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

申请号 CN200680002713.5 申请日 2006-01-31 公开(公告)号 CN101107486A 公开(公告)日 2008-01-16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吉见敦史;
摘要 在利用连接管道(45)将利用侧回路(12)和热源侧回路(11)连接起来构成了制冷剂回路(10)以后,在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 压缩机 (21)运转让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一旦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循环,则在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进行硬 焊接 时形成于连接管道(45)的内面的 氧 化物被剥离下来。并且,利用制冷剂将已被剥离下来的氧化物冲走,并在热源侧回路(11)中的压缩机(21)的上流进行捕集。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该冷冻装置包括具有压缩机(21)及热源 侧热交换器(24)的热源侧回路(11)、和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利用侧回 路(12),其特征在于:
包括:
连接管道构成工序,通过硬焊接将多个管子(46、46、......)连接起来 构成连接管道(45),
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利用上述连接管道(45)连接上述热源侧回路(11) 和上述利用侧回路(12)来构成制冷剂回路(10),
连接管道清洗工序,在上述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结束后启动上述压缩 机(21)使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从而将在上述连接管道构成 工序中产生且附着在上述连接管道(45)内的化物剥离下来,并在上述热 源侧回路(11)中的压缩机(21)的上游捕集已脱落的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用仅在该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有制冷 剂通过的捕集用部件(40)对氧化物进行捕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中以紊 流状态进行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制冷剂按照下记方式进行循环,即从 上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制冷剂按照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24)、上述利用侧 热交换器(33)的顺序流过上述制冷剂回路(10)后返回到该压缩机(21)中。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且该冷冻装置使用了通 过硬焊接(brazing)将多个管子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连接管道。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包括通过制冷剂循环来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 剂回路的冷冻装置已为众所周知。这种冷冻装置是通过连接管道将 包括利用侧回路的室内机组、和包括热源侧回路的室外机组连接起 来构成了制冷剂回路(例如、专利文献1)。
[0003]这种冷冻装置是将已在工厂制作好的室内机组及室外机组搬入 设置现场后被组装起来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是将室内机组及室外机 组安置在各自的配置位置上。并且,利用连接管道连接这两个机组 从而构成了制冷剂回路。
[0004]还有,在这种冷冻装置中,当连接管道增长时等的情况下,则 在设置现场进行将多个管子连接起来构成连接管道的这一工序。作 为在设置现场将管子连接起来的方法,经常使用的是将硬焊料(hard solder)熔化在管子接合部的缝隙处来对管子之间进行接合的硬焊接 方法。硬焊接特别是在连接管道中使用管时被经常加以应用。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3-314909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5]在此,当进行硬焊接时,为了熔化硬焊料而利用燃气燃烧器(gas burner)等对管子的接合部进行加热。一旦对管子的接合部进行加热, 则被加热了的部分和其周围将形成高温,如果在其周围存在气的 话则形成了高温的部分的表面氧化,从而在此处形成了氧化物。并 且,在所组装的冷冻装置中一旦氧化物附着在连接管道的内面时, 由于制冷剂的流动氧化物被剥离下来将成为压缩机发生故障和膨胀 出现制冷剂泄漏等问题的原因。
[0006]因此,以往在硬焊接时进行了向管子中送入氮气的所谓氮气置 换作业,使得管子的内面没有发生氧化。然而,当每次在各接合部 进行硬焊接时都有必要进行该氮气置换,而且还伴随有氮气罐等器 材的搬运工作,所以是非常繁琐的作业。由此,在使用了将多个管 子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连接管道的冷冻装置的组装中,构成连接管道 的工序变得非常费事。特别是当冷冻装置包括多个室内机组时以及 连接管道很长时,则必须反复多次地进行硬焊接和氮气置换,因此 需要耗费很多劳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制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使用了通过硬焊接将多个管子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连接管道的冷冻装 置的简单的组装方法。