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

申请号 CN201480054052.5 申请日 2014-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5593615A 公开(公告)日 2016-05-18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汤本孔明;
摘要 本 发明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启动时使制冷剂回路均压化时、防止液体回流的发生的制冷装置。 空调 装置(1)包括制冷剂回路(2),该制冷剂回路(2)将 压缩机 构(11)、室外 热交换器 (13)、第一电动膨胀 阀 (14)、储罐(15)、第二电动膨胀阀(16)及 室内热交换器 (17)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压缩机构(11)是能 力 可变型的。空调装置(1)包括四通切换阀(12)和控制装置(5)。四通切换阀(12)对在制冷剂回路(2)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控制装置(5)对第一电动膨胀阀(14)及第二电动膨胀阀(16)的开闭状态进行控制。在空调装置(1)启动时,控制装置(5)对第一 电动阀 (14)及第二电动阀(16)中的哪一个是位于制冷剂回路(2)的高压部的高压侧电动阀进行判断,并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冷装置(1),包括制冷剂回路(2),该制冷剂回路(2)将压缩机构(11)、第一热交换器(13)、第一电动(14)、储罐(15)、第二电动阀(16)及第二热交换器(17)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压缩机构(11)是能可变型的,
所述制冷装置(1)的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机构(12),该切换机构(12)对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5),该控制部(5)对所述第一电动阀及所述第二电动阀的开闭状态进行控制,在所述制冷装置启动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电动阀及所述第二电动阀中的哪一个是位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高压部的高压侧电动阀进行判断,并将所述高压侧电动阀全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装置启动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切换机构的状态对所述第一电动阀及所述第二电动阀中的哪一个是所述高压侧电动阀进行判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装置启动前,所述第一电动阀及所述第二电动阀处于关闭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装置启动时,所述控制部使位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低压部的低压侧电动阀处于关闭的状态,直至所述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为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装置启动时,在将所述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所述控制部逐渐打开所述低压侧电动阀。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装置启动时,在所述压缩机构的能力开始增加之后,所述控制部打开所述高压侧电动阀。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体喷射流路(18),该气体喷射流路(18)将所述储罐和所述压缩机构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以及
气体喷射阀(19),该气体喷射阀(19)设于所述气体喷射流路,
在所述制冷装置启动前,所述气体喷射阀处于关闭的状态。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启动后,在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或者在从所述压缩机构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之后,开始通常运转。

说明书全文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使用了一种制冷装置,其包括对由压缩机构压缩且由热交换器冷却的液体制冷剂进行暂时积存的储罐。作为一例,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7262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储罐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设有电动的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还包括气体喷射流路,该气体喷射流路用于将在储罐中分离后的气体制冷剂间歇地注入至压缩机构的吸入侧。该制冷装置在刚启动之后将两个电动阀都全开,从而能防止因气体喷射所造成的压缩机构的吸入压上升而导致压缩机构的排出压力的异常上升。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但是,在该制冷装置中,当为了在启动时将制冷剂回路均压化而使两个电动阀都全开时,可能会发生积存于储罐的液体制冷剂以不蒸发的方式经由电动阀而被吸入至压缩机构的现象、即液体回流。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启动时使制冷剂回路均压化时、防止液体回流的发生的制冷装置。
[0006]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是包括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该制冷剂回路将压缩机构、第一热交换器、第一电动阀、储罐、第二电动阀及第二热交换器依次连接在一起,压缩机构是能力可变型的。该制冷装置包括切换机构和控制部。切换机构对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控制部对第一电动阀及第二电动阀的开闭状态进行控制。在制冷装置启动时,控制部对第一电动阀及第二电动阀中的哪一个是位于制冷剂回路的高压部的高压侧电动阀进行判断,并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
