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冷剂管的连接结构和包括连接结构的逆变器

申请号 CN201410720785.X 申请日 2014-12-02 公开(公告)号 CN104701279B 公开(公告)日 2017-10-03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石川启太郎;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用于制冷剂管的连接结构和包括连接结构的逆变器。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2)、冷却器(20)、内部制冷剂管(23)、外部制冷剂管(40;140;240;340)和接合管(30;130;230;330)。接合管附接到壳体的通孔(16)。内部制冷剂管从壳体内侧装配到接合管。外部制冷剂管从壳体外侧装配到接合管。内部制冷剂管的顶端和外部制冷剂管的顶端限定了接合管内侧的间隙。外部制冷剂管的 法兰 (42a、42b)或肋部(41;141;241;341)的制冷剂管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抵靠接合管的法兰或肋部的制冷剂管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冷剂管的连接结构(10;110;210;310),所述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2),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壁(14),所述壳体壁具有第一通孔(16);
冷却器(20),所述冷却器被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内部制冷剂管(23),所述内部制冷剂管从所述冷却器延伸;
外部制冷剂管(40;140;240;340),所述外部制冷剂管被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外部制冷剂管在所述外部制冷剂管的外周上包括第一法兰(42a,42b)或第一肋部(41;141;
241;341);和
接合管(30;130;230;330),所述接合管在所述接合管的外周上包括第二法兰(31)或第二肋部(131;231;331),所述接合管被附接到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内部制冷剂管从壳体内侧装配到所述接合管,所述外部制冷剂管从壳体外侧装配到所述接合管,所述内部制冷剂管的顶端和所述外部制冷剂管的顶端在所述接合管的内部限定了间隙(Sp),所述第一法兰或所述第一肋部的在制冷剂管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抵靠所述第二法兰或所述第二肋部的在所述制冷剂管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法兰或所述第二肋部抵靠所述壳体壁的在所述第一通孔周围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接合管在所述接合管的内部具有台阶(133;233),
在相对于所述台阶的壳体外侧上的所述接合管的内径(D1)大于在相对于所述台阶的壳体内侧上的所述接合管的内径(D3),并且
所述内部制冷剂管的顶端被放置在相对于所述台阶的所述壳体内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外部制冷剂管的内径(D2)大于所述内部制冷剂管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接合管的管状部分(32;132;232)被装配到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管状部分从所述第二法兰或所述第二肋部朝向壳体内侧延伸。
