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预防视敏度丧失的系统和方法

申请号 CN200980120939.9 申请日 2009-04-20 公开(公告)号 CN102046068B 公开(公告)日 2014-06-25
申请人 CRT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W·E·梅耶斯; H·奈德林格;
摘要 一种 治疗 和 预防 视敏度损失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视 力 矫正透镜如附着透镜,其具有带规则模式的可极化分子键取向的材料,以产生双折射效应。离轴光线通过所述附着透镜发生折射以在 视网膜 前方聚焦,在轴光线则穿过所述附着透镜而不发生折射,使其在中央凹上的焦点不变。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 发明 的附着透镜能够独立改变眼相对于中央凹和周边视网膜的折射状态,以在最大程度减少轴生长和此后近视进展 信号 的同时矫正视敏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视矫正装置,其包括:
适合引起双折射、具有基本均一平行于眼中心轴定向的可极化键的材料,它基本上不改变平行于眼睛中心轴的中心或非中心光线的焦点,
其中,平行于眼睛中心轴的中心光线和非中心光线都聚焦在中央凹处,以及其中,可极化键使不平行于眼睛中心轴的至少部分光线的折射变陡,结果这部分光线聚焦在眼睛视网膜前方,以防止眼轴的伸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伸长或拉伸所述材料对所述可极化键定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自组装型技术对所述可极化键定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电磁场对准对所述可极化键定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选自下组:聚合物材料和晶体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是选自具有侧链双折射发色团的聚合物或具有主链双折射发色团的聚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是刚性棒状聚合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棒状聚合物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酸酯、聚磺酸酯和聚醚砜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力矫正装置由采用车削、模制和旋切技术中的一种技术形成的附着透镜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是多层复合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是均一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力矫正装置是附着透镜。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力矫正装置是柔性聚焦透镜。
14.一种制备用于预防视敏度缺失的视力矫正装置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测定患者视网膜的相对位置曲率
测定进入患者眼的光线聚焦区的相对位置和曲率;
确定是否所述聚焦区的相对位置在患者视网膜相对位置的后方;
确定是否所述聚焦区的曲率比患者视网膜的曲率更平坦;
提供具有使中心或非中心的在轴光线在中央凹上聚焦的聚焦能力的视力矫正装置;
选择适合于引起双折射、具有均一键定向的材料,
其中均一键定向包括可极化键以相对于患者眼睛的中心轴0-90度的角度均一定向,其中所述视力矫正装置由材料构成,
其中,均一键定向基本上不改变平行于患者眼睛中心轴线的中心和非中心光线的焦点,以及
其中,均一键定向调节不平行于患者眼睛中心轴的进入光线的折射角度,使至少部分所述光线在眼睛的视网膜前方聚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用于预防视敏度缺失的视力矫正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选自下组:聚合物材料和晶体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用于预防视敏度缺失的视力矫正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是选自具有侧链双折射发色团的聚合物或具有主链双折射发色团的聚合物。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用于预防视敏度缺失的视力矫正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是刚性棒状聚合物。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用于预防视敏度缺失的视力矫正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棒状聚合物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砜和聚醚砜中的一种。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用于预防视敏度缺失的视力矫正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力矫正装置采用车削、模制和旋切技术中的一种技术形成。

