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

申请号 CN201610224075.7 申请日 2016-04-12 公开(公告)号 CN106064749A 公开(公告)日 2016-11-02
申请人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上原雅和;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筐体、对位辊、转印前引导件、对位前钣金、对位后钣金和接地用导通机构。筐体包括已接地的内壁部。转印前引导件向转印夹持部引导片材。对位前钣金和对位后钣金在对位辊对的前后引导片材。接地用导通机构使对位辊、转印前引导件、对位前钣金和对位后钣金经由规定的 电阻 体与内壁部导通。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向转印夹持部稳定地引导片材。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筐体,由金属构成并包括已接地的内壁部;
供纸部,用于供给片材;
片材运送通道,沿规定的运送方向运送从所述供纸部供给的所述片材;
图像承载体,在表面承载显影剂图像;
转印部件,与所述图像承载体相对配置,并在与所述图像承载体之间形成供所述片材通过的转印夹持部,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在所述片材上;
对位辊对,在所述片材运送通道中被配置在所述供纸部与所述转印部件之间,包括金属制的对位辊和由弹性材料构成并与所述对位辊抵接而旋转的相对辊,朝向所述转印夹持部运送所述片材;
第一引导部,由金属制成,在所述片材运送通道中被配置在所述对位辊对的所述运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并引导所述片材;和
第二引导部,由导电性树脂材料构成,并朝向所述转印夹持部引导由所述对位辊对运送的所述片材,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电阻体,具备规定的电阻;和
接地用导通机构,用于使所述对位辊、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经由所述电阻体与所述内壁部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电气基板,所述电气基板被配置在所述筐体上,并具备多个电气部件,所述电阻体被配置在所述电气基板上,
所述接地用导通机构从所述对位辊、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经由所述电气基板配设至所述内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运送通道从所述对位辊对的所述运送方向上游侧至所述运送方向下游侧,沿大致平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引导部在与所述对位辊对相比更靠所述运送方向上游侧,具备用于界定所述片材运送通道的上面部的上游侧引导部件,
通过所述上游侧引导部件以与所述对位辊的旋转轴配置在相同的轴上的支点部为中心转动,能够开放所述片材运送通道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部在与所述对位辊对相比更靠所述运送方向下游侧,具备用于界定所述片材运送通道的上面部的下游侧引导部件,
进一步具有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具备在所述下游侧引导部件的上方隔开间隔配置的底面部,并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图像承载体,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筐体装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所述底面部在与所述下游侧引导部件相比更靠所述运送方向下游侧,界定所述片材运送通道的上面部,并朝向所述转印夹持部引导所述片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固定于所述筐体的运送单元,所述运送单元构成所述片材运送通道的一部分,并支撑所述对位辊、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和所述电气基板,所述接地用导通机构具备:
第一导通部,用于使所述内壁部和所述电气基板导通;
第二导通部,与所述电气基板连接,并且在所述电气基板中经由所述电阻体与所述第一导通部导通;和
第三导通部,用于使所述第二导通部、所述对位辊、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导通。

说明书全文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对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已知有具备图像承载体、曝光部、显影部、转印部和定影部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曝光部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部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而且,图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部被转印在片材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通过定影部实施定影处理之后被排出。
[0003] 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公开了朝向形成在图像承载体与转印部之间的转印夹持部运送片材的对位辊对。另外,公开了在对位辊对的前后引导片材的树脂制的引导部件。另外,公开了引导片材的引导部件接地的技术。
[0004] 在现有的已公开的技术中,为了提高树脂制的引导部件的刚性而需要使引导部件变大。其结果,导致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引导部件所占有的空间增大。另外,在从对位辊对至转印夹持部的运送通道的接地不稳定的情况下,具有在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时生成图像缺陷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向转印夹持部稳定地引导片材。
