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管换热器

申请号 CN201410631957.6 申请日 2014-11-10 公开(公告)号 CN104482692A 公开(公告)日 2015-04-01
申请人 李升;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摘要 本 实施例 涉及一种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 铜 管换热器,包括有翅片单元、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其中翅片单元包括侧 挡板 及若干设置在两 块 侧挡板之间的矩形状薄壁翅片,贯穿于两块侧挡板和矩形状薄壁翅片设施有圆形排孔,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包括第一始端回路分 歧管 、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及若干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包括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及若干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本 发明 提供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在保证换热器换热效能的前提下,能基于多元化冷热源新构造 框架 下实现对热量的调理与分配的新潜在功能,并且使得 机体 具有更紧凑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翅片单元、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其中:
翅片单元包括两挡板及若干矩形状薄壁翅片,其中,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设置在两块侧挡板之间,沿矩形状薄壁翅片的长边方向设置有贯穿于两块侧挡板和矩形状薄壁翅片的一列或数列相互平行的圆形排孔,相邻列上的圆形排孔位置相互错开;
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包括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及若干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其中,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包括一个总始端口和若干个与总始端口连通的始端分歧端口;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包括一个总末端口和若干个与总末端口连通的末端分歧端口;每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包括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长U管,所述第一长U管的两条直管部贯穿插入一组排孔中,相邻第一长U管之间通过第一短U管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迂回状通路,迂回状通路的一端开口与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另一端开口与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末端分歧端口连通;
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包括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及若干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其中,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包括一个总始端口和若干个与总始端口连通的始端分歧端口;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包括一个总末端口和若干个与总末端口连通的末端分歧端口;每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包括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长U管,所述第二长U管的两条直管部贯穿插入一组排孔中,相邻第二长U管之间通过第二短U管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迂回状通路,迂回状通路的一端开口与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另一端开口与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末端分歧端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单元还包括第三换热器回路管系,所述第三换热器回路管系包括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及与之连通的若干条异构管;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包括一个总始端口和若干个与总始终端口连通的始端分歧端口,每条异构管与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所述异构管包括贯穿插入圆形排孔中的直管部,所述直管部上开有数排相互平行且相互错开的长槽孔,所述长槽孔的长边与所述直管部的轴向方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包括分歧主体管,所述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整体设置为总始端口位于分歧主体管的一端,始端分歧端口位于分歧主体管另一端的并列支管端部并侧向旁出,或设置为总始端口位于分歧主体管中部位置,始端分歧端口沿分歧主体管轴向方向等间距侧向旁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成对设置于其中一块侧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及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也成对设置该侧档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均分别包括分歧主管,所述分歧主管上设置有总端口和若干和总端口连通的分歧口,其中总端口从分歧主管一端直接引出,若干分歧口沿分歧主管轴向方向等间距侧向旁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包括花洒头状分歧件和若干连接管,其中,所述花洒头分歧件一侧设置有总末端口,另一侧设置有与总末端口连通的呈圆周发散状的若干分歧孔,所述连接管插入至所述分歧孔中。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成对设置于其中一块侧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及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成对设置于另一块侧挡板的外侧,其中,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包括分歧主管,所述分歧主管上设置有总端口和若干和总端口连通的分歧口,其中总端口从分歧主管一端直接引出,若干分歧口沿分歧主体管轴向方向等间距侧向旁出;所述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包括花洒头状分歧件和若干连接管,其中,所述花洒头分歧件一侧设置有总末端口,另一侧设置有与总末端口连通的呈圆周状发散的若干分歧孔,所述连接管插入至所述分歧孔中。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长边沿重方向设置,由相邻第二长U管之间通过第二短U管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迂回状通路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中,分列于所述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两侧的迂回部为180度迂回弯头,所述迂回弯头设置于与之连接的第二长U管直管段下方的最小距离为
