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差片、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相位差片的设计方法

申请号 CN200580022121.5 申请日 2005-06-28 公开(公告)号 CN1977192A 公开(公告)日 2007-06-06
申请人 夏普株式会社; 发明人 坂井彰;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为了在宽视 角 范围内没有着色、可实现 对比度 比较高的 液晶 显示而调整 相位 差条件的 相位差 的设计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是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相互成 正交 尼克 耳 关系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偏振片的至少一个包含具有反 波长 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所述液晶装置具有相位差片,该相位差片具有与构成液晶单元的液晶层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单轴性相位差片,其为在面内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 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是满足下述式(1)~(4)的相位差片,
118nm≤Rxy(550)≤160nm  (1)
-10nm≤Ryz(550)≤10nm   (2)
0.75≤Rxy(450)/Rxy(550)≤0.97  (3)
1.03≤Rxy(650)/Rxy(550)≤1.25  (4)
式(1)~(4)中,Rxy(λ)、Ry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 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y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 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xy=(nx-ny)×d,Ryz=(ny-nz)×d。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满足130nm≤Rxy(550)≤150nm。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由(nx-ny)/(ny-nz)相互大致相等的两枚以上 的相位差片的层叠体构成。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由面内的最大主折射率方向相互大致平行或者大致 正交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5.一种单轴性相位差片,其为在面外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 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是满足下述式(5)~(8)的相位差片,
0nm≤Rxy(550)≤10nm  (5)
-107nm≤Rxz(550)≤-71nm  (6)
0.75≤Rxz(450)/Rxz(550)≤0.97  (7)
1.03≤Rxz(650)/Rxz(550)≤1.25  (8)
在式(5)~(8)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 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y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 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
6.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满足-100nm≤Rxz(550)≤-80nm。
7.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由(nx-ny)/(ny-nz)相互大致相等的两枚以上 的相位差片的层叠体构成。
8.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由面内的最大主折射率方向相互大致平行或者大致 正交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9.一种双轴性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该相位差片满足下述式(9)~(12),
220nm≤Rxy(550)≤330nm   (9)
110nm≤Rxz(550)≤165nm   (10)
0.75≤Rxy(450)/Rxy(550)≤0.97  (11)
1.03≤Rxy(650)/Rxy(550)≤1.25  (12)
在式(9)~(12)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 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 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 为d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
10.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满足265nm≤Rxy(550)≤285nm以及125nm≤Rxz (550)≤145nm。
11.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由(nx-ny)/(ny-nz)相互大致相等的两枚以上 的相位差片的层叠体构成。
12.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由面内的最大主折射率方向相互大致平行或者大致 正交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13.一种单轴性相位差片,其为在面外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 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该相位差片满足下述式(13)~(16),
0nm≤Rxy(550)≤10nm  (13)
215nm≤Rxz(550)≤450nm  (14)
1.01≤Rxz(450)/Rxz(550)≤1.17  (15)
0.89≤Rxz(650)/Rxz(550)≤1.00  (16)
在式(13)~(16)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 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 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 设为d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
14.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该相位差片满足下式(17)以及(18),
1.04≤Rxz(450)/Rxz(550)≤1.10  (17)
0.96≤Rxz(650)/Rxz(550)≤0.98  (18)
在式(17)以及(18)中,Rxz(λ)表示波长λnm的相位差片 的相位差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 (nx≥ 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z= (nx-nz)×d。
15.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由(nx-ny)/(ny-nz)相互大致相等的两枚以上 的相位差片的层叠体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由面内的最大主折射率方向相互大致平行或者大致 正交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由分别满足0nm≤Rxy(550)≤10nm的两枚以上的 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18.如权利要求17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个是厚度为20μm以下的膜。
19.一种层叠型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由权利要求5记载的相位差片与权利要求13记载的相位差片之 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
20.如权利要求19记载的层叠型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是由分别满足0nm≤Rxy(550)≤10nm 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21.如权利要求20记载的层叠型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个是厚度为20μm以下的膜。
22.一种层叠型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权利要求19记载的层叠型相位差片大致相等的相位差特 性,并且,层叠至少两枚显示双折射性的膜。
23.如权利要求22记载的层叠型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双折射性的膜的至少一个是由分别满足0nm≤Rxy(550) ≤10nm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24.如权利要求23记载的层叠型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个是厚度为20μm以下的膜。
25.一种单轴型相位差片,其为在面外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 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型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该相位差片满足下述式(19)~(22),
0nm≤Rxy(550)≤10nm   (19)
108nm≤Rxz(550)≤379nm   (20)
1.04≤Rxz(450)/Rxz(550)  (21)
Rxz(650)/Rxz(550)≤0.98  (22)
式(19)~(22)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 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 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
26.如权利要求25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由分别满足0nm≤Rxy(550)≤10nm的两枚以上的 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27.如权利要求26记载的相位差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个是厚度为20μm以下的膜。
28.一种偏振片,具有权利要求1记载的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 其特征在于:
在相位差片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 叠该偏振片,并且,以大致正交的关系配置相位差片的nx方向和偏 光元件的吸收轴。
29.一种偏振片,具有权利要求5记载的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 其特征在于:
在相位差片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 叠该偏振片。
30.一种偏振片,具有权利要求9记载的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 其特征在于:
在相位差片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 叠该偏振片,并且,以大致正交或者大致平行的关系配置相位差片的 nx方向和偏光元件的吸收轴。
31.一种偏振片,具有权利要求13记载的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 其特征在于:
在相位差片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 叠该偏振片。
32.一种偏振片,具有权利要求19记载的层叠型相位差片和偏 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层叠型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 膜来层叠该偏振片。
33.一种偏振片,具有权利要求22记载的层叠型相位差片和偏 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层叠型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 膜来层叠该偏振片。
34.一种偏振片,具有权利要求25记载的相位差片与偏光元件, 其特征在于:
在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 叠该偏振片。
3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单元、在其两侧相互成为正 交尼克的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是权利要求28记载的偏振片,
该第二偏振片是权利要求29记载的偏振片,
该偏振片分别被设置为具有相位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的 方式布。
36.如权利要求3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以液晶单元中的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衬 底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进行黑显示。
37.如权利要求3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满足下述式(23)以及(24),并且有,在面 外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与液 晶单元之间以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而邻接的关系,
0nm≤Rxy(550)≤10nm  (23)
0nm≤Rlc(550)-Rxz(550)≤35nm  (24)
式(23)以及(24)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 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 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 设为d时,定义为Rxy=(nx-ny)×d,Rxz=(ny-nz)×d。此外, Rlc(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lc,将液晶单 元的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lc=(ne-no)×d’。
38.如权利要求37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的相位差片由面外具有光轴的两 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39.如权利要求37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的相位差片满足Rxz(450)≥Rxz (550)≥Rxz(650)。
40.如权利要求37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的相位差片满足0nm≤Rlc(450) -Rxz(450)≤35nm以及0nm≤Rlc(650)-Rxz(650)≤35nm。
41.如权利要求3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以液晶单元的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平行于衬底 并且大致与第一偏振片正交取向的状态进行黑显示。
42.如权利要求3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用于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43.如权利要求3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4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单元、在其两侧相互为正交 尼克耳的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是权利要求28记载的偏振片,并且,具有该相位 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该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一侧不介入其他的显示 双折射性的膜而层叠为权利要求5记载的相位差片。
45.如权利要求4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以液晶单元的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衬底 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进行黑显示。
46.如权利要求4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满足下述式(25)以及(26),并且有在面外 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与液晶 单元之间以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而邻接的关系,
0nm≤Rxy(550)≤10nm    (25)
0nm≤Rlc(550)-Rxz(550)≤35nm     (26)
式(25)~(26)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 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 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此外,式(26) 中,Rlc(λ)表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单元的相位差Rlc,将液晶单 元的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lc=(ne-no)×d’。
47.如权利要求4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关系的相位差片由面外具有光轴的两枚 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48.如权利要求4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的相位差片满足Rxz(450)≥Rxz (550)≥Rxz(650)。
49.如权利要求4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的相位差片满足0nm≤Rlc(450) -Rxz(450)≤35nm以及0nm≤Rlc(650)-Rxz(650)≤35nm。
50.如权利要求4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以液晶单元的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平行于衬 底,并且大致与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正交取向的状态进行黑显示。
51.如权利要去年50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振片包含偏光元件,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二偏振片的偏光元件与液晶单元之间不包 括显示双折射性的膜。
52.如权利要求4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并且,
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上。
53.如权利要求4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5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单元、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 尼克耳的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是权利要求29记载的偏振片,并且,该相位差片 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该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一侧,不介入其他的显 示双折射性的膜层叠权利要求1记载的相位差片,以使该相位差片的 nx方向与构成第一偏振片的偏光元件的吸收轴大致平行的关系。
55.去权利要求5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以液晶单元的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衬底 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进行黑显示。
56.如权利要求5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满足下述式(27)以及(28),并且有在面外 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与液晶 单元之间以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而邻接的关系,
0nm≤Rxy(550)≤10nm    (27)
0nm≤Rlc(550)-Rxz(550)≤35nm  (28)
式(27)以及(28)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 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 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 设为d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此外, Rlc(λ)表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单元的相位差Rlc,将液晶单元的 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度设为d’时, 定义为Rlc=(ne-no)×d’。
57.如权利要求5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的相位差片由面外具有光轴的两 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58.如权利要求5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的相位差片满足Rxz(450)≥Rxz (550)≥Rxz(650)。
59.如权利要求5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的相位差片满足0nm≤Rlc(450) -Rxz(450)≤35nm以及0nm≤Rlc(650)-Rxz(650)≤35nm。
60.如权利要求5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以液晶单元的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平行于衬底 并且大致与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正交取向配置的状态进行黑显示。
61.如权利要求60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振片包含偏光元件,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二偏振片的偏光元件与液晶单元之间不包 含显示双折射性的膜。
62.如权利要求5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具有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 以上。
63.如权利要求5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6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单元、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 尼克耳的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是权利要求30记载的偏振片,并且,该相位差片 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65.如权利要求6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以液晶单元的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衬底 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进行黑显示。
66.如权利要求6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满足下述式(29)以及(30),并且有在面外 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与液晶 单元之间以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而邻接的关系,
0nm≤Rxy(550)≤10nm    (29)
0nm≤Rlc(550)-Rxz(550)≤35nm    (30)
