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采用该显示屏板的显示装置

申请号 CN200610077730.7 申请日 2006-04-24 公开(公告)号 CN1851535A 公开(公告)日 2006-10-25
申请人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财团法人索尔大学校产学协力财团; 发明人 李信斗; 金珍栗; 林用賱;
摘要 一种显示屏板,其包括第一 基板 构件、第二基板构件、 液晶 层和相差层。第一基板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一基板上的 像素 电极 部分。像素电极部分透射内部提供的光并反射外部提供的光。第二基板构件包括对应于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液晶层插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构件之间。所述相差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用于将内部提供的光和外部提供的光的 相位 改变不同的量。因此,提高了显示 质量 ,简化了制造工艺。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屏板,其包括:
包括第一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像素电极部分的第一基板构件, 其中,所述像素电极部分透射内部提供的光并反射外部提供的光;
包括第二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的第二基板构件;
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构件之间的液晶层;以及
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相差层,用于改变内部提供的光和外部 提供的光的相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板,其中,所述相差层位于所述像素电 极部分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板,其中,所述相差层位于所述公共电 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板,其中,所述相差层包括:
光学各向异性层;和
控制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纵向的导引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板,其中,所述像素电极部分包括:
在透射区域透射所述内部提供的光的透射电极;和
在反射区域反射所述外部提供的光的反射电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基板构件之下产 生所述内部提供的光,在所述第二基板构件上产生所述外部提供的光。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板,其中,所述相差层包括:
对应于所述透射区域的第一相差部分;和
对应于所述反射区域的第二相差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板,其中,所述第一相差部分的光学纵 向相对于所述第二相差部分的光学纵向成45°左右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板,其中,所述第一相差部分的光学纵 向相对于所述第二相差部分的光学纵向成135°左右的角。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板,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 的第一偏振器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偏振器,其中所述第一相差层的 光学纵向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偏振器或所述第二偏振器的偏振轴平行。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板,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 的第一偏振器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偏振器,其中所述第二相差层的 光学纵向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偏振器或所述第二偏振器的偏振轴平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板,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 的第一偏振器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偏振器,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器的 偏振轴相对于所述第二偏振器的偏振轴成90°左右的角。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板,其中,所述相差层将线偏振光变为 椭圆偏振光。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屏板,其中,所述相差层将所述内部提供的 光的相位和所述外部提供的光的相位改变大约λ/10到λ/2。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显示屏板,其中,所述相差层将所述内部提供 的光的相位和所述外部提供的光的相位改变大约λ/4。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板,其中,将所述内部提供的光和所述 外部提供的光的相位改变不同的量。
17.一种制造显示屏板的方法,其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像素电极部分,其中,所述像素电极部分透射内部提供 的光并反射外部提供的光;
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公共电极;以及