10-15mm。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一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与一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通过各自的第一长U管直管段及第二长U管直管段交错插入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的一列排孔,其中,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长边沿重力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末端分歧端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一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与一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通过各自的第一长U管直管段及第二长U管直管段交错插入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的一列排孔,其中,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长边沿重力方向设置,每个第一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每个第二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一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与一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通过各自的第一长U管直管段及第二长U管直管段交错插入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的一列排孔,其中,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长边沿重力方向设置,每个第一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末端分歧端口连通;每个第二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末端分歧端口连通。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管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热能以热量的方式转移的换能设备,自从二十世纪20年代第一种换热器——板式换热器面世以来,陆续出现了各种形式多样、结构紧凑、传热效果优异的换热器。
[0003] 翅片铜管换热器,是当前空调器或空气源类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通常由翅片、长U管、集气管、分液管几个部分组成;按照翅片上用于穿长U管的孔排列数,通常可分为单排式、双排式、三排式以及三排以上的多排式等多种型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许多应用场合的需求。
[0004] 但是,翅片铜管换热器,尤其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它的制冷换热效能却不尽人意。另外,随着人们生活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即使在夏天,人们也希望可以洗热水澡,但是一边是不断向外界排放废热的空调器在对居室内的空气做制冷降温和除湿处理,一边是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取热量的空气源热水器在对人们日常用的生活热水做加热处理,两台设备的购置成本非常高,使得一大部分家庭徘徊在等待降价的槛外,这并不利于更进一步的推进基于节能减排的全球化降低CO2排放的高阶公益行动;并且空调在夏天制冷时,会排放出大量的废热,这不仅给周围环境造成了热污染,而且白白浪费了大量的热能,不符合现行的环保理念。
[0005] 于是人们开始期盼能有一种既可以制冷,又可以吸收空调废热,同时具有高换热效能的制取生活热水的廉价新型机器的出现,在众多厂商的研发中,一些厂家开始试图将制冷功能和热水功能搭载在一起,如现在市场上的空调热水一体机,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0006] 但是,在这些产品投放市场的同时,人们开始发现同时使用空调制冷和制取生活热水时,一方面,平时的电量消耗是一大笔不小的开支;第二方面,搭载有热泵专用压缩机的机器,受困于高昂的零售价格、5年以上整机有效运转的维保可信赖性、不良的使用体验如偏大的运转噪音等;第三方面,全寿命期内,最佳的综合费效比始终无法有效跨越。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本发明在保证换热器换热效能的前提下,能基于多元化冷热源新构造框架下实现对热量的调 理与分配的新潜在功能,并且使得机体具有更紧凑的结构。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包括有翅片单元、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其中:
[0010] 翅片单元包括两挡板及若干矩形状薄壁翅片,其中,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设置在两块侧挡板之间,沿矩形状薄壁翅片的长边方向设置有贯穿于两块侧挡板和矩形状薄壁翅片的一列或数列相互平行的圆形排孔,相邻列上的圆形排孔位置相互错开。
[0011] 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包括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及若干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其中,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包括一个总始端口和若干个与总始端口连通的始端分歧端口;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包括一个总末端口和若干个与总末端口连通的末端分歧端口;每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包括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长U管,所述第一长U管的两条直管部贯穿插入一组排孔中,相邻第一长U管之间通过第一短U管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迂回状通路,迂回状通路的一端开口与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另一端开口与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末端分歧端口连通。
[0012] 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包括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及若干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其中,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包括一个总始端口和若干个与总始端口连通的始端分歧端口;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包括一个总末端口和若干个与总末端口连通的末端分歧端口;每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包括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长U管,所述第二长U管的两条直管部贯穿插入一组排孔中,相邻第二长U管之间通过第二短U管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迂回状通路,迂回状通路的一端开口与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另一端开口与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末端分歧端口连通。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翅片单元还包括第三换热器回路管系,所述第三换热器回路管系包括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及与之连通的若干条异构管;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包括一个总始端口和若干个与总始终端口连通的始端分歧端口,每条异构管与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所述异构管包括贯穿插入圆形排孔中的直管部,所述直管部上开有数排相互平行且相互错开的长槽孔,所述长槽孔的长边与所述直管部的轴向方向一致。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包括分歧主体管,所述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整体设置为总始端口位于分歧主体管的一端,始端分歧端口位于分歧主体管另一端的并列支管端部 并侧向旁出,或设置为总始端口位于分歧主体管中部位置,始端分歧端口沿分歧主体管轴向方向等间距侧向旁出。
