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申请号 CN200680031878.5 申请日 2006-08-29 公开(公告)号 CN101253430A 公开(公告)日 2008-08-27
申请人 JSR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中圭; 牛野卓浩; 关口正之;
摘要 本 发明 的光学膜的特征在于,具有由环状烯 烃 系 树脂 形成的膜a和设置于该膜a上的具有垂直定向性的光学 各向异性 层b,优选满足下式(1)~(3)。(1)-600nm≤Rth≤200nm,(2)0nm≤R≤600nm,(3)NZ≤1;式(1)~(3)中,Rth表示 波长 550nm时光学膜厚度方向的 相位 差,R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膜面内的 相位差 ,NZ=(nx-nz)/(nx-ny)。上述光学膜在用于ISP模式的 液晶 显示装置时,显示经长期仍稳定地防止黑显示时的漏光、色脱落(着色),在全方位获得高对比率等良好的视 角 补偿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环状烯树脂形成的膜a 和设置于该膜a上的、具有垂直定向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式(1)~ (3):
(1)-600nm≤Rth≤200nm
(2)0nm≤R≤600nm
(3)NZ≤1
式(1)~(3)中,Rth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膜厚度方向的相位 差,用Rth=[(nx+ny)/2-nz]×d表示,
R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膜面内的相位差,用R=(nx-ny)×d表 示,以NZ=(nx-nz)/(nx-ny)表示,
nx为膜面内的最大折射率,ny为在膜面内与nx正交方向的折射率, nz为与nx和ny正交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为膜厚度,单位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
(i)相对于全部结构单元100mol%,所述环状烯烃系树脂具有 下述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30~100mol%和下述式(II)表示的结 构单元0~70mol%;
(ii)所述膜a的厚度为10,000nm~200,000nm;

式(I)中,m为1以上的整数,p为0或1以上的整数,
D独立地为-CH=CH-或-CH2CH2-表示的基团,
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极性基团;或者可以具有 含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原子的连结基团的、取代或未取代的 原子数1~30的烃基,
R1和R2、以及/或者R3和R4可以一体化形成2价的烃基,R1或 R2、与R3或R4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碳环或杂环,该碳环或杂环既可以是 单环结构,也可以是多环结构,

式(II)中,E独立地为-CH=CH-或-CH2CH2-表示的基团, R5~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极性基团;或者可以具有含氧 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硅原子的连结基团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 数1~30的烃基,R5和R6、以及/或者R7和R8可以一体化形成2价的烃基,R5或 R6、与R7或R8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碳环或杂环,该碳环或杂环既可以是 单环结构,也可以是多环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a满足下式 (4)和(5):
(4)0nm≤Rath≤600nm
(5)0nm≤Ra≤600nm
式(4)和(5)中,Rath表示波长550nm时膜a的厚度方向的相位 差,用Rath=[(nxa+nya)/2-nza]×da表示,
Ra表示波长550nm时膜a面内的相位差,用Ra=(nxa-nya)× da表示,
nxa为膜a面内的最大折射率,nya为在膜a面内与nxa正交方向的 折射率,nza为与nxa和nya正交的膜a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a为膜a 的厚度,单位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各向异性 层b满足下式(6)和(7):
(6)-1000nm≤Rbth≤0nm
(7)0nm≤Rb≤50nm
式(6)和(7)中,Rbth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 厚度方向的相位差,用Rbth=[(nxb+nyb)/2-nzb]×db表示,
Rb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各向异性层b面内的相位差,用Rb=(nxb -nyb)×db表示,
nxb为光学各向异性层b面内的最大折射率,nyb为在光学各向异性 层b的面内与nxb正交方向的折射率,nzb为与nxb和nyb正交的光学各 向异性层b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b为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厚度,单位 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各向异 性层b是在所述膜a上涂布液晶性化合物而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各向异 性层b通过粘合膜层d转印、贴合于所述膜a上而层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膜a和光 学各向异性层b之间具有薄膜层c。
9.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 膜。
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偏振 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 晶单元的驱动方式为共面转换即IPS方式。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光学膜、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可 作为共面转换(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补偿膜来使用的光学 膜、具有该光学膜的偏振片及具有该光学膜或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非常薄、小型并且低耗电等优点而用于手 机、笔记本电脑、车辆导航、液晶电视等各种产品。其中,使用透射型 液晶显示器的液晶电视,可以预见其今后进一步的需求,而且,随着显 示器的大型化,要求比迄今为止更高的在广视角上具有高辉度的高精细 显示和低成本化。
为了对应于这样的要求,提出了施加于液晶的电场方向是平行于基 板方向的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往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视角 广阔,在正面及上下左右方向上均可得到高对比度,但是,从45度方 位角的方向斜视画面时,一对偏振片的吸收轴形成的角度不是直角而漏 光,因此存在黑显示时产生漏光,对比度下降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具有与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或垂直的 延迟轴的光学补偿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由此可知,通过使用厚度方向的 折射率大、即厚度方向的延迟小的光学补偿膜,可以不使正面方向的特 性下降地提高视野特性,具体而言,可以防止黑显示时从斜向观察时的 漏光。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公开了偏振片、光学补偿膜的延迟, 但并未提出任何获得这样的偏振片、光学补偿膜,特别是厚度方向延迟 小的光学补偿膜的方法。
以通常的拉伸方法难以得到上述那样的厚度方向折射率大的光学 膜,必须采用使用热收缩膜,使之在面内方向上收缩且在厚度方向上膨 胀的特殊拉伸方法。但是,这样的特殊拉伸方法难度高,在工业性上是 不适合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由含有环烯系化合物的透明相位 差板以及含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构成的光学层合体。另 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具有将热塑性树脂膜拉伸而得的光学各向 异性膜和由液晶化合物的固定化膜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宽带范围 1/4波长板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然而,在这些文献中,并未公开任 何有关光学基板的厚度方向的折射性。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液晶性化合物垂直定向并固化得到的光学 各向异性层。但是所用的基材是玻璃,难以自由控制相位差,并且与能 够作为滚筒处理的膜相比制造效率差,因此不适于作为用于视角补偿的 光学各向异性层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拟解决上述伴随以往技术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于ISP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时,显示经长期仍稳定地防止黑显示时的漏光、色 脱落(着色),在全方位获得高对比率等良好视角补偿效果的光学膜; 具有该光学膜的偏振片及具有该光学膜或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发明人为解决上述问题点进行了悉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由 环状烯烃系树脂形成的膜上形成具有垂直定向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可 以得到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大的视角补偿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特征在于,具有由环状烯烃系树脂形成的膜 a和设置于该膜a上的、具有垂直定向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
上述光学膜优选满足下式(1)~(3)。
(1)-600nm≤Rth≤200nm
(2)0nm≤R≤600nm
(3)NZ≤1
式(1)~(3)中,Rth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膜厚度方向的相位 差,用Rth=[(nx+ny)/2-nz]×d表示;
R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膜面内的相位差,用R=(nx-ny)×d 表示,以NZ=(nx-nz)/(nx-ny)表示;
nx为膜面内的最大折射率,ny为在膜面内与nx正交方向的折射率, nz为与nx和ny正交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为膜厚度(nm)。
上述光学膜优选:(i)相对于全部结构单元100mol%,上述环状 烯烃系树脂具有下述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30~100mol%和下述式 (II)表示的结构单元0~70mol%;(ii)上述膜a的厚度为10,000nm~ 200,000nm。

式(I)中,m为1以上的整数,p为0或1以上的整数,
D独立地为-CH=CH-或-CH2CH2-表示的基团,
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极性基团;或者可以具有 含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原子的连结基团的、取代或未取代的 原子数1~30的烃基,
R1和R2、以及/或者R3和R4可以一体化形成2价的烃基,R1或 R2、与R3或R4也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碳环或杂环,这些碳环或杂环既可 以是单环结构,也可以是多环结构。

式(II)中,E独立地为-CH=CH-或-CH2CH2-表示的基团, R5~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极性基团;或者可以具有含氧 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硅原子的连结基团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 数1~30的烃基,
R5和R6、以及/或者R7和R8可以一体化形成2价的烃基,R5或 R6、与R7或R8也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碳环或杂环,这些碳环或杂环既可 以是单环结构,也可以是多环结构。
上述膜a优选满足下式(4)和(5)。
(4)0nm≤Rath≤600nm
(5)0nm≤Ra≤600nm
式(4)和(5)中,Rath表示波长550nm时膜a的厚度方向的相位 差,用Rath=[(nxa+nya)/2-nza]×da表示,
Ra表示波长550nm时膜a面内的相位差,用Ra=(nxa-nya)× da表示,
nxa为膜a面内的最大折射率,nya为在膜a面内与nxa正交方向的 折射率,nza为与nxa和nya正交的膜a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a为膜a 的厚度(nm)。
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b优选满足下式(6)和(7)。
(6)-1000nm≤Rbth≤0nm
(7)0nm≤Rb≤50nm
