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热源单元及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

申请号 CN200680001260.4 申请日 2006-04-26 公开(公告)号 CN101069047A 公开(公告)日 2007-11-07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水谷和秀; 小岛明治; 松冈慎也; 高沟哲朗; 大仓悟;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在将分体式 空调 装置的已设制冷剂配管沿用来更新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时、能尽早地使残留在已设制冷剂配管中的酸成分无害化的构成及更新方法。空调装置(101)是将构成已设的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连接配管(6、7)作为已设制冷剂配管沿用、对构成已设的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的室内单元(4、5)及室外单元(2)进行更新而构成的空调装置,包括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和设置在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中的混合器(191)。在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中封入有冷冻机油和工作制冷剂,该冷冻机油包含用于使制冷剂连接配管(6、7)中残留的酸成分无害化的酸捕捉剂。混合器(191)在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的制冷循环运转中使酸成分与酸捕捉剂混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装置(101),是将构成已设的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配管 (6、7)作为已设制冷剂配管沿用、对构成所述已设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 (10)的设备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更新而构成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包含压缩机(121)、热源侧热交换器(123)、 膨胀机构(124、141、151)、利用侧热交换器(142、152)及所述已设制冷 剂配管,封入有冷冻机油和工作制冷剂,该冷冻机油包含用于使所述已设制冷 剂配管中残留的酸成分无害化的酸捕捉剂;以及
混合器(191),设置在所述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中,在所述更新后的制 冷剂回路的制冷循环运转中使所述酸成分与所述酸捕捉剂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191) 设置成使在所述压缩机(121)的吸入管内流动的工作制冷剂通过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191) 可积存冷冻机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191) 通过从所述压缩机(121)的吸入管分出的导入管(192)和在分出所述导入管 的位置的下游侧位置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管分出的导出管(193)与所述压缩 机的吸入管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10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121) 的吸入管上,在分出所述导入管(192)的位置与分出所述导出管(193)的位 置之间设置有可截断工作制冷剂的流动的吸入管侧开闭机构(130a)。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01),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混合器(191)上连接有用于使内部积存的冷冻机油返回所述压缩机(121) 的吸入管的油导出管(19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10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导出管 (194)上设置有可截断所述混合器(191)内积存的冷冻机油返回所述压缩机 (121)的吸入管的流动的油导出管侧开闭机构(194b)。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01),其特征在于,包 含所述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在所述制冷循环运转开始前封入所述混合器(191) 内。
9、一种热源单元(102),是将构成已设的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配管 (6、7)作为已设制冷剂配管沿用、对构成所述已设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 (10)的设备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更新而构成的空调装置所使用的热源单元,其 特征在于,包括:
热源侧制冷剂回路(110c),包含压缩机(121)及热源侧热交换器(123), 封入有冷冻机油和工作制冷剂,该冷冻机油包含用于使所述已设制冷剂配管中 残留的酸成分无害化的酸捕捉剂;以及
混合器(191),设置在所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中,在构成包含所述已设 制冷剂配管及所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的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后的制冷循环运 转中使所述酸成分与所述酸捕捉剂混合。
10、一种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是将构成具有蒸气压缩式制冷剂回路的已 设的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配管(6、7)作为已设制冷剂配管沿用、对构成 所述已设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10)的设备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更新的空调 装置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收步骤(S1),从所述已设的空调装置回收包含冷冻机油的工作 制冷剂;
设备更新步骤(S2),对构成所述已设的空调装置的设备的至少一部分进 行更新,构成封入有包含用于使所述已设制冷剂配管中残留的酸成分无害化的 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和工作制冷剂的更新后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剂回路(110), 且在所述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中设置使所述酸成分与所述酸捕捉剂混合的混 合器(191);以及
试运转步骤(S3),进行所述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循环运转使工作 制冷剂通过所述混合器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试 运转步骤(S3)中,在所述混合器(191)内通过积存冷冻机油来使所述酸成 分与所述酸捕捉剂混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试 运转步骤(S3)结束时,使积存在所述混合器(191)内的冷冻机油返回所述 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内。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所述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在所述试运转步骤(S3)前封入所述混合器(191) 内。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热源单元及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空调装置的一例,有用于进行大厦等的空气调和的空调装置。 这种空调装置主要包括:具有压缩机及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单元、具有利用 侧热交换器的利用单元、以及用于连接这些单元间的气态制冷剂配管及液态制 冷剂配管。
在这种空调装置中,在进行已建大厦等的空调装置的更新工程时,为了缩 短工期及降低成本,有时会沿用连接热源单元和利用单元的气态制冷剂配管和 液态制冷剂配管(以下称为已设制冷剂配管)。