说明书全文

治疗预防视敏度丧失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治疗和预防视敏度丧失的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调整进入眼的光线的焦点来治疗和预防近视的系统和方法。
[0002] 发明背景
[0003] 近视(也称为近视眼)是一种常见疾病。近视是眼的折射缺陷,其中图像在眼内部的玻璃体内而不是眼后方的视网膜上聚焦,导致近处的物体以清晰的分辨率呈现,而远处的物体则看起来模糊。近视状况如图1所示。如图所示,在轴(on-axis)光线9(平行于眼1中心轴7进入眼1的光线)和离轴光线11(以相对于中心轴7呈一定入射进入眼并被角膜5和晶状体3折射入眼1的光线)形成聚焦区13。在近视患者中,进入眼的轴光的聚焦区13位于视网膜15前方,导致视敏度降低。聚焦区的曲率部分由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曲率决定,因此在不同患者中各不相同。
[0004] 常规的近视治疗技术通过改变角膜的折射状态调整在轴光线的焦点。如图2所示,这些技术将聚焦区13向后朝视网膜15的方向移动,使在轴光线9在位于视网膜15中心的中央凹16上聚焦。常规的近视治疗技术包括例如,非球形或多光线几何构造附着透镜(multi-radial geometry contact lens)、眼镜、角膜植入体、角膜曲率矫正术(采用附着透镜使前角膜的曲率变平)和各种折射外科手术方法,如LASIK、PRK和LASEK。
[0005] 然而,这样的常规技术存在相关缺点。例如,继续参照图2,如果聚焦区13的曲率比视网膜15的曲率更平坦,则在治疗中央凹近视(foveal myopia)时聚焦区13的一部分会移到周边视网膜17后方,导致视网膜周边的图像分辨率降低。眼通过伸长引起离轴光线的焦点在周边视网膜上或前方聚焦来对周边散焦作出反应。虽然周边视网膜17的反应可达到将离轴光的焦点移到周边视网膜17前方的所需效果,但其同时会导致在轴光线的焦点在中央凹16外聚焦,由此降低视敏度。此外,矫正该散焦可启动另一轮周边散焦和眼伸长。
[0006] 具体而言,光学领域研究近期已确定,除中央凹以外,视网膜周边图像质量差可在近视发生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在周边视网膜随时间感受不到清晰聚焦时(特别是在聚焦区位于视网膜后方时),眼会沿轴伸长以将离轴光线在视网膜上或前方聚焦。就这点而言,已证实周边视网膜的散焦是引起轴长度增加信号的主要原因。眼伸长增大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导致更多的在轴光线在中央凹上或前方聚焦。对该效应的讨论见例如Smith等的美国专利第7,025,460号,题为“改变周边离轴焦点位置区相对曲率和其相对位置的方法和设备”(“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ltering Relative Curvature of Field and Positions of Peripheral,Off-Axis Focal Positions”)(“Smith”)。
[0007] 轴伸长的一个不利副作用是在轴光的焦点从中央凹处离开,导致先前治疗的中央凹近视复发。换言之,治疗中央凹近视的常规技术实际上可随时间引起患者的近视进展。
[0008] 为防止轴伸长,必须通过将离轴光线在视网膜上或前方聚焦来最大程度减少和/或消除提供给周边视网膜刺激生长的信号。为达到该目的,Smith公开了改变焦点平面形状的光学外科手术和治疗系统和方法,以将周边焦点平面保持在视网膜上或前方,同时附有改善在轴光线在中央凹处聚焦的方法。然而,Smith公开的系统的一个缺点是这些方法会改变非中心在轴光的焦点,使其不能在中央凹上聚焦。由于视主要依赖于在中央凹上聚焦的光来达到精确的视敏度,不希望改变非中心离轴光的焦点使其离开中央凹。
[0009] 因此,需要能够引起离轴光线在周边视网膜上或前方聚焦而不影响非中心在轴光线焦点的系统和方法。
[0010] 发明概述
[0011] 尽管会在下文详细讨论本发明克服已知技术缺点的方式,但大体而言,本发明通过使进入眼的光的聚焦区变陡来预防视敏度丧失。
[0012] 根据本发明的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近视控制系统。近视控制系统是引起离轴光线在周边视网膜上或前方聚焦而基本不改变在轴光线焦点的任何系统或装置,由此最大程度减少和/或预防近视进展。
[0013]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包括视力矫正透镜如附着透镜,其由具有取向平行或基本平行于眼中心轴的可极化键的双折射材料构成。合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酸酯、聚砜、聚醚砜、聚苯乙烯、聚酯碳酸酯(poly(estercarbonates))、刚性棒状聚酰胺以及其中供体和受体取代基诱导大分子偶极矩和增强可极化性各向异性聚合物的共聚物。
[0014]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的视力矫正透镜可包含定向的可极化键的均一材料以达到双折射效应。此外,附着透镜材料中的定向键(oriented bond)数目可以是适合达到所需量双折射的任何数目,由此增强视敏度。
[0015]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方法是提供能够引起离轴光线在周边视网膜上或前方聚焦而基本不改变在轴光线焦点的装置或系统的任何方法。