式(29)以及(30)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 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 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 设为d时,定义为Rxy=(nx-nz)×d、Rxz=(nx-nz)×d,此外, (30)中,Rlc(λ)表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单元的相位差Rlc,将 液晶单元的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度 设为d’时,定义为Rlc=(ne-no)×d’。
67.如权利要求6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的相位差片由面外具有光轴的两 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68.如权利要求6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的相位差片满足Rxz(450)≥Rxz (550)≥Rxz(650)。
69.如权利要求6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的相位差片满足0nm≤Rlc(450) -Rxz(450)≤35nm以及0nm≤Rlc(650)-Rxz(650)≤35nm。
70.如权利要求6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以液晶单元的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平行于衬 底,并且大致与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正交取向的状态进行黑显示。
71.如权利要求70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振片包括偏光元件,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二偏振片的偏光元件与液晶单元之间不包 含显示双折射性的膜。
72.如权利要求64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73.如权利要求64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7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 衬底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 在其两侧具有相互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其 特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是权利要求28记载的偏振片,
该第二偏振片是权利要求32记载的偏振片,
该偏振片分别被设置为具有相位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75.如权利要求7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76.如权利要求74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7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 衬底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 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其特 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为权利要求28记载的偏振光,并且,具有该相位 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该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一侧不介入其他的显示 双折射性膜来层叠权利要求19记载的层叠型相位差片。
78.如权利要求77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振片包括偏光元件,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二偏振片与液晶单元之间不包括显示双折 射性的膜。
79.如权利要求77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80.如权利要求77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8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 衬底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 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其特 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为权利要求28记载的偏振光,
该第二偏振片为权利要求33记载的偏振光,
该偏振片分别被设置为具有相位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82.如权利要求8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83.如权利要求8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8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 衬底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 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其特 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为权利要求28记载的偏振片,并且,具有该相位 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该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一侧不介入其他的显示 双折射性的膜层来叠权利要求22记载的层叠型相位差片。
85.如权利要求8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振片包括偏光元件,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二偏振片的偏光元件与液晶单元之间不包 含显示双折射性的膜。
86.如权利要求8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87.如权利要求84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8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 衬底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 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其特 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为权利要求28记载的偏振片,
该第二偏振片为权利要求34记载的偏振片
该偏振片分别被设置为具有相位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89.如权利要求88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90.如权利要求88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9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 衬底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 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其特 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为权利要求28记载的偏振片,并且,具有该相位 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该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一侧不介入其他的显示 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权利要求25记载的相位差片。
92.如权利要求9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振片包括偏光元件,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二偏振片的偏光元件与液晶单元之间不包 含显示双折射性的膜。
93.如权利要求9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94.如权利要求9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9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 衬底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 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其特 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为权利要求28记载的偏振片,
该第二偏振片具有满足下述式(31)以及(32)并且面外具有光 轴、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
在各个相位差片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 来层叠该偏振片,并且,具有该相位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0nm≤Rxy(550)≤10nm    (31)
71nm≤Rlc(550)-Rxz(550)≤142nm    (32)
式(31)以及(32)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 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 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 设为d时,定义为Rxy=(nx-nz)×d、Rxz=(nx-nz)×d,此外, (32)中,Rlc(λ)表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单元的相位差Rlc,将 液晶单元的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度 设为d’时,定义为Rlc=(ne-no)×d’。
96.如权利要求9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轴性相位差片满足下述式(33),
{Rlc(450)-Rxz(450)}≤{Rlc(550)-Rxz(550)}≤{Rlc(650)-Rxz(650)
}  (33)
式(33)中,Rxz(λ)表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z, 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 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z=(nx-nz)×d, 此外,Rlc(λ)表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单元的相位差Rlc,将液晶 单元的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lc=(ne-no)×d’。
97.如权利要求9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轴性相位差片满足下述式(34)以及(35),
0.75≤{Rlc(450)-Rxz(450)}/{Rlc(550)-Rxz(550)}≤0.97  (34)
1.03≤{Rlc(650)-Rxz(650)}/{Rlc(550)-Rxz(550)}≤1.25  (35)
式(34)以及(35)中,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 差片的相位差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 ≥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z= (nx-nz)×d,此外,(32)中,Rlc(λ)表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 单元的相位差Rlc,将液晶单元的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 射率设为no、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lc=(ne-no)×d’。
98.如权利要求9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99.如权利要求95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10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 衬底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 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其特 征在于:
该第一偏振片为权利要求28记载的偏振片,并且,具有该相位 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该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一侧不介入其他的显示 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满足下述式(36)以及(37)并且面外具有光轴、 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
0nm≤Rxy(550)≤10nm    (36)
71nm≤Rlc(550)-Rxz(550)≤142nm    (37)
式(36)以及(37)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 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 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 设为d时,定义为Rxy=(nx-nz)×d、Rxz=(nx-nz)×d,此外, (37)中,Rlc(λ)表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单元的相位差Rlc,将 液晶单元的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度 设为d’时,定义为Rlc=(ne-no)×d’。
101.如权利要求100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振片包括偏光元件,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二偏振片的偏光元件与液晶单元之间不包 括显示双折射性的膜。
102.如权利要求100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轴性相位差片满足下述式(38),
{Rlc(450)-Rxz(450)}≤{Rlc(550)-Rxz(550)}≤{Rlc(650)-Rxz(650)
}  (38)
式(38)中,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 差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 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z=(nx -nz)×d,此外,Rlc(λ)表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单元的相位差Rlc, 将液晶单元的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 度设为d’时,定义为Rlc=(ne-no)×d’。
103.如权利要求10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轴性相位差片满足下述式(39)以及(40),
0.75≤{Rlc(450)-Rxz(450)}/{Rlc(550)-Rxz(550)}≤0.97  (39)
1.03≤{Rlc(650)-Rxz(650)}/{Rlc(550)-Rxz(550)}≤1.25  (40)
式(39)以及(40)中,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 差片的相位差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 ≥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z= (nx-nz)×d,此外,Rlc(λ)表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单元的相位 差Rlc,将液晶单元的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 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lc=(ne-no)×d’。
104.如权利要求100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105.如权利要求100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10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单元、在其两侧相互成正 交尼克耳关系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
该偏振片的至少一个包括:具有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
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相位差片,该相位差片具有与构成液晶单元 的液晶层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
107.如权利要求10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反波长分散特性或者与液晶层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 的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由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108.如权利要求10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是从下述组中选择的至少一 个,所述组是由在面内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 单轴性相位差片;在面外具有光轴、异常光折射>正常光折射率的单 轴性相位差片;以及双轴性相位差片构成的组,
具有与所述液晶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是面外具有 光轴、且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
109.如权利要求10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110.如权利要求106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1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 交尼克耳关系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
该偏振片之一包含具有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
该偏振片之一在偏光元件的液晶单元一侧没有显示双折射性的支 持层。
112.如权利要求11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由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 层叠体构成。
113.如权利要求11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是从下述组中选择的至少一 个,所述组是由在面内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 单轴性相位差片、以及双轴性相位差片构成的组。
114.如权利要求11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半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方向为2以上的取向分割单元以及进行彩色显示用的色分离单元的至 少一个,
并且,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度比为800以 上。
115.如权利要求11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片的至少一个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
116.一种相位差片的设计方法,其对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以及 面外方向的相位差进行设计,其特征在于:
该相位差片的设计方法作为设计参数参照从相位差片以及液晶单 元的法线方向倾斜大于0°的预定的度测量的有效相位差的符号与绝 对值。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相位差片、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相位差片的设 计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最优设计的相位差与其波长分散特性的相 位差片及其设计方法、以及使用它的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 涉及以正交尼克(Cross-Nicol)的关系使用一对偏光元件的液晶 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计算机或者电视为首的各种信息处理装置的显示装置,广 泛应用液晶显示器。特别是TFT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成为 “TFT-LCD”)广泛普及,期待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与此相伴,要求 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以下,将TFT-LCD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TFT-LCD,也可应用于单纯矩阵方式的LCD或者等离 子体地址方式的LCD等,一般来说,可应用于通过分别在形成有电极 的一对衬底之间夹持液晶、在各个电极间施加电压进行显示的所有 LCD。
到目前为止,在TFT-LCD中最广泛使用的方式是所谓的TN模式, 即,在相互对置的衬底间使具有正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平取 向。对于TN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来说,其特征在于,与一个衬底邻 接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相对与其他衬底邻接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 扭曲90。在这样的TN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确立了低价的制造 技术,在产业上成熟了,但是,在实现高对比度困难这点上存在可改 善之处。
与此相对,还公开了所谓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参 照特开2000-39610号公报),即,使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 在相互对置的衬底间垂直取向。如特开2000-39610号公报等所公开 的,在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未施加电压时,为了使液晶分 子配置为大致垂直于衬底面,液晶单元几乎不示出双折射性、旋光性, 几乎不使光的偏振状态发生变化地通过液晶单元。因此,在液晶单元 的上下以其吸收轴相互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一对线偏光元件,由此, 在未施加电压时,能够实现大致完全的黑显示状态。在施加电压时, 液晶分子倾斜,大致于衬底平行,显示较大的双折射性,成为白显示。 因此,这样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容易实现在TN模式中不可能 的非常高的对比度。
但是,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 视的扩大困难这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如上所述,VA模式的液晶显 示装置在正面液晶单元几乎不显示双折射性,此外,2枚偏光元件完 全正交,因此,实现大致完全的黑显示状态,但是,在倾斜视角中, 液晶单元显示双折射性,外表上具有相位差,此外,2枚偏光元件的 几何学上的相对关系在外表上不是正交的,因此,会漏光,对比度降 低,其结果是视角变窄。因此,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以消除液 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或者在倾斜视角中保持正交尼克耳 配置的偏光元件的正交性的目的,多设置相位差片。例如,在现有技 术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垂直取向液晶单元的两侧配置偏光元件,在 该偏光元件和该液晶单元之间面内具有光轴,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 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所谓的正性A板)、面外(片法线方向) 具有光轴,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所谓的 负性C板),或者,通过至少配置1枚双轴性相位差片的任何一个, 扩大视角(例如,参照特开2000-131693号公报)。并且,在后述的 面外具有光轴,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将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 的单轴性相位差片叫做负性C板。