在所述像素电极部分或所述公共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至少一个相 差层,其中,所述相差层将所述内部提供的光和所述外部提供的光的相位改 变不同的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差层包括:
光学各向异性层;和
控制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纵向的导引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包括光学 各向异性材料。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差层的形成包括:
在所述像素电极部分或所述公共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导引层;
对所述导引层进行表面处理
在经过表面处理的所述导引层上形成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以及
在所述经过表面处理的导引层上对准并固化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像素电极部分包括在透射区域内透射所述内部提供的光的透射电 极,和在反射区域内反射所述外部提供的光的反射电极,并且
所述导引层包括位于所述透射区域内的第一导引部分和位于所述反射 区域内的第二导引部分,沿不同的方向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导引部分进行表面 处理。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引层的表面处理包括:
在所述导引层上对准掩模;并且
通过所述掩模在所述导引层上照射电磁波,从而对所述导引层的表面进 行处理。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磁波包括紫外线。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磁波的波长不超过400nm 左右。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引层的表面处理包括:
在所述导引层上对准掩模;并且
通过所述掩模在所述导引层上撞击加速粒子,从而对所述导引层的表面 进行处理。
26.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产生内部提供的光的背光组件;以及
显示屏板,其包括:
包括第一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像素电极部分的第一基板构件, 其中,所述像素电极部分透射内部提供的光并反射外部提供的光;
包括第二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的第二基板构件;
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构件之间的液晶层;以及
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相差层,用于将所述内部提供的光和所 述外部提供的光的相位改变不同的量。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电极部分包括:
在透射区域透射所述内部提供的光的透射电极;和
在反射区域反射所述外部提供的光的反射电极。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显示屏板,更具体来讲,涉及能够简化制造工艺的显示屏板, 所述显示屏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所述显示屏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可以将液晶显示(LCD)装置划分为透射型LCD装置和反射型LCD装 置。透射型LCD装置采用内部提供的由背光组件发出的光显示图像。反射 型LCD装置采用外部提供的诸如太阳光的光显示图像。
即使处于暗处,透射型LCD装置也能够显示图像。但是,透射型LCD 装置的功率消耗比反射型显示装置的功率消耗大,由于(例如)在亮处,对 外部提供的光进行了反射,因此降低了透射型LCD装置的图像显示质量
反射型LCD装置的功耗低于透射型LCD装置。此外,在亮处(举例而 言)对外部提供的光进行反射不会降低反射型LCD装置的图像显示质量。 反射型LCD装置在暗处不显示图像。
已经开发出了反射透射型LCD装置,用于在暗处和亮处都显示高质量 的图像。
反射透射型LCD装置包括LCD屏板和背光组件。LCD屏板采用内部提 供的光和外部提供的光显示图像。背光组件向LCD屏板提供内部提供的光。 LCD屏板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多个像素。每一像素包括透射从内部提供的光 的透射区域和反射从外部提供的光的反射区域。透射区域具有与反射区域不 同的光路径,从而在内部提供的光和外部提供的光之间形成光学各向异性
常规反射透射型LCD装置中的反射区域和透射区域具有不同的厚度, 以使反射区域和透射区域具有基本相同的光学各向异性
在反射透射型LCD装置以不同厚度反射和透射时,制造工艺复杂,提 高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简化制造工艺的显示屏板、一种制造显 示屏板的方法和具有该显示屏板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屏板包括第一基板构件、第二基板构件、液 晶层和相差层。第一基板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一基板上的像素电极部分。 像素电极部分透射内部提供的光并反射外部提供的光。第二基板构件包括对 应于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液晶层插置在第一和 第二基板构件之间。所述相差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用于将内部 提供的光和外部提供的光的相位改变不同的量。