但是,在空调装置的更新工程中沿用的已设制冷剂配管内,在更新前的空 调装置的运转中因工作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劣化等产生的酸成分和在更新工 程的作业中由从外部侵入的分引起的酸成分会以混入更新前的空调装置所 使用的冷冻机油(以下称为已有冷冻机油)中的状态残留。在更新后的空调装 置中,这种酸成分会使封入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工作制冷剂和冷冻机油劣 化等,从而会使以压缩机为代表的构成空调装置的设备的可靠性受损,所以需 要在进行通常的空调运转之前的试运转时除去酸成分。
对此,可以考虑在空调装置设置在现场后或进行维护后的试运转时,在制 冷剂回路中设置干燥器,通过进行制冷循环运转来捕捉并除去从外部侵入制冷 剂回路内的水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发明内容

在使用上述干燥器的方法中,因为能除去作为酸成分的产生源的水分,所 以可抑制酸成分的产生。但是,即使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沿用已设制冷剂配管来 更新空调装置的场合,也不能除去已设制冷剂配管中残留的在已设的空调装置 的运转中产生的酸成分和在更新工程的作业中因从外部侵入的水分而产生的 酸成分,在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内不能抑制酸成分引起的工作制冷剂和冷冻机 油的劣化。
另外,也想到预先使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所使用的冷冻机油中含有酸捕捉 剂,对更新后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内的酸成分进行无害化,以抑制更新后 的制冷剂回路内的酸成分引起的工作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劣化,但能加入的可 含在冷冻机油中的酸捕捉剂的量也是有限度的,另外,若仅使冷冻机油中含有 酸捕捉剂,则在该制冷剂回路内使酸成分与酸捕捉剂反应需要时间,因此,存 在不能较早地抑制工作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劣化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将分体式空调装置的已设制冷 剂配管沿用来更新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时、能尽早地使残留在已设制冷剂配管 中的酸成分无害化的构成及更新方法。
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将构成已设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配管作为已设制 冷剂配管沿用、对构成已设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设备的至少一部分进行 更新而构成的空调装置,包括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和混合器。更新后的制冷剂 回路包含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利用侧热交换器及已设制冷剂 配管,封入有冷冻机油和工作制冷剂,该冷冻机油包含用于使已设制冷剂配管 中残留的酸成分无害化的酸捕捉剂。混合器设置在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中,在 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循环运转中使酸成分与酸捕捉剂混合。
在该空调装置中,由于在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中设置有使酸成分与酸捕捉 剂混合的混合器,所以在制冷循环运转中可促进酸成分与酸捕捉剂的反应,从 而能使残留在已设制冷剂配管中的酸成分尽早地无害化。
第二发明的空调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混合器设置成使 在压缩机的吸入管内流动的工作制冷剂通过内部。
在该空调装置中,由于混合器设置成内部供在压缩机的吸入管内流动的工 作制冷剂通过,所以能在工作制冷剂因制冷循环运转而吸入压缩机之前使酸成 分与酸捕捉剂混合,从而可抑制酸成分向压缩机内流入。
第三发明的空调装置,在第二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混合器可积存冷 冻机油。
在该空调装置中,由于混合器内可积存冷冻机油,所以与工作制冷剂一起 导入混合器内的冷冻机油中含有的酸成分与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的接触 时间变长,可促进酸成分与酸捕捉剂的混合。
第四发明的空调装置,在第三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混合器通过导入 管和导出管与压缩机的吸入管连接。导入管是从压缩机的吸入管分出的。导出 管是在分出导入管的位置的下游侧位置从压缩机的吸入管分出的。
在该空调装置中,由于混合器通过导入管和导出管与压缩机的吸入管连 接,因此,可将在压缩机的吸入管内流动的工作制冷剂旁通压缩机的吸入管的 一部分地导入混合器内,并使其重新返回压缩机的吸入管内。
第五发明的空调装置,在第四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压缩机的吸入 管上,在分出导入管的位置与分出导出管的位置之间设置有可截断工作制冷剂 的流动的吸入管侧开闭机构。
在该空调装置中,由于在吸入管上设置有吸入管侧开闭机构,所以可将在 压缩机的吸入管内流动的全部工作制冷剂导入混合器内,并使其重新返回压缩 机的吸入管内。
第六发明的空调装置,在第三发明至第五发明中任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 础上,在混合器上连接有用于使内部积存的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的吸入管的油 导出管。
在该空调装置中,设置有用于使混合器内积存的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的吸 入管的油导出管,在混合器内,可使酸成分与酸捕捉剂混合、反应而无害化后 的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的吸入管内,因此可进一步抑制酸成分流入压缩机内。
第七发明的空调装置,在第六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油导出管上设 置有可截断混合器内积存的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的吸入管的流动的油导出管 侧开闭机构。
在该空调装置中,由于在油导出管上设置有油导出管侧开闭机构,所以混 合器内的酸成分与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的接触时间变长,可进一步促进酸 成分与酸捕捉剂的混合,在混合结束后,可使冷冻机油迅速地返回压缩机的吸 入管内。
第八发明的空调装置,在第三发明至第七发明中任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 础上,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在制冷循环运转开始前封入混合器内。
在该空调装置中,由于在更新后的制冷循环运转开始前将包含酸捕捉剂的 冷冻机油封入混合器内,所以能使制冷循环运转刚开始后与工作制冷剂一起流 入混合器内的冷冻机油中含有的酸成分尽早且可靠地与酸捕捉剂混合。
第九发明的热源单元,是将构成已设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配管作为已设制 冷剂配管沿用、对构成已设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设备中的至少一部分进 行更新而构成的空调装置所使用的热源单元,包括热源侧制冷剂回路和混合 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包含压缩机及热源侧热交换器,封入有冷冻机油和工作 制冷剂,该冷冻机油包含用于使已设制冷剂配管中残留的酸成分无害化的酸捕 捉剂。混合器设置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中,在构成包含已设制冷剂配管及热源 侧制冷剂回路的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后的制冷循环运转中使酸成分与酸捕捉 剂混合。
在热源单元中,由于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中设置有使酸成分与酸捕捉剂混 合的混合器,所以在构成包含已设制冷剂配管及热源侧制冷剂回路的更新后的 制冷剂回路后的制冷循环运转中可促进酸成分与酸捕捉剂的反应,从而能使残 留在已设制冷剂配管中的酸成分尽早地无害化。
