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号 CN201710134387.3 申请日 2017-03-08 公开(公告)号 CN107305079A 公开(公告)日 2017-10-31
申请人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发明人 武田怜;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冰 箱 ,即使是宽度尺寸较大的冷藏室或者下部冷冻室,也使冷气容易在储藏容器内的托盘与食品之间通过从而在容纳有 温度 较高的食品、大量的食品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冷却。冰箱具备形成冷藏室及冷冻室的绝热 箱体 、生成冷气的冷冻循环、以及利用送 风 风扇将来自上述冷冻循环的冷气供给至上述冷藏室及上述冷冻室的冷气供给路,上述冰箱中,上述冷藏室或上述冷冻室配置有多层储藏容器,在上述多层储藏容器中的最上层储藏容器内且在上述最上层储藏容器的底面的大致整个区域配置有 铝 托盘,在上述铝托盘表面上沿纵深方向及左右方向设有多个凸部,使形成于沿左右方向并列的多个上述凸部之间的凹部与在纵深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凹部连续地存在。
权利要求

1.一种箱,其具备:形成冷藏室以及冷冻室的绝热箱体;生成冷气的冷冻循环;以及利用送风扇将来自上述冷冻循环的冷气供给至上述冷藏室以及上述冷冻室的冷气供给路,
上述冰箱的特征在于,
上述冷藏室或者冷冻室配置有多层储藏容器,
在上述多层储藏容器中的最上层储藏容器内、且在上述最上层储藏容器的底面的大致整个区域配置有金属托盘,
在上述金属托盘表面上沿纵深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设有多个凸部,
在沿左右方向并列的多个上述凸部之间形成的凹部与在纵深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凹部连续地存在。
2.一种冰箱,其具备:形成冷藏室以及冷冻室的绝热箱体;生成冷气的冷冻循环;以及利用送风风扇将来自上述冷冻循环的冷气供给至上述冷藏室以及上述冷冻室的冷气供给路,
上述冰箱的特征在于,
上述冷冻室具有与上述冷藏室相邻地设置于上述冷藏室的下方的上部冷冻室、以及与上述上部冷冻室相邻地设置于上述上部冷冻室的下方的下部冷冻室,上述下部冷冻室配置有多层储藏容器,
在上述多层储藏容器中的最上层储藏容器内、且在上述最上层储藏容器的底面的大致整个区域配置有金属托盘,
在上述金属托盘表面上沿纵深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设有多个凸部,
在沿左右方向并列的多个上述凸部之间形成的凹部与在纵深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凹部连续地存在。
3.一种冰箱,其具备:形成冷藏室以及冷冻室的绝热箱体;生成冷气的冷冻循环;以及利用送风风扇将来自上述冷冻循环的冷气供给至上述冷藏室以及上述冷冻室的冷气供给路,
上述冰箱的特征在于,
上述冷冻室具有与上述冷藏室相邻地设置于上述冷藏室的下方的上部冷冻室、以及与上述上部冷冻室相邻地设置于上述上部冷冻室的下方的下部冷冻室,上述下部冷冻室配置有多层储藏容器,
在上述多层储藏容器中的最上层储藏容器内、且在上述最上层储藏容器的底面的大致整个区域配置有金属托盘,
在上述金属托盘表面上沿纵深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设有多个凸部,
在沿纵深方向并列的多个上述凸部之间形成的凹部与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凹部连续地存在。
4.一种冰箱,其具备:形成冷藏室以及冷冻室的绝热箱体;生成冷气的冷冻循环;以及利用送风风扇将来自上述冷冻循环的冷气供给至上述冷藏室以及上述冷冻室的冷气供给路,
上述冰箱的特征在于,
上述冷冻室具有与上述冷藏室相邻地设置于上述冷藏室的下方的上部冷冻室、以及与上述上部冷冻室相邻地设置于上述上部冷冻室的下方的下部冷冻室,上述下部冷冻室配置有多层储藏容器,
上述上部冷冻室与进行制冰以及冰的储藏的制冰室相邻地设置于该制冰室的侧方,且与上述下部冷冻室相比宽度尺寸更小,
上述下部冷冻室的多层储藏容器中的最上层储藏容器与其它储藏容器相比高度尺寸更小,
在上述最上层储藏容器的底面的大致整个区域配置有托盘,
形成于上述铝托盘表面上的多个凸部以方格状排列,
在上述下部冷冻室的背面侧,具备从上述冷气供给路供给的上述冷气的排出口,从上述排出口吹出上述冷气,对容纳有食品的上述最上层储藏容器进行快速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最上层储藏容器的前侧壁面与上述最上层储藏容器的左右侧壁面相比形成为更低。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食品、饮用等进行冷藏或者冷冻来储存的冰箱。

背景技术

[0002] 最近,因小家庭化、双职工夫妇的增加等家庭环境的变化,冷冻室中的冷冻保存法处于多样化的趋势。在家庭中的冷冻室的使用方法中,除至今为止的购入以冷冻温度带销售的食品并储藏的使用方法之外,还提出了以购入囤积的食品例如肉类的快速冷冻保存、或者烹调后的料理的快速冷冻保存等快速冷冻模式为核心的使用方法。
[0003]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2553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示出如下技术:在冷冻室的上层容器(上部冷冻室)的底部,设有由热传导性良好的形成的蓄冷件,通过在该蓄冷件的外部壁厚设置凹凸来使表面积增加,来使食品快速地冷却。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530号公报