[0015]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成对设置于其中一块侧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及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也成对设置该侧档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均分别包括分歧主管,所述分歧主管上设置有总端口和若干和总端口连通的分歧口,其中总端口从分歧主管一端直接引出,若干分歧口沿分歧主管轴向方向等间距侧向旁出。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包括花洒头状分歧件和若干连接管,其中,所述花洒头分歧件一侧设置有总末端口,另一侧设置有与总末端口连通的呈圆周发散状的若干分歧孔,所述连接管插入至所述分歧孔中。
[0017]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成对设置于其中一块侧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及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成对设置于另一块侧挡板的外侧,其中,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包括分歧主管,所述分歧主管上设置有总端口和若干和总端口连通的分歧口,其中总端口从分歧主管一端直接引出,若干分歧口沿分歧主体管轴向方向等间距侧向旁出;所述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包括花洒头状分歧件和若干连接管,其中,所述花洒头分歧件一侧设置有总末端口,另一侧设置有与总末端口连通的呈圆周状发散的若干分歧孔,所述连接管插入至所述分歧孔中。
[0018]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长边沿重方向设置,由相邻第二长U管之间通过第二短U管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迂回状通路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中,分列于所述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两侧的迂回部为180度迂回弯头,所述迂回弯头设置在与其连接的第二长U管直管段下方的最小距离10mm-15mm处。
[0019]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一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与一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通过各自的第一长U管直管段及第二长U管直管段交错插入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的一列排孔,其中,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长边沿重力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末端分歧端口连通。
[002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一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与一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通过各自的第一长U管直管段及第二长U管直管段交错插入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的一列排孔,其中,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长边沿重力方向设置,每个第一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一始端回 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每个第二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始端分歧端口连通。
[0021]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一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与一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通过各自的第一长U管直管段及第二长U管直管段交错插入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的一列排孔,其中,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长边沿重力方向设置,每个第一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末端分歧端口连通;每个第二分歧回路管系的下部端口与所述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的一个末端分歧端口连通。
[0022]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涉及任一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与任一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通过各自的第一长U管直管段及第二长U管直管段交错布置的三种优选连接方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允许使用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连接方式。
[0023]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24] (1)本发明巧妙地将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与第三换热器回路管系复合在一起,成功地实现了多元化冷热源的新构造框架,继而成功地在换热器中实现对热量的调理与分配的新潜在功能,其具体应用在HVAC&R(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 Refrigeration,供热通与空气调节及制冷)行业内的热泵/空调产品中,其中,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中既可以走冷媒等相变热搬运工质,如实施例1所示;也可以走储能/蓄能性等易流性非相变热搬运工质,如实施例2所示;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中走冷媒等相变热搬运工质;第三换热器回路被构造成开式非闭合构造体,实现了液态工质的管外喷淋等涉及加强型二次浸掠性强制对流冷热转移的潜在功能;这样一体化的设计不仅达成了热泵及空调机组以更高效更稳定运转的现实额外途径,也达成了冷源、热源的多层面获取的途径,而且相应地实现了热能的调理调配功能,并且经相应深化扩展后,也多了一条解决低温区制热不良及除霜不良的可选择性技术途径。
[0025] (2)本设计的第一个对策课题为解决当前市场上小型封闭式单压机在实现空调制冷、空调制热及生活热水三联供的机组时,因当前压缩机及冷媒技术在材料学、机械学领域内存在技术壁垒而无法有效确保机组在高压缩比和超大温度域内实现更长期可靠运行的课题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对策方案。
[0026] (3)本设计的第二个对策课题为有效回收利用家用分体式空调器在夏天制冷时,向环境排放的大量可利用性废热用作制取生活热水,与此同时,由于废热排出量的减少,还可为制冷季节下,对城市热污染的有效抑制做出贡献。
[0027] (4)本发明还通过引入多冷热源的构想路径,打破了当前翅片铜管换热器几乎全部采用 的是干式蒸发技术或半干式蒸发技术的技术界限,本发明将储液式蒸发技术全面搭载到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构造中,以实现提高蒸发器的吸热效果,并且实现整个换热器结构的更紧凑化,更小型化及更轻量化。