第十发明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是将构成具有蒸气压缩式制冷剂回路的 已设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配管作为已设制冷剂配管沿用、对构成已设的空调装 置的制冷剂回路的设备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更新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包括制 冷剂回收步骤、设备更新步骤及试运转步骤。在制冷剂回收步骤中,从已设的 空调装置回收包含冷冻机油的工作制冷剂。在设备更新步骤中,对构成已设的 空调装置的设备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更新,构成封入有包含用于使已设制冷剂配 管中残留的酸成分无害化的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和工作制冷剂的更新后的蒸 气压缩式制冷剂回路,且在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中设置使酸成分与酸捕捉剂混 合的混合器。在试运转步骤中,进行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循环运转使工 作制冷剂通过混合器内。
在该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中,在试运转步骤中通过设在更新后的制冷剂回 路中的混合器,可促进在制冷剂回收步骤后残留在已设制冷剂配管中的酸成分 与在设备更新步骤中与工作制冷剂及冷冻机油一起封入的酸捕捉剂的反应,从 而能使残留在已设制冷剂配管中的酸成分尽早地无害化。
第十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在第十发明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的 基础上,在试运转步骤中,在混合器内通过积存冷冻机油来使酸成分与酸捕捉 剂混合。
在该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中,由于混合器内可积存冷冻机油,所以与工作 制冷剂一起导入混合器内的冷冻机油中含有的酸成分与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 机油的接触时间变长,可促进酸成分与酸捕捉剂的混合。
第十二发明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在第十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 的基础上,在试运转步骤结束时,使积存在混合器内的冷冻机油返回更新后的 制冷剂回路内。
在该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中,在混合器内的酸成分与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 机油的混合结束后,能使冷冻机油迅速地返回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内。
第十三发明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在第十一发明或第十二发明的空调装 置的更新方法的基础上,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在试运转步骤前封入混合器 内。
在该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中,由于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在试运转步骤 前封入混合器内,所以能使在试运转步骤中的制冷循环运转刚开始后与工作制 冷剂一起流入混合器内的冷冻机油中含有的酸成分尽早且可靠地与酸捕捉剂 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已设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更新后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4是混合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变形例2的更新后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符号说明)
1    空调装置(已设的空调装置)
6    液态制冷剂连接配管(已设制冷剂配管)
7    气态制冷剂连接配管(已设制冷剂配管)
10   制冷剂回路(已设的制冷剂回路)
101  空调装置(更新后的空调装置)
102  室外单元(热源单元)
110  制冷剂回路(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
110c 室外侧制冷剂回路(热源侧制冷剂回路)
121  压缩机
123  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
124  室外膨胀(膨胀机构)
130a 吸入管侧开闭阀(吸入管侧开闭机构)
141、151    室内膨胀阀(膨胀机构)
142、152    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
191  混合器
192  导入管
193  导出管
194  油导出管
194b 油导出管侧开闭阀(油导出管侧开闭机构)
S1   制冷剂回收步骤
S2   设备更新步骤
S3   试运转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1)已设的空调装置的构成
<整体构成>
图1是已设的空调装置1的概略构成图。已设的空调装置1是用于进行大 厦等建筑物内的制冷、取暖等空气调和的装置,包括:一台作为热源单元的室 外单元2、与该室外单元2并联连接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台)作为利用 单元的室内单元4、5、用于连接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4、5的液态制冷剂连 接配管6及气态制冷剂连接配管7。并且,热源单元2和利用单元5通过液态 制冷剂连接配管6及气态制冷剂连接配管7连接,从而构成已设的空调装置1 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0。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4、5设置在大厦等建筑物内的各部位。室内单元4、5通过液态 制冷剂连接配管6及气态制冷剂连接配管7与室外单元2连接,分别构成作为 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即利用侧制冷剂回路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10b。
下面对室内单元4、5的构成进行说明。因为室内单元4与室内单元5的 构成相同,故在此仅说明室内单元4的构成,对于室内单元5的构成,取代表 示室内单元4各部分的40至50范围内的元件符号,而分别标记50至60范围 内的元件符号,省略各部分的说明。
如上所述,室内单元4主要包括构成制冷剂回路10一部分的室内侧制冷 剂回路10a(在室内单元5中为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b)。该室内侧制冷剂回 路10a主要包括作为利用侧膨胀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1和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 的室内热交换器42。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膨胀阀41是为了调节在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内流 动的工作制冷剂的流量等而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的电动膨胀阀。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热交换器42是由传热管和大量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 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工作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来 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在取暖运转时作为工作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来对 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单元4具有向单元内吸入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作 为供给空气向室内供给的室内扇43,可使室内空气与流经室内热交换器42 的工作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室内风扇43是可改变向室内热交换器42供给的空 气的流量的风扇,在本实施例中,是由直流风扇电动机构成的电动机43a驱动 的离心风扇或多叶片风扇等。