提供了一种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屏板的方法。在所述第一基 板上形成像素电极部分。所述像素电极透射内部提供的光并反射外部提供的 光。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对应于所述像素电极部分的公共电极。在所述像 素电极部分或公共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至少一个相差层,从而将内部提 供的光和外部提供的光改变不同的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和显示屏板。背光组件产 生内部提供的光。所述显示屏板包括第一基板构件、第二基板构件、液晶层 和相差层。第一基板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一基板上的像素电极部分。像素 电极部分透射内部提供的光并反射外部提供的光。第二基板构件包括对应于 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液晶层插置在第一和第二 基板构件之间。所述相差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用于将内部提供 的光和外部提供的光的相位改变不同的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相差层,以补偿所述显示屏板的光学各向异 性。因此,提高了显示屏板的图像显示质量,简化了显示屏板的制造工艺。
附图说明
从下述结合附图的说明中,能够更为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 例,其中: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板的像素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板的开关元件和像素电极部分 的平面图;
图4是说明在未向所述像素施加电能时,图2所示的像素的操作的分解 透视图;
图5是说明在向所述像素施加电能时,图2所示的像素的操作的分解透 视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板的像素的分解透 视图;
图7是说明在未向所述像素施加电能时,图6所示的像素的操作的分解 透视图;
图8是说明在向所述像素施加电能时,图6所示的像素的操作的分解透 视图;以及
图9A到图9G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屏板的制造方法的横 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但 是,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体现本发明,而不应认为本发明仅限于文中所述实施 例。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1,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背光组件、光学片400、显示屏板500和顶部机架600。
背光组件为显示屏板500提供由内部提供的光。背光组件包括接收容器 100、发光单元200和导光板300。
接收容器100包括底板110和从底板110的侧面伸出、以形成接收空间 的侧壁120。在所述接收空间中容纳所述发光单元200和导光板300。
在接收容器100中容纳发光单元200,所述发光单元200对应于导光板 300的侧面。发光单元200包括灯210和覆盖灯210的灯罩220。灯210具 有杆状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灯罩220覆盖灯210的一部分。从灯罩220 将一部分由灯210发出的光反射至导光板300。
在接收容器100中接收导光板300。导光板300的侧面对应于发光单元 200。导光板300通过侧面接收来自灯210的光,并将所述光导引至导光板 300的上表面。具体而言,从导光板300的表面将所述光朝向导光板300的 上表面反射和折射。可以在导光板300的下表面形成反射图案(未示出)。
导光板300可以具有楔形。随着与发光单元200的距离的增大减小导光 板300的厚度。或者,导光板300可以具有基本上为平板的外形,可以在导 光板300的相对侧布置两个发光单元200。
光学片400位于背光组件之上,以改善穿过导光板300的光的光学特性。 光学片400包括漫射板410和棱镜片420。漫射板410对穿过导光板300的 光漫射。在平面上方观察时,棱镜片420增大背光组件的亮度。棱镜片420 可以是亮度增强膜。
显示屏板500位于光学片400上。显示屏板500采用内部提供的光和外 部提供的诸如阳光和环境光的光显示图像。显示屏板500包括第一基板构件 510、第二基板构件520、液晶层530、印刷电路板540和软性印刷电路板550。
第一基板构件510包括第一基板511和第一偏振器512。第一基板510 包括多个像素电极部分、多个薄膜晶体管和多个信号线。以矩阵形布置像素 电极部分。每一薄膜晶体管向每一像素电极部分513施加驱动电压。信号线 将驱动信号传输至薄膜晶体管。第一偏振器512位于第一基板511之下,用 于以第一偏振方向偏振内部提供的光。
第二基板构件520对应于第一基板构件510。布置第二基板构件520使 之面对第一基板构件510。第二基板构件520包括第二基板521和第二偏振 器522。第二基板521包括公共电极和多个滤色器。基本上在整个第二基板 521上布置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所述滤色器对应于 像素电极部分。第二偏振器522位于第二基板521上,从而以第二偏振方向 对穿过第二基板521的光进行偏振。第二偏振方向可以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偏 振方向。
在第一和第二基板构件510和520之间插入液晶层530。液晶层530的 液晶响应像素电极部分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改变其排列。因此,改变液晶 层530的光透射率。所述光穿过滤色器,以显示图像。
印刷电路板540包括处理图像信号的驱动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单元将图 像信号转换为驱动信号并控制每一薄膜晶体管。
将印刷电路板540通过软性印刷电路板550电连接至第一基板构件510, 从而将印刷电路板540发出的驱动信号施加至第一基板构件510。弯曲软性 印刷电路板550,使得印刷电路板540位于显示屏板500的侧面或背面。
顶部机架600围绕显示屏板500的外围部分,从而与接收容器100的侧 壁120结合,进而将显示屏板500固定到背光组件上。顶部机架600保护显 示屏板500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此外,顶部机架600防止显示屏板500的 偏移。
在图1中,背光组件是边缘发光型背光组件。或者,背光组件可以是直 接照射型背光组件,其包括基本上相互平行布置的多个灯。
在图1中,发光单元200是杆状的CCFL。或者,发光单元200可以包 括发光二极管(LED)。