[0028] (5)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广,其基于不同目的应用组合,可以构造出单排、双排、多排、单侧、异侧等新规格、新构造的翅片铜管换热器,一方面扩大了换热器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制作成本。
[0029] (6)本发明中还加入了作为回油构件的第二长U管、第二短U管,该设置为翅片铜管换热器将储液式蒸发技术搭载到翅片铜管换热器中提供了可能,有效解决了换热器的积油难回问题,为机组的长期可靠运行提供一种额外技术保障措施。
[0030] 综上,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和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第三换热回路管系一体化复合在具有排孔的若干翅片中的新型换热器不仅提高了换热效能,又将空调排出的废热有效地吸收利用,为节能环保做出贡献,且排布方式多样,应用广泛、翅片铜管换热器的搭载以及回油构件的追加,使得整个换热器结构紧凑,小型轻便。附图说明
[0031]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a是本发明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的变形例一示意图;
[0034] 图2b是本发明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的变形例二示意图;
[0035] 图2c是本发明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的变形例三示意图;
[0036]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第一回路分岐管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0039]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6b是图6a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41] 图6c是图6a中的A-A剖视图。
[0042]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的变形例一结构示意图[0043]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的变形例二结构示意图。
[0044]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安装图示示意图。
[0045] 图9a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6] 图9b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的变形例二示意图。
[0048] 以上图中:
[0049] 100—翅片单元,100a—排孔,101—侧挡板,102—翅片;
[0050] 200—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
[0051] 201—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a—第一总始端口,201b—第一始端分歧端口;
[0052] 202—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a—第一总末端口,202b—第一末端分歧端口;
[0053] 203—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a—第一分歧回路管系一端口,203b—第一分歧回路管系二端口,2031—第一长U管,2032—第一短U管;
[0054] 300—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
[0055] 301—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301a—第二总始端口,301b—第二始端分歧端口;
[0056] 302—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302a—第二总末端口,302b—第二末端分歧端口;
[0057] 303-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a—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一端口,303b—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二端口,303c—迂回弯头,3031—第二长U管,3032—第二短U管;
[0058] 400—第三换热器回路管系,401—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402—异构管,402a—长槽孔;
[0059] 500—分歧主管,500a—总端口,500b—分歧口;
[0060] 600—分歧件,600a—分歧件的总末端口,600b—分歧孔;
[0061] 601—连接管,601a—连接管一端口,601b—连接管二端口;
[0062] 800—分歧主体管,800a—分歧主体管总始端口,800b—分歧主体管始端分歧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可适用于诸如空调、热水器等众多领域,鉴于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下面以用于空调领域为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新型翅片铜管换热器作进一步说明:
[0064] 实施例1
[0065] 参见图1a-图1b,本实施例所述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包括有翅片单元100、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200、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300,其中:
[0066] 翅片单元100包括两块侧挡板101及若干矩形状薄壁翅片102,其中,矩形状薄壁翅片102设置在两块侧挡板101之间,沿矩形状薄壁翅片102的长边方向设置有贯穿于两块侧挡板101和矩形状薄壁翅片102的一列或数列相互平行的圆形排孔100a,相邻列上的圆形排孔100a位置相互错开。
[0067] 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200包括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及若 干组第一分回路管系203,其中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包括一个第一总始端口
201a和若干个与第一总始端口201a连通的第一始端分歧端口201b;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
202包括一个第一总末端口202a和若干个与第一总末端口202a连通的第一末端分歧端口
202b;每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包括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长U管2031,所述第一长U管2031的两条直管部贯穿插入一组排孔100a中,相邻第一长U管2031之间通过第一短U管2032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迂回状通路,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的一端开口203a与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的一个第一始端分歧端口201b连通,另一端开口203b与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的一个第一末端分歧端口202b连通。
[0068] 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300包括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301、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302及若干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其中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301包括一个第二总始端口301a和若干个与第二总始端口301a连通的第二始端分歧端口301b;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
302包括一个第二总末端口302a和若干个与第二总末端口302a连通的第二末端分歧端口