另外,在室内单元4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设 置有用于检测液体状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工作制冷剂的温度的液体侧温度传 感器44。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气体状态或气液两相状 态的工作制冷剂的温度的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在室内单元4的室内空气的吸 入口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流入单元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46。在 本实施例中,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及室内温度传感器 46由热敏电阻构成。另外,室内单元4具有控制构成室内单元4的各部分的动 作的室内侧控制部47。并且,室内侧控制部47具有为了控制室内单元4而设 置的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等,从而可与用于个别操作室内单元4的遥控器(未 图示)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或者与热源单元2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 交换。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在大厦等建筑物的屋顶上等。室外单元2通过液态制冷剂 连接配管6及气态制冷剂连接配管7与室内单元4、5连接,构成作为制冷剂 回路10的一部分即热源侧制冷剂回路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
下面对室外单元2的构成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室外单元2主要包括构成 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 主要包括: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 23、作为热源侧膨胀机构的室外膨胀阀24、蓄存器25、液体侧开闭阀36、气 体侧开闭阀37。
压缩机21是运转负载量可变的压缩机,在本实施例中,是由变频器控制 的电动机21a进行驱动的容积式压缩机。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21仅为一台, 但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室内单元的连接台数等并联连接两台以上的压缩机。
四通切换阀22是用于切换工作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在进行制冷运转 时,该四通切换阀22为了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的工 作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且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 23中被冷凝的工作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而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 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且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气态制冷剂连接配管7 侧(参照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实线),在进行取暖运转时,该四通切换阀 22为了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作为在压缩机21中压缩的工作制冷剂的冷凝器 发挥作用、且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中冷凝的工作制 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而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气态制冷剂连接配管7 侧、且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参照图1的四通 切换阀22的虚线)。
在本实施例中,室外热交换器23是由传热管和大量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 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工作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 在取暖运转时作为工作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3 的气体侧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液体侧与液态制冷剂连接配管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室外单元2具有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单元内并向室外热交 换器23供给、然后向室外排出的室外风扇27,可使室外空气与流经室外热交 换器23的工作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该室外风扇27是可改变向室外热交换器23 供给的空气流量的风扇,在本实施例中,是由直流风扇电动机27a驱动的螺旋 桨式风扇。
在本实施例中,室外膨胀阀24是为了调节在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a内流 动的工作制冷剂的流量等而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的电动膨胀阀。
蓄存器25连接在室外膨胀阀24与液体侧开闭阀36之间,是可根据室内 单元4、5的运转负荷积存制冷剂回路10内产生的剩余制冷剂的容器。
液体侧开闭阀36及气体侧开闭阀37是设置在与外部的设备、配管(具体 而言为液态制冷剂连接配管6及气态制冷剂连接配管7)连接的连接口上的阀。 液体侧开闭阀36与蓄存器25连接。气体侧开闭阀37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
另外,在室外单元2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室外单元2包括:检 测压缩机21的吸入压的吸入压力传感器28;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的排 出压力传感器29;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温度的吸入温度传感器32;以及检测 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的排出温度传感器33。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设置 有检测液体状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工作制冷剂的温度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1。 在室外单元2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设置有检测流入单元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 的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34。另外,室外单元2具有控制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部 分的动作的室外侧控制部35。并且,室外侧控制部35具有为了控制室外单元 2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和控制电动机21a的变频回路等,从而与室内 单元4、5的室内侧控制部47、57之间可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即,由室内 侧控制部47、57和室外侧控制部35构成进行整个空调装置1的运转控制的控 制部8。控制部8被连接成可接受各种传感器28、29、31~34、44~46、54~ 56的检测信号,且被连接成可根据这些检测信号等控制各种设备及阀21、22、 24、27a、41、43a、51、53a。
<制冷剂连接配管>
液态制冷剂连接配管6及气态制冷剂连接配管7是用于连接室外单元2 与室内单元5的制冷剂配管,其大部分都配置在建筑物内的墙壁里或天花板里。 并且,在进行后述的空调装置1的更新时,作为已设制冷剂配管沿用。
如上所述,连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10b、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制 冷剂连接配管6、7来构成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本实施例的空 调装置1可通过由室内侧控制部47、57和室外侧控制部35构成的控制部8和 四通切换阀22在制冷运转与取暖运转之间切换地进行运转,且可根据各室内 单元4、5的运转负荷进行室外单元2及室内单元4、5的各设备的控制。