此外,公开有所谓的IPS模式(例如,参照特开平6-1601878 号公报),向在对表面实施平行取向处理后的上下2枚衬底间夹持液 晶的水平取向液晶单元施加横向电场,在于衬底大致平行的面内使液 晶分子进行旋转动作,进行显示。在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 晶分子总是大致与衬底保持平行,通过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与偏光 元件的吸收轴成的角进行变化来进行显示,即使在倾斜视角中,液晶 单元的双折射性的变化减少,所以,视角较宽。但是,在具有所述结 构的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 为了提高对比度,正交(正交尼克耳)配置2枚偏光元件,但是,在 倾斜视角中,因为2枚偏光元件的几何学的相对关系外表上并不正交, 在黑显示时漏光,在对比度降低这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因此,为了 改善这样的对比度的降低,在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研究设置 相位差片,例如,如下技术(例如,参照特开平11-305217号公报): 在偏光元件和液晶单元之间,配置对面内相位差与厚度方向相位差进 行控制的适当的双轴性相位差片。
如上所述,在使用了成为正交尼克耳关系的一对偏光元件与液晶 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宽视角化中,(1)即使在倾斜视角中,保持配 置成正交尼克耳的偏光元件的正交性(所有模式)(2)消除倾斜视角 中的液晶单元的多余的相位差(VA模式等)是重要的,在现有技术中, 通过配置适当的相位差片,由此,实现(1)和(2)。使用了这样的 相位差片的宽视角化技术是公知的,但是,即使在任何的现有技术中, 只在单波长(通常为550nm附近)为了最佳设计相位差条件,设计波 长以外在黑显示时引起漏光,因此,在倾斜视角中,在产生着色现象 这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此外,在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不考虑所使用的相位差片 的种类、层叠顺序或者偏光元件保护用的支持层(目前,最一般的是 三醋酸纤维素膜=TAC膜)由于具有相位差等的制约,同时存在在单波 长中只能设置相位差片的本质上的问题。更具体地说,用于实现所述 的(1)和(2)的相位差片中最佳的波长特性(波长分散特性)各不 相同,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1)和(2),需要材料不同 的多个相位差片,或者,为了实现(1)和(2),在多个相位差片(也 包含偏光元件保护用的TAC膜等)的总计集合体上做成相位差片的设 计,此外,不实现(2)为了积极地使用液晶单元的倾斜的视角的多 余的相位差实现(1)做成相位差片的设计,并且,由于多个相位差 片邻接配置等理由,本质上波长特性不能最佳化。但是,在使用多枚 相位差片的情况下,一般地说,它们的作用效果因层叠顺序而不同, 并且,一般地说,因为相位差片的相位差的加和性只在非常有限的情 况下成立。此外,还包含偏光元件的支持层(TAC膜等的保护膜),存 在对波长特性进行最佳化的麻烦。
对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相位差的设计方法的一例进行说 明,例如,使用正性A板a、负性C板b以及c总计3枚相位差片、2 枚偏振片(由偏光元件和TAC膜构成)和VA模式液晶单元,如(第 一偏光元件)/(TAC膜)/(正性A板a)/(VA模式液晶单元)/(负 性C板b)/(负性C板c)/(TAC膜)/(第二偏光元件),构成液晶 显示装置,在(负性C板b)+(负性C板c)+(第一偏光元件的 保护用TAC膜)+(第二偏光元件的保护用TAC膜)中,实现VA模 式液晶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一部分的取消即实现(2)的一 部分,在(正性A板a)+(VA模式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 位差的残留)中,实现配置成正交尼克耳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 交性的保持即实现(1)和(2)的残留。
因此,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相位差的设计非常难,可以说 考虑到波长特性的最佳设计实质上是不可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状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为在较宽的视角范 围内没有着色、实现对比度比较高的液晶显示,提供一种调整相位差 条件后的相位差片及其设计方法以及使用它的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装 置。
本发明者首先着眼于对在可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的可视波长 整个区域进行优化设计的相位差片的条件进行各种讨论,在现有技术 的垂直取向模式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中,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 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 正交的保持在单波长(通常为550nm附近)进行最佳化。但是,液晶 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 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的保持通常需要不同的波长分散特性,另一方 面,现有技术的相位差片的设计方法是利用表示偏振片的偏光元件保 护用的双折射性的支持层(保护膜)或者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 的相位差等复合地进行相位差的设计,所以,本质上只能以单波长进 行最佳化。因此,为了对可视波长整个区域的相位差条件进行最佳化, 想到如下的结构:在黑显示时与正面相同,从波长分散性的观点看, 完全分离保持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正交性和消除倾斜视 角的液晶单元的多余的相位差,以液晶显示装置内的不同的相位差片 对各个进行补偿。即,例如,做成通过与构成液晶单元的液晶层大致 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进行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 位差的消除通过具有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 后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的结构,由此,可进行在可 视波长整个区域的相位差条件的最佳化,可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 象。并且,想到发现在这样的结构中使用的相位差片的最佳相位差条 件、结构,能够完全解决所述课题,达到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在面内具有光轴、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 单轴性相位差片,所述相位差片是满足下述式(a)~(d)的相位差 片。
118nm≤Rxy(550)≤160nm  (a)
-10nm≤Ryz(550)≤10nm   (b)
0.75≤Rxy(450)/Rxy(550)≤0.97  (c)
1.03≤Rxy(650)/Rxy(550)≤1.25  (d)
式(a)~(d)中,Rxy(λ)、Ry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 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y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 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xy=(nx-ny)×d,Ryz=(ny-nz)×d。
本发明是面外具有光轴、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一个轴 相位差片,所述相位差片是满足下述式(e)~(h)的相位差片。
0nm≤Rxy(550)≤10nm   (e)
-107nm≤Rxz(550)≤-71nm   (f)
0.75≤Rxz(450)/Rxz(550)≤0.97   (g)
1.03≤Rxz(650)/Rxz(550)≤1.25   (h)
在式(e)~(h)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 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y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 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
本发明是双轴性相位差片,所述相位差片是满足下述式(i)~ (l)的相位差片。
220nm≤Rxy(550)≤330nm    (i)
110nm≤Rxz(550)≤165nm    (j)
0.75≤Rxy(450)/Rxy(550)≤0.97   (k)
1.03≤Rxy(650)/Rxy(550)≤1.25   (l)
在式(i)~(l)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 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 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
本发明是面外具有光轴、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一个轴 相位差片,所述相位差片是满足下述式(m)~(p)的相位差片。
0nm≤Rxy(550)≤10nm  (m)
215nm≤Rxz(550)≤450nm   (n)
1.01≤Rxz(450)/Rxz(550)≤1.17    (o)
0.89≤Rxz(650)/Rxz(550)≤1.00    (p)
在式(m)~(p)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nm 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 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
本发明是面外具有光轴、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一个轴 相位差片,所述相位差片是满足下述式(q)~(t)的相位差片。
0nm≤Rxy(550)≤10nm  (q)
108nm≤Rxz(550)≤379nm  (r)
1.04≤Rxz(450)/Rxz(550)    (s)
Rxz(650)/Rxz(550)≤0.98    (t)
在式(q)~(t)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nm 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 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相互成为正交尼克耳关系 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偏振片的至少一个包含具有反波长分 散特性的相位差片,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具有相位差片,该相位差片 具有与构成液晶单元的液晶层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相互成为正交尼克耳关系 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偏振片之一包含具有反波长分散特性 的相位差片,所述偏振片之一是在偏光元件的液晶单元一侧具有双折 射性的支持层。
本发明是一种设置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以及面外方向的相位差的 方法,所述相位差片的设计方法是参照根据从相位差片以及液晶单元 的法线方向倾斜大于0°的预定的角度测量的有效的相位差的代码和绝 对值作为设计参数的相位差片的设计方法。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相位差片为面内具有光轴并且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 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以下称为“正性A板”)、面为具有光轴并且 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以下称为“正性C 板”)、双轴性相位差片、面为具有光轴并且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 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片(以下称为“负性C板”)的任意一种的方式。
并且,面内的意思是大致与片面平行方向,面外意思是大致与片 面垂直方向。
本发明的正性A板以及正性C板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组合使用、本 发明的双轴性相位差片单独使用,由此,能够进行配置为正交尼克耳 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并且,本发明的第一负性C 板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由此,能够进行液晶单元 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
本发明的正性A板满足下述式(1)~(4)。
并且,在下述式(1)~(4)中,Rxy(λ)、Ryz(λ)分别表 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y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 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 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y=(nx-ny)×d,Ryz=(ny-nz)×d。
118nm≤Rxy(550)≤160nm    (1)
-10nm≤Ryz(550)≤10nm    (2)
0.75≤Rxy(450)/Rxy(550)≤0.97   (3)
1.03≤Rxy(650)/Rxy(550)≤1.25   (4)
所述正性A板满足上式(1),由此,将面内方向的相位差Rxy(550) 调整为适于保持配置为正交尼克耳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正交性的范 围内。Rxy(550)的优选下限为130nm,优选上限是150nm。因此, 所述正性A板优选满足130nm≤Rxy(550)≤150nm。Rxy(550)的进 一步优选下限为135nm,进一步优选上限是145nm。
所述正性A板满足上式(2),由此,可充分降低面外方向的相位 差Ryz(550),与正性C板(优选本发明的正性C板)组合,可很好 地应用于配置为正交尼克耳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 Ryz(550)的优选下限为-5nm,优选上限是5nm。
所述正性A板满足上式(3)以及(4),由此,面内方向的相位 差Rxy的波长分散特性满足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 角的正交性所需要的波长分散特性(反波长分散特性),可有效防止 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Rxy(450)/Rxy(550)优选下限为0.78,优 选上限为0.86。此外,Rxy(650)/Rxy(550)优选下限为1.14,优 选上限为1.22。
作为所述正性A板的方式,例如有如下方式:由单层构成的方式; 由(nx-ny)/(ny-nz)相互大致相等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 层叠体构成的方式;由面内的最大主折射率方向相互大致平行或者大 致正交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的方式。由单层构成所 述正性A板,由此,可简便制造,并且,可谋求提高可靠性(耐久性) 以及薄型化。此外,由层叠体构成所述正性A板,由此,与由单层构 成的情况相比,在片材料的选择等的片设计上可提高自由度。并且, 在构成层叠体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以其光轴方向平行或者相互大 致正交地层叠的方式中,可充分降低对层叠的相位差的影响。因此, 与不考虑配置方式(配置位置、层叠方向)只使用多个各种相位差元 件的情况不同,在由层叠体构成的这些方式中,可在倾斜视角中谋求 波长分散特性的最佳化。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大致相等,包含完全相等的情况或者 实质上得到所希望的作用效果的误差范围。同样,大致平行包含完全 平行或者实质上得到所希望的作用效果的误差范围,所谓大致正交包 含完全正交或者实质上得到所希望的作用效果的误差范围。
本发明的正性C板满足下述式(5)~(8)。
并且,在下述式(5)~(8)中,Rxy(λ)、Ryz(λ)分别表 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y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 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 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
0nm≤Rxy(550)≤10nm  (5)
-107nm≤Rxz(550)≤-71nm  (6)
0.75≤Rxz(450)/Rxz(550)≤0.97  (7)
1.03≤Rxz(650)/Rxz(550)≤1.25  (8)
所述正性C板满足上式(5),由此,使面内方向的相位差Rxy(550) 调充分降低,与正性A板(优选本发明的正性A板)组合,可应用于 配置为正交尼克耳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并且,Rxy (550)的优选上限是5nm。
所述正性C板满足上式(6),由此,将面外方向的相位差Rxz(550) 调整为适于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正交性的范围 内。Rxz(550)的优选下限为-100nm,优选上限是-80nm。因此,所 述正性C板优选满足-100nm≤Rxz(550)≤-80nm。Rxz(550)的进 一步优选下限为-95nm,进一步优选上限是-85nm。
所述正性C板满足上式(7)以及(8),由此,面往外方向的相 位差Rxz的波长分散特性满足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 视角的正交性所需要的波长分散特性(反波长分散特性),可有效防 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Rxz(450)/Rxz(550)优选下限为0.78, 优选上限为0.86。此外,Rxz(650)/Rxz(550)优选下限为1.14, 优选上限为1.22。
作为所述正性C板的方式,例如有如下方式:由单层构成的方式; 由(nx-ny)/(ny-nz)相互大致相等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 层叠体构成的方式;由面内的最大主折射率方向相互大致平行或者大 致正交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的方式。由单层构成所 述正性C板,由此,可简便制造,并且,可谋求提高可靠性(耐久性) 以及薄型化。此外,由层叠体构成所述正性C板,由此,与由单层构 成的情况相比,在片材料的选择等的片设计上可提高自由度。并且, 在构成层叠体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以其光轴方向平行或者相互大 致正交地层叠的方式中,可充分降低对层叠的相位差的影响。因此, 与不考虑配置方式(配置位置、层叠方向)只使用多个各种相位差元 件的情况不同,在由层叠体构成的这些方式中,可在倾斜视角中谋求 波长分散特性的最佳化。
本发明的双轴性相位差片满足下述式(9)~(12)。
并且,在下述式(9)~(12)中,Rxy(λ)、Rxz(λ)分别表 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 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 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d。
220nm≤Rxy(550)≤330nm  (9)
110nm≤Rxz(550)≤165nm  (10)
0.75≤Rxy(450)/Rxy(550)≤0.97  (11)
1.03≤Rxy(650)/Rxy(550)≤1.25  (12)
所述双轴性相位差片满足上式(9)以及(10),由此,将面内方 向的相位差Rxy(550)以及面外方向的相位差Rxz(550)调整为适 于保持配置为正交尼克耳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正交性的范围内。Rxy (550)的优选下限为265nm,优选上限是285nm。Rxz(550)的优选 下限为125nm,优选上限是145nm。因此,所述双轴性相位差片优选 满足265nm≤Rxy(550)≤285nm,125nm≤Rxz(550)≤145nm。Rxy (550)的进一步优选下限为270nm,进一步优选上限是280nm。Rxz (550)的进一步优选下限为130nm,进一步优选上限是140nm。
所述双轴性相位差片满足上式(11)以及(12),由此,面内方 向的相位差Rxy的波长分散特性满足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 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所需要的波长分散特性(反波长分散特性),可 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Rxy(450)/Rxy(550)优选下限为0.78, 优选上限为0.86。此外,Rxy(650)/Rxy(550)优选下限为1.14, 优选上限为1.22。
作为所述双轴性相位差片的方式,例如有如下方式:由单层构成 的方式;由(nx-ny)/(ny-nz)相互大致相等的2枚以上的相位 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的方式;由面内的最大主折射率方向相互大致平 行或者大致正交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的方式。由单 层构成所述双轴性相位差片,由此,可简便制造,并且,可谋求提高 可靠性(耐久性)以及薄型化。此外,由层叠体构成所述双轴性相位 差片,由此,与由单层构成的情况相比,在片材料的选择等的片设计 上可提高自由度。并且,在构成层叠体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以其 光轴方向平行或者相互大致正交地层叠的方式中,可充分降低对层叠 的相位差的影响。因此,与不考虑配置方式(配置位置、层叠方向) 只使用多个各种相位差元件的情况不同,在由层叠体构成的这些方式 中,可在倾斜视角中谋求波长分散特性的最佳化。
本发明的第一负性C板满足下述式(13)~(16)。
并且,在下述式(13)~(16)中,Rxy(λ)、Rxz(λ)分别 表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 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 nz、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 ×d。
0nm≤Rxy(550)≤10nm  (13)
215nm≤Rxz(550)≤450nm  (14)
1.01≤Rxz(450)/Rxz(550)≤1.17  (15)
0.89≤Rxz(650)/Rxz(550)≤1.00  (16)
所述第一负性C板满足上式(13),由此,使面内方向的相位差Rxy (550)充分降低,可适用于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 液晶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Rxy(550)的优选上限为5nm。 因此,所述第一负性C板优选满足0nm≤Rxy(550)≤5nm。Rxy(550) 的进一步优选上限是3nm。
所述第一负性C板满足上式(14),由此,将面外方向的相位差Rxz (550)调整为适于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液晶的倾 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的范围内。
并且,所述第一负性C板满足上式(15)以及(16),由此,面 外方向的相位差Rxz的波长分散特性满足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 装置中消除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所需要的波长分散特 性(正波长分散特性),可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Rxz(450) /Rxz(550)优选下限为1.04,1.10。此外,Rxz(650)/Rxz(550) 优选下限为0.96,优选上限为0.98。
所述第一负性C板的方式,例如有如下方式:由单层构成的方式; 由(nx-ny)/(ny-nz)相互大致相等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 层叠体构成的方式;由面内的最大主折射率方向相互大致平行或者大 致正交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的方式;由分别满足0nm ≤Rxy(550)≤10nm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的方式; 在如上所述的方式中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个厚度为20μm 以下的片的方式。由单层构成所述第一负性C板,由此,可简便制造, 并且,可谋求提高可靠性(耐久性)以及薄型化。此外,由层叠体构 成所述第一负性C板,由此,与由单层构成的情况相比,在片材料的 选择等的片设计上可提高自由度。并且,在构成层叠体的2枚以上的 相位差元件以其光轴方向平行或者相互大致正交地层叠的方式中,可 充分降低对层叠的相位差的影响。因此,与不考虑配置方式(配置位 置、层叠方向)只使用多个各种相位差元件的情况不同,在这些方式 中,可在倾斜视角中谋求波长分散特性的最佳化。并且,在由分别满 足0nm≤Rxy(550)≤10nm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的 方式中,构成层叠体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可充分降低各个面内方 向的相位差Rxy(550),由此,可进一步适用于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 晶显示装置中进行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并 且,所述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个由厚度为20μm以下的片构成的方式 中,可充分降低对所述相位差元件的层叠的相位差的影响,所以,可 更好地应用于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液晶单元的倾斜 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