(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8]第一发明是以包括具有压缩机(21)及热源侧热交换器(24)的热 源侧回路(11)、和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利用侧回路(12)的冷冻 装置的组装方法来作为发明的对象。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 管道构成工序、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连接管道清洗工序;该连接 管道构成工序是通过硬焊接将多个管子(46、46、......)连接起来构 成连接管道(45);该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是利用上述连接管道(45) 将上述热源侧回路(11)和上述利用侧回路(12)连接起来构成制冷剂 回路(10);该连接管道清洗工序是在上述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结束 后启动上述压缩机(21)使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从而 将在上述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产生且附着在上述连接管道(45)内的 氧化物剥离下来,并在上述热源侧回路(11)中的压缩机(21)的上游捕 集已脱落的氧化物。
[0009]第二发明是在上述第一发明的基础上发明的,其特征在于:在 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用仅在该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有制冷 剂通过的捕集用部件(40)对氧化物进行捕集。
[0010]第三发明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发明的基础上发明的,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 中以紊流状态进行循环。
[0011]第四发明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发明中的任意一个发明的基础上 发明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制冷剂按照 下记方式进行循环,即从上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制冷剂按照上述 热源侧热交换器(24)、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顺序流过上述制冷 剂回路(10)后返回到该压缩机(21)中。
[0012]-作用-第一发明中,在上述连接管道构成工序里通过硬焊接将多个管 子(46、46、......)连接起来,构成了连接管道(45)。在该发明中,当 通过硬焊接使管子(46、46)之间连接在一起时,与以往不同没有进 行向管子(46、46)中送入氮气的氮气置换。由此,在硬焊接时一旦 管子(46)被加热则该管子(46)的内面氧化,因而所构成的连接管道(4 5)的内面成为附着有氧化物的状态。并且,在此发明中当上述制冷 剂回路构成工序结束后将进行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在该连接管 道清洗工序中,压缩机(21)进行运转,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 环。一旦制冷剂流经连接管道(45)则切力(shearing force)作用于附着 在该连接管道(45)的内面的氧化物上,所以氧化物被剥离下来。已 脱落的氧化物被制冷剂冲走后在上述热源侧回路(11)中的压缩机(21) 的上游被捕集。
[0013]在第二发明中,为捕集氧化物使用了上述捕集用部件(40)。该捕 集用部件(40)仅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有制冷剂通过。因此, 一旦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则制冷剂不流经捕集用部件(40)。
[0014]第三发明中,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里,制冷剂在制冷剂回 路(10)中以紊流状态进行循环。为了使制冷剂的流动成为紊流状态, 制冷剂的速度必须适当提高。也就是,本发明中在上述连接管道清 洗工序里,以可让制冷剂成为紊流状态的较大流速使制冷剂在制冷 剂回路(10)中进行循环。
[0015]在第四发明中,从压缩机(21)中喷出的气体制冷剂在上述热源侧 热交换器(24)中凝结以后成为液体制冷剂流入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 (33),在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蒸发以后成为气体制冷剂并返回 到上述热源侧回路(11)中。也就是,当制冷剂从热源侧回路(11)向利 用侧回路(12)流动时流经液体侧的连接管道(45a),当制冷剂从利用 侧回路(12)向热源侧回路(11)流动时流经气体侧的连接管道(45b)。一 般来说,因为气体侧的连接管道(45b)比液体侧的连接管道(45a)粗, 所以与液体侧的连接管道(45a)相比在硬焊接时形成了更多的氧化 物。在此发明中,硬焊接时形成了更多氧化物的气体侧的连接管道 (45b)成为制冷剂从利用侧回路(12)向热源侧回路(11)流动的返回侧 的连接管道(45)。(发明的效果)
[0016]在本发明中,虽然上述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在连接管道(45)的内 面附着有氧化物,不过该氧化物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被从连 接管道(45)剥离下来后被进行了捕集。因此,组装后即使启动冷冻 装置(5),在连接管道(45)内也基本上没有附着氧化物,因而没有出 现由于组装时所产生的氧化物而导致的压缩机(21)和膨胀阀(32)等 的故障问题。还有,即使硬焊接部位的数量增加,也只要进行一次 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就可使连接管道(45)内成为基本上没有附着 氧化物的状态,所以并没有出现下记问题,即像进行氮气置换的这 一以往方法那样为了防止由于氧化物所引起的故障而进行的作业的 次数与硬焊接部位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在防止由于组装时形成的 氧化物所导致的冷冻装置(5)的故障于未然的基础上,能够省去硬焊 接时向管子(46、46)中送入氮气的氮气置换作业,从而能够削减组 装冷冻装置(5)所需要的工时。
