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屈光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申请号 CN201110269249.9 申请日 2011-09-13 公开(公告)号 CN102402022B 公开(公告)日 2015-06-24
申请人 豪雅光学制造菲律宾公司; 发明人 和田修; 加贺唯之;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渐进屈光 力 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在加入度(Add)大的情况下,减小渐进开始点(S)在主子午线上与配适点(F)的距离(d),并且增大渐进带长度(L),在加入度(Add)小的情况下,增大渐进开始点(S)在主子午线上与配适点(F)的距离(d),并且减小渐进带长度(L),由此设计渐进屈光力眼镜片。本发明提供能够提供无论是对于初次佩带者还是花眼严重的佩带者都便于使用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渐进屈光眼镜片的设计方法,该渐进屈光力眼镜片具有:具备第1屈光力的远用部;具备大于所述第1屈光力的第2屈光力的近用部;以及设置于这些远用部与近用部之间的渐进部,该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屈光力在主子午线上的设置于所述渐进部的所述远用部侧端部的渐进开始点与作为主子午线与所述渐进部及所述近用部的边界线的交点的渐进结束点之间变化,该设计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加入度大的情况下,减小所述渐进开始点在主子午线上与配适点的距离,并且增大由所述渐进开始点与所述渐进结束点规定的渐进带长度,该配适点是所述远用部与所述渐进部的边界线和主子午线的交点,
在所述加入度小的情况下,增大所述渐进开始点在主子午线上与所述配适点的距离,并且减小所述渐进带长度,
并且,从所述配适点到所述渐进结束点的距离与所述加入度的大小无关,是固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所述配适点的位置为0、设相对于配适点的所述远用部侧的位置为正、所述近用部侧的位置为负的情况下,如果设所述渐进开始点在主子午线上相对于所述配适点的位置为S、加入度为Add、参数为a、b,则满足如下关系:
S=a·Add-b (1)
3≤a≤5 (2)
8mm≤b≤12mm (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设所述S的限制参数为c,则满足如下关系:
-3mm≤c<0mm (4)
S≤c (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入度为2.00屈光度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所述配适点的位置固定为-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设所述S的限制参数为f,则满足如下关系:
-6mm≤f (6)
f≤S (7)。

说明书全文

渐进屈光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设计方法,该渐进屈光力眼镜片具有:具备与远距观察对应的屈光力的远用部;具备与近距观察对应的屈光力的近用部;以及设置于这些远用部与近用部之间的渐进部。

背景技术

[0002] 除了单焦点眼镜片之外,眼镜片还具有渐进屈光力眼镜片。
[0003] 作为该渐进屈光力眼镜片,有非球面透镜,该非球面透镜具有远用部、近用部、渐进部和中间侧方部,该远用部具有与远距观察对应的屈光力(度数),该近用部具有与近距观察对应的屈光力;该渐进部设置于这些远用部与近用部之间,该中间侧方部设置于该渐进部两侧。
[0004] 在设置于远用部与近用部之间的渐进部中,佩带时视线频繁通过的轨迹即主子午线上的渐进开始点与渐进结束点之间是加入度连续变化的渐进面。
[0005] 公知有这样的现有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由渐进开始点与渐进结束点规定的渐进带长度、和远用部的屈光力与近用部的屈光力之差的加入度之间具有各种关系。
[0006] 例如,具有如下的现有例:将渐进部与远用部的边界部分作为渐进开始点,将渐进部与近用部的边界部分作为渐进结束点,在这些渐进开始点与渐进结束点之间设置渐进带,加入度越大则越增大该渐进带的长度(专利文献1);随着加入度变大,减少从远用部和中间部的边界线与主子午线的交点到主子午线上的渐进开始点的距离以及渐进带长度(专利文献2)。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85743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4-32227号公报
[0009]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例中,设定为进行正面观察的视线会经过渐进部与远用部的边界部分,因此当眼镜佩带者将视线从远用部经过渐进部而移动到近用部时,会以正面观察的视线所经过的边界点为分界,产生度数变化。
[0010] 以该边界点为分界的度数变化对于刚开始佩带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初次佩带者而言会感到不适,结果,存在很难习惯渐进屈光力眼镜片而不便于使用的课题。