(2)已设的空调装置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1对已设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制冷运转>
进行制冷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2处于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 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内热交 换器42、52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另外,室外膨胀阀24、液体侧开闭阀36、 气体侧开闭阀37打开。
在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下,当起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7及室内风 扇43、53时,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内而压缩成为高压气态 的工作制冷剂。然后,高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被送往室外 热交换器23,与室外风扇27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而冷凝成为高压液 态的工作制冷剂。
接着,该高压液态的工作制冷剂经由室外膨胀阀24被送往蓄存器25,在 蓄存器25内临时积存后,经由液体侧开闭阀36及液态制冷剂连接配管6被送 往室内单元4、5。在此,根据室内单元4、5的运转负荷,例如在室内单元4、 5中一方的运转负荷较小或停止时、或者室内单元4、5双方的运转负荷都较小 时等制冷剂回路10内产生剩余制冷剂时,在蓄存器25中积存该剩余制冷剂。
输送到室内单元4、5的高压液态的工作制冷剂由为调节流经室内热交换 器42、52的工作制冷剂的流量等而进行开度调节的室内侧膨胀阀41、51减压 后成为低压气液两相状态的工作制冷剂,并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42、52,在室 内热交换器42、52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而蒸发成为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 剂。
该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接配管7被送往室外单元2, 并经由气体侧开闭阀37及四通切换阀22被重新吸入压缩机21内。
<取暖运转>
进行取暖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2处于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 21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 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另外,室外膨胀阀24、液体侧开闭阀36、 气体侧开闭阀37打开。
在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下,当起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7及室内风 扇43、53时,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内而压缩成为高压气态 的工作制冷剂,然后经由四通切换阀22、气体侧开闭阀37及气态制冷剂连接 配管7被送往室内单元4、5。
接着,输送到室内单元4、5的高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42、 52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而冷凝成为高压液态的工作制冷剂,然后由为调 节流经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工作制冷剂的流量等而进行开度调节的室内膨 胀阀41、51减压而成为低压气液两相状态的工作制冷剂。
该低压气液两相状态的工作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接配管6被送往室 外单元2,并经由液体侧开闭阀36流入蓄存器25中。流入蓄存器25中的工作 制冷剂在临时积存在蓄存器25内后,经由室外膨胀阀24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 在此,根据室内单元4、5的运转负荷,例如在室内单元4、5中一方的运转负 荷较小或停止时、或者室内单元4、5双方的运转负荷都较小时等制冷剂回路 10内产生剩余制冷剂量时,在蓄存器25中积存该剩余制冷剂。接着,流入室 外热交换器23的低压气液两相状态的工作制冷剂与室外风扇27供给的室外空 气进行热交换后而冷凝成为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并经由四通切换阀22被 重新吸入压缩机21内。
另外,在上述的制冷运转和取暖运转中,控制部8作为进行包含上述的制 冷运转和取暖运转的通常的制冷循环运转用的通常运转控制装置发挥作用。
(3)已设的空调装置的更新
(A)在已设的空调装置中使用的工作制冷剂及冷冻机油
在已设的空调装置1中,在上述制冷运转和取暖运转等通常的制冷循环运 转中,工作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并且,与工作制冷剂一起封入制 冷剂回路10内的冷冻机油也在与工作制冷剂稍微混合的状态下在制冷剂回路 10内循环。因此,在进行了上述制冷循环运转的已设的空调装置1中,在后述 的更新工程中,对封入制冷剂回路10内的包含冷冻机油的工作制冷剂进行回 收后,在制冷剂回路10内,冷冻机油(以下称为已有冷冻机油)会稍许残留。 在该已有冷冻机油中,混入有在已设的空调装置1的制冷循环运转中因工作制 冷剂和冷冻机油的劣化等而产生的酸成分和在后述的更新工程的作业中因从 外部侵入的水分而引起的酸成分。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已设的空调装置1中作为工作制冷剂使用CFC 系制冷剂或R22等HCFC系制冷剂,作为冷冻机油使用烷基苯和矿物油等。并 且,在作为已设的空调装置1的工作制冷剂使用CFC系制冷剂或R22等HCFC 系制冷剂时,作为酸成分产生盐酸羧酸等。
(B)室内单元及室外单元的更新
下面参照图2及图3对将已设的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连接配管6、7作为 已设制冷剂配管沿用、且将室内单元4、5及室外单元2分别更新为作为利用 单元的室内单元104、105及作为热源单元的室外单元102从而构成空调装置 101的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在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中 使用的工作制冷剂,取代在已设的空调装置1中使用的CFC系制冷剂或R22等 HCFC系制冷剂而变更为R407C、R410A等HFC系制冷剂。另外,伴随着工作制 冷剂的变更,对于冷冻机油也取代作为已有冷冻机油的烷基苯和矿物油等而使 用与HFC系制冷剂的相溶性高的醚油和酯油。在此,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 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的概略构成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装置 的更新方法的顺序的流程图。
<制冷剂回收步骤S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回收已设的空调装置1内的包含已有冷冻机油的工作 制冷剂,进行抽空运转。即,在关闭室外单元2的液体侧开闭阀36的状态下, 进行与上述制冷运转相同的制冷循环运转,从而将包含已有冷冻机油的工作制 冷剂赶入室外单元2内,然后关闭气体侧开闭阀37且结束制冷循环运转,将 包含已有冷冻机油的工作制冷剂回收到室外单元2内。
<设备更新步骤S2>
接着,撤去构成已设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5及室外单元2,然后 设置新设的室内单元104、105及新设的室外单元102,连接到作为已设制冷剂 配管沿用的制冷剂连接配管6、7上,从而构成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的蒸气 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10。
在此,对新设的室内单元104、105及新设的室外单元102的构成进行说 明。
<室内单元>
与已设的室内单元4、5相同,室内单元104、105设置在大厦等建筑物内 的各部位。室内单元104、105分别构成作为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的一部 分即利用侧制冷剂回路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0a、110b。