[0006]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筐体,由金属构成并包括已接地的内壁部;供纸部,用于供给片材;片材运送通道,沿规定的运送方向运送从所述供纸部供给的所述片材;图像承载体,在表面承载显影剂图像;转印部件,与所述图像承载体相对配置,并在与所述图像承载体之间形成所述片材通过的转印夹持部,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在所述片材上;对位辊对;和引导部件。对位辊对在所述片材运送通道中被配置在所述供纸部与所述转印部件之间,包括金属制的对位辊和由弹性材料构成并与所述对位辊抵接而旋转的相对辊,朝向所述转印部运送所述片材。引导部件在所述片材运送通道中被配置在所述对位辊对的所述运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并且具备:金属制的第一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片材;
第二引导部,由导电性树脂材料构成,并朝向所述转印夹持部引导由所述对位辊对运送的所述片材。并且,具有:电阻体,具备规定的电阻;和接地用导通机构,使所述对位辊、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经由所述电阻体与所述内壁部导通。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关闭了开闭盖的状态的图。
[0008]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打开了开闭盖的状态的图。
[0009]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0010]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位辊对和转印夹持部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0011] 图5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的样态的立体图。
[0012] 图5B是表示图像形成单元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脱离的样态的立体图。
[0013] 图6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中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的样态的剖视图。
[0014] 图6B是表示图像形成单元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脱离的样态的剖视图。
[0015]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壁部和运送单元的立体图。
[0016] 图8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送单元的立体图。
[0017] 图8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送单元的立体图。
[0018] 图9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送单元的立体图。
[0019] 图9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送单元的立体图。
[0020]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游侧引导部件转动的样态的侧视图。
[0021] 图10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对位辊周边的立体图。
[0022]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送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3] 图12A是放大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壁部和运送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24] 图12B是放大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送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25] 图13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送单元的立体图。
[0026] 图14是放大了图13的运送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27]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接地用导通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8]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接地用导通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9]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接地用导通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0]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接地用导通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1]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接地用导通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2]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接地用导通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3]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接地用导通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在打印机100中开闭盖200C向上方打开,前壁250向下方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在图2中,示出了后述的盒110和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拉出的状态。