[0017]还有,根据上述第二发明,一旦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就不 让制冷剂流经上述捕集用部件(40)。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利 用捕集用部件(40)捕集到的氧化物,在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后仍 被确实地保持在该捕集用部件(40)中。因此,在冷冻装置(5)的组装 结束后,能够确实地防止由于该组装时形成的氧化物而导致的压缩 机(21)和膨胀阀(32)等的故障。
[0018]还有,在上述第三发明中,以制冷剂成为紊流状态的这一较大 流速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一旦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 (10)中以紊流状态进行循环,则制冷剂的流动成为伴随有不规则变 动的流动,制冷剂的流速提高同时作用于附着在连接管道(45)上的 氧化物的切力增大。因而,能够剥离更多的氧化物。还有,因为对 已脱落的氧化物进行冲刷的力也增大,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残留 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氧化物的量。因此,能够更加确实地对连接 管道(45)进行清洗。
[0019]还有,根据上述第四发明,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当制 冷剂流向捕集氧化物的热源侧回路(11)时,制冷剂流经形成有很多 氧化物的气体侧的连接管道(45b)。也就是,在连接管道(45)中被剥 离下来的氧化物的大部分是通过利用侧回路(12)后在气体侧的连接 管道(45b)中被剥离下来、直接流入热源侧回路(11)后在压缩机(21) 的上游侧被捕集到的。因此,由于被剥离下来的氧化物的大部分是 在被剥离的位置的附近被捕集到的,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残留在 制冷剂回路(10)中的氧化物的量。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利用实施例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所组装的冷冻 装置的构成略图。图2是连接管道的接合部的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图4是实施例的变形例三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的变形例四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图6是实施例的变形例五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的变形例六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图8是实施例的变形例七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0021]    10    制冷剂回路11    室外回路(热源侧回路)
12    室内回路(利用侧回路)
21    压缩机
24    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
33    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
40    回收容器(捕集用部件)
45    连接管道
46    管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3]《发明的实施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在下文中首先对利用本实 施例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所组装的冷冻装置的构成进行说 明,然后再关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0024] -冷冻装置的构成-图1所表示的是利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所 组装的冷冻装置(5)的构成略图。该冷冻装置(5)被构成为进行室内空 间温度调节的空调机。
[0025]上述冷冻装置(5)包括一台室外机组(20)和三台室内机组(30、30、 30)。还有,室内机组(30)的台数仅为单纯的示例,也可以是一台、 两台或者四台以上。在室外机组(20)中设置有室外回路(11),在各室 内机组(30)中分别设置有室内回路(12)。在该冷冻装置(5)中,利用 连接管道(45)将室外回路(11)和三个室内回路(12、12、12)连接起来 构成制冷剂回路(10)。
[0026]上述连接管道(45)是由液体侧连接管道(45a)和气体侧连接管道 (45b)构成的。气体侧连接管道(45b)的直径较液体侧连接管道(45a) 的直径大。这两个连接管道(45a、45b)是多个管子(46、46、......) 连接起来构成的。管子(46、46)之间如图2所示的那样是通过硬焊 接连接在一起的。硬焊接是在管子(46、46)的接合部的缝隙处熔化 硬焊料来对管子(46、46)之间进行接合的方法。
[0027]三个室内回路(12、12、12)相对于室外回路(11)相互并联连接。 具体来说,连接在室外回路(11)上的连接管道(45)分支为三个后连接 在各室内回路(12)上。在室外回路(11)的两端设置了液体侧隔离阀(c losing valve)(26)和气体侧隔离阀(27)。液体侧连接管道(45a)连接在 液体侧隔离阀(26)上,气体侧连接管道(45b)连接在气体侧隔离阀(27) 上。在各室内回路(12)的两端分别设置了液体侧连接器(31)和气体侧 连接器(34)。液体侧连接管道(45a)连接在各液体侧连接器(31)上,气 体侧连接管道(45b)连接在各气体侧连接器(34)上。