式(6)和(7)中,Rbth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 厚度方向的相位差,用Rbth=[(nxb+nyb)/2-nzb]×db表示,
Rb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各向异性层b面内的相位差,用Rb=(nxb -nyb)×db表示,
nxb为光学各向异性层b面内的最大折射率,nyb为在光学各向异性 层b面内与nxb正交方向的折射率,nzb为与nxb和nyb正交的光学各向 异性层b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b为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厚度(nm)。
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b优选在上述膜a上涂布液晶性化合物而形 成,并且还优选通过粘合膜层d转印、贴合于上述膜a上而层合。
上述光学膜优选在上述膜a和光学各向异性层b之间具有薄膜层c。
本发明的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光学膜。而 且,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具有上述偏振片,液晶单元的驱动方式 优选为共面转换(IPS)方式。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这样的光学膜:即,维持以往作为环状烯烃系树 脂类膜特长的高透明性和低双折射性、拉伸定向时均匀稳定的相位差呈现 性等光学特性、耐热性、与其它材料的密合性和粘接性等,并且厚度方向 的折射率大。而且,通过使用这样的厚度方向折射率大的光学膜,对于IPS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来说,能够防止从斜向观察时液晶显示装置的漏光, 得到高对比率,能够稳定地得到良好的视角补偿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光学膜、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光学膜]
<结构和光学特性>
本发明的光学膜具有由环状烯烃系树脂形成的膜a和设置于该膜a 上的、具有垂直定向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在本发明中,上述光学膜 优选满足下式(1)~(3)。
(1)-600nm≤Rth≤200nm
(2)0nm≤R≤600nm
(3)NZ≤1
上述式(1)~(3)中,Rth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膜厚度方向的 相位差,用Rth=[(nx+ny)/2-nz]×d表示;R表示波长550nm时 光学膜面内的相位差,用R=(nx-ny)×d表示;以NZ=(nx-nz) /(nx-ny)表示;nx为膜面内的最大折射率,ny为在膜面内与nx正 交方向的折射率,nz为与nx和ny正交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为膜 厚度(nm)。
本发明的光学膜,由环状烯烃系树脂形成的膜a未经拉伸处理时, 如上述式(1)所示,Rth为-600nm~200nm,优选-500nm~100nm, 更优选-400nm~50nm的范围,并且,如上述式(2)所示,R为0~ 600nm,优选0nm~100nm,更优选0nm~50nm的范围,进而,如上 述式(3)所示,NZ为1以下,优选0.3以下,更优选0以下。由环状 烯烃系树脂形成的膜a经拉伸处理时,如上述式(1)所示,Rth为- 600nm~200nm,优选-500nm~150nm,更优选-400nm~100nm的 范围,并且,如上述式(2)所示,R为0~600nm,优选50nm~500nm, 更优选100nm~400nm的范围,进而,如上述式(3)所示,NZ为1 以下,优选-1~0.9,更优选-0.8~0.8。由此,特别是对于IPS模式 的液晶显示装置来说,能够防止从斜向观察时液晶显示装置的漏光,得到 高对比率。
<膜a>
构成本发明的光学膜的膜a由环状烯烃系树脂形成,优选满足下式 (4)和(5)。
(4)0nm≤Rath≤600nm
(5)0nm≤Ra≤600nm
上述式(4)和(5)中,Rath表示波长550nm时膜a的厚度方向的 相位差,用Rath=[(nxa+nya)/2-nza]×da表示;Ra表示波长550nm 时膜a面内的相位差,用Ra=(nxa-nya)×da表示;nxa为膜a面内 的最大折射率,nya为在膜a面内与nxa正交方向的折射率,nza为与nxa 和nya正交的膜a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a为膜a的厚度(nm)。
上述膜a未经拉伸处理时,如上述式(4)所示,Rath为0nm~600nm, 优选0nm~150nm,更优选0nm~100nm的范围,并且,如上述式(5) 所示,Ra为0nm~600nm,优选0nm~50nm,更优选0nm~20nm的 范围。上述膜a经拉伸处理时,如上述式(4)所示,Rath为0nm~600nm, 优选30nm~500nm,更优选50nm~400nm的范围,并且,如上述式(5) 所示,Ra为0nm~600nm,优选50nm~500nm,更优选100nm~400nm 的范围。由此,通过适当使用经拉伸处理的膜a和未经拉伸处理的膜a, 对与光学各向异性层b合计的光学特性,可以进行范围广泛且细致的光 学特性的控制,特别是对于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来说,能够得到良 好的视角补偿效果。
无论有无拉伸处理,从液晶面板薄型化的观点出发,上述膜a的厚度 较理想的是10,000nm~200,000nm,优选30,000nm~100,000nm,特别优 选40,000nm~70,000nm。
作为构成上述膜a的环状烯烃系树脂,从能够得到高透明性、低双 折射性、拉伸定向时均匀稳定的相位差呈现性等光学特性,并且耐热性、 与其它材料的密合性、粘接性等优异,吸变形小方面出发,优选具有下 述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以下,也称为结构单元(I))30~100mol %和下述式(II)表示的结构单元(以下,也称为结构单元(II))0~ 70mol%的环状烯烃系树脂。以该环状烯烃系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为 100mol%。

上述式(I)中,m为1以上的整数,p为0或1以上的整数。
并且,上述式(I)和式(II)中,D和E各自独立地为-CH= CH-或-CH2CH2-表示的基团。
R1~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卤原子; 极性基团;或者可以具有含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硅原子的连结基 团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可列举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等 烷基;环戊基、环己基等环烷基;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等链烯基等。 并且,上述烃基既可以直接结合在环结构上,也可以通过连结基团 (linkage)而结合。
作为这样的连结基团,可举出碳原子数1~10的2价烃基(例如- (CH2)k-(k为1~10的整数)表示的亚烷基);含有氧、氮、硫或 硅的连结基团(例如羰基(-CO-)、氧羰基(-O(CO)-)、磺酰 基(-SO2-)、醚键(-O-)、硫醚键(-S-)、亚基(-NH-)、 酰胺键(-NHCO-、-CONH-)、硅氧烷键(-OSi(R)2-(R为 甲基、乙基等烷基))等,可以是含多个这些基团的连结基团。
R1和R2、以及/或者R3和R4可以一体化形成2价的烃基,R1或R2、 与R3或R4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碳环或杂环,该碳环或杂环既可以是单环结 构,也可以是多环结构。R5~R8也同样。
作为上述极性基团,可列举羟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例如甲 氧基、乙氧基等)、烷氧羰基(例如甲氧羰基、乙氧羰基等)、芳氧羰基(例 如苯氧羰基、氧羰基、芴氧羰基、联苯氧羰基等)、氰基、酰胺基、含 酰亚胺环的基团、三有机甲硅烷氧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氧基、三乙基甲 硅烷氧基等)、三有机甲硅烷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 等)、氨基(例如伯胺基等)、酰基、烷氧甲硅烷基(例如三甲氧甲硅烷基、 三乙氧甲硅烷基等)、含磺酰基的基团以及羧基等。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上述环状烯烃系树脂的优选形式,可列举:
·含上述结构单元(I)100mol%的树脂;
·相对于环状烯烃系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100mol%,含上述结构单元 (I)50~95mol%和上述结构单元(II)5~50mol%,上述式(I) 中的R1和R2为氢原子,R3为甲基,R4为甲氧羰基,m=1,p=0, 上述式(II)中的R5~R8为氢原子或烃基的树脂;
·相对于环状烯烃系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100mol%,含上述结构单元 (I)50~95mol%和上述结构单元(II)5~50mol%,上述式(I) 中的R1和R2为氢原子,R3为甲基,R4为甲氧羰基,m=1,p=0, 上述式(II)中的R5或R6、和R7或R8为氢原子,且R5~R8中的 残余基团相互结合形成碳原子数3的2价直链状烃基的树脂等。 可以形成上述结构单元(I)的单体,以下述通式(I’)表示。

上述式(I’)中,m、p、R1~R4与上述式(I)中的m、p、R1~ R4同义。
以下示出这样的单体(以下,也称为单体(I’))的具体例,但本 发明并不受限于这些具体例。而且,下述单体(I’)既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单体(I’)的具体例,可列举:
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五环[6.5.1.13,6.02,7.09,13]-4-十五烯、
五环[7.4.0.12,5.19,12.08,13]-3-十五烯、
8-甲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乙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正丙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异丙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正丁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苯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甲基-8-甲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甲基-8-乙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甲基-8-正丙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甲基-8-异丙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甲基-8-正丁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甲基-8-苯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五环[8.4.0.12,5.19,12.08,13]-3-十六烯、
七环[8.7.0.13,6.110,17.112,15.02,7.011,16]-4-二十烯、
七环[8.8.0.14,7.111,18.113,16.03,8.012,17]-5-二十一烯、
8-乙叉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苯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甲基-8-苯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氟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二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五氟乙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8-二氟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9-二氟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8-二(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9-二(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甲基-8-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8,9-三氟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8,9-三(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8,9,9-四氟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8,9,9-四(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8-二氟-9,9-二(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9-二氟-8,9-二(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8,9-三氟-9-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8,9-三氟-9-三氟甲氧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8,9-三氟-9-五氟丙氧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氟-8-五氟乙基-9,9-二(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9-二氟-8-七氟异丙基-9-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氯-8,9,9-三氟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9-二氯-8,9-二(三氟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2,2,2-三氟乙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8-甲基-8-(2,2,2-三氟乙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 等。
