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缝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申请号 CN201310701254.1 申请日 2013-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3698828B 公开(公告)日 2016-06-08
申请人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俊伟;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狭缝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狭缝光栅通过由不相容的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组成的液体复合层替代 液晶 分子层,并设置对应 像素 单元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利用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电致亲遮光液体或疏遮光液体的特性来控制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的分布,在3D显示时,形成狭缝光栅,而在2D显示时,对应 显示面板 像素单元的区域为全透光,从而可以实现二维/三维可切换功能。由于不需要液晶狭缝光栅的偏光片结构,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同时,液体材料层和盒厚要求也比液晶狭缝光栅低,工艺过程相对简单。
权利要求

1.一种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对盒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填充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体复合层,所述液体复合层由不相容的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组成;
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依次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层、绝缘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电控介质层,所述电控介质层具有电致亲遮光液体或疏遮光液体的特性;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条形电极;所述电控介质层包括多个条形电控介质亚层,所述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对应所述条形电极的所在区域;所述条形电极和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吸附或疏离所述遮光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还形成有横纵交叉的多个分隔墙,将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分成多个矩阵分布的密封区域;所述液体复合层填充在每个密封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液体的密度大于所述透光液体的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由多个电控介质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介质块之间的竖直间隙宽度为20um-50u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电极和所述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的位置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电控介质亚层之间的间隙宽度为20nm-500nm。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液体为遮光油墨,所述透光液体为
所述电控介质层包括具有亲油官能团和疏油官能团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介质层包括16-巯基十六烷基酸。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狭缝光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上基板和下基板;
在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依次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薄膜、绝缘层薄膜、第二透明导电层薄膜;
图形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多个平行条形电极;
在所述条形电极上形成电控介质层薄膜,所述电控介质层具有电致亲遮光液体或疏遮光液体的特性;
图形化所述电控介质层,形成多个条形电控介质亚层,所述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对应所述条形电极所在的区域;
在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形成密封区域;
在所述密封区域内形成液体复合层,所述液体复合层由不相容的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组成;
对盒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形成密封区域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条形电控介质亚层上形成密封层薄膜;
图形化所述密封层,形成横纵交叉的多个分隔墙,将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分成多个矩阵分布的密封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的材料为有机树脂
13.一种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狭缝光栅,所述条形电极对应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
还包括电压控制单元,用于向条形电极和第一透明导电层施加电压,在二维显示模式下,电致全部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疏离遮光液体,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对应的狭缝光栅的区域透光;在三维显示模式下,电致与一部分条形电极对应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吸附遮光液体,形成遮光条纹,与另一部分条形电极对应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疏离遮光液体,形成透光条纹;所述遮光条纹和透光条纹间隔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还形成有横纵交叉的多个分隔墙,将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分成多个矩阵分布的密封区域;所述液体复合层填充在每个密封区域中;
所述分隔墙对应像素单元之间的区域,所述密封区域横纵跨越至少一个像素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电极沿纵向延伸;