[0028]上述室外机组(20)的室外回路(11)构成热源侧回路。在该室外回 路(11)中,压缩机(21)、油分离器(22)、四通换向阀(23)和室外热交 换器(24)是通过制冷剂管道连接起来的。压缩机(21)是全密封型的涡 旋式压缩机,构成为所谓的高压圆顶型。通过反相器(inverter)向该 压缩机(21)供电。通过使反相器的输出频率产生变化来改变压缩机 达的转数,从而使得压缩机(21)的容量能够变化。室外热交换器 (24)是横向翼片式的翼片管型(fin and tube)热交换器,构成热源侧热 交换器。还有在室外机组(20)上设置有室外扇(24a)。
[0029]在上述室外回路(11)中,压缩机(21)的喷出侧通过油分离器(22) 连接在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一端口(port)上。四通换向阀(23)的第二 端口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24)的一端上。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三端口 通过下文所述的回收容器(40)连接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四通换向 阀(23)的第四端口连接在气体侧隔离阀(27)上。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 4)的另一端通过室外膨胀阀(25)连接在液体侧隔离阀(26)上。
[0030]在上述室外回路(11)中,设置有为了在下文所述的连接管道清洗 工序中捕集氧化物所使用的回收容器(40)。该回收容器(40)形成为密 封状,构成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捕集用部件。流入管(42)和流出管(43) 连接在该回收容器(40)上。流入管(42)连接在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三 端口上。在流入管(42)上设置有流入阀(51)。另一方面,流出管(43) 连接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在流出管(43)上设置有流出阀(52)。还 有,上述流入阀(51)及流出阀(52)构成开关阀。
[0031]上述流入管(42)及上述流出管(43)如图3所示连接在机壳(41)的 上部,并穿透机壳(41)的上壁。流入管(42)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 管部(42a)。并且,该直管部(42a)的下端成为出口端,该出口端位于 机壳(41)内的中央附近。流出管(43)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管部(4 3a)。并且,该直管部(43a)的下端成为入口端,该入口端位于机壳(41) 内的上部。也就是,上述流入管(42)的出口端和上述流出管(43)的入 口端形成为面向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开口、且彼此不相对而是面 向相同的方向。还有,上述流入管(42)的出口端位于比流出管(43) 的入口端更为靠下的位置处。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通过上述流入 管(42)流入到回收容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流入流出管(43)。
[0032]再者,在上述室外回路(11)中设置有绕过回收容器(40)的旁通管 (54)。旁通管(54)的一端连接在流入阀(51)和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三 端口之间,旁通管(54)的另一端连接在流出阀(52)和压缩机(21)的吸 入侧之间。在旁通管(54)上设置有构成开关阀的旁通阀(53)。
[0033]回油管(22a)的一端连接在上述油分离器(22)上。回油管(22a)的 另一端连接在流出阀(52)和压缩机(21)的吸入侧之间的较旁通管(54) 的连接部分更靠下的下游侧。混在气体制冷剂中的从压缩机(21)喷 出的合成油在油分离器(22)被从气体制冷剂中分离出来以后,通过 该回油管(22a)返回到压缩机(21)的吸入侧。
[0034]上述各室内机组(30)的室内回路(12)构成利用侧回路。在各室内 回路(12)中,室内膨胀阀(32)和室内热交换器(33)通过制冷剂管道串 联连接起来。室内热交换器(33)是横向翼片式的翼片管型热交换器, 构成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内膨胀阀(32)是由电子膨胀阀构成的。还 有,在各室内机组(30)中设置有室内风扇(33a)。
[0035]上述制冷剂回路(10)构成为通过四通换向阀(23)的切换来转换 为制冷模式的动作和供暖模式的动作。具体来说,一旦切换成上述 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相连通且其第三端口和第四 端口相连通的状态(图1的实线所表示的状态),在制冷剂回路(10) 中,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成为冷凝器、室内热交换器(33)成为 蒸发器的制冷模式的动作状态下进行循环。还有,一旦切换成上述 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相连通且其第二端口和第三 端口相连通的状态(图1的虚线所表示的状态),在制冷剂回路(10) 中,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成为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33)成为 冷凝器的供暧模式的动作状态下进行循环。
[0036]-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关于上面所述的冷冻装置(5)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还有,下文 所述的冷冻装置(5)的组装方法是在冷冻装置(5)的设置现场进行组 装的方法。一台室外机组(20)和三台室内机组(30、30、30)是在工厂 制成后被搬入设置现场的。