图1示出了用于诸如笔记本式电脑的装置的显示装置。但是,所述显示 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装置,例如,移动电话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板的像素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2,显示屏板500包括多个像素。第一基板构件510、第二基板 构件520和液晶层530形成了像素。
第一基板构件510包括第一基板511、第一偏振器512、薄膜晶体管(未 示出),像素电极部分513和第一液晶配向层514。
第一基板511为板状。第一基板511可以包括透明材料。可以用于第一 基板511的透明材料的实例包括玻璃和石英
第一偏振器512位于第一基板511之下,并以第一偏振方向偏振所述光。 例如,第一偏振方向可以是相对于第一基板511的纵向的0°或180°左右。生 成内部提供的光的背光组件位于第一偏振器512的下方。利用第一偏振器 512相对于第一基板511的纵向对内部提供的光进行0°或180°左右的偏振。
薄膜晶体管位于第一基板511之上。每一薄膜晶体管电连接至每一像素 电极部分513。通过每一薄膜晶体管向每一像素电极部分施加驱动电压。
像素电极部分513位于具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基板511上。每一像素电 极部分513包括透射电极513a和反射电极513b。例如,透射电极513a可以 具有与反射电极513b基本相同的面积。每一透射电极和反射电极513a和 513b的面积可以是每一像素电极部分513的一半。
透射电极513a位于每一像素电极部分513的透射区域内。透射电极513a 透射一部分从背光组件发出的由内部提供的光。透射电极513a包括透明导 电材料。可以被用于透射电极513a的透明导电材料的实例包括(ITO)、 氧化铟锌(IZO)和无定形氧化铟锡(a-ITO)。可以通过光刻工艺形成透射电极 513a。
反射电极513b位于每一像素电极部分513的反射区域内。从反射电极 513b反射从外部提供的光。反射电极513b可以包括高反射材料。
第一液晶配向层514位于具有像素电极部分513的第一基板511上。第 一液晶配向层514以配向方向对液晶层530中的液晶配向。例如,所述配向 方向可以是相对于第一基板511的纵向的45°左右。
第二基板构件520对应于第一基板构件510。第二基板构件520包括第 二基板521、第二偏振器522、滤色器(未示出)、公共电极523、相差层和 第二配向层526。
第二基板521具有平面造型。第二基板521可以具有基本上与第一基板 511相同的外形。第二基板521可以包括透明材料。可以用于第二基板521 的透明材料的实例包括玻璃和石英。
第二偏振器522位于第二基板521上,其沿第二偏振方向对所述光偏振。 例如,所述第二偏振方向可以是相对于第二基板521的纵向的90°或270°左 右。第二基板521可以具有基本上与第一基板511相同的纵向。通过第二偏 振器522,相对于第二基板521的纵向对从内部提供的光和从外部提供的光 进行大约90°或270°的偏振。
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基板511的第二基板521上形成滤色器。具有预定波 长的一部分从内部提供的光或从外部提供的光通过所述滤色器。所述滤色器 包括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蓝色滤色器。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部分 分别透射红光、绿光和蓝光。
公共电极523位于具有滤色器的第二基板521上。公共电极523包括透 明导电材料。可以被用于公共电极523的透明导电材料的实例包括氧化锡 (ITO)、氧化铟锌(IZO)和无定形氧化铟锡(a-ITO)。可以通过光刻工艺形成公 共电极523。
在公共电极523上形成相差层。相差层包括第一相差部分524和第二相 差部分525。第一相差部分524对应于透射区域。第二相差部分525对应于 反射区域。相差层补偿由内部提供的光的光路和外部提供的光的光路的差异 导致的光学各向异性的差异。
第一相差部分524对应于透射区域。内部提供的光通过第一相差部分 524。第一相差部分524包括第一导引层524a和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524b。 第一相差部分524可以具有基本上与第一或第二偏振器512和522相同的光 学纵向。
第一导引层524a位于公共电极523的下表面上,从而导引第一光学各 向异性层524b的光学纵向。可以沿所述光学纵向对第一导引层524a进行表 面处理。例如,可以通过涂覆工艺和/或淀积工艺形成第一表面层524a。第 一导引层524a可以包括高聚合物。可以被用于第一导引层524a的高聚合物 的例子包括SE-7492(商品名,日本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和 JALS203(商品名,日本JSR Corporation制造)。
将诸如紫外线的电磁波照射到第一导引层524a上,从而对第一导引层 524a进行表面处理。具体而言,将偏振紫外线光照射到第一导引层524a上, 使得第一导引层524a具有各向异性。
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524b位于第一导引层524a的下表面上,以改变内 部提供的光的相位。可以基于第一导引层524a的表面处理确定第一光学各 向异性层524b的纵轴。例如,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524b的纵轴可以是相对 于第二基板521的纵向的135°左右。
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524b包括光学各向异性材料。例如,第一光学各 向异性层524b包括可光固化的(light curable)液晶材料。例如,可以通过 旋涂工艺或辊式涂布工艺在第一导引层524上形成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 524b,之后采用紫外线使其硬化。
光学各向异性材料可以是可光固化的液晶材料和溶剂的混合物。可以被 用于光学各向异性材料的溶剂的例子包括丙二醇甲基乙基醋酸酯(propylene glycol methylethyl acetate)、三氯甲烷和氯苯。可以单独使用这些溶剂或者结 合使用。可以被用于所述光学各向异性材料的光固化液晶材料的实例包括德 国Merck Corporation制造的RMM34和德国BASF Corporation制造的 LC298。光学各向异性材料中的可光固化的液晶材料的容积比可以是10%到 20%左右。