在上述具体例中,8-甲基-8-甲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 二烯可以提高所得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几乎不受由吸水引起的变 形等恶劣影响,并且可以维持与其它材料的密合性、粘接性良好的程度 的吸水性,因此是优选的。
可以形成上述结构单元(II)的单体,以下述通式(II’)表示。

上述式(II’)中,R5~R8与上述式(II)中的R5~R8同义。
以下示出这样的单体(以下,也称为单体(II’))的具体例,但本 发明并不受限于这些具体例。而且,下述单体(II’)既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单体(II’)的具体例,可列举:
双环[2.2.1]庚-2-烯、
三环[4.3.0.12,5]-3-癸烯、
三环[4.3.0.12,5]癸-3,7-二烯
三环[4.4.0.12,5]-3-十一烯、
5-甲基双环[2.2.1]庚-2-烯、
5-乙基双环[2.2.1]庚-2-烯、
5-甲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
5-甲基-5-甲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
5-苯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
5-甲基-5-苯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
5-氰基双环[2.2.1]庚-2-烯、
5-乙叉基双环[2.2.1]庚-2-烯、
5-苯基双环[2.2.1]庚-2-烯、
5-萘基双环[2.2.1]庚-2-烯(α、β两种类型均可)、
5-氟双环[2.2.1]庚-2-烯、
5-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五氟乙基双环[2.2.1]庚-2-烯、
5,5-二氟双环[2.2.1]庚-2-烯、
5,6-二氟双环[2.2.1]庚-2-烯、
5,5-二(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6-二(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甲基-5-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5,6-三氟双环[2.2.1]庚-2-烯、
5,5,6-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5,6,6-四氟双环[2.2.1]庚-2-烯、
5,5,6,6-四(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5-二氟-6,6-二(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6-二氟-5,6-二(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5,6-三氟-5-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氟-5-五氟乙基-6,6-二(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6-二氟-5-七氟异丙基-6-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氯-5,6,6-三氟双环[2.2.1]庚-2-烯、
5,6-二氯-5,6-二(三氟甲基)双环[2.2.1]庚-2-烯、
5,5,6-三氟-6-三氟甲氧基双环[2.2.1]庚-2-烯、
5,5,6-三氟-6-七氟丙氧基双环[2.2.1]庚-2-烯、
5-(4-苯基苯基)双环[2.2.1]庚-2-烯、
4-(双环[2.2.1]庚-5-烯-2-基)苯磺酰基苯等。
其中,关于通式(II’)的R5~R8,全部为氢原子的单体、任意1个 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且其它为氢原子的单体、或者任意2个由碳原 子数3~5的亚烷基所连接的单体,使所得光学用膜的韧性和耐热性提 高的效果大,在这一点上是优选的。特别是,关于R5~R8,全部为氢 原子的单体;任意1个为甲基、乙基或苯基且其它全部为氢原子的单体; 或者R5或R6、和R7或R8为氢原子且R5~R8的残余基团相互结合形成 碳原子数3~5的2价直链状烃基的单体,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也是优 选的。并且,双环[2.2.1]庚-2-烯、5-苯基双环[2.2.1]庚-2-烯、三环 [4.3.0.12,5]-3-癸烯、三环[4.3.0.12,5]癸-3,7-二烯,在其合成容易这 一点上是优选的。
上述环状烯烃系树脂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特开2003-14901 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通过使上述单体(I’)与根据需要的单体(II’) 开环(共)聚合而得到。此外,还可以使除上述单体(I’)和(II’)以 外的单体,例如环丁烯、环戊烯、环庚烯、环辛烯等环烯烃等共聚。还可 以将所得开环(共)聚合物的氢化物作为环状烯烃系树脂使用。
上述环状烯烃系树脂在氯仿中(30℃)测定的对数粘度为0.2~5dl/g, 优选0.3~4dl/g,特别优选0.5~3dl/g。如果超过上述范围,则有时溶液 粘度过高,加工性恶化,如果低于上述范围,则有时膜强度下降。
上述环状烯烃系树脂的分子量,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色谱柱: 东曹(株)制TSKgel G7000HXL×1、TSKgel GMHXL×2和TSKgel G2000HXL×1四根串联溶剂:四氢呋喃)所测得的换算成聚苯乙烯的 数均分子量(Mn)通常为8,000~1,000,000、优选为10,000~500,000、 特别优选为20,000~100,000;重均分子量(Mw)通常为20,000~ 3,000,000、更优选为30,000~100,0000、特别优选为40,000~500,000 的范围。分子量分布,即上述的Mw/Mn通常为1.5~10,优选2~8, 特别优选2.5~5。
上述环状烯烃系树脂在23℃的饱和吸水率通常为1重量%以下,优 选0.05~1重量%,更优选0.1~0.7重量%,特别优选0.1~0.5重量%。 饱和吸水率在该范围内时,各种光学特性,例如透明性、相位差、相位 差的均匀性及尺寸精度,即使在高温多湿这样的条件下也能维持,而且 与其它材料的密合性、粘接性优异,因此不会在使用中途产生剥离等, 并且,与抗氧化剂等添加物的相溶性也良好,因此添加的自由度增大。 应予说明的是,上述饱和吸水率是按照ASTM D570,通过在23℃的水 中浸渍1周后测定增加重量而求出的值。
上述环状烯烃系树脂的SP值(溶解度参数)优选为10~30(MPa1/2), 更优选12~25(MPa1/2),特别优选15~20(MPa1/2)。通过使SP值在上 述范围,可将降片烯系树脂良好地溶解于通用溶剂中,能够进行稳定的 膜的制造,并且可使所得膜的特性均匀,使粘接性和与基板的密合性优良, 还能适度控制吸水率。
上述环状烯烃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根据降冰片烯系树脂的 结构单元(I)和结构单元(II)的种类、组成比、有无添加剂等而不同, 通常为80~350℃,优选为100~250℃,更优选120~200℃。Tg低于上 述范围时,有可能热变形温度降低,在耐热性方面产生问题,而且,有时 所得光学膜因温度而产生的光学特性的变化会变大。另一方面,Tg高于上 述范围时,在拉伸加工等加热至Tg附近进行加工时,树脂热降解的可能 性增高。
在不损害透明性、耐热性的范围内,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中还可以 配合公知的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橡胶质聚合物、有机微粒、无 机微粒、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脱模剂、阻燃剂、抗菌剂、木粉、 偶联剂、石油树脂、增塑剂着色剂润滑剂、防静电剂、硅油、发泡 剂等。
<光学各向异性层b>
构成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显示垂直定向性。这样的 光学各向异性层b可通过使具有垂直定向性的液晶性化合物固化而形 成。该光学各向异性层b优选满足下式(6)和(7)。
(6)-1000nm≤Rbth≤0nm
(7)0nm≤Rb≤50nm
上述式(6)和(7)中,Rbth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各向异性层b 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用Rbth=[(nxb+nyb)/2-nzb]×db表示;Rb 表示波长550nm时光学各向异性层b面内的相位差,用Rb=(nxb-nyb) ×db表示;nxb为光学各向异性层b面内的最大折射率,nyb为在光学各 向异性层b的面内与nxb正交方向的折射率,nzb为与nxb和nyb正交的 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b为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厚度 (nm)。
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b,如上述式(6)所示,Rbth为-1000nm~ 0nm,优选-700nm~-30nm,更优选-500nm~-50nm的范围,并 且,如上述式(7)所示,Rb为0nm~50nm,优选0nm~30nm,更优 选0nm~20nm的范围。Rbth和Rb在上述范围意味着至少nzb≥nyb, 多数情况下nzb≥nxb。由此,在与由环状烯烃系树脂形成的膜a合计的 光学特性中,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增大,满足上述式(3),特别是对于IPS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来说,能够得到良好的视角补偿效果。
为了得到定向的均匀性,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厚度较理想的是 50nm~5000nm,优选80nm~4000nm,特别优选100nm~3000nm。
这样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可以如下形成:将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和光聚合引发剂等的液晶组合物涂布在上述膜a上或涂布在设于上述膜 a上的薄膜层c上,通过加热处理使溶剂蒸发并使之呈液晶状态而垂直 定向,通过光聚合使之固化从而形成为液晶固化层,所述聚合性液晶化 合物具有垂直定向性且含有(甲基)丙烯酰基等聚合性官能团。为了易 于呈现垂直定向,薄膜层c优选具有作为垂直定向膜的功能。而且,上 述液晶组合物中可以包含定向助剂。此外,光学各向异性层b不必一定 涂布在上述膜a上或涂布在设于上述膜a上的薄膜层c上而形成,可以 与上述方法同样地在PET膜、玻璃等其它基材上形成后,使用粘合膜 层d将该光学各向异性层b转印于上述膜a上或转印在设于上述膜a上 的薄膜层c上,从而形成本发明的光学膜。
作为上述具有垂直定向性的液晶性化合物,可列举向列液晶、层列 液晶。其中,优选向列液晶,可以较好地使用例如希夫系液晶、氧化 偶氮系液晶、联苯系液晶、苯基环己烷系液晶、酯系液晶、三联苯系液 晶、联苯环己烷系液晶、嘧啶系液晶、二烷系液晶、双环辛烷系液晶 或立方烷系液晶等。其中,更好的是使用具有亚联苯基和/或亚苯基的 酯系液晶。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性化合物为了在垂直定向后光固 化而固定取向,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b,必须具有聚合性的官能团,作 为聚合性的官能团较理想的是在分子末端具有1官能或2官能的丙烯酰 基。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性化合物可单独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IRGACURE 907”、“IRGACURE 184”(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制)。相对于上述液晶化合物100重 量份,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较理想的是:通常为0.1~20重量份,优选 0.5~10重量份。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少于上述范围时,有时液晶化 合物的固化不充分进行,无法得到具有充足硬度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 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超过上述范围时,有时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保存 稳定性下降,或液晶化合物无法均匀定向。
含有上述液晶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的液晶组合物中使用的溶剂, 只要是能够溶解或分散上述液晶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并能够稳定贮存 的溶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1-丁醇、 丙、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二氯甲烷、氯仿、甲苯、 二甲苯、氯苯、环戊烷、环己烷、乙醚、四氢呋喃、乙二醇、二烷、 二甲氧基乙烷、丙二醇、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单甲醚 乙酸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叔丁酯、乳酸乙酯、乳酸叔丁酯、 1-甲基-2-吡咯烷酮、γ-丁内酯、N,N-二甲基甲酰胺、N,N- 二甲基乙酰胺和水等。这些溶剂可单独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液晶组合物的市售品,可列举例如RMS03-015(Merck公 司制)。