所述密封区域纵向跨越1-2个像素单元,横向跨越4-10个像素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OLED显示装置;
所述狭缝光栅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源;
所述狭缝光栅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或后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背光源之间。

说明书全文

狭缝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狭缝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3D(三维)显示技术中,一般在显示面板10'的显示画面的一面设置视差挡板20(' 即狭缝光栅)来实现3D显示的。具体原理如图1所示,视差挡板20'具有狭缝的光栅,显示面板10'上的像素的图像通过视差挡板20'上的狭缝传播到观察点,从图1中可以看到,观察点处的左眼12'和右眼11'所能够观察到显示面板10'上的像素是不同的,从而使得观察者能够在观察点处左眼仅能观察到左眼图像,右眼仅能观察到右眼图像,观察者大脑合成出立体效果。
[0003] 随着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一种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装置。为了实现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切换,液晶狭缝光栅是最常用的技术。如图2所示,液晶狭缝光栅可以是一种TN模式的液晶面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偏光片30'、对盒设置的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下偏光片31',以及填充在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60'。其中,上偏光片30'和下偏光片31'的偏振方向相同。在上基板100'靠近液晶层60'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的透明电极条40'组成,且相邻透明电极条40'之间的间隙符合裸眼三维显示用的狭缝光栅条件。在下基板200'靠近液晶层60'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整面的透明板状电极41'。将透明电极条40'和透明板状电极41'分别与电源50'的两端电性连接,并设置开关70'来控制对透明电极条40'和透明板状电极41'施加电压。具体的工作原理为,2D显示时,打开开关70',不给透明电极条40'和透明板状电极41'施加电压,液晶层60'的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允许光线通过,能够实现2D显示;3D显示时,闭合开关70',给透明电极条40'和透明板状电极41'施加电压,与透明电极条40'位置对应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此处的光线不能通过,形成遮光条纹,光线仅能从电极条之间的透光条纹通过,能够实现3D显示。
[0004] 但液晶狭缝光栅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和推广。同时,偏光片的设置还降低了光线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狭缝光栅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狭缝光栅的光线利用率低,且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切换二维和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其采用如上所述的狭缝光栅,用于降低生产成本。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狭缝光栅,其包括密封对盒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填充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体复合层,所述液体复合层由不相容的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组成,且所述遮光液体不透光,透光液体透光;
[0008] 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依次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层、绝缘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电控介质层,所述电控介质层具有电致亲遮光液体或疏遮光液体的特性;
[0009]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条形电极;所述电控介质层包括多个条形电控介质亚层,所述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对应所述条形电极的所在区域;所述条形电极和第一透明导电层用于控制对应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吸附或疏离所述遮光液体。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狭缝光栅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1] 提供一上基板和下基板;
[0012] 在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依次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薄膜、绝缘层薄膜、第二透明导电层薄膜;
[0013] 图形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多个平行条形电极;
[0014] 在所述条形电极上形成电控介质层薄膜,所述电控介质层具有电致亲遮光液体或疏遮光液体的特性;
[0015] 图形化所述电控介质层,形成多个条形电控介质亚层,所述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对应所述条形电极所在的区域;
[0016] 在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形成密封区域;
[0017] 在所述密封区域内形成液体复合层,所述液体复合层由不相容的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组成,且所述遮光液体不透光,透光液体透光;
[0018] 对盒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
[0019]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上所述的狭缝光栅,所述条形电极对应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
[0020] 还包括电压控制单元,用于向条形电极和第一透明导电层施加电压,在二维显示模式下,电致全部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疏离遮光液体,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透光;在三维显示模式下,电致与一部分条形电极对应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吸附遮光液体,形成遮光条纹,与另一部分条形电极对应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疏离遮光液体,形成遮光条纹;所述遮光条纹和透光条纹间隔分布。