另外,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和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虽然作为图1至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00为所谓单色打印机,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具备这些功能的复合机或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片材上的其它装置。此外,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表示“上”和“下”、“前”和“后”、“左”和“右”之类的方向的术语仅以说明的清楚化为目的,丝毫不限定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
[0035] 打印机100具备筐体200,该筐体200收容用于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筐体200包括:限定筐体200的上表面的上壁201、限定筐体200的底面的底壁201B(图3)、上壁201与底壁201B之间的背面壁245(图3)、以及位于背面壁245的前方的前壁250。筐体200具备配置各种装置的主体内部空间260。另外,打印机100具备开闭自如地安装到筐体200的开闭盖200C。
[0036] 开闭盖200C由作为前壁250的上方部分的前壁上方部235和作为上壁201的前方部分的上壁前方部205构成。另外,开闭盖200C能够以配置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臂部230上配置的未图示的铰接轴为支点,沿上下方向开闭(图2)。在开闭盖200C的打开状态下,主体内部空间260的上方向外部开放。
[0037] 在上壁201的中央部配置有排纸部210。排纸部210由从上壁201的前方部分至后方部分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在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20中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被排出到排纸部210。另外,在前壁25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有手动托盘240。
[0038] 前壁250能够以下端为支点上下转动(图2、图3中的箭头D1)。在前壁250的打开状态下,主体内部空间260的前方向外部开放。另一方面,在前壁250关闭状态下,主体内部空间260的前方被闭塞。即,通过使开闭盖200C和前壁250均为打开状态,如图2所示,主体内部空间260的前方和上方部分向外部露出。
[0039] 参照图3,打印机100具备盒110、取纸辊112、第一供纸辊113(供纸部)、第二供纸辊114、运送辊115、对位辊对116和图像形成部120。
[0040] 盒110在内部收容片材S。盒110具备支撑片材S的起升板111。起升板111以上顶片材S的前缘的方式倾斜。盒110界定筐体200的前壁250的下方,并且能够相对于筐体200向前方拉出。
[0041] 取纸辊112被配置在由起升板111上顶的片材S的前缘上。若取纸辊112旋转,则片材S从盒110中被抽出。
[0042] 第一供纸辊113配设在取纸辊112的下游。第一供纸辊113进一步向下游送出片材S。第二供纸辊114配设在手动托盘240的支点的内侧(后侧)。第二供纸辊114将手动托盘240上的片材S引入到筐体200内。用户能够选择性地使用收容在盒110中的片材S或载置在手动托盘240上的片材S。
[0043] 运送辊115配设在第一供纸辊113和第二供纸辊114的片材运送方向(以下,简称为运送方向)的下游(以下,简称为下游)。运送辊115进一步向下游运送通过第一供纸辊113和第二供纸辊114送出的片材S。
[0044] 对位辊对116具有矫正片材S的倾斜运送的功能。由此,调整片材S上形成的图像的位置。对位辊对116与通过图像形成部120进行的图像形成的时机吻合地,朝向图像形成部120的转印夹持部TP运送片材S。
[0045] 图像形成部120具备感光鼓121(图像承载体)、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显影装置124、调色剂容器125、转印辊126(转印部件)和清洁装置127。此外,图像形成部120之中,感光鼓121、带电器122、显影装置124、调色剂容器125和清洁装置127作为后述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能够相对于筐体200一体装卸。
[0046] 感光鼓121具有圆筒形状。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承载与该静电潜像相应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带电器122施加规定的电压,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大致均匀带电。
[0047] 曝光装置123向通过带电器122带电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照射激光。该激光根据从与打印机100可通信地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装置(未图示)输出的图像数据而照射。其结果,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曝光装置123被固定在构成筐体200的一部分的安装板220上。