[0016] 一种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双折射材料的附着透镜,其中键取向设置为使离轴光线相对于视网膜在眼内的内部聚焦。附着透镜可包含平行或基本平行于眼中心轴的键取向。
[0017] 另一种示例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进入眼的离轴光线聚焦区的全部或一部分位于视网膜后方,提供具有双折射性质的透镜,所述双折射性质设置为引起所有或一部分离轴光线在视网膜前方聚焦。
[0018] 附图简要说明
[0019] 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结合附图不难明白本发明上述和其它更具体的目的及优点,其中:
[0020] 图1显示进入眼的离轴和在轴光线以及引起近视的视网膜前方的聚焦区;
[0021] 图2显示周边视网膜后方的聚焦区;
[0022] 图3显示本发明的双折射附着透镜;
[0023] 图4显示本发明的双折射附着透镜,其中离轴光线具有两个焦点;
[0024] 图5显示本发明的附着透镜,其中在轴光线穿过所述透镜未发生改变;
[0025] 图6显示双折射透镜诱导的两个聚焦区;
[0026] 图7显示以一定入射角进入眼的离轴光线;
[0027] 图8显示本发明的附着透镜,其具有以相对于中心轴30度定向的可极化键;
[0028] 图9显示本发明示例性材料的化学结构;
[0029] 图10显示本发明示例性材料的化学结构;
[0030] 图11显示本发明示例性材料的化学结构;
[0031] 图12显示本发明示例性材料的化学结构;
[0032] 图13显示本发明方法的示例性流程框图
[0033] 图14显示本发明方法的示例性流程框图;和
[0034] 图15显示同时治疗中央凹近视和由光在周边视网膜后方聚焦引起的近视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框图。
[0035] 发明详述
[0036] 以下描述不打算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适用性或构造,而是为了方便地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明显可在这些实施方式所述元件的功能和设置以及材料的组成方面作出各种改变。因此,此处提供的详细描述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非限制的目的。
[0037] 根据所述,提供近视控制系统。近视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为引起所有或一部分进入眼的离轴光线在周边视网膜上或前方聚焦、进入眼的在轴光线在中央凹上聚焦的任何装置或设备。
[0038]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是使所有或一部分进入眼的离轴光的折射角变陡从而使离轴光线在视网膜上或前部聚焦的装置或系统。例如,本发明的装置或系统可设置为对进入眼的离轴光产生双折射效应而不影响在轴光线的焦点。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轴光线不被所述透镜的双折射特征折射,但可基于其几何构造和非双折射折射率发生所需折射。
[0039] 双折射是将透射光分解为两束光,产生两个焦点,也称为双重折射。双折射效应是具有规则模式取向的可极化分子键的介质中的分子组成导致折射介质中光迟滞的各向异性的体现。在光穿过具有组织化模式分子键的材料传播时,取向平行于所述分子键的光线的迟滞不同于以其它方向取向光线,从而产生两个焦点,各具有约一半的入射光强度。
[0040] 双折射已用于光学领域以产生双焦点效应。例如,Fiala的题为“多焦点双折射透镜系统”(“Multifocal Birefringent Lens System”)(“Fiala”)的美国专利第5,142,411号公开了一种透镜系统,其包括大的单焦点透镜部分和小的双折射透镜部分,以产生“双焦点”效应(第22列,第1-10行)。根据Fiala所述,该构造在单焦点透镜部分产生垂直极化光能够形成远视力,在双折射透镜部分产生平极化光用于形成近视力(第22列,第40-45行)。该构造允许使用者在两个图像中选择(一个近焦,一个远焦)。
[0041]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包括具有取向平行或基本平行于眼中心轴的可极化键以对离轴光线产生双折射效应的附着透镜、眼镜或其它视力矫正装置。例如,图3显示附着透镜20,其包含具有基本平行于中心轴22的可极化键25的折射介质。如图4所示,该键取向引起约一半离轴光线25(平行于可极化键传播的光线)比另一半离轴光线25(正交于可极化键传播的光线)迟滞更多,从而产生两个焦点。可从相对于透镜中心轴的所有入射角观察到该双折射效应。
[0042]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轴光线将穿过所述透镜不发生改变。如图5所示,穿过附着透镜20传播的在轴光线27不会发生迟滞,因为它们不具有取向平行于透镜中可极化键的电场矢量。图6显示由键取向基本平行于透镜中心轴的双折射附着透镜(矫正图2所示的平坦化的聚焦区,其中在非双折射矫正方法的作用下,所有的周边光线均在视网膜后方聚焦)产生的聚焦区13和99。如图所示,双折射透镜使约一半离轴光线折射入具有陡化曲率的第一聚焦区13,使约一半离轴光线折射入视网膜后方的第二聚焦区99。
[0043] 如图7所示,离轴光线的迟滞程度取决于相对于接触透镜20的离轴光11中心轴的入射角27。所述入射角越大,所述光越向内部聚焦。