[0008] 该制冷装置包括用于暂时积存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储罐。在气液两相状态下,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混合。此处,假设第一热交换器是设置于室外的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是设置于室内的热交换器。切换机构对制冷运转模式和制热运转模式进行切换。在制冷运转模式下,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构、第一热交换器、第一电动阀、储罐、第二电动阀、第二热交换器制冷剂及压缩机构中循环。在制热运转模式下,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构、第二热交换器、第二电动阀、储罐、第一电动阀、第一热交换器及压缩机构中循环。高压侧电动阀在制冷运转模式中是第一电动阀,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则是第二电动阀。
[0009] 该制冷装置通过在启动时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并使不是高压侧电动阀的电动阀保持关闭的状态,能将积存在位于制冷剂回路的高压部的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输送至储罐,并防止积存于储罐的液体制冷剂流过位于制冷剂回路的低压部的热交换器而输送至压缩机构的吸入侧。因此,该制冷装置能防止在启动时将制冷剂回路均压化时、积存于储罐的液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构的现象、即液体回流的发生。
[0010] 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制冷装置启动时,控制部根据切换机构的状态对第一电动阀及第二电动阀中的哪一个是高压侧电动阀进行判断。
[0011] 该制冷装置取得切换机构的状态,并根据切换机构的状态对第一电动阀及第二电动阀中的哪一个是高压侧电动阀进行判断。切换机构例如是用于对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的四通切换阀。该制冷装置在启动时根据切换机构的状态将制冷剂回路均压化,从而能防止液体回流的发生。
[0012] 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制冷装置启动前,第一电动阀及第二电动阀处于关闭的状态。
[0013] 该制冷装置在启动前,第一电动阀及第二电动阀处于关闭的状态,因此,制冷剂被封闭至储罐。
[0014] 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制冷装置启动时,控制部使位于制冷剂回路的低压部的低压侧电动阀处于关闭的状态,直至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为止。
[0015] 该制冷装置在启动时使低压侧电动阀处于关闭的状态直至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为止,从而能防止积存于储罐的液体制冷剂流过低压侧电动阀而被吸入至压缩机构。
[0016] 本发明第五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是在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制冷装置启动时,在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控制部逐渐打开低压侧电动阀。
[0017] 该制冷装置在启动时、在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逐渐打开低压侧电动阀,并将制冷剂回路均压化。该制冷装置在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开始打开低压侧电动阀,从而防止液体回流的发生。另外,该制冷装置通过逐渐打开低压侧电动阀,逐渐减小位于制冷剂回路的低压部的热交换器与储罐之间的压力差,以防止积存于储罐的液体制冷剂经由低压侧电动阀而朝压缩机构急剧流入。
[0018] 本发明第六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五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制冷装置启动时,在压缩机构的能力开始增加之后,控制部打开高压侧电动阀。
[0019] 该制冷装置在启动时、在压缩机构的制冷剂排出能力从零开始增加之后打开高压侧电动阀,从而能将在启动前残留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尽可能多地输送至储罐。
[0020] 本发明第七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六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气体喷射流路和气体喷射阀,在制冷装置启动前,气体喷射阀处于关闭的状态。气体喷射流路将储罐和压缩机构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气体喷射阀设于气体喷射流路。
[0021] 该制冷剂装置在启动前、使气体喷射阀处于关闭的状态,从而防止积存于储罐的液体制冷剂流过气体喷射流路而流入压缩机构的吸入侧。
[0022] 本发明第八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七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制冷装置启动后,在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或者在从压缩机构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之后,开始通常运转。
[0023] 该制冷装置在启动时,能在制冷剂回路被充分均压化之后开始通常运转。
[0024] 发明效果
[0025] 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在启动时使制冷剂回路均压化时、能防止液体回流的发生。
[0026] 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在启动时根据切换机构的状态将制冷剂回路均压化,从而能防止液体回流的发生。
[0027] 第三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在启动前、能形成制冷剂被封闭至储罐的状态。
[0028] 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在启动时、能防止积存于储罐的液体制冷剂流过低压侧电动阀而被吸入至压缩机构。
[0029] 第五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在启动时、逐渐打开低压侧电动阀,从而能防止积存于储罐的液体制冷剂经由低压侧电动阀而朝压缩机构急剧流入。
[0030] 第六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能将启动前残留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尽可能多地输送至储罐。
[0031] 第七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在启动前、能防止积存于储罐的液体制冷剂流过气体喷射流路而流入压缩机构的吸入侧。
[0032] 第八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在启动时、能在制冷剂回路被充分均压化之后开始通常运转。附图说明
[0033] 图1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框图
[0034] 图2是表示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的莫里尔图。