[0048] 显影装置124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供给调色剂。调色剂容器125向显影装置124供给调色剂。当显影装置124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121上时,形成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可视化)。其结果,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0049] 转印辊126以与感光鼓121的周面相对的方式被配设为能够旋转。当从对位辊对116运送来的片材S通过感光鼓121与转印辊126之间的转印夹持部TP(图4)时,转印辊126将形成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片材S上。
[0050] 清洁装置127在向片材S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洁装置127清洁后的感光鼓121的周面再次通过带电器122的下方,并均匀带电。之后,重新进行上述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
[0051] 打印机100在与图像形成部120相比更靠运送方向下游侧,进一步具备使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130。定影装置130具备:加热辊131,使片材S上的调色剂熔融;和压辊132,使片材S紧贴到加热辊131上。当片材S通过加热辊131与压力辊132之间时,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片材S上。
[0052] 打印机100进一步具备配设在定影装置130的下游的运送辊对133和配设在运送辊对133的下游的排出辊对134。片材S被运送辊对133向上方运送,最终通过排出辊对134从筐体200排出。从筐体200中排出的片材S被堆积在排纸部210上。此外,打印机100具备延伸设置于筐体200的内部的片材运送通道SP(图3)。片材运送通道SP以从盒110通过对位辊对116和转印夹持部TP的方式延伸设置,并朝向规定的运送方向运送片材S。
[0053] 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中的对位辊对116和转印夹持部TP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5A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内部中图像形成单元120H安装在筐体200上的样态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图像形成单元120H从筐体200脱离的样态的立体图。同样,图6A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内部中图像形成单元120H安装在筐体200上的样态的剖视图。图6B是表示图像形成单元120H从筐体200脱离的样态的剖视图。
[0054] 参照图5A至图6B,打印机100具备右框架200R、左框架200L和图像形成单元120H。右框架200R和左框架200L为构成筐体200的一部分的金属制框架。右框架200R和左框架
200L为分别沿铅直方向竖立设置在筐体200的左右端部的壁部。前述的安装板220被左框架
200L和右框架200R支撑(参照图5A)。图像形成单元120H为构成图像形成部120的单元,并能够相对于筐体200装卸。特别是,图像形成单元120H能够旋转地支撑感光鼓121。另外,图像形成单元120H除感光鼓121之外,一体支撑带电器122、显影装置124、调色剂容器125和清洁装置127。如图2所示,当打印机100的开闭盖200C向上方打开,手动托盘240向下方打开时,图像形成单元120H能够相对于筐体200装卸。当图像形成单元120H安装在筐体200上时,显影装置124、感光鼓121和清洁装置127配置在安装板220(曝光装置123)的下方(图3)。图像形成单元120H具备底面部120HG(图4)。底面部120HG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之中位于显影装置124的底面。底面部120HG由金属钣金构成,并被接地。
[0055] 参照图4、图6A和图6B,打印机100具备运送单元30。运送单元30为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下方被固定在筐体200上的单元。运送单元30除前述的运送辊115和对位辊对116之外,具备上游侧下引导件301、下游侧下引导件302、转印前引导件303(第二引导部)、对位前钣金304(第一引导部、上游侧引导部件)和对位后钣金305(第一引导部、下游侧引导部件)(图4)。
[0056] 对位辊对116在片材运送通道SP中被配置在第一供纸辊113与转印辊126之间。对位辊对116具备对位辊116A和对位相对辊116B。对位辊116A为金属制的辊。另外,对位相对辊116B由弹性材料构成,并且与对位辊116A抵接而旋转的辊。
[0057] 上游侧下引导件301为在片材运送通道SP中被配置在对位辊对116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的引导部件。在上游侧下引导件301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端部,能够旋转地支撑有前述的运送辊115(参照图4、图8A)。上游侧下引导件301界定片材运送通道SP的下方部分。
[0058] 下游侧下引导件302为在片材运送通道SP中被配置在对位辊对116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的引导部件。下游侧下引导件302界定片材运送通道SP的下方部分。如图4所示,下游侧下引导件302由朝向片材S的运送方向(后方)上升的倾斜面构成。
[0059] 转印前引导件303连结在下游侧下引导件302的运送方向下游侧。转印前引导件303由导电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前引导件303由PPE(聚苯醚)+PS(聚苯乙烯)构成。转印前引导件303朝向转印夹持部TP引导通过对位辊对116运送来的片材S。在与片材S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图4所示的剖面观察的情况下,转印前引导件303由大致矩形形状构成,并为沿左右方向(与图4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