并且,所述厚度为20μm以下的片优选通过膜来形成。
所述正性C板和所述第一负性C板不介于这些之间层叠其他的显 示双折射性的膜(以下称为第一层叠型相位差片)以及层叠具有与所 述第一层叠型相位差片大致相同的相位差特性并且至少两个显示双折 射性的膜,分别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正性A板(优选 是本发明的正性A板)组合使用,由此,可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 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以及消除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 位差。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不介入显示双折射性的膜层叠在除了是 在不介入膜层叠的情况、介入不显示双折射性的膜(各向同性)层叠 的情况之外,介入显示双折射性膜进行层叠,但是,包含能够实质上 实现所希望的作用效果的情况。此外,相位差特性意思是从相位差片 的法线方向根据比0°大的预定的角度(倾斜视角)测量的有效相位差 以及其波长依赖性。
所述第一层叠型相位差片的方式,有如下的方式:例如构成所属 第一层叠相位差片的正性C板以及第一负性C板的至少一个由分别满 足0nm≤Rxy(550)≤10nm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 在如上所述的方式中,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个是厚度为 20μm以下的膜。构成所述层叠体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充分降低各 个面内方向的相位差Rxy(550),所以,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 装置中,可适用于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 性以及消除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此外,在以20μm 以下的膜膜构成所述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个的方式中,能够充分降低 对所述相位差元件的层叠引起的相位差,所以,在垂直取向的液晶显 示装置中,可适用于可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 正交性以及消除垂直取向模式等的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 差。并且,所述厚度为20μm以下的膜优选通过涂层来形成。
此外,作为所述第二层叠型相位差片的方式,有如下的方式:构 成所述第二层叠型相位差片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的至少一个由满足 0nm≤Rxy(550)≤10nm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在 如上所述的方式中,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个是厚度为20μm 以下的膜。构成所述层叠体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充分降低各个面 内方向的相位差Rxy(550),所以,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中,可更好适用于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 性以及消除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此外,在以20μm 以下的膜膜构成所述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个的方式中,能够充分降低 对所述相位差元件的层叠引起的相位差,所以,在垂直取向的液晶显 示装置中,可更好地适用于可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 视角的正交性以及消除垂直取向模式等的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 的相位差。并且,所述厚度为20μm以下的膜优选通过涂层来形成。
本发明的第二负性C板满足下述式(19)~(22)。
并且,在下述式(19)~(22)中,Rxy(λ)、Rxz(λ)分别 表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 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 nz、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y=(nx-ny)×d,Rxz=(nx-nz) ×d。
0nm≤Rxy(550)≤10nm  (19)
108nm≤Rxz(550)≤379nm  (20)
1.04≤Rxz(450)/Rxz(550)  (21)
Rxz(650)/Rxz(550)≤0.98  (22)
所述第二负性C板满足上式(19),由此,面内方向的相位差Rxy (550)充分降低,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正性A板组 合,可适用于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 并且,可适用于消除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Rxy(550) 的上限是5nm。因此,所述第二负性C板优选满足0nm≤Rxy(550) ≤5nm。Rxy(550)的进一步优选下限为135nm,进一步优选上限是3nm。
所述第二负性C板满足上式(20),由此,可将面外方向Rxz(550) 调整为适于可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 的偏光元件的正交性以及消除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 范围内。
所述第二负性C板满足上式(21)以及(22),由此,面外方向 的相位差Rxz的波长分散特性满足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消除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所需要的波长分散特性(正 波长分散特性),可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
所述第二负性C板的方式,例如有如下方式:由单层构成的方式; 由分别满足0nm≤Rxy(550)≤10nm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 体构成的方式;在如上所述的方式中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 个厚度为20μm以下的膜的方式。由单层构成所述第二负性C板,由 此,可简便制造,并且,可谋求提高可靠性(耐久性)以及薄型化。 此外,由层叠体构成所述第二负性C板,由此,与由单层构成的情况 相比,在片材料的选择等的片设计上可提高自由度。并且,构成层叠 体的2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可充分降低各面内方向的相位差Rxy (550),所以,可更好地应用于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保 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以及消除液晶单元 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此外,所述相位差元件的至少一个由厚 度为20μm以下的膜构成,由此,可更好地应用于在垂直取向模式的 液晶显示装置中保持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 以及消除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
并且,所述厚度为20μm以下的膜优选通过涂层来形成。
以下对使用本发明的相位差片的偏振片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所述正性A板的和偏光元件的偏振片,所述偏 振片在正性A板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 叠,并且,以大致正交的关系配置正性A板的nx方向和偏光元件的 吸收轴。
使用这样的本发明的正性A板的偏振片(以下称为“偏振片PA”) 与正性C板(优选是本发明的正性C板)或者具有正性C板和偏光元 件的偏振片(优选是本发明的偏振片PC)组合使用,由此,在液晶显 示装置中,可有效地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 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在正性A 板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偏光元件保护用的支持层(例如,TAC膜等 的保护膜)等的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由此,可进行更有 效的相位差补偿。此外,以大致正交的关系配置本发明的正性A板的 nx方向和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所以,成为对于通过偏光元件从垂直方 向入射的线偏振光没有相位差变化的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所述正性C板和偏光元件的偏振片,所述偏振 片在正性C板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 叠。
使用这样的本发明的正性C板的偏振片(以下称为“偏振片PC”) 与正性A板(优选是本发明的正性A板)或者具有正性A板和偏光元 件的偏振片(优选是本发明的偏振片PA)组合使用,由此,在液晶显 示装置中,可有效地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 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在正性C 板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由此,可 进行更有效的相位差补偿。此外,本发明的正性C板为以下的方式: 在面内方向光学上大致各向同性,所以,对通过偏光元件从垂直方向 入射的线偏振光不给予相位差变化。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所述双轴性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的偏振片,所 述偏振片在所述双轴性相位差片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 折射性的膜来层叠,并且,以大致正交或者大致平行的关系配置双轴 性相位差片的nx方向和偏光元件的吸收轴。
使用这样的本发明的双轴性相位差片的偏振片(以下称为“偏振 片BI”)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单独使用,由此,可有效地在红、蓝、绿 (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 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在双轴性相位差片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 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由此,可进行更有效的相位差补偿。 此外,本发明的双轴性相位差片的nx方向与偏光元件的吸收轴以大 致正交或者大致平行的关系来配置,所以,成为对通过偏光元件从垂 直方向入射的线偏振光不给予相位差变化的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所述第一层叠型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的偏振 片,所述偏振片在所述第一层叠型相位差片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 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
使用这样的本发明的第一层叠型相位差片的偏振片(以下称为“偏 振片LA1”)与正性A板(优选是本发明的正性A板)或者具有正性A 板和偏光元件的偏振片(优选是本发明的偏振片PC)组合使用,由此,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可有效地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 长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以 及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在第一层叠型相位差 片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偏光元件保护用的支持层(例如,TAC膜等 的保护膜)等的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由此,可进行更有 效的相位差补偿。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所述第二层叠型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的偏振 片,所述偏振片在所述第二层叠型相位差片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 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
使用这样的本发明的第一层叠型相位差片的偏振片(以下称为“偏 振片LA2”)与正性A板(优选是本发明的正性A板)或者具有正性A 板和偏光元件的偏振片(优选是本发明的偏振片PA)组合使用,由此,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可有效地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 长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以 及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在第一层叠型相位差 片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偏光元件保护用的支持层(例如,TAC膜等 的保护膜)等的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由此,可进行更有 效的相位差补偿。
本发明是具有所述第二负性C板和偏光元件的偏振片,所述偏振 片在所述第二层负性C板与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 的膜来层叠。
使用这样的本发明的第二负性C板的偏振片(以下称为“偏振片 NC2”)与正性A板(优选是本发明的正性A板)或者具有正性A板和 偏光元件的偏振片(优选是本发明的偏振片PA)组合使用,由此,在 液晶显示装置中,可有效地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 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以及 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在第二负性C板与偏光 元件之间不介入偏光元件保护用的支持层(例如,TAC膜等的保护膜) 等的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由此,可进行更有效的相位差 补偿。
以下对使用本发明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 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成相互 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其中,所述第一偏 振片是所述偏振片PA,所述第二偏振片是所述偏振片PC,所述第一 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分别具有正性A板以及正性C板一侧位于液晶 单元一侧。
按照在这样的液晶单元一侧具有所述偏振片PA、在另一侧具有所 述偏振片PC的液晶显示装置,因为能够有效地在红、蓝、绿(R、G、 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 正交性的保持,所以,能够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实现宽视 角化,得到较高的显示质量。
并且,在本发明中,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可以与液晶单元 直接连接,也可以不直接连接。
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成相互 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其中,所述第一偏 振片是所述偏振片PA,并且,具有该正性A板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 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一侧不介入其他的显 示双折射性的膜层叠所述正性C板。
按照在这样的液晶单元单侧设置本发明的正性A板和本发明的正 性C板、在液晶单元一侧设置偏光元件的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因为 能够有效地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正交尼 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所以,能够有效防 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实现宽视角化,得到较高的显示质量。
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正性C板在面内方向光学上大致为各 向同性,所以,对通过偏光元件从垂直方向入射的线偏振光不给予相 位差变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偏振片优选具有偏光元 件,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优选在第二偏振片的偏光元件和液晶单元之间 不包含显示双折射性的膜。
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成相互 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其中,所述第一偏 振片是所述偏振片PC,具有该正性C板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所 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一侧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 射性的膜以其nx方向与构成第一偏振片的偏光元件的吸收轴大致平 行的关系层叠所述正性A板。
按照在这样的液晶单元单侧设置本发明的正性C板和本发明的正 性A板、在液晶单元一侧设置偏光元件的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因为 能够有效地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正交尼 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所以,能够有效防 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实现宽视角化,得到较高的显示质量。
本发明的正性A板以其nx方向与构成第一偏振片的偏光元件的 吸收轴大致平行的关系配置,所以,成为对通过偏光元件从垂直方向 入射的线偏振光不给予相位差变化的状态。
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成相互 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其中,所述第一偏 振片是所述偏振片BI,并且,具有该双轴性相位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 单元一侧。
按照除了偏光元件之外在液晶单元一侧设置这样的本发明的双轴 性相位差片的液晶显示装置,因为能够有效地在红、蓝、绿(R、G、 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 正交性的保持,所以,能够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实现宽视 角化,得到较高的显示质量。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优选液晶单元的大部分的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 衬底取向,并且,面内相位差在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
在这样的垂直取向模式(VA模式)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除了偏光元件在液晶单元一侧设置本发明的正性A板以及本发明的正 性C板或者本发明的双轴性相位差片,所以,对于在现有的VA模式 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成为课题的、保持配置成正交尼克耳的偏光元件的 倾斜视角的正交性,能够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 域进行,所以,能够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实现宽视角化, 得到较高的显示质量。此外,与现有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 可得到较高的对比度。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大致垂直除了完全垂直外,包括能够实质 上得到所希望的作用效果的误差范围,大致为零除了零外,包括实质 上能够得到所希望的作用效果的误差范围。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优选为满足下述式(23)以及(24),并且, 以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与液晶单元邻接的关系具有面外具 有光轴、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相位差片。并且,在下 述式(23)以及(24)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 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 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 时,定义为Rxy=(nx-ny)×d,Rxz=(ny-nz)×d。此外,Rlc(λ) 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lc,将液晶单元的异常光 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lc=
(ne-no)×d’。
0nm≤Rxy(550)≤10nm  (23)
0nm≤Rlc(550)-Rxz(550)≤35nm  (24)
满足上式(23)以及(24)并且面外具有光轴、异常光折射率< 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相位差片(以下成为第三负性C板)满足上式 (23),由此,可充分降低面内方向的相位差Rxy(550),可在VA模 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适用于进行液晶显示单元的视角补偿。Rxy(550) 的优选上限是5nm。
所述第三负性C板满足上式(24),由此,可将面外方向的相位 差Rxz(550)调整到可在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液晶单元的 倾斜视角的视角补偿的范围内。Rlc(550)-Rxz(550)的优选下限 为10nm,优选上限为30nm。
按照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以与液晶单元临界的关系设 置这样的第三负性C板的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地在VA模 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倾斜视角补偿。
作为所述第三负性C板的优选方式,可举出由面外具有光轴的两 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的方式。由层叠体构成所述第三负性C 板,由此,与由单层构成的情况相比,在片材料的选择等的片设计上 可提高自由度。
此外,所述第三负性C板优选满足Rxz(450)≥Rxz(550)≥Rxz (650)。这样,所述第三负性C板的面外方向的相位差Rxz具有正波 形分散特性,由此,在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有效地进行液晶 单元的倾斜视角的视角补偿,并且,可更有效地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 现象。
并且,所述第三负性C板优选满足0nm≤Rlc(450)-Rxz(450) ≤35nm以及0nm≤Rlc(650)-Rxz(650)≤35nm。由此,在VA模式 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 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视角补偿,所以,可更有效地防止倾斜视角的 着色现象。Rlc(450)-Rxz(450)的优选的下限为10nm,进一步优 选的上限为30nm。