<由膜a和光学各向异性层b构成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由上述环状烯烃系树脂形 成的未拉伸膜a或者经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处理而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膜 a上,涂布含有上述液晶性化合物和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等的液晶组合物, 通过加热使之干燥,并使其垂直定向,使其光聚合而形成由液晶固化层 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
本发明的光学膜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由上述环状烯烃系树脂 形成的未拉伸膜a上,涂布上述液晶组合物后加热干燥并使之垂直定向, 使其光聚合而形成由液晶固化层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制成层合膜 后,将该层合膜进行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
为了获得与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密合性,或者为了辅助液晶化合物 呈现垂直定向,可以对上述膜a进行表面处理
上述液晶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旋涂、线 涂(wire coat)、棒涂、辊涂、刮涂、幕式淋涂、丝网印刷等各种方法。
此外,作为液晶组合物的干燥温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60~ 150℃。
进而,使上述液晶组合物光固化时的光照射量优选300~ 2000mJ/cm2,更优选400~1500mJ/cm2,特别优选500~1200mJ/cm2。
<薄膜层c>
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在上述膜a与光学各向异性层b之间具有至少 1层的薄膜层c。该薄膜层c较理想的是具有以下功能中的至少1种功 能:保护上述膜a免受液晶组合物的溶剂影响的功能,辅助液晶化合物 呈现垂直定向的功能,获得上述膜a与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密合性的功 能。薄膜层c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聚氨酯、 聚硅氧烷、聚酰亚胺等。
上述薄膜层c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优选0.01~10μm,更优选0.1~ 7μm的范围。厚度比上述范围薄时,有时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效果不充 分。而且,比上述范围厚时,有时成膜性下降。
(i)丙烯酸系聚合物薄膜层
作为构成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薄膜层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只要是含 有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作为单体单元的聚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这样的(甲基)丙烯酸酯 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和多官能(甲基) 丙烯酸酯化合物。其中,从可以提高上述膜a与光学各向异性层b之间 的密合性出发,优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作为上述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甲基) 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 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 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 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 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 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 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 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八烷基酯等(甲基)丙烯 酸烷基酯类;(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 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类;(甲基)丙烯酸 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等(甲基)丙烯 酸苯氧基烷基酯类;
(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 酸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丁酯 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类;
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 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壬基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类; 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 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壬基苯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 酯等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 烯酸4-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 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二烯酯、(甲基)丙烯酸冰片酯、(甲基) 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等(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 类;
(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等。这些单官能(甲基) 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二(甲 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 酸四乙二醇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1,4 -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 戊二醇酯等二(甲基)丙烯酸烷撑二醇酯类;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羟基乙基三(甲基) 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 酸季戊四醇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 戊四醇酯、羟基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的聚(甲基) 丙烯酸酯类;
三聚异氰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基乙基)三聚异氰酸酯 二(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基乙基)三聚异氰酸酯三(甲基)丙 烯酸酯等三聚异氰酸酯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类;
三环癸烷二基二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环烷烃的聚(甲基)丙烯酸 酯类;
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的环氧丙烷 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的环氧烷加成物的二(甲基)丙 烯酸酯、氢化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氢化双 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氢化双酚A的环氧烷 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由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和(甲基)丙烯 酸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双酚A的(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类; 3,3,4,4,5,5,6,6-八氟辛烷二(甲基)丙烯酸酯、3-(2-全 氟己基)乙氧基-1,2-二(甲基)丙烯酰丙烷、N-正丙基-N-2, 3-二(甲基)丙烯酰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等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 这些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 以上混合使用。
这些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特别优选六丙烯酸二季戊 四醇酯、四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 丙烯酸酯等在1分子内包含的丙烯酰基数目多、可提高交联密度且赋予 优异密合性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丙烯酸系聚合物薄膜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在上述膜a的表面 涂布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并使之干燥的方法,或者将含有上述(甲基) 丙烯酸酯化合物和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涂布于上述膜a的表面并使之聚 合的方法等。
将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涂布于上述膜a的表面并使之聚合 时,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从保存 稳定性、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可列举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 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呫吨酮、芴、芴酮、苯甲、蒽醌、 三苯基胺、咔唑、3-甲基苯乙酮、4-氯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 二苯甲酮、4,4’-二氨基二苯甲酮、米蚩酮、苯甲酰基丙基醚、苯甲 酰基乙基醚、苄基二甲基缩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 甲基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噻吨酮、 二乙基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1-[4-(甲 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 基氧化膦、2-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 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 酮等。这些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 用。
这些光聚合引发剂中,优选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 -吗啉代丙烷-1-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1- 羟基环己基苯基酮。
而且,这样的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2-甲基-1-[4 -(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可作为“IRGACURE 907”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制)获得,而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 可作为“IRGACURE 184”(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制)获得。
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只要是使固化反应充分进行的量就没 有特别限制,较理想的是,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100重量份, 通常为0.1~20重量份,优选0.5~10重量份。如果光聚合引发剂的添 加量少于上述范围,则有时(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固化反应不充分 进行,无法得到具有充分硬度的薄膜层c。而且,如果光聚合引发剂的 添加量超过上述范围,则有时薄膜层c的保存稳定性下降。