[0011] 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现有例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当加入度变大时,渐进带长度变短。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现有例中,在花眼加重而必须增大加入度的情况下,需要以较短的渐进带长度来增大加入度变化,因此加入度梯度急剧变化,结果,存在眼部疲劳而不便于使用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是对于初次佩带者还是花眼严重的佩带者都便于使用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0013] 本发明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设计方法是设计如下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方法,该渐进屈光力眼镜片具有:具备第1屈光力的远用部;具备大于所述第1屈光力的第2屈光力的近用部;以及设置于这些远用部与近用部之间的渐进部,该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屈光力在主子午线上的设置于所述渐进部的所述远用部侧端部的渐进开始点与设置于所述渐进部的近用部侧端部的渐进结束点之间变化,该设计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加入度大的情况下,减小所述渐进开始点在主子午线上与配适点的距离,并且增大由所述渐进开始点与所述渐进结束点规定的渐进带长度,在加入度小的情况下,增大所述渐进开始点在主子午线上与配适点的距离,并且减小所述渐进带长度,并且,从所述配适点到所述渐进结束点的距离与所述加入度的大小无关,是固定的。
[0014] 这里,远用部是具备第1屈光力的部分,通常是指具备远方屈光力的部分。在本发明中,并不是指具备远方屈光力的部分,既可以是具备观察中间距离目标物的屈光力的部分,也可以是观察近距离目标物的近处屈光力。
[0015]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在初次佩带者佩带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情况下,减小镜片的加入度的梯度,增大渐进开始点在主子午线上与正面观察的视线经过的配适点的距离。于是,度数变化部分不会进入以配适点为中心的视野范围,因此,初次佩带者能获得单焦点镜片那样较大的远用视场,因此能消除不适感,很快习惯渐进屈光力眼镜片。另外,由于加入度梯度较小,因此像散变小,眼部疲劳的情况较少。
[0016] 并且,在初次佩带者的加入度增加而更换为通常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情况下,通常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大多是加入度从配适点起渐进。本发明中,每当加入度增加时,渐进开始点会接近配适点,因此易于升级为通常的渐进屈光力镜片。
[0017] 在花眼严重的佩带者佩带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情况下,加入度变大,其结果,将渐进带长度设计得较长。因此,加入度的梯度增加缓慢,眼睛不会疲劳。并且,花眼严重的佩带者与初次佩带者不同,已经习惯了佩带渐进屈光力眼镜片,因此即便从接近配适点的位置起设定渐进开始点,也不会出现不适感。
[0018] 在以上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中,设计成从配适点到渐进结束点的距离(眼球的下方转动量)与加入度大小无关,是固定的,因此能够进行将镜片自身大小考虑在内的设计。
[0019]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结构是,在设所述配适点的位置为0、设相对于配适点的所述远用部侧的位置为正、所述近用部侧的位置为负的情况下,如果设所述渐进开始点在主子午线上相对于所述配适点的位置为S、加入度为Add、参数为a、b,则满足如下关系:
[0020] S=a·Add-b (1)
[0021] 3≤a≤5 (2)
[0022] 8mm≤b≤12mm (3)。
[0023]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中,根据配适点求出所述渐进开始点S的位置。因此按照佩带者另外求出远用部的度数、近用部的度数、加入度Add,再设定参数a、b,能够在各种条件下实施有效的镜片设计。
[0024]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结构是,如果设S的限制参数为c,则满足如下关系:
[0025] -3mm≤c<0mm (4)
[0026] S≤c (5)。
[0027]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中,通过设定渐进开始点S在主子午线上的位置的限制参数c,能够提供更容易设计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
[0028] 即,当加入度Add较大时,渐进带长度会变得过长,渐进结束点会脱离镜片周缘部,或是过于接近镜片周缘部,无法进行镜片设计,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实际的镜片设计,规定了渐进开始点限制参数c。