[0006]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冰箱中,在与下部冷冻室相邻地设置于下部冷冻室的上侧的上部冷冻室,容纳温度较高的食品并对其进行快速冷却,并非使下部冷冻室快速冷却。并且,也未公开设于冷冻室内的蓄冷件的凹凸具体地如何配置。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即使是宽度尺寸较宽的冷藏室或者下部冷冻室,也能够使冷气容易在储藏容器内的托盘与食品之间通过,从而在容纳有温度较高的食品、大量的食品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快速冷却。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冰箱具备:形成冷藏室以及冷冻室的绝热箱体;生成冷气的冷冻循环;以及利用送风扇将来自上述冷冻循环的冷气供给至上述冷藏室以及上述冷冻室的冷气供给路,上述冰箱中,上述冷藏室或者冷冻室配置有多层储藏容器,在上述多层储藏容器中的最上层储藏容器内、且在上述最上层储藏容器的底面的大致整个区域配置金属托盘,在上述金属托盘表面上沿纵深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设有多个凸部,在沿左右方向并列的多个上述凸部之间形成的凹部与在纵深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凹部连续地存在。
[0009] 发明的效果如下。
[0010]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冰箱:即使是宽度尺寸较宽的冷藏室或者下部冷冻室,也能够使冷气容易地在储藏容器内的托盘与食品之间通过,从而在容纳有温度较高的食品、大量的食品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快速冷却。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冰箱的正面外观图。
[0012]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冰箱的纵截面的纵剖视图。
[0013]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冰箱的箱内的背面内部的结构的主视图。
[0014]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冻室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15] 图5是图4所示的温度传感器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16] 图6是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以及铝托盘的立体图。
[0017] 图7是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以及铝托盘的剖视图。
[0018] 图中:
[0019] 10—冰箱主体,2—冷藏室,3—制冰室,4—上部冷冻室,5—下部冷冻室,6—蔬菜室,19—冷却器,12—冷却器容纳室,18—绝热分隔壁,20—送风风扇,50—第一温度传感器,51—背面壁,52—第二温度传感器,53—纵向分隔部,54—纵深方向下端部分,55—信号线,56—连接器,57—传感器罩,101—铝托盘,101a—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中,各种变形例、应用例也被包括在其范围内。
[0021] 在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之前,基于图1至图3对应用本发明的冰箱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冰箱的正面外观图,图2是示出图1的纵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冰箱的箱内的背面内部的结构的主视图。此外,图2中未示出制冰室的截面。
[0022] 图1以及图2中,冰箱1从上方起具有冷藏室2、制冰室(作为冷冻室的一部分的)3以及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此处,制冰室3和上部冷冻室4左右并列地设于冷藏室2与下部冷冻室5之间。作为一个例子,冷藏室2是约+3℃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蔬菜室6是约+3℃~+7℃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并且,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以及下部冷冻室5是约-18℃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此外,虽未图示,但在制冰室3与上部冷冻室4之间设有纵向配置的分隔部,以该分隔壁为界限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有制冰室3和上部冷冻室4。并且,上部冷冻室4与在其下方相邻设置的下部冷冻室5相比宽度尺寸更小,且与下部冷冻室5相比容积更小,对少量的食品进行冷冻、储藏。
[0023] 冷藏室2在前方侧具备左右分割的对开(所谓的法式对开型)的冷藏室2a、2b。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分别具备抽拉式的制冰室门3a、上部冷冻室门4a、下部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
[0024] 并且,在各门的储藏室侧的面,以沿各门的外缘的方式设有内置有磁衬垫(未图示),在各门的关闭时,紧贴于由铁板形成的冰箱外箱的凸缘、各分隔铁板,从而抑制外部空气向储藏室内的侵入、以及冷气从储藏室的漏出。
[0025] 此处,如图2所示,在冰箱主体10的下部设有机械室11,并在其中内置有压缩机12。冷却器容纳室13与机械室11通过排水通道14连通,从而能够排出凝缩水。
[0026] 如图2所示,冰箱主体10的箱外与箱内通过绝热箱体15而隔开,该绝热箱体15通过在内箱与外箱之间填充发泡绝热材料(发泡聚酯)而形成。并且,冰箱主体10的绝热箱体15安装有多个真空绝热件16。冰箱主体10通过上侧绝热分隔壁17a而划分出冷藏室2、上部冷冻室4以及制冰室3(参照图1,图2中未图示制冰室3),并通过下侧绝热分隔壁17b而划分出下部冷冻室5和蔬菜室6。
