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家用电器显示面板

申请号 CN201410275523.7 申请日 2014-06-19 公开(公告)号 CN104050890B 公开(公告)日 2017-09-29
申请人 福建省石狮市通达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亚榆; 刘书平; 邓香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用于 家用电器 的 显示面板 ,包括下 底板 和盖设在下底板上方的上盖板,下底板为透光板,下底板的上表面呈凹透镜状,且下底板的上表面上电 镀 有半透光 电镀 层,上盖板为半透光彩色板,上盖板呈中间厚,两边薄,至少一表面为凸起球面的凸透镜状,且上盖板的凸起球面紧配合地嵌入下底板上表面的凹腔内。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显示面板,通过半透光电镀层使微电脑显示板未使用时LED数码显示模 块 上印刷的各功能字眼无法从下底板中呈现出来,使用时,LED数码显示模块的某一显示区域所显示的图案效果可通过显示面板透射出来,使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内容较为简洁,另微电脑显示板未使用时显示面板可呈现一环形光环,较为美观。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家用电器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和盖设在下底板上方的上盖板,上述下底板为透光注塑板,上述下底板的上表面呈凹透镜状,且上述下底板的上表面上电有一覆盖下底板上表面的半透光电镀层,上述上盖板为半透光彩色注塑板,上述上盖板呈中间厚,两边薄,至少一表面为凸起球面的凸透镜状,且上盖板呈中间颜色深,两边颜色淡的渐变色盖板,上述上盖板的凸起球面紧配合地嵌入上述下底板上表面的凹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半透光电镀层的透光率为1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上盖板的透光率为2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下底板与上述上盖板可拆卸扣合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上盖板下底面的侧边沿与上述下底板上表面的侧边沿上设有相互扣合的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件为卡扣和供卡扣卡持的卡边,上述上盖板下底面的一侧边沿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述卡扣,上述下底板上表面的相应侧边沿的两端上分别设有上述卡边。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家用电器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家用电器(如洗衣机箱、空调等)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家用电器有空调、电冰箱、吸尘器、电饭煲、洗衣机等,新型家用电器有电磁炉、消毒碗柜、蒸炖煲等。无论新型家用电器还是传统家用电器,其整体技术都在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进步,关键在于采用了先进控制技术,使家用电器从一种机械式的用具变成一种具有智能的设备,智能家用电器体现了家用电器最新技术面貌,因此,智能电器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智能电器普遍具有较多功能,则智能电器上均设置有功能显示窗口,该功能显示窗口内安装有用于显示各功能参数的微电脑显示板,该微电脑显示板可将智能电器使用时所应用的功能的数据或状态显示出来,且该功能显示窗口上安装有覆盖在微电脑显示板的LED数码显示模的显示面板,此显示面板可对LED数码显示模块起到保护作用;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均为一普通的透光板,这样,LED数码显示模块上各功能显示区域下方所对应的印刷的功能字眼全部会显示出现,使功能显示窗口处所显示的内容较为繁杂,不简洁。以智能电饭煲为例,智能电饭煲的功能显示窗口处的微电脑显示板上的LED数码显示模块上具有干饭、稀饭、煲烫、蒸鱼等功能显示区域,每一功能显示区域的下方相对应印刷有干饭、稀饭、煲烫、蒸鱼等字眼,当使用者按下干饭功能按钮时,LED数码显示模块对应的干饭显示区域会将煮干饭所需的时间显示出来,此时,因显示面板是透光板,则其余的功能字眼如稀饭、煲烫、蒸鱼等所有功能字眼相应会显示出来,这就导致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内容较为繁杂。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现有显示面板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显示内容简洁的用于家用电器的显示面板。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和盖设在下底板上方的上盖板,上述下底板为透光注塑板,上述下底板的上表面呈凹透镜状,且上述下底板的上表面上电有一覆盖下底板上表面的半透光电镀层,上述上盖板为半透光彩色注塑板,上述上盖板呈中间厚,两边薄,至少一表面为凸起球面的凸透镜状,且上盖板呈中间颜色深,两边颜色淡的渐变色盖板,上述上盖板的凸起球面紧配合地嵌入上述下底板上表面的凹腔内。