从成膜性的观点出发,含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组合物 优选添加溶剂而使用。这时,溶剂只要是溶解或分散上述(甲基)丙烯 酸酯化合物的溶剂就没有特别限制。此外,上述组合物可以是有机溶剂 系,也可以是乳液、胶体分散液、水溶液等水系。
作为有机溶剂,可使用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 甲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乙酯等。从与基材的密合性、 成膜性优异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单独使用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醇类; 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此外,上述有 机溶剂可以含有水。
(ii)聚氨酯薄膜层
上述聚氨酯薄膜层可以通过在上述膜a的表面涂布聚氨酯组合物而形 成。这样的聚氨酯组合物中包含聚氨酯和溶剂。
作为上述聚氨酯,只要是具有多个尿烷键的聚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 可列举例如使多元醇化合物与聚异氰酸酯反应而得的聚氨酯等。
为了使上述聚氨酯稳定地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和/或水中,并进而提 高粘接剂的涂布性以及基材与粘接剂的粘接性,除了作为聚合成分的多元 醇化合物和聚异氰酸酯之外,还优选添加含有亲水基团的化合物。
作为上述多元醇化合物,可列举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丙烯酸 酯多元醇等。其中,特别优选聚醚多元醇。作为这样的聚醚多元醇,可列 举例如使离子聚合性环状化合物开环共聚于多元醇而得的聚醚多元醇。
作为上述多元醇,可列举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丙二醇、聚 四亚甲基二醇、聚六亚甲基二醇、聚七亚甲基二醇、聚十亚甲基二醇、甘 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双酚A、双酚F、氢化双酚A、氢化双酚 F、氢醌、萘氢醌、蒽氢醌、1,4-环己烷二醇、三环癸烷二醇、三环癸 烷二甲醇、五环十五烷二醇、五环十五烷二甲醇等。这些多元醇可以单独 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离子聚合性环状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 2-环氧丁烷、丁烯-1-氧化物、氧化异丁烯、3,3-双氯甲基氧杂环丁 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3-甲基四氢呋喃、二烷、三烷、 四烷、环氧环己烷、苯基环氧乙烷、表氯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烯丙基缩水甘油基碳酸酯、单氧化丁二烯、单氧化异 戊二烯、乙烯基氧杂环丁烷、乙烯基四氢呋喃、乙烯基环氧环己烷、苯基 缩水甘油基醚、丁基缩水甘油基醚、苯甲酸缩水甘油基酯等环状醚类。这 些离子聚合性环状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还可以使用将上述离子聚合性环状化合物与吖丙啶等环状亚胺 类、β-丙醇酸内酯、乙醇酸交酯等环状内酯酸或者二甲基环聚硅氧烷类 开环共聚而得的聚醚多元醇。这些离子聚合性环状化合物的开环共聚物可 以无规地结合,也可以嵌段状结合。作为这样的聚醚多元醇,优选聚四亚 甲基二醇、聚六亚甲基二醇。
作为上述聚异氰酸酯,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制造聚氨酯时-般所 用的聚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2,4-亚苄基二异氰酸酯、2,6-亚苄基二 异氰酸酯、1,3-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1,4-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 1,5-萘二异氰酸酯、间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对亚苯基二异氰酸酯、3,3’ -二甲基-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3, 3’-二甲基亚苯基二异氰酸酯、4,4’-亚联苯基二异氰酸酯、1,6-己烷 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亚甲基双(4-环己基异氰酸酯)、2, 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双(2-异氰酸酯基乙基)反丁烯二酸 酯、6-异丙基-1,3-苯基二异氰酸酯、4-二苯基丙烷二异氰酸酯、赖 氨酸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 四甲基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2,5(或6)-双(异氰酸酯基甲基)- 双环[2.2.1]庚烷等。这些聚异氰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其中,优选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作为上述含有亲水基团的化合物,可列举在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以上 的活泼氢原子、且含有羧酸基和/或磺酸基的离子性化合物。
作为这样的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2-羟基乙烷磺酸、 苯酚磺酸、磺基苯甲酸、磺基琥珀酸、5-磺基间苯二甲酸、磺胺酸、1,3 -苯二胺-4,6-二磺酸、2,4-二氨基甲苯-5-磺酸等磺酸化合物及其 衍生物,以及2,2-二羟甲基丙酸、2,2-二羟甲基丁酸、2,2-二羟甲 基戊酸、二羟基来酸、2,6-二羟基苯甲酸、3,4-二氨基苯甲酸等含 有羧酸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使上述多元醇化合物、聚异氰酸酯和根据需要添加的含亲水基团的化 合物反应时,通常相对于反应混合物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使用环烷酸 、环烷酸钴、环烷酸锌、二月桂酸二正丁基、三乙胺、1,4-二氮杂 双环[2.2.2]辛烷、2,6,7-三甲基-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等氨基 甲酸酯化催化剂0.01~1重量份。并且,反应温度通常为10~90℃,优选 30~80℃。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氨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通常为1,000~200,000,优 选30,000~100,000左右。
聚氨酯组合物中使用的溶剂只要是溶解或分散上述聚氨酯树脂的溶 剂就没有特别限制。此外,聚氨酯组合物可以是有机溶剂系,也可以是 乳液、胶体分散液、水溶液等水系。
作为有机溶剂,可使用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 甲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乙酯等。此外,为水系时,可 以配合例如上述醇类、酮类。进而,为水系时,可以使用分散剂或向聚 氨酯树脂导入羧基、磺酰基、铵基等官能团。
在上述溶剂的组合中,从上述膜a的相位差变化少、且可以得到 良好涂布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选自甲醇、 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和水中的溶剂。
上述聚氨酯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通常为1~60重量%,优选1~ 30重量%,更优选1~10重量%。如果固体成分浓度低于上述范围,则 将聚氨酯层形成为所需厚度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如果超过上述范围, 则存在难以形成均匀的聚氨酯层的倾向。
上述聚氨酯组合物中可以进而配合后述的各种添加剂(v)。特别 是在聚氨酯组合物中导入羧基作为含有亲水基团的化合物时,优选使用 环氧系交联剂。
作为这样的环氧系交联剂,只要是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环氧基 的就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双酚型环氧化合物、酚醛清漆(Novolac) 型环氧化合物、脂环式环氧化合物、脂肪族环氧化合物、芳香族环氧化 合物、缩水甘油胺型环氧化合物、卤化环氧化合物等。
更具体而言,可列举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 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等双酚型环氧化合物;
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化合物、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化合物等酚醛清漆型 环氧化合物;
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2-(3,4-环氧 环己基-5,5-螺-3,4-环氧)环己烷-间二烷、己二酸双(3,4 -环氧环己基甲基)酯、乙烯基环己烯氧化物、4-乙烯基环氧环己烷、 己二酸双(3,4-环氧-6-甲基环己基甲基)酯、3,4-环氧-6-甲 基环己基-3’,4’-环氧-6’-甲基环己烷羧酸酯、亚甲基双(3,4- 环氧环己烷)、二环戊二烯二环氧化物、乙二醇的二(3,4-环氧环己 基甲基)醚、亚乙基双(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环氧化四苄醇(エ ポキシ化テトラベンジルァルコ一ル)、内酯改性3,4-环氧环己基甲 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内酯改性环氧化四氢苄醇、环氧环己 烷、氢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氢化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氢化双酚 AD二缩水甘油醚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类;
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三醇三缩 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等脂肪族环氧化合物;
溴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溴化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溴化双酚S二 缩水甘油醚等卤化环氧化合物;
四缩水甘油基氨基苯基甲烷等缩水甘油胺型环氧化合物。
除上述化合物之外,还可以列举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 二缩水甘油醚等聚烷撑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类;通过对乙二醇、丙二醇、丙 三醇等脂肪族多元醇加成1种或2种以上的环氧烷而得的聚醚多元醇的聚 缩水甘油醚类;脂肪族长链二元酸的二缩水甘油酯类;脂肪族高级醇的单 缩水甘油醚类;苯酚、甲酚、丁基苯酚或对它们加成环氧烷而得的聚醚多 元醇的单缩水甘油醚类;高级脂肪酸的缩水甘油酯类;环氧化大豆油、环 氧硬脂酸丁酯、环氧硬脂酸辛酯、环氧化亚麻籽油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将这些化合物中的1种或2种在适宜的范围预先 聚合而得的环氧树脂
进而,作为本发明中可使用的环氧化合物,可列举将共轭二烯系单 体的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单体与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基团的化合物的共聚 物、二烯系单体与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性基团的化合物的共聚物、天然橡 胶等(共)聚合物进行环氧化而得的化合物。
作为上述聚氨酯组合物的市售品,可列举例如“HYDRAN WLS- 201”、“WLS-202”、“WLS-210”、“WLS-213”、“WLS-220”(大日 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等。
(iii)聚硅氧烷系薄膜
上述聚硅氧烷系薄膜可以通过在上述膜a的表面涂布烷基硅烷组合物 而形成。这样的烷基硅烷组合物中包含烷基硅烷化合物和溶剂。作为烷基 硅烷化合物的例子,可列举辛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二 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氯硅烷、十八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八烷 基三氯硅烷、二乙氧基甲基十八烷基硅烷等。烷基硅烷化合物可以含有氟。 此外,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烷基硅烷化合物通过水解形成硅烷醇(Si-OH),硅烷醇缩聚形成 硅氧烷键(Si-O-Si),从而固化。将烷基硅烷组合物涂布于上述膜a, 使其加热干燥时进行缩聚,从而得到固化膜。
(iv)聚酰亚胺系薄膜层
上述聚酰亚胺系薄膜层可以通过在上述膜a的表面涂布聚酰胺酸组合 物或可溶性聚酰亚胺组合物,加热涂膜而形成。这样的聚酰胺酸组合物或 可溶性聚酰亚胺组合物中,包含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及溶剂。聚酰亚胺树 脂较理想的是具有作为垂直定向膜的功能。
上述聚酰胺酸可以通过使四羧酸二酐与二胺反应而得到。此外,可 溶性聚酰亚胺可以通过使该聚酰胺酸进行脱水闭环反应而得到。