优选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单元的大部分液晶分子大致平行于 衬底并且大致与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正交地取向的状态下进行黑显 示,并且,在第二偏振片与液晶单元之间不存在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 的膜。
在这样的面内开关模式(IPS模式)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除了偏光元件在液晶单元一侧设置本发明的正性A板以及本发明的正 性C板或者本发明的双轴性相位差片,由此,对于在现有的IPS模式 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成为课题的、保持配置成正交尼克耳的偏光元件的 倾斜视角的正交性,能够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 域进行,所以,能够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实现宽视角化, 得到较高的显示质量。
并且,在这样的IPS模式的方式中,优选所述第二偏振光没具有 偏光元件,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二偏振片和液晶单元之间不包含显 示双折射性的膜。
并且,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单元,大部分的 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衬底取向,并且,在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 下进行黑显示;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第一偏振片和第二 偏振片,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是所述偏振片PA,所述第二偏振片是 所述偏振片LA1、所述偏振片LA2、或者所述偏振片NC2,所述偏振片 分别具有相位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按照在这样的液晶单元的一侧具有本发明的偏振广漠PA、并且在 另一侧具有本发明的偏振片LA1、本发明的偏振片LA2、或者本发明 的偏振片NC2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偏光元件外在液晶单元 一侧设置本发明的第一层叠型相位差片、第二层叠型相位差片或者第 二负性C板,由此,能够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 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以及液 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所以,能够有效防止倾斜 视角的着色现象,实现宽视角化,得到较高的显示质量。此外,在这 样的VA模式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现有的VA模式的液晶显 示装置相同,可得到高的对比度。
并且,在本发明中,第一的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可以直接与液 晶单元连接,也可以不直接连接。
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大部分的液晶分子大致垂直衬 底并且在面内相位差在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和 在其两侧相互成为正交尼克耳的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所 述第一偏振片是所述偏振片PA,并且,具有该正性A板的的一侧位于 液晶单元一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一侧不介 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层叠所述第一层叠型相位差片、所述第二 层叠型相位差片或者所述第二负性C板。
按照在这样的偏光元件的液晶单元一侧设置本发明的正性A板、 本发明的第一层叠型相位差片、本发明的第二层叠型相位差片或者本 发明的负性C板的方式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在红、蓝、绿 (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 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以及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 除,所以,可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实现宽视角,得到较高 的显示质量。此外,在这样的垂直取向模式(VA模式)的本发明的液 晶显示装置中,与现有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可得到较高 的对比度。
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大部分的液晶分子大致垂直衬 底并且在面内相位差在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和 在其两侧相互成为正交尼克耳的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所 述第一偏振片是所述偏振片PA,所述第一偏振片是所述偏振片满足下 述式(25)以及(26),并且,具有在面外具有光轴、异常光折射率< 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相位差片和偏光元件,所述偏振片在各个相位差 片和偏光元件之间不介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来层叠,并且,具 有该相位差片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并且,在下述式(25)~(26) 中,Rxy(λ)、Rxz(λ)分别表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 Rxy、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 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y=(nx -ny)×d,Rxz=(nx-nz)×d。此外,式(26)中,Rlc(λ)表 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单元的相位差Rlc,将液晶单元的异常光折射率 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lc=(ne -no)×d’。
0nm≤Rxy(550)≤10nm    (25)
71nm≤Rlc(550)-Rxz(550)≤142nm  (26)
满足所述式(25)以及(26)并且在面外具有光轴、异常光折射 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相位差片(以下成为“第四负性C板”)满足 所述式(25),由此,可充分降低面内方向的相位差Rxy(550),在VA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适用于进行液晶单元的视角补偿。Rxy (550)的优选上限为3nm。
所述第四负性C板满足所述式(26),由此,可将Rxz(550)调 整到在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视角补 偿的范围内。Rlc(550)-Rxz(550)的优选下限为80nm,优选上限 为110nm。
按照在这样的液晶单元的一侧设置本发明的正性A板、在另一侧 具有第四负性C板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在红、蓝、绿(R、 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 的正交性的保持以及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所 以,可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实现宽视角,得到较高的显示 质量。此外,在这样的VA模式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现有 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可得到较高的对比度。
并且,在本发明中,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可以与液晶单元 直接连接,也可以不直接连接。
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大部分的液晶分子大致垂直衬 底并且在面内相位差在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和 在其两侧相互成为正交尼克耳的关系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所 述第一偏振片是所述偏振片PA,并且,具有该正性A板的的一侧位于 液晶单元一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一侧不介 入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层叠所述第四负性C板。
按照在这样的液晶单元一侧设置本发明的正性A板和本发明的第 四负性C板的方式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负性C板(优选是 本发明的负性C板)组合使用本发明的正性A板,由此,可在红、蓝、 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 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并且,使用本发明的第四负性C板,由此, 可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液晶单元的倾斜 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所以,可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 实现宽视角,得到较高的显示质量。此外,在这样的垂直取向模式(VA 模式)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现有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 置相同,可得到较高的对比度。
所述所述第四负性C板优选满足下述式(27)。并且,下述式(27) 中,Rxz(λ)表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的相位差Rxz,将相位差 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 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z=(nx-nz)×d。此外, Rlc(λ)表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单元的相位差Rlc,将液晶单元的 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度设为d’时, 定义为Rlc=(ne-no)×d’。
{Rlc(450)-Rxz(450)}≤{Rlc(550)-Rxz(550)}≤{Rlc(650)-Rxz(650)
}(27)
所述所述第四负性C板优选满足上述式(27),由此,面外方向 的相位差Rxz的波长分散特性满足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进行液晶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所需的波长分散特性(正 波长分散特性),可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
所述所述第四负性C板优选满足下述式(28)以及(29)。并且, 下述式(28)以及(29)中,Rxz(λ)表示波长为λnm的相位差片 的相位差Rxz,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 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xz= (nx-nz)×d。此外,Rlc(λ)表示波长为λnm的液晶单元的相位 差Rlc,将液晶单元的异常光折射率设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 将厚度设为d’时,定义为Rlc=(ne-no)×d’。
0.75≤{Rlc(450)-Rxz(450)}/{Rlc(550)-Rxz(550)}≤0.97  (28)
1.03≤{Rlc(650)-Rxz(650)}/{Rlc(550)-Rxz(550)}≤1.25  (29)
所述所述第四负性C板优选满足上述式(28)以及(29),由此, 面外方向的相位差Rxz的波长分散特性满足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 示装置中进行液晶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所需的波长分散 特性(正波长分散特性),可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Rlc(450) -Rxz(450)}/{Rlc(550)-Rxz(550)}的优选下限是0.78。{Rlc (650)-Rxz(650)}/{Rlc(550)-Rxz(550)}的优选下限是1.14, 进一步优选是1.22。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 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偏振片的至少一个包含具有反波长分散 特性的相位差片,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与构成液晶单元的液晶层大 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的液晶显示装置。按照这样的液晶 显示装置,根据具有设置在偏振片上的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 可在红、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 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此外,根据具有与构成液晶 单元的液晶层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可在红、蓝、绿 (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 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倾斜 视角的着色现象、实现宽视角化、具有较高的显示质量的垂直取向模 式(VA模式)等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根据这样的具有与所述的液 晶层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除了完全消除液晶单元的 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方式外,也可以是例如,如下方式:在VA 模式的情况下,根据负性C板(具有与液晶层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 性的相位差片,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负性C板)只消除液晶单元的倾 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一部分的方式,该负性C板具有波长分散性 比作为具有正波形分散特性的正性C板的液晶单元大(针对波长的变 化率的相位差的变化率较大)的正波长分散特性。此后死,作为正性 C板的液晶单元的倾斜时间的多余的相位差残留一部分,但是,该相 位差显示反波长分散特性。并且,通过组合使用具有该反波长分散特 性的正性C板与具有反波长分散特性的正性A板,可进行正交尼克耳 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
在本说明书中,反波长分散性意思是满足(波长450mm的相位差) ≤(波长550mm的相位差)≤(波长650mm的相位差)的关系的波长 特性,正波长分散性意思是满足(波长450mm的相位差)≥(波长550mm 的相位差)≥(波长650mm的相位差)的关系的波长特性,平坦分散 特性意思是满足(波长450mm的相位差)≈(波长550mm的相位差) ≈(波长650mm的相位差)的关系的波长特性。此外,与构成液晶单 元的液晶层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若液晶层的波长分散特性是反 波长分散特性,则意味着是反波长分散特性,若液晶层的波长分散特 性是正波长分散特性,则意味着是正波长分散特性,若液晶层的波长 分散特性是平坦波长分散特性,则意味着是平坦波长分散特性。若是 VA模式液晶单元,具有与构成所述液晶单元的液晶层的波长分散特性 的相位差片,优选是具有正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0nm≤Rlc(450) -Rxz(450)≤35nm、0nm≤Rlc(550)-Rxz(550)≤35nm、0nm≤ Rlc(650)-Rxz(650)≤35nm。
作为具有所述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的材料,可举出变性聚 酸酯等。例如,作为具有所述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的材料, 优选在可见光波长区域(380~780nm)波长越长相位差越大的材料。 作为具有所述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的材料,可举出聚碳酸酯、 聚磺胺、聚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具有所述平坦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 差片的材料,可举出降片烯系树脂等。
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方式,可举出具有与所述反波 长分散特性或者液晶层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的至少一 个由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的方式。通过由两枚以上的 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相位差片,与由单层构成相比,在膜材料的 选择等的膜设计上可提高自由度。此外,有层叠体构成,由此,与不 考虑配置方式(配置位置)只使用多个各种相位差元件的情况不同, 在倾斜视角上也可谋求波长分散特性的最佳化。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 具有所述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由在面内具有光轴并且异常光折 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相位差片(正性A板)、面外具有光轴异常 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相位差片(正性C板)以及由双轴性 相位差片构成的群选择的至少一种构成,具有与所述液晶层相同波长 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是面外具有光轴异常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 单轴相位差片(正性C板)。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 应用于本发明的正性A板、本发明的正性C板、本发明的双轴性相位 差片、本发明的偏振片PA、本发明的偏振片PC、本发明的偏振片BI、 本发明的第一负性C板、本发明的第二负性C板、本发明的第三负性 C板、本发明的第四负性C板、本发明的偏振片NC1、偏振片NC2、具 有第三负性C板与偏光元件的偏振片、以及具有第四负性C板与偏光 元件的偏振片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耳关系的 偏振片的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偏振片之一包含具有反波长 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所述偏振片之一在偏光元件的液晶单元一侧不 具有显示双折射性的支持层(保护膜)。按照这样的本发明的液晶显 示装置,根据设置在偏振片上的具有反波长特性的相位差片,可在红、 蓝、绿(R、G、B)的较宽的波长区域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 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倾斜 视角的着色现象、实现宽视角化、特别是具有较高的显示质量的面内 开关模式(IPS模式)等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在这样的本发明的 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不考虑由三乙酰纤维素等构成的偏光元件保护用 的支持层(保护膜)的相位差以及波长分散特性进行相位差片的设计, 所以,在较宽的波长区域内可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 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上是有用的。
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方式,可举出具有所述反波长 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由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构成的方式。 通过由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构成相位差片,与由单层构成的情况相 比,在膜材料的选择等的膜设计上可提高自由度。此外,有层叠体构 成,由此,与不考虑配置方式(配置位置)只使用多个各种相位差元 件的情况不同,在倾斜视角上也可谋求波长分散特性的最佳化。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 具有所述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由在面内具有光轴并且异常光折 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相位差片(正性A板)、面外具有光轴异常 光折射率>正常光折射率的单轴相位差片(正性C板)以及由双轴性 相位差片构成的群选择的至少一种构成。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 装置中,可应用于本发明的正性A板、本发明的正性C板、本发明的 双轴性相位差片、本发明的偏振片PA、本发明的偏振片PC、以及本 发明的偏振片BI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方式,所述液晶单元包括使半 色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为两种以上的取向分 割单元以及用于进行彩色显示的色分离单元的至少一种,并且,所述 液晶显示装置可举出从法线方向测得的对比度比为800以上的方式。 按照这样的方式,可更有效地发挥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以针对黑显示时的透射率的白显示时的透 射率的比(白显示时的透射率/黑显示时的透射率)定义对比度比, 个透射率使用任意方位角方向的出射角度-亮度特性的半高宽为40°以 上的扩散光源,以2°视野进行受光,由此,测定各透射率。并且,作 为所述取向分割单元,例如,可使用条状凸起。此外,作为所述色分 散单元,例如,可使用颜料分散型的滤色片。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方式,可举出所述相位 差片的光弹性系数为20×10-8cm2/N以下的方式。按照这样的方式, 可抑制与来自背光的放射热引起的相位差片的变形等相伴的相位差、 光轴等变化,所以,可更有效地发挥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并且,所述光弹性系数的进一步优选上限是10×10-8cm2/N,更优 选的上限是5×10-8cm2/N。
本发明是设计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以及面外方向的相位差的方 法,所述相位差片的设计方法是如下的设计方法,参照根据从相位差 片以及液晶单元的法线方向倾斜大于0°大的预定的角度的测得的有效 的相位差的符号和绝对值作为设计参数。按照这样的相位差片的设计 方法,考虑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持或 者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的消除等进行设置,所以,可 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漏光,在实现宽视角上是有用的。
此外,在本发明的相位差片的设计方法上,有效的相位差的符号 和绝对值优选使用450nm、550nm、650nm的值。由此,可有效防止倾 斜视角的着色现象,在实现宽视角上是有用的。
并且,作为倾斜大于0°的预定角度,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 40°、60°。
按照本发明的相位差片,在垂直取向模式(VA模式)、面内开关 模式(IPS模式)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在红、蓝、绿的较宽的波 长范围内进行正交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倾斜视角的正交性的保 持,可有效防止倾斜视角的漏光以及着色现象。使用这样的相位差片 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实现宽视角,得到较高的显示质量,特别适用于大 型电视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以正交尼克耳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的系统分别示意性 示出各个透射轴的相对的配置关系的图,(a)是从正面观察的情况, (b)是从倾斜视角观察的情况。
图2(a)是表示计算对以正交尼克耳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的系 统使视角向45°方向倾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的结果的图,(b)是表 示计算此时的色度变化后的结果的图。