[0021]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由不相容的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组成的液体复合层替代液晶分子层,并设置对应像素单元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利用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电致亲遮光液体或疏遮光液体的特性来控制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的分布,在3D显示时形成狭缝光栅,而在2D显示时对应显示面板像素单元的区域为全透光,从而可以实现二维/三维可切换功能。由于不需要液晶狭缝光栅的偏光片结构,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同时,液体材料层和盒厚(光栅厚度)要求也比液晶狭缝光栅低,工艺过程相对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为现有技术中裸眼三维显示的原理示意图;
[0025] 图2为现有技术中液晶狭缝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狭缝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2D显示时图1中狭缝光栅的俯视图;
[0028]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3D显示时图1中狭缝光栅的俯视图一;
[0029]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3D显示时图1中狭缝光栅的俯视图二;
[0030]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狭缝光栅在显示装置中的应用示意图一;
[0031]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狭缝光栅在显示装置中的应用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3]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内容中关于位置关系的术语,如:“上”、“下”,为参照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横”“纵”为参照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 实施例一
[0035]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狭缝光栅,其包括密封对盒设置的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以及填充在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之间的液体复合层,所述液体复合层由不相容的遮光液体3和透光液体4组成。在下基板20的上表面依次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层30、绝缘层40、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电控介质层,所述电控介质层具有电致亲遮光液体3或疏遮光液体3的特性。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对应显示面板像素单元的平行条形电极1,所述电控介质层包括多个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对应条形电极1的所在区域。本发明通过向条形电极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30施加电压能够控制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吸附或疏离遮光液体3,从而控制遮光液体3和透光液体4的分布。具体的,在3D显示模式下,遮光液体3和透光液体4的分布形成狭缝光栅,而在2D显示模式下,遮光液体3和透光液体4的分布使得对应显示面板像素单元的区域透光。
[0036] 其中,遮光液体3可以选择遮光油墨,相应的,透光液体4可以选择透明的,液体复合层为油水混合层。则所述电控介质层包括具有亲油官能团和疏油官能团的材料,如:16-巯基十六烷基酸,其亲油官能团为亲油链,疏油官能团为OH官能团。对于包括16-巯基十六烷基酸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当条形电极1电势能为正时,其亲油碳链暴露出来,表现为亲油性,吸附遮光液体3;当条形电极1电势能为负时,其OH官能团在外,亲油碳链隐蔽,表现为疏油性,疏离遮光液体3。
[0037] 当然,遮光液体3和透光液体4也可以为其他液体组合,并不局限于油水混合,并相应地选择具有电致亲遮光液体3或疏遮光液体3特性的电控介质层。其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一一列出。
[0038]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为:通过条形电极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30对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的控制,使得遮光液体3和透光液体4具有两种分布模式:
[0039] 在2D显示模式下,通过全部条形电极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30控制所有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疏离遮光液体3,透光液体4填充对应显示面板像素单元的区域,使得该区域透光,实现2D显示。
[0040] 在3D显示模式下,通过一部分条形电极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30控制对应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吸附遮光液体3,形成遮光条纹;通过另一部分条形电极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30控制对应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疏离遮光液体3,透光液体4填充遮光液体3的位置,形成透光条纹(即狭缝),其中,遮光条纹和透光条纹间隔分布。从而遮光液体3和透光液体4的分布形成狭缝光栅,实现3D显示。
[0041] 具体的,对于包括16-巯基十六烷基酸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当3D显示的视点个数为N时,间隔(N-1)个条形电极1设置一个条形电极1的电势能为负,对应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疏离遮光液体3,透光液体4填充遮光液体3位置,形成透光条纹。其余条形电极1的电势能为正,对应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吸附遮光液体3,形成遮光条纹,结合图5和图6所示。
[0042] 在3D显示模式下,对于其他材质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其工作原理与包括16-巯基十六烷基酸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相同。
[0043] 本实施例中,设置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之间的间隙宽度为20nm-500nm,在2D显示模式下,即使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之间填充遮光液体3,也不会影响正常的2D显示。
