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设备

申请号 CN201510530837.1 申请日 2015-08-26 公开(公告)号 CN105327492B 公开(公告)日 2017-12-08
申请人 深圳市酷浪云计算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志聪; 黄俊华;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体感设备,所述体感设备包括: 手柄 ,其自由端中空形成末端端面开口的腔体;无线充电 电路 板,其搭接在所述末端端面上; 跟踪 器,其固定在述无线充电 电路板 上,并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电 信号 连接,随着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在所述末端端面上的搭接,所述跟踪器插接于所述空腔中;端盖,其盖设于所述手柄的自由端,以密封所述末端端面开口的腔体。上述体感设备能够保证内部 密封性 ,并且兼顾了充电的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体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其自由端中空形成末端端面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收容所述体感设备的球拍配重
无线充电电路板,其搭接在所述末端端面上;
跟踪器,其固定在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上,并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电信号连接,随着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在所述末端端面上的搭接,所述跟踪器插接于所述腔体中,所述跟踪器替换所述球拍配重块而由所述手柄的末端端面植入所述腔体;
端盖,其盖设于所述手柄的自由端,以密封所述末端端面开口的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器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形成“T”形的固定结构或者层状固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感设备,其特征在于,插接于所述腔体中的所述跟踪器沿径向形成的横切面与所述腔体的横切面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器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形成的固定结构为“T”形,所述跟踪器为长条形,其长度与所述腔体的深度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器包括主体芯片和电池,所述电池分别电信号连接所述主体芯片和无线充电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芯片呈长条形的板状,所述主体芯片垂直固定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上,以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形成“T”形的固定结构,所述电池固定于所述主体芯片背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感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手柄相适配的充电座;
所述充电座包括座体、线圈和充电控制器,所述座体上部开口并向内凹陷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用以为所述体感设备自身的充电提供放置空间;线圈紧贴设置在空腔的底部,充电控制器则设置在座体内,并与线圈电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体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为双层结构,其包括形成所述空腔的上盖,所述上盖为所述座体的内层,所述线圈置于所述座体的双层结构中,并与所述上盖的底部紧贴设置;
所述充电座还包括弹性固定件,所述弹性固定件置于所述上盖的侧壁,以固定插入所述空腔的体感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体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是羽毛球拍手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体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端面和无线充电电路板均为六边形,并且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与所述盖设于所述自由端上的端盖紧贴设置。

说明书全文

体感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交互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感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各种交互式应用的迅猛发展,用以实现交互式应用中各种功能的体感设备也随着交互式场景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但是,无论是何种体感设备,均用以跟踪体感设备的运动过程,以得到用以表征体感设备运动过程的各种跟踪数据。