[0037]首先,进行上述两机组(20、30)的设置工序。在该设置工序中, 将搬入的一台室外机组(20)和三台室内机组(30、30、30)分别放置在 规定的配置位置处。
[0038]上述两机组(20、30)的设置工序结束后,进行连接管道构成工序。当连接管道(45)的直径比较大时,例如搬入4m左右的管子(46)后在 设置现场对管子(46、46)之间进行连接。对于该冷冻装置(5)也是如 此,在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一边在设置现场将相邻的管子(46、46) 之间进行连接一边由多个管子(46、46、......)来构成连接管道(45)。 管子(46、46)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硬焊接来进行的。并且,一旦将所 有的管子(46、46、......)连接起来的话则连接管道构成工序结束。 硬焊接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所以当连接管道构成工序结束后连接管 道(45)的内面成为附着有氧化物的状态。再者,因为气体侧连接管 道(45b)的直径比液体侧连接管道(45a)的直径大,所以相较该液体侧 连接管道(45a)而言形成有更多的氧化物。
[0039]一旦上述连接管道构成工序结束,将进行在各室内机组(30)中安 装排管道的工序、用绝热材料覆盖连接管道(45)的工序、相对于 上述两机组(20、30)进行电力布线的工序等。并且,当这些工序结 束后,将进行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在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中,将 液体侧连接管道(45a)的一端连接在室外机组(20)的液体侧隔离阀(2 6)上,将分支为三个的液体侧连接管道(45a)的另一端连接在各室内 机组(30)的液体侧连接器(31)上。还有,将气体侧连接管道(45b)的 一端连接在室外机组(20)的气体侧隔离阀(27)上,将分支为三个的气 体侧连接管道(45b)的另一端连接在各室内机组(30)的气体侧连接器 (34)上。由此,室外回路(11)和三个室内回路(12)被连接管道(45)连 接起来成为闭合回路,构成了制冷剂回路(10)。
[0040]一旦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结束的话,将向制冷剂回路(10)中填充 制冷剂。当向制冷剂回路(10)中填充了制冷剂后,进行气密试验和 抽真空。气密试验是为了检查有无制冷剂泄漏而进行的。抽真空是 为了除去制冷剂回路(10)内的水分和空气而进行的,是在关闭了液 体侧隔离阀(26)和气体侧隔离阀(27)的状态下进行的。一旦抽真空结 束,将打开液体侧隔离阀(26)和气体侧隔离阀(27)进行制冷剂的追加 填充。
[0041]一旦制冷剂的追加填充结束,将进行连接管道清洗工序。在连 接管道清洗工序中,首先打开流入阀(51)及流出阀(52)、并关闭旁通 阀(53)。并且,将四通换向阀(23)切换为图1的实线所表示的状态。 在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在这一状态下启动压缩机(21)。再者,压 缩机(21)的容量被设定为可使制冷剂以紊流状态在制冷剂回路(10) 中进行流动。还有,在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室外膨胀阀(25)及室 内膨胀阀(32)的开度可适当调节。因为四通换向阀(23)成为图1的实 线所示的状态,所以从压缩机(21)喷出的制冷剂按照室外热交换器 (24)、室内热交换器(33)的顺序流过制冷剂回路(10)后返回到该压缩 机(21)中。
[0042]一旦驱动压缩机(21)的话,则被压缩了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2 1)中喷出。所喷出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油分离器(22)流向四通换向阀(2 3)。通过了四通换向阀(23)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4)、并 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凝结。其后,液体制冷剂通过室外膨胀阀 (25)、并经过液体侧隔离阀(26)后流入液体侧连接管道(45a)中。
[0043]在液体侧连接管道(45a)的内面,附着有在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 形成的氧化物。该氧化物被流入到液体侧连接管道(45a)中的液体制 冷剂剥离后被该液体制冷剂冲走。并且,含有氧化物的液体制冷剂 流入各室内机组(30)。在各室内机组(30)中,液体制冷剂通过室内膨 胀阀(32)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3)。在室内热交换器(33)中,液体制冷 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蒸发。已蒸发了的制冷剂与氧化物一起 流入气体侧连接管道(45b)。
[0044]在气体侧连接管道(45b)中附着有在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形成的 氧化物。该氧化物被流入到气体侧连接管道(45b)中的气体制冷剂剥 离并被该气体制冷剂冲走。并且,含有氧化物的气体制冷剂,通过 气体侧隔离阀(27)及四通换向阀(23)后,从流入管(42)流入回收容器 (40)。
[0045]流入回收容器(40)中的包含氧化物的气体制冷剂被喷向该回收 容器(40)的底部。其中的氧化物被存积于回收容器(40)的底部。气体 制冷剂通过流出管(43)从回收容器(40)向制冷剂回路(10)流出后,被 吸入压缩机(21)。
[0046]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进行了所规定的时间。由此,附着在液 体侧连接管道(45a)及气体侧连接管道(45b)的内面的氧化物被不断 剥离下来后回收到回收容器(40)中,从液体侧连接管道(45a)及气体 侧连接管道(45b)中去除了氧化物。
[0047]在连接管道清洗工序结束后,关闭流入阀(51)及流出阀(52),并 打开旁通阀(53)。其后,流入阀(51)及流出阀(52)被常关闭,旁通阀 (53)被常打开。在该状态下,进行作为通常动作的制冷模式的动作 和供暖模式的动作之间的切换。