[0035] 图3是表示高压侧电动阀及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时间变化的图表。
[0036] 图4是表示变形例A中的高压侧电动阀及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时间变化的图表。
[0037] 图5是表示变形例D中的高压侧电动阀及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时间变化的图表。
[0038] 图6是变形例E的空调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1)空调装置的结构
[0040]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即空调装置1的框图。空调装置1是使用R410A及R32等氟利昂类制冷剂以进行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的装置。空调装置1主要包括制冷剂回路2、室内扇3、室外风扇4及控制装置5。制冷剂回路2主要由压缩机11、四通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第一电动膨胀阀14、储罐15、第二电动膨胀阀16及室内热交换器17构成。构成制冷剂回路2的各装置经由制冷剂配管而连接在一起。
[0041] 空调装置1是由室外单元10和室内单元20构成的分离型的空调装置。室外单元10主要具有压缩机11、四通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第一电动膨胀阀14、储罐15、第二电动膨胀阀16、室外风扇4及控制装置5。室内单元20主要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7及室内风扇3。如图1所示,室外单元10经由第一连通配管31及第二连通配管32与室内单元20连接。接着,分别对构成制冷剂回路2的各装置进行说明。
[0042] 压缩机11与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即吸入管11a及排出管11b连接。压缩机11从吸入管11a吸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以进行压缩,并朝排出管11b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压缩机11是能对电动机的转速进行控制的能力可变型的压缩机。
[0043] 四通切换阀12是根据运转模式对制冷剂回路2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的阀。运转模式由进行制冷运转的制冷运转模式和进行制热运转的制热运转模式构成。在图1所示的四通切换阀12中,实线表示制冷运转模式的流路,虚线表示制热运转模式的流路。四通切换阀12在制冷运转模式中连接压缩机11的排出管11b和室外热交换器13,并连接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和室内热交换器17。四通切换阀12在制热运转模式中连接压缩机11的排出管11b和室内热交换器17,并连接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和室外热交换器13。
[0044] 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11、四通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第一电动膨胀阀14、储罐15、第二电动膨胀阀16、室内热交换器17、四通切换阀12及压缩机11中循环。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11、四通切换阀12、室内热交换器17、第二电动膨胀阀16、储罐15、第一电动膨胀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四通切换阀12及压缩机11中循环。
[0045] 室外热交换器13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在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与设置有室外单元10的室外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流动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被冷却。室外热交换器13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在流过第一电动膨胀阀14而被减压后的液体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流动的液体制冷剂被加热而蒸发。
[0046] 第一电动膨胀阀14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对从室外热交换器13流入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第一电动膨胀阀14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对从储罐15流入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减压。
[0047] 储罐15根据运转模式及空调负载贮存制冷剂回路2中多余的制冷剂。
[0048] 第二电动膨胀阀16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对从储罐15流入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减压。第二电动膨胀阀16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对从室内热交换器17流入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0049] 室内热交换器17经由第一连通配管31与第二电动膨胀阀16连接,且经由第二连通配管32与四通切换阀12连接。
[0050] 室内热交换器17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在流过第二电动膨胀阀16而被减压后的液体制冷剂与设置有室内单元20的室内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在室内热交换器17中流动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热交换而被加热而成为气体制冷剂,并被输送至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室内的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7中的热交换被冷却而成为调节空气。
[0051] 室内热交换器17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在从压缩机11的排出管11b流入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与设置有室内单元20的室内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在室内热交换器17中流动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被冷却而被输送至储罐15。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室内的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7中的热交换被加热而成为调节空气。