[0044]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由不相容的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组成的液体复合层替代液晶分子层,并设置对应像素单元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利用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电致亲遮光液体或疏遮光液体的特性来控制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的分布。在3D显示模式下,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的分布形成狭缝光栅,而在2D显示模式下,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的分布使得对应显示面板像素单元的区域透光,从而实现二维/三维可切换功能。相对于液晶狭缝光栅,由于不需要偏光片结构,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同时,液体材料层和盒厚的要求也比液晶狭缝光栅低,工艺过程相对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0045] 优选地,设置下基板20的上表面还形成有横纵交叉的多个分隔墙5,将下基板20的上表面分成多个矩阵分布的密封区域50,所述液体复合层独立填充在每个密封区域50中。其中,分隔墙5对应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之间的区域,密封区域50横纵跨越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上述分区结构可以减小液体复合层的覆盖面积,在切换2D和3D显示模式时,缩短了改变遮光液体3和透光液体4分布模式的时间,提高了狭缝光栅切换2D显示模式和3D显示模式的响应时间。
[0046] 当3D显示的视点个数为N,条形电极1沿纵向延伸时,密封区域50纵向跨越1-2个像素单元,横向跨越N个像素单元,N的取值一般为4-10。
[0047]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定义人观看显示画面时站立的方向为纵向,左右眼之间连线的延伸方向为横向。为了实现3D显示,狭缝光栅的遮光条纹(即狭缝)的延伸方向为纵向。
[0048]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3D显示的视点位置发生变化时,为了保证3D显示质量,需要调整狭缝光栅的狭缝位置,即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对应的亮暗区域(透光区域为亮区域,不透光区域为暗区域)发生变化,结合图5和图6所示。
[004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优选设置条形电极1和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的位置一一对应,使得每个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受对应条形电极1的独立控制,方便狭缝光栅的狭缝位置调整,提高3D显示的灵活性。
[0050]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2D显示,设置遮光液体3的密度大于透光液体4的密度,当显示面板为竖直放置使用时,在2D显示模式下,不向条形电极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30施加电压,遮光液体3和透光液体4填充在密封区域50,遮光液体3的密度大于透光液体,故位于透光液体4的下方,即在密封区域50的底部,如图4所示。此时,由于遮光液体层3的厚度一般在10um~20um之间,可以设置遮光液体层3仅对应显示面板的栅线或数据线所在的区域(即黑矩阵所在的区域),不与像素单元交叠,不影响正常的2D显示。其中,透光液体层4的厚度一般是遮光液体层3厚度的3~4倍左右。
[0051] 可替代地,为了实现2D显示,还可以设置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由多个电控介质组成,所述电控介质块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一一对应。当显示面板为非竖直放置使用时,在2D显示模式下,向条形电极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30施加电压,控制所述电控介质块疏离遮光液体3,使得遮光液体填充所述电控介质块之间的间隙,透光液体填充遮光液体的位置,形成透光区域,即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对应的狭缝光栅的区域透光,实现2D显示。当显示面板为竖直放置使用时,设置遮光液体3的密度大于透光液体4的密度,在2D显示模式下,也可以不向条形电极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30施加电压,遮光液体3由于密度大于透光液体4而位于密封区域50的底部,,结合图4所示,实现2D显示,具体原理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52] 进一步地,设置所述电控介质块之间的竖直间隙宽度为20um-50um,为了达到储液的目的,所述电控介质块竖直间隙可以具有较大宽度,相应的与之配合的显示面板的遮光区域(黑矩阵)也较宽,不会影响显示效果。在2D显示模式下,即使所述电控介质块之间的间隙填充遮光液体3,也不会影响正常的2D显示。
[0053] 实施例二
[0054]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实施例一中狭缝光栅的制备方法,包括:
[0055] 提供一上基板和下基板;
[0056] 在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依次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薄膜、绝缘层薄膜、第二透明导电层薄膜;
[0057] 图形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多个平行条形电极;
[0058] 在所述条形电极上形成电控介质层薄膜,所述电控介质层具有电致亲遮光液体或疏遮光液体的特性;
[0059] 图形化所述电控介质层,形成多个条形电控介质亚层,所述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对应所述条形电极所在的区域;
[0060] 在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形成密封区域;
[0061] 在所述密封区域内形成液体复合层,所述液体复合层由不相容的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组成;
[0062] 对盒所述下基板和上基板。