[0003] 具体的,体感设备被用户随身携带。为实现其所进行的运动过程跟踪识别,体感设备内部设置了各种跟踪器件以及为跟踪器件供电的电池,并且在体感设备的外壳设置了充电接插口,以用于对电量耗尽的电池进行充电。
[0004] 然而,体感设备中充电接插口的设置将破坏了体感设备内部的密封性,进而为体感设备带来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内部密封性的,且兼顾充电的体感设备。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将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体感设备,包括:
[0008] 手柄,其自由端中空形成末端端面开口的腔体;
[0009] 无线充电电路板,其搭接在所述末端端面上;
[0010] 跟踪器,其固定在述无线充电电路板上,并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电信号连接,随着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在所述末端端面上的搭接,所述跟踪器插接于所述空腔中;
[0011] 端盖,其盖设于所述手柄的自由端,以密封所述末端端面开口的腔体。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跟踪器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形成“T”形的固定结构或者层状固定结构。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接于所述腔体中的所述跟踪器沿径向形成的横切面与所述腔体的横切面相适配。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跟踪器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形成的固定结构为“T”形,所述跟踪器为长条形,其长度与所述腔体的深度相适配。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跟踪器包括主体芯片和电池,所述电池分别电信号连接所述主体芯片和无线充电电路板。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芯片呈长条形的板状,所述主体芯片垂直固定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上,以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形成“T”形的固定结构,所述电池固定于所述主体芯片背面。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体感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手柄相适配的充电座;
[0018] 所述充电座包括座体、线圈和充电控制器,所述座体上部开口并向内凹陷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用以为所述手柄中跟踪器的充电提供放置空间;线圈紧贴设置在空腔的底部,充电控制器则设置在座体内,并与线圈电信号连接。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体为双层结构,其包括形成所述空腔的上盖,所述上盖为所述座体的内层,所述线圈置于所述座体的双层结构中,并与所述上盖的底部紧贴设置;
[0020] 所述充电座还包括弹性固定件,所述弹性固定件置于所述上盖的侧壁,以固定插入所述空腔的体感设备。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体感设备中,所述手柄是羽毛球拍手柄。
[00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末端端面和无线充电电路板均为六边形,并且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与所述盖设于所述自由端上的端盖紧贴设置。
[0023]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体感设备包括了手柄、无线充电电路板、跟踪器和端盖,手柄的自由端中空形成了末端端面开口的空腔,无线充电电路板和跟踪器作为体感设备的内部器件,跟踪器固设在无线充电电路板上并与其电信号连接,因此,随着无线充电电路在末端端面开口上的搭接,跟踪器插接在空腔中,并通过盖设在自由端上的端盖密封腔体,以保证了内部的密封性,并且由于设置了无线充电电路板,进而不需要额外地设置充电接插口,在保证了内部器件密封的同时,也兼顾了体感设备的充电。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体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手柄;110、固定端;130、自由端;131、末端端面;133、腔体;30、无线充电电路板;50、跟踪器;510、主体芯片;530、电池;70、端盖;90、充电座;910、座体;
911、空腔;912、插口;913、上盖;9131、侧壁;9133、收容槽;916、底座;9161、脚垫;917、外筒;
9171、导光柱;9173、LED灯;918、线圈固定座;919、限位柱;930、线圈;950、充电控制器;951、控制板;970、弹性固定件;980、配重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028]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体感设备,包括手柄10、无线充电电路板30、跟踪器50和端盖70,其中:
[0029] 手柄10用于实现体感设备的握持,其一端为固定端110,另一端为自由端130,该自由端130中空形成末端端面131开口的腔体133。手柄10的外形将根据所在体感设备的种类和握持需求进行设置。