[0052] 室内风扇3在室内单元20的内部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7的附近。室内风扇3是用于朝室内单元20的内部送入室内空气、并将与在室内热交换器17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完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至室内的风扇。由室内风扇3排出至室内的空气在制冷运转模式中是被冷却后的调节空气,在制热运转模式中是被加热后的调节空气。
[0053] 室外风扇4在室外单元10的内部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13的附近。室外风扇4是用于朝室外单元10的内部送入室外空气、并将与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完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的风扇。
[0054] 控制装置5是经由通信线与压缩机11、四通切换阀12、第一电动膨胀阀14、第二电动膨胀阀16、室内风扇3及室外风扇4等连接的计算机。控制装置5能对压缩机11的能力、四通切换阀12的状态、第一电动膨胀阀14的开度、第二电动膨胀阀16的开度、室内风扇3的转速及室外风扇4的转速等进行取得及控制。压缩机11的能力是例如单位时间内的制冷剂的排出量、或压缩机11所具有的电动机的转速。四通切换阀12的状态是表示空调装置1处于制冷运转模式和制热运转模式中的哪一模式的信息。控制装置5从构成制冷剂回路2的各装置取得各种数据,并对第一电动膨胀阀14的开度及第二电动膨胀阀16的开度进行控制。
[0055] (2)空调装置的动作
[0056] 使用图1及图2对空调装置1在制冷运转模式及制热运转模式中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空调装置1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的莫里尔图(压力-线图)。在图2中示出了制冷剂的干燥饱和蒸汽线L1及制冷剂的饱和液体线L2。图2所示的符号A~E的制冷剂的状态分别对应于图1中符号A~E所示的制冷运转模式中的制冷剂的状态。
[0057] 在图2中,A→B表示气体制冷剂的压缩行程,B→C表示制冷剂的冷却行程,C→D1表示制冷剂的第一膨胀行程,D2→E表示制冷剂的第二膨胀行程,E→A表示制冷剂的蒸发行程。空调装置1在运转中反复进行A→B→C→D1→D2→E→A的制冷循环。
[0058] 在图2中,D1及D2表示储罐15内的制冷剂的状态。D1表示流入储罐15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D2表示贮存于储罐15内、并从储罐15流出的饱和状态的液体制冷剂。D2位于饱和液体线L2上。
[0059] (2-1)制冷运转模式
[0060] 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四通切换阀12处于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13的高温侧连接,且压缩机11的吸入侧与室内热交换器17的高温侧连接。
[0061] 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当启动压缩机11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11而被压缩,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1排出。接着,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12而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13,并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被冷却而成为液体制冷剂。接着,液体制冷剂流过第一电动膨胀阀14被减压,从而成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接着,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输送至储罐15,制冷剂的一部分作为液体制冷剂贮存于储罐15。接着,从储罐15流出的液体制冷剂流过第二电动膨胀阀16被减压,从而成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接着,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7中被加热而蒸发,从而成为气体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7中,通过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接着,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12,再次被吸入至压缩机11。控制装置23在制冷运转模式中为了执行上述控制而对空调装置1的各装置进行控制。
[0062] (2-2)制热运转模式
[0063] 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四通切换阀12处于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1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17的高温侧连接,且压缩机1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13的高温侧连接。
[0064] 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当启动压缩机11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11而被压缩,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1排出。接着,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12而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17,并在室内热交换器17中被冷却而成为液体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7中,通过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接着,液体制冷剂流过第二电动膨胀阀16被减压,从而成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接着,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输送至储罐15,制冷剂的一部分作为液体制冷剂贮存于储罐15。接着,从储罐15流出的液体制冷剂流过第一电动膨胀阀14被减压,从而成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接着,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被加热而蒸发,从而成为气体制冷剂。接着,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12,再次被吸入至压缩机11。控制装置23在制热运转模式中为了执行上述控制而对空调装置1的各装置进行控制。