6.一种用于车辆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冷却器(20)是层叠冷却单元,所述层叠冷却单元被构造为使得容纳半导体元件的多个电卡(22)与多个冷却板(21)交替地层叠,所述多个冷却板经由连接管(25)相互连接,所述内部制冷剂管从所述壳体的内部装配到所述接合管,所述内部制冷剂管从所述冷却板沿所述层叠冷却单元的层叠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其中
所述壳体壁具有第二通孔(17),
所述外部制冷剂管将所述第一通孔连接到所述第二通孔,
在第一面密封件(86)被夹在所述接合管和所述壳体壁的表面之间的情况下,所述接合管被连接到所述第一通孔,
在轴密封件(87)被夹在所述外部制冷剂管和所述接合管之间的情况下,所述外部制冷剂管的一端被装配到所述接合管,并且
在第二面密封件(88)被夹在所述外部制冷剂管的另一端和所述壳体壁的表面之间的情况下,所述外部制冷剂管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通孔。

说明书全文

用于制冷剂管的连接结构和包括连接结构的逆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从车载装置的壳体内部的冷却器延伸的内部制冷剂管连接到在壳体壁处放置在壳体外部的外部制冷剂管。典型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壳体内的冷却器的逆变器内的连接结构,且所述连接结构将外部制冷剂管连接到从冷却器延伸的内部制冷剂管。

背景技术

[0002] 在包括液体冷却的冷却器的电子装置中,需要将外部制冷剂管连接到冷却器的制冷剂管。其间的连接部分经常安放在壳体壁上。这是因为用于连接它们的结构可固定到壳体壁。
[0003] 制冷剂管不仅被连接,而是进行了用于例如电动车辆的逆变器的车载装置的多种努。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064724(JP 2012-064724 A)建议了一种结构,其中即使制冷剂在连接部分处泄漏,制冷剂也难于到达壳体内部。在技术中,接头装配到壳体的通孔。接头当从壳体外部观察时具有中空部分,且冷却器的制冷剂管从中空部分的底部突出。冷却器的制冷剂管连接到中空部分内部的外部制冷剂管。因为中空部分的内部对应于壳体的外部,所以即使制冷剂在冷却器的制冷剂管和外部制冷剂管之间断开时泄漏,也防止制冷剂到达壳体内部。在如下的描述中,车载装置内部的制冷剂管称为内部制冷剂管,且壳体外部的制冷剂管称为外部制冷剂管。

发明内容

[0004] 在车载装置方面应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对于碰撞的措施。在其中外部制冷剂管和内部制冷剂管在壳体壁处连接的车载装置的情况中,当由于碰撞的冲击使外部制冷剂管被深深推动到壳体内部时,外部制冷剂管推动内部制冷剂管,且内部制冷剂管连接到其上的冷却器最终被破坏,这可能导致液体制冷剂泄漏出去而到达壳体内部。本说明书涉及用于将外部制冷剂管和内部制冷剂管在车载装置的壳体壁处连接的连接结构,且提供了其中壳体内部的冷却器在碰撞时难于被破坏的结构。此外,本说明书提供了包括此连接结构的新型的车载逆变器。
[0005]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制冷剂管的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构造。连接结构包括壳体、冷却器、内部制冷剂管、外部制冷剂管和接合管。壳体包括壳体壁,且壳体壁具有第一通孔。冷却器放置在壳体内部。内部制冷剂管从冷却器延伸。外部制冷剂管放置在壳体的外部,且所述外部制冷剂管在所述外部制冷剂管的外周上包括第一法兰或第一肋部。接合管在接合管的外周上包括第二法兰或第二肋部。接合管附接到第一通孔。内部制冷剂管从壳体内侧装配到接合管。外部制冷剂管从壳体外侧装配到接合管。内部制冷剂管的顶端和外部制冷剂管的顶端限定了接合管内部的间隙。第一法兰或第一肋部的制冷剂管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抵靠第二法兰或第二肋部的制冷剂管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