[0029]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加入度为2.00屈光度(dioptory)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所述配适点的位置固定为-2mm。
[0030]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中,大多设定为加入度不会超过2.00屈光度,能够进行在该条件下的实际的镜片设计。
[0031]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结构是,如果设S的限制参数为f,则满足如下关系:
[0032] -6mm≤f (6)
[0033] f≤S (7)。
[0034]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中,设定下方的渐进开始点S的限制参数f,能够进行合理的镜片设计。附图说明
[0035]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A)是示出远用部、近用部、渐进部、主子午线的正视图,(B)是表示主子午线上的加入度变化的图。
[0036] 图2是表示主子午线上的加入度变化的图,(A)表示加入度小的情况,(B)表示加入度大的情况,(C)表示加入度较大而渐进开始点相对于配适点位于远用部侧的情况。
[0037] 标号说明
[0038] 1远用部、2近用部、3渐进部、A主子午线、F配适点、S渐进开始点、E渐进结束点、d配适点与渐进开始点之间的距离、L渐进带长度、Add加入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0040]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正视图,图1(B)是示出主子午线上的屈光力变化的图。
[0041] 在图1(A)中,渐进屈光力眼镜片具有:具备与远距观察对应的屈光力的远用部1;具备与近距观察对应的屈光力的近用部2;设置于这些远用部1与近用部2之间的渐进部
3;以及设置于该渐进部3两侧的中间侧方部4。在图1(A)中,右侧为侧,左侧为鼻侧。
[0042] 在远用部1与渐进部3的边界部分示出边界线Q1,在渐进部3与近用部2的边界部分示出边界线Q2。
[0043] 从远用部1经渐进部3到近用部2设置有主子午线A。该主子午线A是佩带时视线在镜片上频繁通过的位置,在远用部1中沿着上下大致设置于中央部,在渐进部3中,主子午线A的上部沿着设置于远用部1中的主子午线A设置,并且被设置为从途中朝鼻侧倾斜,在近用部2中设置为在上下方向延伸。分别设置于远用部1和近用部2中的主子午线A是平行的。在近用部2中,主子午线A由于观察近距离时的集中而靠近鼻侧。
[0044] 主子午线A与边界线Q1的交点是正面观察的视线所通过的配适点F。将位于主子午线A上且与配适点F离开距离d的位置作为渐进开始点S,将主子午线A与渐进部3及近用部2的边界线Q2的交点作为渐进结束点E。主子午线A的渐进开始点S与渐进结束点E之间是加入度连续变化的渐进面。
[0045] 该渐进开始点S与渐进结束点E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是渐进带长度L,沿着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内移量I。
[0046] 如图1(B)所示,在主子午线A上,关于度数,从远用部1到配适点F是度数D1,并且,从配适点F到渐进开始点S是度数D1,从渐进开始点S到渐进结束点E度数从D1增加到D2,从渐进结束点E到近用部2的下部,度数是D2。
[0047] 度数D2与度数D1之差是加入度Add。
[0048] 根据图2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方法。
[0049] 首先,对每个佩带者测定度数D1、D2、加入度Add,并且,求出从配适点F到渐进结束点E的距离M、即眼镜佩带者的眼球的下方转动量。下方转动量是眼球从平观察的位置转动到下方时的视线在镜片上的移动距离。
[0050] 并且,如后所述,根据加入度,求出从主子午线A的配适点F到渐进开始点S的距离d。
[0051] 图2(A)是示出加入度小的情况下的主子午线上的加入度变化的图,图2(B)是表示加入度大的情况下的主子午线上的加入度变化的图,图2(C)是示出加入度大且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位于远用部侧的情况下的主子午线上的加入度变化的图。
[0052] 在加入度Add小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使渐进开始点S远离配适点F,增大距离d,并且减小渐进带长度L,在加入度大的情况下,如图2(B)所示,使渐进开始点S的位置接近配适点F,减小距离d,并且增大渐进带长度L,在加入度Add更大的情况下,如图2(c)的实线所示,使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位于远用部侧。
[0053]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配适点F到渐进结束点E的距离M与加入度Add的大小无关,是固定的。
[0054] 其中,从配适点F到渐进结束点E的距离M是渐进开始点S在主子午线上与配适点F的距离d、与渐进开始点S和渐进结束点E之间的渐进带长度L之和(M=d+L)。
[0055] 该距离M的值根据佩带者而不同,通常在10mm到20mm左右。