[0006] 上述半透光电镀层的透光率为10%—45%。
[0007] 上述上盖板的透光率为20%—70%。
[0008] 上述下底板与上述上盖板可拆卸扣合在一起。
[0009] 上述上盖板下底面的侧边沿与上述下底板上表面的侧边沿上设有相互扣合的连接件。
[0010] 上述连接件为卡扣和供卡扣卡持的卡边,上述上盖板下底面的一侧边沿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述卡扣,上述下底板上表面的相应侧边沿的两端上分别设有上述卡边。
[0011]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显示面板,由于下底板上设有半透光电镀层,且半透光电镀层在下底面的上表面处,这样,微电脑显示板未使用时LED数码显示模块上印刷的各功能字眼无法从下底板中呈现出来,则人们从显示面板的上盖板无法看到LED数码显示模块上的各功能字眼,使LED数码显示模块上的各功能字眼被隐藏起来,使用时,LED数码显示模块的某一显示区域发亮,且该发亮所显示的图案效果可通过显示面板透射出来,LED数码显示模块的其余显示区域及相对应的功能字眼被隐藏,从而使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内容较为简洁,给人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同时,通过下底板的凹透镜结构、上盖板的凸透镜结构及上盖板的半透光彩色特性的组合使微电脑显示板未使用时显示面板可呈现一环形光环,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装饰效果;另,通过上盖板的凸透镜特性和下底板的凹透镜特性的组合使从上盖板透射出来的发亮区域所显示的图案效果不会发生变形,还可使显示出来的图案效果具有较强的立体效果。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
[0014] 下底板      1       上表面     11
[0015] 上盖板      2       卡扣       31
[0016] 卡边        32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下底板1和盖设在下底板1上方的上盖板2,下底板1为透光注塑板,此透光注塑板为透光亚克板,下底板1的上表面11为凹下的圆弧面,即下底板1的上表面呈凹透镜状,下底板1的下底面呈平面,该下底板1的上表面上电镀一覆盖下底板1上表面的半透光电镀层,此半透光电镀层的透光率为
10%—45%,上盖板2为半透光彩色注塑板,该半透光彩色注塑板为半透光彩色亚克力板,上盖板2的透光率为20%—70%,且上盖板2呈中间厚,两边薄,至少一表面为凸起球面的凸透镜状,因上盖板2为彩色盖板,如蓝色盖板、紫色盖板,且上盖板2呈凸透镜状,这样,上盖板2呈中间颜色深,两边颜色淡的渐变色盖板,该下底板1与上盖板2可拆卸扣合在一起,且上盖板2的凸起球面紧配合地嵌入下底板1上表面11的凹腔内。
[0018]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显示面板,通过半透光电镀层的特性,使微电脑显示板未使用时LED数码显示模块上印刷的各功能字眼无法从下底板1中呈现出来,则人们从显示面板的上盖板2无法看到LED数码显示模块上的各功能字眼,使LED数码显示模块上的各功能字眼被隐藏起来,使用时,LED数码显示模块的某一显示区域发亮,且该发亮所显示的图案效果可通过上底板1与上盖板2的透光特性透射出来,使人们从上盖板2可看到此一显示区域所显示的图案效果,LED数码显示模块的其余显示区域及相对应的功能字眼被隐藏,无法显示,从而使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内容较为简洁,给人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同时,通过下底板1的凹透镜结构、上盖板2的凸透镜结构及上盖板2的半透光彩色特性的组合使微电脑显示板未使用时人们从上盖板2可看到一环形光环,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装饰效果;另,通过上盖板2的凸透镜特性和下底板1的凹透镜特性的组合使从上盖板2透射出来的发亮区域所显示的图案效果不会发生变形,还可使显示出来的图案效果具有较强的立体效果。
[0019] 本实用新型中,该上盖板2也可采用不同颜色组合在一起的多彩盖板,这样,上盖板2的上表面会显示出一散发多色光的环形光环,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装饰效果。
[0020] 本发明中,该上盖板2下底面的侧边沿与下底板1下底面的侧边沿上设有相互扣合的连接件,此连接件为卡扣31和供卡扣31卡持的卡边32,该卡扣31具有竖部和钩部,此钩部的下底面呈向外斜向上的斜面,上盖板2下底面的前、后两侧边沿的两端分别设有该卡扣31,下底板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边沿的两端上分别设有该卡边32,即下底板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边沿上分别设有供卡扣31伸入的伸入口,该卡边32设置在该伸入口的下部处,且卡边
32与伸入口的底部之间具有供钩部容置的容置空间,卡边32的后侧与伸入口之间形成有供卡扣31的钩部紧配合伸入的伸入间隙,卡边32的后侧沿设有供钩部滑入容置空间内的滑入引导斜面,使用时卡扣32伸入伸入口并经滑入引导斜面和伸入间隙滑入容置空间内,且卡扣31的钩部卡持在卡边32下。本发明中,卡扣与卡边的配合方式为常用的一种扣合方式,本申请人在此不再累述。
[0021]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