[0006] 根据该连接结构,因为在制冷剂管的轴线方向上外部制冷剂管的法兰或肋部抵靠接合管的法兰或肋部,所以外部制冷剂管不被推入到壳体中。此外,即使外部制冷剂管被推动一些程度,外部制冷剂管的顶端也不推动内部制冷剂管,这是因为确保了外部制冷剂管的顶端和内部制冷剂管的顶端之间的间隙。因此,根据连接结构,即使车辆具有碰撞且向壳体内部的冲击加在外部制冷剂管上,也可防止外部制冷剂管被推动以损坏壳体内部的冷却器的问题。
[0007] 接合管在接合管内部可具有台阶,且接合管在相对于台阶的壳体外部的内径可大于接合管在相对于台阶的壳体内部上的内径。内部制冷剂管的顶端可装配为使得顶端放置在相对于台阶的壳体内部上。根据此构造,外部制冷剂管不能向壳体内部移动超过台阶,使得外部制冷剂管的顶端不推动内部制冷剂管。
[0008] 此外,在其中接合管具有相对于台阶的内径差异的情况中,装配到接合管的外部制冷剂管的内径可大于内部制冷剂管的顶端的外径。即使由于碰撞的冲击使得内部制冷剂管向外部制冷剂管移动,内部制冷剂管也可移动到外部制冷剂管内部,使得内部制冷剂管不与外部制冷剂管碰撞。
[0009]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逆变器具有如下构造。逆变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结构。冷却器是层叠冷却单元,所述层叠冷却单元构造为使得容纳了半导体元件的多个电力卡与多个冷却板交替地层叠。多个冷却板经由连接管相互连接。从冷却板沿层叠冷却单元的层叠方向延伸的内部制冷剂管从壳体内部装配到接合管。附图说明
[0010] 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与工业重要性将参考附图在下文中描述,其中类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0011] 图1是实施例的逆变器的分解透视图;
[0012] 图2是逆变器的透视图(其中罩被取下的状态);
[0013] 图3是沿图2中箭头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0014] 图4是通过图3中的虚线IV示出的部分的分解截面图;
[0015] 图5是描述了连接结构的第一修改的截面图;
[0016] 图6是描述了连接结构的第二修改的截面图;和
[0017] 图7是描述了连接结构的第三修改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实施例的逆变器包括层叠冷却单元(第一冷却器)。层叠冷却单元构造为使得其内容纳了半导体元件的多个电力卡与多个冷却板交替地重叠,且越过电力卡的相邻的冷却板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从冷却板沿层叠冷却单元的层叠方向延伸的制冷剂管从壳体内部装配到接合管。在此逆变器中,两个不同的冷却器(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提供在逆变器内,且冷却器可通过经过逆变器壳体外部的制冷剂管(外部制冷剂管的示例)相互连接。即,此构造可用于使得逆变器壳体具有两个通孔,且外部制冷剂管的两端连接到各通孔。
[0019] 在其中两个通孔提供在逆变器壳体的相同的壁表面上的情况中,需要在外部制冷剂管的端部的每个和通孔的每个之间设计密封结构。存在两种类型的密封结构。一种密封结构是其中密封件放置在通孔的开口周围的结构,且称为面密封件。典型地,平面或环形的密封构件在开口周围放置在表面上,且提供在制冷剂管的端部内的法兰连接到通孔使得密封构件夹在它们之间。另一种密封结构是其中管状或环形密封件放置在与通孔的开口连续的孔的内周表面和制冷剂管的外周表面之间的结构,且称为轴密封件。在此情况中,制冷剂管的端部插入到通孔内。在本说明书中,将面密封构件放置在通孔和管之间(或管和管之间)的连接部分内称为“通过面密封件连接”,且将轴密封构件放置在通孔和管之间(或管和管之间)的连接部分内称为“通过轴密封件连接”。