[0056] 设配适点F的位置为0、设相对于配适点F的远用部侧为正、所述近用部侧为负,设加入度为Add、参数为a、b,则可通过下列条件求出渐进开始点S在主子午线上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
[0057] S=a·Add-b (1)
[0058] 3≤a≤5 (2)
[0059] 8mm≤b≤12mm (3)
[0060] 加入度Add是设计上的加入度,例如处于从0.50屈光度(dioptory)到3.50屈光度的范围内。参数a、b可根据佩带者适当进行设定。
[0061] 求出了渐进开始点S、渐进结束点E、远用部1的度数D1、近用部2的度数D2、加入度Add、渐进带长度L及其他通常的镜片设计所需的条件数值之后,根据这些数值进行镜片加工,然后将该镜片安装于未图示的镜架上,制成眼镜。
[0062] 根据图2(C)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方法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设定渐进开始点S的位置的限制参数c。
[0063] (4)、(5)示出在第2实施方式中设定的渐进开始点S的位置的限制参数c的条件。(4)所示的条件是考虑到镜片自身的大小、佩带者的加入度Add等来设定。
[0064] -3mm≤c<0mm (4)
[0065] S≤c (5)
[0066] 在设定了限制参数c后,如图2(C)的虚拟线所示,渐进开始点So位于配适点F的下方,渐进带长度从计算上所需的L变短至Lo。
[0067] 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方法的第3实施方式。
[0068] 第3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设定下方的渐进开始点S的限制参数f。
[0069] (6)、(7)示出在第3实施方式中设定的渐进开始点S的位置的限制参数f的条件。(6)、(7)所示的条件是考虑到镜片自身的大小、佩带者的加入度Add等来设定。
[0070] -6mm≤f (6)
[0071] F≤S (7)
[0072] 【实施例
[0073] 下面说明与所述实施方式对应的实施例。以下说明的实施例是根据加入度Add设定距离d、渐进带长度L的例子,其他条件与现有的镜片设计方法相同。
[0074] 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对应的实施例1、2。
[0075] 实施例1是下方转动量为14mm时的佩带者的例子,a为4,b为10mm。表1示出代入到式(1)~(3)后的结果。实施例1是下方转动量为14mm的情况。将对于每个佩带者求出的加入度代入表1,求出渐进开始点S、渐进带长度L。
[0076] 【表1】
[0077]加入度(A d d)(D) 渐进开始点S(mm) 渐进带长度L(mm) 距离M(=d+L)(mm)
3.50 4 18 14
3.25 3 17 14
3.00 2 16 14
2.75 1 15 14
2.50 0 14 14
2.25 -1 13 14
2.00 -2 12 14
1.75 -3 11 14
1.50 -4 10 14
1.25 -5 9 14
1.00 -6 8 14
0.75 -7 7 14
0.50 -8 6 14
[0078]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a为4,b为10mm。表2示出代入到式(1)~(3)后的结果。实施例2是下方转动量为15mm的佩带者的例子。
[0079] 【表2】
[0080]加入度(A d d)(D) 渐进开始点S(mm) 渐进带长度L(mm) 距离M(=d+L)(mm)
3.50 4 19 15
3.25 3 18 15
3.00 2 17 15
2.75 1 16 15
2.50 0 15 15
2.25 -1 14 15
2.00 -2 13 15
1.75 -3 12 15
1.50 -4 11 15
1.25 -5 10 15
1.00 -6 9 15
0.75 -7 8 15
0.50 -8 7 15
[0081] 在实施例1、2中,优选加入度处于2.25屈光度(D)到0.50屈光度(D)的范围,但在该范围以外的范围内,根据一定条件也能够应用。
[0082] 如实施例1所示,在加入度Add小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0.50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8mm(距离d=8mm),渐进带长度L为6mm。与此相对,在加入度Add大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2.25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1mm(距离d=1mm),渐进带长度L为13mm。
[0083] 如实施例2所示,在加入度Add小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0.50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8mm(距离d=8mm),渐进带长度L为7mm。与此相对,在加入度Add大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2.25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1mm(距离d=1mm),渐进带长度L为14mm。