下面对室内单元104、105的构成进行说明。因为室内单元104与室内单 元105的构成相同,故在此仅说明室内单元104的构成。另外,与已设的室内 单元4相同,室内单元104包括:作为利用侧膨胀阀的室内膨胀阀141、作为 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142、由电动机143a驱动的室内风扇143、液 体侧温度传感器144、气体侧温度传感器145、室内温度传感器146、室内侧控 制部147。这些设备等141~147具有与构成已设的室内单元4的设备等41~ 47相同的用途及功能,故省略各部分的说明。
<室外单元>
与已设的室外单元2相同,室外单元102设置在大厦等建筑物的屋顶上等。 室外单元102构成作为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的一部分即热源侧制冷剂回路 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0c。
下面对室外单元102的构成进行说明。与已设的室外单元2相同,室外单 元102包括:压缩机121、四通切换阀122、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 换器123、作为热源侧膨胀阀的室外膨胀阀124、蓄存器125、液体侧开闭阀 136、气体侧开闭阀137、由电动机127a驱动的室外风扇127、吸入压力传感 器128、排出压力传感器129、吸入温度传感器132、排出温度传感器133、液 体侧温度传感器131、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134、室外侧控制部135。这些设备 等121~125、127~129、131~135具有与构成已设的室外单元2的设备等21~ 25、27~29、31~35相同的用途及功能,故省略各部分的说明。
并且,由室内侧控制部147、157和室外侧控制部135构成进行空调装置 101整体的运转控制的控制部108,在后述的通常运转步骤S4中,作为进行与 已设的空调装置1相同的包含制冷运转和取暖运转的通常的制冷循环运转用的 通常运转控制装置发挥作用。
另外,室外单元102与已设的室外单元2不同,除具有上述构成外,还设 置有混合器191。即,在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具体而言为室外侧制冷剂 回路10c)中设置有混合器191。
混合器191是用于在后述的试运转步骤S3中将残留在作为已设制冷剂配 管的制冷剂连接配管6、7中的酸成分与使这种酸成分无害化的酸捕捉剂混合 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混合器191设置成内部供在压缩机121的吸入管130 内流动的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通过。在此,吸入管130是连接四通切换阀122 和压缩机121的制冷剂配管。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混合器191是图4所示的 纵向型圆筒形状的容器,在内部可积存冷冻机油。混合器191通过从吸入管130 分出的导入管192和在分出有导入管192的位置的下游侧位置从吸入管130分 出的导出管193与吸入管130连接。即,混合器191设置成将吸入管130的一 部分旁路。在此,图4是混合器191的概略剖视图。
导入管192的一部分从混合器191上部插入在混合器191内,其端部延伸 到混合器191的上部空间。即,从吸入管130通过导入管192导入到混合器191 内的工作制冷剂从混合器191的顶部附近导入。并且,在导入管192上设置有 作为导入管侧开闭机构的导入管侧开闭阀192a,该导入管侧开闭阀192a可截 断从吸入管130导入混合器191的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的流动。导入管侧开 闭阀192a在本实施例中由电磁阀构成。
与上述导入管192相同,导出管193的一部分从混合器191上部插入在混 合器191内,其端部延伸到混合器191的顶部附近。即,从混合器191通过导 出管193返回吸入管130的工作制冷剂从混合器191的上部空间导出。并且, 在导出管193的插入在混合器191中的部分的端部上设置有过滤器193a。另外, 在导出管193上设置有作为止回机构的导出管侧止回阀193b,该导出管侧止回 阀193b可容许从混合器191导出的工作制冷剂返回吸入管130的流动,且可 截断从吸入管130流入混合器191的工作制冷剂的流动。
另外,在吸入管130上,在分出导入管192的位置与分出导出管193的位 置之间设置有可截断工作制冷剂的流动的作为吸入管侧开闭机构的吸入管侧 开闭阀130a。吸入管侧开闭阀130a在本实施例中由电磁阀构成。
再者,在混合器191上连接有用于使积存在内部的冷冻机油返回吸入管 130内的油导出管194。油导出管194的一部分从混合器191的侧部插入在混 合器191内,其端部延伸到混合器191的下部空间。另外,油导出管194与导 出管193汇合。具体而言,油导出管194连接在导出管193的导出管侧止回阀 193b的混合器191侧的位置。由此,从混合器191通过油导出管194及导出管 193的一部分返回吸入管130的冷冻机油从混合器191的底部附近导出。并且, 在油导出管194上设置有过滤器194a、以及可截断积存在混合器191内的冷冻 机油返回吸入管130的流动的作为油导出管侧开闭机构的油导出管侧开闭阀 194b。油导出管侧开闭阀194b在本实施例中由电磁阀构成。
并且,与其他的设备和阀相同,上述吸入管侧开闭阀130a、导入管侧开 闭阀192a及油导出管侧开闭阀194b由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的控制部108(具 体而言为室外侧控制部135)控制。
另外,在将室外单元102向设置场所搬运之前,在该室外单元102的室外 侧制冷剂回路110c内封入规定量的作为上述工作制冷剂的R410A及作为冷冻 机油的醚油或酯油。此时,在后述的试运转步骤S3中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中, 向冷冻机油中添加使残留在作为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连接配管6、7中的 酸成分无害化的酸捕捉剂。在此,所谓的无害化是指使酸成分失去导致工作制 冷剂和冷冻机油劣化的能力,作为可进行这种无害化处理的酸捕捉剂可使用与 酸成分进行中和反应等的物质,具体而言为环化合物等。相对于封入的冷冻 机油的重量,酸捕捉剂的添加量在0.01wt%以上、10wt%以下的范围内。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不积存在混合器191内,而是与工作 制冷剂一起封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0c内。
通过将以上的新设的室内单元104、105及新设的室外单元102与作为已 设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连接配管6、7连接,构成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的制 冷剂回路110。在此,沿用的制冷剂连接配管6、7是仅经过了制冷剂回收步骤 S1的状态,因此,其内部仍然残留有包含酸成分的已有冷冻机油。
<试运转步骤S3>
接着,在关闭室外单元102的液体侧开闭阀136及气体侧开闭阀137的状 态下对室内单元104、105及制冷剂连接配管6、7进行抽真空作业。
然后,打开室外单元102的液体侧开闭阀136及气体侧开闭阀137,将预 先封入在室外单元102中的工作制冷剂及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填充到更新 后的空调装置101的整个制冷剂回路110中。另外,在已设的制冷剂连接配管 6、7的配管较长时,若仅是预先封入在室外单元102中的工作制冷剂的量则有 时不能达到所需的制冷剂量,此时可进一步从外部填充工作制冷剂。
接着,进行使残留在制冷剂连接配管6、7中的已有冷冻机油中含有的酸 成分无害化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在此,所谓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是指下述运 转:在包含制冷运转和取暖运转的通常的制冷循环运转(通常运转步骤S4)中, 为了防止在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中沿用的制冷剂连接配管6、7中残留的酸 成分引起封入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中的工作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劣化,而 在通常运转步骤S4之前,在设于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中的混合器191内, 使酸成分与酸捕捉剂混合而进行中和反应等,从而使酸成分无害化。
接着,参照图2及图5对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此,图5 是表示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酸成分无害化运转准备步骤S31中,使混合器191处于可使用状 态。即,使吸入管侧开闭阀130a处于关闭状态,使导入管侧开闭阀192a处于 打开状态。另外,为了能使冷冻机油积存在混合器191内,使油导出管侧开闭 阀194b处于关闭状态。