[0020] 在其中通孔通过面密封件连接到管的情况中,即使管在包括通孔的开口的平面(开口表面)内移动一定的程度,也通过密封构件维持了密封。即,在面密封件的情况中,可保证允许制冷剂管的端部在开口表面内移动的裕量,同时维持密封。另一方面,在其中通孔通过轴密封件连接到管的情况中,即使管在轴密封件的轴线方向(通孔的轴线方向)上移动一定的程度,也维持通过密封构件的密封。即,在轴密封件的情况中,可保证允许制冷剂管的端部在垂直于开口表面的方向(在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的裕量,同时维持密封。因此,如果外部制冷剂管的一个端部通过面密封件连接且另一个端部通过轴密封件连接,则外部制冷剂管被允许在开口表面方向上且在垂直于开口表面的方向上移动。换言之,通过将轴密封件和面密封件组合,可保证外部制冷剂管和通孔之间的连接部分内的裕量,使得外部制冷剂管可相对于通孔在三维上移动。在此,“管移动”指示了管移动了大约通孔的开口的定位误差的距离。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技术基于以上原理。
[0021] 在以上的逆变器中,外部制冷剂管的两端连接到在相同的壳体壁上提供的两个通孔。外部制冷剂管的一端通过以上的接合管连接到壳体的通孔。接合管连接到通孔,使得面密封件夹在接合管和壳体的表面之间。外部制冷剂管的一端通过轴密封件连接到接合管。外部制冷剂管的另一端通过面密封件连接到另一个通孔。
[0022] 密封结构便于外部制冷剂管的连接操作。即,外部制冷剂管的一端装配到接合管。因为外部制冷剂管通过轴密封件连接到接合管,所以外部制冷剂管在制冷剂管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余隙。另外,外部制冷剂管的另一端可绕制冷剂管的轴线旋转。即,其一端连接到接合管的外部制冷剂管的另一端具有在另一个通孔的开口表面方向上及其轴线方向上的余隙。因此,容易进行与另一个通孔的开口的对齐。此外,因为外部制冷剂管在开口表面方向上和相对于通孔的外表面方向上都具有余隙,所以即使两个通孔的相对位置与设计值偏离一定的程度,外部制冷剂管也可容易地连接。
[0023] 下文参考附图描述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和逆变器。图1是逆变器2的分解透视图,且图2是逆变器2的透视图。注意到逆变器的罩未图示以辅助理解。此外,图3是沿图2的箭头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在长度方向上越过外部制冷剂管40的截面图)。逆变器2提供在电动车辆内,且构造为使得在电池的直流电力启动之后逆变器2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且然后将其供给到驱动达。逆变器2形成为电路意义上的电压转换器电路和逆变器电路的组合。在硬件方面,逆变器2主要包括:层叠冷却单元(第一冷却器)20,其以集成方式包括开关元件(例如IGBT的晶体管)和反并联连接到晶体管的二极管,且构造为冷却开关元件和二极管;用于平滑用于马达驱动的大电流的平滑电容器71;用于电压转换器电路的电抗器72;用于冷却电抗器72和平滑电容器71的第二冷却器15;和包括用于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基板。注意到电路基板布置在层叠冷却单元20和电抗器72上方但在此未图示。此外,图2图示了其中罩被移开的状态,以使得容易理解逆变器壳体内部的布局。
[0024] 在图1中,逆变器2的壳体12分为两个壳体,即壳体12a和壳体12b。壳体12a内容纳了电抗器72,层叠冷却单元20等,且壳体12b是第二冷却器15自身。壳体12b与壳体12a组合以形成一个壳体12。