[0027] 并且,在下部冷冻室5的上部设有横向分隔部18。横向分隔部18在上下方向上对制冰室3以及上部冷冻室4和下部冷冻室5进行分隔。但是,由于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以及下部冷冻室5在流体方面连通,所以供给相同的冷气。并且,在横向分隔部18的上部,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对制冰室3与上部冷冻室4之间进行分隔的纵向分隔部。
[0028] 横向分隔部18和下侧绝热分隔壁17b的前表面以及左右侧壁前表面一起与设于下部冷冻室门5a的储藏室侧的面的衬垫(未图示)接触。通过使设于制冰室门3a和上部冷冻室门4a的储藏室侧的面的衬垫(未图示)与横向分隔部18、纵向分隔部53(图4)、上侧绝热分隔壁17a以及冰箱主体1的左右侧壁前表面接触,来分别抑制冷气在各储藏室与各门之间移动。此外,由于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以及下部冷冻室5以相同的冷冻温度带保持,所以不以上侧绝热分隔壁17a、下侧绝热分隔壁17b那样的程度来要求横向分隔部18以及纵向分隔部53的绝热性能。
[0029] 如图2所示,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安装有在各自的储藏室的前方配备的门4a、5a、6a。并且,在上部冷冻室4配置有上部冷冻储藏容器41,并在下部冷冻室5配置有多层冷冻储藏容器,即配置有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以及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另外,在蔬菜室6配置有上层蔬菜储藏容器71、下层蔬菜储藏容器72。
[0030] 而且,通过将手放在制冰室门3a、上部冷冻室门4a、下部冷冻室门5a以及蔬菜室门6a的各自未图示的把手部来向近前侧将其拉出,从而拉出制冰储藏容器3b(未图示)、上部冷冻储藏容器41、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下层蔬菜储藏容器72。
[0031] 详细而言,对于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而言,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的侧面上部的凸缘部在安装于冷冻室门内箱的支撑臂5d悬挂,在拉出冷冻室门5a的同时仅拉出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以及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在形成于冷冻室5的侧面壁的凹凸部(未图示)载置,并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
[0032] 下层蔬菜储藏容器72也相同,凸缘部在安装于蔬菜室门6a的内箱的支撑臂6d悬挂,上层蔬菜储藏容器71在蔬菜室侧面壁的凹凸部载置。并且,在该蔬菜室6设有固定于绝热箱体15的电加热器6C,利用该电加热器6C以使蔬菜室6的温度不会变得过冷的方式成为适于蔬菜的储藏的温度。此外,该电加热器6C根据需要来设置即可,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蔬菜的储藏而设置电加热器6C。
[0033] 接下来,对冰箱的冷却方法进行说明。在冰箱主体1形成有冷却器容纳室13,并在其中具备冷却器19作为冷却单元。冷却器19(作为一个例子是翅片管热交换器)在下部冷冻室5的背部所配备的冷却器容纳室13内设置。并且,在冷却器容纳室13内且在冷却器19的上方设有送风风扇20(作为一个例子是螺旋桨式风扇)作为送风单元。
[0034] 在冷却器19中进行热交换而变冷的空气(以下,将在冷却器19中进行热交换后的低温的空气称作“冷气”)通过送风风扇20而经由冷藏室送风通道21、冷冻室送风通道22、以及未图示的制冰室送风通道向冷藏室2、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的各储藏室分别输送。
[0035] 针对各储藏室进行的送风由对朝冷藏温度带的冷藏室2输送的送风量进行控制的第一送风控制单元(以下,称作冷藏室风门23)、以及对朝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4、5输送的送风量进行控制的第二送风量控制单元(以下,称作冷冻室风门24)来控制。而且,针对冷藏室2、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的各送风通道如图3中虚线所示地设于冰箱主体1的各储藏室的背面侧。具体而言,在冷藏室风门23为打开状态、冷冻室风门24为关闭状态时,冷气经由冷藏室送风通道21从设为多层的吹出口25向冷藏室2输送。
[0036] 并且,冷却冷藏室2后的冷气从设于冷藏室2的下部的冷藏室返回口26经由冷藏室-蔬菜室连通通道27而从设于下侧绝热分隔壁18的下部右里侧的蔬菜室吹出口28向蔬菜室6输送。来自蔬菜室6的返回冷气从设于下侧绝热分隔壁18的下部前方的蔬菜室返回通道入口29经由蔬菜室返回通道30而从蔬菜室返回通道出口向冷却器容纳室13的下部返回。此外,作为其它结构,也可以使冷藏室-蔬菜室连通通道27不与蔬菜室6连通,而在从图3中的冷却器容纳室12的上表面观察的情况下向右侧下部返回。作为该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在冷藏室-蔬菜室连通通道27的前方投影位置配置蔬菜室送风通道,将在冷却器19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从蔬菜室吹出口28直接输送至蔬菜室6。
[0037] 如图2、图3所示,在冷却器容纳室13的前方,设有对各储藏室与冷却器容纳室12之间进行分隔的分隔部件31。在分隔部件31,如图3所示地在上下形成有一对吹出口32a、32b、33a、33b,在冷冻室风门24为打开状态时,在冷却器19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通过送风风扇
20而经由省略了图示的制冰室送风通道、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34从吹出口32a、32b分别向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输送。并且,经由下层冷冻室送风通道35从吹出口33a、33b向下部冷冻室5输送。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下部冷冻室5增设吹出口。