302b;每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包括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长U管3031,所述第二长U管3031的两条直管部贯穿插入一组排孔100a中,相邻第二长U管3031之间通过第二短U管3032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迂回状通路,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一端口
303a与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301的一个第二始端分歧端口301b连通,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二端口303b与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302的一个第二末端分歧端口302b连通。
[0069] 本实施例中,矩形状薄壁翅片102可以是单独一块或由多块拼合成的整体,多块矩形状薄壁翅片102并排放置,贯穿侧挡板101和矩形状薄壁翅片102的排孔100a可以是一列或多列,且同列在有多列排孔100a时,相邻列的排孔100a相互错开,即相邻列中,距离最近的排孔100a之间的中心连线与矩形状薄壁翅片102的短边并不平行,在满足上述特征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矩形状薄壁翅片102与排孔100a的排列组合做更多变形。如图2a-图2c所示的变形例中,图2a所示为矩形状薄壁翅片102与排孔100a组合为单板单列状的示意图;图2b为组合为单板多列状后的示意图;图2c为组合为双板多列状后的示意图。
[0070] 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成对设置于右侧挡板101的外侧(方向以图1a所示为例),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301及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302也设置于右侧挡板101的外侧,本说明书将这种基于该排布方式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称为同侧换热器。参见图3,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包括分歧主管500,所述分歧主管500上设置有总端口500a和若干和总端口500a连通的分歧口500b,如图3,总端口500a从分歧主管500一端直接引出,若干分歧口500b沿分歧主管500轴向方向等间距侧向旁出,该示例中,总端口500a和分歧口500b分别对应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的第一总始端口201a 和第一始端分歧端口201b。
[0071] 进一步地,参见图4,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包括花洒头状分歧件600和若干连接管601,其中,所述花洒头状分歧件600一侧设置有分歧件的总末端口600a,另一侧设置有与分歧件的总末端口600a连通的呈圆周发散状的若干分歧孔600b,所述连接管601的连接管一端口601a插入至所述分歧孔600b中,所述连接管601的连接管二端口601b。在该示例中,分歧件的总末端口600a及连接管二端口601b分别对应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的第一总末端口202a和及第一末端分歧端口202b。
[0072] 应该理解,以上图3-图4的具体实施例并不是对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的结构进行限定,两者的整体结构均可视为相互连通的一个总端口口与和多个分歧口的构件,所以根据需要,两者的具体结构可以互换。
[0073] 参见图5,上述矩形状薄壁翅片102长边沿重力方向设置,由相邻第二长U管3031之间通过第二短U管3032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迂回状通路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0中,分列于所述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两侧的迂回部为180度迂回弯头303c,所述迂回弯头303c设置在与其连接的第二长U管3031直管段下方的最小距离H为10mm-15mm。第二短U管3032可作为一种回油构件,为将翅片铜管换热器搭载到蒸发器中提供了可能,有效解决了换热器的积油难问题,为机组的长期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0074] 参见图6a,本实施例中的翅片单元100还包括第三换热器回路管系400,所述第三换热器回路管系400包括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401及与之连通的若干条异构管402;所述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401包括一个分歧主体管总始端口800a和若干个与分歧主体管总始端口800a连通的分歧主体管始端分歧端口800b,每条异构管402与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401的一个分歧主体管始端分歧端口800b连通;参见图6b-图6c,所述异构管402包括贯穿插入圆形排孔中的直管部,直管部上开有数排相互平行且相互错开的长槽孔402a,所述长槽孔402a的长边与所述直管部的轴向方向一致,所述长槽孔402a均设置于异构管402沿轴截面分开的一侧管体上。
[0075] 参见图7a-图7b,所述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401包括分歧主体管800,基于分歧主体管800,图7a所示实施例中,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401整体设置为分歧主体管总始端口800a位于分歧主体管800的一端,分歧主体管始端分歧端口800b位于分歧主体管800另一端的并列支管端部并侧向旁出,图7b所示变形例中,第三始端回路分歧管401整体设置为分歧主体管总始端口800a位于分歧主体管800中部位置,分歧主体管始端分歧端口800b沿分歧主体管800轴向方向等间距侧向旁出。
[0076] 基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组件及设置,参见图8,一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与一组第二分歧 回路管系303通过各自的第一长U管2031直管段及第二长U管3031直管段交错插入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102的一列排孔100a,其中,矩形状薄壁翅片102长边沿重力方向设置,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的下部端口203a与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的一个第一始端分歧端口201b连通,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下部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一端口303a与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302的一个第二末端分歧端口302b连通。
[0077] 同时,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与一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与矩形状薄壁翅片102的装配中,第一长U管2031直管段及第二长U管3031直管段交错插入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102的一列排孔100a,其中交错可以是顺次交错,也即第一长U管2031直管段及第二长U管3031直管段依此交替插入排孔100a,根据需要,两者的插入方式也可以设置为并非顺次交错连接的方式,不过这些方式的共同特点是,从竖直方向上观察,第一长U管2031直管段及第二长U管3031直管段彼此间杂交叉。
[0078] 此外,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200、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300及第三换热器回路关系400的数量可以视情况进行增删,所有换热器管系均装配于翅片单元100中并型为一体,本实施例中示出的组件数量并不应视为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