[0084] 并且,从配适点F到渐进结束点E的距离M与加入度Add的大小无关,在实施例1中为14mm,在实施例2中为15mm,是固定的。
[0085] 根据实施例1确定下方转动量为14mm的佩带者的距离d、渐进带长度L,根据实施例2确定下方转动量为15mm的佩带者的距离d、渐进带长度L。
[0086] 下面说明与第2实施方式对应的实施例3、4。
[0087] 实施例3是下方转动量为14mm的佩带者的例子,a为4,b为10mm,c为-2mm。表3示出代入到式(1)~(5)后的结果。
[0088] 【表3】
[0089]加入度(A d d)(D) 渐进开始点S(mm) 渐进带长度L(mm) 距离M(=d+L)(mm)
3.50 -2 12 14
3.25 -2 12 14
3.00 -2 12 14
2.75 -2 12 14
2.50 -2 12 14
2.25 -2 12 14
2.00 -2 12 14
1.75 -3 11 14
1.50 -4 10 14
1.25 -5 9 14
1.00 -6 8 14
0.75 -7 7 14
0.50 -8 6 14
[0090] 实施例4与实施例3相同,a为4,b为10mm,c为-2mm。表4示出代入到式(1)~(5)后的结果。实施例4是下方转动量为15mm的佩带者的例子。
[0091] 【表4】
[0092]加入度(A d d)(D) 渐进开始点S(mm) 渐进带长度L(mm) 距离M(=d+L)(mm)
3.50 -2 13 15
3.25 -2 13 15
3.00 -2 13 15
2.75 -2 13 15
2.50 -2 13 15
2.25 -2 13 15
2.00 -2 13 15
1.75 -3 12 15
1.50 -4 11 15
1.25 -5 10 15
1.00 -6 9 15
0.75 -7 8 15
0.50 -8 7 15
[0093] 在实施例3、4中,优选加入度处于2.00屈光度(D)到0.50屈光度(D)的范围,但在该范围以外的范围内,根据一定条件也能够应用。
[0094] 如实施例3所示,在加入度Add小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0.50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8mm(距离d=8mm),渐进带长度L为6mm;在加入度Add大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1.75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3mm(距离d=3mm),渐进带长度L为11mm。并且,在加入度Add为2.00屈光度(D)以上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2mm,是固定的(距离d=2mm),渐进带长度L为12mm,是固定的。
[0095] 如实施例4所示,在加入度Add小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0.50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8mm(距离d=8mm),渐进带长度L为7mm,在加入度Add大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1.75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3mm(距离d=3mm),渐进带长度L为12mm。并且,在加入度Add为2.00屈光度(D)以上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2mm,是固定的(距离d=2mm),渐进带长度L为13mm,是固定的。
[0096] 另外,从配适点F到渐进结束点E的距离M与加入度Add的大小无关,在实施例3中为14mm,在实施例4中为15mm,是固定的。
[0097] 下面说明与第3实施方式对应的实施例5、6。
[0098] 实施例5是下方转动量为14mm的佩带者的例子,a为4,b为10mm,c为-2mm,f为-6mm。表5示出代入到式(1)~(7)后的结果。
[0099] 【表5】
[0100]加入度(A d d)(D) 渐进开始点S(mm) 渐进带长度L(mm) 距离M(=d+L)(mm)
3.50 -2 12 14
3.25 -2 12 14
3.00 -2 12 14
2.75 -2 12 14
2.50 -2 12 14
2.25 -2 12 14
2.00 -2 12 14
1.75 -3 11 14
1.50 -4 10 14
1.25 -5 9 14
1.00 -6 8 14
0.75 -6 8 14
0.50 -6 8 14
[0101] 实施例6与实施例5相同,a为4,b为10mm,c为-2mm,f为-7mm。表6示出代入到式(1)~(7)后的结果。实施例6是下方转动量为15mm的佩带者的例子。
[0102] 【表6】
[0103]加入度(A d d)(D) 渐进开始点S(mm) 渐进带长度L(mm) 距离M(=d+L)(mm)
3.50 -2 13 15
3.25 -2 13 15
3.00 -2 13 15
2.75 -2 13 15
2.50 -2 13 15
2.25 -2 13 15
2.00 -2 13 15
1.75 -3 12 15
1.50 -4 11 15
1.25 -5 10 15
1.00 -6 9 15
0.75 -6 9 15
0.50 -6 9 15
[0104] 在实施例5、6中,优选加入度处于2.00屈光度(D)到1.00屈光度(D)的范围,但在该范围以外的范围内,根据一定条件也能够应用。