作为上述聚酰胺酸的合成中使用的四羧酸二酐,可列举例如丁烷四 甲酸二酐、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1,2-二甲基-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 酐、1,3-二甲基-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1,3-二氯-1,2,3,4-环丁烷四甲酸 二酐、1,2,3,4-四甲基-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1,2,3,4-环戊烷四甲酸二 酐、1,2,4,5-环己烷四甲酸二酐、3,3′,4,4′-二环己基四甲酸二酐、2,3,5-三羧 基环戊基乙酸二酐、3,5,6-三羧基降冰片烷-2-乙酸二酐、2,3,4,5-四氢呋喃 四甲酸二酐、1,3,3a,4,5,9b-六氢-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 呋喃-1,3-二酮、1,3,3a,4,5,9b-六氢-8-甲基-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 萘并[1,2-c]-呋喃-1,3-二酮、5-(2,5-二氧代四氢亚糠基)-3-甲基-3-环己烯-1,2- 二甲酸二酐、双环[2,2,2]-辛-7-烯-2,3,5,6-四甲酸二酐等脂肪族和脂环式四 甲酸二酐;
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砜四甲酸 二酐、1,4,5,8-萘四甲酸二酐、2,3,6,7-萘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醚四 甲酸二酐、3,3′,4,4′-二甲基二苯基硅烷四甲酸二酐、3,3′,4,4′-四苯基硅 烷四甲酸二酐、1,2,3,4-呋喃四甲酸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 基硫醚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砜二酐、4,4′-双(3,4-二羧 基苯氧基)二苯基丙烷二酐、3,3′,4,4′-全氟异丙叉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 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双(邻苯二甲酸)苯基氧化膦二酐、对亚苯基- 双(三苯基邻苯二甲酸)二酐、间亚苯基-双(三苯基邻苯二甲酸)二酐、双 (三苯基邻苯二甲酸)-4,4′-二苯基醚二酐、双(三苯基邻苯二甲酸)-4,4′-二 苯甲烷二酐、乙二醇-双(脱水偏苯三酸酯)、丙二醇-双(脱水偏苯三酸酯)、 1,4-丁二醇-双(脱水偏苯三酸酯)、1,6-己二醇-双(脱水偏苯三酸酯)、1,8- 辛二醇-双(脱水偏苯三酸酯)、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脱水偏苯三酸酯) 等芳香族四羧酸二酐。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 用。
作为上述聚酰胺酸的合成中使用的二胺,可列举例如对苯二胺、间 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乙烷、4,4′-二氨基 二苯基硫醚、4,4′-二氨基二苯基砜、3,3′-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4,4′- 二氨基苯甲酰苯胺、4,4′-二氨基二苯基醚、1,5-二氨基萘、3,3-二甲基 -4,4′-二氨基联苯、5-氨基-1-(4′-氨基苯基)-1,3,3-三甲基茚满、6-氨基 -1-(4′-氨基苯基)-1,3,3-三甲基茚满、3,4′-二氨基二苯基醚、3,3′-二氨基 二苯甲酮、3,4′-二氨基二苯甲酮、4,4′-二氨基二苯甲酮、2,2-双[4-(4-氨 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 氨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1,4-双(4-氨基苯 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3-氨基苯氧基)苯、9,9-双(4- 氨基苯基)-10-氢蒽、2,7-二氨基芴、9,9-双(4-氨基苯基)芴、4,4′-亚甲基- 双(2-氯苯胺)、2,2′,5,5′-四氯-4,4′-二氨基联苯、2,2′-二氯-4,4′-二氨基-5,5′- 二甲氧基联苯、3,3′-二甲氧基-4,4′-二氨基联苯、1,4,4′-(对亚苯基异丙叉 基)双苯胺、4,4′-(间亚苯基异丙叉基)双苯胺、2,2′-双[4-(4-氨基-2-三氟甲 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4,4′-双 [(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八氟联苯、下述式(a)~(g)等芳香族 二胺;

1,1-间二甲苯二胺、1,3-丙烷二胺、四亚甲基二胺、五亚甲基二胺、六亚 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4,4-二氨基 七亚甲基二胺、1,4-二氨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四氢二环戊二烯二 胺、六氢-4,7-亚甲基亚茚满基二亚甲基二胺、三环[6.2.1.02,7]-亚十一烷 基二甲基二胺、4,4′-亚甲基双(环己胺)等脂肪族和脂环式二胺;
2,3-二氨基吡啶、2,6-二氨基吡啶、3,4-二氨基吡啶、2,4-二氨基嘧啶、 5,6-二氨基-2,3-二氰基吡嗪、5,6-二氨基-2,4-二羟基嘧啶、2,4-二氨基-6- 二甲氨基-1,3,5-三嗪、1,4-双(3-氨基丙基)哌嗪、2,4-二氨基-6-异丙氧基 -1,3,5-三嗪、2,4-二氨基-6-甲氧基-1,3,5-三嗪、2,4-二氨基-6-苯基-1,3,5- 三嗪、2,4-二氨基-6-甲基-s-三嗪、2,4-二氨基-1,3,5-三嗪、4,6-二氨基-2- 乙烯基-s-三嗪、2,4-二氨基-5-苯基噻唑、2,6-二氨基嘌呤、5,6-二氨基-1,3- 二甲基尿嘧啶、3,5-二氨基-1,2,4-三唑、6,9-二氨基-2-乙氧基吖啶乳酸酯、 3,8-二氨基-6-苯基菲啶、1,4-二氨基哌嗪、3,6-二氨基吖啶、双(4-氨基苯 基)苯基胺等在分子内具有2个伯胺基和该伯胺基以外的氮原子的二胺。 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聚酰胺酸的合成反应中使用的四羧酸二酐与二胺化合物的比例,相 对于二胺化合物中含有的氨基1当量,优选四羧酸二酐的酸酐基为0.2~2 当量的比例,更优选0.3~1.2当量的比例。聚酰胺酸的合成反应在有机溶 剂中、通常在-20~150℃、优选0~10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这里,作 为有机溶剂,只要是能够溶解所合成的聚酰胺酸的溶剂就没有特别限制, 可列举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 基甲酰胺、二甲亚砜、γ-丁内酯、四甲基脲、六甲基磷酰三胺等非质子 系极性溶剂;间甲酚、二甲苯酚、苯酚、卤代苯酚等酚系溶剂。此外,有 机溶剂的使用量(a)通常优选为使四羧酸二酐和二胺化合物的总量(b) 相对于反应溶液的总量(a+b)为0.1~30重量%的量。此外,上述有机 溶剂中,可以在生成的聚酰胺酸不会析出的范围内并用作为聚酰胺酸的不 良溶剂的醇类、酮类、酯类、醚类、卤代烃类、烃类等。
如上,可以得到聚酰胺酸溶解了的反应溶液。然后,可以通过将该 反应溶液注入到大量不良溶剂中得到析出物后,将该析出物在减压下干 燥,从而得到聚酰胺酸。还可以将使该聚酰胺酸再次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后 以不良溶剂使之析出的工序进行1次或数次,由此来纯化聚酰胺酸。
可溶性聚酰亚胺可以通过将上述聚酰胺酸脱水闭环而制备。聚酰胺 酸的脱水闭环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I)加热聚酰胺酸的方法或者 (II)将聚酰胺酸溶解于有机溶剂,向该溶液中添加脱水剂和脱水闭环催 化剂,并根据需要进行加热的方法,作为得到可溶性聚酰亚胺的方法,优 选(II)的方法。
在上述(II)的方法中,作为脱水剂,可以使用例如乙酸酐、丙酸 酐、三氟乙酸酐等酸酐。相对于聚酰胺酸的重复单元1摩尔,脱水剂的使 用量优选为0.01~20摩尔。此外,作为脱水闭环催化剂,可以使用例如吡 啶、三甲吡啶、二甲吡啶、三乙胺等叔胺,但并不限于这些物质。相对于 使用的脱水剂1摩尔,脱水闭环催化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01~10摩尔。
作为脱水闭环反应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可列举在聚酰胺酸的合成中 例示的有机溶剂。脱水闭环反应的温度通常为0~180℃,优选10~150℃。 此外,可以通过对所得反应溶液进行与聚酰胺酸的纯化方法同样的操作来 纯化聚酰亚胺。
上述聚酰胺酸组合物和可溶性聚酰亚胺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 1~10重量%。作为构成组合物的有机溶剂,可以列举在聚酰胺酸的合成 中例示的有机溶剂。此外,还可以适当选择在聚酰胺酸的合成反应时可以 并用的不良溶剂来并用。
上述组合物可以含有后述的各种添加剂(v)。此外,作为交联剂, 尤其可较好的使用上述的环氧系交联剂。
(v)添加剂
形成薄膜层c的上述组合物中,可以进而配合交联剂、增粘剂、抗氧 化剂、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硅烷偶联剂、热聚合抑制剂流平剂表面活性剂、保存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填料、防老化剂、 浸润性改良剂、涂面改良剂等。
另外,为了控制聚合物的交联密度、成膜性,还优选添加微粒。具 体来说,优选使用二氧化硅、氧化锆、氧化或氧化锡等无机微粒,或者 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有机微粒。
<薄膜层c的形成方法>
作为上述薄膜层c的形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旋涂、线 涂、棒涂、辊涂、刮涂、幕式淋涂、丝网印刷等各种方法。
此外,作为上述组合物的干燥温度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为60~150℃。 薄膜层c通过加热而固化时,较理想的是在干燥的同时固化也进行的温度。 薄膜层c中的残留溶剂量还是尽可能少为好,通常为3重量%以下,优选 1重量%以下,更优选0.5重量%以下。
使上述薄膜层c光固化时的光照射量优选为300~2000mJ/cm2,更 优选400~1500mJ/cm2,特别优选500~1200mJ/cm2。
上述薄膜层c的全光线透过率较理想的是:通常为80%以上,优选 90%以上。
这样,通过在膜a和光学各向异性层b之间形成薄膜层c,在层合 膜a和光学各向异性层b时,可以使光学各向异性层b得到经长期仍稳定 的密合性。而且还可以辅助构成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液晶化合物呈现垂直 定向。
<具有薄膜层c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膜具有上述薄膜层c时,该光学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 造:在未拉伸膜a上或者经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处理而具有特定光学特性 的膜a上,通过涂敷形成上述薄膜层c,在该薄膜层c上涂布上述液晶 组合物,通过加热使之干燥,并使其垂直定向,使其光聚合而形成由液 晶固化层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
此外,具有薄膜层c的光学膜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由上述 环状烯烃系树脂形成的未拉伸膜a上,通过涂敷形成上述薄膜层c,在该 薄膜层c上涂布上述液晶组合物后进行加热干燥并使之垂直定向,使其 光聚合而形成由液晶固化层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从而制成层合膜, 然后将该层合膜进行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
通过这样在膜a和光学各向异性层b之间形成薄膜层c,光学各向 异性层b的密合性提高,可以获得膜加工时或光学膜使用时的制造·性能 稳定性。薄膜层c还可以辅助构成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液晶化合物呈现垂 直定向。
<粘合膜层d>
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通过粘合膜d将在膜a以外 的其他基材上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转印、贴合于膜a上而层合,其结 果是,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具有粘合膜层d。该光学膜可以同时具有薄膜 层c,薄膜层c可以存在于上述膜a与粘合膜层d之间,也可以存在于粘 合膜层d与光学各向异性层b之间,或者以上两种均存在。
粘合膜层d优选具有通过转印将光学各向异性层b层合于上述膜a 上的功能、使上述膜a与光学各向异性层b密合的功能。粘合膜层d的材 质并无特别限定,较理想的是丙烯酸系粘合膜。
上述粘合膜层d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优选0.1~100μm,更优选1~ 50μm的范围。厚度比上述范围薄时,有时粘合膜层d的粘合性不充分。 此外,比上述范围厚时,有时成膜性下降。
作为粘合膜层d,可以使用以隔离物保护双面或单面的粘合膜卷。
<具有粘合膜层d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膜具有上述粘合膜层d时,该光学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制造:在PET膜上或玻璃上涂布上述液晶组合物,通过加热使之干燥, 并使其垂直定向,使其光聚合而形成由液晶固化层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 层b后,通过粘合膜层d将该光学各向异性层b转印、贴合于未拉伸膜 a上或者经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处理而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膜a上。
上述各层,可以在贴合了上述膜a与粘合膜层d后,将在其它基材 上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贴合在该粘合膜层d上;也可以在贴合了在其 它基材上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和粘合膜层d后,贴合该粘合膜层d和 上述膜a。
<未拉伸树脂膜>
由上述环状烯烃系树脂形成的未拉伸树脂膜可以通过熔融成型法、溶 液流延法(solution casting法)等公知的成膜法而得到。此外,从膜厚度 的均匀性和表面平滑性良好这一点出发,优选溶液流延法。而从生产率、 成分方面出发优选熔融成型法。