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524b将内部提供的光的线偏振部分转换为椭圆偏 振部分。或者,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524b可以将内部提供的光的椭圆偏振 部分转换为线偏振部分。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524b使内部提供的光的相位 改变(1/10)λ到(1/2)λ左右。例如,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524b将内部提供的 光的相位改变(1/4)λ左右。
第二相差部分525对应于反射区域。外部提供的光穿过第二相差部分 525。第二相差部分525包括第二导引层525a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525b。 第二相差部分525可以具有基本上与第一或第二偏振器512和522相同的光 学纵向。
第二导引层525a位于公共电极523的下表面,以导引第二光学各向异 性层525b的光学纵向。可以沿与第一导引层524a的光学纵向不同的光学纵 向对第二导引层525a进行表面处理。例如,可以通过涂覆工艺和/或淀积工 艺形成第二导引层525a。第二导引层525a可以包括基本上与第一导引层 524a相同的材料。将诸如紫外线的电磁波照射到第二导引层525a上,从而 对第二导引层525a进行表面处理。
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525b位于第二导引层525a的下表面上,以改变内 部提供的光的相位。可以基于第二导引层525a的表面处理确定第二光学各 向异性层525b的纵轴。例如,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525b的纵轴可以是相对 于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524b的45°或135°左右。例如,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 525b的纵轴可以是相对于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524b的光学纵向的90°左右。
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525b包括光学各向异性材料。例如,第二光学各 向异性层525b可以包括基本上与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524b相同的可光学固 化的液晶材料。
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525b将内部提供的光的线偏振部分转换为椭圆偏 振部分。或者,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525b可以将内部提供的光的椭圆偏振 部分转换为线偏振部分。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525b将内部提供的光的相位 改变大约(1/10)λ到(1/2)λ。例如,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525b可以将内部提供 的光的相位改变大约(1/4)λ。
第二液晶配向层526位于相差层的下表面上,以确定液晶层530的配向 方向。第二液晶配向层526的配向方向可以是相对于第一液晶配向层514的 配向方向的180°左右。或者,第二液晶配向层526的配向方向可以是相对于 第一液晶配向层514的配向方向的225°。
在第一基板构件510和第二基板构件520之间插入液晶层530。液晶层 530的液晶响应在像素电极部分513和公共电极523之间施加的电场改变其 排列。液晶可以具有正介电各向异性。调整液晶层530的厚度,使得液晶层 530具有大约(1/4)λ的光学各向异性。液晶层530可以具有平配向模式。 或者液晶层530可以具有垂直配向模式。
可以在相差层和第二液晶配向层526之间形成保护层(未示出)以保护 相差层。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板的开关元件和像素电极部分 的平面图。
参照图1到图3,第一基板511包括数据线DL、栅极线GL、薄膜晶体 管和像素电极部分513。第一基板511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数据线和多个栅 极线。
数据线与栅极线交叉。向每一数据线施加源极信号,向每一栅极线施加 栅极信号。
每一薄膜晶体管包括源电极S、栅电极G、漏电极D和沟道层C。将源 电极S电连接至数据线DL之一,以接收源极信号。将栅电极G电连接至栅 极线GL之一,以接收栅极信号。在源电极S和漏电极D之间的沟道层C 内形成沟道,使得源电极S电连接至漏电极D。通过源电极S向每一像素电 极部分513施加源极信号。
将每一像素电极部分513电连接至漏电极D。每一像素电极部分包括透 射电极513a和反射电极513b。透射电极513a透射内部提供的光并对应透射 区域。反射电极513b对应于反射区域。从反射电极513b反射外部提供的光。 每一透射电极和反射电极513a和513b的面积可以是每一像素电极部分513 的一半。
图4是说明在向所述像素施加电能时,图2所示的像素的操作的分解透 视图。在图4当中,向像素施加电能,液晶层起着(1/4)λ相差层的作用,其 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依次对背光组件产生的内部提供光的光路和外 部提供光的光路予以说明。
参照图2到图4,背光组件发出的内部提供光穿过第一偏振器512,从 而相对于第一基板511的纵向进行0°或180°左右的线偏振。线偏振光依次穿 过第一基板511、每一像素电极部分513的透射电极513a和第一液晶配向层 514。穿过第一基板511、透射电极513a和第一液晶配向层514的线偏振光 入射到具有大约45°或225°的纵轴的液晶层530中,从而进行圆偏振。圆偏 振光穿过第二液晶配向层526和具有大约135°或315°纵轴的第一相差层524, 从而以0°或180°左右线偏振。所述线偏振光穿过公共电极523和第二基板 521。通过偏振方向为90°或270°左右的第二偏振器522阻挡穿过公共电极 523和第二基板521的线偏振光。
外部提供的光20穿过第二偏振器522,从而相对于第一基板511的纵向 以90°或270°左右线偏振。所述线偏振光依次穿过第二基板521、公共电极 523、第二相差部分525和第二液晶配向层526。第二相差部分525不改变线 偏振光的相位。穿过第二基板521、公共电极523、第二相差部分525和第 二液晶配向层526的线偏振光入射到纵轴约为45°或225°的液晶层530内, 以进行圆偏振。所述圆偏振光(初始圆偏振光)穿过第一液晶配向层514, 并由反射电极513b反射。反射的圆偏振光具有基本上与初始圆偏振光相反 的方向。