[0060] 对位前钣金304配置在上游侧下引导件301的上方,并在对位辊对116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界定片材运送通道SP的上面部。同样,对位后钣金305配置在下游侧下引导件302的上方,并在对位辊对116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界定片材运送通道SP的上面部。对位前钣金304和对位后钣金305由金属制的钣金部件构成。如图4所示,与对位后钣金305相比,对位前钣金304沿运送方向延伸得较长。另外,对位前钣金304和对位后钣金305为沿与片材S的运送方向正交的片材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的部件。
[0061] 另外,打印机100进一步具备上游侧上引导件306。如图4所示,上游侧上引导件306为与上游侧下引导件301相对配置的引导部件。上游侧上引导件306在与对位前钣金304相比更靠运送方向上游侧界定片材运送通道SP的上面部。
[0062] 此外,参照图4,片材运送通道SP从对位辊对116的运送方向上游侧至运送方向下游侧,沿大致平方向延伸设置。另外,前述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底面部120HG在对位后钣金305的上方隔开间隔配置。另外,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底面部120HG在与对位后钣金305相比更靠运送方向下游侧界定片材运送通道SP的上面部。底面部120HG朝向转印夹持部TP引导片材S。
[0063]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对位辊对116的运送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对位前钣金304和对位后钣金305由钣金部件构成。因此,用于引导片材S的引导部件所占有的空间缩小,并且能够实现具备高强度的引导部件。因此,与对位辊对116周边的引导部件均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打印机100的小型化。
[0064] 另外,在对位辊对116中前端部暂时停止的片材S伴随对位辊对116的旋转朝向转印夹持部TP运送。此时,具有片材S的前端部强力地抵接到对位后钣金305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底面部120HG在对位后钣金305的上方隔开间隔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片材S对对位后钣金305的冲击被传递到图像形成单元120H。其结果,能够抑制在片材S的运送中,在感光鼓12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图像中产生图像缺陷(图像偏移等)。此外,参照图4,片材S的前端部在由对位后钣金305向运送方向下游侧引导后,以较弱的抵接力抵接到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底面部120HG或下游侧下引导件302。
[0065] 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右框架200R和运送单元30的立体图。图8A和图8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送单元30的立体图。另外,图9A和图9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单元30的立体图。图10A是表示运送单元30的对位前钣金304转动的样态的侧视图。图10B是放大了运送单元30中的对位辊116A的端部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0066] 参照图7,右框架200R被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右框架200R,打印机100的一部分部件保持在地电位(0V)。另外,前述的运送单元30被支撑在右框架200R和左框架200L(图5A)上。图7所示的第一螺钉S1为用于将运送单元30固定在右框架200R上的紧固螺钉的一部分。右框架200R具备框架开口部200RH。框架开口部200RH为在右框架200R的大致中央部开口的开口部。
[0067] 如图8A至9B所示,前述的运送辊115在运送单元30的前端侧露出。另外,在运送单元30的前端部配置有上游侧下引导件301。另外,在运送单元30的上面部,从前方至后方配置有对位前钣金304、对位辊116A、对位后钣金305、下游侧下引导件302、转印前引导件303和转印辊126。另外,运送单元30具备单元右壁30R、单元左壁30L和转印后引导面30G。
[0068] 单元右壁30R和单元左壁30L为配置在运送单元30的左右端部的侧壁。转印后引导面30G为在与转印辊126相比更靠后方被配置在运送单元30的上面部的引导面。转印后引导面30G将在转印夹持部TP中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引导至定影装置130。
[0069] 参照图10A和图10B,运送单元30进一步具备对位辊轴承部116H(支点部、第三通道部)和偏压弹簧304J。另外,对位前钣金304具备钣金把手部304H。另外,对位辊116A具备对位辊轴部116AJ。
[0070] 对位辊轴承部116H由导电性POM(聚缩)构成,并且为对位辊对116的轴向(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所具备的一对圆筒状的轴承部。对位辊轴承部116H能够旋转地支撑对位辊对116。在对位辊轴承部116H插通有对位辊轴部116AJ。偏压弹簧304J为外嵌于对位辊轴承部116H的外周部的扭转螺旋弹簧。偏压弹簧304J被卡止到对位前钣金304的钣金把手部304H。如图10B的箭头所示,偏压弹簧304J围绕对位辊轴部116AJ偏压对位前钣金304,以使对位前钣金304的前端侧朝向下方。
[0071] 对位前钣金304的钣金把手部304H为对位前钣金304的左右端部所具备的侧壁。如图10B所示,钣金把手部304H的前端侧的上端部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弯曲。该弯曲的部分能够由打印机100的用户或维修操作者把持。钣金把手部304H的后端侧具备未图示的U字形状。该U字部分被外嵌于对位辊轴承部116H的外周部。其结果,对位前钣金304能够以对位辊轴承部116H(对位辊轴部116AJ)为支点转动。