[0065] (2-3)第一电动膨胀阀及第二电动膨胀阀的控制
[0066] 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前,第一电动膨胀阀14及第二电动膨胀阀16处于关闭状态。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时,控制装置5进行以下控制:将位于制冷剂回路2的高压部的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且使位于制冷剂回路2的低压部的低压侧电动阀保持关闭的状态。高压侧电动阀是供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过的电动膨胀阀。高压侧电动阀在制冷运转模式中是第一电动膨胀阀14,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则是第二电动膨胀阀16。
[0067] 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时,控制装置5对第一电动膨胀阀14和第二电动膨胀阀16中的哪一个是高压侧电动阀进行判定,并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具体而言,控制装置5取得四通切换阀12的状态,并对空调装置1是否是处于制冷运转模式或者空调装置1是否是处于制热运转模式进行判定。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时,在四通切换阀12处于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判定为空调装置1处于制冷运转模式,以将高压侧电动阀即第一电动膨胀阀14全开,并使低压侧电动阀即第二电动膨胀阀16处于关闭的状态。相反地,在四通切换阀12处于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判定为空调装置1处于制热运转模式,以将高压侧电动阀即第二电动膨胀阀16全开,并使低压侧电动阀即第一电动膨胀阀14处于关闭的状态。
[0068] 另外,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时,控制装置5进行以下控制:形成低压侧电动阀被关闭的状态直至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为止,且在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逐渐打开低压侧电动阀。在制冷运转模式中,控制装置5进行以下控制:形成第二电动膨胀阀16被关闭的状态直至第一电动膨胀阀14全开为止,且在将第一电动膨胀阀14全开之后,逐渐打开第二电动膨胀阀16。在制热运转模式中,控制装置5进行以下控制:形成第一电动膨胀阀14被关闭的状态直至第二电动膨胀阀16全开为止,且在将第二电动膨胀阀16全开之后,逐渐打开第一电动膨胀阀14。图3是表示高压侧电动阀及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时的时间变化的图表。图3的上方的图表表示高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时间变化EV1。图3的下方的图表表示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时间变化EV2。在图3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高压侧电动阀及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图3的上下方的图表具有共用的横轴。高压侧电动阀及低压侧电动阀在开度为0%时完全关闭,在开度为100%时完全打开。高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为100%的时间点t1是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0%起开始增加的时间点。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0%逐级增加至100%为止。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为100%的时间点t2是制冷剂回路2的均压化结束的时间点。
[0069] (3)特征
[0070] 在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2中,储罐15位于第一电动膨胀阀14与第二电动膨胀阀16之间。第一电动膨胀阀14及第二电动膨胀阀16在使空调装置1的运转停止时被关闭。因此,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时,在制冷剂回路2中存在制冷剂压力较高的部分和制冷剂压力较低的部分。空调装置1为了避免制冷剂回路2的制冷剂压力在运转启动时的急剧变化而需在运转启动时使制冷剂回路2均压化。
[0071] 在制冷运转模式的运转启动时,空调装置1通过将高压侧电动阀即第一电动膨胀阀14全开,并使低压侧电动阀即第二电动膨胀阀16处于关闭的状态,能将积存于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输送至储罐15,并防止积存于储罐15的液体制冷剂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7而被输送至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相反地,在制热运转模式的运转启动时,空调装置1通过将高压侧电动阀即第二电动膨胀阀16全开,并使低压侧电动阀即第一电动膨胀阀14处于关闭的状态,能将积存于室内热交换器17的制冷剂输送至储罐15,并防止积存于储罐15的液体制冷剂流过室外热交换器13而被输送至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当积存于储罐15的液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11的现象、即液体回流发生时,成为压缩机11的故障的原因。因此,在运转启动时使制冷剂回路2均压化时,空调装置1能防止液体回流的发生。
[0072] 另外,空调装置1的控制装置5根据四通切换阀12的状态对第一电动膨胀阀14和第二电动膨胀阀16中的哪一个是高压侧电动阀进行判定。因此,控制装置5能进行以下开度控制:无需存储现在的运转模式是制冷运转模式和制热运转模式中的哪一个,就能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时,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并使低压侧电动阀保持关闭的状态。
[0073] 另外,在使用控制空调装置1的遥控器等刚切换运转模式之后,和遥控器等存储的运转模式相对应的四通切换阀12的状态与实际的四通切换阀12的状态可能会不一致。但是,控制装置5取得实际的四通切换阀12的状态,并对第一电动膨胀阀14和第二电动膨胀阀16中的哪一个是高压侧电动阀进行判定,因此,能可靠地进行上述开度控制。因此,空调装置1能可靠地防止运转启动时的液体回流的发生。
[0074] 另外,控制装置5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前通过使第一电动膨胀阀14及第二电动膨胀阀16这两个电动膨胀阀都处于关闭的状态,能将制冷剂封闭于储罐15。