所述反射圆偏振光穿过第一液晶配向层514并入射到液晶层530内。所 述反射圆偏振光穿过液晶层530,从而以0°或180°线偏振。所述线偏振光穿 过公共电极523和第二基板521。由具有大约90°或270°的偏振方向的第二 偏振器522阻挡穿过公共电极523和第二基板521的线偏振光。
因此,在未向像素施加电能时,第二偏振器522阻挡内部提供的光10 和外部提供的光20,以显示黑色图像。
图5是说明在向所述像素施加电能时,图2所示的像素的操作的分解透 视图。在图5中,向像素施加电能,所述液晶层具有透射内部提供的光和外 部提供的光的垂直配向模式。依次对背光组件产生的内部提供光的光路和外 部提供光的光路予以说明。
参照图2和图5,背光组件发出的内部提供的光10穿过第一偏振器512, 从而以相对于第一基板511的纵向的0°或180°左右线偏振。线偏振光依次穿 过第一基板511、透射电极513a和第一液晶配向层514。穿过第一基板511、 透射电极513a和第一液晶配向层514的线偏振光也穿过具有垂直配向模式 的液晶层530。所述线偏振光穿过第二液晶配向层526和具有大约135°或315° 的纵轴的第一相差部分524,以进行圆偏振。所述圆偏振光穿过公共电极523 和第二基板521。穿过公共电极523和第二基板521的圆偏振光还穿过具有 大约90°或270°的偏振方向的第二偏振器522。
外部提供的光20穿过第二偏振器522,从而相对于第一基板511的纵向 以90°或270°左右线偏振。所述线偏振光依次穿过第二基板521,公共电极 523、第二相差部分525和第二液晶配向层526。第二相差部分525不改变线 偏振光的相位。穿过第二基板521、公共电极523、第二相差部分525和第 二液晶配向层526的线偏振光还穿过液晶层530。所述线偏振光(初始线偏 振光)穿过第一液晶配向层514,并由反射电极513b反射。所述反射线偏振 光可以具有基本上与初始线偏振光相同的偏振方向。
所述反射线偏振光穿过第一液晶配向层514并入射到液晶层530内。所 述反射线偏振光穿过液晶层530。所述线偏振光穿过第二液晶配向层526、 第二相差层525、公共电极523和第二基板521。穿过第二液晶配向层526、 第二相差层525、公共电极523和第二基板521的线偏振光还穿过具有大约 90°或270°的偏振方向的第二偏振器522。
因此,在向像素施加电能时,内部提供的光10和外部提供的光20穿过 第二偏振器522,以显示白色图像。
此外,调整施加到所述像素上的电能的量,以控制图像的灰度级。通常, 施加处于在亮态下施加的电压和在暗态下施加的电压之间的电压,以获得灰 度级图像。
参照图4和图5,在未向像素施加电能时,液晶层530起着(1/4)λ相差 层的作用,其将线偏振光转化为圆偏振光。此外,在向像素施加电能时,液 晶层530透射线偏振光。或者,在未向像素施加电能时,液晶层可以透射线 偏振光,在向像素施加电能时,液晶层可以起着(1/4)λ相差层的作用,其将 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板的像素的分 解透视图。图6的显示装置与图1到图5中的显示装置基本上相同。
参照图1和图6,显示屏板700包括第一基板构件710、第二基板构件 720和液晶层730。第一基板构件710、第二基板构件720和液晶层730形成 像素。
第一基板构件710包括第一基板711、第一偏振器712、薄膜晶体管(未 示出)、像素电极部分713、相差部分714、715和第一液晶配向层716。
第一基板711具有板状外形。第一基板711可以包括透明材料。可以用 于第一基板711的透明材料的实例包括玻璃和石英。
第一偏振器712位于第一基板711之下,并以第一偏振方向偏振所述光。 例如,第一偏振方向可以是相对于第一基板711的纵向的0°左右。生成内部 提供的光的背光组件位于第一偏振器712的下方。第一偏振器712以相对于 第一基板711的纵向的0°左右偏振内部提供的光。
薄膜晶体管位于第一基板711之上。每一薄膜晶体管电连接至每一像素 电极部分713。通过每一薄膜晶体管向每一像素电极部分713施加驱动电压。
像素电极部分713位于具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基板711上。每一像素电 极部分713包括透射电极713a和反射电极713b。例如,透射电极713a可以 具有与反射电极713b基本相同的面积。每一透射电极和反射电极713a和 713b的面积可以是每一像素电极部分713的一半。透射电极713a位于每一 像素电极部分713的透射区域内。透射电极713a透射一部分从背光组件发 出的由内部提供的光。反射电极713b位于每一像素电极部分713的反射区 域内。从反射电极713b反射外部提供的光。
在像素电极部分713上形成相差层。相差层包括第一相差部分714和第 二相差部分715。第一相差部分714对应于透射区域。第二相差部分715对 应于反射区域。相差层补偿由内部提供的光的光路和外部提供的光的光路的 差异导致的光学各向异性的差异。
第一相差部分714对应于透射区域。内部提供的光通过第一相差部分 714。第一相差部分714包括第一导引层714a和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714b。
第一导引层714a位于像素电极部分713上,以导引第一相差层714b的 光学纵向。可以沿所述光学纵向对第一导引层714a进行表面处理。第一光 学各向异性层714b位于第一导引层714a上,以改变内部提供的光的相位。 可以基于第一导引层714a的表面处理确定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714b的纵 轴。例如,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714b的纵向可以是相对于第一基板711的 纵轴的0°左右。
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714b将内部提供的光的线偏振部分转换为椭圆偏 振部分。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714b使内部提供的光的相位改变大约(1/10)λ 到(1/2)λ。例如,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714b可以使内部提供的光的相位改 变大约(1/4)λ。
第二相差部分715对应于反射区域。外部提供的光穿过第二相差部分 715。第二相差部分715包括第二导引层715a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715b。