[0072] 如图5B和图6B所示,当图像形成单元120H从打印机100的筐体200脱离时,从打印机100的外侧能够看到运送单元30的上面部。打印机100的用户把持对位前钣金304的钣金把手部304H,并对抗偏压弹簧304J的偏压力,使对位前钣金304的前端侧向上方转动(参照图10A的箭头,图8B、图9B)。其结果,与对位辊对116相比更靠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片材运送通道SP的一部分被开放。因此,即使片材S在片材运送通道SP中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去除片材S。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位前钣金304能够以配置在与对位辊轴部116AJ相同的轴线上的对位辊轴承部116H为中心转动。
[0073] 图11是放大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单元30的一端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2A是放大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右框架200R和运送单元30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12B是放大了运送单元30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此外,图12B相当于在图12A中省略了右框架200R的图示的状态。图13是从下方观察运送单元30的立体图。另外,图14是放大了图13的运送单元30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15至图21是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接地用导通机构100G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74] 打印机100具备高压基板40(电气基板)和接地用导通机构100G(图15)。高压基板40在筐体200内被配置在运送单元30的内部。高压基板40具备多个电气部件。高压基板40为对打印机100内的多个部件供给高压电压的电气基板。参照图15,高压基板40具备板部400、第一导通端子400A、电阻体400B和第二导通端子400C。板部400为高压基板40的主体部分。
第一导通端子400A为板部400的上面部中的、向后端且右端部露出的金属制的端子部分。另外,电阻体400B为板部400的上面部所具备的电阻部件。电阻体400B为具备规定的电阻的高电阻体。第二导通端子400C为板部400的上面部中的、向前端且右端部露出的金属制的端子部件。电阻体400B的后端侧的端子在板部400内导通到第一导通端子400A。另外,电阻体
400B的前端侧的端子在板部400内导通到第二导通端子400C。其结果,第一导通端子400A和第二导通端子400C经由电阻体400B电连接。
[0075] 接地用导通机构100G为在打印机100内形成在右框架200R和运送单元30中的电导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用导通机构100G使对位辊116A、对位前钣金304、对位后钣金305和转印前引导件303经由高压基板40的电阻体400B导通到右框架200R。其结果,对位辊
116A、对位前钣金304、对位后钣金305和转印前引导件303由共用的导通路接地。
[0076] 接地用导通机构100G具备第一导通钣金401(图15)(第一导通部)、第一导通弹簧402(图16)(第二导通部)、第二导通钣金403(图17)(第三导通部)和第二导通弹簧404(图
18)(第三导通部)。第一导通钣金401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第一导通钣金401具备配置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第一钣金紧固部401A和配置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的第一钣金导通部401B。
[0077] 参照图7和图11,运送单元30通过包括第一螺钉S1的多个螺钉被固定在右框架200R上。另外,参照图12A和图12B,运送单元30具备由单元右壁30R的一部分构成的单元支撑部30R1。单元支撑部30R1具备剖视观察时由大致梯形形状构成的筒结构。当运送单元30被固定在右框架200R上时,单元支撑部30R1被配置为与右框架200R的框架开口部200RH相对(图12A)。在第一螺钉S1固定右框架200R和单元右壁30R时,在右框架200R与单元右壁30R之间固定有第一导通钣金401的第一钣金紧固部401A。另一方面,当高压基板40被安装在运送单元30上时,第一导通钣金401的第一钣金导通部401B与板部400的第一导通端子400A抵接(图15)。其结果,经由第一导通基板401,右框架200R和高压基板40的第一导通端子400A导通。如此,第一导通钣金401具备将高压基板40接地的功能。
[0078] 参照图13,运送单元30除前述的单元右壁30R和单元左壁30L之外,具备单元顶板部30H。单元顶板部30H为沿前后及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单元右壁30R、单元左壁30L和单元顶板部30H由树脂制的一体部件构成,并且作为支撑运送单元30的各部件的外壳来发挥作用。在图13的单元顶板部30H的下表面部中、与运送辊115相比更靠后方配置有多个基板按压弹簧SR。基板按压弹簧SR以描绘大致コ字形状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前述的高压基板40以具备电气部件的表面朝上方的方式,即多个电气部件被配置为与单元顶板部30H相对的方式被安装在运送单元30上。此时,多个基板按压弹簧SR与高压基板40的板部400抵接。
并且,通过未图示的螺钉,高压基板40被固定在运送单元30上。此时,高压基板40的第一导通端子400A、电阻体400B和第二导通端子400C被配置在图13的单元右壁30R的内侧。
[0079] 参照图14,从单元支撑部30R1向运送单元30的内部延伸的第一导通钣金401的左端侧由从单元顶板部30H突出设置的凸起30B1、30B2来定位。并且,形成于第一导通钣金401的第一钣金导通部401B的孔部被配置为与在单元顶板部30H上开口的螺钉孔30P1相对。图15所示的第二螺钉S2贯通在高压基板40的板部400上开口的未图示的孔部和第一钣金导通部401B的孔部,并被紧固到螺钉孔30P1。