[0030] 跟踪器50固定在无线充电电路板30上,并与无线充电电路板30电信号连接。跟踪器50用于跟踪所在体感设备的运动过程以得到各种跟踪数据,并且在电量耗尽需要进行充电时,通过无线充电电路板30实现充电,以获取维持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电量。
[0031] 固定为一体的无线充电电路板30和跟踪器50作为体感设备的内部器件,将通过腔体133装配在手柄10中,以便于对用户握持体感设备所进行的运动进行精准跟踪。
[0032] 具体的,无线充电电路板30搭接在末端端面131上,经由末端端面131开口使得跟踪器50插接至腔体133中,以将无线充电电路板30和跟踪器50装配到手柄10中。
[0033] 端盖70盖设在手柄10的自由端130,密封末端端面131开口的腔体133,此时,无线充电电路板30在末端端面131和端盖70的配合下实现其在手柄10中的固定,进而也随之实现跟踪器50在腔体133中的固定。
[0034] 通过在体感设备中设置无线充电电路板30,将使得体感设备不需要设置充电接插口,保证了整个体感设备的密封性,以避免体感设备中受潮、进等情况的发生,进而避免对体感设备的内部器件不会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致命打击,大大提高了体感设备的整体寿命。
[0035] 如上所述的体感设备中,用户将握持手柄10进行运动,插接在腔体133中的跟踪器50恰好植入了手柄10中用户握持的部位,因此保证了监控识别体感设备运动过程的精准性。
[0036] 在一个实施例中,跟踪器50和无线充电电路板30形成“T”形的固定结构或者层状固定结构。
[0037] 也就是说,跟踪器50可与无线充电电路板30相互之间垂直设置,也可以平行设置。如若垂直设置,跟踪器50直立于无线充电电路板30上,如若平行设置,跟踪器50平行紧贴在无线充电电路板30上,以形成层状固定结构。
[0038] 无论采用何种固定结构,其均是与手柄10中的末端端面131开口和腔体133相适配的,即,无线充电电路板30始终置于末端端面131开口上,跟踪器50始终插接在腔体133中,以实现无线充电电路板30和跟踪器50在手柄10中的装配。
[0039] 无线充电电路板30将与端盖70的底部平面平行,极大地方便了无线充电的实现,且提高了无线充电效率。
[0040] 进一步的,插接于腔体133中的跟踪器50沿径向形成的横切面与腔体133的横切面相适配。
[0041] 跟踪器50的外形与腔体133相对应,以避免插接的跟踪器50发生横向晃动,保证了装配的稳固性。
[0042] 进一步的,跟踪器50与无线充电电路板30形成的固定结构为“T”形,跟踪器50为长条形,其长度与腔体133的深度相适配。
[0043] 无线充电电路板30在手柄10中末端端面131的搭接,以及在端盖70配合下所实现的固定,虽然也实现了跟踪器50在腔体133中的固定,但与腔体133的深度相适配的跟踪器50则进一步保证了无线充电电路板30和跟踪器50在体感设备中的稳固性,进而极大地提高了体感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44] 进一步的,跟踪器50包括主体芯片510和电池530,电池530分别电信号连接主体芯片510和无线充电电路板30,其中:
[0045] 主体芯片510将跟踪用户握持体感设备进行的运动,电池530对主体芯片供电,并在电量不足时通过无线充电电路板30进行电量补充。其中,电池530放置于主体芯片510背面。
[0046] 进一步的,主体芯片510呈长条形的板状,主体芯片510垂直固定在无线充电电路板30上,以与无线充电电路板30形成“T”形的固定结构,电池530固定于主体芯片510背面,从而使得电池530也随之垂直固定在无线充电电路板30上。
[0047] 如前所述的,在此跟踪器50中,主芯片510是与腔体133的横切面相适配的板状,且平行贴设于无线充电电路板30上,电池530固定在主体芯片510上,并在腔体133中沿轴向延伸,以实现跟踪器50在横向的稳固设置。
[0048] 如上所述的体感设备可以是智能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乒乓球拍和体感游戏手柄等,在此不一一进行例举。
[0049] 下面以智能羽毛球拍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该实施例中,手柄10是羽毛球拍手柄,其为杆状,与之相对应的,手柄10中末端端面131为六边形。六边形的末端端面131中开设开口,并由开口沿轴向延伸形成中空的腔体133。
[0050] 搭接在开口的末端端面131的无线充电电路板30也为六边形,且大小与末端端面131相类似,以实现其稳固搭接。
[0051] 端盖70的横切面是与末端端面131相适配,以保证稳稳地盖设在手柄10末端,无线充电电路板30与端盖70紧贴设置。
[0052] 通过如上所述的智能羽毛球拍,在将传统羽毛球拍智能化的同时也保证了其原有的性能参数不会发生变化,并且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使其具备最佳的密封性。
[0053] 此外,由于跟踪器50在智能羽毛球拍自由端130的植入,将使得智能羽毛球拍中不再需要放置球拍配重块,跟踪器50中,由手柄110的自由端130插接至腔体133,且呈长条形的主芯片510由于其在智能羽毛球拍中的空间结构和极佳的外形,将避免了智能羽毛球拍中质量过于集中在端盖70的缺陷,进而在实现羽毛球拍智能化的同时,保持了羽毛球拍原有的运动功能,例如,原有的质量分布以及平衡点不变。
[0054] 与此同时,通过如上所述的设置,将使得智能羽毛球拍也能够实现传统羽毛球拍的各种专业性能参数,以得到各种运动功能的智能羽毛球拍。
[0055] 例如,与传统的具备同样运动功能的羽毛球拍相比较,对于智能羽毛球拍而言,跟踪器50中主芯片510和电池530的整体质量控制在一定的克数范围内,并根据需要稍稍微调其他结构,例如,手柄110和拍框等,即可保证整体的质量不变,其所对应的平衡点和质量均与原有相应功能的传统羽毛球拍保持不变,进而使得挥重等衡量球拍专业性的重要参数不会受到影响。
[0056] 另外,对于智能羽毛球拍的实现,可在传统羽毛球拍中取出球拍配重块,而直接在收容球拍配重块的腔体中植入跟踪器50,并装配相应的无线充电电路板30即可得到智能羽毛球拍,因此,智能羽毛球拍的实现可兼容原有的传统羽毛球拍,在其基础上改造得到,大为降低了智能羽毛球拍的实现成本和难度。