图3是示意性说明对于以正交尼克耳的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的 系统随着使视角倾斜透射率增大、色度点变换的现象的图。
图4是示意性说明对于以正交尼克耳的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在 两枚偏光元件之间配置正性A板以及正性C板时的效果的图。
图5是示意性说明对于以正交尼克耳的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在 两枚偏光元件之间配置一枚双轴性相位差片时的效果的图。
图6(a)是表示计算对以正交尼克耳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之间 配置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正性A板以及正性C板的系统使视角向45° 方向倾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Y值)的结果的图,(b)是表示计算 此时的色度变化后的结果的图。
图7(a)是表示代替图6的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相位差片计算对 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相位差片的系统使视角向45° 方向倾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Y值)的结果的图,(b)是表示计算 此时的色度变化后的结果的图。
图8(a)是表示计算对以正交尼克耳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之间 配置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双轴性相位差片的系统使视角向45°方向倾 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Y值)的结果的图,(b)是表示计算此时的 色度变化后的结果的图。
图9(a)是表示代替图8的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相位差片计算对 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相位差片的系统使视角向45° 方向倾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Y值)的结果的图,(b)是表示计算 此时的色度变化后的结果的图。
图10是表示计算对于以正交尼克耳配置两枚偏光元件的系统使 视角向45°方向倾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Y值)的结果的图。
图11是表示计算对于在图10的系统中的偏光元件见配置液晶单 元的系统使视角向45°方向倾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Y值)的结 果的图。
图12是表示计算对于以与图11的系统的液晶单元邻接的方式配 置现有技术的单波长设计的负性C办的系统使视角向45°方向倾斜进 行观察时的透射率(≠Y值)的结果的图。
图13是表示对于在图12的系统的一个偏光元件的液晶单元一侧 以与偏光元件邻接的方式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区域设计的双轴性相 位差片的体统计算使视角向45°方向倾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Y 值)的结果的图。
图14(a)是表示对以正交尼克耳配置两枚偏光元件的系统计算 使视角向45°方向倾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的结果的图,(b)是表示 计算此时的色度变化的结果的图。
图15(a)是表示对在图14的系统的偏光元件间配置液晶单元的 系统计算使视角向45°方向倾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的结果的图, (b)是表示计算此时的色度变化的结果的图。
图16(a)是表示对以与图15的系统的液晶单元邻接的方式配置 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负性C板的系统计算使视角向45°方向倾斜进行 观察时的透射率的结果的图,(b)是表示计算此时的色度变化的结果 的图。
图17(a)是表示对于代替图16的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负性C板 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的系统使视角向45° 方向倾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的结果的图,(b)是表示计算此时的色 度变化的结果的图。
图18(a)是表示对于以与偏光元件邻接的方式在图17的一个偏 光元件的液晶单元一侧配置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双轴性相位差片的系 统计算使视角向45°方向倾斜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的结果的图,(b) 是表示计算此时的色度变化的结果的图。
图19-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 图。
图19-2是示意性表示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 图。
图20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2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3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4-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 图。
图24-2是示意性表示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 图。
图25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6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7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8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9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0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1-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 图。
图31-2是示意性表示比较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 图。
图32是示意性表示比较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模拟结果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具体说明。并且,模拟中 使用市场上销售的作为液晶模拟装置的“LCD master(シンテツク社 制造)”。此外,光学计算算法为2×2琼斯矩阵特征值分析法。作为 液晶显示装置存在各种方式(一般称为显示模式),但是,最一般的 是在相互成为正交尼克耳的关系的一对偏光元件之间配置液晶单元。 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现为了液晶单元不具有相位差使液晶分 子大致垂直衬底取向的状态、或者液晶单元具有相位差但是使其光轴 以与偏光元件的偏光轴大致平行或者大致垂直的方式使液晶分子在面 内旋转相位差不起作用的方式,实质上通过偏光元件的正交尼克耳配 置进行黑显示从实现高对比度的观点看是有效的,VA模式、IPS模式 多取该方式。
关于保持偏光元件的正交性
此处,为了把握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的视角特性,考虑不包含液 晶单元的最基本的系统即以正交尼克耳的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的系 统的视角特性。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偏光元件本质上由从随机偏振 光得到所希望的线偏振光所需的最小限度的元件构成,例如,在最小 限度的元件两侧,以提高可靠性为目的,明确区别层叠支持层(保护 膜)的片、所谓的通常的偏振片。区分用语的使用,举例说明具体例, 目前,最一般的偏光元件是在聚乙烯醇膜(PVA膜)上吸着具有双色 性的碘络化物或者染料的染色液并在某一定方向延伸得到的偏振片, 最一般的偏振片是在这样的偏振片的两侧粘结偏振片保护用的三乙酰 纤维素膜(TAC膜)等透明膜得到的三层结构的膜。
图1是对以正交尼克耳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的系统分别示意性 示出各个透射轴的相对的配置关系的图,(a)是从正面观察的情况, (b)是从倾斜视角观察的情况。并且,图1(a)中的白色箭头的方 向表示图1(b)的观察方向(使视角倾斜的方向)。此外,图2(a)、 (b)分别表示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计算使向视角倾斜45°方向进行观 察时的透射率以及色度的变化的结果的图。此处,透射率的计算可在 作为可见波长整个区域的380~780nm内进行,采用进行可见度校正 得到的Y值作为透射率。此外,色度的计算以与透射率的计算相同的 方法进行,采用XYZ表色系(CIE1931标准表色系)的xy色度。在本 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预先说明,表示进行可见度校正后的Y值。 此外,本说明书中,使视角倾斜方向只要没有特别预先说明,表示平 分两枚偏光元件的吸收轴的方向,例如,两枚偏光元件的吸收轴分别 为0°、90°时为45°方向,吸收轴分别为45°、135°时为90°方向。
如图2所示,在正面将透射率抑制得较低为大致0.01%,但是, 随着随着使视角倾斜而增大,视角为60°变为1.2%。此外,如图2(b) 所示,色度点也随着倾斜视角而变大。
如上所述,随着使得视角倾斜,透射率增大,色度点变化。以下 对该现象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以正交尼克耳的关系配置的两枚偏光元件的吸 收轴从正面看成90°的角度(正交),但是,如图1(b)所示,若使 视角倾斜为平分该角度的方向,两枚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开 始从90°开始移动。因此,在倾斜视角中,通过光源测的偏光元件(一 般地称为起偏镜)的线偏振光的一部分不在观察者侧的偏光元件(一 般地称为检偏镜)吸收而透过,其结果是产生漏光。
图3是表示在庞加莱球上显示倾斜视角的漏光现象的说明图。并 且,图3中的P点表示正面的起偏镜透射之后的偏振光状态,E点(与 P点重叠)表示检偏镜能够最有效地吸收的偏振光状态。此外,P’表 示倾斜视角的起偏镜透射之后的偏振光状态,E’点表示在倾斜视角中 检偏镜能够最有效地吸收的偏振光状态。
省略在庞加莱球上的偏振光状态的处理的详细说明,但是,庞加 莱球的考虑方法作为通过相位差元件变化的偏振光状态的追踪有用的 方法在结晶光学等领域中是公知的(例如,参照高崎宏著《结晶学》 森北出版社1975年P.146-163)。在庞加莱球中,在上半球表示右旋 偏振光,在下半球表示左旋偏振光,在赤道上表示线偏振光,在上下 两极分别表示右旋圆偏振光以及左旋圆偏振光。关于球的中心对称关 系的两个偏振光状态,椭圆率角的绝对值相等并且极性相反,所以, 构成正交尼克耳光。此外,庞加莱球上的相位差片的效果为:表示将 通过相位差片之前的偏振光状态的点变换为使庞加莱球上的慢轴在中 心只移动以(2π)×(相位差)/λ(单位是rad)决定的角度旋转 移动的点。
参照图3继续说明,在正面通过起偏镜之后的偏振光状态与检偏 镜能最有效吸收的偏振光状态一致,与此相对,在倾斜视角中,通过 起偏镜之后的偏振光状态移动到P’,检偏镜能最有效吸收的偏振光状 态移动到E’,变得不一致。因此,为了消除倾斜视角的漏光,需要使 用相位差片在通过检偏镜之前将通过起偏镜之后的光的偏振光状态P’ 变换为偏振光状态E’。
将偏振光状态P’变换为偏振光状态E’的单元即相位差片的种类或 者枚数有各种选择。例如,有组合使用正性A板与正性C板的方法{例 如,J.Chen等三人TN模式以及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用的光学膜的补 偿模式(Optimum Film Compensation Modes For TN and VA LCDs), “SID Symp.Digest”,美国1998年p315}或者使用一枚双轴性相位 差片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平11-305217号公报)等。
图4、图5是对以正交尼克耳的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的系统在 庞加莱球上显示相位差片的效果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在组合使用正性A板以及正性C板的方法中,偏振 光状态P’经由偏振光状态P”变换为偏振光状态E’。另一方面,如图5 所所以,在使用一枚双轴性相位差片的方法中,偏振光状态P’变换为 偏振光状态E’。并且,图4中的从偏振光状态P’到偏振光状态P”的 箭头表示正性C板的作用效果,从偏振光状态E’的箭头表示正性A板 的作用效果。此外,图5中的从偏振光状态P’到偏振光状态E’的箭头 表示双轴性相位差片的作用效果。
但是,在所述的现有技术中,通过正性A板以及正性C板或者双 轴性相位差片具有的相位差的波长分散(波长特性),不将设计波长 (通常为550nm)以外的光的偏振光状态P’变换为偏振光状态E’,而 从偏振光状态E’变换为偏移后的偏振光状态。其结果是,在倾斜视角 中,产生某设计波长以外的波长的漏光,产生着色现象。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在可见波长区域最佳设计相位差片的 相位差。
以下,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若在图4、5所示的庞加莱球中考虑,相位差片的相位差的偏振 光状态的变化(图中的箭头的长度,更正确的是其旋转角)将R(nm) 设为相位差片、将λ(nm)设为光的波长时,以(2π)×(R)/(λ) 决定,所以,在可见波长整个区域最佳设计相位差片的相位差,在可 见波长区域与波长λ无关地使(2π)×(R)/(λ)固定除外。即, 可以为(相位差)∝(λ)。这样的相位差片可通过使用比波长长度 大的相位差发现的材料、所谓的反波长分散的材料等实现,例如,可 使用由具有特定的乙酰化程度的纤维素醋酸脂构成的高分子材料等 (例如,参照特开2000-137116号公报)
首先,考虑组合使用正性A板和正性C板。图6(a)、(b)是表 示计算对以正交尼克耳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之间配置现有的单波长 设计的正性A板以及正性C板的系统使视角倒向倾斜方向进行观察时 的透射率以及色度变化的结果的图。并且,图6的单波长设计的相位 差片是乙550nm设计的,其相位差假定与波长无关而是固定的。作为 相位差片的材料,使用一般的降冰片烯系的树脂的情况与此相当。
现有的正性A板的相位差条件如J.Chen等报告中所示,将相位 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 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时,在550nm的设计中,以Rxy=(nx-ny) ×d来定义的面内相位差Rxy=137.5nm附近最佳,现有的正性C板的 相位差条件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 将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设为d时,在550nm的设计中, 以Rxz=(nx-nz)×d来定义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xz=-80nm附近最 佳,但是,在图6的计算中,将正性A板设为Rxy=139nm、将正性C 板设为Rxz=-89nm进行计算。
此外,图7(a)、(b)是表示代替图6的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相 位差片计算对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相位差片的系统 使视角倒向倾斜方向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以及色度变化的结果的图。 在图7的计算中,以正性A板为Rxy(λ)/λ=-89/550=const(固定) 的方式设定各波长的相位差条件,进行计算。
如图2(a)、6(a)、7(a)的比较例可知,通过各使用一枚如上 所述的正性A板和正性C板,可将倾斜视角的漏光抑制得较小。60° 的倾斜视角的透射率在不配置相位差片的情况下为1.2%,与此相对, 在使用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相位差片的情况下进一步变 小为0.01%。
此外,将60°的倾斜视角的色度点设为(x60,y60)、将正面的色 度点设为(x0,y0)时的倾斜视角的色度点和正面的色度点的距离ΔExy 由下述式(30)计算。
ΔExy={(x60-x0)2+(y60-y0)2}1/2     (30)
此处,对于由上式(30)计算的色度距离,比较图6(b)、7(b), 在使用现有技术的单波长设计的相位差片的情况下为ΔExy=0.174,与 此相对,在使用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相位差片的情况下 为ΔExy=0.001,非常小,即使在倾斜视角中也显示与正面相同的色相。 这表现为,在使用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相位差片的情况 下,以倾斜视角观察时表现与从正面观察时大致相同的色相,相对视 角变化,着色较少。
然后,考虑使用一枚双轴性相位差片的情况。
图8是表示计算对以正交尼克耳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之间配置 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双轴性相位差片的系统使视角倒向倾斜方向进行 观察时的透射率以及色度变化的结果的图。并且,图8的单波长设计 的相位差片以550nm来设计,假设其相位差与波长无关地固定作为相 位差片的材料,使用一般的降冰片烯系的树脂的情况相当于此。
作为现有的双轴性相位差片的相位差条件,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 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 将厚度设为d时,在550nm的单波长设计中,如特开平11-305217 号公报等公开的那样,面内相位差Rxy为设计波长550nm的1/2的 275nm、以Nz=(nx-nz)/(nx-ny)定义的Nz系数为0.5即设定为厚度方 向相位差Rxz为设计波长550nm的1/4的137.5nm,进行图8中的计 算。
此外,图9是表示代替图8的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相位差片计算 对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相位差片的系统使视角倒向 倾斜方向进行观察时的透射率以及色度变化的结果的图。在图9的计 算中,在可见波长区域中以Rxy(λ)/λ=1/2=const(固定)、Rxz(λ) /λ=1/4=const(固定)的方式设定各波长的相位差Rxy(λ)以及Rxz (λ),进行计算。
由图2(a)、8(a)、9(a)可知,通过使用一枚如上所述的双轴 性相位差片,可将倾斜视角的漏光抑制得较小。在未配置相位差片的 情况下为1.2%,与此相对,在使用现有技术的单波长设计的相位差片 的情况下为0.03%,变得非常小,在使用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 设计的相位差片的情况下为0.01%,变得更小。
此外,对于色度距离ΔExy,在图8(b)、9(b)中进行比较,在 使用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相位差片的情况下ΔExy=0.152,与此相对, 在使用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相位差片的情况下 ΔExy=0.004,变得非常小,即使在倾斜视角中也表现与正面相同的色 相。这表现为,在使用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相位差片的 情况下,以倾斜视角观察时也表现与从正面观察时大致相同的色相, 相对视角变化,着色较少。并且,各相位差片的最佳相位差条件如上 所述,但是,在组合使用正性A板和正性C板的情况下,对于正性A 板为Rxy(550)=118~160nm、对于正性C板为Rxz(550)=-107~- 71nm时,在使用一枚双轴性相位差片时Rxy(550)=220~330nm、Rxy (550)=110~165nm时,60°的倾斜视角的透射率为0.12%以下,抑 制为未配置相位差片时(1.2%)的1/10以下,可充分得到本发明的 作用效果。
关于液晶单元的相位差的消除
之前对不包含液晶单元的最基本的系统即以正交尼克耳的关系配 置两枚偏光元件的系统的视角特性进行了说明,此后,考虑在两枚偏 光元件之间包含液晶单元的情况。并且,如IPS模式那样,对于在液 晶分子大致与任意一个偏光元件的透射轴平行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 显示模式即在液晶分子大致与任意一个偏光元件的透射轴平行的状态 下进行黑显示的显示模式,液晶单元从倾斜视角观察时具有外表相位 差,但是,该外表慢轴(或者快轴)与任意一个偏光元件的透射轴总 是平行的,所以,不会对入射线偏振光提供相位差,考虑液晶单元的 相位差时,与不包含液晶单元的最基本的系统没有任何变化。因此, 此处,如VA模式那样,只考虑包含大部分的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衬 底取向、在面内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液晶单元的情 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倾斜视角中,液晶单元具有外表相位差,该 外表上的慢轴(或者快轴)不与偏光元件的透射轴平行,所以,该外 表相位差成为倾斜视角的漏光的原因。并且,本发明可适用于VA模 式以外的其他的液晶模式,但是,以下以VA模式作为优选的一例进 行说明。此外,以下对使用单轴性相位擦黑魔消除液晶单元的相位差 片的方法进行说明,但是,如IPS模式所示,对于在液晶分子与任意 一个偏光元件的透射轴大致平行的状态下进行黑显示的显示模式,不 需要后述的显示双折射性的膜等。如VA模式所示,从正面对大部分 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衬底取向的液晶单元进行观察时,成为液晶单元 的相位差大致为零的状态,以正交尼克耳的偏光元件可得到黑显示, 但是,在从倾斜视角进行观察时,液晶单元具有外表上的相位差,产 生漏光。在简单的情况下考虑时,例如,异常光折射率ne=1.6、正常 光折射率no=1.5、厚度d=3μm的垂直取向液晶单元的相位差在正面为 零,但是,在60°的倾斜视角中,计算为约+110nm。并且,从倾斜视 角进行观察时的液晶单元的外边相位差的符号以(p波折射率)-(s 波折射率)的正负定义。这样,为了消除在倾斜视角中产生的液晶单 元的外表相位差,在液晶单元上层叠面外具有光轴并且液晶单元双折 射(ne-no)的正负相反的负性C板。例如,公知的如下的方法(例 如,参照专利第3330574号说明书):将液晶单元的异常光折射率设 为ne、将正常光折射率设为no、将厚度设为d时,以Rlc=(ne-no) ×d定义的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lc与双折射(ne-no)的正负 相反,并且,使用具有绝对值大致相同的厚度方向相位差的负性C板, 由此,消除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
为了消除ne=1.6、no=1.5、d=3μm、Rlc=300nm的垂直取向 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外表相位差,使用nz=ne=1.5、nx=ny=no =1.6、d=3μm、Rxz=300nm的负性C板。在例如40°的倾斜视角中 观察如上所述的负性C板时的外表相位差计算为-59nm,绝对值与作 为液晶单元的相位差的+55nm大致相等。此外,计算为在60°的倾斜 视角中负性C板、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分别为+110nm、-117nm、 在20°的倾斜视角中分别为+15nm、-15nm的情况,在所有的视角中, 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通过负性C板的外表相位差而被消除。
并且,为了进一步正确地消除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优选将负 性C板的Rxz的值的绝对值设定得比Rlc稍小。例如,若在40°的倾 斜视角中观察ne=1.6、no=1.5、d=2.82μm、Rxz=282nm的负性C板, 相位差计算为约-55nm。层叠这样的负性C板和如上所述的液晶单元, 从40°的倾斜视角进行观察时,液晶单元的相位差为+55nm、负性C 板为-55nm,所以,作为层叠体,消除相位差,大致成为零。这样, 在40°的倾斜视角中,以相位差的绝对值相等的方式设定负性C板的 折射率ne、no以及厚度d,在40°以外的倾斜视角中,液晶单元的外 表相位差和负性C板的外表相位差总是正负相反,绝对值大致相等, 所以,在所有的倾斜视角中,能够消除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例如, 在60°的倾斜视角中,负性C板、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分别是+110nm 以及-110nm,在20°的倾斜视角中,分别为+15nm、-15nm。
此外,在nz=ne=1.5、nx=ny=no=1.6、d=2.65μm的负性C板中, 其外表相位差为计算为在40°的倾斜视角中为-51nm、在60°的视角中 为-103nm、在20°的视角中为-14nm,与Rxz=300nm的负性C板的情 况为相同程度,在所有的倾斜视角中,消除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 但是,负性C板的Rxz大于300nm的情况以及小于265nm的情况下, 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外表相位差和负性C板的倾斜视角的外表相位 差之差变大,所以,存在不能充分消除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相位差 的危险。即,为了在所有的倾斜视角中通过负性C板的外表相位差消 除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优选0nm≤Rlc-Rxy≤35nm。
如上所述,在左右的倾斜视角中,在消除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 的状态下,与已经不包含液晶单元的最基本的系统即以正交尼克耳的 关系配置两枚偏光元件的系统等价,使用相位差片,实现先前说明的 保持偏光元件的正交性,由此,能够抑制倾斜视角的漏光。
