, 将产生马达驱动用脉冲和检测马达旋转等用的脉冲SPW。马达脉冲发 生电路1805所产生的马达驱动用脉冲SPW供给常规时刻部1100的马 达1300,常规时刻部1100的马达1300受到驱动,而时序与之不同 的、检测马达旋转等用的脉冲SPW供给马达检测电路1806,对马达 1300的外部磁场及马达1300的转子的旋转进行检测。并且,经马达 检测电路1806检测的外部磁场检测信号及旋转检测信号SDW向马达 脉冲发生电路1805进行反馈。
发电装置1600所发出的交流电压SAC经充电控制电路1811向整 流电路1609输入,经例如半波整流而成为直流电压SDC向2次电源 1500充电。通过电压检测电路1812经常性地或随机地检测2次电源 1500两端之间的电压SVB,根据2次电源1500充电量过足或过低的 状态,相应的充电控制命令SFC输入到充电控制电路1811。并且,根 据该充电控制命令SFC控制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交流电压SAC或停 止或开始向整流电路1609供给。
并且,对2次电源1500充电的直流电压SDC输入具有升压用电 容器1813a的升压电路1813而以预定的倍数升压。并且,升压后的 直流电压SDU储能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中。
在这里,升压是为了在2次电源1500的电压即使低于马达或电 路的工作电压时仍能够使它们可靠工作的手段。即,马达和电路均以 储存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内的电能进行驱动。但是,当2次电源1500 的电压升高到接近1.3V左右时,将大容量电容器1814和2次电源 1500并联使用。
通过电压检测电路1812经常性地或随机地检测大容量电容器 1814的两端之间的电压SVC,根据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电能剩余量 状态,相应的升压命令SUC输入升压控制电路1815。并且,根据该升 压命令SUG,对升压电路1813的升压倍率SWC进行控制。升压倍率是 指使2次电源1500的电压升压发生于大容量电容器1814时的倍率, 若以(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电压)/(2次电源1500的电压)表示, 则以3倍、2倍、1.5倍、1倍等倍率进行控制。
启动/停止钮1201所附带的开关A1821及复位钮1202所附带的 开关B1822发出的启动信号SST或停止信号SSP或复位信号SRT,经 由判断是否按压了启动/停止钮1201的开关输入电路1823或判断是 否按压了复位钮1202的开关输入电路/震颤防止电路1823,向控制记 时的各模式的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入。此外,开关A1821上具有作 为开关保持机构的开关杆A1243,开关B1822上具有开关杆B1257。
此外,经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号SHD还输入到模式控 制电路1824中。并且,根据启动信号SST,自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 出启动/停止控制信号SMC,根据该启动/停止控制信号SMC而自记时 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产生的记时基准信号SCB向马达脉冲发生电 路1826输入。
而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所产生的记时基准信号SCB还输 入到记时用低频分频电路1827中,经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 号SHD与该记时基准信号SCB同步地分频为64Hz至16Hz的频率。并 且,经记时用低频分频电路1827分频后的信号SCD向马达脉冲发生 电路1826输入。
并且,记时基准信号SCB及分频信号SCD作为定时信号向马达脉 冲发生电路1826输入。基于以例如每1/10秒或1秒的记时基准信号 SCB的输出时序使得分频信号SCD有效,通过该分频信号SCD等而产 生马达驱动用脉冲和检测马达旋转等用的脉冲SPC。马达脉冲发生电 路1826所产生的马达驱动用脉冲SPC供给记时的马达1400,使记时 的马达1400被驱动,此外,以与之不同的时序将检测马达的旋转等 用的脉冲SPC供给马达检测电路1828,对马达1400的外部磁场及马 达1400的转子的旋转进行检测。并且,经马达检测电路1828检测的 外部磁场检测信号及旋转检测信号SDG向马达脉冲发生电路1826进 行反馈。
并且,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所产生的记时基准信号SCB 还向例如16位的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输入而进行计数。而当该计数 器达到预定值,即达到极限检测时间时,自动停止信号SAS将向模式 控制电路1824输入。此时,将停止信号SSP输入给记时基准信号发 生电路1825,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在停止的同时复位。
此外,当向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入停止信号SSP时,启动/停止 控制信号SMC停止输出,记时基准信号SCB的产生也停止,对记时马 达1400的驱动停止。并且,在记时基准信号SCB停止产生后,即, 后述的启动/停止控制信号SMC停止产生后,向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 入的复位信号SRT作为复位控制信号SRC向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 1825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输入,在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 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复位的同时,各记时针复位(回零)。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在不超出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作 种种改动。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具有各自独立的常规时刻驱动用马达 1300和记时驱动用马达1400两个马达,但若其构成以一个驱动用马 达驱动常规时刻部分和记时部分,则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与节能 化。
此外,作为计时装置,对具有模拟显示的记时功能的电子表进行 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应用于数字显示的多功能计时装 置。
如以上所说明的,按照本发明,动作凸轮配置在计时装置的本体 的大致正中部位,因此,可将回零机构整体有效地进行配置以减少无 用空间,并且,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实现计时装置本体的小型化。
按照本发明,将安装常规时刻显示部和时间信息显示部的指针的 指针轮配置在计时装置的大致正中部位的周边部位,从而将动作凸轮 配置在计时装置的本体的大致正中部位,因此,能够将整个回零机构 高效地进行配置而减少无用空间,并且,能够减少零件数量,使计时 装置的本体小型化。
按照本发明,多个回零杆的长度可做得大致相同从而以一个动作 凸轮驱使各回零杆动作,因此,可将叩击各心形凸轮时的各回零杆的 力矩和时序设计得相同,或各记时针使用相同的指针,不仅能够进一 步提高精度,而且可降低成本。在机械回零机构中,由于需要使多个 指针动作,故即使有一个指针的动作发生异常也是致命的。为此,通 过使其结构、时序相同以保持相同的寿命和性能是必要的。
按照本发明,不必进行电池等的更换作业,因此,不仅能够降低 运行成本,而且能够避免因进行更换而导致内部污染或防性能受到 破坏。
按照本发明,可提高电能储存的效率。
按照本发明,可实现电能储存的自动化,因此,能够总处于良好 的计量状态,而不会在计量过程中因电压突然降低而导致动作不正 常。
按照本发明,能够制成过去所没有的、小型且不必进行电池等的 更换作业的记时器。此外,通过将动作凸轮配置在计时装置的大致正 中部位而能够承受跌落时旋转锤的冲击,能够确保记时器和回零机构 不会松动,可正常地工作。而且,通过将动作凸轮配置在大致正中部 位,钮的位置和记时针的排布也可以任意设定。
按照本发明,能够显示两种以上的时间单位,因此,能够获得更 高精度的时间信息和长时间内的时间信息。
按照本发明,两种以上时间单位的显示是以轮系的机械动作实现 的,因此,能够提高显示的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能够作为过去所没有的小型且不必进行电池等的更 换作业的手表而构成。
按照本发明,由于采用石英,因此,能够制成现有机械记时器所 没有的精度良好的记时器。
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作为具有指针的多功能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加以使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