[0057]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体感设备除了包括如前所述的手柄10、无线充电电路板30、跟踪器50和端盖70之外,还包括充电座90,如图2所示。
[0058] 该充电座90包括座体910、线圈930和充电控制器950,其中:
[0059] 座体910作为充电座90的主体,其用以实现跟踪器50中电池530的充电,即体感设备中手柄10的放置和充电座90本身各种内部器件的放置。为将手柄10放置于充电座90,座体910的上部开口并向内凹陷形成空腔911,该空腔911用以为体感设备的充电提供放置空间。
[0060] 由于充电座90是与手柄10相配合的,因此,充电座90中,座体910的空腔911与手柄10中设置了无线充电电路板30的部位相适配。例如,无线充电电路板30可置于手柄10末端,如若该手柄10为杆状,则空腔911所提供的放置空间即为柱状的空间,并且其径向宽度与手柄10的外径相适配,进而将体感设备稳固地放置在空腔911中。
[0061] 线圈930用以与体感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电路板30进行电磁感应,以实现体感设备的无线充电。在充电座90中,线圈930紧贴设置在空腔911的底部,以在充电状态下与体感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电路板30相对设置。
[0062] 充电控制器950设置在座体910内,并与线圈930电信号连接,该充电控制器950用以实现充电座90中电能的输入控制。
[0063] 通过将如上所述的充电座90应用于体感设备的充电,实现了体感设备的无线充电,体感设备中不再需要设置插口,具有极佳的封闭性,从而不会出现体感设备中内部器件受潮等情况,在充电座90的配合下极大地提高了体感设备的使用寿命。
[0064]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910为双层结构,即至少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其中,该座体910包括形成空腔911的上盖913,该上盖913为座体910的内层,线圈930置于座体910的双层结构中,并与上盖913的底部紧贴设置。
[0065] 对于体感设备而言,体感设备中用以实现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电路板30置于其手柄10末端,无线充电电路板30和充电座90中的线圈930之间存在着盖设于手柄10上的端盖70和上盖913的底部,因此,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保证无线充电的效果,上盖913的底部将尽可能的薄,从而也将达到提高充电效率的目的
[0066]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充电座90还包括了弹性固定件970,该弹性固定件970用以实现体感设备在空腔911中的稳固放置。弹性固定件970置于上盖913的侧壁9131,以固定插入空腔911的体感设备。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弹性固定件970为软胶材质。
[0067] 具体的,弹性固定件970为弹性固定圈,该弹性固定圈置于侧壁9131的顶部。
[0068] 通过弹性固定件970的设置,将使得体感设备在充电过程中保持竖直,不会发生倾斜。
[0069]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座体910还包括底座916以及固定在底座916上的外筒917,底座916和外筒917形成座体910双层结构中的外层。
[0070] 底座916和外筒917所形成的座体910外层,以为各种器件的装配进行固定和为体感设备的充电提供支撑
[0071] 进一步的,底座916向上凸起形成了线圈固定座918,上盖913的底部相应向上凸起形成与线圈固定座918相对应的收容槽9133,线圈930通过线圈固定座918和收容槽9133紧贴设置在上盖913的底部,以实现线圈930的固定。
[0072]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应用于体感设备的充电座90中,还包括了配重块980,该配重块980用以保证充电座90的平衡,尤其是体感设备放置在空腔911时的平衡。
[0073] 线圈固定座918位于底座916的中心位置,底座916中以线圈固定座918为中心均布设置限位柱919,配重块980置于限位柱919和线圈固定座918之间,以通过限位柱919实现配重块980的限位和固定。
[0074]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910的外壁设置与充电控制器950电信号连接的插口912,以便于与电源插座相连接。
[0075] 进一步的,充电控制器950包括控制板951以及与控制板951电信号连接的蓄电池(图未示)蓄电池与插口912电信号连接.
[0076] 通过蓄电池的设置,使用者只需随身携带如上所述的充电座90即可随时对体感设备进行充电,例如,使用者可以利用体感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中途休息时间插入充电座90中进行充电,以便于随时随地保持最佳状态。
[0077] 进一步的,在底座916的底部还将设置了若干个脚垫9161,以使充电座90的摆放更为平稳。
[0078] 进一步的,外筒917上还设置了与控制板151电连接的导光柱9171和LED灯9173,以作为指示灯。
[0079]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通过蓄电池在底座916中中的合理布设来起到配重块980的作用,进而不需要在底座916中放置配重块980,以简化充电座90的结构。
[0080]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