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

申请号 CN201310755680.3 申请日 2013-12-26 公开(公告)号 CN104748434A 公开(公告)日 2015-07-01
申请人 李华玉; 发明人 李华玉;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 热 泵 ,属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第二发生器经溶液泵和两溶液 热交换器 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吸收器经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三吸收器,第三吸收器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发生器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向第三吸收器、发生器向 冷凝器 提供冷剂 蒸汽 ,冷凝器经冷剂液泵向 蒸发 器 、经第二冷剂液泵向第二 蒸发器 提供冷剂液,蒸发器向吸收器、第二蒸发器向第二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发生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获得余热,冷凝器和第三吸收器向冷环境放热,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供热,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权利要求

1.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
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第二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9)与第二蒸发器(6)连通,第二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发生器(1)、蒸发器(5)和第二蒸发器(6)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2)和第二吸收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二发生器(1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第二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9)与第二蒸发器(6)连通,第二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发生器(1)、蒸发器(5)、第二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1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和第三吸收器(13)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2)和第二吸收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3.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第二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9)与第二蒸发器(6)连通,第二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发生器(1)、蒸发器(5)、第二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1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和第三吸收器(13)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2)和第二吸收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4.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第二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分别与冷剂液泵(8)和第二冷剂液泵(9)连通,冷剂液泵(8)还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第二冷剂液泵(9)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蒸发器(6)连通,第二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17)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发生器(1)、蒸发器(5)、第二蒸发器(6)和第三蒸发器(16)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2)、第二吸收器(3)和第三吸收器(1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5.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蒸发器、第三冷剂液泵、分汽室、第二冷凝器和溶液节流所组成;分汽室(18)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第二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溶液节流阀(20)和第三吸收器(13)与分汽室(18)连通;分汽室(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9)与第二蒸发器(6)连通,第二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19)连通,第二冷凝器(19)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17)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发生器(1)、蒸发器(5)、第二蒸发器(6)和第三蒸发器(16)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和第二冷凝器(19)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2)和第二吸收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6.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四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第二发生器(1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将第三吸收器(1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三吸收器(1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1)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21)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7.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吸收器、第三蒸发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17)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8.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蒸发器、第三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1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1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17)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9.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蒸发器、第三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17)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0.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蒸发器、第四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分别与冷剂液泵(8)和第二冷剂液泵(9)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分别与冷剂液泵(8)、第二冷剂液泵(9)和第四冷剂液泵(25)连通,第四冷剂液泵(25)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1.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6所述的任一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蒸发器、第四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分汽室(18)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18)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四冷剂液泵(25)与第四蒸发器(24)连通,第四蒸发器(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蒸发器(24)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说明书全文