[006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由不相容的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组成的液体复合层替代液晶分子层,并设置对应像素单元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利用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电致亲遮光液体或疏遮光液体的特性来控制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的分布。在3D显示模式下,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的分布形成狭缝光栅,而在2D显示模式下,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的分布使得对应显示面板像素单元的区域透光,从而实现二维/三维可切换功能。相对于液晶狭缝光栅,由于不需要偏光片结构,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同时,液体材料层和盒厚的要求也比液晶狭缝光栅低,工艺过程相对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0064] 其中,在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形成密封区域的步骤包括:
[0065] 在所述条形电控介质亚层上形成密封层薄膜;
[0066] 图形化所述密封层,形成横纵交叉的多个分隔墙,将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分成多个矩阵分布的密封区域。
[0067] 其中,分隔墙对应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之间的区域,密封区域横纵跨越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密封层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树脂,仅通过曝光,显影工艺即可形成分隔墙的图案,简化工艺过程。
[0068] 通过上述步骤,所述液体复合层独立填充在每个密封区域中,减小了液体复合层的覆盖面积,在切换2D和3D显示模式时,缩短了改变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分布模式的时间,提高了狭缝光栅切换2D显示模式和3D显示模式的响应时间。
[0069] 结合图3所示,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介绍本实施例中狭缝光栅的制备方法:
[0070] 提供一上基板10和一下基板20;
[0071] 在下基板20上依次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薄膜30、绝缘层薄膜40、第二透明导电层薄膜;
[0072] 在第二透明导电层薄膜上涂覆光刻胶;采用掩膜版对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形成光刻胶保留区域和光刻胶不保留区域,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条形电极1所在的区域,光刻胶不保留区域对应其他区域;通过湿法刻蚀工艺刻蚀掉光刻胶不保留区域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条形电极1;
[0073] 在形成有条形电极1的下基板20上形成电控介质层薄膜;
[0074] 在电控介质层薄膜上涂覆光刻胶;采用掩膜版对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形成光刻胶保留区域和光刻胶不保留区域,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所在的区域,光刻胶不保留区域对应其他区域;通过刻蚀工艺刻蚀掉光刻胶不保留区域的电控介质层;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
[0075] 在形成有条形电控介质亚层2的下基板20上形成有机树脂层薄膜;
[0076] 采用掩膜版对有机树脂层进行曝光,显影,形成有机树脂保留区域和有机树脂不保留区域,其中,有机树脂保留区域形成分隔墙5,分隔墙5将下基板20的上表面分成多个密封区域50;
[0077] 在每个密封区域50内形成由不相容的遮光液体3和透光液体4组成的液体复合层光;
[0078] 对盒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
[0079] 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封框胶6密封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的四周。
[0080] 实施例三
[0081]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和实施例一中的狭缝光栅,所述狭缝光栅的条形电极对应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
[0082] 还包括电压控制单元,用于向条形电极和第一透明导电层施加电压,在二维显示模式下,电致全部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疏离遮光液体,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对应的狭缝光栅的区域透光;在三维显示模式下,电致与一部分条形电极对应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吸附遮光液体,形成遮光条纹,电致与另一部分条形电极对应的条形电控介质亚层疏离遮光液体,形成透光条纹;所述遮光条纹和透光条纹间隔分布。
[0083] 其中,狭缝光栅的分隔墙对应像素单元之间的区域。通过分隔墙在下基板的上表面形成的密封区域横纵跨越至少一个像素单元。
[0084] 进一步地,当3D显示模式的视点数为N,条形电极沿纵向延伸时,所述密封区域纵向跨越1-2个像素单元,横向跨越N个像素单元,N的取值一般为4-10。
[0085]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电压控制单元向条形电极和第一透明导电层施加电压,来控制对应条形电极的条形电致介质层吸附或疏离不透光的遮光液体,从而改变不相容的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的分布。在3D显示模式下,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的分布形成狭缝光栅,而在2D显示模式下,遮光液体和透光液体的分布使得对应显示面板像素单元的区域透光,实现了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装置。相对于液晶狭缝光栅,由于不需要偏光片结构,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同时,液体材料层和盒厚的要求也比液晶狭缝光栅低,工艺过程相对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0086]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无背光源的显示装置,如:OLED显示装置,狭缝光栅前置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如图7所示。对于有背光源的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装置,狭缝光栅可以前置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也可以后置在显示面板和背光源之间,如图8所示。
[0087] 其中,狭缝光栅的设计原则与现有技术中狭缝光栅的设计原则相同,需要设计的参数有:遮光条纹的宽度,透光条纹的宽度,狭缝光栅到显示面板的距离,3D显示的视点个数,观察距离,像素单元的宽度等。具体设计参考现有技术中狭缝狭缝光栅的公式,如下:。
[0088] 如图7所示,对于前置狭缝光栅:
[0089]
[0090]
[0091] Wb=(N-1)Ww
[0092] 如图8所示,对于后置狭缝光栅:
[0093]
[0094]
[0095] Wb=(N-1)Ww
[0096] 其中,Wp为像素单元的宽度,Wb为遮光条纹宽度,Ww为透光条纹宽度,D为显示面板上表面到电控介质层上表面的距离,L为观察距离,N为三维显示的视点O的个数,Q为相邻视点O的间距。
[009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