[0025] 逆变器2包括两个类型的冷却器(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冷却器的一个是用于冷却电抗器72和电容器71的第二冷却器15,且另一个是层叠冷却单元20。层叠冷却单元(第一冷却器)20构造为使得每个通过在其内模制开关元件而形成的多个电力卡22和制冷剂在其每个内流动的多个板形冷却板21交替地层叠。冷却板21的内部是中空的,且在冷却板21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两侧(即,电力卡22的两侧)上提供通孔。冷却板21的相互相邻的通孔通过连接管25相互连接。此外,两个管23和24连接到提供在层叠冷却单元20的端部内的冷却板21。层叠冷却单元20容纳在壳体12a内,且管23、24连接到提供在壳体12a的侧壁(壳体壁)上的通孔16、76。制冷剂通过一个通孔76供给到层叠冷却单元20,且制冷剂从另一个通孔16排出。用于供给制冷剂的供给管78从壳体外部连接到一个通孔76,且一个管24在壳体内部连接到它。另一个管23在壳体内部连接到另一个通孔16,且外部制冷剂管40在壳体外部通过接合管30连接到所述另一个通孔16。外部制冷剂管40是U形管,且其另一端(在图1、图2中的下端)连接到壳体12b的通孔17。法兰42a、42b提供在外部制冷剂管40的两端内,且肋部41从法兰的每个延伸。外部制冷剂管40通过肋部41以螺栓81固定到壳体12。图1的附图标号82是螺栓81固定到其上的螺栓孔。
[0026] 从逆变器2外部通过制冷剂供给管78供给的制冷剂通过通孔76和一个管24被供给到层叠冷却单元20。从管24流来的制冷剂通过连接到冷却板21的一个连接管25被分配到所有冷却板21。制冷剂在冷却板21内部在冷却板21的纵向方向上流动,以冷却与冷却板21接触的电力卡22。从电力卡22吸热的制冷剂通过连接到冷却板21的另一个连接管25,且通过管23且孔16从壳体12a排出。在此之后,制冷剂通过接合管30和外部制冷剂管40被引导到壳体12b(即,第二冷却器15)。在第二冷却器15内部,在处于提供在壳体12a内的电抗器72和电容器71正下方的位置处提供用于制冷剂的通道19(见图3)。当制冷剂通过通道19时,电抗器72和电容器71被冷却。最终,制冷剂从连接到提供在壳体内的另一个通孔77的制冷剂排出管79排出。注意到,包括用于冷却制冷剂的散热器和用于循环制冷剂的的冷却系统提供在逆变器2外部,且已冷却了逆变器2的制冷剂被散热器冷却,且然后又被发送到逆变器2。
层叠冷却单元20和第二冷却器15使用液体制冷剂。制冷剂典型地为或LLC(长寿命冷却剂)。
[0027] 层叠冷却单元20构造为使得绝缘板75和板簧74进一步层叠在其层叠体的一端上,且通过壳体12的内壁和支撑柱73夹住和支撑。由于板簧74,层叠冷却单元20被壳体12支撑,而载荷在层叠冷却单元20的层叠方向上加在其上。由于板簧74的载荷,交替层叠的冷却板21和电力卡22相互紧密接触,使得热在其间很好地传递。
[0028] 逆变器2在其壳体壁上设置有四个通孔16、76、17、77。通孔16和通孔17通过外部制冷剂管40相互连接。外部制冷剂管40的一端通过接合管30连接到通孔16。注意到各密封构件提供在接合管30和通孔16之间的连接部分内,接合管30和管23之间的连接部分内,接合管30和外部制冷剂管40之间的连接部分内,以及外部制冷剂管40和通孔17之间的连接部分内。然而,在图1至图3中,未图示密封构件。密封构件将参考图4描述。
[0029] 现在参考图4,下文描述了通过接合管30连接到通孔16的外部制冷剂管40的连接结构100。此外,下文描述了外部制冷剂管40的另一端和通孔17之间的连接结构。图4是以放大的方式图示了图3的截面图中通过虚线IV所指示的范围的图。换言之,图4是在包括通孔16、17的各中心线的平面内的截面图。注意到,在图4中,电力卡22通过虚拟线图示。
[0030] 接合管30装配到逆变器的壳体12的通孔16。接合管30通过插入到通孔16内的管状部分32和提供在管状部分32的一个端部部分(图4中的左端)内的法兰31形成。法兰31抵靠壳体壁14的表面上的通孔16的外周部分。沟槽提供在面向壳体壁14的法兰31的表面上,以绕开管状部分32以围绕管状部分32,且O型圈86装配到沟槽内。当接合管30插入到通孔16内时,O型圈86放置在法兰31和壳体壁14之间,以在其间密封。即,接合管30通过面密封件连接到通孔16。
[0031] 层叠冷却单元20的管23从壳体内部装配在接合管30的管状部分32的内部。沟槽提供在管状部分32内部,以在管状部分32的周向方向上绕开管状部分32,且O型圈85装配到沟槽内。当管23插入到管状部分32内,O型圈85放置在管状部分32的内周表面和管23的外周表面之间,以在其间密封。即,接合管30通过轴密封件连接到层叠冷却单元20的管23。