作为溶液流延法,可列举例如以下的方法:将环状烯烃系树脂溶解 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成适度浓度的树脂溶液,将其浇注于或涂布于适 当的基材上并干燥后,将得到的树脂膜从基材上剥离。
作为溶液流延法中使用的基材,可列举例如金属转鼓,带,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膜,聚四 氟乙烯制带等。
使用聚酯膜作为上述基材时,可以使用经表面处理过的膜。作为表 面处理的方法可以列举一般进行的亲水化处理方法,或者通过等离子体处 理、电晕放电处理等来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的方法等,一般进行的亲水化 处理方法例如通过涂敷、层合将丙烯酸系树脂、含磺酸盐基团的树脂层合 的方法。
上述树脂溶液中的树脂成分的浓度通常为0.1~90重量%,优选1~ 50重量%,更优选5~35重量%。树脂成分的浓度低于上述范围时,有时 无法得到具有充分厚度的树脂膜,而且由于随着溶剂蒸发而产生的发泡 等,有时无法得到具有良好表面平滑性的树脂膜。另一方面,树脂成分浓 度超过上述范围时,有时树脂溶液的粘度过高而无法得到厚度、表面状态 均匀的树脂膜。
此外,树脂溶液在室温的粘度通常为1~1,000,000mPa·s,优选10~ 100,000mPa·s,更优选100~50,000mPa·s,特别优选1,000~40,000mPa·s。
作为调制树脂溶液时使用的溶剂,为环状烯烃系树脂时,可列举例 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1-甲氧 基-2-丙醇等溶纤剂系溶剂;二丙酮醇、丙酮、环己酮、甲基乙基酮、4 -甲基-2-戊酮、环己酮、乙基环己酮、1,2-二甲基环己酮等酮系溶剂; 乳酸甲酯、乳酸乙酯等酯系溶剂;2,2,3,3-四氟-1-丙醇、二氯甲烷、 氯仿等含卤素溶剂;四氢呋喃、二烷等醚系溶剂;1-戊醇、1-丁醇等 醇系溶剂等。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将树脂溶液涂布于基材的方法,可以使用利用口模、涂布机、 刷子等的方法,喷涂法,辊涂法,旋涂法,浸涂法,凹版印刷法等。此外, 为了得到所需厚度的光学膜,可以反复进行树脂溶液的涂布。
作为使溶剂从涂布于基材的树脂溶液中蒸发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 可以利用一般使用的方法,例如利用多个辊使其通过干燥炉中的方法等, 但是随着溶剂的蒸发而产生气泡时,有时会使所得光学膜的特性显著下 降。因此,为了避免气泡的产生,优选通过多个工序进行溶剂的蒸发处理, 并控制各工序中的温度和量。
树脂膜中残留的溶剂量通常为20重量%以下,优选5重量%以下, 更优选1重量%以下,特别优选0.5重量%以下。残留溶剂量超过上述范 围时,实际使用该树脂膜时,有时经时的尺寸变化会变大,而且,有时由 于残留的溶剂使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而耐热性下降。
另外,为了较好地进行后述的拉伸工序,有时必须将树脂膜中残留 的溶剂量在上述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具体来说,为了使由拉伸处理而得 的相位差稳定且均匀地呈现,有时要使残留的溶剂量通常为20~0.1重量 %,优选5~0.1重量%,更优选1~0.1重量%。通过将溶剂的量控制在这 样的范围,可以容易地进行拉伸处理,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相位差的控制。
在上述范围控制树脂膜中残留的溶剂量并经过拉伸工序后,为了使 相位差等光学特性稳定,可以再以干燥工序减少残留的溶剂量。在这种情 况下,残留的溶剂量优选5~0.1重量%,更优选1~0.1重量%。
这样得到的树脂膜的厚度通常为0.1~3,000μm,优选0.1~1,000μ m,更优选1~500μm,特别优选5~300μm。该厚度小于上述范围时, 该树脂膜的操作性在实际上变得困难。另一方面,该厚度超过上述范围时, 将该树脂膜卷绕成卷状时变得困难。
相对于平均值,上述树脂膜的厚度分布通常为±20%以内,优选± 10%以内,更优选±5%以内,特别优选±3%以内,此外,每1cm的厚度 变动率通常为10%以下,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1%以下,特别优选0.5 %以下。通过以这样的厚度条件形成树脂膜,在将该树脂膜进行拉伸处理 时,可以防止透射光的相位差不均的产生。
<拉伸处理>
作为为了得到上述光学特性而将如上得到的未拉伸树脂膜进行拉伸处 理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进行自由端单轴拉伸、宽度限制单轴拉伸或双 轴拉伸的方法。
单轴拉伸处理时,拉伸速度通常为1~5,000%/分钟,优选50~1,000 %/分钟,更优选100~1,000%/分钟。
双轴拉伸处理法时,可以利用同时在两方向上进行拉伸处理的方法, 进行单轴拉伸处理后在与该拉伸处理的拉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拉伸 处理的方法。这时,2个拉伸轴相交的角度根据目标光学膜所要求的特性 而决定,并无特别限制,通常为120~60度的范围。此外,拉伸速度在各 拉伸方向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常为1~5,000%/分钟,优选50~1,000 %/分钟,更优选100~1,000%/分钟,特别优选100~500%/分钟。
拉伸处理温度并无特别限制,以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基 准,为Tg±30℃,优选Tg±15℃,更优选Tg-5~Tg+15℃的范围。通 过将拉伸处理温度设定于上述范围内,可以抑制所得拉伸膜产生相位差不 均,而且,各成分折射率的控制变得容易,因而是优选的。
拉伸倍率根据目标光学膜所要求的特性而决定,并无特别限制,通 常为1.01~10倍,优选1.03~5倍,更优选1.03~3倍。如果拉伸倍率超 过上述范围,则有时所得拉伸膜的相位差的控制变得困难。经拉伸处理的 膜可以直接冷却,但优选在树脂膜的Tg-20℃~Tg的温度环境下保持至 少10秒以上,优选30秒~60分钟,更优选1~60分钟后进行冷却。由此, 可以得到透射光的相位差经时变化少且稳定的相位差膜。
如上所述经拉伸处理的膜通过拉伸处理而分子定向,结果对透射光 赋予相位差,该相位差可以通过拉伸倍率、拉伸温度或膜的厚度等进行控 制。
<用途>
本发明的光学膜由于具有上述光学特性、视角补偿效果优异,因此适 于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视角补偿 膜。除视角补偿膜以外还可以作为聚光膜、辉度提高膜的一部分而用于液 晶显示装置。并且,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例如手机、数码信息终端、袖 珍无线电传呼机、导航仪、车载用液晶显示器、液晶监视器、调光面板、 OA机器用显示器、AV机器用显示器等各种液晶显示元件、电致发光显示 元件、场致发射显示器(FED)元件或触摸面板等。并且,作为CD、CD -R、MD、MO、DVD等光盘的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波长板也是有 用的。
<偏振片>
本发明的偏振片是在起偏振器(偏振膜)的单面或两面上层合了上述 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偏振片。作为层合方法,可以将起偏振器和光学膜介由 适当的粘接剂或粘合剂直接贴合,也可以将光学膜贴合于层合有保护膜的 起偏振器。考虑到成本等,优选将本发明的光学膜直接层合于起偏振器。
作为上述起偏振器(偏振膜)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通过使由例 如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聚乙烯醇系树 脂形成的膜含有碘或二色性染料等偏振成分后进行拉伸而得的膜。
作为上述保护膜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三乙酸纤维素 (TAC)等纤维素系膜、聚酯系膜、聚碳酸酯系膜、聚醚砜系膜、聚酰 胺系膜、聚酰亚胺系膜、聚烯烃系膜等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 优异的聚合物膜。
作为使保护膜层合于上述起偏振器时使用的粘接剂或粘合剂,并无 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的粘接剂 或粘合剂。特别是使用由PVA形成的膜作为起偏振器时,从粘接性的观点 出发,优选使用PVA系粘接剂。
作为使光学膜直接层合于上述起偏振器时使用的粘接剂或粘合剂, 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含有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的水系分散物的水系 粘合剂等。通过使用这样的水系粘合剂使密合性进一步提高而得到耐久稳 定性优异的偏振片,在这一点上是优选的。此外,作为使光学膜层合于层 合有保护膜的起偏振器时使用的粘接剂或粘合剂,并无特别限制,可以适 当使用上述的粘接剂或粘合剂等。
本发明的偏振片由于视角补偿效果优异,因此通过在IPS模式液晶 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单元的单面或两面配置该偏振片,能够防止黑显示时的 漏光、色脱落(着色),并且能够得到高对比率。此外,本发明的偏振片 由于即使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使用特性变化也小,因此可以在广泛的用 途中利用。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只要不超出其要 点就不受限于以下实施例。应予说明的是,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份” 和“%”就意味着“重量份”和“重量%”。
以下示出本发明中各种测定值的测定方法。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使用Seiko Instruments公司制的差示扫描热量计(DSC),在氮气 环境、升温速度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饱和吸水率>
按照ASTM D570,将样品在23℃的水中浸渍1周,测定浸渍前后 的重量变化而求得。
<全光线透过率、雾度>
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公司制的雾度计(HGM-2DP 型)进行测定。
<透射光的相位差>
使用王子计测机器(株)制“KOBRA-21ADH”进行测定。求出层合 的光学膜的相位差与膜a的相位差之差,以此作为光学各向异性层b单 独的相位差。光学膜包含薄膜层c和/或粘合膜层d时,上述“膜a的 相位差”为包含膜a和上述层的层合膜的相位差。
<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厚度>
使用大冢电子(株)制“FE-3000”测定光学膜的反射率,使可由 光学各向异性层b及膜a的平均折射率与厚度计算的反射率与实测反射 率进行拟合,由此算出厚度。
<辉度、视角和对比率>
使用Minolta公司制的辉度计(LS-110),在暗室中测定液晶面板 的辉度、视角和对比率。
<残留溶剂量>
将样品溶解于使用溶剂以外的良溶剂中,使用气相色谱(岛津制作 所制GC-7A)分析所得溶液。
<对数粘度>
使用乌氏粘度计,在氯仿、环己烷或N-甲基-2-吡咯烷酮中(试 样浓度:0.5g/dL)、30℃下进行测定。
<合成例1>
将8-甲基-8-甲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特定 单体)250份、1-己烯(分子量调节剂)18份及甲苯(开环聚合反应用 溶剂)750份装入经氮气置换的反应容器内,将此溶液加热至60℃。然 后向反应容器内的溶液中加入作为聚合催化剂的三乙基(1.5摩尔/l) 的甲苯溶液0.62份、以叔丁醇和甲醇改性的六氯化钨(叔丁醇∶甲醇∶ 钨=0.35摩尔∶0.3摩尔∶1摩尔)的甲苯溶液(浓度0.05摩尔/l)3.7 份,将此溶液在80℃加热搅拌3小时来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开环聚 合物溶液。此聚合反应的聚合转化率为97%。所得开环聚合物在30℃ 的氯仿中测定的对数粘度为0.75dl/g。
将如此得到的开环聚合物溶液1,000份装入到高压釜中,向此开 环聚合物溶液中添加RuHCl(CO)[P(C6H5)3]30.12份,在氢气压 100kg/cm2、反应温度165℃的条件下加热搅拌3小时进行氢化反应。
将所得反应溶液(氢化聚合物溶液)冷却后,放出氢气减压。将 此反应溶液注入到大量甲醇中,分离回收凝固物,将其干燥,得到氢化 聚合物(以下,称为“树脂A1”)。
这样得到的树脂A1:
使用1H-NMR测定的氢化率为99.9%,
通过DSC法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65℃,
通过GPC法(色谱柱:东曹(株)制TSKgel G7000HXL×1、TSKgel GMHXL×2和TSKgel G2000HXL×1四根串联,溶剂:四氢呋喃)测定的 换算为聚苯乙烯的数均分子量(Mn)为32,000、重均分子量(Mw)为 137,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4.29,
在23℃的饱和吸水率为0.3%,
SP值为19(MPa1/2),
在30℃的氯仿中的对数粘度为0.78dl/g。
<合成例2>
使用8-甲基-8-甲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215 份、双环[2.2.1]庚-2-烯35份,1-己烯(分子量调节剂)的添加量为 18份,除此之外与合成例1同样地得到氢化聚合物(以下,称为“树脂 A2”)。
所得的树脂A2:
氢化率为99.9%,
通过DSC法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25℃,
通过GPC法(色谱柱和溶剂与合成例1相同)测定的换算为聚苯 乙烯的Mn为46,000、Mw为190,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4.15,
在23℃的饱和吸水率为0.18%,
SP值为19(MPa1/2),
在30℃的氯仿中的对数粘度为0.69dl/g,
凝胶含量为0.2%。
<合成例3>
使用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53份、8-乙叉基四环 [4.4.0.12,5.17,10]-3-十二烯46份、三环[4.3.0.12,5]-癸-3,7-二烯66 份,1-己烯(分子量调节剂)的添加量为18份,使用环己烷代替甲苯 作为开环聚合反应用溶剂,除此之外与合成例1同样地得到氢化聚合物 (以下,称为“树脂A3”)。
所得的树脂A3:
氢化率为99.9%,