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余热利用与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 在余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场合,采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对余热加以利用,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手段。传统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一般只有一个供热端,对于被加热介质温度变化范围较宽的场合,难以实现余热资源的充分和深度利用;若加上余热资源的温度变化范围较大,或存在不同品位的余热资源可供选择,以及为综合提高热能利用率而适合选取不同温度的低温热负荷的情况,则采用单一供热端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将会不尽人意。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和提高余热利用率,有必要发明和提供相同流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供热端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为应对不同余热资源和不同用户需求,有必要发明和提供不同具体流程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0005] 1.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06] 2.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和第三吸收器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07] 3.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和第三吸收器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08] 4.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所组成;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分别与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连通,冷剂液泵还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二冷剂液泵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三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三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09] 5.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蒸发器、第三冷剂液泵、分汽室、第二冷凝器和溶液节流所组成;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溶液节流阀和第三吸收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三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0] 6.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四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将第三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吸收器连通,第四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1] 7.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吸收器、第三蒸发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三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2] 8.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蒸发器、第三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吸收器连通,第四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三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3] 9.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蒸发器、第三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吸收器连通,第四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三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4] 10.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项所述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蒸发器、第四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吸收器连通,第四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分别与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分别与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和第四冷剂液泵连通,第四冷剂液泵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5] 11.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6项所述的任一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蒸发器、第四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吸收器连通,第四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四冷剂液泵与第四蒸发器连通,第四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连通,第四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17]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18]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19]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20]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21]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22]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23]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8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24]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9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25]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0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26]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27] 图中,1-发生器,2-吸收器,3-第二吸收器,4-冷凝器,5-蒸发器,6-第二蒸发器,7-溶液泵,8-冷剂液泵,9-第二冷剂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第二发生器,13-第三吸收器,14-第二溶液泵,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三蒸发器,
17-第三冷剂液泵,18-分汽室,19-第二冷凝器,20-溶液节流阀,21-第四吸收器,22-第三溶液泵,23-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4-第四蒸发器,25-第四冷剂液泵。
[0028] 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装置中,可用溶液重压降或管路阻力取代溶液节流阀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0030] 图1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31]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第二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9与第二蒸发器6连通,第二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发生器1、蒸发器5和第二蒸发器6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2和第二吸收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32] (2)流程上,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3,浓溶液在第二吸收器3内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吸收器2、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发生器1,余热介质流经发生器6、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4提供冷剂蒸汽,冷凝器4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4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冷剂液泵8加压进入蒸发器5、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2提供,第二路经第二冷剂液泵9加压进入第二蒸发器6、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3提供,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33] 图2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34]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二发生器1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第二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9与第二蒸发器6连通,第二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发生器1、蒸发器5、第二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1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和第三吸收器13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2和第二吸收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35]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相比,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二发生器12,余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
1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吸收器13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12的浓溶液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3;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三吸收器13、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三吸收器1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发生器1。
[0036] 图3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37]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第二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9与第二蒸发器6连通,第二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发生器1、蒸发器5、第二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1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和第三吸收器13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2和第二吸收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38]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相比,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吸收器13,第三吸收器1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二发生器12,余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1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4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1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三吸收器13、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
[0039] 图4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40]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第二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分别与冷剂液泵8和第二冷剂液泵9连通,冷剂液泵8还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第二冷剂液泵9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蒸发器6连通,第二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17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
发生器1、蒸发器5、第二蒸发器6和第三蒸发器16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2、第二吸收器3和第三吸收器1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41]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相比,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2、放热于溶液并形成冷剂液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经冷剂液泵8加压进入蒸发器5,第二路经第二冷剂液泵9加压进入第二蒸发器6,第二发生器1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三吸收器13、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三吸收器1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二发生器12、吸热并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4提供,冷凝器4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4的冷剂液经第三冷剂液泵17加压进入第三蒸发器16、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三吸收器13提供。
[0042] 图5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43]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蒸发器、第三冷剂液泵、分汽室、第二冷凝器和溶液节流阀所组成;分汽室18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第二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溶液节流阀20和第三吸收器13与分汽室18连通;分汽室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9与第二蒸发器6连通,第二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19连通,第二冷凝器19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17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发生器1、蒸发器5、第二蒸发器6和第三蒸发器16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和第二冷凝器19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2和第二吸收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44]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相比,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分汽室18释放冷剂蒸汽提供给冷凝器4,分汽室18的浓溶液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3,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降温降压之后再流经溶液节流阀20节流降压,节流之后的稀溶液流经第三吸收器13、吸热部分汽化之后进入分汽室18;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三吸收器13、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溶液,第三吸收器1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发生器1,余热介质流经发生器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冷凝器19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冷凝器19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19的冷剂液经第三冷剂液泵17加压进入第三蒸发器16、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三吸收器13提供。
[0045] 图6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46]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四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第二发生器1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将第三吸收器1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三吸收器1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1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二发生器12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21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47] (2)流程上,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二发生器12,余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1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四吸收器21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1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三吸收器13,第三吸收器1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四吸收器2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四吸收器21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发生器1,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48] 图7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49]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吸收器、第三蒸发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17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13连通,第三吸收器1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0050] (2)流程上,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三吸收器13,浓溶液在第三吸收器13内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三吸收器1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二吸收器3;冷凝器4的冷剂液分成三路,第三路冷剂液经第三冷剂液泵17加压进入第三蒸发器16、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三吸收器13提供,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51] 图8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52]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蒸发器、第三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1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1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17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53] (2)流程上,第二发生器12的浓溶液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四吸收器21,浓溶液在第四吸收器21内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四吸收器21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二吸收器3;冷凝器4的冷剂液分成三路,第三路冷剂液经第三冷剂液泵17加压进入第三蒸发器16、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四吸收器21提供,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54] 图9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55] (1)结构上,在图3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蒸发器、第三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17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56] (2)流程上,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四吸收器21,浓溶液在第四吸收器21内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四吸收器21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二吸收器3;冷凝器4的冷剂液分成三路,第三路冷剂液经第三冷剂液泵17加压进入第三蒸发器16、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四吸收器21提供,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57] 图10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58] (1)结构上,在图4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蒸发器、第四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分别与冷剂液泵8和第二冷剂液泵9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2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分别与冷剂液泵8、第二冷剂液泵9和第四冷剂液泵25连通,第四冷剂液泵25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蒸发器16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三蒸发器16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59] (2)流程上,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四吸收器21,浓溶液在第四吸收器21内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四吸收器21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二吸收器3;流经第二发生器12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分成三路,第三路冷剂液经第四冷剂液泵
25加压进入第三蒸发器16、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四吸收器21提供,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60] 图11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61]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蒸发器、第四冷剂液泵、第四吸收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分汽室18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分汽室18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3连通,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四冷剂液泵25与第四蒸发器24连通,第四蒸发器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吸收器21连通,第四蒸发器24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四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62] (2)流程上,分汽室18的浓溶液经溶液泵7、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四吸收器21,浓溶液在第四吸收器21内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四吸收器21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二吸收器3;冷凝器4的冷剂液分成三路,第三路冷剂液经第四冷剂液泵25加压进入第四蒸发器24、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四吸收器21提供,形成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63]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
[0064] (1)提供多种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具体流程,能够解决多种情况下余热充分利用难题。
[0065] (2)针对热用户温度区间较宽和余热介质温度变化范围大的情况,实现两端或多端供热,深度实现温差利用,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
[0066] (3)当存在不同品位的余热资源时,温度低的余热用于用户的初始加热需求,温度高的余热满足用户高温热需求,能够充分实现余热资源的综合利用。
[0067] (4)丰富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类型,扩展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采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来提高热能利用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