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

申请号 CN201610332601.1 申请日 2016-05-11 公开(公告)号 CN107367006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1
申请人 侯隆飙; 发明人 侯荀; 孙素芝;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太阳能 供暖一体化建筑,它涉及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主体的 框架 由轻 钢 结构安装而成,主体的前侧设置有集热 幕墙 ,主体的 屋顶 和后侧设置有瓷面聚 氨 酯保温墙体,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太阳能一体化墙体,太阳能一体化墙体与通 风 系统连接,集热幕墙的后方设置有集 热管 ,集热管与集热幕墙设置有可卷起和放下的保温幕,主体中安装的室内集热温控墙将主体分隔为生态厅与居室间,生态厅的地面上铺设有一米厚的集热土,主体的顶端安装有多个 光伏发电 板。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集热量高,保温性能好,且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

1.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轻结构(2)、集热幕墙(3)、保温墙体(4)、太阳能一体化墙体(5)、通系统(6)、集热管(7)、保温幕(8)、室内集热温控墙(9)基础台(10),主体(1)的框架由轻钢结构(2)安装而成,主体(1)安装在基础台(10)上,主体(1)的前侧设置有集热幕墙(3),主体(1)的屋顶和后侧设置有保温墙体(4),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太阳能一体化墙体(5),太阳能一体化墙体(5)与通风系统(6)连接,集热幕墙(3)的后方设置有集热管(7),集热管(7)与集热幕墙(3)设置有可卷起和放下的保温幕(8),主体(1)中安装的室内集热温控墙(9)将主体(1)分隔为生态厅(11)与居室间(12),生态厅(11)的地面上铺设有一米厚、可蓄热、可种植的集热土(13),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多个光伏发电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集热温控墙(9)的下方设置有封闭的蓄能池(15),蓄能池(15)通过与室内集热温控墙(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管(7)纵向平行设置在与集热幕墙(3)相距0.5m-1m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一体化墙体(5)由集热性的饰面板(501)和硬泡聚酯板(502)组成,饰面板(501)与硬泡聚氨酯板(502)固定为一体,饰面板(501)与硬泡聚氨酯板(502)的相接处设置有中空集热管(503),中空集热管(503)的两端与通风系统(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侧面为不规则四边形,主体(1)的顶为90°,主体(1)的前侧底脚为60°,主体(1)的后上角为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幕墙(3)采用全透光Pc耐板集热幕墙,保温墙体(4)采用瓷面聚氨脂保温墙体。

说明书全文

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建筑是指利用太阳能供暖和制冷的建筑,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供暖,可节省大量电炭等能源,且不污染环境,在年日照时间长、空气洁净度高、阳光充足而缺乏其他能源的地区,采用太阳能供暖、制冷,尤为有利,目前太阳能建筑还存在成本高、投资大的难题,且太阳能建筑普遍存在集热量小,不能充分采集阳光取暖且保温性差的问题,这些都算不上好的节能建筑,也称不得完全的太阳能建筑,基于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还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集热量高,保温性能好,且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包括主体、轻结构、集热幕墙、保温墙体、太阳能一体化墙体、通系统、集热管、保温幕、室内集热温控墙、基础台,主体上安装有轻钢结构,主体安装在基础台上,主体的前侧设置有集热幕墙,集热幕墙采用全透光Pc耐力板集热幕墙,主体的屋顶和后侧设置有保温墙体,保温墙体采用瓷面聚脂保温墙体,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太阳能一体化墙体,太阳能一体化墙体与通风系统连接,集热幕墙的后方设置有集热管,集热管与集热幕墙设置有可卷起和放下的保温幕,主体中安装的室内集热温控墙将主体分隔为生态厅与居室间,生态厅的地面上铺设有一米厚的集热土,主体的顶端安装有多个光伏发电板。
[0005]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的侧面为不规则四边形,主体的顶为90°,主体的前侧底脚为60°,主体的后上角为120°。
[0006] 作为优选,所述的太阳能一体化墙体由集热性的饰面板和硬泡聚氨酯板组成,饰面板与硬泡聚氨酯板固定为一体,饰面板与硬泡聚氨酯板的相接处设置有中空集热管,中空集热管的两端与通风系统连接。
[0007] 作为优选,所述室内集热温控墙的下方设置有封闭的蓄能池,蓄能池通过与室内集热温控墙连接,可为建筑室内供暖。
[0008]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热管纵向平行设置在与集热幕墙相距0.5m-1m的位置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热量高,能充分采集阳光取暖,保温效果好,有效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且降低能耗,成本低,稳定可靠。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发明太阳能一体化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4] 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太阳能供暖一体化建筑,包括主体1、轻钢结构2、集热幕墙3、保温墙体4、太阳能一体化墙体5、通风系统6、集热管7、保温幕8、室内集热温控墙9、基础台10,主体1上安装有轻钢结构2,主体1安装在基础台10上,主体1的前侧设置有集热幕墙3,主体1的屋顶和后侧设置有保温墙体4,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太阳能一体化墙体5,太阳能一体化墙体5与通风系统6连接,集热幕墙3的后方设置有集热管7,集热管7与集热幕墙3设置有可卷起和放下的保温幕8,主体1中安装的室内集热温控墙9将主体1分隔为生态厅11与居室间12,生态厅11的地面上铺设有一米厚的集热土13,可蓄热可种植,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多个光伏发电板14。
[0015]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室内集热温控墙9的下方设置有封闭的蓄能池15,蓄能池15通过热泵与室内集热温控墙9连接。
[0016] 此外,所述的集热管7纵向平行设置在与集热幕墙3相距0.5m-1m的位置,相邻集热管7的间距为1.2m。
[0017] 本具体实施方式主体1的建筑侧面为不规则四边形,主体1的顶角为90°,主体1的阳光面为全透光Pc耐力板集热幕墙,墙面从下到上向内倾斜60°,冬季采光好,屋顶和后面是瓷面聚氨脂保温墙体,后上角为120°,主体1下部设置的基础台10台高1-1.5m,朝阳,主体1东西两侧向阳部分为太阳能一体化墙体5,该墙体由集热性的饰面板501和硬泡聚氨酯板
502固定为一体,饰面板501与硬泡聚氨酯板502的相接处设置有中空集热管503,中空集热管503的上下两端与通风系统6连接,冬季阳光使管内温度升高,根据热气上升原理,热气通过通风系统6进入室内,室内凉气从下面进中空集热管503内,当温度低时关闭通风口
[0018] 本具体实施方式集热管7与集热幕墙3间设置的保温幕8在白天有阳光时卷起,晚上没有时放下,做到白天集热,晚上散热,建筑顶部后面的热能光能通过生态厅11与居室间12设置的超大面的室内集热温控墙9内的收集起来,也可通过热泵提温,把热能储存在蓄能池15,蓄能池15通过泵机与温空墙相连,是一个封闭的蓄水池,保证了温度和湿度的扩散,在建筑低温时把蓄能池15内的热水通过泵机在室内集热温控墙9内循环,释放热能为建筑供暖,通过多种方式来保证建筑的保温性能,能耗低,成本低,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1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