[0075] 另外,控制装置5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时,通过在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开始打开低压侧电动阀,从而能在制冷剂回路2的均压化的过程中防止积存于储罐15的液体制冷剂经由低压侧电动阀而被吸入至压缩机11。
[0076] 另外,控制装置5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时,通过在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逐渐打开低压侧电动阀,从而能在制冷剂回路2的均压化的过程中防止积存于储罐15的液体制冷剂经由低压侧电动阀而朝压缩机11急剧流入。在低压侧电动阀的上游侧的配管与下游侧的配管之间存在制冷剂的压力差,因此,当急忙打开低压侧电动阀时,可能因该压力差使大量的制冷剂流过低压侧电动阀而发生液体回流。控制装置5通过进行逐渐增加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控制,能防止液体回流的发生。
[0077] (4)变形例
[0078] 本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能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变更。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适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0079] (4-1)变形例A
[00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控制装置5使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0%逐级增加至100%为止。但是,在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控制装置5也可使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0%逐渐增加至100%为止。图4是表示本变形例中的高压侧电动阀及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时间变化的图表。图4的上方的图表表示高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时间变化EV1。图4的下方的图表表示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时间变化EV2。在图4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高压侧电动阀及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图4的上下方的图表具有共用的横轴。高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为100%的时间点t1是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0%起开始增加的时间点。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逐渐从0%增加至100%为止。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为100%的时间点t2是制冷剂回路2的均压化结束的时间点。
[0081] (4-2)变形例B
[0082]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还可以进行以下控制: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时,在压缩机11的能力开始增加之后,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例如,控制装置5也可以在压缩机11的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从零开始增加的时间点或高压制冷剂从压缩机11开始排出的时间点之后、进行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的控制。
[0083] 在本变形例中,在压缩机11的制冷剂排出能力开始增加之后、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从而能将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前积存于制冷剂回路2的制冷剂尽可能多地输送至储罐15。
[0084] (4-3)变形例C
[0085]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还可以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后进行以下控制:在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或在从压缩机构1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至规定的目标值之后,开始通常运转。通常运转是空调装置1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的运转。藉此,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时,控制装置5能在制冷剂回路2被充分均压化之后,开始通常运转。
[0086] 另外,控制装置5也可以进行以下控制:在制冷剂回路2的均压化结束而开始通常运转时,使高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100%降低至规定的开度。此处,规定的开度是指根据空调装置1的运转模式或制冷剂的过冷度的目标值预先设定的开度、或者根据空调装置1的运转条件恰当确定的开度,其是比0%大且比100%小的值。
[0087] 另外,控制装置5也可进行以下控制:在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在使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0%起增加的期间,使高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100%降低至规定的开度。此处,规定的开度是指根据空调装置1的运转模式预先设定的开度、或者根据空调装置1的运转条件恰当确定的开度,其是比0%大且比100%小的值。
[0088] (4-4)变形例D
[0089]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进行以下控制:在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使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0%逐级增加至100%为止。但是,控制装置5也可进行以下控制:在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使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0%逐级增加至规定的开度为止。此处,规定的开度是指根据空调装置1的运转模式或制冷剂的干燥度的目标值预先设定的开度、或者根据空调装置1的运转条件恰当确定的开度,其是比0%大且比100%小的值。在该情况下,当制冷剂回路2的均压化结束而开始通常运转时,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为比100%小的规定开度。控制装置5也可进行以下控制:在将高压侧电动阀全开之后,使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0%逐渐增加至规定的开度为止。