[0044]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附着透镜可包含具有以相对于中心轴的0-90度之间任何入射角定向的可极化键的折射介质,从而将离轴和在轴光线的焦点调整到更朝向视网膜内部,以产生所需聚焦区。例如,图8的实施方式显示具有以相对于中心轴30度定向的可极化键25的附着透镜20。由于非轴取向会开始对在轴光线产生一些影响,会出现轻微的双焦点效应。虽然大的双焦点效应可能是不利的,但可以容许一定程度的双焦点效应。
[0045]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双折射附着透镜显示两种不同的折射率,二者通常相差约不到0.2。然而,应理解,双折射附着透镜可包括相差任何所需距离的折射率,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0046]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与任何附着透镜几何、单焦点或多焦点折射光学设计,如球形、非球形、环形、圆柱形和/或任何衍射光学设计联用。此外,可采用适合产生具有所需矫正特征的附着透镜的任何已知或此后设计的技术制造本发明附着透镜。例如,可车削(lathe cut)、模制(molded)或旋切(spin-cut)透镜。
[0047]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近视控制系统包括具有双折射材料的视力矫正装置,如眼镜或附着透镜。本发明的双折射材料可以是具有可极化键的任何材料,该可极化键主要定向在一个方向上而放弃其它两个正交方向以产生双折射效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材料可以是多层复合材料
[0048] 材料的双折射性质主要由材料的分子组分、波长温度决定。在可见光区中,寻常折射率(no)在1.5-1.57范围内;no随波长增大而减小,随温度上升而略有增大,在转变温度附近发生显著变化,对分子取代基的依赖性低。非常折射率(ne)强烈依赖于取代基,在可见光区中1.5-1.9范围内变化,取决于共轭水平;ne随波长增大而减小,随温度上升而逐渐减小,在相变附近的温度范围内急剧减小。
[0049] 双折射在晶体无机材料和某些有机材料中均是已知的,这两类材料均能以平行方式表现相似的可极化键取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双折射可能天然存在于材料中(称为“形状双折射”),或可通过对各向同性材料施加机械应力(拉伸)、将各向同性材料置于强电磁场中、自组装型技术(self-assembling type technique)(这些技术称为“诱导双折射”)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方法诱导双折射。
[0050] 可通过单一方式按一定拉伸比(draw ratio)进行拉伸在聚合物材料中诱导双折射,假定其它所有参数保持恒定。诱导双折射还依赖于许多其它因素,如拉伸温度、拉伸速度和退火条件等。
[0051] 具有合适诱导双折射性质的聚合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砜、聚醚砜、聚苯乙烯、聚酯碳酸酯、选自聚酰胺、聚酯、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酯-酰亚胺)的刚性棒状聚合物以及其中供体和受体取代基诱导大分子偶极矩和增强可极化性各向异性的聚合物。
[0052]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合适诱导双折射性质的聚合物包括掺杂(客体-主体)系统、侧链聚合物、主链聚合物(包括刚性棒状聚合物)和交联材料。图9提供这些系统化学结构的例子和的发色团化学结构的例子。
[0053] 在掺杂(客体-主体)材料系统中,可通过向聚合物基质中掺入双折射发色团来诱导双折射。适合用于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各种双折射掺杂剂和聚合物材料均可从市场上购得。
[0054] 例如,可使用液晶(LC)掺杂剂如二甲基硝基二苯乙烯(DANS)和如图10所示的具有硝基和氰基作为电子接受基团的其它相关结构。
[0055] 其它LC掺杂剂也适合用于本发明的双折射附着透镜。例如,可使用分散在UV固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氰基苯基向列型LC产生的复合材料,膜厚度约为5μ时室温测定所述复合材料的透光率大于80%,双折射率为0.18-0.24。
[0056] 此外,含向列型LC和电LC的复合材料是适合用于本发明的材料,所述向列型LC在27∶2C下、400-800nm光谱范围内的双折射率在0∶16-0.24范围内。也可使用一种基于环物的系统(E7,一种环氧树脂基质EP0305中的向列型LC),其显示的透光率在50-80%范围内,35摄氏度下的双折射率约为0.2。
[0057] 也可通过例如掺入纳米尺寸的无机双折射晶体或低分子量棒状掺杂剂(染料、多烯、液晶),然后进行定向,来增强光学聚合物的双折射性质。该定向也可包括分子排列和电磁场对准的朗缪尔-布罗杰特(Langmuir-Blodgett)或自组装型技术。
[0058] 在侧链聚合物材料中,可通过将双折射发色团(如液晶基团、光致变色基团)连接到聚合物链上诱导双折射。这些材料增强发色团密度和热稳定性。这些材料的主要构建单元是聚合物主链、悬垂的双折射侧基和连接这两种组分的间隔基。
[0059] 可通过改变所述三种构建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改变这类双折射聚合物的性质。所述聚合物的实际双折射效应主要取决于双折射侧基,然而,主链或间隔基的刚度影响双折射基的旋转自由度,因此在例如施加电磁场后会影响可达到的最大取向。