[0038] 在以上那样结构的冰箱中,要求了能够抑制上部冷冻储藏容器41与冷藏室之间的热传递、并且能够在容纳有温度较高的食品后就自动地进行快速冷冻的冰箱。接下来,使用图4至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9] 图4示出冷冻室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5示出温度传感器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4中,在对制冰室3与上部冷冻室4进行分隔的纵向分隔部(作为不具备真空绝热件的分隔构成件的)53的纵深侧端面,安装有由热敏电阻等构成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0。并且,在下部冷冻室5的上侧附近的背面壁51,配置有也由热敏电阻等构成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2。
[0040] 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50对受食品温度影响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测定,第二传感器52对不受食品温度影响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测定。因此,根据这两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变动状态,对在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是否容纳有温度比冷冻室温度更高的食品进行判断。此处,由于第二温度传感器52是现今已有设计的温度传感器,所以省略详细结构的说明。此外,第一温度传感器50并不限定于热敏电阻,也可以通过红外线传感器等的非接触来对温度进行检测。但是,与若食品不在视场范围内则无法测定温度的红外线传感器相比,热敏电阻的设计自由度更高,从而第一温度传感器50优选由热敏电阻构成。
[0041] 接下来,对于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0而言,如图5所示地在设为与横向分隔部18正交的纵向分隔部53的下端设置。在纵向分隔部53的纵深方向下端部分54配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0,第一温度传感器50的信号线55在纵向分隔部53的内部通过而以与外部连接的方式与连接器56连接。此外,第一温度传感器50、信号线55的一部分由传感器罩57覆盖,该传感器罩57利用螺纹件、粘合剂、熔敷等固定方法而以与纵向分隔部53形成为一体的方式固定于纵向分隔部53。
[0042] 此处,在纵向分隔部53,预先组装第一温度传感器50、信号线55、向外部传输输出信号的连接器56、传感器罩57而构成为组装体,通过利用螺纹件将该纵向分隔部53的组装体固定于上侧绝热分隔壁17a,能够对纵向分隔部53进行组装。此外,在上侧绝热分隔壁17a的下侧的存在纵向分隔部53的区域,固定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连接器(未图示)。
[0043] 因此,是通过组装纵向分隔部53而能够与第一温度传感器50的连接器56连接的结构。并且,在下部冷冻室5,从下方起配置有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
[0044] 在这样的结构中,设为在下部冷冻室5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容纳有生肉、烹调完毕的食品。
[0045] 此时,第一温度传感器50在下部冷冻室5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铅垂投影内存在,且是在比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上端部更高、且比上侧绝热分隔壁17a的下端部、上部冷冻室4的上部冷冻储藏容器41的上端部更低的位置存在。这样,第一温度传感器50贴近地配置于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上方,从而容易受到所容纳的食品的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第一温度传感器50对受食品温度影响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测定。
[0046] 另一方面,第二温度传感器52在下部冷冻室5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铅垂投影外存在,具体而言为在下部冷冻室5的背面侧以远离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方式配置,从而难以受到所容纳的食品的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第二传感器52对不受食品温度影响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测定。因此,通过对第一温度传感器50的输出与第二温度传感器52的时间序列的输出信号的变动状态进行比较,能够对是否容纳有食品进行判断。
[0047] 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在上侧绝热分隔壁17a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50,所以能够使真空绝热件大范围地粘贴于上侧绝热分隔壁17a,从而能够抑制从上侧绝热分隔壁17a泄漏冷热。即,抑制冷冻室与冷藏室之间的热的移动,从而能够抑制用于冷却冷冻室的电消耗,并且也能够抑制冷藏室变得过冷。
