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

申请号 CN201610302205.4 申请日 2016-05-09 公开(公告)号 CN107355847A 公开(公告)日 2017-11-17
申请人 崔高银; 发明人 崔高银;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包括暖气片本体,所述的暖气片本体通过两组 支架 固定在墙体上,在所述的暖气片本体上设置有接头,所述的接头上分别连接有进 水 管和回水管;所述的支架包括 底板 、活动板,所述的底板与活动板之间通过固定 螺栓 以及 弹簧 连接,并通过调节 螺母 固定,在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在所述的活动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暖气片连接的固定片。本发明提供的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固定螺栓以及弹簧,能够对支架进行调节,调节暖气片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设置柔性软管,能够跟随暖气片进行调节,具有很好地实用性,适合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暖气片本体,所述的暖气片本体通过两组支架固定在墙体上,在所述的暖气片本体上设置有接头,所述的接头上分别连接有进管和回水管;所述的支架包括底板、活动板,所述的底板与活动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以及弹簧连接,并通过调节螺母固定,在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在所述的活动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暖气片连接的固定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以及回水管均为柔性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的安装孔设置有至少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套在所述的固定螺栓上,弹簧的两个分别于活动板以及底板接触

说明书全文

一种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暖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暖气是人们用来取暖的重要手段,在寒冷的北方的城市早已经实现了集中供暖,暖气供暖的原理为,通过锅炉进行烧热,再通过管道送入暖气片上进行散热,从而达到供暖的目的,供暖的效果如何一般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锅炉,二是暖气片。现有的暖气片大多是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墙上,但是现有的支架尺寸固定,不能够调节暖气片与墙体的距离。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包括暖气片本体,所述的暖气片本体通过两组支架固定在墙体上,在所述的暖气片本体上设置有接头,所述的接头上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的支架包括底板、活动板,所述的底板与活动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以及弹簧连接,并通过调节螺母固定,在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在所述的活动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暖气片连接的固定片。
[000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进水管以及回水管均为柔性软管。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底板上的安装孔设置有至少2个。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弹簧套在所述的固定螺栓上,弹簧的两个分别于活动板以及底板接触
[0008]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固定螺栓以及弹簧,能够对支架进行调节,调节暖气片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设置柔性软管,能够跟随暖气片进行调节,具有很好地实用性,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为:
1底板、2固定螺栓、3安装孔、4活动板、5调节螺母、6弹簧、7固定片、8回水管、9接头、10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1] 如图1所示的一种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包括暖气片本体,所述的暖气片本体通过两组支架固定在墙体上,在所述的暖气片本体上设置有接头9,所述的接头9上分别连接有进水管10和回水管8;包括底板1、活动板4,所述的底板1与活动板4之间通过固定螺栓2以及弹簧6连接,并通过调节螺母5固定,在所述的底板1上设置有安装孔3,通过安装孔3将底板固定到墙上,在所述的活动板4上设置有用于与暖气片连接的固定片7,暖气片与固定片7通过螺栓连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水管10以及回水管8均为柔性软管。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板1上的安装孔设置有至少2个。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簧6套在所述的固定螺栓2上,弹簧6的两个分别于活动板4以及底板1接触。
[0015] 本发明提供的间距可调的暖气结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固定螺栓以及弹簧,能够对支架进行调节,调节暖气片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设置柔性软管,能够跟随暖气片进行调节,具有很好地实用性,适合推广。
[0016]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基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