[0060] 在侧链聚合物中,如图11所示,双折射聚合物的热性质和机械性质取决于所有三种组分。主链对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特别重要。含氧烷结构的主链的Tg值为7℃-40℃,含丙烯酸酯结构的主链显示约80℃的Tg,含聚酰亚胺结构的主链具有最高达400℃的Tg。间隔基和侧基也会影响Tg值,通常柔性的长间隔基可降低Tg。
[0061] 光学性质取决于所述三种组分的特定组合。由于可极化性和光学各向异性值高,侧基如4-甲氧基-4’-硝基二苯乙烯(MONS)或4-二甲氨基-4’-硝基二苯乙烯(DANS)倾向于主导光学性质。在可极化性/光学各向异性低的基团中,主链和间隔基对光学性质起主要作用。使用侧链聚合物的一个主要优点涉及其可加工性。
[0062] 文献中描述的大多数侧链聚合物均打算用于倍频应用(frequency doubling application)。在这样的应用中,将所述聚合物加工为薄膜,在Tg附近的温度下用电场使其发生“极化”。在活性位点极化后,对所述聚合物进行骤冷处理以保留具有双折射特性的有序结构。以该方式加工的材料的主要问题是其长期热稳定性。由于所述基团经聚合物链的运动而松弛,所述分子随时间放松并失去其取向。显示Tg值和聚合物交联高的材料是可能的解决方法以增强所述材料双折射性质的稳定性。
[0063] 由于聚合物链具有非对称性,通过拉伸不难将包括刚性棒状聚合物在内的主链聚合物定向为双折射制品。图12提供主链聚合物化学结构的例子。为更显著的效应,可通过向聚合物主链中掺入发色团达到更高的各向异性发色团密度。显示双折射的刚性棒状聚合物还提供了时间-温度稳定性方面的优点。
[006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聚合物材料可包括以上列出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材料和具有所需性质的一种或多种其它组分的混合物,如增大氧透射、增强机械性质和/或其它所需光学性质的材料。
[0065] 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系统设置为同时治疗和/或预防中央凹近视和由刺激周边视网膜引起的近视。例如,本发明的附着透镜可设置为(1)采用角膜曲率矫正术整形角膜(即使其变平);和(2)包含具有合适定向的可极化键的双折射材料,以预防由周边视网膜引起的近视。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极化键可定向为平行或基本平行于眼中心轴或具有任何其它合适的取向。应理解,同时治疗中央凹近视和由周边视网膜引起的近视的任何系统均可用于本发明。
[0066]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和预防视敏度损失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提供光学矫正装置的任何方法,该装置能够引起离轴光线在周边视网膜前方聚焦而基本不改变在轴光线焦点。
[0067]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示例性方法包括步骤1010:用常规方法确定接受矫正的近视者的周边聚焦区与平光护目镜的关系;和步骤1020:提供具有使在轴光线在中央凹上聚焦的聚焦能力的常规透镜。
[0068] 如图14所示,治疗视敏度缺陷的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步骤1110:测定视网膜的相对位置和曲率;步骤1120:测定进入患者眼的光线聚焦区的相对位置和曲率;步骤1130:确定所述聚焦区是否比周边视网膜更平坦且位于其后方;步骤1140:选择具有适合诱导双折射效应的聚合键取向的材料,从而使离轴光线在周边视网膜上或前方至少一处聚焦;和步骤1150:提供具有使在轴光线在中央凹上聚焦的聚焦能力和轴向双折射特征的常规透镜,从而将离轴光线的一部分光相比不存在取向双折射的情况更多地移到周边视网膜前方的焦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采用任何已知或此后设计的技术测定视网膜和聚焦区的曲率。
[0069] 在尚未对患者实施治疗中央凹近视的常规方法(如角膜曲率矫正术、LASIK等)的情况中,参照图15,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步骤1210:测定患者视网膜的相对位置和曲率;步骤1220:测定患者聚焦区的相对位置和曲率;步骤1230:确定患者聚焦区的曲率比其视网膜的曲率更平坦;步骤1240:确定具有适合使进入眼周边角膜的光线的聚焦区变陡的双折射性质的材料的聚合键取向,从而使所述光线在周边视网膜上或前方至少一处聚焦;步骤1250:进行中央凹近视治疗。这可能会采用双折射性质和充分在轴能力的形式来治疗中央凹近视;和步骤1260:向患者提供具有最佳键取向的双折射附着透镜。中央凹近视治疗可包括适合引起进入眼的光在中央凹上聚焦的任何已知或此后设计的技术,如角膜曲率矫正术和角膜折射外科手术。
[0070] 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可包括制造和/或提供同时具有角膜曲率矫正学性质和双折射能力的附着透镜。
[0071] 对本文所述的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变动和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以上引用的步骤可互换和/或省略,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