[0079] 本实施例的这种同侧型布局,使得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200内的工质与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300内的工质实现的是一种最大化的顺流占主导的具有交叉流特征的混合流,更有利于管内不同工质的热转移。
[0080] 根据需要,图8所示所示结构的连接方式还通过变更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得到以下变形方案:
[0081] 1、在图10所示方案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每个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的下部端口203a与所述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的一个第一始端分歧端口201b连通;每个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下部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一端口303a与所述第二始端回路分歧管301的一个第二始端分歧端口301b连通。
[0082] 2、在图10所示方案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每个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的下部端口203a与所述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的一个第一末端分歧端口202b连通;每个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下部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一端口303a与所述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202的一个第一末端分歧端口202b连通。
[0083] 本实施例公开的新型单排同侧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的翅片铜管换热器中,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200中走诸如纯净水等储能/蓄能性的液态或气态仅靠自身本相显热的改变继而实现热量的搬运和转移,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描述包含对载冷剂或载热剂但并不限于此,比如对相变蓄能剂的支援等;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300中走诸如冷媒等经气液两相间发生相变继而实现 热量的搬运和转移;第三换热器回路管系400中走诸如纯净水等仅靠自身本相显热的改变继而实现热量的搬运和转移,因为此子系统被构造为开式非闭合回路,故而管内可接受涉及加强型二次浸掠性强制对流冷热转移的易流性的气态或液态工质,诸如水和高温废气等。
[0084] 实施例2
[0085]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86] 实施例1公开的换热器为新型单排同侧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的翅片铜管换热器同侧换热器,而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换热器为新型单排异侧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的翅片铜管换热器。
[0087] 具体地说,参见图9a-图9b,本实施例中,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成对设置于翅片单元100左侧侧挡板101的外侧;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成对设置于右侧侧挡板101的外侧,本说明书将这种基于该排布方式的新型多元复合一体化翅片铜管换热器称为异侧型。
[0088] 参见图10,该图的结构为实施例1中图3的变形例,本实施中,所示的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设置为一个总端口500a和3个与总端口500a连通的分歧口500b,所述总端口500a及分歧口500b分别设置于分歧主管500上,其中总端口500a从分歧主管500一端端部直接引出,若干分歧口500b沿分歧主管500轴向方向等间距侧向旁出。
[0089] 所述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设置为一个总端口500b和3个与总端口500a连通的分歧口500b,包括分歧主管,所述设置有总端口500a和若干和总端口500a连通的分歧口500b的分歧主管500,其中总端口500a从分歧主管500一端直接引出,若干分歧口500b沿分歧主管轴向方向等间距侧向旁出。
[0090]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设置为3组,每一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中包含2条第一长U管2031和1条第一短U管2032。
[0091] 一组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与一组所述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通过各自的第一长U管2031直管段及所述第二长U管3031直管段交错插入所述矩形状薄壁翅片102的一列排孔100a。其中,矩形状薄壁翅片102长边沿重力方向设置,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的下部端口203a与所述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的一个第一末端分歧端口202b连通;
[0092] 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下部的第二分歧回路管系一端口303a与所述第二末端回路分歧管302的一个第二总末端口302a连通,其它2组所述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按此法依次连接,使得翅片单元形成由第一分歧回路管系203与第二分歧回路管系303沿重力方向交叉堆叠的形态。
[0093] 本实施例将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的组合与第一始端回路分歧管201及第一末端回路分歧管202的组合分别设置于翅片单元100的两侧,使得第一换 热器回路管系200内的工质与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300内的工质实现最大化的逆流占主导的具有交叉流特征的混合流,使得换热效果最佳,而且使得整个换热器重心在换热器中间,更有利于换热器的安装和当换热器在即使使用过程中的位置排布。
[0094] 本实施例公开的新型单排异侧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的翅片铜管换热器中,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200中走诸如纯净水等储能/蓄能性的液态或气态仅靠自身本相显热的改变继而实现热量的搬运和转移。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描述中第一换热器回路管系200的内部工质仅包含对载冷剂或载热剂,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覆盖的工质绝不限于此,还可以是比如对相变蓄能剂的支援等;第二换热器回路管系300中走诸如冷媒等经气液两相间发生相变继而实现热量的搬运和转移;第三换热器回路管系400中走诸如纯净水等仅靠自身本相显热的改变继而实现热量的搬运和转移,因为此子系统被构造为开式非闭合回路,故而管内可接受易流性的气态或液态工质,诸如水和高温废气等。
[0095]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新型基于多元复合一体化式翅片铜管换热器框架下,对构成要素之翅片本体的外形、排孔形状、列数及多列布置时的组合关系等技术特征作了全面的权利声明;对构成要素之管材的外形,外壁上开设通孔的管系、各类管系的构造形状、连接关系作了全面的权利声明;对本新型换热器的同侧、异侧整体构造作了全面的权利声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是符合以上范畴的基于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声明原则内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比如异构与异形本换热器整体或组成部件的整体或者局部形状,最典型的例子为分段异构异形转移至空调室内机中,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