[0032] 外部制冷剂管40从壳体外部装配在接合管30的管状部分32内部。另一个沟槽设置在管状部分32的内部,以在周向方向上绕开管状部分32的内表面且将O型圈87装配在沟槽内。当外部制冷剂管40的一端插入到管状部分32内,O型圈87放置在管状部分32的内周表面和外部制冷剂管40的外周表面之间以在其间密封。即,接合管30通过轴密封件连接到外部制冷剂管40的一端。
[0033] 管23从壳体内部装配到接合管30的管状部分32,且外部制冷剂管40从壳体外部装配到它。如在图4中图示,沿轴线CL在管23的顶端和外部制冷剂管40的顶端之间保证了间隙Sp。
[0034] 法兰42a设置在外部制冷剂管40的外周内。法兰42a在制冷剂管轴线CL的方向上的端表面与接合管30的法兰31在轴线CL的方向上的端表面表面接触。此外,肋部41从法兰42a延伸。外部制冷剂管40的一端通过肋部41以螺栓81固定到壳体12。
[0035] 外部制冷剂管40的另一端连接到壳体12(第二冷却器15)的通孔17。法兰42b提供在外部制冷剂管40的另一端内,且法兰42b抵靠在壳体12的壳体壁14的表面上的通孔17的开口的外周部分。沟槽提供在法兰42b的面向壳体壁14的端表面上,以绕开通孔17的开口的外周部分,且O型圈88装配到沟槽中。当外部制冷剂管40连接到通孔17时,O型圈88定位在法兰42b和通孔17的开口的外周部分的表面之间,以在其间密封。即,外部制冷剂管40的另一端通过面密封件连接到通孔17。注意到肋部41也从法兰42b延伸,且外部制冷剂管40的另一端通过肋部41以螺栓81固定到壳体壁14。
[0036] 接合管30和外部制冷剂管40由刚性体制成。典型地,接合管30和外部制冷剂管40由树脂或例如的金属制成。另外,O型圈85、86、87、88例如由橡胶制造。此外,包括管状部分32和提供在其一端上的法兰31的接合管30对应于所谓的直管的衬套。
[0037] 如在图4中图示,法兰42a绕外部制冷剂管40的一端提供,且法兰42a与接合管30的法兰31在轴线CL的方向上表面接触。法兰31的相对的表面与壳体壁14接触。外部制冷剂管40的顶端装配到接合管30的管状部分32。然而,即使外部制冷剂管40在碰撞时在轴线CL的方向上接收冲击,外部制冷剂管40也不被推入到壳体12内,这是因为法兰相互表面接触。
即,在碰撞时,即使外部制冷剂管40接收向着壳体的方向上的冲击,外部制冷剂管40被推入到壳体内且损坏层叠冷却单元20的此问题也不发生。
[0038] 此外,即使外部制冷剂管40的顶端略微向壳体内部移动,外部制冷剂管40的顶端也不抵靠管23,这是因为保证了在外部制冷剂管40的顶端和管23的顶端之间的间隙Sp。即,外部制冷剂管40推动管23而损坏层叠冷却单元20的此问题不发生。
[0039] 此外,外部制冷剂管40的一端(在图4中为上端)通过轴密封件连接到接合管30,且其另一端(图4中的下端)通过面密封件连接到壳体12。该结构便于外部制冷剂管40的连接操作。即,外部制冷剂管40的一端装配到接合管30。因为外部制冷剂管40通过轴密封件连接到接合管30,所以外部制冷剂管40在轴线CL的方向上具有余隙。此外,外部制冷剂管40的另一端能够绕轴线CL旋转。即,其一端连接到接合管30的外部制冷剂管40的另一端在通孔17的开口表面的方向上及其轴线方向上都具有余隙,使得容易地进行与通孔17的开口的对齐。此外,这意味着如果通孔16的开口和通孔17的开口之间的相对位置略微偏离设计值,则可连接外部制冷剂管40。注意到,余隙意味着在组装外部制冷剂管40时的可允许的位置误差。
[0040] 现在参考图5,下文描述了修改的连接结构110。注意到,图5对应于图4中的外部制冷剂管40的上端周围的放大的截面图。另外,为简化视图,在图4中图示的O型圈85、86、87和其处放置O型圈的沟槽未图示。另外,管23连接到其上的层叠冷却单元20在此也未图示。
[0041] 接合管130的内周表面(管状部分132)设置有台阶133。在相对于台阶133的壳体外部上(在图中左侧上)的内径D1大于在相对于台阶133的壳体内部上(在图中右侧上)的内径D3。外部制冷剂管140装配到大直径部分135,且管23装配到小直径部分134。内径D1对应于外部制冷剂管140的外径,且内径D3对应于管23的外径。管23的顶端放置在相对于台阶133的壳体内部(小直径部分134)上。根据此结构,因为外部制冷剂管140的顶端不向壳体内部移动超过接合管130内部的台阶133,所以外部制冷剂管140不推动管23。即,外部制冷剂管140不损坏壳体内部的层叠冷却单元。