图10~13是表示计算对于以正交尼克耳配置两枚偏光元件的系 统(图10)、在所述偏光元件之间配置所述液晶单元(图11)、以与 如上所述液晶单元邻接的方式配置所述负性C板的系统(图12)以及 在所述偏光元件的一个所述液晶单元一侧以与所述偏光元件邻接的方 式配置“关于保持偏光元件的正交性”中说明的Rxy为光波长λ的1/2、 固定并且Nz系数为0.5的双轴性相位差片的系统(图13)倾斜视角 的透射率的计算结果的图。其中,图10~13所示的透射率的计算结 果是针对波长550nm的单色光的结果,不是在作为可见波长整个区域 的380~780nm内进行可见度校正得到的Y值。
从图10所示的不包含液晶单元的计算结果、图12所示的包含液 晶单元和负性C板的计算结果大致相同可知,液晶单元和双折射 (ne-no)的正负相反,并且,设置绝对值与液晶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lc 大致相等的Rxz的负性C板,由此,能够大致完全消除从倾斜视角观 察液晶单元时的外表相位差。此外,由图13可知,配置以保持偏光 元件的正交性为目的的双轴性相位差片,由此,在所有的倾斜视角中, 可抑制漏光。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负性C板只以单波长(通常为 550nm附近)最佳设计相位差条件,所以,负性C板具有的相位差的 波长分散(波长特性)和液晶单元具有的相位差的波长分散(波长特 性)不同,由此,在设计波长以外,不能完全消除液晶单元的外表相 位差。其结果是,即使实现保持偏光元件的正交性,在倾斜视角中, 因设计波长以外的波长而残存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或者相位差片的 相位差的绝对值较大时,完全消除液晶单元的相位差之后,残存相位 差片的相位差,通过液晶单元后并且通过检偏镜之前的偏振光状态不 是线偏振光,所以本,在该波长产生漏光,产生着色现象。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课题,在本发明中对负性C板的波长特性进 行最佳化。一般地说,液晶单元即作为该双折射性的原因的液晶分子 波长越长双折射(ne-no)越小(即,显示正波长分散特性)。例如, 以Δn(λ)表示波长λnm的液晶分子的双折射(ne-no),目前,在液 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材料的情况下,一般取Δn(450)/Δn(550) =1.20~1.01、Δn(650)/Δn(550)=0.99~0.80的范围。因此,对 从倾斜视角观察液晶单元的情况下的外表相位差的绝对值来说,波长 长越小,若以Rlc40(λ)表示从波长λnm的40°的倾斜视角观察时 的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的绝对值,则Rlc40(450)>Rlc40(550)>Rlc40 (650)的关系成立。
因此,若从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的改善的观点考虑,对于为了消 除从倾斜视角观察液晶单元时的外表相位差而配置的负性C板,从倾 斜视角进行观察时的相位差的绝对值优选波长长越小越好。例如,从 波长λnm的40°的倾斜视角进行观察时的负性C板的相位差的绝对值 用R(40)表示时,优选R40(450)≥R40(550)≥R40(650)的关 系成立。此外,优选R40(450)与Rlc40(450)大致相等并且R40(650) 与Rlc40(650)大致相等,此时,大致在可见波长整个区域,可消除 从倾斜视角观察液晶单元时的外表相位差。并且,如上所述,因为将 负性C板的Rxz的绝对值设定得稍小于Rlc,所以,这些条件在将波 长λRlc设为Rlc(λ)、将波长λRxz设为Rxz(λ)时,能够以Rxz (450)≥Rxz(550)≥Rxz(650)、0nm≤Rlc(450)-Rxz(450)≤ 35nm以及0nm≤Rlc(650)-Rxz(650)≤35nm。
图14~图18是表示对于正交尼克耳配置两枚偏光元件的系统(图 14)、在所述偏光元件间配置所述液晶单元的系统(图15)、以与所述 液晶单元邻接的方式配置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负性C板的系统(图 16)、代替所述现有的单波长设计的负性C板而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 长整个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的系统(图17)、以及在所述偏光元件的 一方的所述液晶单元一侧以与所述偏光元件邻接的方式配置“保持偏 光元件的正交性”中说明的在可见波长整个区域Rxy设定为光波长λ 的1/2固定并且Nz系数为0.5的本发明的双轴性相位差片的系统的 透射率以及色度变化进行计算的结果。
并且,图16的单波长设计的相位差片是以550nm设计的,该相 位差与波长无关地设定为固定。作为相位差片的材料,使用一般的降 冰片烯系的树脂的情况与其相当。此外,作为构成液晶单元的材料, 使用Δn(450)/Δn(550)=1.10、Δn(650)/Δn(550)=0.90的材 料。
从图14(a)、图16(a)、图17(a)的比较可知,在使用现有的 单波长设计的负性C板的情况下,与使用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 设计的负性C板的情况相同,消除了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相位差。 但是,对于图14(b)、图16(b)、图17(b),读取60°的倾斜视角 的色度点(x,y),分别为(0.317,0.315)、(0.316,0.311)、(0.317, 0.315),所以,可知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进一 步完全消除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相位差。此外,为了实现保持正交 尼克耳配置的偏光元件的正交性,使用本发明的在可见波长整个区域 最佳设计的双轴性相位差片,由此,如图18所示,可充分抑制倾斜 视角的漏光,ΔExy=0.005,可将着色抑制得非常小。
如上所述,在IPS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在可见波长整个区域最佳 设计相位差之后的正性A板和正性C板的最合或者双轴性相位差片, 实现保持配置为正交尼克耳的偏光元件的正交性,由此,在倾斜视角 中也可得到漏光、着色都稍的高显示质量。此外,在VA模式的情况 下,除了实现保持配置为正交尼克耳的偏光元件的正交性外,使用最 佳设计相位差后的负性C板,进一步优选使用在可见波长整个区域最 佳设计相位差后的负性C板,消除液晶单元的相位差,由此,在倾斜 视角中也可得到漏光、着色都少的高的显示质量。
但是,为了以如上所述的结构充分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相位 差片的层叠顺序等具有几个规定。
首先,如上所述结构中不得不多余地存在不需要的显示双折射性 的膜。此处,显示双折射性(未显示)意味着在结晶光学的领域通过 折射率具有(不具有)各向异性,但是,对于具有(不具有)各向异 性,不能得知明确的判断基准。此外,在折射率的各向异性非常小的 情况下,该相位差片的厚度非常大的情况下,相位差片显示光学距离 的各向异性即相位差。
因此,在本发明中,显示(或未显示)双折射性在本质上区别作 为相位差片具有(或者不具有)相位差,所以,将相位差片的面内方 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将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设为nz、将厚度 设为d时,以Rxy=(nx-ny)×d、Rxz=(nx-nz)×d、Ryz=(ny-nz) ×d定义的各相位差的绝对值的任意一个大于10nm时为“显示双折射 性”,其以外的情况为“不显示双折射性”。
对于偏光元件的支持层(保护膜)等中通常使用的TAC膜来说, Rxy≈5nm左右、Rxz≈50nm(>10nm)左右,所以,是显示双折射性的 膜。因此,在包含TAC膜作为偏光元件的支持层(保护膜)的偏振片 层叠例如正性A板和正性C板的结构即(偏光元件)/(TAC膜)/(正 性A板)/(正性C板)的结构中不能充分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 情况。因此,优选不通过TAC膜层叠正性A板和正性C板或者代替TAC 膜使用不显示双折射性的膜作为偏振光的支持层(保护膜)。
然后,以将消除倾斜视角的液晶单元的外表相位差为目的配置的 负性C板不通过其他的显示双折射性的相位差片需要与液晶单元邻 接。但是,不存在通过不显示双折射性的问题。即,若是(负性C板) /(液晶单元)或者(负性C板)/(不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液晶 单元)这样的结构,可充分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但是,在(负性 C板)/(显示双折射性的膜)/(液晶单元)的结构中,存在不能充 分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情况。并且,如前所述,负性C板在IPS 模式中是不需要的。此外,(偏光元件)/(双轴性相位差片)/(液 晶单元)/(偏光元件)的结构和(偏光元件)/(液晶单元)/(双 轴性相位差片)/(偏光元件)的结构实质上是相同的。并且,在所 述的结构造中,双轴性相位差片以及各单轴相位差片构成为Nz大 致相等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片的层叠体。例如,nx=1.55、ny=1.45、 d=10μm的双轴性相位差片构成为两枚nx=1.55、ny=1.45、d=5μm的 双轴性相位差片的层叠体。或者,也可以构成为nx=1.55、ny=1.45、 d=3μm的双轴性相位差片与nx=1.55、ny=1.45、d=7μm的双轴性相位 差片的层叠体。此外,只要正性C板以及负性C板,可以构成为Nz 相互不同的两枚以上的相位差元件的层叠体。此时,认为各个相位差 元件的Rxz的总和是该负性C板的Rxz。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但是,本发明并 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模拟
在以下所述的实施例1~13以及比较例1~4中,设计模拟中使 用的液晶显示装置模。并且,在所述模拟中,使用市场上销售的液 晶模拟器“LCD master(システツク社制)”。此外,光学计算算法为 2×2琼斯矩阵特征值分析法。
液晶显示单元装置模块的设计
实施例1
图19-1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 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9-1所示,是如下得到 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 枚衬底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2的VA模式液晶 单元5的一方的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 设计的正性C板20、偏光元件50a、TAC膜60a得到的偏振片100a, 以使具有正性C板20一侧位于液晶单元5侧,在VA模式液晶单元5 的另一侧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30,并且, 在其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正性A 板10、偏光元件50b、TAC膜60b得到的偏振片100b,以使具有正性 A板10一侧位于负性C板30侧。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正 性A板10、正性C板20、负性C板30、偏光元件50a、50b以及TAC 膜60a、60b的各光学特性如下表1、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19所示。 并且,偏光元件50a、50b以及TAC膜60a、60b的光学特性在以下的 各例中相同。
表1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备注   450nm   550nm   650nm   液晶   (3.5um)   ne=1.564   no=1.474   ne=1.550   no=1.464   ne=1.542   no=1.459   VA   模式   正性A板     (100um)   nx=1.50214   ny=1.50100     nz=1.50100   nx=1.50139   ny=1.50000     nz=1.50000   nx=1.50064   ny=1.49900     nz=1.49900   全波长     设计   正性C板     (100um)   nx=1.50100   ny=1.50100     nz=1.50173   nx=1.50000   ny=1.50000     nz=1.50089   nx=1.49900   ny=1.49900     nz=1.50005   全波长     设计     负性C板     (100um)   nx=1.50100   ny=1.50100     nz=1.49805   nx=1.50000   ny=1.50000     nz=1.49712   nx=1.49900   ny=1.49900     nz=1.49620   全波长     设计   偏振光元件     (20um)   ne=no=1.5   ke=1.48E-2     ko=4.25E-4   ne=no=1.5   ke=1.95E-2     ko=3.53E-4   ne=no=1.5   ke=2.14E-2     ko=3.79E-4   e轴=     吸收轴   TAC膜     (80um)   nx=1.48850   ny=1.48850     nz=1.48785   nx=1.48750   ny=1.48750     nz=1.48675   nx=1.48700   ny=1.48700     nz=1.48620
表1中,ke以及ko分别表示针对异常光以及正常光的折射率的 虚部(衰减系数)。
实施例2
图20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0所示,是如下得到的VA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枚衬底 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2的VA模式液晶单元5 的一方的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 负性C板30,并且,在其外侧配置层叠偏光元件50a和TAC膜60a得 到的偏振片100a,以使具有偏光元件50a一侧位于负性C板30侧, 在VA模式液晶单元5的另外一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 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正性C板20、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 正性A板10、偏光元件50b、TAC膜60b得到的偏振片100b,以使具 有正性C板20一侧位于液晶单元5侧。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正 性A板10、正性C板20以及负性C板30的各光学特性如上述表1、 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20所示。
实施例3
图21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1所示,是如下得到的VA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枚衬底 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2的VA模式液晶单元5 的一方的外侧,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正性C板30, 并且,在其外侧配置层叠本偏光元件50a、TAC膜60a得到的偏振片 100a,以使具有偏光元件50a一侧位于负性C板侧,在VA模式液晶 单元5的另一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 正性A板10、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20、偏光 元件50b、TAC膜60b得到的偏振片100b,以使在具有正性A板10一 侧位于液晶单元一侧。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正 性A板10、正性C板20以及负性C板30的各光学特性如上述表1、 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21所示。
实施例4
图22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2所示,是如下得到的VA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枚衬底 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2的VA模式液晶单元5 的一方的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不具有双折射性的膜(各项同性膜) 70、偏光元件50a、TAC膜60a得到的偏振片100a,以使具有各项同 性膜70一侧位于液晶单元5侧,在VA模式液晶单元5的另一侧配置 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30,并且,在其外侧配置 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20、本发明 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正性A板10、偏光元件50b、TAC膜60b 得到的偏振片100b,以使具有负性C板10一侧位于负性C板30侧。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正 性A板10、正性C板20以及负性C板30的各光学特性如上述表1所 示、各项同性膜70的光学特性如下述表2、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22 所示。
表2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450nm   550nm   650nm   各项同性膜     (80um)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实施例5
图23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3所示,是如下得到的VA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枚衬底 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2的VA模式液晶单元5 的一方的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各项同性膜70、偏光元件50a、TAC 膜60a得到的偏振片100a,以使具有各向异性膜70的一侧位于液晶 单元5侧,在VA模式液晶单元5的另一侧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 个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30,并且,在其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 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正性A板10、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 设计的正性C板20、偏光元件50b、TAC膜60b得到的偏振片100b, 以使具有正性A板10一侧位于负性C板30侧。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正 性A板10、正性C板20以及负性C板30的各光学特性如上述表1所 示、各项同性膜70的光学特性如下述表2、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23 所示。
实施例6
图24-1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 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4-1所示,是如下得到 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 枚衬底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2的VA模式液晶 单元5的一方的外侧,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30, 并且,在其外侧配置层叠偏光元件50a和TAC膜60a得到的偏振片 100a,以使具有偏光元件50a的一侧位于负性C板30侧,在VA模式 液晶单元5的另一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 计的双轴性相位差片40、偏光元件50b、TAC膜60b得到的偏振片100, 以使以使具有双轴性相位差片40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5侧。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负 性C板30以及双轴性相位差片40的各光学特性如下述表3、对于各 个轴设定如图24-1所示。
表3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备注   450nm   550nm   650nm   液晶   (3.5um)   ne=1.564   no=1.474   ne=1.550   no=1.464   ne=1.542   no=1.459   VA模式   双轴性相位差膜     (100um)   nx=1.50100   ny=1.49875     nz=1.49988   nx=1.50000   ny=1.49725     nz=1.49863   nx=1.49900   ny=1.49575     nz=1.49738   全波长   设计   负性C板     (100um)   nx=1.50100   ny=1.50100     nz=1.49805   nx=1.50000   ny=1.50000     nz=1.49712   nx=1.49900   ny=1.49900     nz=1.49620   全波长   设计
实施例7
图25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5所示,是如下得到的VA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枚衬底 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2的VA模式液晶单元5 的一方的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各项同性膜70、偏光元件50a、TAC 膜60a得到的偏振片100a,以使具有各项同性膜70一侧位于液晶单 元5侧,在VA模式液晶单元5的另一侧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 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30,并且,在其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 双轴性相位差片40、偏光元件50b、TAC膜60b得到的偏振片100b, 以使具有双轴性相位差片40的一侧位于负性C板30侧。
本实施例的各项同性膜70的光学特性如上表2所示、构成液晶 显示装置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负性C板30以及双轴性相 位差片40的光学特性如上表3、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25所示。
实施例8
图26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5所示,是如下得到的VA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枚衬底 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2的VA模式液晶单元5 的一方的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各项同性膜70、偏光元件50a、TAC 膜60a得到的偏振片100a,以使具有各项同性膜70一侧位于液晶单 元5侧,在VA模式液晶单元5的另一侧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 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30,并且,在其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 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正性A板10、偏光元件50b、TAC膜60b得 到的偏振片100b,以使具有正性A板10的一侧位于负性C板30侧。
本实施例的各项同性膜70的光学特性如上表2所示、构成液晶 显示装置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正性A板10以及负性C板 30的光学特性如上表4、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26所示。
表4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备注   450nm   550nm   650nm   液晶   (3.5um)   ne=1.564   no=1.474   ne=1.550   no=1.464   ne=1.542   no=1.459   VA模式   正性A板     (100um)   nx=1.50214   ny=1.50100     nz=1.50100   nx=1.50139   ny=1.50000     nz=1.50000   nx=1.50064   ny=1.49900     nz=1.49900   全波长     设计   负性C板     (100um)   nx=1.50100   ny=1.50100     nz=1.49876   nx=1.50000   ny=1.50000     nz=1.49799   nx=1.49900   ny=1.49900     nz=1.49723   全波长     设计
并且,从40°的倾斜视角观察时的本实施例的负性C板的相位差 和从倾斜40°的倾斜视角观察时的实施例4的正性C板以及负性C板 的相位差的关系如下表5所示。
即,本实施例的负性C板具有与实施例4的正性C板和负性C板 的层叠体大致相等的相位差特性。
表5   部分品名   从40°的倾斜视角观察时的相位差_(nm)   450nm   550nm   650nm   实施例4的   正性C板   -14.8   -18.1   -21.3   实施例4的   负性C板   60.1   58.7   57.2   实施例4的正性   C板+实施例4   的负性C板   45.3   40.6   35.9   实施例8的   负性C板   45.6   40.9   36.1
实施例9