[0048] 此处,在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内、且在该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底面的大致整个区域配置有铝托盘101,在该铝托盘101表面上,如图6所示地沿纵深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形成有多个凸部101a。铝是与树脂等相比热传导率极高的材料,另外由于利用多个凸部101a来使表面积增加,所以与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相比,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冷却性能更高。此外,铝托盘101在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底面中,并不是必需覆盖整个区域那样的大小,若是覆盖底面的90%以上那样的大小,则能够视为配置于大致整个区域。并且,铝托盘101表面中凸部101a所占据的面积是铝托盘101整体的70%以上。另外,作为托盘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除铝以外的热传导率较高的金属。
[0049] 并且,本实施例中,在沿左右方向以及纵深方向并列的多个凸部101a之间形成的凹部与所相邻的凹部连续地存在。因此,通过使从食品流出的汁、溢出的液状的食品等在该凹部流动,来将扩散的方向仅限制为左右方向或者纵深方向,从而使用者清洁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时的作业变得容易。尤其在冷冻室中,若溢出的液状的食品扩散,则食品的表面积扩大,从而液体的凝固速度增加。但是,若形成本实施例那样的多个凸部101a,则限制食品的扩散,抑制液体的凝固,从而清洁时的作业变得容易。
[0050] 另外,在沿纵深方向并列的多个凸部101a之间形成的凹部也与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凹部连续地存在。因此,当对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进行开闭操作时,能够抑制食品向前后方向偏离。此处,由于下部冷冻室5与上部冷冻室4相比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更宽,所以该下部冷冻室5的配置于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铝托盘101的宽度尺寸也更宽。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利用形成于铝托盘101的多个凸部101a来增加底面的截面惯性矩,从而也有提高强度的效果。
[0051] 而且,从处于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铅垂投影外、具体而言为处于与下部冷冻室5的背面侧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大致相同的高度的吹出口供给冷气。当在铝托盘101上放置有食品的情况下,从吹出口供给的冷气因碰到食品而被遮挡。但是,利用图6所示那样的以方格状排列的多个凸部101a之间形成的凹部,在铝托盘101与食品之间,产生直线性地沿纵深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延伸的缝隙。通过使冷气通过该缝隙,来促进食品与冷气以及铝托盘101与冷气的对流热传递。
[0052] 并且,如图7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主视图所示,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前侧的壁面101b与左右侧壁面101c相比形成为更低。因此,从处于与下部冷冻室5的背面侧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大致相同的高度的吹出口吹出的冷气不会被前侧的壁面101b遮挡而进行对流,从而也促进食品与冷气的对流热传递。因此,快速地冷却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内的食品。此外,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左右侧壁面101c形成为与前方相比后方的高度更低,左右侧壁面101c的后方成为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侧壁面大致相同的高度。
[0053] 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将与上部冷冻室4内的储藏容器、下部冷冻室5内的其它储藏容器相比高度尺寸最小且较窄的空间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作为快速冷冻的对象,所以当放置食品时难以层叠,从而有容易进行容纳、取出的操作的优点。另外,由于该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与上部冷冻室4的储藏容器相比宽度尺寸更大,所以能够沿左右方向并列地配置更多的食品。
[0054] 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对将蔬菜室6配置于比下部冷冻室5更低的位置的布局的冰箱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将蔬菜室配置于冷藏室与上部冷冻室之间的布局的冰箱。并且,上述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在下部冷冻室5的最上层储藏容器63配置有铝托盘101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冷藏室2内存在多层储藏容器,将其中的最上层的储藏容器用于冰鲜冷却并配置铝托盘101。
[0055]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必需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且,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并且也能够在某实施例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