[0048]-制冷模式、供暖模式-在制冷模式的动作中,四通换向阀(23)成为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 态。从压缩机(21)中喷出的制冷剂,流入油分离器(22),在通过四通 换向阀(23)后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凝结。已 凝结的制冷剂,通过室外膨胀阀(25)、在流过液体侧连接管道(45a) 以后在室内热交换器(33)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此时, 与室内热交换器(33)进行热交换后冷却了的空气被供给到室内。蒸 发了的制冷剂,流过气体侧连接管道(45b),并通过四通换向阀(23) 及旁通管(54)后返回到压缩机(21)的吸入侧。
[0049]另一方面,在供暖模式的动作中,四通换向阀(23)成为图1的虚 线所示的状态。从压缩机(21)中喷出的制冷剂,流入油分离器(22), 在通过四通换向阀(23)及气体侧连接管道(45b)以后在室内热交换器 (33)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凝结。此时,与室内热交换器(33) 进行热交换后变热的空气被供给到室内。已凝结了的制冷剂,流过 液体侧连接管道(45a),在通过室外膨胀阀(25)以后在室外热交换器 (2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已蒸发了的制冷剂通过四通 换向阀(23)及旁通管(54)后返回到压缩机(21)的吸入侧。
[0050]-实施例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上述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在连接管道(45) 的内面附着有氧化物,不过该氧化物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被 从连接管道(45)上剥离下来后被进行了捕集。因此,组装后即使启 动冷冻装置(5),在连接管道(45)内也基本上没有附着氧化物,因而 没有出现由于组装时所产生的氧化物而导致的压缩机(21)和膨胀阀 (32)等的故障问题。还有,即使硬焊接部位的数量增加,也只要进 行一次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就可使连接管道(45)内成为没有附着 氧化物的状态,所以并没有出现下记问题,即像进行氮气置换的这 一以往方法那样为了防止由于氧化物所引起的故障而进行作业的次 数与硬焊接部位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在防止由于组装时形成的氧 化物所导致的冷冻装置(5)的故障于未然的基础上,能够省去硬焊接 时向管子(46、46)中送入氮气的氮气置换作业,从而能够削减组装 冷冻装置(5)所需要的工时。
[0051]还有,根据本实施例,一旦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就不让制 冷剂流经上述回收容器(40)。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利用回收 容器(40)捕集到的氧化物,即使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后在制冷模 式或供暖模式下使该冷冻装置(5)进行运转时,也被确实地保持在该 回收容器(40)中。因此,在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后,能够确实地 防止由于该组装时形成的氧化物而导致的压缩机(21)和膨胀阀(32) 等的故障。
[0052]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以制冷剂成为紊流状态的这一较大流速 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一旦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 中以紊流状态进行循环,则制冷剂的流动成为伴随有不规则变动的 流动,制冷剂的流速提高同时作用于附着在连接管道(45)上的氧化 物的切力增大。由此,能够剥离更多的氧化物。还有,因为对已脱 落的氧化物进行冲刷的力也增大,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残留在制 冷剂回路(10)中的氧化物的量。因此,能够更加确实地对连接管道 (45)进行清洗。
[0053]还有,根据本实施例,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当制冷剂 流向捕集氧化物的室外回路(11)时,制冷剂流经形成有很多氧化物 的气体侧连接管道(45b)。也就是,在连接管道(45)中被剥离下来的 氧化物的大部分是通过各室内回路(12)后在气体侧连接管道(45b)中 被剥离下来、直接流入室外回路(11)后在压缩机(21)的上游侧被捕集 到的。因此,由于被剥离下来的氧化物的大部分是在被剥离的位置 的附近被捕集到的,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残留在制冷剂回路(10) 中的氧化物的量。
[0054]-实施例的变形例一-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有一台压缩机(21),通过调节反相器的输 出频率来设定压缩机(21)的容量。而并不仅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 多台压缩机(21),通过改变所运转的压缩机(21)的台数来设定压缩机 (21)的容量。
[0055]-实施例的变形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捕集用部件使用了回收容器(40),而也可 以使用过滤器(40)。过滤器(40)设置在流入阀(51)和流出阀(52)之间 的制冷剂管道上。在过滤器(40)中,仅在冷冻装置(5)组装过程中的 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时有制冷剂流过。过滤器最好是能够捕捉10  0μm以下的粒子。
[0056]-实施例的变形例三-下面,关于实施例的变形例三进行说明。该变形例三对上述实施 例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入管(42)的配置及形状进行了改变。在图4 中所表示的是该变形例三的回收容器(40)的剖面图。