接着,在制冷循环运转步骤S32中,使混合器191处于可使用状态,进行 与制冷运转相同的制冷循环运转。具体而言,四通切换阀122处于图2的实线 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123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缩 机121的吸入侧与室内热交换器142、152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在室外膨胀 阀124打开的状态下,压缩机121、室外风扇127及室内风扇143、153起动。 于是,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通过吸入管130被吸入压缩机121内而压缩成为 高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然后,高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122被 送往室外热交换器123,与室外风扇127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而冷凝 成为高压液态的工作制冷剂。接着,该高压液态的工作制冷剂经由室外膨胀阀 124被送往蓄存器125,在蓄存器125内临时积存后,经由液体侧开闭阀136 及液态制冷剂连接配管6被送往室内单元104、105。输送到室内单元104、105 的高压液态的工作制冷剂由为调节流经室内热交换器142、152的工作制冷剂 的流量等而进行开度调节的室内侧膨胀阀141、151减压后成为低压气液两相 状态的工作制冷剂,并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142、152,在室内热交换器142、 152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而蒸发成为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该低压气态 的工作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接配管7被送往室外单元102,经由气体侧开 闭阀137及四通切换阀122流入吸入管130内,并通过混合器191被重新吸入 压缩机121内。
在此,在上述酸成分无害化运转准备步骤S31中,由于混合器191处于可 使用状态,所以流入吸入管130的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通过导入管192导入 混合器191中。导入该混合器191的工作制冷剂在通过制冷剂连接配管6、7 时,将包含酸成分的已有冷冻机油从管壁面剥离后推动流动,因此,与包含酸 成分的已有冷冻机油一起导入混合器191内。另外,在该制冷循环运转中,与 更新后的工作制冷剂一起封入的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在制冷剂回路110内 循环,因此,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也与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一起导入混 合器191内。并且,导入混合器191内的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在混合器191 内与包含酸成分的已有冷冻机油及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进行气液分离,并 通过导出管193返回吸入管130内。此时,由于在导出管193上设置有过滤器 193a,所以冷冻机油的飞沫等不易与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一起导出。
另外,与低压气态的工作制冷剂进行了气液分离后的包含酸成分的已有冷 冻机油及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积存在混合器191的下部。由此,导入混合 器191内的已有冷冻机油中含有的酸成分与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的接触时 间变长,可促进酸成分与酸捕捉剂的混合,从而能使酸成分较早且可靠地与酸 捕捉剂反应而无害化。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后述的运转时间计时步骤 S33中经过规定时间之前,油导出管侧开闭阀194b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包含酸 成分的已有冷冻机油和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积存在混合器191的下部的量 逐渐变多。由此,导入混合器191内的已有冷冻机油中含有的酸成分与包含酸 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的接触时间变得更长,可进一步促进酸成分与酸捕捉剂的混 合。
接着,在运转时间计时步骤S33中,当使用上述混合器191的制冷循环运 转的运转时间被判断为经过了规定时间时,进入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结束步骤 S34。
接着,在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结束步骤S34中,按照下述步骤使混合器191 处于不能使用状态。具体而言,使油导出管侧开闭阀194b处于打开状态,在 积存在混合器191内的酸成分与酸捕捉剂的混合结束后使处于酸成分已被无害 化状态的包含已有冷冻机油的冷冻机油返回吸入管130,使吸入管侧开闭阀 130a处于打开状态,使导入管侧开闭阀192a处于关闭状态,进入包含制冷运 转和取暖运转的通常的制冷循环运转。在此,在混合器191的底部积存有通过 工作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一起导入混合器191内的垃圾等固态异物,因此在油导 出管侧开闭阀194b处于打开状态时,这种固态异物会从混合器191内导出, 但由于在油导出管侧开闭阀194b的上游侧设置有过滤器194a,因此吸入管130 中的这种异物不会被输送。
另外,控制部108作为进行上述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用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 控制装置发挥作用。
<通常运转步骤S4>
在通常运转步骤S4中,进行与已设的空调装置1相同的制冷运转和取暖 运转。另外,对于该动作,由于是与上述已设的空调装置1中的制冷运转及取 暖运转相同的动作,所以在已设的空调装置1中的通常运转时的动作的说明中, 不参照图1而参照图2,且改为在除制冷剂连接配管6、7以外的表示各部分的 符号上加100的符号,在此省略其说明。
并且,在这种制冷运转和取暖运转中,在上述的试运转步骤S3(具体而 言为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结束时,包含返回吸入管130内的已有冷冻机油的冷 冻机油在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内循环,但由于残留在制冷剂连接配管6、7 中的酸成分已经被无害化,所以工作制冷剂和冷冻机油不会因来自已设的空调 装置1的酸成分而劣化。
(4)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及更新后的空调装置的特征
本实施例的在沿用已设的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连接配管6、7的情况下更 新为空调装置101的方法及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具有下述特征。
(A)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及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中,在试运转 步骤S3中的作为制冷循环运转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中,通过设在更新后的空 调装置101的制冷剂回路110中的混合器191,可促进在制冷剂回收步骤S1 后残留在作为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连接配管6、7中的已有冷冻机油中含 有的酸成分与在设备更新步骤S2中与工作制冷剂及冷冻机油一起封入的酸捕 捉剂的反应,从而能使残留在制冷剂连接配管6、7中的酸成分尽早地无害化。
(B)
在本实施例的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中,混合器191设置成内部供在压缩 机121的吸入管130内流动的工作制冷剂通过,因此,在酸成分无害化运转中, 能在工作制冷剂吸入压缩机121之前使酸成分与酸捕捉剂混合,从而可抑制酸 成分向压缩机121内流入。
(C)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及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中,可在混合 器191内积存冷冻机油(具体而言为已有冷冻机油及更新后的冷冻机油),因 此,与工作制冷剂一起导入混合器191内的已有冷冻机油中含有的酸成分与包 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的接触时间变长,可促进酸成分与酸捕捉剂的混合。
(D)