第二导引层715a位于像素电极部分713上,以导引第二光学各向异性 层715b的光学纵向。可以沿所述光学纵向对第二导引层715a进行表面处理。 所述第二导引层715a的光学纵向可以和第一导引层714a的光学纵向不同。 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715b位于第二导引层715a上,以改变内部提供的光的 相位。可以基于第二导引层715a的表面处理确定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715b 的纵轴。例如,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715b的纵轴可以是相对于第一光学各 向异性层714b的纵轴的45°或135°左右。例如,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715b 的纵轴可以是相对于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714b的纵向的135°左右。
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715b包括光学各向异性材料。例如,第二光学各 向异性层715b可以包括基本上与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714b相同的可光学固 化的液晶材料。
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715b将内部提供的光的线偏振部分转换为椭圆偏 振部分。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715b使内部提供的光的相位改变大约(1/10)λ 到(1/2)λ。例如,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715b可以使内部提供的光的相位改 变大约(1/4)λ。
第一液晶配向层716位于相差层上。第一液晶配向层716以配向方向对 液晶层730的液晶配向。例如,第一配向方向可以是相对于第一基板711的 纵向的45°左右。
第二基板构件720对应于第一基板构件710。第二基板构件720包括第 二基板721、第二偏振器722、滤色器(未示出)、公共电极723和第二配向 层724。
第二基板721具有平面造型。第二基板721可以具有与第一基板711基 本相同的外形。第二基板721可以包括透明材料。可以用于第二基板721的 透明材料的实例包括玻璃和石英。
第二偏振器722位于第二基板721上,其沿第二偏振方向偏振所述光。 例如,第二偏振方向可以是相对于第一基板711的纵向的90°左右。第二偏 振器722的偏振方向可以和第一偏振器721的第一偏振方向基本上相同。第 二偏振器722以相对于第一基板711的纵向的90°左右对内部提供的光或外 部提供的光进行偏振。
第一相差部分714的光学纵向可以和第一偏振方向或第二偏振方向基本 相同。此外,第二相差部分715的光学纵向可以和第一偏振方向或第二偏振 方向基本相同。
滤色器形成于与第一基板711相对应的第二基板721的下表面。一部分 具有预定波长的内部提供的光或外部提供的光可以穿过所述滤色器。公共电 极723位于具有滤色器的第二基板721的下表面。公共电极723包括透明导 电材料。
第二液晶配向层724位于公共电极723的下表面上,以确定液晶层730 的配向方向。第二液晶配向层724的配向方向可以是相对于第一液晶配向层 714的配向方向的180°左右。或者,第二液晶配向层724的配向方向可以是 相对于第一液晶配向层714的配向方向的225°左右。
在第一基板构件710和第二基板构件720之间插入液晶层730。液晶层 730的液晶响应施加至液晶层730的电场而改变其排列。所述液晶可以具有 正介电各向异性。调整液晶层730的厚度,使液晶层730具有大约(1/4)λ的 光学各向异性。液晶层730可以具有水平配向模式。或者,液晶层730可以 具有垂直配向模式。
可以在相差层和第一液晶配向层716之间形成保护层(未示出),以保 护相差层。
图7是说明未向像素施加电能时图6所示的像素的操作的分解透视图。 在图7中,未向像素施加电能,液晶层起着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的(1/4) λ相差层的作用。将依次对背光发出的内部提供的光的和外部提供的光的光 路予以说明。
参照图6和图7,由背光组件发出的内部提供的光10穿过第一偏振器 712,从而以相对于第一基板711的纵向的0°或180°左右线偏振。线偏振光 依次穿过第一基板711、透射电极713a、第一相差部分714和第一液晶配向 层716。穿过第一基板711、透射电极713a、第一相差部分714和第一液晶 配向层716的线偏振光入射到具有大约45°或225°纵轴的液晶层730,从而 进行圆偏振。所述圆偏振光穿过第二液晶配向层724、公共电极723和第二 基板721。穿过第二液晶配向层724、公共电极723和第二基板721的圆偏 振光穿过具有大约90°或270°的偏振方向的第二偏振器722,以显示白色图 像。
外部提供的光20穿过第二偏振器722,从而相对于第一基板711的纵向 以90°或270°左右线偏振。线偏振光依次穿过第二基板721、公共电极723 和第二液晶配向层724。穿过第二基板721、公共电极723和第二液晶配向 层724的线偏振光入射到具有45°或225°左右的纵轴的液晶层730内,以进 行圆偏振。所述圆偏振光入射到第二相差部分715内,从而以相对于第一基 板711的纵向的90°或270°左右进行线偏振。从反射电极713b反射所述线偏 振光。
反射的线偏振光穿过第二相差部分715,以进行圆偏振。所述圆偏振光 穿过第二液晶配向层716。穿过第二液晶配向层716的圆偏振光入射到液晶 层730中,从而以90°或270°左右进行线偏振。所述线偏振光依次穿过第二 液晶配向层724、公共电极723和第二基板721。穿过第二液晶配向层724、 公共电极723和第二基板721的线偏振光穿过第二偏振器722,以显示白色 图像。
因此,在未向像素施加电能时,内部提供的光10和外部提供的光20穿 过第二偏振器722,以显示白色图像。
图8是说明在向所述像素施加电能时,图6所示的像素的操作的分解透 视图。在图8中,向像素施加电能,所述液晶层具有透射内部提供的光或外 部提供的光的垂直配向模式。依次对背光组件产生的内部提供光的光路和外 部提供光的光路予以说明。
参照图6和图8,背光组件产生的内部提供的光10穿过第一偏振器712, 从而以相对于第一基板711的纵向的0°或180°左右进行线偏振。所述线偏振 光依次穿过第一基板711、透射电极713a、第一相差部分714和第一液晶配 向层716。穿过第一基板711、透射电极713a、第一相差部分714和第一液 晶配向层716的线偏振光还穿过具有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层730。所述线偏 振光依次穿过液晶层730、第二液晶配向层724、公共电极723和第二基板 721。具有大约90°或270°的偏振方向的第二偏振器722阻挡穿过第二液晶配 向层724、公共电极723和第二基板721的线偏振光。