[0090] 另外,本变形例的开度控制也可以与变形例C的开度控制组合。图5是表示其一例、即高压侧电动阀及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时间变化的图表。图5的上方的图表表示高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时间变化EV1。图5的下方的图表表示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的时间变化EV2。在图5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高压侧电动阀及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图5的上下方的图表具有共用的横轴。高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为100%的时间点t1是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0%开始增加的时间点。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0%逐级增加至40%为止。在图5中,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为40%的时间点t2是制冷剂回路2的均压化结束的时间点。在时间点t2,高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从100%降低至60%为止。
[0091] 另外,制冷剂回路2的均压化结束的时间点也可以与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达到规定的开度的时间点不一致。例如在图5中,低压侧电动阀的开度为40%的时间点t2也可以不是制冷剂回路2的均压化结束的时间点。
[0092] (4-5)变形例E
[0093]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回路2还包括用于朝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注入气体制冷剂的气体喷射流路。图6是本变形例的空调装置101的框图。除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包括的各装置之外,空调装置101还包括气体喷射管18、气体喷射阀19及毛细管21。在图6中,对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了与图1所示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以下,主要说明空调装置101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之间的不同点。
[0094] 气体喷射管18是将储罐15和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连接的配管。气体喷射管18是用于将积存于储罐15的气体制冷剂注入至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的配管。通过利用气体喷射管18注入制冷剂,能对储罐15内的制冷剂量及被吸入至压缩机11的制冷剂的干燥度、过热度进行调节。
[0095] 气体喷射阀19是安装于气体喷射管18的电磁阀。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时,积存于储罐15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比在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中流动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高。当气体喷射阀19打开时,积存于储罐15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喷射管18及毛细管21而供给至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当气体喷射阀19关闭时,积存于储罐15的气体制冷剂不被供给至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启动前,为了防止积存于储罐15的制冷剂返回至压缩机11,气体喷射阀19处于关闭状态。
[0096] 毛细管21是安装于气体喷射管18的细管。如图6所示,毛细管21安装于气体喷射阀19与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之间。毛细管21作为制冷剂的节流膨胀及制冷剂的流动的阻力起作用。制冷剂的压力因制冷剂流过毛细管21而降低。
[0097] 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增大气体喷射阀19的开度,以增加在气体喷射管18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量。藉此,能降低由压缩机11吸引的制冷剂的温度,并能抑制压缩机11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减小气体喷射阀19的开度,以减小在气体喷射管18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量。藉此,能尽量不降低由压缩机11吸引的制冷剂的温度,并尽量增加在室内热交换器17中流过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能提高室内热交换器17的热交换的效率。
[0098] 在本变形例中,控制装置5还对气体喷射阀19的开度进行控制。控制装置5在空调装置101的运转启动前使气体喷射阀19处于关闭的状态。藉此,能防止贮存于储罐15的液体制冷剂流过气体喷射管18而流入压缩机11的吸入管11a。因此,在运转启动时使制冷剂回路2均压化时,空调装置101能防止液体回流的发生。
[0099]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0] 在启动时使制冷剂回路均压化时,本发明的制冷装置能防止液体回流的发生。
[0101] (符号说明)
[0102] 1  空调装置(制冷装置)
[0103] 2  制冷剂回路
[0104] 5  控制装置(控制部)
[0105] 11 压缩机(压缩机构)
[0106] 12 四通切换阀(切换机构)
[0107] 13 室外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
[0108] 14 第一电动膨胀阀(第一电动阀)
[0109] 15 储罐
[0110] 16 第二电动膨胀阀(第二电动阀)
[0111] 17 室内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
[0112] 18 气体喷射管(气体喷射流路)
[0113] 19 气体喷射阀
[0114] 现有技术文献
[0115] 专利文献
[011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72620号公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