[0105] 如实施例5所示,在加入度Add小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1.00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6mm(距离d=6mm),渐进带长度L为8mm,在加入度Add大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1.75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3mm(距离d=3mm),渐进带长度L为11mm。并且,在加入度Add为2.00屈光度(D)以上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2mm,是固定的(距离d=2mm),渐进带长度L为12mm,是固定的。另外,在加入度Add为1.00屈光度(D)以下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6mm,是固定的(距离d=6mm),渐进带长度L为8mm,是固定的。
[0106] 如实施例6所示,在加入度Add小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1.00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6mm(距离d=6mm),渐进带长度L为9mm,在加入度Add大的情况下,例如加入度Add为1.75屈光度(D)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3mm(距离d=3mm),渐进带长度L为12mm。并且,在加入度Add为2.00屈光度(D)以上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2mm,是固定的(距离d=2mm),渐进带长度L为13mm,是固定的。另外,在加入度Add为1.00屈光度(D)以下的情况下,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是-6mm,是固定的(距离d=6mm),渐进带长度L为9mm,是固定的。
[0107] 另外,从配适点F到渐进结束点E的距离M与加入度Add的大小无关,在实施例5中为14mm,在实施例6中为15mm,是固定的。
[0108] 因此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0109] [1]在加入度Add大的情况下,减小渐进开始点S在主子午线上与配适点F的距离d,并且增大渐进带长度L,在加入度Add小的情况下,增大渐进开始点S在主子午线上与配适点F的距离d,并且减小渐进带长度L,由此设计渐进屈光力眼镜片。因此,在初次佩带者佩带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情况下,度数变化部分不会进入以配适点为中心的视野范围,因此,能获得单焦点镜片那样较大的远用视场,因此能消除不适感。与此相对,在花眼严重的佩带者佩带渐进屈光力眼镜片的情况下,将渐进带长度设计得随着加入度Add增大而变长,因此,加入度梯度增加缓慢,眼睛不会疲劳。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从配适点F到渐进结束点E的距离M都被设计为与加入度Add的大小无关,是固定的,因此能够避免渐进结束点E位于镜片周边部等不良情况。
[0110] [2]设配适点F的位置为0,设加入度为Add、参数为a、b,利用(1)~(3)所示的式子求出了渐进开始点S在主子午线上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因此,按照佩带者,设定加入度Add和参数a、b,能够在各种条件下实施有效的镜片设计。
[0111] [3]利用式(4)、(5)按照加入度Add的条件设定渐进开始点S在主子午线上的位置的限制参数c,从而能够提供可实际设计出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
[0112] [4]在加入度Add为2.00屈光度以上的情况下,将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固定为-2mm。在首次佩带渐进镜片的情况下,通常大多将镜片设定为加入度不会超过2.00屈光度,因此能够实现该条件下的实际的镜片设计。
[0113] [5]当渐进开始点S的位置处于镜片下方的位置时,渐进结束点E会脱离镜片下端周缘部,从而成为不现实的设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下方的渐进开始点S的限制参数f,能够实现合理的镜片设计。
[0114]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所述一个实施方式,在能达成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还包含如下所示的变形
[0115]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根据式(1)~(3)求出渐进开始点S相对于配适点F的位置,说明了佩带者的下方转动量为14mm、15mm的情况,但本发明还能应用于其他数值的下方转动量的佩带者。
[0116] 本发明能够用于具备远用部、近用部和渐进部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