通过DSC法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37℃,
通过GPC法(色谱柱和溶剂与合成例1相同)测定的换算为聚苯 乙烯的Mn为39,000、Mw为158,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4.05,
在23℃的饱和吸水率为0.01%,
SP值为17(MPa1/2),
在30℃的氯仿中的对数粘度为0.70dl/g,
凝胶含量为0.2%。
<制造例1>
树脂膜(a1-1)的制造
将上述树脂A1溶解于甲苯,使得浓度为30%(室温下的溶液粘度 为30,000mPa·s),相对于树脂100重量份添加作为抗氧化剂的季戊四 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0.1重量份,使用日 本PALL公司制造的孔径5μm的金属纤维烧结过滤器,边控制溶液流 速使压差保持在0.4MPa以内边进行过滤。使用设置于1000级的洁 净室内的井上金属工业制“INVEX labocoater”,在以丙烯酸系进行了 亲水化(易粘接化)表面处理的厚100μm的基材PET膜(东丽公司制 “Lumirror U94”)上,涂布所得到的溶液,使干燥后的膜厚为100μm。 将其在50℃进行一次干燥后,在90℃进行二次干燥。剥离PET膜后得 到树脂膜(a1-1)。得到的膜的残留溶剂量为0.5%,全光线透过率为 93%。
<制造例2>
树脂膜(a2-1)的制造
除了使用树脂A2代替树脂A1以外,按照与制造例1同样的方法, 得到厚100μm的树脂膜(a2-1)。得到的膜的残留溶剂量为0.5%, 全光线透过率为93%。
<制造例3>
树脂膜(a3-1)的制造
使用树脂A3代替树脂A1,并用环己烷代替甲苯,除此以外按照与 制造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厚150μm的树脂膜(a3-1)。得到的膜的 残留溶剂量为0.5%,全光线透过率为93%。
<制造例4>
拉伸膜(a1-2)的制造
通过将上述树脂膜(a1-1)在180℃于单方向进行1.22倍的拉伸处 理,得到膜厚92μm的拉伸膜(a1-2)。得到的拉伸膜(a1-2)的Ra 为130nm,Rath为68nm。
<制造例5>
拉伸膜(a2-2)的制造
通过将上述树脂膜(a2-1)在133℃于单方向进行1.10倍的拉伸处 理,得到膜厚96μm的拉伸膜(a2-2)。得到的拉伸膜(a2-2)的Ra 为108nm,Rath为72nm。
<制造例6>
拉伸膜(a3-2)的制造
通过将上述树脂膜(a3-1)在145℃于单方向进行1.15倍的拉伸处 理,得到膜厚142μm的拉伸膜(a3-2)。得到的拉伸膜(a3-2)的 Ra为158nm,Rath为104nm。
<制造例7>
具有薄膜层的膜(a1-3)的制造
以甲基乙基酮将紫外线固化性树脂“Desolite Z7524”(JSR株式会 社制)稀释为固体成分浓度50重量%的组合物,用间距12μm的绕线 棒将该组合物涂布于上述拉伸膜(a1-2),在80℃加热3分钟使溶剂挥 发。其后,使用水灯对涂布面侧照射900mJ/cm2的紫外线,得到具有 薄膜层的膜(a1-3)。
<制造例8>
具有薄膜层的膜(a2-3)的制造
使用拉伸膜(a2-2)代替拉伸膜(a1-2),除此之外与制造例7 同样地进行,得到具有薄膜层的膜(a2-3)。
<制造例9>
具有薄膜层的膜(a3-3)的制造
使用拉伸膜(a3-2)代替拉伸膜(a1-2),除此之外与制造例7 同样地进行,得到具有薄膜层的膜(a3-3)。
<制造例10>
具有薄膜层的膜(a1-4)的制造
使用树脂膜(a1-1)代替拉伸膜(a1-2),除此之外与制造例7 同样地进行,得到具有薄膜层的膜(a1-4)。
<制造例11>
具有薄膜层的膜(a1-5)
以甲基乙基酮将聚醚聚氨酯材料“HYDRAN WLS-201”(大日本 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稀释为3重量%的组合物,用间距12μm的绕 线棒将该组合物涂布于上述拉伸膜(a1-2),在80℃加热干燥5分钟, 从而得到具有薄膜层的膜(a1-5)。
实施例1
使用间距3μm的绕线棒,在具有薄膜层的膜(a1-3)的薄膜层 表面涂布液晶组合物RMS03-015(Merck公司制,二甲苯溶液),在 80℃加热干燥2分钟。其后,用水银灯从液晶组合物涂布面侧照射 900mJ/cm2的紫外线,得到具有薄膜层的膜(a1-3)与由液晶固化层 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1)成为一体的层合型光学膜(1)。得到的光 学膜(1),其光学各向异性层(b1)的厚度为0.08μm,全光线透过率 为91%。
实施例2
使用具有薄膜层的膜(a2-3)代替具有薄膜层的膜(a1-3), 并使用间距12μm的绕线棒,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 得到具有薄膜层的膜(a2-3)与由液晶固化层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 (b2)成为一体的层合型光学膜(2)。得到的光学膜(2),其光学各向 异性层(b2)的厚度为0.41μm,全光线透过率为90%。
实施例3
使用具有薄膜层的膜(a3-3)代替具有薄膜层的膜(a1-3), 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具有薄膜层的膜(a3-3) 与由液晶固化层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3)成为一体的层合型光学膜 (3)。得到的光学膜(3),其光学各向异性层(b3)的厚度为0.13μm, 全光线透过率为91%。
实施例4
使用具有薄膜层的膜(a1-4)代替具有薄膜层的膜(a1-3), 并使用间距12μm的绕线棒,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 得到具有薄膜层的膜(a1-4)与由液晶固化层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 (b4)成为一体的层合型光学膜(4)。得到的光学膜(4),其光学各向 异性层(b4)的厚度为0.3μm,全光线透过率为91%。
实施例5
使用具有薄膜层的膜(a1-5)代替具有薄膜层的膜(a1-3), 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具有薄膜层的膜(a1-5) 与由液晶固化层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5)成为一体的层合型光学膜 (5)。得到的光学膜(5),其光学各向异性层(b5)的厚度为0.10μm, 全光线透过率为91%。
实施例6
使用拉伸膜(a1-2)代替具有薄膜层的膜(a1-3),并使用间 距12μm的绕线棒,将液晶组合物RMS03-015(Merck公司制,二甲 苯溶液)的溶剂变换为环己酮,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 得到拉伸膜(a1-2)与由液晶固化层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6)成 为一体的层合型光学膜(6)。得到的光学膜(6),其光学各向异性层(b6) 的厚度为0.18μm,全光线透过率为91%。
实施例7
使用厚100μm的PET膜(东丽公司制“Lumirror U94”)代替 具有薄膜层的膜(a1-3),并使用间距12μm的绕线棒,除此之外按 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在PET膜上具有由液晶固化层形成的 光学各向异性层(b7)的层合膜。在该层合膜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7) 的面上贴附丙烯酸系粘合膜(日东电工公司制“CS9621”)的一面,并 将粘合膜的另一面贴附于拉伸膜(a1-2)后,剥离PET膜,得到拉伸 膜(a1-2)、丙烯酸系粘合膜和光学各向异性层(b7)成为一体的层合 型光学膜(7)。得到的光学膜(7),其光学各向异性层(b7)的厚度为 0.45μm,全光线透过率为92%。
实施例1~7中得到的光学膜的光学特性和膜厚示于表1。并且, 实施例1~5中的膜a的光学特性表示包含薄膜层的光学特性。
[表1]
  种类   厚度(μm)   R(nm)   Rth(nm)   NZ   实施例1  膜a  光学各向异性层b  光学膜   (a1-3)   (b1)   (1)   97   0.08   97   130.9   0.2   131.1   70   -39   31   1.0   -   0.7   实施例2  膜a  光学各向异性层b  光学膜   (a2-3)   (b2)   (2)   101   0.41   101   108.0   0.3   108.3   74   -122   -48   1.2   -   0.1   实施例3  膜a  光学各向异性层b  光学膜   (a3-3)   (b3)   (3)   147   0.13   147   157.7   0.1   157.8   106   -71   35   1.2   -   0.7   实施例4  膜a  光学各向异性层b  光学膜   (a1-4)   (b4)   (4)   105   0.30   105   6.1   0.2   6.3   31   -105   -74   5.7     -12   实施例5  膜a  光学各向异性层b  光学膜   (a1-5)   (b5)   (5)   92   0.10   92   130.7   -0.1   130.6   70   -57   13   1.0   -   0.6   实施例6  膜a  光学各向异性层b  光学膜   (a1-2)   (b6)   (6)   92   0.18   92   130.2   0.1   130.3   68   -90   -22   1.0   -   0.3   实施例7  膜a  光学各向异性层b  光学膜   (a1-2)+粘合膜   (b7)   (7)   117   0.45   117   130.5   0.3   130.8   71   -143   -72   1.0   -   0.0
上述结果中,例如实施例2中层合型光学膜(2)的膜面内的相 位差为108nm,具有薄膜层的膜(a2-3)单独的面内相位差也为108nm, 完全没有差别。而且,使光学膜(2)的相位差从膜法线方向倾斜进行 测定,则随着倾斜角增加相位差减少。计算Rth则值变为负,可知nz 即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相对较大。由此结果可以说,光学各向异性层(b2) 没有膜面内的相位差,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大(nz>nxny),即成为所 谓的正型C-plate。这同时意味着光学各向异性层(b2)为垂直定向。
还可知,本发明的光学膜通过环状烯烃系膜a的厚度及拉伸程度 与光学各向异性b厚度的选择,可以进行范围广泛的光学特性的控制。
<水系粘合剂的调制例>
在反应容器中装入蒸馏水250份,向该反应容器中添加丙烯酸丁酯 90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8份、二乙烯基苯2份、油酸0.1份, 将其用TEFLON(注册商标)制的搅拌叶轮搅拌,进行分散处理。将 该反应容器内进行氮气置换后,将该溶液升温至50℃,添加过硫酸钾 0.2份开始聚合。经2小时后,再添加过硫酸钾0.1份,将该体系升温至 80℃,使聚合反应继续1小时,得到聚合物分散液。接着,使用蒸发仪 将该聚合物分散液浓缩至固体成分浓度为70%,从而得到含有丙烯酸酯 系聚合物的水系分散体的水系粘合剂(具有极性基团的粘合剂)。
对构成这样得到的水系粘合剂的丙烯酸酯系聚合物,通过GPC 法(色谱柱和溶剂与合成例1相同)测定换算为聚苯乙烯的数均分子量 (Mn)和重均分子量(Mw),结果Mn为69,000、Mw为135,000、在 30℃的氯仿中测定的对数粘度为1.2dl/g。
实施例8
将聚乙烯醇(以下,也称为“PVA”)制的膜,在碘浓度为0.03 重量%、碘化钾浓度为0.5重量%的30℃水溶液的染色浴中,以拉伸倍 率3倍进行前拉伸后,在由酸浓度为5重量%、碘化钾浓度为8重量 %的水溶液构成的55℃的交联浴中,再以拉伸倍率2倍进行后拉伸,进 行干燥处理,得到起偏振器。
并且,以甲基乙基酮将聚醚聚氨酯材料“HYDRAN WLS-201”(大 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稀释为3重量%的组合物,在与光学膜(1) 的液晶固化层为相反侧的面上,用间距12μm的绕线棒涂布该组合物, 在80℃加热干燥5分钟,从而得到具有聚氨酯薄膜层的光学膜(5)。
接着,使用上述水系粘接剂贴附上述起偏振器的单面和上述光学 膜(5)的聚氨酯薄膜层面,使得起偏振器的透射轴与光学膜(5)的拉 伸方向的轴平行,在上述起偏振器的另一面上,使用PVA系粘接剂贴 附三乙酸纤维素(以下,也称“TAC”)制的膜,得到偏振片(1)。检 查所得到的偏振片(1)的透射率和偏振度,结果分别为43.0%和99.8 %。
此外,使用PVA系粘接剂在上述起偏振器的两面贴附三乙酸纤 维素(以下,也称“TAC”)制的膜,得到不具相位差膜的偏振片(2)。
为了评价上述偏振片(1)的特性,将采用IPS方式液晶的LG 电子公司制液晶电视(CR-L17SC)的液晶面板的两面上贴附的偏振 片和相位差膜剥离,将上述偏振片(1)贴附在液晶面板的前面(观察 者侧),使得偏振片(1)的相位差膜(光学膜(5))成为液晶单元侧。 再在液晶面板的后面(与观察者相反的侧)附上上述偏振片(2),使其 透射轴与偏振片(1)的透射轴正交。
对于具有该偏振片(1)的液晶电视,确认在45度方位角、60 度极角方向上的对比率,结果为55的高数值。此外,在全方位检查视 角(对比率10以上的范围),结果上下、左右、斜向全部在170度以上。
此外,对于作为耐久试验而分别在100℃的环境下和60℃、90RH %的环境下放置了1000小时的偏振片(1)检查偏振度,结果耐久试验 前后的偏振度的变化率[=(变化前-变化后)×100/变化前]均为5%以 内。
[比较例]
使用TAC膜代替树脂膜(a1-1),除此之外与制造例6同样地进行 拉伸,与制造例7同样地形成薄膜层,与实施例1同样地层合光学各向 异性层,与实施例8同样地得到偏振片(3)。检查该偏振片(3)的透 射率和偏振度,分别为43.0%和99.8%。
用偏振片(3)代替偏振片(1),与实施例5同样地贴附于液晶 电视,相反侧的面与实施例5同样地贴附偏振片(2)。对具有该偏振片 (3)的液晶电视,确认在45度方位角、60度极角方向上的对比率,结 果为50。此外,在全方位检查视角(对比率10以上的范围),结果上下、 左右、斜向全部在170度以上。
此外,对于作为耐久试验而分别在100℃的环境下和60℃、90RH %的环境下放置了1000小时的偏振片(3)检查偏振度,结果偏振度的 变化率均为10%以上。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305217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950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2266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165240号公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