在本实施例的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中,混合器191通过导入管192和导 出管193与压缩机121的吸入管130连接,因此,可将在压缩机121的吸入管 130内流动的工作制冷剂旁通压缩机121的吸入管130的一部分地导入混合器 191内,并使其重新返回压缩机121的吸入管130内。
并且,在吸入管130上设置有作为吸入管侧开闭机构的吸入管侧开闭阀 130a,因此,可将在压缩机121的吸入管130内流动的全部工作制冷剂导入混 合器191内,并使其重新返回压缩机121的吸入管130内。
由此,能可靠地抑制酸成分流入压缩机121内。
(E)
在本实施例的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中,设置有用于使积存在混合器191 内的冷冻机油(具体而言为已有冷冻机油及更新后的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121 的吸入管130内的油导出管194,在混合器191内,可使酸成分与酸捕捉剂混 合、反应而无害化后的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121的吸入管130内,因此可进一 步抑制酸成分流入压缩机121内。
(F)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及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中,在试运转 步骤S3结束时(具体而言为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结束步骤 S34),由于在油导出管194上设置有作为油导出管侧开闭机构的油导出管侧 开闭阀194b,所以混合器191内的酸成分与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的接触时 间变长,可进一步促进酸成分与酸捕捉剂的混合,在混合结束后,可使冷冻机 油迅速地返回压缩机121的吸入管130内。
(5)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将室外单元102向设置场所搬运之前,向室外单元 102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0c内封入规定量的工作制冷剂及包含酸捕捉剂的 冷冻机油,但此时,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以不积存在混合器191内的形态 封入。因此,在试运转步骤S3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中,包含酸成分的已有冷 冻机油及包含酸捕捉剂的更新后的冷冻机油逐渐积存在混合器191内,进行酸 成分与酸捕捉剂的混合。
对此,在本变形例的室外单元102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在将室外单元 102向设置场所搬运之前(即试运转步骤S3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开始之前), 封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内的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也封入混合器191内 进行积存。因此,在上述试运转步骤S3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刚开始后,残留 在制冷剂连接配管6、7中的比较多的包含酸成分的已有冷冻机油有与工作制 冷剂一起导入混合器191内的倾向,但此时也能使导入混合器191内的冷冻机 油中含有的酸成分与酸捕捉剂尽早且可靠地混合。
(6)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例中,除了残留在作为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连接配管6、 7中的冷冻机油中含有的酸成分的无害化以外,出于防止在更新后的空调装置 101开始通常的制冷循环运转(即通常运转步骤S4)之后工作制冷剂及冷冻机 油劣化的目的,可以考虑在封入工作制冷剂及冷冻机油时预先添加酸捕捉剂。 此时,通过进行上述试运转步骤S3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在更新后的空调装 置101进行通常的制冷循环运转时可与酸成分反应的酸捕捉剂的量减少。
对此,在本变形例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中,在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结束步骤 S34时,在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10内,进行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的追加 填充,在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进行通常的制冷循环运转时能补充可与酸成分 进行反应的酸捕捉剂。
作为进行这种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的追加填充的构成,例如可以考虑 将图6所示的油调整器196设置在室外单元102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0c内, 在将室外单元102向设置场所搬运之前(即试运转步骤S3的酸成分无害化运 转开始之前),将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也封入混合器191内积存。该油调 整器196是可在内部积存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的容器,通过连通蓄存器 125的上部与油调整器196的上部的加压管197和从蓄存器125的下部向压缩 机121的吸入管130导出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的补充管198与室外侧制冷 剂回路110c连接。在此,在加压管197上设置有可截断工作制冷剂等从蓄存 器125向油调整器196的流动的由电磁阀构成的加压管侧开闭阀197a。另外, 在补充管198上设置有可截断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从油调整器196向吸入 管130的流动的由电磁阀构成的补充管侧开闭阀198a、以及可容许从油调整器 196导出的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流入吸入管130的流动、且可截断工作制 冷剂等从吸入管130流入油调整器196的流动的补充管侧止回阀198b。并且, 与其他的设备和阀相同,加压管侧开闭阀197a及补充管侧开闭阀198a由更新 后的空调装置101的控制部108(具体而言为室外侧控制部135)控制。
由此,在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的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结束步骤S34时,加压管 侧开闭阀197a及补充管侧开闭阀198a为打开状态,积存在油调整器196内的 包含酸捕捉剂的冷冻机油能通过吸入管130补充到制冷剂回路110内,可防止 在更新后的空调装置101进行通常的制冷循环运转时可与酸成分反应的酸捕捉 剂减少。
(7)其他实施例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具体构成并不限定于这些 实施例,可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A)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台数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
(B)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适用于空冷式的空调装置,但本发明也 可适用于水冷式的空调装置和蓄热式的空调装置。
(C)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双方进行更新,但并不限 定于此,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仅对室外单元进行更新的情况。
(D)混合器的形状并不限定为上述实施例那样的纵向型圆筒形状。另外, 与混合器连接的导入管、导出管及油导出管的配置等也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 例。
(E)在上述实施例中,酸成分无害化运转由与制冷运转相同的制冷循环 运转来实施,但也可由与取暖运转相同的制冷循环运转来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的话,可提供一种在将分体式空调装置的已设制冷剂配管沿用 来更新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时、能尽早地使残留在已设制冷剂配管中的酸成分 无害化的构成及更新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236363号公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