图27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7所示,是如下得到的VA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枚衬底 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2的VA模式液晶单元5 的一方的外侧,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30, 并且,在其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偏光元件50a、TAC膜60a得到的 偏振片100a,以使具有偏光元件50a的一侧位于负性C板30侧,在 VA模式液晶单元5的另一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 区域设计的正性A板10、偏光元件50b、TAC膜60b得到的偏振片100b。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正 性A板10以及以及负性C板30的各光学特性如上表4、对于各个轴 设定如图27所示。
实施例10
图28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1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8所示,是如下得到的 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枚衬 底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2的VA模式液晶单元 5的一方的外侧,配置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第二负性C 板30B以及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第一负性C板30A,并 且,在其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偏光元件50a、TAC膜60a得到的偏 振片100a,以使具有偏光元件50a的一侧位于第一负性C板30A侧, 在VA模式液晶单元5的另一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波长 整个区域设计的正性A板10、偏光元件50b、TAC膜60b得到的偏振 片100b。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正 性A板10、第一负性负性C板30A以及第二负性C板30B的各光学特 性如下表6、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28所示。
表6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备注   450nm   550nm   650nm   液晶   (3.5um)   ne=1.564   no=1.474   ne=1.550   no=1.464   ne=1.542   no=1.459   VA模式   正性A板   (100um)   nx=1.50214   ny=1.50100   nz=1.50100   nx=1.50139   ny=1.50000   nz=1.50000   nx=1.50064   ny=1.49900   nz=1.49900   全波长   设计   第一负性C板   (100um)   nx=1.50100   ny=1.50100   nz=1.50050   nx=1.50000   ny=1.50000   nz=1.49950   nx=1.49900   ny=1.49900   nz=1.49850   全波长   设计   第二负性C板   (2um)   nx=1.61000   ny=1.61000   nz=1.51750   nx=1.59000   ny=1.59000   nz=1.51000   nx=1.57500   ny=1.57500   nz=1.52200   全波长   设计
并且,从倾斜40°的倾斜视角观察时的本实施例1的第一负性C 板以及第二负性C板的相位差和从倾斜40°的倾斜视角观察时的实施 例9的负性C板的相位差的关系如表7所示。即,本实施例的第一负 性C板与第二负性C板的相位差的层叠体具有与实施例9的负性C板 大致相同的相位差特性。
表7   部分品名   从40°的倾斜视角观察时的相位差(nm)   450nm   550nm   650nm   实施例10的   一负性C板   10.2   10.2   10.2   实施例10的   二负性C板   35.4   30.6   26.1   第10实施例的第一   负性C板+第十实施例   的第二负性C板   45.6   40.8   36.3   实施例9的   负性C板   45.6   40.9   36.1
实施例11
图29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9所示,是如下得到的 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枚 衬底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3的IPS模式液晶 单元6的一方的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 设计的正性C板20、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正性A板10、 偏光元件50a、TAC膜60a得到的偏振片100a,以使具有正性C板20 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6侧,在IPS模式液晶单元的另一侧,配置以该 顺序层叠各向异性膜70、偏光元件50b、TAC膜60b得到的偏振片100b, 以使具有各项异同性膜70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6侧。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3(IPS模式液晶单元6)、 正性A板10、性负性C板20以及各项同性膜70的各光学特性如下表 8、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29所示。
表8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备注   450nm   550nm   650nm   液晶   (3.2um)   ne=1.564   no=1.474   ne=1.550   no=1.464   ne=1.542   no=1.459   IPS模式   正性A板     (100um)   nx=1.50214   ny=1.50100     nz=1.50100   nx=1.50139   ny=1.50000     nz=1.50000   nx=1.50064   ny=1.49900     nz=1.49900   全波长   设计   正性C板     (100um)   nx=1.50100   ny=1.50100     nz=1.50173   nx=1.50000   ny=1.50000     nz=1.50089   nx=1.49900   ny=1.49900     nz=1.50005   全波长     设计   各项同性膜     (80um)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实施例12
图30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1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30所示,是如下得到的 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枚 衬底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3的IPS模式液晶 单元6的一方的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 设计的正性A板10、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正性C板20、 偏光元件50a、TAC膜60a得到的偏振片100a,以使具有正性A板10 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6侧,在IPS模式液晶单元6的另一侧,配置以 该顺序层叠各向异性膜70、偏光元件50b、TAC膜60b得到的偏振片 100b,以使具有各项异同性膜70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6侧。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3(IPS模式液晶单元6)、 正性A板10、性负性C板20以及各项同性膜70的各光学特性如上表 8、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30所示。
实施例13
图31-1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1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 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31-1所示,是如下得 到的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 两枚衬底1a、1b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3的IPS模式 液晶单元6的一方的外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 区域设计的双轴性相位差片40、偏光元件50a、TAC膜60a得到的偏 振片100a,以使具有双轴性相位差片40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6侧, 在IPS模式液晶单元6的另一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各向异性膜70、 偏光元件50b、TAC膜60b得到的偏振片100b,以使具有各项异同性 膜70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6侧。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3(IPS模式液晶单元6)、 双轴性相位差片40、以及各项同性膜70的各光学特性如下表9、对 于各个轴设定如图31-1所示。
表9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备注   450nm   550nm   650nm   液晶   (3.2um)   ne=1.564   no=1.474   ne=1.550   no=1.464   ne=1.542   no=1.459   IPS模式   双轴性相位差膜   (100um)   nx=1.50100   ny=1.49875   nz=1.49988   nx=1.50000   ny=1.49725   nz=1.49863   nx=1.49900   ny=1.49575   nz=1.49738   全波长   设计   各项同性膜   (80um)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比较例1
图19-2是示意性表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 图。
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9-2所示,除了代替图19-1所 示的本发明的可是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正性A板10、本发明的可是波 长整个区域设计的正性C板20、以及本发明的可是波长整个区域设计 的负性C板30分别使用现有技术的单波长设计的正性A板10’、现有 技术的单波长设计的正性C板20’以及现有技术的单波长设计的负性C 板30’之外,与实施例1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正 性A板10’、正性C板20’以及负性C板30’的各光学特性如下表10、 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19-2所示。
表10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备注   450nm   550nm   650nm   液晶   (3.5um)   ne=1.564   no=1.474   ne=1.550   no=1.464   ne=1.542   no=1.459   VA模式   正性A板   (100um)   nx=1.50239   ny=1.50100   nz=1.50100   nx=1.50139   ny=1.50000   nz=1.50000   nx=1.50039   ny=1.49900   nz=1.49900   单波长   设计   正性C板   (100um)   nx=1.50100   ny=1.50100   nz=1.50189   nx=1.50000   ny=1.50000   nz=1.50089   nx=1.49900   ny=1.49900   nz=1.49989   单波长   设计   负性C板   (100um)   nx=1.50100   ny=1.50100   nz=1.49812   nx=1.50000   ny=1.50000   nz=1.49712   nx=1.49900   ny=1.49900   nz=1.49612   单波长   设计
比较例2
图24-2是示意性表示现有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 体图。
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4-2所示,除了代替图24-1所 示的本发明的可是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负性C板30、本发明的可是波 长整个区域设计的双轴性相位差片40分别使用现有技术的单波长设 计的负性A板30’、现有技术的单波长设计的双轴性相位差片40’之外, 与实施例6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
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负 性C板30’以及双轴性相位差片40’的各光学特性如下表11、对于各 个轴设定如图24-2所示。
表11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备注   450nm   550nm   650nm   液晶   (3.5um)   ne=1.564   no=1.474   ne=1.550   no=1.464   ne=1.542   no=1.459   VA模式   双轴性相位差膜   (100um)   nx=1.50100   ny=1.49825   nz=1.49963   nx=1.50000   ny=1.49725   nz=1.49863   nx=1.49900   ny=1.49625   nz=1.49763   单波长   设计   负性C板   (100um)   nx=1.50100   ny=1.50100   nz=1.49812   nx=1.50000   ny=1.50000   nz=1.49712   nx=1.49900   ny=1.49900   nz=1.49612   单波长   设计
比较例3
图32是示意性表示现有技术的比较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的立体图。
比较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32所示,是如下得到的VA模式的 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垂直于表面取向处理后的上下两枚衬底1a、1b 间夹持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2的VA模式液晶单元5的一方 的外侧,配置现有技术的单波长设计的负性C板30’,在其外侧配置 以该顺序测定TAC膜60a、偏光元件50a、TAC膜60a得到的偏振片 100a,在VA模式液晶单元5的另一侧,配置以该顺序层叠现有技术 的单波长设计的正性A板10’、TAC膜60b、偏光元件50b、TAC膜60b 得到的偏振片100b,以使具有正性A板10’的一侧位于液晶单元5侧。
构成本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2(VA模式液晶单元5)、正 性A板10’、负性C板30’、以及TAC膜60a、60b的各光学特性如下 表12、对于各个轴设定如图32所示。
表12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备注   450nm   550nm   650nm   液晶   (3.5um)   ne=1.564   no=1.474   ne=1.550   no=1.464   ne=1.542   no=1.459   VA模式   正性A板   (100um)   nx=1.50186   ny=1.50100   nz=1.50100   nx=1.50086   ny=1.50000   nz=1.50000   nx=1.49986   ny=1.49900   nz=1.49900   单波长   设计   负性C板   (100um)   nx=1.50100   ny=1.50100   nz=1.49979   nx=1.50000   ny=1.50000   nz=1.49879   nx=1.49900   ny=1.49900   nz=1.49779   单波长   设计
比较例4
图31-2是示意性表示现有技术的比较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 构的立体图。
比较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31-2所示,除了代替图31-1所 述的本发明的可见波长整个区域设计的双轴性相位差片40使用现有 技术的单波长设计的双轴性相位差片40’外,与实施例13的结构相同。
构成本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3(IPS模式液晶单元6)、 双轴性相位差片40’以及各项同性膜70的各光学特性如下表13、对于 各个轴设定如图31-2所示。
表13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备注   450nm   550nm   650nm   液晶   (3.2um)   ne=1.564   no=1.474   ne=1.550   no=1.464   ne=1.542   no=1.459   IPS模式   双轴性相位差膜   (100um)   nx=1.50100   ny=1.49825   nz=1.49963   nx=1.50000   ny=1.49725   nz=1.49863   nx=1.49900   ny=1.49625   nz=1.49763   单波长   设计   各项同性膜   (80um)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nx=1.51000   ny=1.51000   nz=1.51000
显示特性的模拟评价
在各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黑显示,调节60°的倾斜视角的 透射率以及60°的色度点和正面的色度点的距离ΔExy,在下表14中示 出其结果。
表14   60°倾斜视角特性   液晶模式   透射率(%)   ΔExy   实施例1   0.01   0.008   VA   实施例2   0.01   0.008   VA   实施例3   0.01   0.001   VA   实施例4   0.01   0.008   VA   实施例5   0.01   0.008   VA   实施例6   0.01   0.001   VA   实施例7   0.01   0.001   VA   实施例8   0.01   0.009   VA   实施例9   0.01   0.009   VA   实施例10   0.01   0.011   VA   实施例11   0.01   0.024   IPS   实施例12   0.01   0.026   IPS   实施例13   0.01   0.029   IPS   比较例1   0.04   0.182   VA   比较例2   0.02   0.125   VA   比较例3   0.05   0.178   VA   比较例4   0.03   0.141   IPS
如上表14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1~13的液晶显示装置在黑显 示时与现有技术的比较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倾斜视角的透 射率低,ΔExy非常小,视角特性得到改善。特别是ΔExy的降低即着 色现象显著改善。
2.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及其显示特性的评价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在以下所述实施例14~16以及比较例5中,实际制造液晶显示 装置。
实施例14
在本实施例中,制造与实施例9相同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地说,用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10×10-8cm2/N的树脂制造 正性A板,如上表4所示,具有Rxy(550)=Rxz(650)=140nm、Rxy (450)/Rxy(550)=0.84、Rxy(650)/Rxy(550)=1.11的光学特 性(反波长分散特性)。
此外,负性C板30用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5×10-8cm2/N的树 脂制造,其光学特性为,具有Rxy(550)=2nm、Rxz(550)=200nm、 Rxy(450)/Rxy(550)=1.06、Rxy(650)/Rxy(550)=0.95的光学 特性(正波长分散特性)。
并且,作为VA液晶单元5,制作如下的液晶单元:包括使中间色 调显示时以及白显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为4的条状的凸起(取 向分割单元)、用于进行彩色显示的颜料分散型滤波器(色分离单元), 并且,从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对比为1140。
并且,对比度比以黑显示时的透射率与白显示时的透射率的比来 定义,通过使用任意方位角方向的出射角度-亮度特性的半值宽为40° 以上的扩散光源、在2度视野中受光,由此,测定各透射率。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从液晶单元的法线方向测量的对比 对比为730之外,具有与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的结构内。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用任意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45× 10-8cm2/N的树脂制作正性A板10以及负性C板30之外,具有与实施 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的结构。
比较例5
本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用任意具有平坦波长分散特性的树 脂的树脂制作正性A板10以及负性C板30之外,具有与实施例14 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的结构。
具体地说,用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10×10-8cm2/N的树脂制造 正性A板10,如下表15所示,具有Rxy(550)=Rxz(650)=140nm、 Rxy(450)/Rxy(550)=1.00、Rxy(650)/Rxy(550)=1.00的光学 特性(平坦波长分散特性)。此外,如下表15所示,用光弹性系数的 绝对值为5×10-8cm2/N的树脂制造负性C板30,其光学特性具有Rxy (550)=2nm、Rxz(550)=200nm、Rxy(450)/Rxy(550)=1.00、Rxy (650)/Rxy(550)=1.00的光学特性(平坦波长分散特性)。
表15   部分品名   (厚度)   光学特性   备注   450nm   550nm   650nm   液晶   (3.5um)   ne=1.564   no=1.474   ne=1.550   no=1.464   ne=1.542   no=1.459   VA模式   正性A板   (100um)   nx=1.50139   ny=1.50000   nz=1.50000   nx=1.50139   ny=1.50000   nz=1.50000   nx=1.50139   ny=1.50000   nz=1.50000   全波长   设计   负性C板   (100um)   nx=1.50000   ny=1.50000   nz=1.49799   nx=1.50000   ny=1.50000   nz=1.49799   nx=1.50000   ny=1.50000   nz=1.49799   全波长   设计
显示特性的评价
实施例14~16以及比较例5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评价结果 在下表16中示出。并且,在所述评价中,使用市场上出售的液晶电 视(夏普公司制37英寸型AQUOS(商品名))的背光灯作为光源。
表16   60°倾斜视角特性   备注   透射率(%)   ΔExy   实施例14   0.02   0.014   实施例15   0.03   0.077   实施例16   0.02   0.014   背光点亮60分钟后产生显著分散   比较例5   0.11   0.121
通过所述表16,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进行黑显 示时与比较例5相比,倾斜视角的透射率较低,ΔExy也非常小,改善 了实际奥特性。特别是,ΔExy的降低即着色现象显著改善。因此可知, 优选正性A板10显示反波长分散性,优选负性C板显示正波长分散 特性。
此外,实施例15的液晶显示装置与比较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相 比,改善了视角特性,但是,其效果与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相 比较小。
因此,液晶显示单元的对比度比优选为7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 1140以上。
并且,实施例16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相 同,改善了视角特性,但是,在点亮背光灯继续评价中,由于来自背 光灯的放射热的影响,引起正性A板10以及负性C板30的变形,因 此,产生显著的不均匀(漏光)。因此可知,相位差片优选由光特性 系数为10×10-8cm2/N以下。
并且,本申请以2004年6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4- 192107号为基础,要求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的全部作为参照组合进 本申请中。
此外,本申请说明书中的“以上”、“以下”包含该值。即,“以 上”是不少于(该数值以及该数值以上)的意思。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