外部提供的光20穿过第二偏振器722,从而相对于第一基板711的纵向 以90°或270°左右线偏振。所述线偏振光依次穿过第二基板721、公共电极 723和第二液晶配向层724。穿过第二基板721、公共电极723和第二液晶配 向层724的线偏振光还穿过液晶层730。穿过液晶层730的线偏振光还穿过 第一液晶配向层716。穿过第一液晶配向层716的线偏振光入射到具有大约 135°到315°的光学纵向的第二相差层715,以进行圆偏振。将第二相差层715 形成的圆偏振光表示为初始圆偏振光。从反射电极713b反射外所述初始圆 偏振光。反射圆偏振光可以具有基本上与初始圆偏振光相反的方向。
所述反射圆偏振光入射到第二相差层715内,从而以0°到180°左右进行 线偏振。所述线偏振光穿过第一液晶配向层716、液晶层730、第二液晶配 向层724、公共电极723和第二基板721。具有大约90°或270°的偏振方向的 第二偏振器722阻挡穿过第一液晶配向层716、液晶层730、第二液晶配向 层724、公共电极723和第二基板721的线偏振光。
因此,在向像素施加电能时,第二偏振器722阻挡内部提供的光10和 外部提供的光20,以显示黑色图像。
此外,调整施加到所述像素上的电能的量,以控制图像的灰度级。通常, 施加处于在亮态下施加的电压和在暗态下施加的电压之间的电压,以获得灰 度级图像。
在图7和图8中,在未向像素施加电能时,液晶层730起着(1/4)λ相差 层的作用,其将线偏振光转化为圆偏振光。此外,在向像素施加电能时, 液晶层730透射线偏振光。或者,在未向像素施加电能时,液晶层可以透射 线偏振光,在向像素施加电能时,液晶层可以起着(1/4)λ相差层的作用,其 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
图9A到图9G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屏板的制造方法的横 截面图。
图9A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基板上的多个像素电极的横截 面图。
参照图9A,在第一基板810上形成像素电极部分820。每一像素电极部 分820包括透射电极820a和反射电极820b。每一像素电极部分820的透射 电极820a透射内部提供的光。从每一像素电极部分820的反射电极820b反 射外部提供的光。例如,可以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和/或溅射 工艺在第一基板810上淀积透射电极820a和反射电极820b。在图9A中, 在第一基板810上形成透射电极820a,在具有透射电极820a的第一基板810 上形成反射电极820b。
图9B是说明在图9A所示的像素电极部分上形成的导引层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9B,在像素电极部分820上形成导引层830。例如,可以通过涂 覆工艺和/或淀积工艺形成导引层830。导引层830包括高聚合物。可以用于 导引层830的高聚合物的实例包括日本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的 SE-7492和日本JSR Corporation制造的JALS 203。
图9C是说明照射到图9B所示的导引层的一部分上的电磁波的横截面 图。
参照图9C,将第一电磁波60照射到导引层830的第一导引区域830a 上。例如,第一电磁波60为沿第一方向偏振的紫外线,所述紫外线的波长 不大于400nm左右。第一电磁波60通过第一掩模50照射到导引层的第一导 引区域830a上。第一导引区域830a对应于透射区域。当电磁波60照射到 第一导引区域830a上时,导引层830的第一导引区域830a具有各向异性。 或者,电子或离子可以撞击导引层830的第一导引区域830a。
图9D是说明照射到图9C所示的导引层的另一部分上的电磁波的横截 面图。
参照图9D,将第二电磁波80照射到导引层830的第二导引区域830b 上。第一导引区域830a不同于第二导引区域830b。第二电磁波80是沿不同 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偏振的紫外线,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不大于400nm左 右。第二电磁波80通过第二掩模70照射到导引层830的第二导引区域830b 上。第二导引区域830b对应于反射区域。当第二电磁波80照射到第二导引 区域830b上时,导引层830的第二导引区域830b具有各向异性。或者,电 子或离子可以撞击导引层830的第二导引区域830b。
图9E是说明图9D所示的导引层上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9E,在导引层830上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840。光学各向异性层 840包括光学各向异性材料。例如,可以通过旋涂工艺和/或辊式涂布工艺形 成光学各向异性层840。光学各向异性层840包括第一光学各向异性部分 840a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部分840b。第一光学各向异性部分840a位于第一 导引区域830a中。第二光学各向异性部分840b位于第二导引区域830b内。 第一光学各向异性部分840a的纵轴相对于第二光学各向异性部分840b的纵 轴成45°或135°左右的
图9F示出了图9E所示的光学各向异性层840上的第一液晶配向层。
参照图9F,在光学各向异性层840上形成第一液晶配向层850。或者, 在形成第一液晶配向层850之前,在光学各向异性层840上形成保护层(未 示出)。
图9G是说明图9F所示的第一液晶配向层上的第二基板构件和液晶层的 横截面图。
参照图9G,将第二基板构件860与第一基板810对准。第二基板构件 860包括第二基板862、公共电极864和第二液晶配向层866。在第一和第二 液晶配向层850和866之间插入液晶层870。
在图9A到图9G中,导引层830和光学各向异性层840位于第一基板 810上。或者,导引层和光学各向异性层可以位于第二基板862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显示屏板内形成相差层,以补偿显示屏板的光 学各向异性。因此,可以降低显示屏板的厚度。此外,提高了显示屏板的图 像显示质量,简化了显示屏板的制造工艺。
已经参照示范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根据上述说明,本 领域技术人员显然能够做出很多替换性的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包括所 有落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此类替换性修改和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