[0080] 参照图15,通过第一导通钣金401的第一钣金导通部401B导通到高压基板40的第一导通端子400A,从而高压基板40的第二导通端子400C被接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地用导通机构100G中,通过对该第二导通端子400C电连接对位辊对116、对位前钣金304、对位后钣金305和转印前引导件303,能够实现各部件的接地。
[0081] 参照图16,第一导通弹簧402为具备两个螺旋部的弹簧部件。第一导通弹簧402具备第一螺旋部402A、连结部402B、第二螺旋部402C和第一卡合部402D。第一螺旋部402A与第二导通端子400C接触。连结部402B为连接第一螺旋部402A和第二螺旋部402C的コ字型的导线部分。第一卡合部402D从第二螺旋部402C向上方延伸,并具备钩形状。此外,在图14中,省略了第一螺旋部402A的图示,仅示出了第二螺旋部402C和第一卡合部402D。第一卡合部402D被卡合在后述的第一被卡合部403A上。
[0082] 参照图17,第二导通钣金403为被配置在高压基板40的板部400的上方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图14)。第二导通钣金403具备第一被卡合部403A、凸起孔403B和第二钣金固定部403C。在第一被卡合部403A上开口的孔部中卡合前述的第一导通弹簧402的第一卡合部
402D。其结果,第一导通弹簧402和第二导通钣金403导通。在凸起孔403B中插通从单元顶板部30H突出设置的凸起30B3(图14)。其结果,第二导通钣金403被支撑在单元顶板部30H上。
参照图14和图17,第二导通钣金403的第二钣金固定部403C与转印前引导件303的右端部抵接。其结果,第二导通钣金403和转印前引导件303导通。
[0083] 参照图18,第二导通弹簧404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螺旋弹簧。第二导通弹簧404具备第二卡合部404A和第三卡合部404B。第二导通弹簧404使对位后钣金305和第一导通弹簧402导通。对位后钣金305具备后钣金侧壁305R。后钣金侧壁305R为分别被配置在对位后钣金305的左右端部的侧壁。后钣金侧壁305R具备侧壁支撑部305R1和侧壁被卡合部305R2。侧壁支撑部305R1具备下方开口的U字形状。侧壁被卡合部305R2为形成于后钣金侧壁305R的后端侧的卡合部。第二导通弹簧404的第二卡合部404A被卡合在第一导通弹簧402的连接部
402B上(图14、图18)。另一方面,第二导通弹簧404的第三卡合部404B被卡合在对位后钣金
305的侧壁被卡合部305R2上。其结果,对位后钣金305通过第二导通弹簧404导通到第一导通弹簧402,从而对位后钣金305被接地。此时,对位后钣金305和第一导通弹簧402通过第二导通弹簧的弹力被稳定地导通。
[0084] 参照图19和图20,在对位后钣金305的侧壁支撑部305R1中插通有用于轴支撑对位辊对116的对位辊轴承部116H。其结果,对位后钣金305的位置被规定为以对位辊116A的对位辊轴部116AJ为基准。此外,虽然在图20中,仅图示了对位辊116A的右端侧,对位辊116A的左端侧也具备与图19相同的轴承结构。由于对位辊轴承部116H由导电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因此经由对位辊轴承部116H、对位后钣金305和第二导通弹簧404,对位辊116A与第一导通弹簧402导通。其结果,对位辊116A被接地。
[0085] 参照图21,以与侧壁支撑部305R1邻接的方式,对位前钣金304的钣金把手部304H的后端部被外嵌到对位辊轴承部116H上。因此,经由对位辊轴承部116H、对位后钣金305和第二导通弹簧404,对位前钣金304与第一导通弹簧402导通。其结果,对位前钣金304被接地。
[008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通钣金401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导通部,第一导通弹簧402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导通部。另外,第二导通钣金403、第二导通弹簧404和对位辊轴承部116H构成本发明的第三导通部。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将运送单元30固定在右框架200R上,能够使对位辊116A、转印前引导件303、对位前钣金304和对位后钣金305容易接地。
[0087] 如上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用导通机构100G使对位辊116A、转印前引导件303、对位前钣金304和对位后钣金305经由单一的电阻体400B导通到右框架200R。因此,从对位辊对116至转印夹持部TP的片材运送通道SP(图4)经由同一电阻体400B被接地。其结果,即使当在所运送的片材S横跨从对位辊对116至转印夹持部TP的区域的状态下,由感光鼓121对片材S转印调色剂图像时,也能够抑制片材S的电荷不稳定。因此,能够稳定地在片材S上转印调色剂图像。
[0088]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采取例如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0089]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在高压基板40上具备电阻体400B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在其它电气基板或筐体200的一部分上具备电阻体400B。
[0090] (2)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当对位前钣金304以对位辊轴承部116H为支点转动时,用户把持钣金把手部304H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3所示,还可以是在对位前钣金30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具备中央把手部304C,用户把持中央把手部304C的方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