[0057]具体来说,上述流入管(42)连接在机壳(41)的底部侧面上。上述 流入管(42)具有穿透机壳(41)的侧壁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管部(42 a)。在该直管部(42a)上相连接地形成有在机壳(41)内向上方弯曲的 弯曲部(42b),在该弯曲部(42b)的上端相连接地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 直管部(42c)。还有,在上述直管部(42c)的上端,相连接地形成有向 下方弯曲的弯曲部(42d)。并且,上述弯曲部(42d)的下端成为出口端, 该出口端位于机壳(41)内的中央部。也就是,上述流入管(42)的出口 端形成为面向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开口、且该流入管(42)的出口端 的开口不与流出管(43)的入口端的开口相对而是面向相同的方向。 还有,上述流入管(42)的出口端位于比流出管(43)的入口端更为靠下 的下方。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通过上述流入管(42)后流入回收容 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流入流出管(43)。
[0058]-实施例的变形例四-下面,关于实施例的变形例四进行说明。该变形例四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出管(43)的配置及形状进行了改变。在图 5中所表示的是该变形例四的回收容器(40)的剖面图。
[0059]具体来说,上述流出管(43)连接在机壳(41)的上部侧面上。上述 流出管(43)具有穿透机壳(41)的侧壁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管部(43 a)。再有,在上述直管部(43a)上相连接地形成有在机壳(41)内向上 方弯曲的弯曲部(43b)。并且,上述弯曲部(43b)的上端成为入口端, 该入口端位于机壳(41)内的上部。也就是,上述流出管(43)的入口端 位于比流入管(42)的出口端更为靠上的上方,上述入口端及出口端 的开口形成为不是相对的而是朝向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够确实地 防止通过上述流入管(42)后流入到回收容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流 入流出管(43)。
[0060]-实施例的变形例五-下面,关于实施例的变形例五进行说明。该变形例五对上述变 形例四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入管(42)的配置及形状进行了改变。在 图6中所表示的是该变形例五的回收容器(40)的剖面图。
[0061]具体来说,上述流入管(42)连接在机壳(41)的上部侧面上。上述 流入管(42)具有穿透机壳(41)的侧壁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管部(42 a)。再有,在上述直管部(42a)上相连接地形成有在机壳(41)内向下 方弯曲的弯曲部(42b)。并且,上述弯曲部(42b)的下端成为出口端, 该出口端位于机壳(41)内的中央部。也就是,上述流入管(42)的出口 端位于比流出管(43)的入口端更为靠下的下方,上述出口端及入口 端的开口形成为不是相对的而是朝向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够确实 地防止通过上述流入管(42)后流入到回收容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 流入流出管(43)。
[0062]-实施例的变形例六-下面,关于实施例的变形例六进行说明。该变形例六是将上述 变形例三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出管(43)的配置及形状变更为上述 变形例四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出管(43)的配置及形状。在图7中所 表示的是该变形例六的回收容器(40)的剖面图。
[0063]也就是,上述流出管(43)的入口端位于比流入管(42)的出口端更 为靠上的上方,上述入口端及出口端的开口形成为不是相对的而是 朝向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通过上述流入管(42)后流 入到回收容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流入流出管(43)。
[0064]-实施例的变形例七-下面,关于实施例的变形例七进行说明。该变形例七是将上述 变形例三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入管(42)的配置及形状变更为上述 变形例五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入管(42)的配置及形状。在图8中所 表示的是该变形例七的回收容器(40)的剖面图。
[0065]也就是,上述流出管(43)的入口端位于比流入管(42)的出口端更 为靠上的上方,上述入口端及出口端的开口形成为不是相对的而是 朝向相同的方向。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通过上述流入管(42)后流 入到回收容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流入流出管(43)。
[0066]再者,上述实施例是实质上理想的示例,但并没有意图对本发 明、本发明的适用物或者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67]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对于使用了通过硬焊接将多个管 子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连接管道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是有用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