[0042] 另外,外部制冷剂管140的内径D2大于管23的外径。因此,即使管23由于碰撞的冲击而向壳体外部移动,管23也移动到外部制冷剂管140的内部,使得管23不与外部制冷剂管140碰撞。
[0043] 外部制冷剂管140在其外周上包括肋部141,而非法兰。另外,接合管130也在其外周上包括肋部131而非法兰。外部制冷剂管140以螺栓81通过肋部141固定到壳体12。肋部141在制冷剂管的轴线方向上抵靠接合管130的肋部131。肋部131的相对侧抵靠壳体壁14。
即使外部制冷剂管140接收到在向着壳体内部的方向上的冲击,肋部141和肋部131也防止外部制冷剂管140被推入到壳体内。
[0044] 现在参考图6,下文描述了第二修改的连接结构210。接合管230包括肋部231而非法兰。另外,接合管230包括在相对于肋部231的壳体内部上(在图中右侧上)的第一管状部分232,且包括在相对于肋部231的壳体外部上(在图中左侧上)的第二管状部分236。台阶233提供在接合管230的内周表面上,外部制冷剂管240的顶端在相对于台阶233的左侧上装配到大直径部分235,且管23在相对于台阶233的右侧上装配到小直径部分234。注意到,类似于第一修改,大直径部分235的内径大于小直径部分234的内径。
[0045] 外部制冷剂管240包括在其外周上的肋部241,且外部制冷剂管240以螺栓81通过肋部241固定到壳体12。外部制冷剂管240的肋部241抵靠接合管230的肋部231。图6的第二修改的连接结构210产生了与第一修改的连接结构110相同的效果。
[0046] 现在参考图7,下文描述了第三修改的连接结构310。接合管330包括管状部分336和肋部331。肋部331提供在管状部分336的壳体侧端部内。即,接合管330不装配到壳体12的通孔16,而是附接到通孔16的开口。外部制冷剂管340从壳体外部装配到接合管330的管状部分336,且管23从壳体内部装配到它。在外部制冷剂管340的顶端和管23的顶端之间保证了间隙Sp。虽然省略了附图标号,台阶提供在接合管330的内侧上,外部制冷剂管340装配到相对于台阶的壳体外部上的大直径部分,且管23装配到相对于台阶的壳体内部上的小直径部分。
[0047] 接合管330的肋部331在制冷剂轴线方向上的一个表面抵靠从外部制冷剂管340的外周延伸的肋部341,且肋部331的另一个表面抵靠壳体壁14。在连接结构310中,接合管330不装配到壳体的通孔16,但产生了与第二修改相同的效果。
[0048] 下文描述了关于以上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应注意的点。应在外部制冷剂管的外周上提供法兰或肋部。法兰或肋部抵靠接合管的法兰(或肋部),且接合管的法兰(或肋部)的相对侧抵靠壳体壁。该抵靠结构防止外部制冷剂管进一步移动到壳体内。
[0049] 在实施例的逆变器2中,O型圈用于通孔和接合管30和外部制冷剂管40的每个之间的密封。平面密封构件可用于面密封件作为O型圈的替代。管状密封构件可用于轴密封件而作为O型圈的替代。层叠冷却单元20的管23对应于内部制冷剂管的示例。
[0050]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已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仅是示例且不限制根据权利要求的本发明。根据权利要求的技术包括通过不同地修改或改变以上所例证的具体实施例获得的实施例。在本说明书或附图中描述的技术元件具有唯一地或在多种组合中的技术可使用性,且不限制于在作为本申请的提交物的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实施例。另外,在本说明书或附图中例证的技术可同时实现多个目的,且通过实现这些目的中的一个目的而具有技术可使用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